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心需要一点脆弱美文
我有一个朋友。假期没有像有的人那样往风景热闹的地方跑,偏偏跑到当年他插队的地方。那是一个叫做西尔根的地方,很动听也很陌生的名字。走之前,全家没有一个人同意他走。是啊,都离开那里26年了,没有任何的联系,干吗心血来潮非要去那里?他偏偏就是一意孤行,只好偷偷地离开家,上了奔向内蒙古草原的火车。就像26年前他离开北京去西尔根那天一样。也是独自一人,傍晚的夕阳火红,显得有些凄清。
其实,上了火车,他自己也没有明白为什么一根筋似的非要大老远地跑一趟那里。也许就像罗大佑歌里唱的那样:“眼看着高楼盖得越来越高,我们的人情味却越来越薄:苹果价钱卖得没以前高。或许味道现在变得不好;彩色电视机越来越花哨,能辨别黑白的人却越来越少……”久居城市,天天见到的就是这些钢筋水泥和化了妆的脸。心都磨出了厚厚的老茧,硬得油盐不进,真是容易让人心烦意乱。他要躲个清静。突然想起了离开已26年的那个遥远的草原!
他坐了一天一夜的火车,又坐了大半天的汽车,他就是要奔向那个叫做西尔根的地方。
他终于见到了西尔根,和在西尔根想见的人。他曾经在那里度过了整个青春期,那地方怎么能够像吃鱼吐刺似的轻易地剔除得掉呢?许多和青春连在一起的东西和地方。不管好坏,都是难以忘掉的。西尔根,西尔根。有时会在心中叫着它,就像叫着自己名字一样。
因为最后几年他当了民办教师。他教过的学生先是呼喊着“巴克西依乐咧”(蒙语:老师来了)都跑了过来,却不是他想象的样子。个个已经面目皆非。都是有了孩子四十岁上下的人了,有的还居然有了孙子。
又听见了熟悉的蒙语,又吃到了熟悉的扒羊肉,又喝到了熟悉的奶皮子,又闻到了熟悉的“鸟子莫”拌炒米的香味和属于西尔根草原风中的清香……酒酣耳热之际,这些学生们对他说:“老师。我们给你唱首歌吧!”他以为是常见的蒙古族人喝酒时的唱歌助兴,那就唱吧。没想到他们忽然齐刷刷地站了起来,齐声唱的竟是26年前自己教他们的那首歌。如果不是他们唱,他几乎都要忘光了,他一辈子就自编了这么一首歌。26年了。他们居然还记得?记得这么清清楚楚!不知怎么搞的。当着那么多的学生。他一下子竟泪流满面。一首陈年老歌就让自己的眼泪没出息地流了出来。
其实,有时候,人心需要一点脆弱。我们太崇尚所谓的强人和牛仔硬汉,其实像时时穿着盔甲、举着盾牌似的。会让人受不了。就像城市要是处处都变成坚强的钢筋水泥,露不出一点见泥土的地方,就不能让雨水渗进去。滋润出一片青草。如果我们还能够在行色匆忙中偶尔被一首陈年老歌或被一些微小的事打动。说明我们还有救。有时候,脆弱就是这样测量我们是否还有救的一张pH试纸。
第二篇:人性·人心美文
静能生智。静思默想:有些社会现象,看起来是道德层面的问题,但实际上是人性、人心层面的问题。所谓人类历史,“不过是一个写满人性坏话的记事本”。然历史,有了人性的温度,那是清明。哲人言,“山水”同在为清,“日月”同在为明。一个同字,道尽了天地秘密。
确乎,唯有农家子弟,深知农耕是最朴素、最基础、最简易的活命方法,与天地共栖,与日月同辉。诚如,托尔斯泰到临死都信奉:“劳动,只有劳动中才包含着真正的幸福。”盖因“人类,充满劳绩,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这诗意,无疑是对苦难和现实的一种超度与救赎。
然而,商品经济社会,面对物欲横流,还有多少人尚能做到心灵的“清明”?
(二)一个人的德性与他的内心良知同在。因为中外的哲学精髓,其深刻的哲学思维大多蕴含在日常的生活细节中。故细节看人品呵!
“山一程水一程、清风一阵朗月一阵、侠骨一段柔肠一段”的慷慨之人,因为你呵,有了人情味,富有人性美的温度,所以这个世界方有最珍贵的1℃。故而,抚平心灵皱纹,抚平心绪波澜,让上个年龄段的花香诗意复盖下个年龄段的诗意花香。
(三)在有限的气象里,面对韬养太久、城府太深、阴气太沉者,盖因其常常“示人以虚,呈人以假,应人以空”,每每“冷暖转换于一瞬,喜憎流变于刹那”。于是乎,人性成了一片昏黄的月色,人心成了无涯的荒漠。呵呵,朦胧复朦胧,苍茫复苍茫,哪有正直坦荡可言。
哲人云:人能吃亏,是心灵的富有,是心灵的营养,是心灵的修炼。然那“内怀水清,外涵玉润”、“内不自诬,外不诬人”者,聊将虚声作赞声,且把讽刺为鞭策,律己重以周,行善重以周,确乎是:本分本色本然本心的坚守,化入干净干净再干净、纯朴纯朴再纯朴的境界。索性来个心隐退吧,让心灵获得天人合一的宁静;与其退到大海边,不如退到心海里。
(四)庸人活着是为了吃饭;哲人吃饭是为了活着。活着的人认识自己难,且认识自己的不足更难。揆情度理,“黄连树下弹琴”,苦中作乐。苦,人生体验;苦,澄清心智。人生好有一比,正是苦难和喜悦串起来的。恰如草木应季生长,四季更替岂能永远是春天。理想在山峰,现实在山谷。这人,行于人世,在所面对的苦难面前,是做一个仁者乐山呢,还是做一个智者乐水呢?人这一生哪,需要有山有水,才算是美丽的风景。
生命的分量就是心的分量。眼界短浅、襟怀窄小、肚量偏狭者,“大多心性泥淖,难以清丽出尘,救人于危难之时,成人于发达之日”。这人呵,心若一潭清水,容量无限;心若一潭浊水,翻腾脏污。是呵,拥有一颗有分量的心,势必是个心重之人。
(五)人到古稀之年,曾经沧海,阅人无数,见惯春风秋月,历尽是非成败,顺乎天,应乎人,一生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然这生命的秋天呵,虽说多了几片生命落叶,少了几片生命花朵,但却多了几分淡定和从容。
在这人世间,人性当善,然“人性里边永远有A面B面,且总不是固定的,抑或因时间而更改,抑或因境遇而更改,抑或因一时的春风秋雨触动而更改”;在这人世间,人心当红,故为人要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俗说,人心昼夜转,天变一时间,脸在变,身在变,心在变。
此生阅人无数,不如面壁开悟:一个领导者,要善于寻找刚与柔之间的平衡,展示其自身如水的魅力和力量。故在下试问在位诸君:何以立身自处?何以为民行事?还是用心为上呵!心若清水乎?心若浊水乎?
第三篇:人心是容器美文
容人之长。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有的人能歌善舞,有的人文笔一流,有的人耳聪目明,有的人胆大心细……总之,“天生我材必有用”。容人之长,就是要懂得欣赏和悦纳,而不是嫉妒和仇恨。这样,心才能平,气才能静。都说“人比人,比死人”,其实,比死也活该,谁叫你和别人比呢?如果说你不容,别人的长就变短,不容倒还有几分意义,可你再怎么不容,长的照样长,短的依旧短,不容也无用。与其把时间和精力浪费在无聊争比上,不如修心养性,提升自我。
容人之功。心胸狭窄的人,对别人的成功,往往耿耿于怀,甚至咬牙切齿。这实际上是嫉贤妒能、嫉名妒利的心理在作怪。这种人,要么眼红别人得的好处多,要么害怕别人有了功自己受威胁,所以总不能坦然面对别人的成功。其实,冷静想想,如果别人如己、胜己,是靠努力、实力和机遇而成功的,那么有什么不能容?如果别人逊己、劣己,是靠投机、使诈和关系而获胜,岂不更可容?前者是名至实归,后者是徒有虚名,哪一个都可以容。容,则心宽体胖;不容,则心劳日拙。
容人之得。人都有欲望,说无欲那是自欺欺人。当然,欲望有大有小,不同时期、不同处境,欲望也不相同。要容人之得,多半要懂得节制自己的欲望。毕竟,温饱不愁了,还有山珍海味,别人能吃到,你吃不到,心里舒服吗?房子不缺了,还有庄园别墅,别人能住到,你住不到,心里服气吗?薪水提高了,还有日进千万,别人能赚到,你赚不到,心里爽快吗?因此,如果你不容,老感觉上天不公平,老抱怨日子不好过,那就真的越来越难过。相反,尽心尽力过好自己的生活,没有什么不愉快。
容人之仇。这是容人的极致,老子说的“以德报怨”就是容的最高境界。梁宋就不怒楚人搔瓜,反而帮其浇瓜,从而梁楚结为友邦;齐桓公不计一箭之仇,反而任用管仲,从而为国得一能臣;唐太宗不咎谋害之计,反而提擢魏征,从而为己树一镜子。俗话说,冤家宜解不宜结。与人不和时,主动忍让,换位思考,可以避免矛盾激化。如果已经形成矛盾,以诚心感人,以宽心容人,常可以化干戈为玉帛。《菜根谭》说:“不责人小过,不发人阴私,不念人旧恶。三者可以养德,亦可以远害。”可见,容人之仇,实有必要,更为可贵!
总之,人心这个容器,可大可小,可以大到容纳整个世界,可以小到不容一粒细沙。你的容量有多大,在于你的心有多大。
第四篇:美文 ——莫道故人心易变
莫道故人心易变
下午收到一位多年未见老朋友的信息,说:“兄弟常有,而知音不常有”。我看着信息呆了几秒钟,却没有回复,因为我不知道该怎么说。只是本能地想到一句话——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我们总会在某个时刻回忆初衷,回忆起最初的美好,有时候甚至希望彼此可以回到初见时的状态。但人总是会变的,或好或坏,或高或低,改变的轨迹谁也无法预知,好与坏的标准也无法去评判。至于彼此间的关系,忽近忽远,亦或是分分合合,更是说不清的,所以更加无法去衡量。情感这种事情是无法去衡量是否改变的,也许只是改变了一种交往方式,却不见得改变了彼此的初衷。就像我和初中朋友,以前上厕所都要同行,如今却已然三十年未见,甚至几乎断了联系,可我仍会在很多时候第一时间想到他们,那么谁又能说我们的感情和关系已经淡了、没了?
或许有时候我们总会感觉,现在的朋友和以前不一样了,变得不再关心,甚至显得有些冷淡。在初遇时彼此相互照顾和关心似乎总是那么适合时宜而且恰到好处,现在却再也找不回当初的那种感觉,仿佛一切都已经物是人非。可其实谁都没有变,只是时间磨平了很多激情。要知道,大家每天都过着平凡的日子,悲伤与快乐也无非是因为那么几类事情,时间久了,分担与共享的内容也自然少了可圈可点的地方,翻来覆去的安慰亦或是赞赏也渐渐少了新鲜的词汇,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时候彼此的情绪也变得不能相互回应,甚至渐渐有了生疏的感觉。但是也要知道,尽管零零碎碎的琐事将一切磨平,但最后剩下的却是彼此互相依赖的习惯,这是任何人都无法取代的,这就是感情的积累,也是挚交的沉淀。正如纳兰容若的那首词,“等闲易却故人心,却道古人心易变”。世事变迁固然可以改变故人的心意,但其实往往是我们先以为故人早已见异思迁。说到底,终究是我们自己在心里对朋友的关系设置了条件,觉得朋友就该相濡以沫,就该相知相依,却似乎忘记了那一场相遇原本来之不易。当然,既然来之不易,自然该相互坚守,如若某天其中一方感觉到了不安或失落,那么另一方也该反省下自己是不是真的忽略了这份来之不易的缘分。
“君子之交淡如水”,琐碎的生活不是友情的全部,毕竟“生死与共”也仅是出现在生死之时;“天下知交老更亲”,友情的可贵贵在于信任与坚守,所以更不要轻易说“等闲易却”……
第五篇:人心净明美文摘抄
忙时静心,闲时练心,怒时制心,贪时修心,时时观心
人心就是天下,人心净明,天下太平。人心,莫要太过复杂,简单些,明了些,两点间直线最短,少绕一些弯子为好。
生气为什么要喊?因为两个人生气的时候,绕得弯子多,心的距离最远。为了使对方能够听得见,就必须喊。在喊的同时会更生气,更生气距离就更远,距离更远就更要大声地喊。两个人相爱的时候就恰恰相反,说话可以轻声细语,因为心与心之间几乎没有距离,眼神都可以传情了。
曲径通幽处,并非说的是人心,人心如果弯路多了,只能通向更深的黑暗。诡计,常常都是在弯弯肠子间绕来绕去绕出来的,也绕出了小人。
人生路上,有贵人,也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龌龊的小人。看过一句话说:“对付小人,就像对付没有烧透的煤,碰碰,才会燃烧;晾着,自然就灭了。”所以,别太把他们当回事。
据野史记载,明末,张献忠“屠戮生民,所过郡县,靡有孑遗”。有一天,他的部下李定国见到破山和尚,破山和尚为民请命,要求别再屠城。李定国叫人拿出羊肉、猪肉、狗肉,对破山和尚说:“你和尚吃这些,我就封刀!”破山说:“老僧为百万生灵,何惜如来一戒!”就立刻吃给他看。李定国盗亦有道,只好封刀。破山开戒,换来众生太平,想必如来定会宽宥的吧。
亦舒说:“人们日常所犯最大的错误,是对陌生人太客气,而对亲密的人太苛刻。”把这个坏习惯改过来,天下太平。莫要过早埋下恨的种子,那样更多的土和阴影就会埋葬你。试着用爱的土壤去覆盖恨的种子,你会发现恨会变成爱,破土而出。爱恨相容,天下太平。守着自己的碗吃饭,不要吃着碗里的,想着锅里的,天下太平。
韩美林有个著名的“活命哲学”:没心没肺,能活百岁;问心无愧,活着不累;心底一汪清水,没有过夜的愁;不生过夜的气,也就没有过夜的病。正是依靠心底的这朵莲花,才使他熬过了“文革”那段黑暗的日子,换得片刻太平,否则早已去见佛祖了吧。
如今,已是快40岁的人了,亦常常扯着妻的手与我对坐,和她说,“来,你输我赢,天下太平。”依然童心未泯,看啥都新鲜,觉得啥都是宝。依然相信种种美好,依然爱做黄粱美梦。不去管它,活着就好,快乐就好,不论大人还是孩子,无论是做国务院总理还是在水鲜市场上卖鱼虾!
人心如同秋日的广场,总是会落些叶子和浮尘。人要时刻备着一把扫帚,为自己扫出一片澄明的境地。春去春回,花开花落,人心亦应遵循如此自然的规律,莫去强求额外的春光,莫去惦念多余的芬芳,属于一颗心的,或许只是一碗粥,多出一勺,也是你的贪念。
一篮花香,一树鸟声,一壶日月,一线流光,人生大起大落,最后莫不归于沉寂。放平稳心,行光明事。仰望,不为攀附;俯视,不为辱蔑。如是,目光所及,皆为风景。
人心净明,何愁天下不太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