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看不见的伤疤美文
有个小女孩,生性胆小懦弱,总是被身边的小伙伴欺负。一次,她被一个男孩故意用东西烫伤了,在脸上留下了一个明显的伤疤。闯祸的男孩却没有受到任何惩罚,因为小女孩不敢说出真相,只告诉父母是她自己不小心弄伤的。
脸上的伤疤暴露在外,任人观看。许多人见到小女孩都会忍不住说:“这么漂亮的脸蛋,怎么会有一个疤呢?”小女孩陷入了深深的自卑,总想把自己藏起来,不愿在人前露脸。
有一次,小女孩念书的学校要挑选一些学生参加舞蹈比赛,乐感很好的小女孩入选了。排练时,一个老师看到小女孩,犹疑地说:“这孩子脸上的疤……真是可惜了。”小女孩心里一沉,正在这时,另一位老师走过来,他看着小女孩说:“别担心,小姑娘,以后肯定会有一个男生喜欢上你,没准他喜欢的就是你的疤呢。”
小女孩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这是她第一次听到有人这样评价她的伤疤,年幼的她完全相信了老师的话,心想:原来,疤痕也会有人喜欢呢!
经过紧张的排练,小女孩参演的双人舞节目在区里拿了一等奖。老师激动地给小女孩的妈妈打电话,说她很有舞蹈天赋。从此,小女孩的心态发生了变化,她不再刻意躲着大家。从小学到大学,她一直把握着老师给的每一个机会,也渐渐习惯了所有人的关注。
长大后,女孩惊讶地发现,她的伤疤好像不见了:人们提起她时,会说“那个跳舞很好的女孩”、“那个很有气质的女孩”、“那个代表新生讲话的女孩”……而没有人会说“那个脸上有疤的女孩”。朋友们常说的一句话也是:“原来你脸上有疤呀,我一直都没有发现呢。”
我们的一生中不可能只发生美好的故事,有时难免遭遇不幸,那些悲伤的故事就像留在脸上的伤疤,如果我们特别在意它,伤疤就会成为生活的全部;只有当自己不在意脸上的伤疤时,别人也才会不在意,我们才有机会书写人生的新故事……
第二篇:伤疤是生命的刺青美文
偶然间发现,我膝盖上的一处伤疤好像变了样子。
那年,我骑自行车去上班,因为有紧急任务,很着急,结果不小心摔倒了。我重重地摔在一块石头上,膝盖瞬间鲜血直流。那条路附近有煤场,所以伤口处满是煤渣。
后来,我的伤好了,但膝盖处却留下了一条丑丑的疤痕,而且还留有没有清理干净的煤渣痕迹,以至于后来我再不敢穿膝盖以上的短裙。
多年过去了,当初的伤疤边缘部分开始慢慢平复了,形状近似半月形,看上去不再是丑丑的,甚至看着有些美观了。当初煤渣的痕迹淡了许多,伤疤呈现青色,真有点儿像特意刺上去的刺青。不由得想起几年前,演员Selina拍戏时被烧伤,她曾说并不在意身上留下疤痕,疤痕是生命中很酷的刺青,会与生命融为一体。
疤痕是生命的刺青,真的是這样呢。
当初你经历痛苦的时候,可能会疼痛难忍,甚至痛不欲生。所幸的是,所有的伤口都会因为时间而形成疤痕。疤痕形成,痛感消失。这个过程中,你战胜了苦难,涅槃重生,成为一个全新的你。
记得那年,我遭遇了别人无法想象的痛苦,生活一下子跌入万丈深渊。那种痛苦,让心快要被震裂破碎。如果不让自己内心强大起来,我所面对的即将是无边的黑暗。
但我明白,再疼痛的伤口也会结痂,所以我默默等待,默默抗争,在痛苦中破茧成蝶,终于走出了那段黑暗的日子。
我相信,再过若干年,我会云淡风轻地回忆往事。那些伤疤,真的升华为生命的刺青,鲜明生动,刻画着我起伏的生活曲线。
我看到演员胡歌的一段访谈。当年的车祸给他留下了深深的伤疤,很多人以为他很难再走出来了,可是他却出人意料地成功回归,并且登上了事业的巅峰。这次回归,胡歌脱胎换骨,演技有了飞跃。
胡歌说,要对得起你经历的苦难,上天给你安排的所有苦难都是有原因的,如果你辜负了这样的安排,就会浪费了上天的苦心。伤疤是生命的刺青,当你走到岁月深处,会恍然发现刺青有了深沉厚重的气息,是生命中最耀眼的一笔。
人生是一场艰险的苦旅,刀光相伴,剑影相随,荆棘丛生,沼泽遍布,谁都难免因受伤而鲜血淋漓。但是流血了不要紧,留疤了不要紧,只要你肯在时光中用心雕琢苦难之痕迹,疤痕便会成为生命的刺青,独特而骄傲地彰显着生命的坚韧顽强和深沉伟大。
第三篇:励志美文看见的看不见的
18世纪的法国,有位叫巴斯夏的经济学者写过一系列妙趣横生的短文,我印象最深的一篇叫做《看得见的与看不见的》:
詹姆斯•“好人”先生的儿子贪玩打破了一块玻璃,“好人”先生不得不付给玻璃匠6法郎去修理,玻璃匠得到了这6法郎。这时候有人说:快看哪,如果不是那个孩子贪玩,玻璃匠就得不到那6个法郎,资金就不会流转——由此引申开去,整个行业、整个经济体也会受益。
“且慢,让我跳出来大喊一声,”巴斯夏写道:你只看到了你看得到的,没看到你看不到的,如果没有贪玩的孩子打破这块玻璃,好人先生也不会把那6个法郎埋到地下,他可能用来修鞋,于是鞋匠拿到了那6法郎;他也可能用来理发,于是理发师拿到了那6个法郎……虽然这个鞋匠/理发师是藏在影子里的,但是你不能忽略它。
这个故事令我印象深刻,倒不是因为我们身边还有不少“地震/洪水/天灾有利经济发展”的言论,而是因为我深刻感觉到:许多东西,并不能按照我们看得见的样子去直观理解,如果忽略了看不见的方面,很可能会得出错误的观念。
2003年夏天我在复习托福考试,每天都是看看单词,做一两套模拟题。当时正是暑假,许多人都回家了,留下的也是玩的居多,想到这一点,我觉得自己能坚持每天复习,已经很了不起了。当时托福的满分是667,我每次做模拟题都有630到640,自己也很满意——复习托福不过如此嘛。考前一两周,与朋友W通电话,我告诉他自己水平很稳定。他问我“很稳定是个什么概念?”。我说“就是每次都有630左右啊。”“这怎么能行呢?复习这种考试就应该只有一个目标啊。”我忙问“什么目标?” 他说,“就是满分啊,要不你总这么630就满意了,考试时全部发挥出来最多也只有630。我们大家复习都是以满分为目标的……” 许多年后我依然清楚记得当时自己有多么震惊和羞愧,他的话好像晴空霹雳,我猛然发现自己之前的想法是多么可笑。于是我强打起精神,努力分析总结自己错误,努力抠每一点分数,无奈时间已晚,分数果然只有六百出头。这些年来,我时常想到,如果当年我能早点看到其他人认真投入复习的样子,而不是看看自己周围就满意了(好像看到玻璃匠得了6法郎,就认定打破玻璃有益于经济发展一样),会是一番多么不同的景象呀。过了几年,还是从W那里,我又接受了一次教训。因为打算出国留学,他开始精心准备自己的PS,我见过其他朋友准备的PS,虽然大家都花了时间,但大多数人写完、投出去,自己其实并没有太多的把握;而W的PS,我见到的感觉就是“眼前一亮”,虽然一时说不上究竟哪里好,但可以感觉到字里行间流露出卓尔不群的张力。我自然要问他,这是如何做到的。他说,自己这个PS弄了三四个月,一开始觉得照网上模板写写就好,给在美国的同学看却被批得一塌糊涂,于是下来几个月里,每天都在琢磨这份文档(甚至是忍着恶心),反反复复修改,真正是“字斟句酌”,到最后才算是真正满意了,投出去后自己心里也很有底。相比之下,我也看到身边有些人,托人帮忙找工作的时候大言不惭地说“简历就是随便弄了弄,别介意”之类。我问过其中一些,为什么不花点时间认真做做简历,至少给别人的时候不用说“随便弄了弄”,回答大都是“没时间”、“不知道怎么做”、“懒得弄了”;而且,越是这种口气的人,似乎也越难找到满意的工作,于是他们大都认为“如今工作不好找”、“太难”或是“我命不好”,而别人找到了好工作就是因为“机会好”、“会钻营”……在我看来,许多时候,摆这些理由,其实就是“打破玻璃有益于经济发展”的说法——因为没有看到那些“不显眼”的方面,没有看到有人可以突破“凑合就行”的局限,没有仔细观察思考过其他人是如何找到好工作的,所以认定“工作难找”、“运气不好”,这类理由固然能够自圆其说,却可能并不是真正的原因,而且,相信此类理由,最终受影响的还是自己。
我自己亲身经历的另一件事情也是如此:刚上班的时候,我总觉得每天劳累不堪,累了自然就要休息,越累就越觉得要多睡觉。可是有一天我忽然发现身边有人做的事情一点不少,也不用睡那么长时间,精力照样很好。于是我想,“累了就要靠睡觉来补,越累就越多睡”可能不见得是真正的逻辑,仔细观察那些精神很好(并非天生精力旺盛)的人,并读过一些书之后,我逐渐发现,如果能够合理安排作息时间、规律生
活、坚持锻炼身体,即便每天睡觉的时间不变,甚至还要少些,精神却好得多。回头想想,正是因为我有幸看到一些人和现象,现在的精力才好了许多,否则,多半还在“太累-睡不够”的简单逻辑里循环。这个道理还可以推开来说:多留心一些“看不见的”东西,有助于我们形成更加准确的认识。比如近来非常流行的“一万小时”的说法很流行,它的大意是,不管你天资如何、所处环境如何,认定某件事情坚持练习一万小时,总会出类拔萃。许多人听到这个说法非常激动,但真正行动起来却又推三阻四。或许对他们来说,看得见的是“出类拔萃的人其实并不稀奇,只是坚持练习了一万小时而已”,看不见的则是“身边或许就有人一直在默默练习,而在你的无聊和犹豫的时候,生命留给你练习一万小时的时间,已经越来越少了”。
第四篇:不要以为别人看不见美文摘抄
在一次会议上,我认识了一位教授,此君一遍遍向我吹嘘自己出了多少本书、发了多少论文、做了怎样数量的课题,在业内具有何等的知名度。我立即怪自己孤陋寡闻,我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圈子里混的也不是一天两天了,怎么对此君的情况一无所知呢?回到单位后,我用百度搜索了一下这位教授的名字,总共的词条不过一百条,其中绝大多数都是他博客上的文章。
有位朋友是画家,作品动辄几十万元一幅,中国美术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些发达国家的国会大厦都收藏了他的画作,但我最初认识他的时候,连他的画家身份都是别人介绍的,更不知他在美术上的成就了。后来,我们熟了些,不时有机会在一起吃饭、喝茶、聊天,朋友跟我说过他对美术的一些见解,但对自己的美术造诣依然只字不提。
人活在世上,就像山立在天地间,彼此有高矮、美丑之分。一个人希望别人关注自己、了解自己所取得的成就原本很正常,我只是觉得一个人如果真正高大,别人是可以自然而然地看见的,就算一时没看见,时间长了,也一定会被别人发现。相反,假若你没有足够的高度,即使反复向别人吹嘘自己如何雄伟、高大,怎样出类拔萃,别人也不会真正认可你的高大。
生怕别人看不到自己,源于一个人过度的名利欲。我从来不否定名利对人生的作用,始终认为正当的名利欲是一个人攀登人生高峰的重要推手,也是社会之轮滚滚向前的动力,但人的名利欲必须建立在实实在在的付出上。你足够多地付出了,社会自然会给你必要的补偿,名利就是其中的一种方式。只有用心血换来的名利才是真正的名利,才经得起时间的淘洗。如果你没有做足够的贡献却企求大的名利,这是不道德的,是被人唾弃的。
历史上那些获得过大名大利的人往往都是淡泊名利的,鲁迅拒绝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他认为自己不够格;钱钟书拒上央视“东方之子”,他觉得这样的名誉对人生没有什么意义;爱因斯坦不愿做以色列总统,他的观点是自己是一个科学家,从事科学研究是本分,至于其他东西,都是身外之物。然而,说也奇怪,在乎并喜欢炫耀名利的人,社会上没有几个人知道他,而上述这些视名利如浮云的大师们却一个个名满天下,人们只要提到他们就会肃然起敬。
常听那些学问大家说:“人要耐得住寂寞。”年轻时候不懂,觉得要求一个人耐得住寂寞,岂不是希望他碌碌无为、默默无闻吗?现在才懂得老一辈人用心良苦。耐住寂寞的过程,其实是一点一点地练内功的过程,一个人的内功练够了,眼界打开了,思想深刻了,做事的技巧成熟了,想干的事业才会慢慢地成功。这样,我们才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日思夜想的成功的珍珠。
世界上没有一个高大的人是别人发现不了的,真正看不见自己的人,只有自己。
第五篇:看见与看不见美文摘抄[推荐]
一个急诊科医生,看见一位父亲蹬着一辆破三轮车,停在抢救室门口。车上,他的孩子患有重症,靠呼吸机维持生命。他在北京靠卖晚报谋生,钱花尽了,他只好说:“我们已经没钱治了,谢谢你们的好心!趁孩子还有口气,我要把他拉回老家。”这个医生又看见这位父亲把孩子的气管插管拔出来,看着孩子的氧气从100%降到92%,再降到85%……他看见的不仅仅是这些,过了格外漫长的30秒,他终于大声地吼了一句:“插管!”话音未落,“啪”的一声,身后马上递过来一个喉镜。原来,护士把这些都看在眼里,随时等候医生的决定。3周后,孩子顺利出院。父子俩跟医院签了一份长达30年的还款协议,每月还200元。即便这样,他们还是经常还不上。
我们相信,这个孩子会一眼看见世界的美,真正的美。但另一边的残酷又衬托出他们的卑微弱小,却丝毫不影响他也表现出同样的美。出院以后,这个孩子经常会在分诊台的窗前,扔下两份当天的晚报,转身就跑。医生说:“每次他来,为了他的自尊,我总是假装没看见。”当他转身飞跑时,医生却又目送孩子的背影,直到看不见。
在这种看见、看不见和假装没看见之间,有多少美和温暖在流转!于是几个人之间重新有了一个世界、一个人间,对他人小,对苦难者却无穷大,所以我说这就是他们的天地人间。“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故事中的人没有辜负青山,自己就是青山。而那些选择性目盲、心盲的人,他们辜负了自己,辜负了青山,也辜负了世界和人间。
这个医生在故事中写道:“对于临床医生而言,最难的部分永远不是技术。”我们可以问一问自己:“我最难的部分又是什么?”看见了却假装看不见,看不见却假装看得见,这些是最难的部分吧!
有人说:“一眼看上去美的,就是真正的名画。”看见美,发现美与不美,并不难,这是人的一大幸福。想想盲人就知道,仅仅“看见”,也是难的。
一个曾经是正常人的盲人告诉我:“只要能够重新看见,不管看到什么,我都会感到幸福和快乐。”我问他:“第一眼看见的是丑陋与残酷,也能感觉到幸福吗?”他说是,因为全盲时,这个世界只有一个样子,说混沌一团也好,说一塌糊涂也罢,终究没有区别,无所谓美或者不美。而一旦能够看见,这个世界就不再是一个样子,光线将眼睛点亮,其实心也被点亮,一眼便能看到美或者不美,这种感觉值得人回味。
我常在盲人朋友那里做按摩,我能看到他的脸,但他看不到我的脸。我一次一次地希望他能复明,这个希望比欣赏他的内心更强烈。那种有眼无视的人同样令人伤感,他看见贫穷照样奢靡,看见苦难照样冷漠,因为眼睛看见后,内心却选择了盲,令人扼腕叹息。
盲人朋友的心灵明亮并不能代替他对光明的渴求,外在的看见跟内在的看见并不冲突,自己看不见或者别人看不见毕竟都是缺憾。对生命冷酷,自己也受冻;对世界不善良,自己也不美。世界看见我,我也要看见世界。我看见你的美,你也要看见我的美,单单藏在内心怎么足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