第一篇:不了解,不评论美文
他出生于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个贫苦家庭,父亲事业失败破产,家中弟兄七人全靠母亲的收入供养,他从很小的时候开始,不是打零工就是帮母亲干活。由于家里太穷,一件衣服老大穿过老二穿,班上有钱的同学常讥笑他衣着邋遢。他内心极度反感却无法释放,总是强压怒火,一个人默默地跑到足球场踢球。
有一天,好友兴冲冲地递来一张告示,是军校的招生简章。他脸色暗淡下来,情绪低落地说:“你报吧!我不想。”“考军校是公费,还有机会踢足球。”在朋友的极力撺掇下,他尝试报考,并成为了西点军校的一名学员。
西点学员入校后,要接受一项被称为“兽营”的、为期八周的残酷訓练。训练第一周,一位名叫艾科的同学就引起了他的注意。艾科太注重自己的形象了,头发抹得油光发亮,就连课间休息时,也要摘下帽子打理打理,有时甚至还拿出个小镜子照来照去。“如此残酷的环境,竟有闲情干这些?富家子弟就会变着花样糟蹋爹娘的血汗钱……”读中学时同学们讥笑他的那一幕早已在心中结了痂,在他看来,这些爱臭美的“公子哥”就是空架子、臭皮囊!越是反感,他越是更加关注艾科,逮着机会就对其冷嘲热讽,以满足自己有点扭曲的报复心理。
终于,在一次训练后休息时,再次被奚落的艾科忍无可忍,他反击道:“请闭上你的嘴,一个人注重自己的形象难道有错吗?你嘲讽的语言曾让我视自己为异类,但是,我依然要这样做,知道为什么吗?因为我的父亲是名普通的理发师,他用一把剪刀养活了我们全家人。虽然父亲已去世三年,可他给我设计的发型我一直保持着,对别人来说这也许不值得一提,但对我们全家来说,他的功劳值得我用每一束发梢来炫耀……”听了艾科的话,他惊愕不已,为自己的行为感到深深自责。
他就是美国前任总统艾森豪威尔。一直到晚年,每当提到这件事,他还是会深感痛悔。不了解,不评论。在对别人一无所知或只是一知半解的情况下,妄自苛责他们,只会给两段人生都留下伤痕。
第二篇:你不了解他人的生活美文
一位医生在接到紧急手术的电话之后,以最快的速度赶到医院。当他朝手术室走来时,焦急万分的患者父亲失控地对他喊道:“你怎么这么晚才来?你难道不知道我儿子正处于危险中吗?”
医生笑道:“很抱歉,刚刚我不在医院,但我一接到电话就以最快的速度赶来了。现在我希望你能冷静一下,这样我也好去做我的工作。”
“冷静?如果躺在手术室的是你的儿子,你能冷静吗?”男孩的父亲愤怒地说。
医生淡然地笑了:“医生不能延长生命的长度,只能尽力而为,请为你儿子祈祷吧。”
“只有在漠不关心时才会给出如此轻巧的建议。”男孩的父亲嘀咕道。
几个小时后,手术顺利完成,医生走出来,对孩子的父亲说:“你儿子得救了。”
然而,还没有等男孩的父亲回话,他就说:“有问题可以问护士。”然后,便转身离去。
“他怎么如此傲慢,连给我几分钟问问我儿子的情况都不行?”父亲对护士抱怨。
护士的眼泪一下子流了出来:“他儿子几天前死于交通事故。当我们叫他来为你儿子做手术时,他正历经生离死别。现在,他救活了你儿子,却要赶去完成他儿子的葬礼。”
别人的生活中发生了什么,他们正在经历怎样的波折与离奇,站在自己的立场上你可能并不知晓,你所看到的只是表象而已,因此你不能轻易地批评他人。
第三篇:不够低美文
1941年的一个深夜,在美国洛杉矶一间宽敞的摄影棚里,一群人正在忙碌地拍摄一部电影。刚开拍没几分钟,就听见年轻的导演大喊了一声“停”!
看得出,导演对拍摄的效果一点也不满意,他一边冲着摄影师比划着动作,一边有些不悦地说:“我要的是一个大仰角,难道你不明白大仰角是什么意思吗?”
摄影师有些闷闷不乐,说:“一个镜头已经拍了不下十遍了,到底要拍到什么时候你才满意?”然而,不管摄像师怎样努力拍摄,年轻导演好像就是不满意,他不停地喊着“停停停”,并一遍遍地冲着摄影师重复道:“大仰角,难道你一点也不懂吗?”终于,扛着摄像机趴在地板上的摄影师忍无可忍,一下子站了起来,对着这个初出茅庐的导演大吼道:“我趴得已经够低了,你还想让我怎么样?”
这时,围观的工作人员全都停下手中的活,幸灾乐祸地看着这两个打嘴仗的人。年轻导演先是一怔,最后一句话也没有说,只是快步地走到道具旁,随手拿起一把斧子,又转过身朝摄影师走过去。看到此情景后,在场的所有人全都发出一声惊呼,他们不知道导演想要干出什么蠢事。
待走到摄影师跟前后,导演忽然轮起手中的斧子,向着摄影师刚才趴过的木制地板狠狠地砍过去。几分钟后,他便将木地板砍了一个大洞。
导演站在洞中,平静地对摄影师说:“其实,你的拍摄水平没有任何问题,只是你刚才趴得还不够低。现在,这个地方就是我要的角度。”最终,摄影师蹲在导演砍的那个洞中,压低镜头,拍出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大仰角,也拍出了一个从未有人拍出过的镜头。
这个年轻的导演叫奥逊·威尔斯,他们当时拍摄的那部电影,便是后来红极一时的《公民凯恩》。电影因为大仰拍、大景深、阴影逆光等摄影创新技术,以及新颖的叙事方式,被誉为美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电影之一。至今,它仍是美国电影学院必修的教学影片。
拍电影是这样,对待人生更是如此。人生的格局也许难以改变,怎么看,由你来决定。
第四篇:快乐,不快乐美文
若想到人生苦短,很多事就没了计较的必要。如果有人问我是独乐乐好,还是众乐乐好,我会回答:“我不会给快乐贴标签,也不会问快乐的出处,只管让快乐的音乐渗透到我的身体就好了。”
独处有独处的快乐,与人交际有与人交际的快乐,前一种快乐替代不了后一种快乐,而后一种快乐也不会比前一种快乐更管用和值钱。我甚至认为,当一个人在独处时总感觉不快乐,那么他在人群里也很难得到持久的快乐。当然,独处的人也并非总是快乐的,一些封闭自我、离群索居的人,很有可能在抑郁中无法自拔。
能够贯穿一生的快乐无疑是稀缺的,问题在于当我们谈论快乐时,悲伤、难过、痛苦们该怎么办?快乐和不快乐犹如硬币的两面,实在太容易反转。解题的关键不在于只探讨独乐乐和众乐乐哪个更好,急着给快乐划分领地,而在于生命不仅仅是靠快乐活着的,不快乐也支撑起了我们的人生。思考人生不能只关心快乐,悲伤、难过、痛苦需要一并关注,生命乃一个整体,只有快乐或者只有不快乐都是不健全的,甚至存在着悲剧性:贪婪快乐的人会产生癫狂,因为无视和逃避痛苦的快乐其实也是一种怯懦,既容易让人膨胀,也容易使人处于“真空”状态。一些傻子给人的感觉就是不知道痛苦,但他们的快乐称得上真正的快乐吗?
只有痛苦的人显然也是病态的,严重时会不珍惜生命,认为一切皆虚无。当一些人抗拒不了巨大的痛苦时,就会抛弃责任或尝试毁灭,因为痛苦常会剥夺人的力量。面对生命和生活,也需要大局观,享受快乐和幸福确实让人生得到最大的延续,但怎样看待和对待痛苦又关乎生命的尊严和智慧,如同越是能透彻理解和正确接受死亡的人,就越能活得好,活得宽容,活得慈悲,能够自尊并且敬重他人。
独乐乐并不指向自私自利,众乐乐也并不指向宽容博爱。有一项研究发现,良好的人际关系确实会让我们健康和快乐。这却并非意味着只要走向人际关系,就一定会健康和快乐,因为人际关系同样复杂麻烦,跟这个世界一样有此必有彼,有良必有劣,好的人际关系自不必说,坏的人际关系带来的危害并不亚于疾病和孤独,譬如同样有研究发现,高冲突的婚姻对人的身心伤害程度甚至超过离婚。
独乐乐是不容易的,众乐乐恐怕更难。我们需要孤独,是因为人际关系会伤害到人生的快乐和幸福,我们又需要人际关系,却是因为最好的独处也只不过是“我”和“另一个我”的人际关系,单靠“两个我”解决不了一切问题或者最重要的问题,我们需要他人的帮助和温暖。因为不管何种快乐都是不容易的,都是比珍宝贵重的,所以我对快乐从不区分和比较,更不会权衡取舍。
独乐乐不是一定会拥有的,众乐乐也不是早晚会到来的。快乐没有约定,痛苦也未曾签约,生活的意思就是当快乐和不快乐到来以后,我们会怎么想,怎么做,让快乐剩下什么,又叫痛苦留下什么。生命既可以拓宽,也可以推高,深厚博大的人既能够让快乐进来,也能够让痛苦进来,并且给予它们相同的地位和待遇。
快乐不至于疯癫不醒,痛苦不至于久伤不愈,他们甚至意识到“人际关系”不限于我和自己、独与众,还有我和一棵草、一朵花、一群鸟兽的关系,以及我和山河、祖国、地球和宇宙的关系,彼此同生共死,不论快乐还是不快乐都要在一起,同甘共苦,既同享荣耀,也同受耻辱。过去不可追回,但未来一定是大家的,是在一起的。
一个人的快乐已经是许多人和生命的快乐,一个人的不快乐也是许多人和生命的不快乐,一个人活在世上多少要比想象中的更有力量,更有希望,也更有责任。
第五篇:幸福不晚点美文
在我住的小区里,我常常看见一个骑三轮车的老人。有一次下班回家,我又见到她颤巍巍地骑着一辆三轮车过来了。她笨拙地跨下三轮车,用力地挪动着一个液化气罐。我掠过一丝惊诧和疑惑,像她这样的老人,怎么还在干这么重的活?我走了过去,伸手帮老人抬了一下。老人抬起头,干瘪的唇齿间露出感激的笑容。
我帮忙把液化气罐抬到她住的房子里,才发现小屋阴暗、潮湿,散发着阵阵霉味。我正准备离开,老人却端过一只小凳请我坐下。我不禁问道:“大娘,您这么大数岁了,怎么还骑三轮车搬运货物?”
老人叹了口气,神情中透露出一丝无奈。她缓缓地告诉我:“我已经68岁了,本来应该好好享福的,可是家境不好啊。我儿子、媳妇都已下岗,孙子还在上学。”听她这样说,我正准备说几句同情的话,老人却话锋一转,乐呵呵地说:“不过,我每月有1900元的退休工资,一家人吃饱饭没问题!”
我一时不知说什么好,老人却自顾自说起来:“我雖然年纪大了,但身体还很硬朗。这不,我又找了份帮人送液化气罐的活,每送一个有5元钱的收入。”说话时,她表情飞扬,我能感觉到她很高兴、很满足……
前不久,路过老人家门口时,老人正坐在门口择菜。一看见我,她连忙站起来,说:“小伙子,下班啦?我告诉你呀,我家享受政府廉租房政策,下个月就要搬进宽敞的楼房了。噢,对了,我的退休工资又涨了一百多元,两个儿子、儿媳也被安排进了社区工作。这真是喜事连连啊!”
我连忙祝贺她,说:“真不容易,这么大年纪了,终于能享福了。”老人却笑着说:“没什么,幸福也不算晚点。我和几个老姐妹商量好了,过几天,还要出去旅游呢!”
老人的幸福和快乐深深地感染了我,是啊,只要知足、快乐,什么时候都不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