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时期大学语文教学的难点及其对策论文
摘要:大学语文教学难点主要集中在师生问题、课时问题与教材问题等方面,教学中要立足于现状积极进行改革创新,突出新时期大学语文目标定位,提升教学实用性与工具性,为打造高效课堂服务。本文主要就大学语文教学的难点及对策进行了分析、探讨,希望能为语文教学的进步与创新服务。
关键词:大学语文;难点;问题;对策
大学语文作为国家高等教育体系中学生们的公共必修课程之一,发展到现在在各大高校课程体系中所占分量发生了较大变化,不少学校存在严重压缩甚至取消大学语文课程的情况,这对于提升大学生语文素养、语言应用能力、传承母语文化十分不利。面对当前大学语文教学中高校不重视、学生厌学情绪严重等尴尬情况,要深入分析大学语文教学难点与问题,积极探寻有效解决对策,以改善当前教学境况,促使大学语文教学得到进一步发展。
一、大学语文教学难点分析
(一)师生问题与教材问题
当前大学语文教学中,不少学生虽然希望提升个人语文素养与人文素养,但是对于语文教学的热情、重要性、价值认知等不足,对于个人自我主观效能评价也不高,导致了学习热情低下、课堂积极性不足等诸多问题,不利于高效、创新大学语文课堂的构建。由于当前大学生学习更注重知识本身的实用性,关注其对于未来就业、谋生的价值,因此对语文本身的期待、实用性都偏低,导致了教学境况尴尬。教师方面,当前大学语文课堂中普遍存在教学方式单
一、创新性不足、探究实践空间少、趣味性低等情况,学生们对于课堂现状并不满意,期望教师能够打造更为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教学课堂。教材方式,当代大学生对于传统教材兴趣较低,更喜欢一些文化性、实用性、特色性较强的教材。课时安排方式,目前不少学校都存在严重压缩大学语文课时等情况,这意味着在语文课程安排方面还需要进一步优化,以满足学生进步与学习需求。
(二)课时问题
大学语文教学中课时矛盾作为典型问题备受关注,教学内容多、课时少导致教师在课堂中缺乏足够得时间引导学生提升语文素养与人文素养,虽然多种教学手段与资源提供了扩大课堂容量得途径,但是对于教师而言还是显得时间紧、压力大,导致教学质量与效率受到影响,不利于全新、高效语文课堂的构建。大学语文课时的安排与划分同专业性质息息相关,语文类专业或师范专业等课时安排比重相对较高,对于教师而言需在把握专业需求的基础上进行深层次拓展,当前很多高效课程安排偏科现象严重,导致大学语文授课质量下降。目前大学语文多数采用大班授课制,动辄几十人甚至上百人的授课模式严重影响了课堂活动的开展与教学质量的提升,不利于学生们综合语文素养的提升。由于大学语文本身课程性质所限,不少高校内部对于语文相关教学活动交流偏少,同一些相关专业如古代文学、当代文学、语言学等相比,受重视程度不足,地位偏边缘化,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教学的进步与创新。
二、大学生语文教学对策探讨
(一)强化大学语文学科定位
大学语文目前教与学存在的不少尴尬问题都与学科定位不合理有一定关系,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学科定位导致定位无法统一,不利于学科目标的实现以及语文工具价值的发挥,从而造成了教与学过程中的诸多问题。强化当前大学语文学科定位,要从精心选择国内外经典作品入手,引导学生学习、阅读、体验、感悟等,让其语文素养与人文素养获得培养与锻炼,强化语文综合能力与专业素质,全面提升当代大学生语言综合运用技能,培养个人分析概括能力与发散思维,实现语言应用能力与人文素养的完美结合,突出语文学习的工具性与人文性。
(二)提升语文学习实用性
当代大学生重视未来谋生与就业技能的学习,由于语文学习本身工具性、实用性不显,导致学生们学习热情低下,在后续语文教学改革中,要着重突出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目标,从授课内容到模式着重突出语文的工具性与实用性。教学过程中要专门各种专门技能训练,做到与本专业有机结合,强化语文同专业之间关联性,联系学生未来就业与谋生关键技能点,应用各取所需、文同教异等策略,实现教学与专业技能得高度结合,满足学生提升个人人文素养与就业技能水平等目的。当前社会发展的快节奏意味着大学生就业需要比以往更高的读写技能,对个人语言运用能力也有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围绕提升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展开大学语文教育至关重要,便于进一步做好知识传授、技能训练等,让其更好的跟上社会发展步伐,提升个人未来就业能力。
(三)改进教学方法
大学语文授课中学生们对于枯燥、刻板、无趣的授课模式缺乏兴趣,更倾向于那种非常规化、非公式化的教学模式,因此教学中针对不同教学内容、不同水准学生应用各类教法实现课堂创新已经成为必然,利用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巧妙运用各种教学资源与素材及别出心裁的教学方式调动、巩固学生学习兴趣,有助于扩充课堂教学容量,提升教学效率与质量,实现对学生语文授课的精讲,有利于实现教法、学法的改进与创新。大学语文教学课堂的创新有助于极大的缓解从前的课时矛盾,提升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在创新实践与探索的过程中寻求更好可能性,达到拓展学生视野、引领学生感悟语文人文魅力等目的。教学中教师要巧妙运用文学鉴赏、阅读感悟、多媒体教学资源等实现对不同语文模块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着重加强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让其掌握合理运用资料解决问题的办法,在接触各种文学体裁、资料的过程中启迪个人智慧,利用不同教法的配合与刺激让学生始终保持在活跃状态,实现高效课堂的打造。
(四)拓展学习空间
大学语文教学中课时矛盾的存在意味着如果仅仅只依靠课堂教学,在完成教学任务与目标、提升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等方面将会显得力不从心,要在积极丰富语文教学资源的基础上,积极拓展学生学习、实践空间,将有限的课堂延伸到课外,做到课堂内外有机结合,围绕大学语文教学目标开展教学创新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可供发展与锻炼的空间,实现个人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升。为拓展大学语文教学空间,教师要善于利用网络平台实现对教学资源的高效整合,利用多媒体、电子白板、论坛、网站、微信微博等服务课堂教学,建立专门的大学语文资源网站,整合相关教学资源与音视频等,联合国内同类高校大学语文精品资源网站等为教学提供便利,支持教学开展多样化授课的同时,让学生们有更多吸收先进资源的渠道,以便弥补课堂授课的不足。为突出大学语文授课工具性与实用性,配套课程要积极组织类似于外国文学经典学习、国内现代小说赏析、演讲与口才锻炼、公务员写作、现代礼仪训练等专题活动,根据学生就业与个人发展需求开展教学,提升授课深度与广度,督促学生个人综合就业素质获得提升。另外,要积极应用国内外诸多经典名著服务教学活动的展开,将名著带入课堂,引导学生积极进行课堂内外阅读、实践、探索活动,在提升个人语文素养的同时锻炼思维能力、动手能力与实践精神。要积极联合语文课堂内外开展各类实践性活动,比如演讲比赛、写作比赛、辩论比赛等,在锻炼并挖掘学生个人潜在能力的过程中拓展学生学习空间,提升语言运用能力,为打造高效语文课堂服务。另外,针对大学语文教材,要积极组织选编特色教材服务学生学习,以满足当前综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彰显语文教学实用性,为学生能力的培养与发展提供支持。结语综上所述,大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着不少问题影响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升,当前语文教学改革要立足于教学问题,强化大学语文学科定位,积极创新提升语文教学实用性,在改革教法的基础上引领学生进行积极探索,以提升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实现构建高效语文课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林阳.任务教学法在旅游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华章,2012,,09.[2]耿娟.浅析旅游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4.[3]王静.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旅游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4,23(1):78-79.
第二篇:谈《大学语文》教学现状及对策教育论文
摘要:语文素质应当是大学生最基本的文化素质,它为专业学习和跨学科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但就目前国内的形势来看,国人语文水平普遍下滑,高师学生也存在同样问题。
关键词:大学语文;教学现状;必要性;对策
一、《大学语文》现存状态
对于一个中国人,对于一个从小以汉语为母语的人来说,用中文进行基本的听、说、读、写应该不存在问题。但在教学中,笔者遇到很多令人担忧的问题,如学生错别字很多;书写不规范、笔顺错误;语句不通顺、用词不当;逻辑不清、表达不顺畅,等等,这些都是中文最基本的要求,更应该是大学生必备的基本文化素质。
而在国际上,“汉语热”逐渐兴起,国外有3000万人学习汉语,来华留学的外国学生急剧增加,2004年就超过10万名,我国还在世界各地陆续设立“孔子学院”,教授、推广汉语,各国参加汉语水平考试的人也越来越多。国际范围的汉语热与国内国人汉语表达能力的退化形成强烈对比,而在对比中又更加凸显出目前高校《大学语文》课程的危机感与紧迫感。
二、《大学语文》课程开设的必要性
大学生应该具备基本的中文能力,包括对汉语言的理解力、表达力、审美力、评判力、想象力、创造力等,如果缺乏这种基本能力,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和交际质量,降低其学习生活的适应性。阅读能力的高低会影响个体接受信息的速度和准确性,并进而影响理解能力、鉴赏能力、批评能力;而表达能力的高低又将直接影响其学习与工作效率。
现代化的科学技术的确给人类带来许多方便与快捷,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多了,范围广了,而认真品读、独立思考的能力却下降了。而《大学语文》的学习却是可以丰富一个人的文化底蕴。在品读思考的同时背诵优秀的语文作品会大大丰富一个人的文化底蕴,启迪人的思维,涵养人的气质。中国古典诗词是大学语文课程中文化素质教育的最佳载体。具备古典诗词修养的人在气质风度、感情内涵、情调趣味诸多方面显示出独特的魅力。这种文理知识渗透的博雅全才应是当代大学生的楷模。
三、目前《大学语文》教学状况
从学生方面来看:存在着轻视自满态度。学生普遍轻视《大学语文》课程,认为是可有可无的选修课,其重要性自然不能与专业课相比,甚至和英语也不能比,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认真听课的人只有半数,而能够在教师启发引导下思考问题、回答问题的人则更少。其次,古文所占篇幅较大,更让学生感到头疼,失去了阅读、品味、鉴赏的兴趣。
从师资教材方面来看:在高校中文教师队伍里,大学语文教师算是弱势群体,很多学有所长的教师都不愿教大学语文,在部分高校中居然没有专职教师。作为笔者来说,也是在摸索中前进,也存在经验不足、缺乏交流的问题。《大学语文》教材种类繁多,良莠不齐,要在这众多教材中筛选最合适、最优秀的,则需要一个长期过程,而且需要与教学相配合。
四、对策
针对目前存在问题,为了更好的发挥课程作用,在开设课程时应避免以上问题,做到以下几点:
1.需要在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上以及考核方法上改革:在教学内容上,应和时代紧密联系,同时增强趣味性和实用性,可找一些热点话题进行讨论,对流行问题进行分析等;在教学方法上,则需增强学生学习的独立性、批判性和参与性,可组织课堂讨论、模拟教学、话剧表演等形式进行;在教学手段上也可用更先进的多媒体教学等。在考核制度方面,松紧结合,模式多样:严格控制课堂人数,严格监控课堂教学质量;考核模式多样,增大考核内容的开放性和主观性,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特点采取不同的考核办法。
2.加强师资力量,设立专门的教学机构,从教学和科研方面共同抓起,这样才能有力的保证教学效果。另外,实施最佳资源配置,采取模块教学,把文学鉴赏、文史知识和语言运用分开,文学专业的教师教文学和文史,语言专业的教师教语言应用。请专业教师做专题,把最精彩的内容传授给学生,可增强课程的丰富性和趣味性,从而达到较理想的效果。
3.要真正重视《大学语文》教学,给《大学语文》课程准确定位。现在普遍存在重外语轻母语的社会现象,在2005语言文字工作会议上,教育部副部长袁贵仁强调,对于重视外语学习和使用而忽略或削弱本国语言文字学习和使用的现象,要予以纠正。所以教育机构要努力扭转重外语轻母语的做法。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应通过有效的行政手段,制定相应政策,采取具体可行的措施,使《大学语文》得到足够的重视与保护,给《大学语文》课程一个准确的定位。
参考文献:
[1]朱彦.《大学语文》教学的“三个层次”[J].语文教学研究,2004,(8).[2]王淼,曹丽萍.大学语文的现实境遇及其改革办法[J].语文学刊,2009,(4).[3]李爱华.大学语文,母语教育的守望者[N].科学时报,2007-01-30.
第三篇: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难点与对策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难点与对策
郑义寅
【专题名称】思想政治教育
【专 题 号】G2
【复印期号】1999年04期
【原文出处】《江西教育科研》(南昌)1998年期第69~73页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知识经济的时代正伴随着信息技术的扩散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进而悄然来临。知识经济的到来,必将引发人类社会的一场新的革命。在我国向市场经济模式全面推进的社会转型期,整个思想文化领域正经历着嬗变与重组的震荡,失去了原有的平衡与稳定,这既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提供了跳跃发展的契机,同时也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更多的两难问题。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新的困难和严峻的挑战,在新形势下如何正确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难点,积极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有效地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是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大课题。本文就此问题结合自己多年来的工作实践,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 正确认识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点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社会生活的一个有机部分,不可避免地面临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提出的一系列新问题、新要求,市场经济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负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和范围内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正常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出现了新难点。
1.市场经济的重利性加大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市场经济强调物质利益,追求最大的利润,这极易滋生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不但给国家造成巨大的损失,而且严重影响大学生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大了任务,带来了难度。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不少矛盾和问题,如减轻农民负担问题未能很好解决,党内消极腐败现象仍然严重,一些地方社会治安混乱等等,还有理论界某些人宣扬的“远离政治”、“告别革命”、“回避崇高理想”、“淡化主流意识”等错误观点以及西方各种社会思潮的传播,所有这些都对大学生思想造成不可忽视的消极影响。许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都深切感到,现在大学生们的思想政治工作“难做了”。
2.现代信息技术的挑战。信息技术和信息网络的迅猛发展,使全球变成了一个整体。用不了多久,因特网就会出现在我们学校的图书馆、学生宿舍以及大多数的教师家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在学生信息接收中的权威地位已经打破。在现有成千上万的计算机软件中我们很难找到有关思想政治教育软件的影子,相反一些内容不健康的软件却时常出现在学生的计算机中。特别是某些跨国界的计算机互联网络上的内容纷繁复杂,其中不乏许多精神垃圾,它们极力宣扬西方资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主张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主张为图私利可以不择手段。有的敌对分子甚至利用这些跨国界的计算机互联网络进行舆论渗透。由于计算机互联网络具有开放性的特点,我们无法事先干扰和滤除这些网上精神垃圾,因此它们可以畅行无阻地到达学生的计算机屏幕,以致直接毒害青年学生的思想。
3.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知识经济要求的不适应。一是工作形式上的落后,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很大一部分是通过开会、听报告、学文件来进行的,即使上课,也是不问对象、不分层次、居临下地灌输一气,这种形式很难适应现代社会多数人的心理特点。二是
内容方面总是满足于做些事后的工作,没有超前性,例如关于反腐败的宣传,总是通过讲案例的惩治来表明反腐败的决心。思想政治教育如果只是讲个案例,起个举例说明的作用,而没有超前的深刻的东西,当然不能给人以信心和希望。三是教育功能上单一,我们习惯于把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简单地等同于单一的政治教育及应付各种突发事件的“灭火队”,其育人作用发挥较少,育人功能已萎缩成管理;四是教育方法上存在着重“共性”轻“个性”的倾向,平常对学生共性制约多,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培养创造能力的机会则少;五是在高校内部教育整体上,思想政治工作孤军作战、形成自我循环的窘迫状态,没有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及学校各项工作之中,没有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局面。六是从高校与社会联系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缺乏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充分联系、密切配合,在社会大环境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已经超过学校教育影响的今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显得软弱无力。
4.大学生心理问题凸现出来。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急待重视。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带来的思想重荷,社会问题积累带来的思想困惑,使大学生心理压力加大。伴随着愿望的落空和心理挫折的出现,随之会出现诸如悲观、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严重的消极情绪会使人心理失衡,从而导致个人与社会生活的失调,使得自己的言行很难融入社会进步的洪流中去,甚至极少数学生有厌世和反社会人格等不良心理。我们在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往往不够重视学生心理方面的教育,常常把一些心理问题当作思想问题来解决,结果曲解了学生,这不仅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还会导致他们逆反心理的产生。因此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搞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可缺少的方面。当前高校的心理咨询活动开展不广泛、水平也不够高,有待于普及与提高。
5.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状况与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求不相适应。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好坏。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高校政工干部队伍存在的问题有,一是思想政治工作平时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政工人员的地位不高,待遇偏低,评职称滞后,分配住房难,难于安心工作;二是队伍不稳定,不少从事政治辅导员和共青团工作的老师,纷纷要求搞专业教学,担任了班主任的老师也不愿意真正投入这项工作,履行好职责;三是政工干部队伍的素质参差不齐,多数班主任属于传统的管理型、不善于做新时期的思想教育工作,而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老师往往由于工作离不开和经费较少等原因而很少有学习进修的机会,难以通过有效的途径提高自身素质,与业务人员相比他们又缺少一技之长,因而感到出路渺茫;四是政工人员“单打独斗”,忙于应付。凡涉及学生的事,都是找院9 系)的总支副书记或班主任,检查早操、违纪处理、行政管理、组织开展各种活动等等忙得团团转,很难有空余时间静下心来学习理论,思考问题,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在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今天,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恰恰是个薄弱环节。由不稳定的队伍来做不稳定的人的工作,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只能是句空话。
二 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对策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外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模式构建方式手段的改进、环境的营造、队伍建设等方面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有很多问题要解决。我们要解放思想,敢于探索,为培养更多更优的跨世纪人才做出新贡献。
1.必须培养和造就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优秀建设人才和大批的合格人才,这是高校的首要职责和重要任务。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必须努力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他们应该具有较深厚的理论修养和较宽广的视野,密切联系群众,懂得中国国情,自觉根据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如果不提出和解决这个任务,我们的党就不能有坚强的后备队,就不可能胜利地走向未来。这是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否长久地坚持和发
展下去的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大问题,必须引起全党同志的高度重视。”(注:《人民日报》,1989年10月29日。)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革命实践从正面说明了培养和造就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和优秀建设人才具有战略意义,东欧剧变则从反面印证了培养和造就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和优秀建设人才的战略意义。邓小平同志反复告诫我们“我们搞改革开放,也没有丢毛泽东。老祖宗不能丢啊!”(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69页。)“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24页。)这使我们充分认识到培养和造就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和优秀建设人才的紧迫性、重要性。我们要以战略的眼光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武装大学生的头脑,使他们确定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从中培养出一批具有坚定共产主义信念、一定马列主义理论功底、了解国情、密切联系群众、掌握现代科学知识,能理论联系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和优秀人才。如果我们做到了这一条,我们就一定能战胜和粉碎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分化”的图谋;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开创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代代相传。
培养大批的合格人才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高校提出的最基本的要求,是高校服务于社会的第一职能。高校培养的合格人才应该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作为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必须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正确的价值取向,还必须有真才实学,要学有专长,用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丰富和提高自己。1998年5月4日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北大100 周年校庆大会上向大学生们提出了四点希望: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于社会实践的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这四个统一,既对当代大学生成才提出了基本要求,也指明了当代大学生成才的根本途径,是高校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指导思想。
对大学生的培养和教育方式灵活多样。寓教于理,以理服人,只要说服教育得当,道理讲得透彻,学生是能够接受的;寓教于管,严于律己,管理也是教育,在制度建设中,特别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严于律己,率先垂范,确保各项制度的顺利实施;寓教于帮,排忧解难,把坚持为同学办实事同解决思想问题结合起来;寓教于情,以情感人,先通情而后达理,发挥“感情效应”;寓教于行,为人表率,真正能教育人的是真理的力量,人格的力量;寓教于乐,生动活泼,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2.必须积极开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信息技术领域中的新天地。虽然在日新月异的现代信息技术面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明显滞后,但我们决不能甘于落后,而应该奋起直追,以便借助现代高新技术的力量,去更好地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首先,我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着力点应该是力求提高青年大学生的政治思想文化素质,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明辨是非的能力,提高自身在政治思想上的免“疫”力,增强在各种复杂形势下抵御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的能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西方敌对势力实施“西化”的政治图谋中不至于惊慌失措,在大量西方的反动思潮蜂拥而至的时候不至于束手无策,从根本上摆脱那种被动的防御式,救火式的思想政治工作格局。其次,针对当前思想政治教育软件奇缺,青年学生难以在信息技术中直接接受思想品德教育的现状,大力开发思想政治教育软件,使其充分占领软件市场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燃眉之急。其软件所宣传的应该是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使学生从中受到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教育,受到爱国主义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教育,受到民主法制、人生观和道德品质的教育,以此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其软件还应该着重针对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热点和难点问题,针对目前软件市场上的一些反面教材和学生的思想实际来对学生加以思想引导;其软件也应该力求把那些
既深奥又枯燥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编成一个个生动形象的计算机程序,以吸引学生去主动使用,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再则,思想政治教育也要有超文体结构的教材,学校应该给每个被教育者提供非线型的电子教材,融文字、声音、图像于一体的立体教材,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我们要大力组织思想政治教育电子教材加入各种形式的计算机网络。其教材要做到少而精,才能在网上分秒必争,尽可能收到最大的效果;其教材也要做到经济应用,减免网上使用费,以减轻学生的经济负担。只有如此,思想政治教育电子教材才能被网络用户青睐,并在网上得到广泛传播,达到良好的网上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最后,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信息技术培训,使他们既能精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又能掌握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我们必须抓好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中的普及工作,以便日后他们能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我们还必须抓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进行软件开发的工作。目前市场上思想政治教育软件奇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开发思想政治教育软件的人才,虽然我国有许多专门从事软件开发的人员,但他们往往都不熟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及其规律,而熟悉高校思想教育工作内容和规律的人又缺乏软件开发的能力。因此,我们急需培养一批跨学科的思想政治教育软件开发人才,使他们既精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又精通软件开发,以确保今后我国思想政治教育软件开发的数量和质量。
3.必须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环境。一个学校的教育环境改善如何,对于教育效能的发挥,往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要特别注意采取必要的措施,从各方面不断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第一,加强校风、学风建设,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良好校风,以及刻苦钻研,勇攀高峰的深厚学风,会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和熏陶,也能促使整个学校师生员工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和良好的精神风貌,这是思想政治教育不可缺少的环境条件。第二,形成“二全局面”。即全方位思想政治教育格局,全员思想政治教育意识。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政工干部的事,而且是全体教职员工的事,要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必须明确党委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导核心,应该真正建立和强化校长及行政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职能,成立校长负责、有关党政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思想政治工作指导委员会,负责协调思想政治工作。第三,活跃校园文化,营造健康向上的氛围。丰富多采的校园文化活动不但陶冶了学生的情操,锻炼了学生的能力,更让学生在活动中受教育。每年开展的“寝室文化节”、大学生手工制作大赛、辩论赛社团文化艺术节等活动,都是非常有意义的教育形式,我们要予以高度重视。校园文化要以爱国主义为主旋律,精心设计载体,让健康、高雅、生动、活泼的校园文化活动占领校园文化阵地,坚决抵制腐朽、消极文化的渗透和影响,为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第四,思想政治工作不单是学校的事,也是全社会和家庭的事。高校作为整个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既不可避免地受到整个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同时也对社会大环境产生独特的影响作用。一方面要适应社会大环境。改革开放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推动力,它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大胆探索,勇于实践,把环境的外推力化为内驱力,去发展和完善自己,也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大环境中找准自己的位置,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的这个中心。另一方面,社会和家庭要保持和学校教育的一致性,形成合力,为教育学生、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学校形成优良的学风,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建设优美校园环境,而这些环境会陶冶学生热爱集体、刻苦学习、团结互助、文明健康的情操和审美意识,从而激发学生爱国主义和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出力的热情。由此可见良好的学校小环境可以净化社会在环境,这也正是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体现。
4.必须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客观形势要求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如果不去了解学生的心理,就无法去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更难以引导
大学生健康地成长,因此要加快实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步伐。第一,建立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机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配备专职人员,(国外的惯例是每2500至3000名学生配备一名专职人员)负责统筹安排和组织实施全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各项工作,完成日常咨询任务,组织一支以专职人员为主导、兼职相结合的师资队伍。第二,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普查工作,通过科学,规范心理测试建立学生个人心理档案,从新生进校的第一学期抓起,把有问题的新生找出来,跟踪辅导,力求避免学生出问题。第三,面向全校学生开展心理卫生知识普及教育活动,如开设有关心理学的辅修课程,举办心理健康教育的系列专题讲座,组织简报、专栏等形式,利用报刊、广播、有线电视、计算机校园网络等媒介进行广泛宣传,形成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第四,积极开展心理咨询工作,心理咨询本身具有预防、治疗、教育和发展的功能,它对于促进学生形成健康心理,完善和发展自己具有重要作用。为此我们可以通过设立心理咨询中心,开通心理热线电话和咨询信箱、设置心理健康门诊等办法来实现,从而为学生排扰解难。第五,加强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培训工作,提高自身素质。我国高校现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不足,而且大多数是思想政治工作者,专职咨询人员很少。而心理咨询工作是高度专业化的工作,它需要扎实的专业基础、丰富的知识和娴熟的技术。如果一个心理咨询人员在投入咨询工作之前,以心理咨询工作的基本内容、依据、技巧和方法缺乏最基本的了解,那么他将无法开展心理咨询工作。因此必须加快心理咨询人员的培训,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
5.必须建设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一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注重提高自身素质,一方面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学识和知识水平,不仅要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还要掌握现代科学文化技术;不仅要通晓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还要扩大知识面,熟谙心理学、社会学、美学、伦理学、法学、教育学、领导科学等有关知识,形成多棱面的知识结构。另一方面,要追求人格的高尚,为人师表就是一种人格力量,有了这种力量,在被教育者面前每说一句话就能释放很大的能量,有时即使不说话也拥有无声的感召力和影响力。用自身的人格力量去感染人、教育人,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事半功倍效果的关键所在。二是建立良性运行机制,逐步形成专职思政工作者择优输入,按需培养和分流的良性运行机制。着眼于提高素质、为政工干部提供更多的学习深造和实践的机会,努力培养一批思想政治教育的专家;着眼于稳定队伍,要采取必要的倾斜政策和措施,提高政工人员的地位和待遇,“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82页。)切实解决这支队伍面临的诸如职称评定、住房分配等实际问题;三是学生骨干队伍,学生干部队伍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了桥梁和中坚作用。通过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不仅能达到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目的,而且在学生的领导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决策能力等等能力培养方面使学生得到锻炼提高,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
第四篇:大学语文论文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陶渊明诗词鉴赏
土103刘星2102271213532
一、陶渊明生平简介
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死后由朋友刘宋著名诗人颜延之所谥),浔阳柴桑人,出身于没落仕宦家庭。晋世名渊明,入刘宋后改名潜。唐人避唐高祖讳,称陶深明或陶泉明。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自做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有《陶渊明集》。被称为“千古隐逸之宗”。
陶渊明少年时期有“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杂诗》)的大志,孝武帝太元十八年,他怀着“大济苍生”的愿望,任江州祭酒。当时门阀制度森严,他出身庶族,受人轻视,感到“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晋书·陶潜传》)。陶渊明十三年的仕宦生活,以“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而告终。这十三年,是他为实现“大济苍生”的理想抱负而不断尝试、不断失望、终至绝望的十三年。最后赋《归去来兮辞》,表明与上层统治阶级决裂,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决心。
二、陶渊明思想及诗词特点
陶渊明思想,以老庄哲学为核心,取舍调和儒道二家,形成“自然”哲学。陶渊明思考人生得出两个主要结论,也是他人生的两大支柱。“安贫乐道”是渊明的为人准则。“崇尚自然”是他对人生更深刻的哲学思考。他崇尚的“自然”是一种非人为的、自然而然的状态。他希望返归和保持自己本来的、未经世俗异化、天真的性情,“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归园田居》一)表达了返回自然后得到自由的喜悦。
陶渊明诗的题材分五类:田园诗、咏怀诗、咏史诗、行役诗、赠答诗
而田园诗则是陶渊明对我国古典诗歌的重大贡献,他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以田园生活和田园景色为题材进行了大量的诗歌创作,他的诗沿袭魏晋诗歌的古朴作风而进入更纯熟的境地,成功地将“自然”提升为一种美的至境,将玄言诗注疏老庄所表达的玄理,将诗歌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创立了我国古典诗歌以田园题材创作的一个新流派——田园诗派,田园诗的艺术魅力在于它是田园生活、农村风景、农夫农耕的真实写照,其中也寄托了陶渊明的人生理想。这是他为中国文学增添的一种新题材。田园诗通过描写田园景物的恬美、田园生活的简朴,表现自己悠然自得的心境。
《移居》其一: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咏怀诗和咏史诗:继承阮籍、左思诗歌的传统,又有自己的特点,即围绕出仕与归隐这个中心,表现自己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品格,有对生平的回顾,对社会的抨击,对高洁人品的表白,有激愤、忧愤。
行役诗是他宦游期间的作品,主题是悲叹行役的辛苦、失去自由的无奈,表达对仕宦的厌倦,反复诉说对田园的思念和归隐的决心。
自然、朴素、真淳是陶诗总体艺术特征。陶诗的声吻节奏,舒缓沉稳,淳真亲切。陶诗坦诚地记录心曲,不追求强烈的刺激,绝少使用浓艳的色彩、夸张的语调,没有曲折的结构,纯是自然流露,一片神行。他人格清高超逸,生活体验真切深刻,所以只要原原本本地写出来就有感染力。宋黄彻说:“渊明所以不可及者,盖无心于非誉、巧拙之间也。”日常生活诗化,是他的开创,农村生活、田园风光第一次被当作了审美对象。着重写普普通通的生活,用家常话写家常事,写得诗意盎然,呈现出清明淡远的意境,达到前所未有的美学境界。
三、诗词赏析
陶渊明的诗词文章很多我们早已耳熟能详,《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田园居》《归去来兮辞》等更是广为人知,陶渊明以其特有的生活态度、高尚的思想节操,荡涤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
饮酒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饮酒》是陶渊明弃官归隐后陆续写成的一组五言古诗,为酒后即兴之作,大多直抒胸臆,挥洒真情,实际上是借“饮酒”的题目,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这组诗共20首,以这一首的格调最为闲雅有致。
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乡。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少年时就没有迎合世俗的本性,天性原本热爱山川田园生活。错误的陷落在官场的罗网中,一去十三个年头。关在笼中的鸟儿尚且依恋居住过的树林,养在池中的鱼儿更是思念生活过得深潭。那么我更希望到南边的原野去开荒,固守愚拙回乡过田园生活。住宅四周有十多亩地,八九间茅屋。榆树柳树遮掩着后檐,桃树李树罗列在堂前。远远的住人村落依稀可见,村落上的炊烟随风轻柔的飘升。狗在深巷中吠叫,鸡在桑树顶鸣。门庭里没有世俗琐杂的事情烦扰,中有的是空闲的时间。长久困在笼子里面,现在总算又能够返回到大自然了。这首诗写出了陶渊明离开仕途,归隐田园的简朴生活,抒发了对官场的厌恶和归隐田园后的喜悦安逸的心情。
此外,《五柳先生传》以“不”字贯通始终大量用这个否定词的意蕴:“自然”的人生哲学用语浅而含蕴深,不重叙述生平事迹,而重在表现生活情趣,带有自叙情怀的特点,这种写法更是陶渊明的首创。成功塑造了一个清高洒脱、怡然自得、安贫乐道的隐士形象。《归去来兮辞》,脱离官场、回归田园的宣言
处以隐居田园的轻松愉悦,反衬对官场生活的鄙视厌恶,创造了情景交融、怡然自得的意境,语言清新流利,富有诗意。
《桃花源记》也流露出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追求自由生活的理想。“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鬓,并怡然自乐。”这里展示了桃花源的美好生活。是一个人们向往的地方。这里是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剥削,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恬静,人人自得其乐的社会,这与现实的黑暗社会做出了强烈的对比,表露出现实生活的丑陋。表达陶渊明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四、后记
世人眼中的陶渊明,以菊、酒和隐逸著称于世,他的洒脱、他的淡雅都深深的将世人折服。陶渊明的每一首田园诗都是他唱响的一曲心路之歌,或借物抒情,或以花讽世,或指桑骂槐„„其实都是他发出的血泪呻吟,虽然那血没有流在竹简和纸上,但是他的血和泪都是在心里流淌,流出的是苦和悲,是徘徊和忧郁,是一代人无声的抗争,是一曲苍凉的悲愤之歌,是他恨世厌俗的铁骨发出的铮铮亢音。他的人格、他的志向、他的诗情在今天对于我们也有着积极的影响。
第五篇:大学语文论文
大 学 语 文 论 文
《卞玉京》
学院:商学院
专业:
姓名:黄倩
12级工商管理<6>班
她捻起一枚绣过百蝶穿花的银针,对菱花镜,于舌尖上刺一粒殷红的血珠,将小染纤毫洇出一层朱砂,然后写下一字,曰:道。
道,是了,还是未了?在她如花火般明灭的生命中,她似了而非了。虽然,所有缤纷的一切她都不要,而其实,她是要过的,只是他不曾给他因为不得已的原因,也因为始终都不够那样深刻的铭记。
而面对他后来的回顾,乃至这一世祈盼的眼,她所能给的,亦唯有避而不见。所有一切尽在不言中。她不看这世间。这一去,竟是不再回头。无论预料中不曾到来的宿命,将为她寂寞空落的后半生增添几许的繁华馥丽,她都不看。既不能有,便一世也不能回头。有些事,有些时,只能是事过境迁,时过无踪,那时那地的的心和意,换做彼时彼景,再多婉约,再多期盼,亦只有枉然低下头去,沉默不语。
也许,正是因了这决然而孤单的背影,对她,他始终期盼,甚至渴念,而她,始终不答。
她也是无奈的吧。不是不愿回顾,只是,朱颜已改,年轻的心早已不再,红尘如此冷漠,她亦唯有以冷漠相对,将韶华做了一根灯芯,放进青灯,焚成锦灰。
而之后,她在她的道心里沉睡,一睡,便是二十年。二十年,人生最华美的片段,似乎,也只是一个杂芜平淡的梦,转眼,他们便都白了头,也或许,是鬓未霜,心已老了吧。
而在多年以后,他不断的忆起他们的往事,在不能眠的子夜写
下对她的思念,直至她死他亦不能释然。其实,又是何苦?所谓眷念与不舍,此际看来,不过是因了求不得,因为不能的到,所以总是最美。而说到底,她还是留住了他,将背影化作一个绝世美丽而又略带凄清的梦,将他的一生锁住。
于是,他想起那个荒凉冷寂的秋天,在尚湖的小楼下,他,等着她来。
尚湖的秋天明媚而凄怆。他记得,那天,阳光还留有最后一丝温情,淡淡的卷起飒飒西风,枝头的黄叶尚未落尽,在风里飘摇欲坠。他想起他们生活的时代,以及他们那一代人的宿命,便如同这枯黄的树叶,有一种任风吹的无力与黯然。他叹了口气,也许,不是没有一丝悔意。早知如此,当初竟与她结俪,如同他的同辈们那般,寻一处世外桃源,看红鸳白鹭,做红尘醉客。
午后的风拂过微凉的袖袍,他静待着她的出现。那时的他,并不知道她的决然,亦不知,她是存了心要与他错过的。他的心中还有一点侥幸与期待。他以为,当初既是他拒了她一腔美意,那么,今天他主动前来,她即便不是受宠若惊,也会有暗暗的欢喜。
而其实,她是早已化成灰了的,在她的锦绣年华尚未褪尽时,她便知道,他们的错过,必得以一生作偿。秦淮河的风烟早已消散,看过了太多的幻灭,当初的梦亦无迹可寻。她爱过他吗?也许吧。她遥遥的望了一眼当年,随后便转了身。现世是如此冷漠凄凉,大时代的悲哀,将人世间的男欢女爱涤得凉薄。她早看的透了,所谓紅鸳白鹭,不过是灰烬上开出的花,再如何娇艳诱人,亦只是一种
华美的颓废。
此心已了,她知道,她的道,源于一场美的毁灭,这世间无论多美的事物,在她眼中,亦不过是个“道”字而已。而当年的一场美梦,甚至在她了然之前,便已消散成了飞灰。
所以,当她在枯藤下为他鼓琴,对他说那七年的艰辛时,她,是已经将他了然于世外的。
那个薄暮,寒鸦飞满白栎树的枝头,它们漆黑的翅膀如同一个个墨汁淋漓的顿点,将他们的牵念,一点一点的割断。那一刻,他望着她落满沧桑的脸,心里有酸楚的疼,有割舍的苦,亦有无奈与欢喜的微甜。他想,她肯与他一见,终究还是对他存了顾念了,虽然这顾念显得如此冷落,而他,已经觉得很好了。
他听她唱歌,她的指尖划过苍凉的琴声,遁入猎猎西风。在那个干枯的季节,他明白,她已不再将他视做爱人。对于她,他只是红尘中人,是不能同涂的过客。他知道她的绝然,在西风下如同一根残枝,脆弱而坚定的将所有过往折断在这寒冷的尘世。
缘知薄悻逢应恨,恰便多情唤却羞。
他想起为她写的诗,琴声里低头,心中涌起怆然。他们,真的是多情吗?尘世的寒冷与无奈,大时代无限的压力与虚空,将他们的过往逼促成一片薄烟,随风散尽。那一刻,他觉得有些冷,还有些莫名的绝望。此情此景,如此出乎他的预料,却又如此的贴切,契合成他生命中本来的单薄与寒凉。
她安然坐在他的面前,鼓琴轻歌,如此亲近,却又如此疏离。
她的平淡与荒芜,让他有一种无言的痛。他看着她,恍惚间,仿佛又回到了多年前的那个春日,回到那青葱平定的岁月。
那个春日,恰似年华丰美,阳关明媚的像一张笑脸,照耀着他尚且年轻的心。他甚至还能记起她颊边的梨涡,记起她迎风掠发鬓的那一番风华。那时,她对他亦有过殷殷的情意,一如今日她这样的冷漠。
他想起,在她的行馆中,她为他画兰,风枝袅娜,落笔如行云,一落笔尽十余纸。那时,他还不能明白她骨子里的那份绝断,在她明慧绝伦的美艳中,她秉性中绝然的部分,被温柔地覆盖成一种风骨,成为秦淮河畔又一幅高扬的艳帜,织成了又一段他与她的传奇。
而其实,他是真的在意她的,虽然不够彻底,不够坚定,但在心底里,他是在意的。只是,那在意比起她的一往无前,显得如此脆弱。所以,当他拆开她的信笺,读出她从红笺上捧出的心时,他本能的迟疑了,然后退缩,以及整整七年的沉默。
七年,足够消磨了一份深情。而当他在她的楼外吹起横笛,那一晚,月色清寂,落进她空空的眼底。她知道,他是来告别的。告别她在红笺上写下的心事,亦将那簪花小楷、小染纤毫的珍重情愫,送还与她。
不是没有一些凄凉的。她听着他的笛声,在月下杳若尘烟。那一刻,她不知道他们还会再相逢,亦不知,他的笛声原来是一支伏笔,需由她经年以后的苍凉的琴,为那红笺写下结局。
此去经年,尘世离乱。她循着命运的轨迹行走,无悲无喜的淡
淡接受。她的指尖不再有兰枝袅娜,她捻起银针,在舌尖刺下红珠,写成经书。而年华在她眼中,亦不过是一堆焚烧的锦灰,经不起风吹,一吹,便散了。她冷冷的合上书页,将尘世扫进门前的落叶。
他,依旧为她写诗,写一些长长短短的思念。她,也许是知道的。然而,既然已经选择了离开,以这样的绝然。她骨子里寒冷的绝然是不允许她作任何回顾的,她只是略略的停下身形,为他鼓一曲琴,然后,离去。
十数年过去了,她守着她的道,心无旁骛,精心自持。而在惠山脚下锦树林外,当他最后一次探她时,他想,以这样的方式,与她一生相守,对于他,也许是最好的了吧。秋风吹动树叶,他的耳畔依稀响起当年的琴声,苍凉,怆然,划过尘世上空暗暗地天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