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移动应用软件开发实践教学改革分析论文
摘要:随着软件技术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广泛普及,移动应用程序的需求越来越大,许多高校开设了移动应用程序开发这门课程。移动应用软件开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实践教学环节是该课程整个教学环节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分析了移动应用软件运行的平台和开发技术,针对传统的实践教学改革,从内容和形式上进行详细论述。内容上,利用手机上丰富的传感器开发应用程序,利用开放API开发网络应用程序,引导学生开发手机游戏等;形式上,联合社会培训公司参与实践教学,通过校企合作培养学生,科研项目和学科竞赛引入实践教学中。最后,对该门课程的实践成绩评价进行探讨。
关键词:移动应用软件;智能终端;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电子产品越来越普及。移动智能终端的应用程序(即APP软件)开发人才需求越来越多。手机应用软件的开发作为一门新的技术,许多高校的计算机相关专业都开设了该课程。根据我校的该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情况,进行讨论。
1移动应用软件开发技术的现状
移动应用软件开发依赖于移动终端操作系统,主流的移动终端操作系统平台:Microsoft公司的Windowphone;Google公司的Android;Apple公司的iOS等。不同的硬件环境具有不同的移动操作系统,需要不同的软件开发环境。常见的移动应用程序有三种类型:1)原生应用程序:原生应用程序是某一个移动平台(比如iOS或Android)所特有的,使用相应平台支持的开发工具和语言(比如iOS平台支持Xcode,语言为Objective-C或者swift,Android平台支持Eclipse或者Androidstudio,语言为Java),原生应用程序外观和运行性能是最佳的。2)HTML5应用程序:HTML5应用程序使用标准的Web技术,通常是HTML5、JavaScript和CSS。这种只编写一次、可到处运行的移动开发方法构建的跨平台移动应用程序可以在多个设备上运行。但存在一些重大的局限性,具体包括会话管理、安全离线存储以及访问原生设备功能。3)Hybrid应用程序:把HTML5应用程序嵌入到一个的原生容器里面,集原生应用程序和HTML5应用程序的优点与缺点于一体。另外,微软公司最近开发了Xamarin系统,它是用C#开发iOS、Android和WindowsPhone原生应用程序,一次开发,多平台交付。下面对三项技术做一个对比总结:我们调研了北京地区的一些高校,各高校设置的移动应用软件开发的课程名称不尽相同,选择的移动终端操作系统不同,内容也不同。我们学校最先选择的该课程是J2ME开发。然后,学校在小学期(又称为第三学期)安排了Android开发。为了不和小学期课程内容的重复,我们选择iOS开发平台,进行相关的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
2传统移动应用软件开发实践教学情况
移动应用软件开发实践教学有一定的难度。移动应用开发与传统的PC应用程序的开发的区别在于:一方面,采用交叉编译环境,真机调试比较麻烦。调试另一方面,软件开发技术发展太快,需要不断地学习新技术。前期的实践教学相对单调,缺乏实际应用的体现。在实践教学,我们利用多媒体设备,在实验室给学生进行简要讲解和演示操作,按照开发控件(组件)进行安排实验,综合设计型实验相对偏少。这样,移动应用软件开发实践教学中,学生自主创新的机会较少,积极性也不高。
3移动应用系统实践教学改革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为了培养学习的兴趣,不断提高学生的主动性,我们从各方不断地调整实践教学,具体做了一下探索与改进:
3.1实践课程内容改革
首先,移动应用程序充分利用移动终端的硬件资源。移动终端的硬件平台多种多样,每个平台具有丰富的外部设备资源。这里的外设设备资源是指传感器、无线技术、麦克风和摄像头等。智能手机中最常见的传感器包括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磁力传感器、光线传感器、指纹传感器等。加速度传感器能测量手机的加速度;陀螺仪提供精确的角度信息,利用它可以判断手机在哪个方向上旋转了多少度;磁力传感器是指南针类应用用来判断地球北极的传感器;光线传感器检测环境的亮度;指纹传感器通常被用作一种安全措施,苹果iPhone的多款手机都配置有指纹传感器。加强用软件控制硬件的实践教学内容。通过丰富的传感器,去获取一系列的参数,通过网络和控制系统,控制一些外设。比如,利用无线技术(蓝牙、局域网等)进行小汽车控制、机器人控制等。其次,加强移动应用程序利用服务器端的提供的API进行应用程序开发。目前单机版的APP越来越少,许多的APP都与后台服务器进行通信。像百度、数据聚合等提供大量的API接口,鼓励学生利用这些API接口开发一系列的应用程序。最后,适当引导学生进行游戏开发。游戏产业是移动应用开发的一个最新热门发展方向。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利用iOS的图形图像处理技术,鼓励学生进行游戏策划,并利用APP实现它。
3.2多样化实践教学形式
首先,引进社会培训公司参与实践教学。目前,社会上IT培训机构很多,实力也比较强,比如:达内、千峰、火星时代、蓝色互动、蓝鸥科技等。他们的教学体系、实验内容、项目实践等很有特色,他们一直关注着该方向的前沿技术,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我校和达内教育集团合作,利用他们优质的培训教师和实践的开发经验,参与学校的实践教学,是我们嵌入式软件开发实践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其次,通过校企合作创新实践教学基地的实践教学形式。让学生参与到科研项目和公司研发项目中,让他们接触到移动应用开发最先进的理念和开发技术。利用校企合作合作模式,探索新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科研能力和软件工程项目开发能力,利用学校与企业两种不同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采用学校教育与企业实训、实习的有机结合。在培养过程中,实践教学过程处于突出位置。最后,科研竞赛项目形式。移动应用软件开发实践教学按照软件工程的项目管理的方式进行实践教学安排,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引入企业项目和教师科研题目,学生根据兴趣结合所学习的知识和技术,选择项目实践课程。另外,社会上移动应用开发的竞赛也比较多,组织竞赛的部门有:教育部门、科技部门、行业协会、企业等。学生参与学科竞赛,一方面给学生提供了学习新技术的机会,另一方面,学生积累项目了经验,提高了协同工作能力。这样,丰富了学生实践课程形式,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3实践教学成绩评价体系的改革与建设
首先,移动应用软件开发实践课程,采用项目验收式评价。我们不断调整学生学习的评价方法,一方面是公平公正地评价学生,另一方面,通过评价方式的调整,不断提高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等。实践考核以项目答辩的形式进行,由实验室教师组成验收小组,小组每个成员针对自己所完成的内容进行答辩。其次,强调实践过程的评价。移动应用软件开发的实验功能和性能的实现非常重要,考虑到整个实验过程的复杂性,我们更强调学生的实验过程和实验态度,培养学生科学、认真负责的精神。最后,严格要求实践报告的撰写。撰写实践报告是大学生的一项重要的技能和素质,为以后的科学研究和项目的报告撰写打下良好的基础。
4实践教学改革的成效
通过移动应用软件开发实践教学环节,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加深了课堂知识,增强了实践操作技能和实际项目研发能力。通过该门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我们对学生的进行了调研,通过对比发现: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更高,学生对实践教学评价越来越高,学生就业前景越来越好。
5结语
移动终端的硬件和操作系统的快速发展,移动应用软件开发技术也在不断地快速更新。移动应用软件开发作为高校计算机和软件等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其内容也不断的调整。这门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也在不断地推进,其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也必须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骆嘉伟,李玮,殷樱.移动应用开发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6(3):136-138.[2]胡忠望,莫家庆.基于Android的移动应用开发研究[J].软件导刊,2014(11):18-20.[3]罗怡桂.基于问题解决的移动应用系统实验教学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10):377-379.[4]苏含江.基于HTML5的移动应用开发研究[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4(11):54,56.[5]廖龙龙,路红.《移动应用开发》课程建设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1(12):58-61.[6]王春,王用杰,刘晓玉.一种基于Android系统的实验项目设计[J].科技创新导报,2013(16):43-45.
第二篇:应用统计学教学改革探索论文
在网络技术和智能手机高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心理产生了一些新的特点,结合这些新特点,对管理类专业的应用统计学教学进行了实践和创新。主要表现在:统计思想的传递,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使用,统计方法与SPSS统计软件、Excel软件的有效结合,以及配套采用全过程考核方式统计教学改革。经过两个学期的试用,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受到了学生的普遍认可,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以明显提升。
应用统计学是一门应用性非常强的方法论学科,它在管理、经济、贸易、金融等许多学科领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管理类专业把应用统计学作为一门专业必修课。它既能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后续课程提供数量分析方法,又可以培养学生运用统计思维和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进行科学决策的能力。然而,由于该课程中所用方法比较复杂,数据多,计算量大,学生学起来感觉比较繁琐和枯燥,影响了学习的效果。传统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落后,课堂师生互动少,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沟通交流,应用传统教学方法讲授以后,学生对课程的掌握情况不佳,对统计思想缺乏感性认识,对统计实验参与度不高,应用SPSS统计软件和Excel软件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不强。针对以上情况,许多教育工作者对传统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和创新,主要是采用案例教学法、比较教学法、情景教学和项目教学法等,[1-8]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在网络技术和智能手机迅速发展的当今,大学生普遍能非常熟练地使用各种网络工具,以至于学习心理发生了很大变化。主要表现在:在网络环境下获取信息更加方便快捷,大学生对知识的获取由单向被动式接收变为双向互动式交流,获取信息与收集数据的能力逐渐增强;大学生在网上获取的信息是多元化的,自由平等和反对权威的意识逐渐增强;网上信息的多样性和庞杂性激起了大学生主动过滤和处理数据的紧迫感;微信、微博、论坛等促使大学生更热衷于在网上交流、互相学习。本文结合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心理新特点,对管理类专业的应用统计学教学包括统计思想的传递,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使用、统计方法与SPSS统计软件、Excel软件的有效结合,以及配套采用的全过程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实践和创新,得到了学生的普遍认同,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以明显提升。
一、领会统计思想,培养学生运用统计思维来思考问题
大多数人学习应用统计学的目的是应用,但初学者的最大困难正是学完不会用,原因是学习过程中把主要精力放在公式和计算上,忽视了对统计思想的理解。统计的真谛在于它体现的思想,在于它所提供的思维方式。正如H.G.Wells所说:“统计思维总有一天会像读与写一样成为一个有效率公民的必备能力。”学好统计的关键是掌握如何运用统计思维来思考问题,而不是简单地记住那些死的统计公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讲解每一种统计方法之前,先把该方法的基本思想用醒目的标题给出。比如用图表和统计量看数据;用概率分布描述随机变量;用样本推断总体;分类变量对数值变量的影响;利用变量间的关系进行预测;根据过去的模式预测未来;用少数变量代表多个变量;把对象分成不同的类别;不依赖分布的检验等基本统计思想。[9]尽管这种表达不一定确切,但是通俗易懂,便于学生理解并掌握。
二、综合应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采用板书、多媒体课件单向灌输式的讲授,由于该课程比较抽象且枯燥乏味,学生厌学,对课程内容掌握不好,不愿上机实验导致动手操作能力也不强。针对该课程特点,结合新形势下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心理新特点,在理论课教学、案例分析和上机实验部分,综合应用多种教学方法,收到了较好效果。
理论课教学部分:首先运用案例情景导入式开启一堂课。对要学习的统计方法设计一个生活化、普遍化、合理化的教学情景,给学生一个源于实际问题的案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次使用启发式和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分析解决该案例。以分小组形式讨论该案例5分钟,之后各小组代表说明本组讨论出的解决方案,教师予以点评,借此引出要解决此问题所用到的统计学方法。最后以多媒体课件辅以板书,带领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基本理论和统计方法,方法讲完之后,要加以实际运用,解决之前小组讨论的案例。对于课上给出的案例,不能只引入,一定要给学生一个完整的解决过程,要让学生亲身体会到所学方法确实有用,的确能解决一大类实际问题。
案例分析和上机实验部分:将理论课教学、上机实验操作和案例分析有效结合起来,才能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根据课程自身特点,对上机时机和上机内容优化选择,在理论课教学每完成一个阶段后就立即组织一次上机实验。上机之前,提前两天给学生案例,让学生充分预习,自己上网查阅数据资料,思考解决方法。上机时首先带领学生回顾之前所学的统计方法,共同讨论交流该案例的分析思路,然后由实验指导教师总结学生想到的各种解决方法,并选择最佳解决方案,实际演示如何利用Excel和SPSS软件完成数据分析,并正确解读软件输出的分析结果。演示结束后,给每组学生一个同类型的案例,由小组形式共同完成,之后小组间进行案例分析汇报,由其他小组提出意见和建议,指导教师最后点评、修改。通过案例分析和上机合作实验,能充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组织能力。
三、SPSS统计软件和Excel软件的有效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多种统计软件的出现为应用统计学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工具。目前,世界上最著名的统计相关软件主要有Excel、SAS和SPSS等。Excel虽然是一个非专业的统计学软件,其统计功能不够全面,但Excel有着强大的表处理功能、全面易用的函数功能,对于初学者易学易用。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指数分析、相关和回归分析、方差分析中大量计算工作通过Excel完成。SPSS软件是非专业统计人员的首选统计软件,操作简单,无需编程,具有方便的数据接口和灵活的功能模块组合。SPSS具有完整的数据输入、编辑、统计分析、报表、图形制作等功能。教师可以将列联表分析、二维相关、秩相关、非参数检验、非线性回归、Logistic回归、生存分析、判别分析、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等复杂的多因素统计交由SPSS来完成。Excel软件简单易于掌握,而SPSS软件数据分析功能全面,两者有效结合,既有助于学生自我练习和上机实验,又给应用统计学教学提供了全面的软件支持。但是不管应用哪种软件,都必须给学生讲清楚统计基本思想和统计方法以及该方法的适用条件,使学生能够正确应用统计方法并能准确解读计算结果。
四、由一次性考试转变为全过程考核,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
传统的考核方式中平时成绩占30%,期末成绩占70%,是用一次考试决定学生一门课的成绩,这只能体现学生书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并不能考查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本课题组在教学实践中,采用更全面的考核方式,注重考查学生各方面的能力,由一次性期末考试转变为全过程考核,即平时成绩占70%,期末成绩占30%,其中平时成绩由作业、课内实验、期中考试、课外实践等各部分组成。平时作业占总成绩的15%,平时作业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巩固所学统计思想和方法。课内实验占总成绩的20%,通过上机合作实验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软件的能力、小组合作意识以及运用统计思想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期中考试占总成绩的15%,主要考查一段时间内学生对所学统计方法的综合掌握和运用情况,形式可以多样化,比如闭卷考试、上机实验或案例分析等等。课外实践小论文占总成绩的20%,一般在课程结束时以分组形式进行,主要考查学生对社会热点的洞察力、搜集资料的能力、对所学统计分析方法的综合应用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论文写作能力等。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30%,主要考查学生对应用统计学思想、方法的综合掌握和运用情况。不必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公式,考试时可以将复杂繁琐的公式直接给出,这样学生在平时学习中就可以有更多的时间理解每一种统计方法的基本思想、适用条件,能够主动地动手解决实际问题。这种综合性的全过程考核方式,经过两学期的试用,得到了学生的普遍认可,也能真正反映出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五、结语
以上是笔者为提高课程教学效果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改革和创新的几点体会。在教学中结合新形势下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心理新特点,既坚持传递统计思想,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又综合应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既坚持SPSS统计软件和Excel软件的有效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又有配套的全过程考核方式,特别注重提升学生的综合知识、能力和素质。但是学无止境,随着技术方法的不断改进,教材内容的不断更新,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也必须与时俱进,因此如何提高这门课的教学效果还有待不断改进和完善。
第三篇:移动应用需求分析报告
信息管理中心 移动应用需求分析报告
编制: 张**
二零一六年四月十四日
/ 5
移动应用需求分析报告
1前言
1.1背景及意义
初步了解集团范围内人员对移动应用的需求和需求的紧迫性,为移动应用平台的建设提供客观依据,为办公人员开发合适的移动应用以提供便利性和提高工作效率。1.2调研方法
1> OA上发布《移动应用于公司业务系统的需求调查》,根据移动应用的特征从结果中分析目前移动应用的基本需求。2> 针对性调研,针对41个信息对接人做OA留言和电话访谈,了解移动应用的需求和范围。1.3调研时间及对象
4月5日-8日,用时4天对公司范围内的5600余潜在用户做网上调研。
2公司移动应用的基本需求
通过对公司范围内的5600余人做了网上调研,收到反馈575份;针对性调研收到反馈32份。根据《移动应用于公司业务系统的需求调查》结果和针对性访谈的反馈结果,筛选整理出以下的移动应用基本需求:
2.1基本功能需求
根据公司人员的实际使用情况,移动应用的功能需求可以简单分为以下两类: 2.1.1基于E-Mobile的需求
留言和流程推送功能(提醒功能)
PC与手机短信相连接,重要事项通过PC可传送手机短信内 流程处理进度提醒
上传和下载文档,添加附件
E-Mobile的功能与PC端同步,E-Mobile缺少PC的功能
合同评审流程中缺少电商法务、财务及其他相关业务模块审核的节点 界面调节相对方便一点 有时候看个流程相当麻烦
在提交信息时应有短信发至负责承办人,便于及时有效地办理 流程收回功能
提示总部安排的未完成的事务 能够快速上传图片、文件
功能与OA尽量一致,流程与留言分开 留言或流程的内容搜索。
有一些文件电脑可以体现,但是手机体现不了 考勤查询
把常用的流程设置(或自动)放在前面,减少翻查时间,提升工作效率 添加集团信息化建设模块
基于E-Mobile需求属于优化需求我们暂不考虑,本文只分析职业相关的移动应用需求
2.1.2 职业相关的移动应用需求 工作计划,进度跟踪
/ 5 移动版供应链
订单,销量,流量的实时变化 库存查询
个人假期提示,薪酬体系的查询等
意向客户入驻提醒 合作客户店铺进展 合作客户订单提醒 快速查询商品信息,查询产品价格 查询电子账单 手机版CRM系统 手机版ERP 系统
技术共享,项目进度发布 试剂药品的存放地以及剩余量 各种销售流程直接体现在手机APP 查看销售数据,发票申请 查询货款的到账情况
生成库存警戒线,方便跟进库存,减少缺货 产品扫码查真伪
销售同比,环比显示,老批号预警。销售下滑预警,竞品信息查询 缺货提醒,供应商、货品等证照资料过期的提醒等 客户信息和货物资源信息的查询和录入 销售发货审批
货物往来信息,财务信息(客户回款查询)未完成的工作提醒 物料库存信息查询,费用使用查询,个人档案社会保险信息查询
查询客户订单的发货情况,缺货品种的进展情况,仓库的即时库存 盖章申请流程
随时掌握生产需要信息
库存、订单、账龄、欠款明细、发票明细 移动版生产系统和库存查询 物料相关详细资料查询 移动端决策系统查看
物料查询,订单下达,总部客户资源(当地核心客户;比如OTC经销商资料,当地有和公司合作的公司资料等)
手机使用物流系统和生产系统,两个系统信息合并使用
能够随时申请出差,随时申请活动费用,能直接反应竞品信息到总部
2.2移动应用需求紧迫性
移动应用需求的紧迫性与具体岗位有很大的关系,其中: 销售(35%), 后勤服务(18%),暂不考虑此项,填写后勤服务的人员岗位太多,绝大多数并不属于后勤服务,具体见《填写后勤服务的人员岗位统计》 生产(14%), 供应链(10%),3 / 5 大数据(10%),暂不考虑此项,填写大数据的人员岗位太多,大多数严格来讲并不属于大数据,具体见《填写大数据的人员岗位统计》 库存(6%), 订单(5%), 财务(5%)
2.3移动端设备的类型 由调查结果显示:
安卓手机占所有用户手机的比例接近57%,苹果手机占所有用户手机的比例接近43%,另外还有少许widows phone手机,可以看出,使用安卓手机和苹果手机占绝大多数,移动应用平台需要在多种终端上实现移动应用(跨平台需求)
2.4移动应用预期带来的效率
总体上94%的人员表示可以调高工作效率,其中50%的人认为可以提高效率10%-20%,23%的人认为可以提高效率30-40%,甚至21%的人认为可以提高50%以上。
2.5用户使用移动应用的目的
85%的人愿意使用移动应用是因为它可以为自己带来随时随地办公的便利性,这样处理事务就可以及时迅速。
2.6用户对移动应用响应速度的需求
移动应用响应速度在8秒之内则最多能使6% 的人感到满意,响应速度在5秒之内则可以使39%的人感到满意,如果响应速度在3秒之内,则可以使64%的人感到满意,当然,所有人都希望反应速度越快越好,最好在2秒之内有反馈结果。
2.7用户对移动应用用户体验的需求
20%的人认为移动应用用户体验存在问题,界面不好操作,流程逻辑不清晰,找不到需要的东西,或存在歧义,总之是让用户纠结的问题。用户需要的是界面清晰,美观,布局合理,引导性强,使用高效,反馈快速,提示操作一致,能令人心情愉悦的应用。
2.8用户对移动应用流量的需求
17%的用户认为流量费用高是使用移动应用的一个问题,故设计移动应用需要考虑到信息传输时所占用的带宽。
2.9用户对移动应用推送功能的需求
76%的人希望移动应用中加入工作进度,目标达成情况,截至日期等提示信息,便于随时了解进度。24%的人希望加入安全警告,仓库已满等类似的安全提示信息,以便迅速采取相应的措施。特别重要的信息通过手机短信发送到用户终端。
3需求总结
/ 5 由大量的调查结果和访谈可以看出,70%以上的用户是希望在移动应用上查询了解各种信息,受限于移动端屏幕的尺寸大小,操作不便,用户更愿意把它看做是一个信息展示平台而从中随时获取各种需要的信息。其余30%是想随时随地录入信息到应用中。
移动应用包含的几大模块
移动应用是公司目前PC端办公系统的移动端扩展,根据用户需求初期可以规划为以下几个系统模块
/ 5
第四篇:农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效果分析论文
摘要:为进一步提高农学专业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能力与水平,对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改革与实践是必要的措施。本文提出了几点关于农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方法,希望对提高学生自身能力有所帮助。
关键词:农学;实践教学;改革
实践性教学环节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环节。为了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各高等学校都努力改进实践性教学体系,把课堂教学、生产实习、社会实践、社会调研以及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从科学知识型向科学知识实用技能型的转化。
1、从教学方法上加强专业课程的实践内容。
大学生获得专业知识的必备教学环节是农学专业课程体系其特点是技术性强、实践性强,通过实验内容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引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实验促进理论课的学习。
改变以往的教学的方法。作物栽培学和作物育种学是农学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其特点是实践性特别强,传统的方式是首先讲授理论,然后进行实验和田间参观,课程学习与生产实践脱节,学生动手实践性和参与性较差,难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主动性;新的教学方式采用生产实践式教学法,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如作物栽培学的授课方法是根据作物生产的技术环节安排教学时间,将作物生产环节分解为整地、播种、中耕管理、收获等环节,在每个生产环节出现时,教师将学生带到生产现场直接讲授;作物育种学也采取与栽培学相似的教学方法,将课程环节分为育种圃建设、杂交、田间选择、考种鉴评等环节,教师针对各环节在田间讲授。
2、提升毕业论文质量,培养学生科研创新精神。
毕业论文是对大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在提高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指导教师队伍水平,要求指导本科毕业论文的教师,必须具有硕士以上学历和中级以上技术职称,而且毕业论文的研究内容必须是科研课题的一部分内容。这些举措的实施,使教师的科学研究活动与大学生毕业论文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促进了学生的求知欲,激励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五学期期末开始论文选题,首先由指导教师拟定研究题目或学生自拟题目,学生根据兴趣选定论文题目,学生与指导教师实行双向选择;确定论文题目后,学生进入指导教师的研究室,在导师指导下查阅文献,完成开题研究报告,进行试验研究。毕业论文的试验在第六、第七两个学期进行,贯穿整个作物生长季节,在此期间学院组织教师进行中期检查l——2次;第八学期完成论文的撰写和进行答辩,由农学院学科组分派老师按毕业论文写作要求对论文进行评阅,给出评定成绩,此成绩是学生能否参加答辩的重要指标,评阅不合格者,不能参加答辩;合格的论文,将论文返回给学生,学生对照评阅意见与指导教师进一步的进行交流、修改,申请答辩;由至少1名校外专家组成5人答辩委员会,严把答辩质量关,对第一次答辩不合格的同学,一周后进行第一次答辩。农学专业建立了一整套涵盖论文选题、开题、中期检查、评阅、答辩等各个环节的规章和制度,取得了明显效果。
3、强化生产实习,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高等农业院校的学生,不但要学完必要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通过毕业生产实习,把已经学到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运用于生产实践。这不仅是锻炼学生、使学生在综合能力上得以提高的过程,而且可以对教育质量进行综合检验。农学专业在总结多年生产实习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目前大学生就业等基本情况,对生产实习进行了多方面改革,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
(1)集中与分散相结合,避免生产实习与找工作的矛盾。
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使大学生在最后一学期,不得不把精力投入到就业找工作方面。过去安排生产实习计划在时间上与找工作冲突,效果不好。为使生产实习不与找工作争时间,又能提高生产实习的效果,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方式,明显提高了生产实习效果。
第一,将实习环节分散到多个学期。如针对耕作技术的实习安排在第五学期、针对栽培技术和育种技术以及制种技术的实习安排在第六和第七学期、针对生产现场和社会调查的实习在第八学期进行。
第二,实习采用集中方式进行。如耕作实习、制种实习分别安排在1周里集中完成,春播实习安排在第七学期的第四周至第七周集中完成。
第三,第八学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调查,采用分次进行。现在将生产实习分为3——5个关键环节,每一环节集中3——5天时间集中完成,避开招聘会时间,提高了实习效果。
(2)面向社会,加强同社会的联系。
我们把社会义务咨询活动和社会调查,也列为实习内容。通过咨询活动,不仅增加了大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也让社会了解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风貌,而且锻炼提高了学生的演讲水平及适应社会的应变能力。让大学生利用生产实习的机会把自己切实地置身于民众之中,面向社会、了解社会,服务于社会,从中锻炼自身的综合能力。这不但是毕业学生未来工作的需要,也是大学生自身的责任。
(3)强化实习指导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提高实习效果。
农学专业是技术性很强的专业,单靠实习单位的技术人员指导生产实习是不够的。
在生产实习中,教师的教书育人工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重要,指导教师必须是积极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参与者。刚入校门的大学生经历及阅历不足、可塑性大,思维较活跃,但又容易出现不切合实际的想人非非。特别是受社会上某些不正常因素及传统观念的影响,使有些学生学农不爱农,不能牢固地确立专业思想。但是,通过生产实习过程,学生切实地与生产实践及社会接触,大量的社会信息将促使学生重新思考,特别是在面临毕业的情况下,学生更容易体会到社会责任感和社会需要感,实现思想和行动上的转变。因此,教师必须随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经常与学生谈心、谈专业、谈发展,了解每一名学生的基本情况,以做到有的放矢的引导和帮助,树立正确择业观。
实践教学改革要让学生在实践中独立地思维,使学生得到稳定性和规律性的知识,积极地参加生产实践活动,启发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分析问题并随时总结实习经验,为今后走向社会打下扎实的基础。
第五篇:数值分析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论文
摘要:本文主要就数值分析课程教学改革这个话题提出相应的分析探讨,并且认真进行了实践初步探索,以期能够对目前以及未来的数值分析课程教学改革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数值分析;教学改革;探索;实践初探
数值分析也被称为计算方法,它被广泛学习于各大高校的理工科专业。数值分析这门课程具有抽象的数学理论的特点,但是它又由于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以及实践性的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于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不仅物理学专业、计算机专业、机械工程等理工科专业对数值分析这门课程有很严格的掌握要求,一些经济管理类专业也对掌握数值分析这门课程提出了要求,比如风险投资专业以及财务管理专业等。由此可见,数值分析这门课程在许多专业的课程学习中都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目前,我们国家正在实施一系列的教育改革措施,以期获得更加完善、更加符合时代发展的教育体系。数值分析课程的教学改革也成为了当前教育改革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步骤。并且,目前数值分析课程的实际教学过程中依然存在许多问题,比如课程难度系数大、公式非常复杂等。面对这些存在的问题以及教育改革的需要,数值分析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已经势在必行。
1数值分析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内容多,课时少
目前,我们国家各大高校在数学分析这门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个十分显著的问题就是课程内容多,而课时又太少。一方面,数学分析这门课程包含的知识点内容极其广泛;另一方面,数值分析这门课程是不断发展的,随着时代的进步这门课程也会有相应的更新。另外,伴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数学分析课程与计算机进一步地加深了密切联系,也因此出现了一些新型的方法以及理论知识,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数值分析这门课程的学习内容。因此,当数学分析课程知识点十分广泛时,老师如果想在有限的时间段将这门课程很好地教授给学生将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1.2内容相对独立,缺少连贯性
数值分析这门课程不仅存在知识点复杂多样的问题,内容相对独立,缺少连贯性也是它一个比较显著的问题。数值分析课程对于各种计算方法以及数学理论的讲解安排都比较独立,这使得数值分析课程的教学老师不能详细地将数值分析这门课程的一些知识点的发展过程清楚明白地展现给这些学生。同时,这些学生也因此不能很好地将这门课程中学到的一系列计算机知识以及数学理论融会贯通在一起,这对于这些学生灵活使用数值分析课程中的一些知识点有很大的影响。
1.3重理论,轻实践
数值分析这门课程还存在过度重视理论知识学习,轻视实践应用的问题。许多数值分析课程的教材都着重分析理论,教材中涉及的一些例题也缺乏创新性以及实际应用性。这容易导致这些学生掌握了理论知识以及具体的解题步骤,却不能灵活地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去。
1.4直观性差
老师在教授数值分析这门课程时会广泛应用到多媒体,这些多媒体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课程教学工作的展开,但是依然存在直观性较差的问题。数值分析这门课程不可避免的涉及许多复杂公式的推导,学生对于这些方法的理解大多还停留在书面意义上,这对于数值分析课程的教学工作有很大的阻碍性。
2数值分析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2.1教学手段
教学老师在教授数值分析这门课程时,要充分利用诸如多媒体等教学手段。通过多媒体等手段将数值分析课程做成课件,利用动画短片等方法展现数值分析课程中的一些计算方法,让这些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数值分析这门课程。动画等多媒体方式可以让数学分析课程内容更加直观清晰地展现在这些学生目前,让课堂气氛更加生动活跃,提高数值分析课程的教学效率。将生动形象的动画课件与严谨科学的数值分析理论知识结合起来,可以让复杂难懂的数值分析课程变得更加通俗易懂,学生也可以更加轻松地掌握这门课程的学习,提高他们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
2.2教学模式
我们知道要想获得一个高效率的教学工作,那么就一定要重视教学模式。数值分析是一门涉及大量理论知识以及计算方法的课程,教学模式与这门课程能否很好地被学生理解以及掌握有十分大的关系。在数值分析课程的教学模式中,我们要重视每个计算方法的实际应用。诚然,每个教学方法我们都需要对它进行严谨科学的推导证明,但是这个过程往往会让人觉得繁琐并且不易理解。因此,我们需要适当地多结合一些实际问题,通过一些实际问题以及动画演示等多媒体方式更加直观地解释数值分析课程中的计算方法以及理论。总而言之,就是要改革以往数值分析课程的教学模式,辅之以更加生动形象的教学模式,提高数值分析课程的教学效率。
2.3上机实践
学好数值分析课程不仅要掌握好计算方法以及理论知识,上机实践也十分重要。通过相应的一系列上机实践,学生能够更好地将自己平时所学的理论知识与计算方法应用到计算机的实际操作中,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以理论知识带动实际应用,实际应用带动理论知识的学习。我们不仅要求学生要熟练地掌握编程能力,同时还不能忽视对数值算法的学习。另外,我们还需要要求这些学生能够对现有的一些程序作出一定的改进,能够融合使用一定的计算机技巧。为了锻炼这些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以及应用能力,我们可以选择一些计算复杂需要借助计算机操作并且实际应用性强的问题作为课后作业。这种课后作业可以很好地锻炼这些学生更加熟练利用平时学习的数值分析方法,并且培养他们在计算机上编写程序语言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重视这些学生的上机实验操作,假以时日,这些学生的数值分析课程一定可以掌握得更好,老师们也可以获得一个更高效率的数值分析教学结果。
3数值分析教学改革的建议
3.1采用“问题教学法”
问题教学法,顾名思义,就是通过我们日常生活实际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提出涉及数值分析课程内容的相应的一系列数学问题,以问题带动数值分析课程内容的学习。我们可以借助数学方法中经常使用的归纳、分析、演练等手段建立具体的数学模型,然后从理论上研究采用哪种方法以及思想去解决问题。借助数学模型,我们可以更加直观地分析这些方法具有什么优点以及缺点,并且这些方法分别适用于解决哪种类型的问题。在数值分析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充分利用问题教学法带来的好处,用一系列的问题带动这些学生对数值分析课程内容的思考与理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学习兴趣。
3.2采用对比教学法
对比教学法是教学过程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可以很好地提高教学效率。在数值分析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使用对比分析法,学生可以更加清晰地明白一些理论知识以及计算方法的应用,更加深刻准确地掌握课程知识内容。对于数值分析课程而言,老师可以通过对比传统数学教育以及目前学习的数值分析课程,以此达到对比教学法的目的。传统的数学教育将教学主要内容集中在高等数学这块,它十分强调对理论知识的分析,由于大多数数学问题都有复杂繁琐的特点,许多涉及数学问题的理工科的专业问题就出现了很难解决的情况。若不能很好地掌握数学知识的应用,就容易导致一些学生对数学课程的学习失去学习兴趣。反观数值分析这门课程,它具有实用性非常强的特点,它的理论知识以及计算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其他专业的学习课程中,同时在解决实际问题方面它也有很大的实用性。因此,对于传统的数学教育以及现在的数值分析这两门课程之间存在的联系以及区别,老师有必要通过对比教学法的方式对他们进行详细说明。老师可以通过某些具体的实例来说明传统数学方法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而数值分析又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由此达到对比教学法的目的,让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掌握数值分析课程,也让数值分析课程教学效率更高。
3.3重视思维方式的培养
数值分析这门课程与高数、线性代数、概率论等数学课程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同时又存在明显的区别。数值分析这门课程应用于实际问题,并且解决这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高数等数学课程更加追求的是这些问题的精确度以及对此进行的理论推导。针对数值分析课程的特点,老师需要重视培养学生在数值分析课程方面的思维方式。
4教学改革的一点设想
目前我们国家各个高校之间大多存在这样一个问题———不同院系之间很少进行交流,这些不同院系不同专业的学生也缺少对彼此的了解,这严重影响了这些学生之间进行团队合作以及协作交流。我们计划将数值分析的教学过程与数学建模结合起来,将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分组组合,增加他们彼此之间的交流机会,发挥每个组中每个组员的专业优势,优势互补,合作交流,一起完成一些数值分析问题。同时,我们可以鼓励这些学生积极与老师进行合作交流,达到资源共享以及知识互补的目标。让不同专业、不同性格、不同背景的学生老师集中在一起,思维迸发,一起合作努力解决数值分析课程中遇到的一系列科学计算问题,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以及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5结语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如今这个科技化信息化的时代,我们一定要重视对数值分析这门课程的学习以及应用。同时,为了更好地响应我们国家目前进行的教育教学改革目标,我们一定要重视对数值分析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逐步进行实践探索,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最终实现对数值分析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杜廷松.关于数值分析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的综述和思考[J].大学数学,2007,23(2):8-15.[2]刘春凤,何亚丽.数值分析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2006,6(3):118-119.[3]刘春凤,何亚丽.应用数值分析[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