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未来已来,教师素养如何适切教育的发展
未来已来,教师素养如何适切学校教育的发展
今年的春学期结束工作会议上,韩校长给我们成教中心布臵了一个命题作文——谈谈新时期教师的素养。教师素养,它不是一个新生名词,很多专家学者作过解读。而今天,一个在成教和小学教育领域均没有太大建树的数学老师,如何来谈教师素养?我十分忐忑!论教育管理经验,我不如诸位校长;讲个人专业发展,我几乎有13年没有本子来佐证前进的步子。这也是在校务会上讨论培训活动安排时,我一再要求单独在一个半天中的原因。因为,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
那么,关于教师素养,我讲什么?整整一个暑假,我都在思考和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大概这也是韩校长的一个初衷,就是逼着我们埋下头来去学习、去思考。下面,我就把关于“教师素养”的学习和感悟作个汇报。我交流的题目是——未来已来,教师素养如何适切学校教育的发展。
未来已来,一个源自经济领域的时髦词语,是马云在《未来已来》一书中送给每一个准备创业和正在创业的人的一节前瞻课!那么,未来的教育是什么样的?可能现在谁也无法给出确定的答案,但是我们可以从对教育过去的回眸,以及教育现状的分析中窥探出一丝端倪。从两千多年前,孔子杏坛讲学,口耳相传,传道、授业、解惑……教育在面对面中发生;到一千多年前,印刷术的发展带来文字典籍的大量复制,师生初步分离,学生信息获取、接受教育的方式不再单一;再到如今,互联网时代,即便足不出户,海量的知识和信息也能扑面而来。教育的时空从一元到多元,“互联网+教育”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席卷而来,学校教育正在发生着转型。就在这个暑假,我女儿班上的初三孩子几乎就没有离开过老师的“视线”,校信通、QQ群、微信群,每天有任务、要反馈。
未来学校教育究竟会是一种怎样的形态?我们可能无法预见。但是我想,不管信息技术如何演变,“互联网+教育”“大数据”如何“乱花渐欲迷人眼”,学校教育的原点一定还是育人。在今年6月19日,江苏省“适合的教育”讨论会在靖江滨江学校召开。“适合的教育”是新任教育厅厅长葛道凯主政江苏教育后,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提出的一面“教育发展的旗臶”。“适合的教育”并不是新的理念和思想,而是“以人为本”的另一个角度的体现,是因材施教的一种全新表述,也是破解素质教育难题的一个切入点,是教育回归育人和解决面临问题的共识度比较高的技术路线。
“适合”已然成为江苏教育发展的核心主张。适合的教育需要有适合的学校,适合的学校需要适合的教师。未来,教师仍然是教育的第一资源,是教育发展的核心要素。
可是,客观地说,现在的教师真的不好当了。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来了,知识获取方式更加多元,信息传递速度更加快捷,知识的边界逐渐消失,什么是有价值的知识正在发生急速改变,学生个性长起来了,想法多了,学生不好“管”了,老师不好“教”了,家长、社会动辄拿老师说事。
近一年来,教育界翻腾着一个热气腾腾的词语——“学生核心素养”。去年9月13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正式发布。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
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未来教育研究的热点。思考探索学生核心素养的内涵与外延、开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与教学改革、进行基于核心素养的论坛研讨……不亦乐乎。当大家把目光投向学生核心素养的时候,我们是否敢理直气壮地说:我们已经为培育中国学生的核心素养做好了职业与专业上的准备呢?是不是更应该主动地自我审视一下——我们的素养能否适应现在以及未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师资要求?我们的素养提升如何与学校的发展同频共振?
回答这些问题,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教师的素养?
众说纷纭,有学者从课程改革、职业道德、信息技术与教育整合等范畴,提出了一些新时期教师素养的指标;有人说,教师素养包括道德素养、信息素养、科研素养、反思性素养、教材建设素养,等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刻画了新时期教师素养的某些特征。我们很难穷尽这些素养的罗列,因为这个世界时刻在变化,教师素养也需要作出时刻的“适应”。
而我的理解是,教师素养是教师现在以及将来自信地站立在讲台前、站在教室、站在学生中央的底气。教师素养至少应当包括这样几部分:
首先是作为人的基本素养。身心健康,遵纪守法,以“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为个人的价值准则等等。
其次是作为教师的人的基本素养。包括恪守职业道德准则、胜任教育教学的专业素养。如果用关键词语的方式呈现我的认识,那么以下一些词语必不可少:热爱学生的情感、正直做人的品格、指导学科学习的能力等等。作为“教师的人”,在生活中我们往往自觉地用高于“一般人”的行为准则进行自我约束。比如着装,即使是在这个多元开放的社会中,即使是在私底下很小的朋友圈子里,我们都依然能做到或者说要做到着装“六忌”(忌脏、忌露、忌透、忌短、忌紧、忌异),衣着得体,美丽大方,因为我们的脑海里会不经意地冒出这样四个字——我是老师。再如一些行为细节。扔一个矿泉水瓶子、对一些时事的评论、假期中的娱乐活动等等,我们都会小心翼翼地关注周围有谁、对象是谁、我是谁。在校园禁烟的前提下,我们男老师中的老烟民,就能够做到行走在校园中不吸烟(不吸游烟)、公开场合不吸烟、学生视线氛围内不吸烟,因为我们是老师。教师虽不是公众人物,但由于学生的向师性、家长的高要求、社会的高期盼,我们时时刻刻、事事处处都以一个公众人物的标准来严苛自己的言行。纵然不能给教师队伍添彩,也不会给教师队伍抹黑。因为,我们是老师。第三是作为好教师的人的基本素养。“好教育需要好教师”,这是一个无可辩驳的命题。什么是“好教师”?好教师,首先是一个称职的老师,这是一个底线。什么叫称职?我理解就是现在一般意义上的教师专业发展、专业合格。胜任教育教学工作,即是能把握住课堂。好教师除了掌握专业技能,在称职底线的基础上,还要有高标,有情怀,有担当,有绝活。情怀,情趣、胸怀,情怀是一个现代人最重要的素养之一,是区别“人”与“非人”的重要标志。一个老师,不同于一般的职业人,是需要我们去影响一代人的人。老师除了在正式的教育教学场合能够影响学生,在许多非正式场合,也能影响学生,尽管是不经意的,但还是能影响的,这就给老师带来更高的职业要求。教师的个性、兴趣、爱好、特长,老师的“绝活”平常或许显示不了作用,但是,在一些特殊的场合,对一些特殊的教育对象,会产生非同一般的意义。有的学生正是他喜欢这个老师,而把这个老师所教的课学得很好。为什么喜欢这个老师?因为这个老师有魅力,魅力从何处来?因为这个老师是多面手,有十八般武艺,虽然是教体育的老师,但人文素养很高,琴棋书画,吹啦弹唱,皆能、皆会、皆好。学生如何不喜欢?而我们学校活动课程、特色发展更需要一大批一专多能的老师,所以我们实施了教师素养2+2提升工程,做好教育,成就好教师,发展好学生。
那么,好老师有哪些特质?有学者选取处于不同阶段、具有不同背景的20名优秀教师,通过成长档案袋分析、现场访谈以及对一些关键事件进行追踪,等等,由此发现了好教师成长中的一些共性的、有意思的行为和思想。
1.他们是一群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充满执着和热爱的人。他们谈起自己的学生,谈起自身的工作总是兴致勃勃。虽然他们也有烦恼、有不如意,但始终享受着工作带给他们的丰富多彩。这种执着和热爱最先是出于把自己工作做好的朴素愿望,然后慢慢地演变为一种工作责任心和使命感,最后发展为一种融入个人生命价值系统的专业情感。
2.他们是一群始终在思考的人。他们善于质疑“不是问题的问题”,在貌似没有问题的事情中“看到”问题,不满足仅仅使用巳建立起来的“常规”加以解决,而是会不断试验和探索,创造更多促进有效教学的可能性。这种创造还意味着打破常规.寻找与众不同的、越乎常规的办法和思路。
3.他们是一群乐意迎接挑战的人。他们关注自身的实践,关注别人的实践,关注在实践中学习。他们愿意去回应一些不确定的、超越自身能力范围的问题,他们会积极寻求挑战,保持着对没有现成答案的事物饶有兴趣的探索心理,对百思不得其解的事情发起挑战的气魄。
4.他们是一群积极回应环境的人。当环境没有变化时,他们会预见环境的变化,并且主动做好应对的准备:当环境明显变化时,他们能仔细分析,发现问题所在,通过学习、思考、行动,审视和选择自己的目标,更新和调整自己的行动,丰富自我;当发展到一定阶段时,他们甚至会主动寻求改变环境,使环境朝着更加有利于成长的方向变化。
5.他们是团队合作的贡献者和获益者。他们的成长过程就是在不断地给予团队给养的同时,也不断地汲取团队给予他给养的过程。这是一个集体行走的时代,个人英雄主义已经没有市场。
由此看来,优秀教师的成长,没有奥秘。成为优秀教师,并非高不可攀。他们只是做了一些普通教师可以学习、可以做到的事。
前任靖江市教育局局长两年前在校长培训班上的一段讲话,我个人以为十分受用。他说,有舞台好好唱戏,没有舞台好好练功,不想上舞台或者暂时没有登上舞台好好鼓掌。
因为评价机制的原因,不可能所有的老师好好表现以后,都有机会登上“好老师”的领奖台。但这些,不能阻挡我们追求做“好老师”的境界。“好老师”的标记不仅仅是一纸证书。大概四年以前,我收到了一张学生发给我的证书。他在毕业前送给我一张贺卡,封面简洁,打开后,里面工工整整地写了两行字,我估计那是他那个阶段最好的字了,内容是这样的——陆老师,您好!可能我不是你最好的学生,但你是我遇到的最好的老师!这张贺卡我一直当个宝贝珍藏着。尽管那个学生对好老师的认知可能有偏颇,我也并不像他说的那么好,但是我却常常沾沾自喜。就像大家在假期中,常常接到学生家长的电话,希望老师继续跟班时的那种满足的心情是一样的。做一个暂时没有证书的“好老师”一样很好!屠呦呦发表诺奖获奖感言时说(摘抄后读给女儿读成ao’ao): 不要去追一匹马,用追马的时间种草,待到春暖花开时,就会有一批骏马任你挑选;
不要去刻意巴结一个人,用暂时没有朋友的时间,去提升自己的能力,待到时机成熟时,就会有一批的朋友与你行。
用人情做出来的朋友只是暂时的,用人格吸引来的朋友才是长久的。所以,丰富自己比取悦他人更有力量: 种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你若盛开,蝴蝶自来!你若精彩,天自安排!!
新的一学年已经到来,新学期对于新教师来说是一种挑战,对于老教师也同样是一个难题。新教师需要思考如何才能让学生对自己“一见钟情”,老教师则应该考虑“老菜谱”如何做出“新滋味”。
大多数教师第一次走上讲台,面对台下学生时,都会紧张、害怕,担心难以适应新的工作;而有些老教师在渡过一个漫长的假期后,临近开学也会出现焦虑状态。
新教师入职紧张、老教师开学焦虑? 《中国教育报》为我们“对症下药”,我进行了一些摘录。
抓住机会 不怕失败——特级教师李镇西
任何时候,贪睡和不守时,都将成为你工作和事业上的绊脚石,作为青年教师,不仅要学会准时,更要学会提前,把表拨快两分钟,上班不能迟到,开会不能迟到,上课更不能迟到。
有的青年教师工作没干好,学生管不好,就怨天尤人,抱怨自己。没有苦中苦,哪来甜中甜?青年教师只有经过磨练、经过失败、经历风雨,才能走向成熟。不怕工作失误,不怕做事失败,就怕一蹶不振,跌倒了爬不起来。
“坐而论道不如起而立行”。不要凡事在天,守株待兔,更不要寄希望于“机会”。机会只不过是相对于充分准备而又善于创造机会的人而言。也许,你正为失去一个机会而懊恼、埋怨的时候,机会却被你的同事给抓住了。作为青年教师,要创造机会、争取机会、千方百计地抓住机会,别让它丢失。前天刚刚在微信朋友圈看到一句话——计划往往会伪装成“困难”。
和学生“约法三章”——特级教师于永正
老师要在上课铃声未落之前到达教室门口。铃声落了,教室里多数人如果对你视而不见,依然我行我素,乱哄哄的(低年级小朋友尤甚),你不要发脾气,而是要静静地观察每个人,目光不要严厉,但要犀利、灵活、有神。一般情况下,片刻之后,多数学生会安静下来。此时,你一定要及时给同学们一个满意的表情,表扬表现好的人,表扬要具体,指出哪一排、哪一组的同学安静,哪些学生坐得端正。
如果还有人在说话,甚至打闹,则用一种期待或者严厉的目光“盯”住他。无效,则点明某一排某一组某一人仍在做影响大家上课的事。再无效,则迅速地走到他们眼前,请他们站起来,严肃但措词文明地告诉他,之所以请他们站起来,是因为他们无视课堂纪律,影响了别人学习。
不要指责,更不能挖苦,特别是高年级的孩子,他们会知道老师这样做、这样说的意思。这叫给他们个“下马威”,也叫“杀鸡给猴看”。不要不管班级里怎么样乱七八糟,傻乎乎地走进教室。否则,你很难把课上下去。面对低年级的儿童,一定要给他们立规矩,就要和学生约法三章——上课应该怎样做,不能怎样做,违反了,老师要怎样处分等。
把握好教态,注重常规环节——重庆师范大学教师冉亚辉
教师是课堂的焦点,一个不熟悉讲台活动的人,在几十双眼睛的注视下难免会产生慌乱,这是新教师走上工作岗位后的首要障碍。由此会产生语速过快、声音过低的通病,这个问题可以在实践中慢慢通过自我控制得以改变,慢慢变得自信和干练,同时能够有效控制课堂走向和学生学习状态。
需要注意的是,死盯着教材教案,不能脱稿授课也是新教师的大忌。新教师需要逐步养成脱稿授课的习惯,讲课时眼睛要持续扫视全体学生。另外,还要做到板书快速合理,课堂中保持理性和冷静。
新教师在上课时,因为缺乏教育教学经验,不知道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所以在教学中易犯平均用力的错误,导致自己教得很累,学生学得更累,但效果却不好。新教师一要请教有经验的老教师,减少自己摸索的时间,二要多与学生接触和交流,了解学生的基础和接受水平及特点,以利于调整自己的教学,三要仔细深入研读课程标准、教科书及相关辅导用书,弄清楚教学重点和规律,以突破教学难点。
与家长交往把握“五要”——资深中学教师朱俊玲
要自信。要表现出自己对学生非常了解的信心,在家长面前,切忌漫无边际、信口开河,前后矛盾或模棱两可的言论,这就要求教师平时注意观察了解学生的个性品质,并在与家长交谈前进行全面分析,做到胸有成竹。
要主动。了解到学生异常情况后,要主动与家长联系,避免教育环节中的失误。与家长沟通在思想上要重视,在行动上要主动。沟通的主动性,能使家长感受到教师对其子女的关心,增强其配合教育学生的积极性。
要倾听。不能对学生在家庭生活中的表现不闻不问,当家长说起时也心不在焉,仿佛在家就是家长的事,与己无关。要认真听取家长的反映,必要时还需要做点笔记。
要虚心。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家长的文化程度、知识水平不断提高,有的甚至比教师更熟悉教育理论,懂教育规律,其教育方法可能更适合孩子的心理特点,当家长向教师提出意见和建议时,要反省自己,如果是正确的就虚心请教,为我所用,即使对方说得没有道理,也要心平气和地听,再用事实和理论来证明或解释自己的做法,切不可以认为自己的想法就是真理。
要冷静。绝大多数家长是通情达理的、尊重教师工作的,但也有个别家长不讲道理。因此,遇事要冷静,不要口吐狂言,不该讲的话不讲,切记你是一名教师。
各位领导,老师们,未来已来,教师素养如何适切学校教育的发展?我想用五个字与大家共勉:
第一个字:镜——镜子的镜、放大镜的镜。古人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每个教师心中要有一面镜子。这面镜子照自己,正衣冠、正言行;这面镜子比同事,学优点、补不足;这面镜子照工作,以前怎么做,现在能不能更好!每个教师还要有一面放大镜,尤其是在解决后进生、学困生、问题学生的事情上。
第二个字:劲——干劲的劲、韧劲的劲。并非一定要摘到那最美丽的星辰,但我们应当始终保持一种向上的姿势。人在青年铆足劲,人过中年不松劲。青年时期我们“撸起袖子加油干”;到了中年,不能只有“保温杯+枸杞”,还应有“一直是少年”的心境。
第三个字:静——安静的静、平静的静。面对纷繁喧嚣的世界,我们要拥有安静的心境,以淡泊的心态对待世事之变。安静是一种优雅的气质,一种高贵的修养。守住心灵的那份宁静,安静地教书,安静地读书,安静地充电,安静地思考,安静地生活。
第四个字:净——干净的净、纯净的净。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天空不会一直蔚蓝,乌云不会永远消散。但是,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意味着要放弃随波逐流。不曲道以媚时,不诡行以邀名。尽己所能,守住学校这方净土,在学生纯净的心灵种下向上、向善的美好种子。
第五个字:敬——敬畏的敬,恭敬的敬。西方哲学家康德说有两件事物令他始终敬仰,即头顶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令。教育者的敬畏则是对真理的敬畏、对生命的敬畏、对自然的敬畏。教师需要常怀敬畏之心,教育工作需要我们“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心有所畏,言有所禁,行有所止。
我想,做好上面五个字,未来教育再如何风起云涌,教育理念、教育技术、教学方式再怎样变换更替,我们都应该具有了从小仙向上神飞升的境界与可能。
我的任务即将完成,虽然不能令大家满意,但我已经很努力了。最后,用靖江话客套一下,耽搁大家功夫了,谢谢!
第二篇:未来已来,直面挑战
“未来”已来,直面挑战
——戴加平名师工作室“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专题研讨小结
3月23日下午14:30-16:30,由戴加平名师工作室与陈春露名师工作室联合组织的、以“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为主题的“名师与你面对面”研讨活动在衢州二中数字学习中心顺利举行,并以线上直播形式面向本省各地市高中历史教师展示。省技术装备中心沈清主任、湖州市教育局教研室魏钧副主任等有关领导和全省数百名高中历史教师在线上围观了本次研讨,戴加平名师工作室衢州团队和衢州二中的部分历史教师参加了线下的活动。
近年来,互联网+已在深刻地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各方面的发展,也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日程生活,但它的影响力似乎停滞在了高中教学的大门之外,至今与高中教学尚未能形成深度融合。另一方面,各地已普遍加大了对基础教育的投入,我省许多高中都开始建立学科专用教室、数字学习中心或是智慧教室,互联网+的硬件条件已逐步具备,遗憾的是因为极少有学科教师尝试运用,因此而只是成为供人参观的一道风景。
“未来”已来,惟直面挑战才能适应时代大潮,推进高中历史教育在继续变革中得以发展。正是本着这种意愿,近年来在“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方面已作出了持续努力并取得一些收获的戴加平名师工作室与陈春露名师工作室决定联合组织本次专题研讨活动,以期以新观念推进历史课堂教学变革,以成功的教学案例促进更多的高中历史教师转变观念。
本次活动由衢州二中历史教师、戴加平名师工作室学科带头人、浙江省“2017年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大赛”一等奖获得者赵阳率先登场,他执教《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一课。借助对课程标准与教材的深刻理解,运用较高水平的信息技术能力,赵老师展示了“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给高中历史教学可能带来的多方面变革及其精彩,衢州二中学生也较好地展示了他们将信息技术运用于学习活动的能力。赵老师在接受线上老师提问时表示,这节课属于概念课,备课的时间要比常态课多很多,但相信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普及,我们有能力从概念课转为常态课。
衢州市教育局教研室高中历史教研员、“浙派名师”培养人选、陈春露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陈春露老师随后以赵阳等年轻新秀为例,简要介绍了衢州市高中历史学科近年来在“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方面所作的努力和因此而呈现的新面貌。她强调,校情、学情、硬件确有差异,马上大规模推广确有困难,但作为历史教师,要积极主动地顺应潮流,转变思维,储备能力,勇于创新,善于行动,为未来的课堂做好准备。
平湖市当湖高级中学历史教师、嘉兴市高中历史学科带头人、戴加平名师学科带头人张勇接着亮相。他从“信息技术的熟练应用”、“翻转课堂的巧妙设计”和“PPT课件的制作”等三个角度展开专业点评。他特别指出,在这节展示课中,多种移动终端技术和信息技术工具的使用贯穿了教学始终。硬件部分有HappyClass智慧课堂系统(包括智慧黑板、音响、智能平板等)、手机等;软件部分有智慧课堂自带的希捷授课助手、狸窝视频转换器、美图秀秀、百度地图、优酷pc客户端、office2013、IE 10等。除了熟练掌握与运用这些技术,难能可贵的是,赵阳老师很好地将这些技术与教学的实际需要相结合,从而给老师们呈现了一节不同寻常、颠覆性的、引领风尚的翻转课堂展示课;学生也在这个过程中,从课前的预习、课堂上的多种形式参与和课后的延伸学习,实现了实质性的深度参与。
嘉兴教育学院高中历史教研员、戴加平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戴加平老师则是以赵阳的课为案例,分析了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深度融合的价值。他认为这种价值至少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已看得见的,即是课堂教学形式的改变,具体表现为教学手段、教学资源和学生参与方式的丰富。二是不易看见因而要用心体会的,即是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因为教学方式改进、教学针对性增强和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参与方式的多样性,都会合乎逻辑地推动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三是注定要在将来才能显示的,那就是师生的基本素养都能在这个过程中得以提升。教师如果能主动地学习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就能避免沦为时代难民这一悲惨命运;学生在这样的学习与运用过程中,思维方式、探究能力都能得到提高,才能成为时代的弄潮儿,成为真正的土著。
本次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是现场四位嘉宾与全省数百名在线上观摩的同行互动,接受在线提问,共同探讨问题。
在长达两个小时的活动过程中,从全省各地历史老师的参与人数和线上留言情况看,本次研讨活动从选题到研讨形式,既得到了同行们的高度关注,也得到了他们的热情肯定。老师们纷纷留言,未来的发展方向,就如同赵阳老师的课一样。充满想象和希望;行者在路上!他们普遍期待着有类似的更多的研讨活动。
是的,人坐家中,视接千载。这种研讨方式本身就印证着互联网+给现代教育教学及专业培训活动所带来的变革及其多方面的效益。相信这样的活动对推进嘉兴与衢州两市乃至更大范围的高中历史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衢州二中为本次专题的直播研讨活动提供了全力支持,其信息技术专业团队则为本次活动的圆满成功提供了技术保障。
第三篇:谈教育改革的已来和未来
谈教育改革的已来和未来
教育政策正有力地推动并深刻地影响学校的内涵发展,不妨从已来、将来、未来说起。
已来的是“双减”,有四个关键词:一是治理,“双减”的直接效用是治理教育乱象,让教育回归应有的样子,使学生能够舒展地成长。其力度之大、动作之快,已是有目共睹。二是质量,减负不是根本目的,“双减”是为了增效,是为了提高教育质量。当然这种质量是学生全面发展的质量,是“一个不能少”的全体学生的质量。三是绿色,即“绿色”的观念、方式,从学生的长远出发,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路线,切切实实推进素质教育,而不是拼时间、拼身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经济社会的发展如此,学生的发展亦是,健康、活泼的发展就是高质量的重要表征。四是创新,要走出一条绿色发展的路子,很重要的是创新。从现在各地提供的先进经验看,创新主要在技术赋能、教学模式重构、作业优化设计、学段衔接、教师专业提升等方面。在这些经验推广应用的过程中,各地可结合自己的实际,特别是注意总结提炼自己长期以来推进素质教育的做法,转化成“双减”的改革举措,有力促进“双减”取得切实效果。
将要来的是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按照教育部部署,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新方案和课程标准即将颁布,义务教育新课标的教材也会投入使用。从某种意义上说,今后若干年义务教育学校的主要任务就是落实新方案,用好新课标、新教材。这一轮高中课改在2017年已率先启动,基础教育也将整体进入新一轮课改。这一轮义务教育课改新意迭出,应当重点关注六个方面。
其一,课程核心素养。由于义务教育阶段淡化学科界限,并提出课程核
心素养,但其价值定位与高中课程的学科核心素养是相似的。其特点是具有完整性,是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有机整合;统摄性,核心素养包容、拉动一般素养;生长性,核心素养是在学习过程中甚至在人的一生中不断发展的。
其二,学习内容更新。每一轮课程改革,都是国家在反复调研的基础上对知识新的审视、选择、重组,以更好地适应国家对培养目标的新要求,以及科技、社会的新发展。就语文学科来看,高中课改提出学习任务群,构建了语文的课程内容,必然会对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带来深刻的影响。
其三,学科实践。学科实践不仅关注实践,鼓励学生在“做中学”,在主动参与中学习;还关注学科,引导学生用学科典型的学习方式,在真实情境中学习。此外,学科实践也会包括情境、任务、探究、成果等基本要素,并含有新的意蕴。例如,情境不管是真实的,还是模拟性的,都贯通学习过程,具有开放性。
其四,综合学习。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体现超越学科中心的基本思想,更强调学科内部知识整合,推进跨学科学习,建设综合性课程。综合学习倡导课堂向四面八方打开,间接知识与直接经验联结,知识学习与实践应用结合。将来,教材可能会要求安排一定课时用于综合学习,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也都会发生相应变化。
其五,因材施教。在课程中体现选择性,以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和学生的差异;在学段上注重衔接性,合理设计不同学段的连续性和进阶性,以柔性方式引导学生拾级而上;在教学方式上,把面向主体的观念落实到每一个鲜活的个体,促进所有学生的进步与发展。
其六,学业质量。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课标阶段性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沿用高中课程标准的做法,按照学段描述了核心素质应达成的标准,为素养性评价提供了基本依据。在一定意义上,把新课改的这些基本精神落实到位了,“双减”对学校课程、教学的要求也就体现出来了,教育教学质量一定会得到显著提高。
未来会来的是两个重要文件精神的落实。一个是《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到2035年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迈入教育强国行列,推动我国成为学习大国、人力资源强国和人才强国,并为之进行了全面部署,要求为之落实八个“更加注重”:更加注重以德为先,更加注重全面发展,更加注重面向人人,更加注重终身学习,更加注重因材施教,更加注重知行合一,更加注重融合发展,更加注重共建共享。这些都为我们走向现代化指明了方向。
我们还应注意到,2021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该组织第41届大会上面向全球发布《共同重新构想我们的未来:一种新的教育社会契约》报告,探讨和展望面向未来乃至2050年的教育。从以往经验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报告带有风向标意义,会深刻影响各国教育政策的制定和教育改革的深入。这份报告,重新构想教育的公共目的,倡导把教育看作一种社会契约并作为共享愿景;明确确保人们终身接受优质教育的权利,强化公共行动和共同利益,并将其作为两条基本原则;提出直面现实挑战和不确定未来,要以不同方式思考学习;提出在继承优秀教育传统的基础上,革新教育教学模式;要求发挥广大行动者的作用,推动重新构想成为现实。这份报告不仅在宏观上,还在方向性和具体要点上,对我们现在讨论的课程教学改革、综
合性学习、学段衔接、育人共同体都有深刻阐述。
未来已来,我们应该有面向未来的胸怀和胆识,落实《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的部署,借鉴“社会契约”的思想资源,通盘筹划改革行动,创造性地推进事业的发展,真正体现出未来学家们所说的“未来正是我们要创造的地方”,把美丽的蓝图变成辉煌的现实。
第四篇:家长会交流发言稿:未来已来,“遇见”青春
家长会交流发言稿:未来已来,“遇见”
青春
尊敬的各位家长朋友、亲爱的同学们:
很高兴能在“儿童节”这美丽而烂漫的日子里,与在座的各位进行交流与分享。
作为一名曾经的初中少年,曾经的初中语文老师,走进初中的校园,我总是充满了浓浓的“乡愁”感,因为“初中”是我的青翠岁月,初中校园是我人生最感念的地方;而现在我作为一名习惯于倾听别人故事的记者,作为一名成天与理性文字打交道的编辑,让我来讲述自己的故事,多半有点“力不从心”,因为这要进行一种话语表达方式的转换。但是,我非常愿意进行这样的尝试与努力。
陈丹青在评价鲁迅时,说他是“好玩的人”;也有人认为,“有意思的人”,肯定是“有故事的”。回首自己的初中生活,的确有许多值得说的、好玩的故事。其实,人的成长,离不开三个“关键”:关键事件,关键人物,关键阅读。接下来,我就从这三个方面来“晒晒”自己的青春故事,但愿能给各位孩子带来人生的启迪。
一次结伴逃学
992年,我在一所乡镇初中读初二。
那时,我们的世界很小,游戏的半径只有家到学校的距离;那时,我们的生活却很丰富,小镇里的边边角角、鸟兽虫鱼、男女老少,似乎都熟悉得很;那时,我们的内心也很自由,整个生命的成长,似乎总在父母的视野之外,过着野趣而高贵的生活。
这不,小镇出“大事”了!随着经济的发展,镇上的小桥已经“驮”不动日趋增多的车辆了。于是乎,一座在孩子眼中很大、很宽、很长的新桥,在我们每天的注视中“横空出世”了,大有“天堑变通途”的“豪放”感。
终于有一天,小道消息传来,要进行大桥落成剪彩仪式。这消息,听得我们心里痒痒的。你们想想,我们翘首以待的“恐龙”式的庞然大物,即将完整地出现在我们眼前,据说还有“大人物”参加仪式,这场面,多少年才能等一回啊;这场面,又多能开阔我们的眼界啊!更何况,一直以来,我对未知的世界,总是充满着好奇和探索的欲望。
为了让这隆重而珍贵的记忆,嵌进我们的童年,彰显我们与家乡水乳交融的关系,我们开始了密谋。作为“鬼精怪”,我有突破常规的胆量和安排行程的缜密;而作为班长,我又有“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绝对号召力。于是乎,在震天的锣鼓声中,我和几个“铁哥们”偷偷潜出校园,加入到长长的观望队伍中,深刻地见证了整个剪裁仪式的过程。
当我们一路欢声笑语回到校园时,李校长已经在校门口“恭候”多时了。李校长也教我们“公民”课,是个不苟言笑、严苛古板的老先生。看着他拉得长长的脸,听着他“劈头盖脸”的批评,我顿时“傻”掉了。完整的内容已经忘记了,只记得关键的两句话:“作为一个男子汉,对自己的言行要负责任,要拎得清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而作为班长,就是一面旗帜,要对自己的团队负责,旗帜倒了,阵地就完蛋了。”
现在想来,我反而感激这次结伴逃学,它成为我人生成长的“关键事件”和重要转折点。因为李校长振聋发聩的批评,我是听进心里去了。其实,人生,就是一种选择;生命,就是一种告别。选择“正确的道路”,告别“曾经的幼稚”。这次“事件”,让我感觉到了“责任”与“担当”的分量。昆德拉说“生命不能承受之轻”,曾经的我,自由、烂漫、洒脱、快乐、无忧无虑,只是按照生命的惯性在向前滑行,整个生命的姿态,还是匍匐在地面上。李校长,让我从“匍匐”的姿态,走向“站立”的姿态。这,既是生命的觉醒,也是成长的自觉。因为,我从此知道了,有一种重量叫“人生”,有一种美丽叫“自省”。人生,并非“未带地图的旅行”,而是要找到人生的坐标,找到“更远的地平线”,并且聚焦于前方的目标,不抛弃、不放弃,正如汪国真所说的那样:“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在我们中国文化精粹中,有一个词语叫“精进”,意思是锐意求进,力争上游。我想,李校长当时就给我种下了“精进”这颗种子,并且让我受益终身。
一次冒雨回家
从幼儿园到小学,学校距离我家一直很近,都在我们村子里。每逢刮风下雨,妈妈总是会带着雨具在教室门口等我。我习惯了,感觉很温暖,内心也很依赖。
上初中了,学校到了镇子上,骑单车也要十几分钟。妈妈叮嘱我,不管是否下雨,把雨披带着吧,反正也不重,有备无患总是对的,况且夏日的天气脾气古怪得很。我似听非听着,根本没把它当回事,心想,即使下雨,不是还有您送嘛,没必要每天牵挂着这个小事儿!
果然,夏天的雨,说来就来了,毫无半点征兆。早晨的时候,还烈日当空,我侥幸地将雨披扔在一旁,兴高采烈地来到学校。下午,就倾盆大雨了。随着放学时间的逐渐拉进,我朝窗外瞅的次数也开始增多。一直等到放学铃声响起,依然没见到妈妈的身影。
也许妈妈正在路上吧,我依然不死心,在教室门前走廊上送走一个个同学,看着他们钻进爸妈的雨伞中,我悲从中来。直到只剩下我一个人,直到天色渐晚,直到内心绝望,我才冲进雨幕。
那时,乡间还是泥路,在雨水冲刷之后,到处都是泥泞。我骑着单车,迎着呼啸的寒风,顶着滂沱的大雨,压着愤怒的心情,此刻充分感受到“寂寞沙洲冷”的味道。“屋漏偏遭连夜雨”,厚重的泥块渐渐裹进了车轮里,越发骑得艰难,我气得泪水簌簌而下。在和暴风骤雨、和泥泞的车轮、和快要气炸的情绪的激烈的矛盾冲突后,挣扎的车链条终于“分崩离析”了。我只好推着单车,继续蹒跚而行。
平时十几分钟的车程,那天我走了一个多小时,终于望见了家里厨房的灯光。在橘黄色的朦胧灯光下,妈妈正忙碌着晚餐。看着“落汤鸡”的我,妈妈依然只是忙碌着手上的活儿,似乎丝毫没注意到我的愤慨。我真是气不打一处来,也懒得问候妈妈,连发飙的力气都没了。我冲进自己的房间,哐的一声重重地关上门。
房间里,是我的抽噎声,哭泣声,埋怨声;房间外,是妈妈锅碗瓢灶的声音,我甚至隐约听到妈妈哼着小曲。我真是哭累了,发泄完了,心情反倒平静了一些。诚然,妈妈叮嘱过我,是我的过失造成的后果,我应该为自己的“任性”埋单。我劝慰着自己,也反思着自己。当我心平气和地走出房间时,看到妈妈欣慰的笑容。
妈妈是个寻常极了的农村普通妇女,却是我一生中最为敬畏、最为敬仰、也最为爱恋的人。她没有多高的学历,从不讲深刻的道理,却在寻常的日常生活中,在智慧的张弛教育中,给我以醍醐灌顶式的人生影响。她语重心长却又故作轻松地告诉我:“孩子,当你走进初中的校门,你就是告别了童年,走进了少年时期了。妈妈不再拉你的小手,不在勾你的脖子了。以后,妈妈只是陪伴着你,看着你自己一天天成熟。今后,关于你的学习、你的生活,你的所有的事情,都要你用自己的肩膀来承担。从今天开始,你要参与到大人的生活中,过和爸爸妈妈一样的生活。”妈妈说得很慢很轻,嘴角微微有些抽搐。那一刻,我痛得无法呼吸。我充分感受到妈妈心疼我,却又不得不把我从她身边推开,让我自己飞翔。现在想来,我真的要感激妈妈,这种“断乳”式的“放养”,恰恰是我认识自己的开始。
从那以后,妈妈每天晚上只是安静地陪我,我做着作业,她织着毛衣。没有任何依赖的我,每天只能自己琢磨着“我还缺什么”“我还有哪里做得不够”。农村人都起得很早,每天四五点,妈妈就起来做早饭了,记忆中,从第二天开始,天一放亮,妈妈就会把我喊起来。我睁开惺忪的睡眼,艰难地爬起来。那时,中考需要考体育,我身体瘦弱,起来后就绕村子跑一圈,然后掷铅球,然后背诵语文和英语。在乡野的小路上,我独自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努力做到李阳疯狂英语的“三最”,即最大声,最快速,最清晰。我最引以为傲的事情是,初中六册英语我背得滚瓜烂熟。你随便说一个单词,我能报出在第几册第几页的具体位置。妈妈对我的学习似乎只是“陪伴”,只是“注视”,从不过问我的成绩。正是这种信任,反而让我觉得倍感压力,每次考试之后,虽然我始终保持全校第一,但我都会单门成绩超过我的同学的名字和成绩张贴在床边,每每看到,我都觉得这是一种压力,自然,它也是一种动力。有些事情,今天已经做了父母的我,仍然感到震惊。那时,家里的大事小事,妈妈都会把我喊过去,咨询我的意见,而且,毫无例外的,都会采纳我的意见;家里的资金,也都交给我保管,当然,那时家里还是比较穷的,可细细想来,这全部的家当,妈妈怎么敢让我保管,由我支配的。还有,当时让我耿耿于怀的是,所有的农活儿,都需要我参与,而且每次参与,妈妈都会不吝表扬之词,这“夸张的拍马屁”还真让我受用,我干得越发起劲儿了。
现在想来,妈妈作为我生命中的“关键人物”,也许天生就是个教育家。她以自己独特而敏锐的教育直觉,让我早早就“认识了自己”“发展了自己”,也“成就了自己”。其实,真的如俗语所说的那样“早起的鸟儿有虫吃”,生命的觉醒,是青春给予我最好的礼物,也是妈妈给我带来的最重要的精神财富。
一场异性交往
青春是美好的,因为缤纷的世界在我们面前渐次展开了。我们身体开始发育,走向强壮,开始尝试各种运动和挑战。我们在球场挥洒汗水,在登山体验极限;我们在打斗中结下友谊,在比赛中体验规则。我们心理开始发育,走向成熟,开始尝试各种交往,体验世间的酸甜苦辣。
小学时候,我是在村里长大的。那时,男生和女生真是泾渭分明,界限清晰。如果哪个男生多看了女生几眼,或者和女生悄悄说了一句话,一定会上班级的“头条”新闻。可是,在我到镇里初中报到的那天,看见一个男生竟然把书包交给一个女生保管,两人亲密无间。我顿时惊呆了。这种“毁三观”的言行怎么会如此“嚣张”地发生,而且两人并不觉得有啥值得“躲躲藏藏”的,一切都那么自然而美好。后来,我才发现,原来大家都是如此,男生和女生交往并没有太多值得忌讳和回避的。于是乎,我也慢慢地尝试学会和女生交往。
可能是作为班长,身上自然有一种耀眼的“光环”;也可能我的调皮好玩,身上散发着一种独特的气息;又或许是,小学六年缺失的异性交往,让我对女生的言行格外敏感和注意。总之,那时,似乎有几个女孩子总喜欢找我说话,向我请教简单极了的问题。其中,以副班长为最。说来也奇怪,我们每次在一起,就要吵架,吵得天翻地覆,吵得不亦乐乎。可是,背地里,我们偷偷地传着纸条,甚至还写过几次很长很长的信。信的内容当然记不得了,我只知道自己把它们锁在抽屉里。这种“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做法,吸引了爸爸的注意,有一天暑假,我午睡从楼下下来,竟然听到爸爸在念着女孩儿写给我的信。我简直气疯了,这不是偷看别人的隐私吗,这不是犯法吗?!爸爸尴尬得笑了,将信还给我,还补了一句:“信写得不错。”看着被敲坏了的锁,看着我撕碎的纸片,我的青春也被焚烧殆尽了。
其实,爸爸撬锁的动机,不是“无迹可寻”。那段时间,我沉湎于青春的想象和宝贵时间的浪费中,甚至还会在课上,转过头去,傻傻地笑着。这个世界,力是守恒的,当我把生活的重心表达在青春的消费中,生命的获得自然就轻率了许多。于是乎,成绩“飞流直下三千尺”。我有过警醒,班主任也暗示过我,可是,我毕竟只是孩子,对自我的控制和调整还显得很脆弱。
世界就是万般奇妙,在我撕碎青春信件的同时,我邂逅到一本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份结缘,成为我生命中的关键阅读。保尔柯察金对生命的理解、珍惜、创造,让我看到一个男子汉的铮铮铁骨;而他对冬妮娅的情感安顿,显得隐忍、节制、温暖却又不失去自己,让我感悟到:生命的成长自有其季节,揠苗助长,只能损伤生命。
我非常欣赏日本山本耀司的一段话,他说:“自己”这个东西是看不见的,撞上一些别的什么,反弹回来,才会了解“自己”。诚然,在保尔身上,在这一次又一次的撞击中,我反思过自己,也了解了自己,更看到前方的路。从那以后,我回到自己,回到学习,回到少年的丰富而宁静的生活中。
一次结伴逃学,一次冒雨回家,一场异性交往,构筑了我少年时候的青春风景。其实,人生就是一场旅行,在乎的不是目的地,而是沿途所见的风景和看风景的心情。孩子们,未来已来,我们正青春,这场美丽的相遇,你准备好了吗?我的故事,是我私人的思考。如果能给你一个反思的触角,能给你一种别样的思维,能给你一种特别的警醒,那这次分享也就值了!
最后,我要感谢青春,是青春给了我华丽的转身,看到了自我的力量;感谢在座的各位,是你们的聆听,让我回到了青春,找到初心,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感谢蒋天栎,是你让我看到了父亲角色的复杂,家庭责任的重大,希望在未来成长的道路上,我的陪伴,让你更加坚强,更加自信,未来更加精彩!
第五篇:2018年西城区二模作文说玩儿 未来已来
【原题回放】2018年西城区二模 古人教子曰:业精于勤,荒于嬉。
现代教育家说:研究“玩儿”这一丰富的源泉,是我们的任务。以《中国古代漆器》《明代家具珍赏》《蟋蟀谱集成》《北京鸽哨》等“世纪绝学”享誉中外的文物鉴赏家王世襄,总结自己一生时说:“我这辈子没干别的,净玩儿了。”
也有人说:玩物丧志,靠玩儿难以成就大事。
请以“说玩儿”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范文】
说玩儿
当“玩儿”不陷于低俗时,它便是人生的奢侈品,是文化的摇篮床。
玩儿是一份热爱。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人同冬眠的走兽一样,总想出去玩儿,把春日的阳光接到身上。孔子乐在暮春“浴乎沂,风乎舞雩”,甚至要唱唱歌“咏而归”。春游之乐跨越千年。清代《满井游记》的作者在早春郊游,赏玩的是林间走兽、对弈游人、驴上红装。郊外先迎来春天,这里比城中热闹、有生机,作者欣喜于春光,笔下字间溢满的是对生活的热爱。对于现今碌碌于城市中的人们,那份热爱常不得以被工作,被柴米油盐淹没,成了奢侈品,成了远方,似乎只有去丽江去九寨的度假才是“玩儿”。但这奢侈品其实就在手边。或一盆花或一卷书,集邮集烟盒集报纸。汪曾祺说:“人总要爱着点什么。”爱点,玩点,人生的美好在于这种“奢侈”。
玩儿是一份传承。不低俗的玩若再雅再专些便是文化的摇篮床。中国文人玩的最普遍的大概是诗词。从屈原身披木兰饮食朝露,到王羲之修禊日曲水流觞,更有宋人凡井水处能歌柳词。诗词发于心,本是自己写给自己或解忧或叙乐的。诗的功利性比起文章还是弱太多,更多人是在吟安一字,捻断千茎的推敲中“玩儿”着。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对和时常比独吟有趣。或同游或通信,作诗的人多了,诗便成了中国的文化名片。一些老戏迷“玩儿”着听戏唱戏,若少了他们文化中可能要失传了牡丹亭下的生命觉醒,夜奔梁山的无奈怨愤,四面楚歌中的深爱无悔。文物鉴赏家王世襄著多部“世纪绝学”成书,总结自己一辈子“净玩儿了”。他玩儿的事物中蕴含着文化,别说他著书研究了,光是多他一个来玩来爱便是一份传承。众人玩儿了千年的东西不就成了文化的载体吗?
只要不是沉迷不是低俗,玩儿不丧志,反而是个人也是民族文化的一口活泉。
说玩儿
韩退之曰:“业精于勤,荒于嬉。”古人因此而教子,让他们勤奋学习,怵惕玩乐。我认为这种认识是有偏差的。何谓“玩儿”?勤也是玩,嬉也是玩,两者之间的差别只是在于一个“业”字。“玩”,即对某事某物产生浓厚的兴趣。而这样的兴趣若置之于“业”上,则为勤;放之“业”外,则为嬉。
“业”又为何物?如事业、主业、产业之类,就是正确的时间地点人物该做之事、该操心之物。
“玩”在业上,即为勤。人若用他无穷的兴趣化为无穷的时间和精力,再投之于该做之事上,必然会收获丰富的回报。文物鉴赏家王世襄沉迷于文物之乐,认为研究文物就是“玩儿”,于是写出世纪绝学。文物鉴赏对于他来说是“玩儿”,然而又何尝不是一种“勤”?吃货苏东坡酷爱美食,经常花费大量时间精力研究,甚至发明了许多闻名古今的菜谱,比如著名的东坡肉。钱穆醉心于国学研究,闻一多“何妨一下楼”,这些将毕生精力投入研究的大师们被无数后辈敬佩,他们的勤奋研究学习在自己眼中只不过是“玩儿”,但在旁人眼中就是勤奋。因为兴趣所迸发出热爱,从而推动他们勤于业,收获丰富的成果。这就是“玩”在业上所益。
“玩”在业外,则为嬉。古人所说玩物丧志即是如此。实际上,“玩物丧志”的意思是“玩业外之物,丧失对业的志向”,从而轻则庸庸碌碌一事无成,重则有家国性命之虞。轻者如沉迷网络小说不可自拔从而学业一落千丈的少年们,他们的主业是学习,不将“玩”置于对学业的渴求之上反而置于本业之外,就是“嬉”而非“勤”,长久下去后果不堪设想。重者如沉迷于治国之本业外的皇帝们,他们所在的位置容不得一丝差错,一旦玩于业外必将乱国。天启皇帝酷爱木工,整天在皇宫中打造木器,不理朝政。若他是木匠,则玩木具为勤,体现工匠精神;但他贵为天下之主,“业”非木活而是国事,这样玩则为嬉。果然民怨沸腾,天下大乱。因此“玩”在业外,不堪设想。沉迷书画的宋徽宗使得靖康之耻发生,沉迷诗词的李煜也不得不接受“归为臣虏”“垂泪对宫娥”的结局。这就是“玩”在业外所害。
因此,我们更应该“玩”在业上,这样才能精于业。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业”毫无疑问是指学业;只要我们对学习怀有兴趣,抱有一种“玩”的态度,倾心并投身于其中,“衣带渐宽终不悔”,一定会受益无穷。
说玩儿
业精于勤,荒于嬉。古人的教子名言沿袭至今日,一如多少人坚信玩物丧志的真理不废一如江河万古流。科举不再,专制家长犹存。古籍翻新成了花花绿绿的练习册,这一代的孩子便注定无涯学海里苦作舟。犹记一次采访,被访家长在谈及自家孩子周末无休的六个兴趣班时不由些许自豪。问及孩子何时休息时,她的一句“课间”,在玩物丧志的这面大旗下,竟是这么地理所当然。
拒绝玩乐是我们一向的传统,事实上,这是史书中记载的尚未结痂的伤疤。赵佶,李煜,他们为“玩”承担千载骂名,为铁骑下破碎的山河和泪尽胡尘里的遗民负责。我们民族因玩而承受的剧痛是如此强烈,以致于彻底麻木理性的分析,便专横地抹杀玩乐至今。只是,压垮盛世的不是轻薄的诗词歌赋,而是暗无天日的朝纲。玩本无罪,罪在不治民生国计,却奈何担责。
就连古人也承认,玩并非根本的祸首。“宋徽宗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尔。”试想一下,倘若不生于帝王之家,赵佶和李煜将会成为何等的艺术大家?我们不可也无法否认他们在艺术上的造诣,他们只不过是选错了职业。若为诗人画家,他们所谓的玩物丧志,必将助其成为一代大家。只是,帝王之命为上天所选,而一心企盼孩子成为医生、律师、公务员的家长们,自己为孩子选择了命途。绘画天资的医生,沉迷写作的建筑师,到头来不过是不务正业的帝王们,殊途同归的不幸结局。我们没能正确对待玩并把其发展为孩子一生真正梦想的职业,在强加的选择失败后,又奈何归罪于玩本身。
荷兰的列文虎克自幼酷爱镜片。一次机缘巧合,他用特殊方法嵌合了放大镜,随意地观察周遭。在我们以为的玩物丧志中,他发现这可以极大地提升放大倍数,第一种显微镜也就此诞生。常有人认为这不过是运气。我却认为这如果真是运气,那么便指他没生在荷兰王室,更足够幸运地没有逼他做教士或法官的父母,从而向世界佐证了顺应“玩儿”,才是人生最好的诠释。
深夜,银汉流光扫过,一如前人已逝而未来犹存。每一颗遥远的星辰都是一个孩子最美的梦想,我愿他们都能在玩中把握自己的幸福。星光流转,愿此夜非昨。
说玩儿
“玩儿”是人们再熟悉不过的词语,花样众多的娱乐活动贯穿古今,人们的生活中处处可见它们的身影。古有《兰亭集序》中“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的品酒聚会,今有桌游纸牌、电脑手机游戏让人身心愉悦、投入其中,玩出意义才能使“玩儿”登入大雅之堂。
古代先人的“玩儿”中蕴含着无限雅趣与文采。由于古代并无电子产品等科技,自然的风光对他们便产生无穷乐趣。约上三五友人到山中小聚,在自然的熏陶下诗句文章自然流露出来。《醉翁亭记》中欧阳修随宾客来到琅琊美景,在云卷云舒、野芳佳木中回归自然,饮最清冽的酒,食最自然的野味,太守便抒发出乐众人之乐的雅趣与风尚,成为千古奇谈。苏轼与众人乘小舟游玩“小赤壁”,看到水光天接之景,触景生情,回忆起古代赤壁的“旌旗蔽空”“舳舻千里”,不禁感叹“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继而抒发自己“遗世独立”而超然的心态。古人从自然中寻找玩乐的乐趣,把雅趣用心中情感、腹中学识加工成文采,玩出了游玩的高尚意义。
现代的玩儿令人堪忧与痛心。在快节奏的社会风气下,人们追求快捷、易实现、浅显易懂,不惜滥改历史人物、史实。在“王者荣耀”这款游戏中,身为刺秦王的侠客荆轲竟变成带猫尾的小女子,尊为“诗仙”的大诗人李白变成剑客“仗剑走天涯”,有着“兼爱非攻”理论的思想家墨子化身为身着铠甲的机器人„„为了更吸引玩家而失去了民族文化的根,这样的“玩儿”只是提供一时的乐趣,在短暂满足感的背后是文化历史的空虚。“玩儿”一旦失去了意义而沦为提供快感的工具,也就不会长久流传、影响深远。
但现代的“玩儿”还有希望与有价值的意义。一款上线于苹果APP的“榫卯”将古代木工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创新性地在手机屏幕上展现木头被加工到成品的过程,充分让人们体验到我国传统木匠品拼插、打磨、上色之美,为传统文化的复兴提供了机会。刚刚登陆在steam平台的“冰汽时代”则模拟了地球遭遇严寒后伦敦城在零下几十度环境下的坚挺,玩家可以通过建造房屋、蒸汽站、颁布法令等途径来管理城市度过40天严寒获得胜利。它让人们反思地球气候变迁,思考如何才能做一个贤明的君主。这些游戏所带来的时代意义和价值犹如风向标,引领者“玩儿”的发展。
“玩儿”这一丰富的源泉,为几千年来的人类带来乐趣,人们也开发着它的不同内涵与意义。我们应依据时代风采,跟随时代指引,舍弃无内涵的工具,创造出有意义的“玩儿”,为文化与思想成就大事。
说玩儿
如今再一说到“玩”一字,稚嫩孩童们皆满眼星光闪烁。投入那没有拘束、充满乐趣和挑战的世界。可一瞥身旁的家长,则大多眉头紧锁,表情严峻,心中生出一万个“玩物丧志”“现实的环境危机四伏”“输在起跑线上”之种种内忧外患。于是孩子们噤若寒蝉,隐没于书海,成人也心下宽慰地投入日复一日的琐事中。殊不知,若视“玩”如洪水猛兽,避之不及,生活不仅丧失了本身的乐趣,人生的进程也便平庸而阻碍重重了。
生活七味“柴米油盐酱醋茶”,“茶”的艺术,玄妙而微微凌驾于油盐酱醋之上,是从生活的平庸无趣中升华出的“玩”的艺术。于是种种茶道中的“玩具”由此铺排展开,茶针、茶壶、全套茶具讲究精致的工序„„如今的现代人且从繁忙不暇的快节奏中抽身享受短暂的茶艺游戏。轻掂茶叶,是否忆及了幼时在林间捉迷藏的穿林打叶之声?新泡的茶汤清亮红润,是否又极似少女时节偷摘下房前的凤仙,捣碎成一瓶清新而梦幻的染液?“玩”的艺术从未随着人的成长而从斑驳的旧墙壁上剥离,它以另一种形式游荡于枯燥的生活缝隙里。
“玩”的益处也早已入前人之书。看魏晋名士个个潇洒似神仙,均是得益于“玩”的益处。琴棋书画,如今看似是一个可怜小孩的课外班名目,千百年前却因融会了名士们对生活情趣的追求和美的享受而真正成为了“玩”的艺术。高山流水,琴声之间把玩出的是永世长存的友谊;吟风颂月,可雅可俗,往大处说是文人内在修养内涵的体现,往小处说则不过文字韵律之游戏。用“玩儿”的态度和心理,绣口一吐半个盛唐,笔尖挥毫上河图景。再观贾宝玉,被父辈视作顽劣逆子的他,看似只爱游玩作乐而不思上进、蔑视功名,可谁有道人不能“玩儿”出真正的名堂?也许便是曹公幼年时玩心一起、诗性大作,一匾“怡红快绿”流芳百年。而真正做出名堂的大家,面对一生的成绩也不过保有一颗“玩心”。杨绛身为知名的学者、作家,晚年时称自己只不过一个业余的“文学爱好者”。著名的文物鉴赏专家王世襄一生著书立说,贡献无数,却是如此总结过往的一生:“我这辈子没干别的,净玩儿了。”不妨把这里的玩性视作对自己面前事业所坚持的纯粹而始终如一的热情和兴趣,那么再过艰难困苦的环境和任务,也能尝出“玩儿”的甜味。
而反观如今唾手可得的掌上移动游戏,不可说毫无益处,但实在良莠不齐。孩童玩这些游戏,美其名曰放松身心,可疲劳用眼和令人上瘾的游戏迷尚还不如玩一局军棋来得放松。当“玩”的内涵有了本质的变化,变得空洞而无意义,那么便是时忖度“玩”的限度了。古人云“玩物丧志”,若“玩儿”所起的唯一效果便是消耗生活的热情缓存,充之以毫无营养的能量满格,那便真正应了一句“业精于勤,荒于嬉”。
“玩儿”,是一种积极而乐观的人生态度,是以一笑带过世间百般辛酸滋味的从容姿态,可它绝非打发消遣大好时光的借口,也非消磨人生激情的渠道。“玩儿”,是从苦涩的新叶中滤出一抹回甘的馀味,而绝非满口廉价的蜜糖,让全部的神经沉溺于短暂的甜美。正确看待、实践“玩儿”这一生活的艺术,生活的茶香便也指日可期。
说玩儿
童年时常记这样一个情景:在外面和小朋友们疯个够,一身臭汗地跑回家。大人半认真地说:“别疯玩了,用用功多好。”我做个鬼脸,乖乖回去读书,下次,照玩不误。
我以为“玩”中不仅有“乐”,也有智慧,有情趣。因此,“玩”不仅对于孩子,对于每个人而言也不能在生活中缺席。因此家长虽然“训了”我们一顿,下次照旧让我们玩——天天用功,学成个书呆子,那不是得不偿失了嘛!
玩能生巧。唯有玩,才能玩出聪明劲儿,玩出灵气。看看“玩”这个字得读音便可略知一二:一个儿话音,圆润俏皮,活泼机灵。玩中的智慧,往往是学所缺失的。小时候的那些游戏,像碰数、翻绳,“有口难言”,“网鱼”,“瞎子摸人”,哪一个不是人们精心设计,需要点头脑才能玩出来的呢?正因为智慧的加入,这些游戏才变得“好玩”了——这儿来点逻辑推理,那儿来点心理推测,玩着玩着,游戏的脉络就被玩通了,也“玩精”了;摸出了些许门道,找到了技些许巧。从某种角度上说,玩的过程也是一种探索,一种实验,一种熟能生巧。这些东西,恐怕从那些经史子集中,那些手执教鞭得老学究口中难以获取吧!又能乐亦无穷,又能玩出巧劲儿,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玩是对童性的守护。很喜欢书页上一张插图:一个光头小孩卧在草丛里,手执一根狗尾草不知在逗什么小虫。窃以为这张图与“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异曲同工,使人不由得想到嬉闹、淘气、甚至有点赖皮的童子。当今社会“给孩子减压”的呼声屡见不鲜,可见现在的孩子在课业的重压下在逐渐失去原有的童性。怎么减压?——玩啊!早有不少孩子“学傻了”“不会玩了”。孩子们亟需在灵活多变的游戏中,重拾“机灵劲儿”。
更高层次的玩,是对器物之爱,对事物的体察,乃至生活的情趣。张岱好玩。一辈子学诗不成,学书不成,学剑亦不成。游山玩水,闲逛了百辈子,方悟出些事态炎凉,写下《陶庵梦忆》。细读之,不难发现张岱的梦里净是些玩物:洛阳城的牡丹,山中的香茗,不知谁家的斗鸡,西湖七月半的月色,还有湖心亭沆砀的大雪„张岱浮生,在于一个“玩”字。他的玩,是对繁华的身临其境,是对器物的惜之爱之,乃至对天地大美以至于生命的深刻体悟。甚至他对于文字的喜爱,也不是认真的,而是常有点纨绔气息的“玩”文字。正是由于“玩”出了戏谑诙谐,才见得这个老翁的有趣与童真。张岱后百年,有贾宝玉生于金陵,宝玉的顽皮劲儿一如张岱,他人看是“废了自己”,我看则不然:一件梅瓶插出一抹春意,一把古扇撕得晴雯千金一笑,一枝杏花,一只鹊儿,引得他为之发呆良久。宝玉玩物,亦是爱物,玩着玩着,天地万物便皆在胸中,从此生出生活的情趣。
由此观之,玩,既玩出了聪明劲儿,又玩出了童性,情趣也相伴而生,还有啥理由不痛快地玩玩呢?
说玩儿
人为什么要“玩”?因为“玩”可以给人带来乐趣。如此说来,只要是给人以快乐之事,大概都算“玩”了。然而,同样是玩,有些人的层次更高,以至于看上去不像在“玩”;有些人的层次低些,其行为更符合人们对“玩”的认知——实际上,他们都在玩,而玩的层次决定了人生的层次。
有人说:玩物丧志。这建立在一个假设上,即:玩的内容与“志”是矛盾的。对于低级的玩,比如赌博,它消耗了大量的时间,却往往只让人耗尽家产却一无所得,曾经的梦想也就此灰飞烟灭,故只能哀叹“玩物丧志”。
这是因为“玩”的层次太低,与“志”矛盾。王羲之喜欢书法,因此他不但能为此写秃无数根笔,还能因此在看字帖的时候把墨汁当蒜泥用馒头蘸着吃掉。对他来说,书法给他带来的是快乐,因此练书法也就成了一种“玩”——玩着玩着,他就成了一代书法大家。
这是高水平的“玩”。其实,“玩”的本质就是兴趣,而兴趣推动了人们在自己的领域中不断进步,因此可以说,人类到目前为止的大多数成就,都是来自于“玩”。王世襄先生对中外文物有着浓厚的兴趣,故他“玩”了一辈子,却因此有了极高的学术成就;瓦特对锅盖被水蒸气顶开很有兴趣,故他“玩”了一辈子,改良出影响世界的瓦特蒸汽机;莱特兄弟对飞行感兴趣,故他们玩了半生,终于让人类翱翔于蓝天„„无数伟人的伟大成就,不过是起源于一个共同的微小想法。
“这东西有意思,玩玩吧。” 所以说,“玩”与成就往往并不是敌人,我们的学校教导孩子们的不应是“不许玩”,而应是“如何玩”、“如何高雅地玩”、“如何有水平地玩”。
现代教育家说:研究“玩儿”这一丰富的源泉,是我们的任务。我对此深以为然。相信每个人都曾感受过背诵那些不知所谓的古诗词的惨痛经历,但“中国诗词大会”告诉我们:背诗是可以“玩起来”的,因而引起了一阵遍及大江南北的“诗词热”。其实不仅是诗词,数学、物理、化学、历史,那个没有足以让人沉醉其中、玩得乐此不疲的闪光点,而我们要做的正是发掘它们,迈出“玩学习”的第一步。
“玩儿”从不是洪水猛兽,更不是地狱禁区。愿你我都能在“志”中找到可玩之处,边玩边学、以学成志,在欢乐中成就明日的辉煌。
说玩儿
“玩儿”就是不干正经事。
既然如此,说玩就得说正经事。是谁界定了正经事的范畴?求学、立业、成家,育儿、养老、买房。“正经事”构建了现代人生的基本骨架,将时间填塞得难以喘息。为何挣了钱、买了车、结了婚,却还是无法摆脱空虚得令人发狂的精神困境?为何所谓“正经事”却无法让人足够幸福,那“正经事”如何还能算“正经事”,“玩儿”又真的仅止于“玩儿”吗?
“玩儿”是心灵的释放。陶渊明这哥们儿是最会玩的,且人家玩儿的生猛:官也不做,钱也不挣,每天拄着拐喝酒、看云、赏菊花,扛着锄头装模作样地耙耙地,结果“草盛豆苗稀”,搞得“短褐穿结,箪瓢屡空”,孩子饿得哇哇哭。搁在现在,这是妥妥的不务正业。但人家怎么说的?“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陶公把玩儿上升到了一个哲学高度:人的存在在于心灵而非肉体,官场利禄饱足肉体但折磨精神。因此渊明弃官,谢公隐东山,太白骑鹿青崖间,连忧国忧民的陆游也要“一树梅花一放翁”。“玩儿”是古今文人一场共同的精神出走,是对蝇营狗苟的浮世挣扎的公然宣战。我们应该感谢中华文脉里这一条“玩儿”的基因,它关注精神的解脱,帮助心灵的释放。
或许精神层面的出走听起来太务虚,但“玩儿”亦有其现实意义。“玩儿”是灵感的玉成,循规蹈矩的“正经事”难以带来福至心灵的神启。莱特兄弟的航天梦始于童年一次拖拽着风筝的奔跑,后来人类头顶的天空中就有了川流不息的铁鸟;贝尔在孩子轻叩杯底传递悄悄话的游戏中陷入深思,不久后人们远隔重洋也能拾起电话问一声“你好”。“玩儿”是人与客观世界的积极互动,在对自然的探索与向往中,多少天才的灵光乍现照彻了人类文明漫长的征程。
其实,“玩儿”是盛世的气象。一个不懂“玩儿”的国度是阴郁的,一个不会“玩儿”的民族是可悲的。今人抚览记述北宋繁华的《东京梦华录》,会发现汴梁百姓日夜笙歌不辍,酒旗招摇十里,画舫连缀千家,夜市上小吃千百来种,人人玩儿得舒爽畅快。“玩儿”的社会现象下是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精神的自信与悠然。现在的中国娱乐产业迅速腾飞,动漫、游戏、综艺产业各领风骚,未尝不是物质精神双重富足的盛世气象。再视“玩儿”如洪水猛兽,未免落伍且荒唐。
当然,“玩儿”纵有千般好处,警惕“娱乐至死”仍为必要。一个社会应为娱乐设置底线,战争的创痛、灾难的伤痕、国家的尊严,总有些东西不可儿戏,总有些存在值得敬畏。诚然,“玩儿”是不可或缺的生活调剂,净润精神,启迪灵感、呈递气象;但“玩儿”仍不可成为生活的全部,正像一位诗人所说的那样:我怀抱生活,也心在远方。
说玩儿
古人教子曰:业精于勤,荒于嬉。其背景是“学而优则仕”。苦读四书五经以考取功名入朝为官,若是以此为目标,或许确实需要与玩绝缘了。但现代社会职业选择极大丰富,“玩”或许也成了一种实现人生价值的方式。
所谓“玩”,即是从事某项能给自己带来愉悦感的事情。时至今日,已少有人质疑“玩”也能“玩”出成绩。足球、篮球,各类竞技赛事何不是玩?玩成职业便是成功。就连长辈视之为毒瘤的电子游戏,如今也衍生出电子竞技赛事,也有些年轻人借此登上世界级舞台为国争光,这些都是了不起的成就。
但玩出成绩也从来都不容易。
想要玩得出色,玩得让人佩服,首先要付出的是超出常人数倍的努力。毕加索的画作,那些明艳的色块与意味不明的图样常被人认为像“三岁小孩画着玩的”,但那些看似不经心的笔触下也有他从素描练起的辛勤,最后的“抽象派”大作不过是他为了更好表现主题的精彩选择。许多人不解,现代画在白纸上划道口子为何能拍出天价,玩电子游戏、参加体育比赛为何能赢得丰厚的奖金,那些人没有看到的是“玩家”们背后从最基础的技能练起的努力,那些舞台背后带病挑灯夜战的艰辛和他们惊人的天赋。将这些人的成就归于“就是玩而已,我也能行”是对“玩”的亵渎。玩出成就,需要汗水的浇灌才能结出丰硕的果实。
但努力地玩就一定能玩出成绩吗?非也。玩出成就还需要玩得正直,玩得有意义。正直的一方面体现在遵守游戏规则和道德准则,另一方面还体现在玩的东西要有正确的价值观,网红美女主播天天对着镜头卖笑卖唱,是玩吗?是玩。努力吗?一周七天直播八个小时,带病上阵,不可谓不努力。但玩出成绩了吗?若是论挣钱确实算“干出了一番成绩”,但媚俗文化、低俗文化带来的成功,没有多少人能真正认同为“玩出了成绩”。相比之下,玩花鸟鱼虫同样是玩,但如果“玩”出了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就可以玩出名堂,受人尊敬。可见只会玩是不够的,玩的东西也得要“三观正”才能玩出成绩。采访许多玩出成绩的人,大多承认自己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来源与热爱。何人不想找一件爱“玩”的活儿,还能最后玩出水平,名利双收?或许为此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不断地寻找。《寻找有灵魂的工作》里说过“十六岁的我怎么可能知道四十五岁的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为了以“玩”为业,成长的过程中我们要勇于尝试,大胆决断,或许那工作在别人看来枯燥无味,但如果它能带给你愉悦,那对于你它就是玩儿。在科学家眼中,实验与演算也算是一种玩,就是因为他们对此保有持久的热爱与好奇。所以想要玩出成绩,我们需要的是爱我们所玩之物,因唯有热爱激励我们披荆斩棘、勇往直前。
轻松地玩,随便地玩,想玩出成绩纯属痴人说梦。要想玩出成绩,就要玩正确的东西、努力去玩、满怀热忱与爱去玩,或许才是正确的路。
所以去玩吧,去寻找正确的东西来玩,找热爱的东西来玩,找你愿为之奋斗的东西去玩。这将是一条艰难的追寻之路,但一定能有所收获。千万不要看不起玩,千万不要用懒惰和邪念去亵渎“玩”了。玩,就要玩出成绩,玩得精彩,玩得让人肃然起敬!
说玩儿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曾将词分为三境界;孙武曾在《孙子兵法》中将战争手段分为三法;孔子在《论语》中亦将人之智分为三等。同样的,我认为,玩儿也有三品。倘若我们能达到中品甚至上品,就能让“玩儿”避免成为自己生涯中的累赘,甚至成为人生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
上品者,以业为玩。业是人不同时期所应主为的业务,而玩是人放松身心的手段。能将业务当作放松的人,其不仅生活能轻松自如,从容不迫,所从之事也能有条不紊、精益求精。王世襄能将研究民俗文化、古代家具器皿当作“玩儿”,自然乐在其中,研究亦能深入浅出。指挥家卡洛斯·克莱伯形容自己指挥音乐会犹如“小孩子在妈妈面前玩自行车”,其棒下的音乐亦被人认为清澈明亮、潇洒自如,他人难以匹敌。故以业为玩者,定能在享受的同时,将事物做好做精。
中品者,玩中携业。中品者不能做到业玩一体,他们分工明确,业是业,玩是玩,但玩中获取的能力与技术,对业也大有裨益。康熙皇帝业余时喜好“玩”几何,将徐光启翻译的《几何原本》当作玩物,在沙盘上作图、证明,其政务亦清明严谨,令百姓安居乐业。谢安从政之余爱好下棋,从棋中得到的智慧与品质得以让他关键时刻从容不迫,并留下“小儿辈,大破贼”的千古佳话。这种玩,即是现代教育工作者所倡导的“玩中学”,将玩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业务中去,从而让玩的同时,提升业务水准,达到两全。
下品者,以玩为业。此类玩,即是韩愈所指的“嬉”。把玩当作业务,毫无疑问是一件本末倒置、主次颠倒的坏事,这种“玩”,令业务荒废,难以成就大事。纣王酒池肉林令江山易主,幽王烽火戏诸侯致国破家亡,天启好木工使阉党祸国,慈溪造石舫险至中华倾覆,这些典故、教训至今历历在目。故无益之玩适可而止,以玩为业必当败亡,这是无论古今都不争的事实。
而身处现代,我们位于高科技的怀抱之中,可玩之事亦较古时多出许多。面对这些诱惑,我们应先做到牢记古人之教训,勿以玩为业;再由玩中掘耐人寻味之处用于业中,达到玩中携业;若再有志者,可择感兴趣之方向为业,再由业中尽寻乐趣,遂以业为玩,则虽可能不足以得千古之名,但亦足以得常人垂涎之精彩人生。
人之一生,若无业则无意,若无玩则无聊,倘有聊有意,意中有聊者,可谓通达者矣!
2018年西城区二模记叙文范文 【原题回放】2018年西城区二模
请以“未来已来”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可写实,可想象,有叙述,有描写。
未来已来
我是这浩瀚宇宙中的一粒渺小的尘埃,却有幸可以载着历史长河,由古至今,见证着中国的发展。
前些日子,我在空中飘荡,听到了叙利亚发言人巴沙尔·贾法里对有关叙利亚生化武器问题对美,英,法等列强国家的质问:“你们美国才是对叙利亚危害最大的武器!”而列强们的反应则是:有些美、英、法代表在贾法里演讲中途就已离场„„会后,我又看到了贾法里孤身一人落寞的身影。面对强权列强,一个再精明的外交官也无能为力,这刺痛了我,激起一段似曾相识的回忆。
99年前,在巴黎和会,中方代表顾维钧拒绝在合约上签字。如果他签下字,那就代表了中国将会以一个胜利者的身份接受列强国家的无情瓜分。“弱者是没有话语权的,希望未来的中国可以掌握话语权,甚至主动权„„”我依稀记得顾维钧曾经提及到。
可是,何为话语权呢?何为未来呢?我实在不懂。我所能做的就是沿着时间沙漏一点点走下去。
我目睹了长津湖上中国志愿军战士们在零下四十度的天气里穿着单衣对抗着美军;我目睹了在中国罗布泊戈壁滩上的功勋们排除万难研制出的原子弹;我目睹了中国军队的日益强大,中国是个勇者!
一年以前,中方发言人对有关“萨德导弹”的发言大致为:萨德对于中国安全的切断倾向已经 “路人皆知”,希望韩国国内某些内部人士可以及时收手。中国在劝韩方可以“悬崖勒马”。
一个月以前,特朗普向中国发起“贸易战”,试图以此击垮中国。我听到了中国一名女发言人强有力地答复:“中方不想跟任何人打贸易战”,“但如果有人非逼迫我们打,我们一不会怕,二不会躲。”
这些发言早已不同于99年前顾维钧先生的发言,它们铿锵有力,掷地有声,让我想起孔夫子提及到的“勇者无畏”。现在的中国人为何成为勇者?因为那些奉献自我的将士、科研人员,因为那些几十年如一日的匠人,也因为中国这几代祖祖辈辈普通人的热血奋斗。
虽然只是一粒尘埃,跨过历史长河,我已经感受到如今蒸蒸日上的中国,已经逐渐掌握了话语权甚至主动权。未来已来!
未来已来
“更立西江绝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同志们,毛主席当年畅游长江时留下的畅想已经成真,随着三峡大坝拔地而起,一代代人梦想的未来,已来!我宣布:三峡库区主体工程,竣工!”一时间掌声雷动,万马欢腾,一代人十余年的努力终于功成。
离王老竣工后离开三峡已近十年,那一段激扬文字,青春岁月却历历在目。十年磨一剑的功成固然欣喜,王老病床前的嘱托反而更让我难以忘怀。
“小水啊,你是水边长大的孩子,知道这水边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多么珍贵。可惜唉,当年三峡水库的移民工程极不完善,淹了甚多草木古迹,如此说来我这个总工程师不称职啊。”“您别这样说„„”明明是时代所趋,王老却执意揽下所有责任让人于心不忍。王老拍拍我的手说:“咳,过去的事不提了”又拉起一旁磊子的手,“小水,磊子你俩今后就是三峡的掌舵人了,未来一定一定要尽全力保护这三峡边的生态文化遗产,不能让老祖宗的东西丢在咱们手里,不能让三峡担上这骂名!”
如今,王老离我们远去已三年余,一纸名为《三峡扩建计划书》的文件端端正正摆在我和磊子的案头。
“环保局不是说这段有珍惜植物和洄游鱼类吗?这河道怎么挖?”我翻着设计图有些疑惑,“还有这神女峰下的古村,不正在新增库区里吗?”“这还不简单,淹掉。”
我以为他在开玩笑,却对上一双无比认真的眼。“李磊!你忘了王老临终前的嘱托了吗?” “他说‘未来’!只过去了三年,还远不是未来,我们也没有条件考虑这些。其他任何一种施工设计成本都远超预算。”
“你不懂什么叫‘未来已来’吗?如今我们不应等待未来降临神迹,而应该自己创造条件开创未来!我亲自重做这份设计!”“好!若能在预算之内,就按你的来。”
长江水奔流不息带走了五年光阴。改造工程竣工暨三峡生态园开园仪式的那天正是王老的忌日。以从原址上迁至山腰的古村为中心,几百种库区附近的珍惜动植物被移至园内,颇有一番别样风景。一时间,游人如织,盛誉接踵而来。
“看我说什么?生态文化保护才是未来发展之道。你看着三峡盛景,夏水襄陵,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的盛况犹在,却不见了猿鸣三声泪沾裳的凄凉,有何不好?”我和磊子站在坝首极目远望,一碧万顷。“当年是我错了,还是小水你眼光长远,有超前的思想,真的承的起媒体对你创造生态效益相结合的发展模式的赞誉。”
“这不就是王老口中的未来已来吗?我只不过把想法变成了现实。”我脸上只是笑笑,看向那无尽苍穹,心中默默告慰王老:“您期盼了一辈子的未来,已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