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语文下册期中考试卷
一、基础部分20分
1、把词语补充完整 8分
()可爱 才华()披星()月()心裂()
()棋布 泰然()()不决 惊涛()浪
2、按要求写句子。8分
1)把“被”字句改成“把”字句
我的错误马上被朋友们纠正了。
2)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
3)缩句
气魄雄伟的万里长城,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
4)把句子写具体
湖水真清。
3、古诗连线 4分
百啭千声随意移,为有源头活水来。
何必奔冲山下去,铜雀春深锁二乔。
问渠那得清如许,山花红紫树高低。
东风不与周郎便,更添波浪向人间!
二、阅读
一、《颐和园》节选(20分)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fú fó)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jǐ jī)乎不留一点儿痕迹。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昆明湖围着长长的堤(tī dī)岸,堤上有好几座式样不同的石桥,两岸栽着数(shù shǔ)不清的杨柳。湖中心有个小岛,远远望去,岛上一片葱绿,树丛中露出宫殿的一角。游人走过长长的石桥,就可以去小岛上玩。这座石桥有十七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1、圈出括号中正确的读音。2分
2、“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这是一句()句。2分
3、文章第一小节是按()顺序介绍的。2分
4、用直线划出文中的一句比喻句,这句句子写出了昆明湖的()和()。3分
仿写一句比喻句。2分
5、根据想像写句子。6分
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有的,有的,有的。
6、回答问题 3分
“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把句子中 “几乎”去掉可以吗?为什么?
(二)绿手指(23分)
美国某小镇有一位“绿手指”。千万别以为她是个妖怪或有什么特异功能,这是当地人对好园丁的称谓。
一天,老人在报上看到一条消息,园艺所重金购买纯白金盏花。老奶奶想:金盏花,除了金色,就是绿色,白色的?不可思议。不过,我为什么不试试呢?
她对八个儿女讲了,他们一致反对。大家说:“你根本不懂得种子遗传学,专家都不能完成的事,你这么大年纪了,怎么可能完成呢?”
老奶奶决心一个人干下去。她撒下金盏花的种子,精心侍弄,金盏花开了,全是金黄的。老奶奶在中间挑选一朵颜色淡的花,任其自然枯萎,以取得最好的种子,第二年把它们种下去。然后,再从花朵中挑选颜色浅淡的种子栽种……一年又一年,春种秋收循环往复,老奶奶从不沮丧怀疑,一直坚持。儿女远走了,丈夫去世了。生活中发生了很多的事,老奶奶处理完这些事之后,依然满怀信心地栽种金盏花……
二十年过去了,有一天早晨,她来到花园。看到一朵金盏花开得奇特灿烂,它不是近乎白色,也不是很像白色,而是纯白的如银似雪。
她把一百粒种子寄给了那家二十年前悬赏的机构。她甚至不知道这则启事还是否有效,不知道在这漫长的岁月里,是否早就有人培育出了纯白的金盏花。
等待的日子长达一年,因为他们要用那些种子验证。终于,园艺所长打电话给老奶奶说:“我们看到了你的花,它是雪白的。因为年代久远,资金不再兑现,您还有什么要求吗?” “我只想问你们可还要黑色的金盏花?”老奶奶对着听筒小声说,“我能种出来。”
黑色的金盏花至今没开放,因为老奶奶去世了。
但愿你我还能长出新的绿手指。
⒈选择正确的解释,在序号下打上“∨”。(2分)
悬赏:A指没有解决的问题 B奖品高挂着 C 用钱征求别人做某件事
兑现:A凭票据换取现款 B比喻实现自己的诺言 C用一种货币换另一种货币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3分
漫长——()怀疑——()特异——()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4分)
精心侍弄:
不可思议:
4、说说下列句子中引号和省略号的作用。4分
1)美国某小镇有一位“绿手指”。千万别以为她是个妖怪或有什么特异功能,这是当地人对好园丁的称谓。
句中引号的作用是()
2)然后,再从花朵中挑选颜色浅淡的种子栽种……
句中“……”省略了()。
5、对文中的两个“绿手指”,你是怎样理解的?(4分)
⑴ 美国某小镇有一位“绿手指”。
这一句中“绿手指”是指()。
⑵ 但愿你我还能长出新的绿手指。
这一句中“绿手指”是指()。
6、回答问题
1)老奶奶是怎样种出纯白金盏花的?3分
2)你对文中的老奶奶有什么看法?把你对她的评价用两三句话写下来。(3分)
三、作文(35分)
题目:第一次-------------------
要求:
1.把题目补充完整,把自己最难忘的的第一次做的事情写出来。
2.叙事要有顺序。写出自己的真切感受。
3.书写要认真,字数在350字以上。
第二篇:四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卷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与积累运用(45分)
一、根据课文内容填写词语,看谁写得正确又美观。(7分)
1.山间(),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真是“(),()”。
2.我们很快明白,我们干了一件()的蠢事。
3.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
二、用“√”标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5分)
呼 吁(yù xū)兴 奋(xìnɡ xīnɡ)为(wèi wéi)人处(chù chǔ)事
似(sì shì)乎 臀(tún diàn)部 牛乳(lǔ rǔ)
拮据(jù jū)扫(sǎo sào)帚 巡弋(yì gē)
三、按要求,写笔顺。(2分)
“蜒”共有 笔,第十笔是;“牲”第四笔是,第八笔是。
四、比一比,再组词。(8分)
弛()稍()喉()碍()
驰()哨()候()得()
五、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5分)
咬 吃 钻 锄 毁 砍 飞
(1)林务官把灌木丛()了,把野草()了,鸟儿()走了,森林里的害虫就逞(chěng)凶啦。它们大量繁殖,成群地向树木进攻,()树叶,()树根,()树心。没有天敌来制服害虫,树林就渐渐给()了。
竟然 显然 果然
(2)他()是累极了,一上床就睡着了。
(3)这样宏伟的建筑,()只用十个月时间就建成了。
(4)奶奶本身就能预报天气,昨天刚喊腰酸,今天()就下雨了。
六、按要求写句子。(4分)
(1)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用加点词造句:
(2)雨来没有说出李大叔的下落。鬼子要杀他。(请用上合适的关联词语,把两句话合为一句话。)
七、根据所学内容填空。(18分)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8分)
(1)众鸟高飞尽,相看两不厌。
(2)张若虚描写春江明月的两句最有名的诗句是:。
(3)请写一句你积累的农用谚语:
(4)《自然之道》一文给你的启示是:
2.推荐阅读----《草房子》,填写正确答案的序号。(5分)
(1)《草房子》的作者是,他写的长篇小说还有《 》、《 》等,2016年4月,他荣获“国际安徒生奖”,这是中国作家第一次获得该奖项。
(2)桑桑和杜小康在草垛边骑车,两人饿了就决定烤红薯吃,可是没想到草垛烧了起来,最后是 先承认是自己玩火的。
(3)以下不是桑桑所为的是()。
A 撕下蚊帐作渔网 B 拆卸柜橱作鸽子窝
C偷走女同学的书本 D帮细马找柳须
3.诗句填空。(5分)
(1)结庐在人境,而无()()喧。
(2)大漠孤独(),长河落日()。
(3)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初照人。
(4)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
(5)桑柘影斜()()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第二部分:阅读感悟(35分)
(一)尊严(片段)
捶(chuí cuí)了几分钟,杰克逊大叔感到十分惬(qiè xiá)意,他站起来,说:“好了,小伙子,你捶得好极了,刚才我的腰还很(僵 缰)硬,现在舒服极了。”说着将食物递给了这个年轻人。年轻人立刻狼吞虎咽(的 地)吃起来。杰克逊大叔微笑着注视着这个年轻人,说:“小伙子,我的庄园需要人手,如果你愿意留下来,我太高兴了。”
年轻人留了下来,并很快成了杰克逊大叔庄园里的一把好手。过了两年,杰克逊大叔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他,杰克逊对女儿说:“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
1.在文中的括号里用“√”标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2分)
2.在文中的括号里划去错误的用字。(2分)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2分)
惬意—()立刻—()
4.为什么杰克逊大叔会留下这个年轻人?(2分)
5.从这段话中找出照应题目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2分)
(二)诺 言
信守和尊重一个诺言,或许要比登一座山更难。
我一直记得少年时读过的一则异国故事:在一座城市的冬夜,一位正要赶末班车回军营的军官被一位妇女拦住,军官有些生气,妇女赶忙解释:她在行人渐稀的街头看到一个孩子,他是黄昏玩打仗游戏时被派到街角站岗的,他的指挥官说过,没有命令,不得撤退。妇女明白,这个时候,已忘记这件事的其他孩子可能已熟睡在热被窝里,就劝他赶快回家,但执拗的孩子坚持要接到命令。无奈中她想到请一位军人帮忙。军官没说什么,脸上充满 着柔和又肃穆的神情。他迈着军人的步子走到孩子面前,敬了一个军礼,报上军衔道:“你已出色完成任务,我命令你立刻撤岗回家。”孩子信服地看了看军官,回了一个军礼,欢跳着离去。
寒寂的夜空看到了,穹(qióng)宇下的三个生灵为一个诺言,有一刻庄严的相逢。
花儿是春天的诺言,潮汛是大海的诺言,远方是道路的诺言。世界,因为信守许多大 大小小的诺言,肃穆而深情。
1.在文中找出具有下列意思的词语。(3分)
(1)坚守;指忠诚地遵守。()
(2)固执任性,不听别人意见。()
(3)相信,佩服。()
2.根据内容填空。(2分)
文中的故事讲的是:一个冬夜,一位妇女请求 帮忙,向一个信守诺言、不肯下“岗”的孩子下达 的命令,孩子才离去的事。
3.根据短文内容选择正确答案。(4分)
(1)“军官没说什么,脸上充满着柔和又肃穆的神情。”这是因为:()
A军官被母爱所感染 B军官被孩子信守诺言的精神所感染
C军官想装出认真的样子。
(2)第四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是()
A总领全文 B深化主题 C承上启下
4.读完这篇短文,你联想到了哪些讲诚信的名言警句,请写两句。(4分)
(三)鲜花
又是一年花开时,小学校新来的女教师接到一个任务:放学后照看一下校园西南角的花坛。校长说:“孩子们放学后会来偷的。”
“偷?”二十一岁的女教师想像不出校长怎么会对天真烂漫的孩子们用上这个词。
放学后,女教师来到花坛边,望着姹紫嫣红的鲜花,她深吸了一口气,陶醉在一片清香中。忽然,她发现一个小男孩躲在墙角探头探脑地朝这边看。“你过来!”女教师招招手,小男孩过来了,是一个二年级的同学。
“你怎么不回家?有什么事儿吗?”女教师问。
“我……我想……我想要枝花。”小男孩支支吾吾地说。
“你想要哪一枝?”女教师微笑着,拉着小男孩的手,来到花坛边。小男孩看了一会儿,指着一枝很艳的玫瑰,说:“这一枝,行吗?”“好,这枝花儿属于你了!”女教师真诚地说:“但是你准备怎么办?如果你把花留在这里,它还能开好几天,别的小朋友也可以来看;如果我现在帮你摘下它,你就只能玩一会儿了。你打算怎么办?”
小男孩想了想,说:“我把它留在这里,明天我再来看它。老师,你要帮我看好啊!”女教师微笑着点点头。
第二天傍晚,有二十多个孩子找女教师,等着要一枝属于自己的花儿。他们同那个小男孩一样,都同意把自己的花留在花坛里。
鲜花盛开最美的那一个月,女教师把学校花坛中所有的鲜花都送给了可爱的孩子们,却没有发生往年经常被偷走的事情。相反,一群孩子放学后总会积极地帮她照看花儿。一直到深秋,鲜花和绿叶全部枯萎,孩子们还在期盼着自己的花儿明年再开放。
把正确答案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2分)
1.新来的女教师接到一个什么任务?()(2分)
A 教三年级的语文课程 B 照看校园西南角的花坛
C 教育小男孩儿 D 教美术课程
2.花坛里的花()。(2分)
A 姹紫嫣红 B 枯枝败叶 C 花瓣凋谢 D 可爱动人
3.“往年”孩子们为什么老爱偷学校花坛里的花?()(2分)
A 没人看管 B 花长得很美丽
C 孩子们想拥有一枝花 D 孩子们搞破坏
4.新来的女教师照看花坛后,孩子们为什么不偷花,反而帮老师照看花呢?()(2分)
A 孩子们都拥有了一枝花,并把花留在花坛里照看花。
B 孩子们被新来的老师吓坏了。
C 新来的老师太凶恶了。
D 校长想出了其它的办法惩罚孩子们。
5.短文中你最喜欢的句子是
。之所以喜欢这句话,是因为
。(4分)
第三部分:习作(30分)
这次作文,就来说说心里话。先想想对谁说?是同学、家人、老师、还是邻居、陌生人;说什么呢?是赞赏同学,还是向家人倾诉委屈,是谈谈自己的理想,还是成长路上的烦恼……想说什么都行,注意要写出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以《,我想对你说》为题目,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认真书写,不少于300字。
第三篇:三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卷
一、读拼音,写词语。(8分)
fǎng fú ruì shì kū long shè jiàn
xiàn mù pí juàn chèn shān cái jiǎn
二、在括号里写出句子中带点词语的反义词。(2分)
1.我们在生活中要分清()恶,()憎分明。
2.《燕子专列》里写人们救助燕子的行动时,有的写得(),有的写得略。
3.我们做任何事都应该有()有终。
三、展笔顺(4分)
聚:第十笔是(),共()笔
寓:第八笔是(),共()笔
稻:第十二笔是(),共()笔
悔:第八笔是(),共()笔
四、照样子写词语。(12分)
1.郁郁()()(AABB):、。
2.()辕()辙(成语故事):、。
3.专心()()(表学习的):、。
4.群()吐()(写景的):、。
五、照样子改写句子。(4分)
例:这不恰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吗?
这恰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
1.小村庄的消失不正是人类自己造成的吗?
例:蒲公英的花可以张开、合上。
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
2.翠鸟飞过去叼起小鱼就往远处飞了。
六、背一背,写一写。(1、2、4每小题2分,3小题5分,共11分)
1.,万条垂下绿丝绦。
2.雨里鸡鸣一两家。
3.《画杨桃》这篇课文里,老师告诉同学们:我们应该,看到是什么样的就。这单元说明道理的名言还有不少,比如:,亲口尝梨知酸甜。这样的名言你还知道:“。”
4.读完《和时间过赛跑》这篇课文,我们就能想起一句关于珍惜时间的格言。
七、古诗诵读及课外阅读书目考查。(14分)
1.古诗词连线(8分)
海上生明月 天地一沙鸥
阳春布德泽 天涯共此时
海内存知己 脉脉不得语
盈盈一水间 天涯若比邻
飘飘何所似 万物生光辉
2.《窗边的小豆豆》(4分)
①巴学园整个学校只有()名学生。
A.三十 B.四十 C.五十
②洛基作为豆豆的朋友,和她一起分享快乐与成长,带给了她很多难忘的时光,请问书中的洛基是()。
A.男孩 B.女孩 C.狗 D.巴学园的老师
③如果有人问豆豆叫什么名字,她会不假思索的说:豆豆。其实父母给她起的本名是()。
A.幸子 B.彻子 C.菊豆 D.以上都不是
④巴学园和别的学校相比,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A.教室是真正的电车。B.教室的座位不固定,学生可以随心所欲选择。C.学校的学生很多,老师很少。
3.《格列佛游记》
①“飞岛国”又称作(A)。
A.勒皮它 B.布罗丁奈格 C.日本 D.利立普特
②慧骃国中的“骃”的意思是(C)。
A.驴 B.猪 C.马 D.狗
八、阅读片段,完成练习。(9分)
翠鸟喜欢停在水边的苇秆上,一双红色的小爪子紧紧地抓住苇秆。它的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它小巧玲珑,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下面,长着一张又尖又长的嘴。
1.在括号里补上缺少的标点符号。(2分)
2.填空。(5分)
这一自然段写了翠鸟的,是从“、、、”四方面写的。爪子的特点是,羽毛的特点是,眼睛的特点是,嘴的特点是。
2.“翠鸟”的“翠”的意思是,文章中还有、、这几个词都表示“翠”的意思。(2分)
九、阅读短文,完成练习。(16分)
像一张大蒲扇似的荷叶,舒舒服服地铺在水面上。
有一天早晨,荷池里的鱼儿一打挺,溅起的水花落在荷叶上,一(棵棵 颗颗)水珠在荷叶上滚动,好看极了。有一个孩子欢快地说:“你们快看啊!那荷叶托着水珠,多美啊!简直像一粒粒珍珠啊!”
水珠听了,得意忘(形 行),它看着自己,仿佛看到自己真的变成了一粒粒珍珠。它对荷叶说:“看看,由于我的存在,才使你增添光彩。人们到这里,不都是来看我的吗?”荷叶微笑不语。
阳光洒落下来,水珠被蒸发了,荷叶上只留下一块块泥(映 印)。
听到赞美声,就盲目(骄 娇)傲,自鸣得意,其结果是可悲的。
1.划掉文中括号内不正确的字或词语。(4分)
2.填上合适的词语。(3分)
()的荷叶 欢快地()笑得()
3.照样子填空。(2分)
一棵棵 小 树 一片片 一粒粒
4.请你将文中画“ ”的句子,改写成陈述句。(2分)
5.给短文加个合适的题目。(2分)
6.读了短文后,你想对水珠说些什么?赶快写写吧!(3分)
十、习作。(20分)
你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呢?聪明的、调皮的、搞笑的、马虎的、有爱心的……写一件自己做过的事,让我们对你有所了解吧!
要求:1.题目自拟。2.把事情写清楚,要能从事情中看出你是个什么样的孩子。3.做到语句通顺,字迹工整。字数在300字左右。
第四篇:二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卷
一、书法展台。(4分)
请将唐诗《绝句》工整正确地抄写在下面的田字格里。
绝句(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迟
日丽,风草香。
融燕子,睡鸳鸯。
二、读一读,用“√”在下面画出各加点字的正确读音。(6分)
乐(lù yuè)曲 弹(tán dàn)奏 感觉(jué jiào)
软(yuǎn ruǎn)和 模(mó mú)样成长(cháng zhǎng)
三、拼一拼,认认真真写词语。(8分)
kè zhuō shā dí yán céng bá diào
kū qì jīng xǐng liǔ sī yuán yě
四、查字典,完成表格。(8分)
生字部首再查几画音节组一个词
蜂
柔
五、选字组词。(8分)
1、饶 晓 富()拂()
2、胳 络 脉()()膊
3、泳 咏 歌()游()
4、挺 蜓 蜻()()立
六、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8分)
程()立雪日积()累 温故知()()晒雨淋
一()不染 深入()出 削铁如()()然有序
七、照样子,填一填。(11分)
1、一(支)神笔 一()大象 一()书
2、(飞快)地跑()地走()地流
3、张开――(开张)回来――()()――()
4、轰(隆)(隆)笑()()胖()()
八、用句中加点词的反义词填空。(4分)
1、面对()敌,她毫不示弱,终于赢得了胜利。
2、小明做数学题时,总是把()号当减号,所以经常做错题目。老师指出来后,他改正了,后来再做就做()了。
3、在学习和生活中,要想获得(),必须要有面对失败的勇气。
九、按要求写句子。(6分)
1、把括号中的词语填入句中恰当的地方。
(1)笋芽儿嚷:“我要出去,我要出去!”(高声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鲁班是木匠。(我国 古代 著名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照样子,给下面的句子换一种说法,保持意思不变。
例:大象被人们赶到了船上。人们把大象赶到了船上。
(1)游人被雨淋得四处躲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竹笋从地下长出来了。竹笋从地下探出头来了。
(2)柳条儿摆动,桃花儿红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梨树要等五年才能结果,你有这个耐心吗?(用带点的词语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树林里 捉迷藏 小白兔 可爱的(连词成句,并加上标点符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课文回顾室。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共12分,其中第2、第4小题
各2分,其它每小题每空各1分)
1、春天在哪里?春天在枝头上,__________上、__________里、田野里。我认为春天还在__________里。(《春天在哪里》)
2、不知细叶谁裁出,__________似剪刀。([唐]贺知章 《咏柳》)
3、我想把手儿变成__________的枝,带着一串串花苞,随着_________飘荡。(《我想》)
4、猴子种的树一棵也没有成活,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猴子种树》)
5、嫩绿的树梢闪着__________,广场上成了一片__________!水里一群赤脚的孩子,快乐得好像__________一样。(《雨后》)
十一、阅读芳草园。(共13分)
谁 愿 意
河马老师问:“谁愿意给大家唱支歌?”小朋友们争着举手:“我愿意!”小黄鹂生怕老师叫别人,抢先站起来唱歌。
吃课间餐了,河马老师说:“谁愿意帮我发点心?”小胖猪的手举得最高:“我愿意!”小胖猪一边发点心,一边啊呜啊呜地自己吃起来。
放学了,地上不干净,河马老师问:“谁愿意打扫卫生?”小黄鹂和小胖猪都不做声,只有小刺猬举手:“我愿意!”
小刺猬在地上打个滚,把那些碎纸片扎在刺上,送到垃圾箱里。扫啊,擦啊,教室变得干干净净。河马老师笑了:“小刺猬真棒。”
小黄鹂和小胖猪都噘着嘴巴:“河马老师偏心!”
1、照样子,写词语。(2分)
干干净净(AABB式)__________ __________
2、遇到下面的事情,短文中小朋友们是怎么表现的?请把相关的内容用直线连一 连。(6分)
老师找同学唱歌老师找同学发点心老师找同学打扫卫生
小胖猪 小刺猬 小黄鹂
打扫得干干净净抢先唱起来一边发一边吃
3、小刺猬是个怎样的孩子?()(2分)
A、不爱逞强的孩子。
B、不怕脏不怕累,是个爱劳动的孩子。
C、三心二意,半途而废的孩子。
4、你来评评,河马老师偏心吗?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二、写话大舞台。(12分)
图上画了哪些动物?它们在干什么?仔细看图,把下面的故事补充完整。
动物运动会开始啦!看,场地中间,__________________,小松鼠是裁判。河道里,__________________,小鹅遥遥领先。远处,__________________,扬起了漫天的尘土……
这真是一场__________________呀!
第五篇: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卷
一、积累和运用(共6小题.计l8分)
1.选出加点字读音不正确的一项()(2分)
A.芦荟(huì)匿名(nì)铮亮(cèng)文绉绉(zhōu)
B.诘责(jié)解剖(pāo)胡髭(zì)黯然失色(àn)
C.滞留(zhì)瀚海(hàn)鬈发(zī)颔首低眉(hàn)
D.不逊(xùn)眼翳(yì)禁锢(gùi)广袤无垠(mào)
2.在下列词语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2分)
A.落第 野蛮 悠默 抑扬顿挫
B.脱辞 钥匙 奥秘 无可置疑
C.凄然 管束 轩昂 油光可鉴
D.标致 质问 犀利 翻来复去
3.下面句中空白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在年画村里走了几圈,我很有些感慨。大地震震垮了村庄,但没有震断年画木板上那些飘逸而又 ① 的线条,几百年来,这些独具特色的线条融进了绵竹民间画家们的智慧,更刻进了他们生命的 ② 与意志。年画的销量少了,但他们坚守在作坊里劳作不断,因为这是他们祖上的祖上传下来的遗产,是名播华夏的千金万金也难买的宝贵遗产。
画“填水脚”时,因时间短促,容不得细描慢抹,艺人全凭真功夫 ③,笔锋奔放雄健、神韵十足,别具洗炼、概括之情趣。“填水脚”以它的天真、质朴、粗犷而成为绵竹年画中的珍品。
A.①坚忍 ②气度 ③一锤定音 B.①坚实 ②气概 ③一蹴而就
C.①坚韧 ②气息 ③一气呵成 D.①坚固 ②气质 ③一泻千里
4.经典诗文默写(6分)
(1),西出阳关无故人。
(2)抽刀断水水更流。
(3),病树前头万木春。
(4)忽如一夜春风来。
(5),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5.下面是某位同学的作文片段,请根据文后要求,用规定的符号在原文上直接修改。(3分)
换用号: 增补号: 删除号: 调位号:
①感谢各位参加我16岁的生日晚会。②看见桌上放着的许多大家送来的生日礼物,我不禁回忆起了从前的往事。③我尤其想起了我的同桌张晓波,他是一个多么好的伙伴啊!④他为帮助我学习数学,竞然放弃了参加奥赛的赛前的训练。⑤在他的帮助下,我在数学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6、名著阅读(2分)
有人对这样概述《西游记》道:“阳光灿烂_________,百变猴头_________,憨厚老成_________,阿弥陀佛是_________。漫漫西天取经路,除妖斗魔显真功。若问是谁普此画,淮安才子。”请根据此描述,填出该小说的主要人物及作者。
二、综合性学习(6分)
7.你校八年级一班准备开展以“感恩”为主题的一系列活动,请你参加下列活动,完成相应任务。
(1)你准备在这一主题下设计哪些活动项目?请列举出两项。(2分)
示例:主题班会
(2)为了营造人人参与的氛围,请你从上题自己设计的两个项目中任选一项,并为之拟写一条宣传标语。(20字以内)(2分)
项目名称: 宣传标语:
(3)主题班会是活动项目之一,时间定在本周四上午十至十二点,地点定在你班教室,这了让主题班会更具感染力,你准备邀请曾被当地政府授予“感恩孝子”荣誉称号的方ⅹⅹ来作专题报告,见到方ⅹⅹ时,你会对他说:“。”(2分)
三、阅读(共15小题,计46分)
【现代文阅读】(共9小题,计3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12分)
燃烧的木棉(8分)
梁惠娣
①在更远的南方,春天是木棉花燃烧的季节。
②在一个下着微雨的早晨,我在街心公园中散步。走着走着,一棵木棉树出现在我的面前。它枯褐色的枝干像垂暮老人布满皱纹沟壑的脸,充满沧桑的样子,一点也不好看。一抬头,才发现无数硕大、深红的木棉花在头顶密匝匝地开放,像天空中飘过来一团火红火红的云,又像一道红艳艳的朝霞,也像一团熊熊燃烧的火,映红了一片天空,是那样耀眼夺目。偶尔,有开得正艳的木棉花从枝头落下,“啪”的一声落到地上,掷地有声,那样响亮,那样决然。【出处:21教育名师】
③在这样的春天,我最爱到图书馆里看书。图书馆旁边有一个明如镜子的小湖,湖水清澈。湖边,一棵古老的木棉树临湖岸而长,它一树灰褐的枝干,未待绿叶长出,先开出一树繁盛无比的红花来,像美人临水梳妆。她伸出纤纤玉手,描唇画眉,那艳红亮丽的木棉花便是她发髻上的头饰。满树盛开的木棉花与湖水中的倒影交相辉映,更令人感到惊艳绝伦的美。我每次到图书馆,都坐在靠窗的座位上,安静地阅读。偶尔从书页间抬头,看到无数开放着的木棉花像无数张笑脸,如此灿烂热烈,奔放到肆无忌惮的样子。那时那刻,我的心里也开出一朵朵热情奔放的木棉花来,满心欢欣与感动。有木棉花相伴的闲读,更觉舒心惬意。
④在这个木棉花盛开的时节,流连在燃烧的木棉花下,禁不住吟咏木棉花的诗句,惹几分追昔怀远的情思。
⑤宋代诗人杨万里在《三月一十雨寒》诗中写道:“姚黄魏紫向谁赊,郁李樱桃也没些,却是南中春色别,满城都是木棉花。”意思是说,像姚黄魏紫这样名贵的花要向谁要,就连李子樱桃这样的小家碧玉的花也没有。但是南方春色却有不同,满城都是木棉花。生动地描绘了南国红棉闹春的绚丽景色。我能想象,走在开遍全城的木棉花下,该是怎样繁盛热闹的景象。
⑥明末清初女诗人张乔的《春日山居》里也写到了木棉花,诗曰:“二月为云为雨天,木棉如火柳如烟。烹茶自爱天中水,不用开门汲涧泉。”诗中写了早春二月时晴时雨的气候,木棉花如火如荼地开放,杨柳冒出新芽像一团团浅黄色的烟雾,遇到大雨时,不用开门汲涧泉取水,自接天水烹茶,饶有风味。那样的山居生活令我无限向往。
⑦我爱木棉花,爱它生气盎然地盛放,又如此壮烈地坠落。当我看到那一朵朵盛开的木棉花,心中不禁燃起火一样的热情。我想,我们也要像木棉花一样,要用尽全力开放一次,才无悔这一生。
(选自《教育导报》2015年3月28日)
8.贯穿选文的感情线索是什么?(3分)
9.简略分析下边这句话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3分)
偶尔从书页间抬头,看到无数开放着的木棉花像无数张笑脸,如此灿烂热烈,奔放到肆无忌惮的样子。
10.文章引用古人有关木棉花的诗句,有何作用?(3分)
11.简略说说木棉花可贵的精神及其给我们的人生启迪。(3分)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2~16题。(18分)
找回颤动的感觉
林夕
(1)毕业前最后一次班会,班主任童老师说了许多祝福和叮咛的话,然后发给每人一张稿纸,让他们写出自己认为未来人生最重要的三件事。算是高中最后一篇作文。
(2)童老师话音刚落,他就在稿纸上写出答案:赚一万元钱、住有阳台的楼房、看罗大佑演唱会。
(3)二十年过去了,已成为京城富商的他,又回到故乡,参加母校五十年庆典。他为老师准备了一份贵重的礼物——LV皮包。
(4)他的礼物,好像并没让老师感动——这位一辈子生活在小镇、奔走于校园的中学女教师,似乎对来自法国的著名品牌并无多少印象。相反,他自己,却被老师的礼物深深地感动了!那是二十年前他离开学校时完成的最后一篇作文。
(5)他看着那有些发黄的纸上写着:赚一万元钱、住有阳台的楼房、看罗大佑演唱会。他百感交集,眼泪一瞬间涌了出来。
(6)他早已实现这些梦想。实现之后,并不觉得它们重要。
(7)“如果现在,让你写下过去二十年,对你影响最重要的三件事,你会写什么?”老师问。
(8)他思考片刻,拿出笔,在稿纸背面写下:、、。
(9)老师看了,微笑着道:“给我讲讲吧。我相信,每件事背后,都藏着一个故事。”
(10)那一年,他二十九岁,辞职创办自己的公司,忙的晕头转向,春节也没回家。除夕夜,他往家打电话,母亲问:“有没有吃饺子?”他说:“吃了,在超市买的速冻水饺,一点儿也不好吃。真想吃你包的三鲜馅饺子。”初一晚上,他刚刚上床睡觉,就被门铃声叫醒,开门一看:是母亲。她坐了十二个小时的火车,给儿子送饺子来了!
(11)他对老师道:“那是我一生中吃过的最好的饺子!现在回想起来,还能感受到那种特有的香味。”
(12)一年后,由于各种原因,公司倒闭了。当初创办公司,他欠下几万元债,心灰意冷,萌发轻生念头。这时,一位平时并不十分亲近的朋友找到他,给他一本存折,告诉他密码,转身走了。
(13)“存折上 有6500元钱,是他的所有积蓄。他是一名公务员,每月薪水不到一千,每次发薪就存一二百,每次存钱的记录都在上面。其实这点儿钱起不了什么作用,对我起作用的是存折主人的真诚和信任。就算是为了报答他,我也一定要收拾残局,东山再起!”
(14)说到这,他停住了,陷入深思,仿佛又回到那充满艰辛的拼搏岁月。[来源:学科(15)老师用慈爱的目光看着他道:“那第三件事呢?一定是个浪漫的故事吧!”。
(16)“不,一点儿也不浪漫。那字条上没有写‘我爱你’,‘我想你’这些甜蜜的话。当时那种情况,我们根本没有心情。”
(17)“发生了什么事?”
(18)“两年前,我由于长期劳累和工作紧张,患上了耳疾,医学上叫乳突炎。我先是左耳感染,后来右耳也染上了。那段时间,妻子一直陪着我,每天帮我热敷、清洗耳道。病情越来越重,我需要动手术。手术前夜,我担心手术失败会失聪。她就给我写下那张字条:亲爱的,别担心,我愿意永远做你的耳朵!”
(19)老师被他的故事打动了,像一位慈爱的母亲,伸手在他的背上拍打几下,意味深长地道:“二十年前,你们写在纸上的答案五花八门,有的很虚幻,有的很物质。二十年后,你们在生活中找到了自己的答案,虽然各不相同,但读来读去,我只读出两个字——感动。其实想想也对,生活中还有什么比感动更重要的呢?”
(20)是啊,生活中还有什么比感动更重要的呢!它只轻轻一下,就拨动了心的弦律,荡起的涟漪久久挥之不去!无论何时何地,回忆那些令人感动的事,总有一种颤动的感觉。那些感动里包含着岁月老人无法带走、死亡之神无法摧毁的真情。
(选自《中外微型小说》精华本,2014年9月第一版,略有改动)
14.联系上下文,请在第(8)段内空缺处填入三个恰当的短语。(3分)
15.为什么“他的礼物,好像并没让老师感动”而“相反,他却被老师的礼物深深感动”?请结合全文说出原因(4分)
16.小说第(6)段能否删去?请结合上下文说出理由。(4分)
17.请说说你对题目“找回颤动的感觉”深刻内涵的理解。(3分)
18请发挥想象,运用这种写法将本文第(10)段“他”见到母亲那一刻的内心独白描述出来(80到100字)(4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l7—20题。(12分)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上①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②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③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德彝惭而退。
【注释】①上:唐太宗。②致治:治理国家到达大治。③正:只。
17.解释加点的词。(2分)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2)上诘之
(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4)安可诬一世之人
18.翻译。(4分)
(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2)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
19.两文反映的都是统治者对人才的态度,甲文采用了 的写法,借千里马的不幸遭遇揭露了统治者。而乙文中,唐太宗对人才的态度是。(3分)
20.针对乙文中唐太宗“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的观点,谈谈你的看法。(3分)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2l—22题。(4分)
雨后池上
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注】刘攽(bān),庆历六年进士,曾助司马光修((资治通鉴》。
21.诗的前两句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2分)
22.三四句描写了作者在雨后池上所见的具体景物有哪些?诗中所写景物勾勒的是哪个季节的图画?(2分)
四、作文(50分)
23.题目:这句话,这颗心
要求:①除诗歌以外,文体不限。②不得抄袭。③全文不少于600字,最多写满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