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效果分析论文

时间:2019-05-15 10:50: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效果分析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效果分析论文》。

第一篇:农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效果分析论文

摘要:为进一步提高农学专业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能力与水平,对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改革与实践是必要的措施。本文提出了几点关于农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方法,希望对提高学生自身能力有所帮助。

关键词:农学;实践教学;改革

实践性教学环节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环节。为了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各高等学校都努力改进实践性教学体系,把课堂教学、生产实习、社会实践、社会调研以及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从科学知识型向科学知识实用技能型的转化。

1、从教学方法上加强专业课程的实践内容。

大学生获得专业知识的必备教学环节是农学专业课程体系其特点是技术性强、实践性强,通过实验内容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引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实验促进理论课的学习。

改变以往的教学的方法。作物栽培学和作物育种学是农学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其特点是实践性特别强,传统的方式是首先讲授理论,然后进行实验和田间参观,课程学习与生产实践脱节,学生动手实践性和参与性较差,难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主动性;新的教学方式采用生产实践式教学法,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如作物栽培学的授课方法是根据作物生产的技术环节安排教学时间,将作物生产环节分解为整地、播种、中耕管理、收获等环节,在每个生产环节出现时,教师将学生带到生产现场直接讲授;作物育种学也采取与栽培学相似的教学方法,将课程环节分为育种圃建设、杂交、田间选择、考种鉴评等环节,教师针对各环节在田间讲授。

2、提升毕业论文质量,培养学生科研创新精神。

毕业论文是对大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在提高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指导教师队伍水平,要求指导本科毕业论文的教师,必须具有硕士以上学历和中级以上技术职称,而且毕业论文的研究内容必须是科研课题的一部分内容。这些举措的实施,使教师的科学研究活动与大学生毕业论文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促进了学生的求知欲,激励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五学期期末开始论文选题,首先由指导教师拟定研究题目或学生自拟题目,学生根据兴趣选定论文题目,学生与指导教师实行双向选择;确定论文题目后,学生进入指导教师的研究室,在导师指导下查阅文献,完成开题研究报告,进行试验研究。毕业论文的试验在第六、第七两个学期进行,贯穿整个作物生长季节,在此期间学院组织教师进行中期检查l——2次;第八学期完成论文的撰写和进行答辩,由农学院学科组分派老师按毕业论文写作要求对论文进行评阅,给出评定成绩,此成绩是学生能否参加答辩的重要指标,评阅不合格者,不能参加答辩;合格的论文,将论文返回给学生,学生对照评阅意见与指导教师进一步的进行交流、修改,申请答辩;由至少1名校外专家组成5人答辩委员会,严把答辩质量关,对第一次答辩不合格的同学,一周后进行第一次答辩。农学专业建立了一整套涵盖论文选题、开题、中期检查、评阅、答辩等各个环节的规章和制度,取得了明显效果。

3、强化生产实习,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高等农业院校的学生,不但要学完必要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通过毕业生产实习,把已经学到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运用于生产实践。这不仅是锻炼学生、使学生在综合能力上得以提高的过程,而且可以对教育质量进行综合检验。农学专业在总结多年生产实习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目前大学生就业等基本情况,对生产实习进行了多方面改革,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

(1)集中与分散相结合,避免生产实习与找工作的矛盾。

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使大学生在最后一学期,不得不把精力投入到就业找工作方面。过去安排生产实习计划在时间上与找工作冲突,效果不好。为使生产实习不与找工作争时间,又能提高生产实习的效果,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方式,明显提高了生产实习效果。

第一,将实习环节分散到多个学期。如针对耕作技术的实习安排在第五学期、针对栽培技术和育种技术以及制种技术的实习安排在第六和第七学期、针对生产现场和社会调查的实习在第八学期进行。

第二,实习采用集中方式进行。如耕作实习、制种实习分别安排在1周里集中完成,春播实习安排在第七学期的第四周至第七周集中完成。

第三,第八学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调查,采用分次进行。现在将生产实习分为3——5个关键环节,每一环节集中3——5天时间集中完成,避开招聘会时间,提高了实习效果。

(2)面向社会,加强同社会的联系。

我们把社会义务咨询活动和社会调查,也列为实习内容。通过咨询活动,不仅增加了大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也让社会了解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风貌,而且锻炼提高了学生的演讲水平及适应社会的应变能力。让大学生利用生产实习的机会把自己切实地置身于民众之中,面向社会、了解社会,服务于社会,从中锻炼自身的综合能力。这不但是毕业学生未来工作的需要,也是大学生自身的责任。

(3)强化实习指导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提高实习效果。

农学专业是技术性很强的专业,单靠实习单位的技术人员指导生产实习是不够的。

在生产实习中,教师的教书育人工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重要,指导教师必须是积极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参与者。刚入校门的大学生经历及阅历不足、可塑性大,思维较活跃,但又容易出现不切合实际的想人非非。特别是受社会上某些不正常因素及传统观念的影响,使有些学生学农不爱农,不能牢固地确立专业思想。但是,通过生产实习过程,学生切实地与生产实践及社会接触,大量的社会信息将促使学生重新思考,特别是在面临毕业的情况下,学生更容易体会到社会责任感和社会需要感,实现思想和行动上的转变。因此,教师必须随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经常与学生谈心、谈专业、谈发展,了解每一名学生的基本情况,以做到有的放矢的引导和帮助,树立正确择业观。

实践教学改革要让学生在实践中独立地思维,使学生得到稳定性和规律性的知识,积极地参加生产实践活动,启发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分析问题并随时总结实习经验,为今后走向社会打下扎实的基础。

第二篇:农学类专业《作物育种学》实验实践教学改革探讨

农学类专业《作物育种学》实验实践教学改革探讨

摘要:《作物育种学》是农学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验实践教学的效果直接决定了理论课教学的效果。以青岛农业大学应用型特色名校建设为契机,对作物育种学实验实践教学进行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考核方式等方面的改革。通过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加强校内校外基地建设、充分利用科研平台以科研促进教学、灵活的考核方式等方面对《作物育种学》实验实践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为提高《作物育种学》教学效果、培养应用性专业人才提供参考。

关键词:作物育种学;实验教学;实践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21-119-02

作物育种学实验实践能力是农学类专业学生的重要专业实践技能。实验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现代生物技术为主导的现代育种方法、育种技术,为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目前,作物育种学试验实践教学总体教学效果不好,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更新慢、教学方式单

一、考核方式不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等方面,导致部分实践教学流于形式。针对这一问题,笔者结合近来从事该课程的教学实践,从课程内容、培养方式、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该课程的改革探讨,以期达到提高作物育种学实验、实践课教学效果的目的。以应用型特色专业建设为导向,调整课程教学目标

提高综合型和研究型实验数量,注重学生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强化学生的综合实验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实验综合能力和科研写作水平。进一步调整课程体系,对部分实验进行整合,增加研究性和创新型实验,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实验课与理论课脱离单独设课,实验考试单独进行,提高学生实验的主动性,培养创新型人才。

1.1 实验实践教学理念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坚持以学生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科学思维方式以及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并借鉴国内外高校实验教学的先进经验,树立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既有机结合又相对独立的观念。

1.2 实验教学内容和模式教学内容不仅要遵循教学规律,还要勇于探索和创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学生拓展更多的实验空间。在教学模式上,全面贯彻“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按照“少灌输,多启发;少包办,多激励、探讨;少指责,多引导”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1.3 实践教学内容和模式通过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及时让学生了解主要作物种质资源收集保存现状、作物育种新方法、新技术及作物良种育繁推一体化发展现状。以加强学生专业化思想和专业实践技能。

教学改革措施

2.1 实验教学与学科科研平台相结合,提高实验教学水平以国家、省、市级作物育种学科研平台为基础,提高实验教学水平。本校的作物育种学实验教学与省级旱作栽培与育种实验中心、山东省耐盐作物育种与种质创新中心以及青岛市作物种质资源中心等科研平台紧密结合,充分利用科研优势以科研促教学,实现教学、科研和学生创新培养有机结合。

2.2 加强校内、校外基地建设,培养学生实践技能校内实践基地距离近,学生可随时进行观察实验,主要进行主要作物种质资源认知、作物杂交育种技术、杂种后代选择等基本技能的培养,要求学生以班级/小组为单位种植小麦、玉米、棉花花生等作物,进行全生育期种植、管理,从而使学生学会基本的农事操作技术,掌握性状调查方法,熟悉作物生物学特性和生育规律。校外基地以种业企业、现代农业示范区等为基地,目前已经在山东登海种业、山东金海种业、山东义和种业、山东圣丰种业等种业企业建立了10多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主要加强学生对现代农业、高产示范、品种识别等技能的培养。教学实习内容包括育种试验田的规划与播种,主要作物杂种后代田间选择,品系评选与鉴定,品种纯度鉴定与去杂,原种生产程序,病害接种与抗病性鉴定,杂交种制种技术,使学生初步掌握作物育种及种子生产过程中的基本环节和技术。

2.3 及时调整实验实践教学内容按照应用型特色名校建设的要求,以培养学生巩固遗传育种理论、掌握现代育种技术为目标在原有教学内容基础上拓展作物育种学实验、实践教学内容。(1)实验教学方面:对作物杂交育种技术方面,巩固传统实验实践课作物杂交育种技术的内容,重点培养学生对杂交育种的技术环节、杂种后代的种植与观察部分内容。(2)育种方法方面:重点加强作物单倍体育种、作物诱变育种技术、转基因育种技术的学习和掌握。单倍体育种技术重点掌握花药培养、染色体加倍等技术。诱变育种技术要掌握诱变材料处理、诱变方法及突变体鉴定等内容。转基因育种技术要求学生重点掌握基因枪法、农杆菌介导法的原理及操作步骤。(3)实践教学方面:重点掌握主要农作物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及利用情况,了解本地区主要农作物主推品种的特点,小麦、玉米等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生产试验等品种审定环节的材料种植方式、品种特点等内容。了解作物高产创建、高产示范田的作物生长特点等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教学效果

3.1 以问题为导向,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在教学方法改革方面,针对过去以老师讲授、演示试验为主,改变为以问题为导向,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教学方法,对于技能性实验注重技能的培养。在作物杂交育种实验教学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先由教师种好实验材料,到抽穗开花期带领学生到试验地进行杂交实验操作,为了让学生加深对作物生长发育的了解,经过教学改革,从种子准备、播种到生长管理都由学生按小组独立完成,在杂交实验的关键环节老师再进行技术讲解,杂交完成后对杂交种的生长、管理等都要由学生完成,这样对于杂交育种技术,就由单纯的技术掌握变为整个作物生长周期的掌握,加深了学生对杂交技术的理解和把握。对于遗传学基本规律等验证性实验,注重培养学生通过具体实验加深对基本理论的认识和理解。对于单倍体育种技术、诱变育种技术等创新性实验,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试验方法的基础上,重点对倍性处理、诱变处理的材料进行观察分析,获得变异材料。

3.2 考核方式灵活多样考核方式由过去主要依据实验报告调整为依据基本操作、实验报告、实习报告综合考察的方式,同时根据实验实习的内容不同,灵活掌握考核方式。对于验证性实验重点考察实验报告,对于技能性实验重点考察实验操作,对于创新性实验重点考察实验结果,对于实习内容重点考察学生的实习记录及实习心得体会等。

参考文献

[1]李志新,张文英,刘章勇.产学研合作模式下作物育种学教学改革探讨[J].高等农业教育,2014,3:79-81.[2]刘平武.《作物育种学》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探索[J].北京农业,2013,5:304.[3]王启柏,王守义,毕建杰,等.《作物育种学》课程建设与实验教学改革[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3,5:82-84.[4]汤述翥,张宏根,邓德祥.《作物育种学》理论课授课艺术浅谈[J].中国农业教育,2011,2:57-59.[5]吴洪恺.《作物育种学》实践教学改革的设想[J].教育教学论坛,2012,12:31-32.[6]朱宗河.从提高农学本科学生专业素质角度谈《作物育种学》实践教学[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6):7379-7380.[7]王歆,崔广荣,张子学.《作物分子育种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0):213-214.(责编:张宏民)

第三篇:农学专业就业状况分析

一 问题的提出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文化素质较低,而基层农技人员和管理人员却很少,这就是人才需求的潜力所在。但近些年来,本专业毕业生有怕吃苦、风险大、待遇低等思想,不愿到基层去工作;同时很多涉农单位也以经费不足,人员满额等理由拒绝接受毕业生。这些原因造成目前农学毕业生就业较难的现状。农业投资高、产出少导致涉农学行业目前不景气,使农学毕业生待遇普遍较其他专业低。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已不再仅仅重视食物的量,而更重视其质。对食物“质”的要求高,无疑会增加对农作物的质量要求;并且国家“重农”政策逐步实施,这将会大大提高农学相关行业人员的地位。在这种情况下,农学专业将会变得日趋重要。因此笔者针对农学专业的特点及其就业前景做了这篇调查报告,希望能对今后的农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起到一个指引的作用。

二 农学专业介绍

农学专业就业方向为农学相关行业的技术设计与推广、经营与管理、教育与科学研究等。该领域就业前景很好,在国家的调控下,将会有较大的人才需求。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作物生产、作物遗传育种以及种子生产与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农业及其它相关的部门或单位从事与农学有关的技术与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农业生物科学、农业生态科学、作物生长发育和遗传规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作物生产和作物新品种选育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作物育种、作物栽培与耕作、种子生产与检验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三 农学专业的就业现状、方向及其前景

(一)农学专业就业现状

近些年来,本专业毕业生有怕吃苦、风险大、待遇低等思想,不愿到基层去工作;同时很多涉农单位也以经费不足,人员满额等理由拒绝接受毕业生。这些原因造成目前农学毕业生就业较难的现状。农业投资高、产出少导致涉农学行业目前不景气,使农学毕业生待遇普遍较其他专业低。

近几年毕业生一次就业率有减小趋势,而考研的百分率却有较大增长。以中国农业大学近几年农学毕业生就业情况为例:97届毕业生就业百分比为76.8%,考上研究生的占毕业生总人数比率为7.1%;98届,前者为64.7%,后者为 12.6%;99届,前者为67.9%,后者为13.6%:2000届,前者为44.1%,后者为28.8%。不难看出,今后本专业毕业生考研究生将是一个热门选择。而在就业的毕业生中,大部分就业于科研院所或种子公司,分别为13.5%和11.9%,占一次就业总人数的57.6%。

但是随着社会对农业、对农业院校观念的转变,2000年以后,随着国家对农业的重视,学校自身实力、知名度提高。现代农业依靠生物技术提高农作物的品质和产量,社会上对农业认知发生变化,大家逐步改变了原来的“学农就是种地”,农学就是和黄土地打交道的传统观念,农学类专业都呈现出蓬勃的上升之势,就业面也越来越广,社会地位和声誉都在提高。特别是在2006年,由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合作完成的“200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农学学生就业率居于各专业之首,达到78.38%。

由此看来,农学专业及其毕业生的就业都在朝着一个好的方向发展。21世纪农学专业将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二)农学专业就业方向

农学类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就业方向可概括为:

1.植物生产类专业毕业生主要到农业、园林及植物所等部门从事科研、技术开发、生产及管理等工作。

2.动物生产类专业毕业生主要到动物饲养、动物生产等部门从事技术管理、生产现场的技术工作、科研等工作。

3.水产类专业毕业生主要到水产部门从事水产品的增殖、养殖、保藏加工利用及渔业技术设备研究、制造工作,也可到海洋。海运、轻工、外贸、环保等部门从事科研工作。

4.动物医学类专业毕业生主要到各级兽医防治、科研、教育、生产和行政管理部门及动物检疫站、商品检验局、生物药品制造及动物食品加工单位工作。

5.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想类专业的毕业生主要到林业、环保等部门从事沙土保持、沙漠治理、园林、野生动物及自然保护区等方面的生产、科研、工程技术、管理及森林旅游等工作。

(三)农学专业就业前景农业类人才市场走势上扬

近年大学毕业生人才招聘会上,农学专业人才成为亮点,农业类人才逐渐成为职场新宠。21世纪中国所需的农业科技人才可能要达到几百万。现代农业的概念远远超过人们的传统所认为的,种菜种粮。养猪养鸡的范畴,已经涵概生态,营养,动植物检疫,食品加工、克隆、花卉、草坪、农药、化肥、农产品的国际贸易、农村社会的发展、规划、开发等诸多方面的内容。进期,农业人才招聘会频频举行,农业人才走势上扬,一向相对冷门的农业类人才逐渐成为职场新宠。

随着国内绿色景观神态的逐渐重视和深度开发、农业、园林、绿化、环保,园林/园艺景观设计及建筑规划类人才成为城市建设的新宠,也是当前人才市场供求的热点;从而绿色之旅和以人文为主题的农家之旅成为当今旅游的业的时尚,与园林,环保形成了就业链;一向相对冷门的农业人才近两年来也备受社会的关注。以往作为冷门的农学也开始回暖。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需要越来越多的农业科技方面的人才,农学作为培养农业生产很研究方面的高级人才的学科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国内招聘状况与专业预测

2005年5月27日北京首场农业人才招聘会在人事部全国人才流动中心人才市场举办。6月22日至7月5日,农博人网和中国国家人才网合办了为期两周的第五届全国人才网络招聘大会农业人才分会,百事食品(中国)有限公司、正大集团等一批知名的是涉农企业都上网招牌,其中正大集团一口气推出几百个空缺的职位。6月29至7月26日全国人才流动中心人才时常正在进行农业、园林、环保、旅游专场招聘会。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几百万家农业企业,其中北京有农业公司2000多家。北京农业企业中的畜牧行业占的比例较大,其次、食品园艺花卉、蔬菜等行业也比较多。虽然北京不把农业

生产作为发展的重心,但许多的农业企业把总部都设在北京,而且大部分的企业都在北京开发了销售中心和研发中心。北京研发人才集中,市场庞大,从而带动了对北京的农业研发和销售人才的需要。高级管理人才非常缺乏,无法满足企业需求。从目前情况来看,大专院校等教育机构是我过农业人才的培养和供应的主力军。但实际情况是,这样的人实在难找,因为与一般的管理职位不同,大部分行业的管理职位并不需要特别的专业知识,但农业企业则不同,必须要求既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又有扎实的农业知识基础,而目前的国内农业企业的管理者大多是实干起家的,缺乏足够的专业管理知识。

据国家人事部的预测,今后几年急需的人才主要有8大类,农业科技人才与高心的技术人才、生物工程研究与开发人才、国际贸易人才和律师人才并列其中。21世纪中国所需的农业科技人才可能达到几百万。专家分析指出,农业企业的高级管理人才需求增加,是与现在的国家的大环境对农业的发展极为有利,并且与其他相关的食品业、乳业和奶业等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有关。

第四篇:农学论文

对贵州农业发展的几点看法

——农学院农学091雍刚

“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这句话是曾经对贵州省情的概括,虽然“人无三分银”这点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下得到了改善,但是“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这些自然因素却永远也改变不了。

贵州降水虽然比较丰富,但由于坡高山陡,降水流失较快,利用十分困难,所以贵州常出现干旱情况。贵州的干旱主要分为春旱和夏旱,春旱主要发生在2~4月的一段时间,夏旱主要发生在6~8月的一段时间,今年贵州发生的旱灾就是春旱和夏旱的结和。今年的春旱发生时,正是小麦和油菜的生长期,干旱造成了小麦和油菜的大量歉收,由于春旱时间比较久,还影响到了水稻和玉米的春播,很多地方由于缺水,种子一直播不下去,播下去的地方,也没有逃过夏旱的迫害。在农民刚插了秧,又遇上了6月分的夏旱,玉米苗也因缺水枯死,造成了水稻和玉米的歉收,局部严重地区还出现了颗粒无收的重大损失,所以解决干旱问题是解决贵州农业生产的最主要问题。

贵州地处高原山区,山地丘陵多,平坝地少,耕地少,土壤肥力不高,耕地质量较差,中低产田土面积大喀斯特土地面积大,生态脆弱,耕地后备资源不足。全省17.62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中,山地和丘陵占92.5%。全身万亩以上的坝子不到20 个,是名副其实的“地无三里

平”的山区。田块以梯田为主,交通也不发达,所以机械化生产在贵州根本就行不通,这也是制约贵州农业生产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贵州山区的农民,有劳力的都到沿海城市务工,留下来种地的都是些老弱病残的。这导致了农村农业劳动力的不足。贵州正在进行城镇化建设,所以政府的大量资金都投入到了城镇化建设当中,而投入到农业方面的资金却很少,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贵州农业的发展。

基于以上几个因素,要想解决贵州的农业生产,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加大水利设施的修建

修建水利设施是解决干旱的重要措施。贵州每年的降水量都很丰富,只是因为山高坡陡,降水容易流失,所以必须兴修储水设施,使降水得以保存,待干旱时得以灌溉,从而解决干旱问题。储水设施不一定就要修水库,可以因地制宜地修一些小体积的简易的储水设施,比如储水窖和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型生态蓄水池等,既降低成本,又达到方便的目的。

(二)、增加育种投入和优良品种的推广

优良品种的选育是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高产、稳产、优质、适应机械化是现代农业对各种作物品种的共同要求。贵州的山区耕地,土层薄、肥力低、产量低而不稳,季节性干旱年年都有发生,造成作物的严重减产,所以耐瘠抗旱品种的选育对贵州粮食稳产性尤为重要。

由于在家务农的都是些老弱病残的农民,而抗病虫性和抗除草剂的品种可以节约劳动力。有了这样的品种,农民就不再花那么多的劳动力去除草,只需要喷洒除草剂就可以。

(三)、加大栽培技术的研究和推广

抗旱节水栽培措施的研究是解决贵州当前种植形势的主导方向,栽培学家们也研究出了许多先进的栽培技术,比如玉米的地膜栽培技术。可是还没有得到很好的推广,应加强推广。

地膜栽培就是使地面增加一层保护层,主要是塑料薄膜,主要在玉米种植上推广。白天阳光透过薄膜,地面获得辐射热,使土壤温度升高,由于薄膜具有不透气性,近地面空气层流动不能带走地下土壤热量,夜间,土表下层的热量逐渐向地面方向传导,有薄膜阻隔,减缓了土壤温度的下降,因而覆膜能起到保温作用。覆膜还能提高光照效应,盖膜以后,薄膜本身和膜下附着的水珠对光都有一定的反射作用,能够增加作物行间的光照强度。

在盖膜情况下,自然降水的大部分被薄膜阻隔,不能下渗,只能流向沟内下渗,所以能防止雨水冲刷,避免水土流失,起到保水防泽的作用,在缺水时,由于地膜的阻挡,土壤水分蒸发量显著减少,故可较长时间的保持土壤水分的稳定,起到保墒提墒的作用,所以推广玉米覆膜栽培对减轻旱灾,获取玉米稳产高产有重要作用。

(四)、提高农民的素质

再好的品种、再先进的栽培技术,如果没有得不到推广,再好也是没用的,这就需要农民的配合,所以农民的素质高低对农业生产具有

决定性作用。而贵州,农民们大多是文盲或半文盲,所以要想在贵州发展现代化农业,就必须先提高农民的素质,就需要大力发展教育和对农民的培训。从而使优良品种和先进的培技术得到推广,使贵州的农业得到发展。

第五篇:交通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论文

交通是指从事旅客和货物运输及语言和图文传递的行业,包括运输和邮电两个方面,在国民经济中属于第三产业。小编精心为你整理了交通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论文,希望对你有所借鉴作用哟。

摘要:实践教学是本科专业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针对闽台合作办学下的交通工程专业实践过程中存在的缺陷,从优化实践教学内容,整合实践教学资源,创新实践教学模式三方面提出改进思路,建立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

关键词:闽台合作;交通工程专业;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本科专业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课程实验、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有效手段[1]。交通工程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2]。通过理论学习,加强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交通工程专业是非常重要的。自福建省2009年推出闽台高校联合培养人才项目后,闽江学院交通工程专业于2010年与台湾中华大学签订合作办学协议,交通工程专业学生大

一、大二在闽江学院主要学习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大三在台湾主要学习专业课程,大四回到福建省完成部分专业课程、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环节。

一闽台联合教学缺陷

在与闽台合作教学过程中,因双方学校的教学模式有所不同,合作时间不长,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部分缺陷,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实验教学缺乏新意,闽台合作欠缺衔接

在以往的实验教学规划中,因教师缺乏“工程训练”,每个实验项目的实验内容比较陈旧,缺乏创新;在闽台合作过程中,各门课程之间缺乏应有的衔接关系,部分课程的实验内容有所重复;因台湾与大陆实际交通环境有差异,解决实际交通问题中应用的各种模拟、设计软件有所不同,以至在台湾学完软件后到大陆无利用之地。专业实验教学环节是一个有机整体,各个实验项目之间应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实验内容随着学科的发展应不断更新和调整,以培养学生利用当前的新技术、新方法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践教学集中校内完成,学生积极性较低

交通工程专业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偏向工程管理类,我校本专业的实践教学中课程实验、课程设计主要集中在校内完成,实验或课程设计中的方案未能很好地融合到社会工程中的实际应用,无法得到较有力地验证,因而学生积极性较低。

(三)校外实践教学展开困难,实训基地利用率不高

我校交通工程专业虽与校外签署与专业相关的实训基地,因实训基地数量不多,实习内容涵盖面较窄,学生进入实训基地的意愿不大,大四学生大部分想通过实习单位找到合适自己的工作,或因企业与学校合作缺乏共同基础,因此学生真正到实训基地实习的情况不多。

二联合办学模式下改进实践教学思考

(一)优化实践教学内容,促进衔接的有效性

结合学校的办学思想和本专业的办学定位,对交通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调整,以以往专业培养方案的实验教学体系为基础,通过课程体系和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与调整,整合以往的实验教学体系,增加实验设备,结合台湾大学的本科培养模式,针对中国大陆与台湾不同地域不同的交通状况,适当调整实验教学内容,形成更加科学、合理的实验教学体系。灵活调整实验方式,邀请校外相关企业的专业人士进入学校课堂传授实践经验,将社会中最新的知识引入社会,建立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实现从“基本技能培养→综合能力培养→创新能力培养”的训练过程。

(二)整合实践教学资源,构建多元化师资

台湾中华大学交通工程专业在校教师皆具博士学位,大部分教师从企业引进,与社会企业合作项目多,具有较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应充分利用台湾优质的教师资源,将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项目引入课堂教学。例如中华大学在教学安排方面,聘请校外相关企业人士到校内承担课程教学,聘请了台湾桃园捷运公司的工作人员承担《轨道交通列车运行控制》这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桃园捷运公司将课程分模块进行教学,每个模块分配熟知该模块的3个工作人员共同进行模块教学,将实践和理论联系得更加彻底[3]。

(三)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构建先进的实践教学体系

结合专业实践性特点,借鉴台湾大学的实践教学模式,根据交通工程专业课程的设置,改变实践课程的教学内容、地点、方式,整合校内与社会企业的实践教学资源,增设符合市场就业需求的开放性实践课程,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了解实践教学直接参与者的想法,让学生尽早与社会接触。考核贯穿整个学期,根据课程的性质灵活选择更适合社会需求的教学、考核方式,结合校内所学知识与校外企业的实际操作,从而提高课程教学的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例如在大

二、大三考虑设置不同方向的开放性实践课程,学生可利用平时上课时间的空档,每周固定一天时间,或者利用暑期时间,结合不同的专业方向到不同的企业学习,通过企业教师与校内教师的考核,来评定课程的通过情况。这样将课堂从校内移到校外,结合校外实际项目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对交通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模式改变,充分发挥优质的实践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懂得利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交通问题,培养学生对专业的热爱和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索精神。

三小结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学院应用教学型的办学定位为指导思想,优化实践教学内容,整合实践教学资源,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建立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与市场需求接轨,实现高质量的就业,从而完善交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保证专业人才培养的整体性、连续性和创新性,充分发挥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完美结合,从而在培养应用型人才过程中发挥实质性作用。

参考文献

[1]罗才英.交通运输专业实践教学管理与改革研究[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4(1):92-96.

[2]吴景龙,孙亚丽,黄守刚.交通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3,(40):36-37.

[3]HuangMingfang,ZhengJianhu,ComparativeResearchonSatisfactionwithFujian-TaiwanCooperativeUndergraduateTeachingBasedonFuzzyComprehensiveEvaluation,SocialScienceandHumanity,Volume76:69-73,Singapore,2015.9.8-2015.9.9.

下载农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效果分析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效果分析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移动应用软件开发实践教学改革分析论文

    摘要:随着软件技术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广泛普及,移动应用程序的需求越来越大,许多高校开设了移动应用程序开发这门课程。移动应用软件开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实践教学环节是该课......

    工程造价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工程造价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实践教学是学校实现培养人才目标的重要环节,它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及使学生成为一个复合型人才都具有特殊作用。......

    采矿工程专业教学改革论文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高效快速发展以及不断深入的市场改革,使得高等院校教育教学得以快速发展,实现了将“精英化”教育转化为“大众化”教育。由于相关企业和社会对采矿工程专业......

    农学专业自荐书

    xiexiebang小编为你带来一篇求职自荐书,你可以参考阅读;尊敬的领导:您好!展信请接受我诚恳的谢意,因为这代表您给了我迈向成功的机会也给了解莫大的鼓舞,希望这封自荐信能给您带事......

    农学专业个人简历

    耿xx(男,31岁,本科学历,3年以上工作经验)婚姻状况: 未婚民族: 汉参加工作时间: 2001-05身高: 170现居住地: 石家庄市户口所在地: 石家庄市联系电话:0311-8888888求职意向期望工作性质:......

    农学专业自我鉴定

    大学四年里,我在提高自己科学文化素质的同时,也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使自己成为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适应21世纪发展要求的复合型人才,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

    农学专业自我鉴定

    注: 毕业生自我鉴定的撰写,简言之,就是毕业生对自己在校期间思想政治、道德品质、专业学习、课外活动、社会工作等方面的总结,严肃认真,实事求是,以肯定成绩、实践能力为主,并提出......

    农学论文(范文)

    植物学是研究植物界和植物体的生活和发展规律的科学,其研究内容包括植物的形态构造、生理机能、生长发育的规律,植物与环境的相互植物学论文范文关系以及植物分布的规律,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