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51.教师的专业发展研修日志
一、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的专业成长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受教师所处环境的影响,但更重要的是取决于自己的心态和作为。只有充分激发起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才能使教师的成长由自发转向自觉,由个别转向群体。因此,必须抱着积极主动的心态,寻找一切有用的教育资源,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向书籍学习,向专家学习,向学生学习,向社会学习,向实践学习。.教师为了实现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的成效,要不断完善自己的职业道德水平,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特别要以身作则、言行一致、要坚持全新理念,坚持量变与质变。坚持德育为先的理念。教育是国家的公益性事业,它关乎到我们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教师必须以正确的理论教育人、塑造人,才能推动我们教育事业的发展乃至社会的积极进步。
二、教育教学技能的提升
提升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是实现成功教育的关键。如何提升教育教学技能应从以下六个方面入手:精通电脑是教师提升教育技术能力的基本功;热爱教育事业是教师提升教育技术能力的主观条件;不断学习充电是教师提升教育技术能力的源泉;总结经验不断反思是教师提升教育教学能力的必经之路;爱岗敬业是教师提升教育技术能力的硬道理;教师保持健康,是提升教育技术水平的根本。
三、教师的以身作则方面的表率
“以身作则”这个教育原则最早是我国教育家孔子提出来的。以后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荀子也提出“行高于知”的观点,意思是说,言教不如身教。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学生那双双纯洁无瑕的眼睛,既包含有对老师知识的渴求,也包含有模仿老师一言一行的愿望。教师对于自己的言行更应注意严格要求。
身教还包括对教学的负责精神。教师对自己所担任的课程,要做到讲课认真,板书工整,批改仔细,辅导耐心。教师教学态度上所表现的一丝不苟的精神对学生具有很大的感染力,学生也会像老师那样在听课和完成作业时,做到严肃认真。
以身作则还要做到不要忽略生活细节。学校内外、课堂内外、不管有无学生在场,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都应时时注意检点自己的行为,并且把自己的生活习惯约束在道德范围之内。教师切忌“不拘小节”,以免给学生带来不良影响。
以身作则还表现在教师能正确对待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一旦发现自己错责了学生,就要实事求是地纠正过来,不文过饰非,不强词夺理。教师只有严于解剖自己,才能对学生实行严格要求,才能实现“教学相长”。
在学习与践行中升华师德
黄志龙
有人这样描述他心中的每个教师和教师的工作:“没有榜样,你永远不能成功地教给学生以任何东西。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每个教师的师德就如同这里的“榜样”和“阳光”,俗话说,亲其师,则信其道;信其道,则循其步。所以说教师是旗帜,学生如影随形般地追随;教师是路标,学生毫不迟疑地顺着标记前行。
教师是学生的楷模,学习的榜样,教师要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教育就是以心灵塑造心灵,以人格造就人格的神圣事业。孔子云:“其身正,毋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毋从。”教师的工作对面对是成长中有极大可塑性的未成年人,教师的道德表现能够影响一个学生的一生。作为教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其身教必然重于言教。要在自己的职业道德方面追求卓越,追求高标准,这是构建我们未来民族道德素质的基础。
一个教师若师德修养不够,纵然他的理论再高,教育的形式再好,艺术性再强,都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每个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一思一想、一情一态,都清晰而准确地印在学生的视网膜里、心光屏上,这就是无声路标的示范性,这种示范性将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形成一股排山倒海般的内化力。
师德高尚的教师的物质生活即使相对清贫,但精神生活却无比充实。他们每当看到那一双双渴求的目光,一张张专注的面容,不由得让人身心激动,似乎融入到无比圣洁的情境,生命也因此赢得了壮丽的升华。他们的奉献虽然不见什么轰轰烈烈的壮举,但却是用平凡与崇高的师德之光,照亮了一片清纯的天地。课堂内外淳淳的教诲,一点一滴,潜移默化,日积月累,耳濡目染,久而久之,他们的道德品格便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正如古诗所云:“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网络时代和知识经济的并驾齐驱为教育赋予了全新的内涵,“育人”已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传授知识,而是要教在今天,想在明天,以明日建设者的素质要求,做好今日的教育教学工作。这就要求教师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拥有良好的师德,用自己高尚的人格、优雅的语言、规范的行为和真挚的情感去影响、启迪、塑造、感染我们身边的每一位学生,那我们的学生将沐浴在师德无限魅力的阳光雨露中健康地、快乐地成长。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无论理论知识掌握的多么丰富出色,如果经不起实践的检验,其理论的说服力是苍白无力的;或者说,在实践过程中,不注重对理论知识的反思与感悟,势必会多走弯路。因此,参加社会实践,投身教育教学工作中,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是教师道德修养的根本途径,才能有效地提高师德修养 生活在一个物欲横流和复杂人际的红尘俗世里的教师,他的灵魂是不是天底下最健康的灵魂呢?教师也是凡人,在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要保持一颗纯净的心,一个洁净的灵魂,需要自身通过不断的自省和学习。只有不断地完善、提高自我修养,教师才能真正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学生的领路人。
一要坚定科学的社会理想和信念,树立崇高的教育理想和信念,激发师德修养的内在动力。
理想、信念是师德修养的内在动力。人们的社会理想和信念,是一定社会的政治立场和思想观及其文化需要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思想品德教师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中都接受了系统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理想信念和世界观的教育,对此有较深刻的认识,基础较其它课程的教师要扎实,更易于理解和接受坚定社会理想和信念的意义。在我国现实社会中,最高社会理想和信念是实现共产主义,最低社会理想和信念是全面推进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我们每个教师的社会理想和信念,都应当以此为依据,都要为人民谋福利。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物质利益和就业方式日趋多样化。商品交换原则渗透到社会政治生活和人们的精神领域,必然给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文化生活带来相当大的影响,出现了一部分人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动摇、道德滑坡、人生价值观错位、羡慕以至追求腐朽生活方式等客观事实,出现了国家意识、集体意识、互助精神、奉献精神的弱化现象。作为有着较高文化素养和深刻分析力的人民教师,有着坚定正确的理想和信念,就能正确对待理想和信念与现实的矛盾。教师所肩负的培养下一代的特殊使命,决定了教师确立远大的科学的社会理想和信念,有着独特的示范意义。新世纪的人民教师,要自觉加强学习,进一步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追求崇高的人生目标,为学生起模范带头作用。同是教师,其表现和作为可能会有很大不同,这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各自的职业理想和信念追求不同。有的热爱和专注于教育事业,锐意追求职业理想和信念目标,从而激发出无穷的内驱力和创造力而有所成就;有的缺乏理想信念和奋斗目标,不安心和专注于自己所从事的教师职业;也有的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饱食终日,无所用心,致使其创造力处于抑制状态,很难有所作为或事业有成。著名的老一辈教育家吴玉章先生,桃李满天下,功德载口碑。他把自己的一生心血都倾注到教育事业上,“春蚕到死丝方尽,人到期颐亦不休”。这种对教育事业执着追求和献身的精神,是他建立丰功伟业的强大动力。魏书生老师的崇高的教育理想和信念集中在“教书育人”的教学观念上。正是在这种深层次心里动力推动下,魏书生才能用真善美的高标准规范自己和教育学生。确实,只有那些具有崇高教育理想和远大抱负,并能艰苦奋斗、脚踏实地工作的教师,才能享受到事业成功的喜悦。教师对教育理想和信念的追求决定着其一生事业的成败。当然,“安贫乐道”不再是当代人民教师人生价值衡量标准。教师的生活理想和追求是实现社会和职业理想的生活基础,提升生命价值,丰富生命意义是教师实现生活理想信念的最高形式。教师如果只求社会对教师的尊重和满足,忽视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那么是不可能真正实现其人生价值的。作为具有较高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的人民教师,应该追求物质生活幸福和精神生活幸福的统一。二要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学生观和教育观。
1树立正确的教师发展观,从教育目标上看,有以下三层含义。首先,发展观强调教育为未来培养人才。新世纪教师应进一步体会邓小平倡导的教育“要面向未来”的思想,为未来培养人才。这就要求教师纠正那种认为教育就是为现实培养人才的传统观念,确立教育不仅是为现实培养人,更重要的是为未来培养人才的观念。
其次,发展的主体既有学生,也有教师,师生互动,共同发展。应该充分认识“反哺文化”现象,即看到学生在许多新知识、新观念、新行为方式等方面常常是成人的教师。许多教师承认,学生的电脑知识比自己的丰富,学生对新事物的敏感性比自己强,学生的思想观念更开放。因此,发展不再是学生单主体的发展,而是师生双主体的发展。
第三,确立可持续发展观。
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观,强调在教育经费投放和教师智力资源使用的时候,要自觉考虑到未来的教育教学质量的保持与提高,并形成良性循环。强调教师的终身学习,使教师边工作边发展,从而获得了可持续发展的后劲。
2、教师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就是从根本上改变学生仅仅是教育的对象和客体的传统观念,确立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在教育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处处体现其主体性,使之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首先,教师要真正认识到学生是有思想情感的人。当学生的思想情感得不到教师的尊重时在内心深处会产生对学习的抵触情绪;只有当他的思想情感受到教师尊重的时候,他才会刻苦努力地学习。
其次,教师要认识到学生是具有巨大发展潜能的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
第三,有个性的学生,更有创造性。研究发现,越是有个性的学生,越是有创造性。在历史上,那些让教师感到奇异的学生,后来往往做出了惊人的发明创造。新世纪的教师必须树立新的教育观。
第一,确立新的教育本质观。新的教育本质观认为,教育不仅具有文化传承的功能,而且是文化改造和创新的社会活动。教育不仅要传递人类已有的文化知识,还要为变革社会服务,不断创造新文化。
第二,确立生活教育观。这里的生活概念是把世界看成是一个动态的。活生生的人文世界。生活世界是基础性的、本源的,同时也是真实的。生活世界具有无限的丰富性与复杂性。教育应当回归生活,回归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世界。因此,教育应该关注、指导和融入学生的现实生活,帮助学生通过自己的劳动创造新生活,并以文明健康的方式享用新生活。
第三,理解学生的生命世界。教心必先知心。教师就必须先了解学生,理解学生。而要理解学生,则必须理解学生完整的生命世界。在学生的生命世界中,情感的需要占有特殊的重要地位。在父母都忙碌不已的当今时代,学生的情感世界、精神世界更需要教师的关爱和理解。
第四,教师要树立团结协作观。新世纪中国的人民教师,从职业领域来看应当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榜样和模范集体。在社会主义师德修养中,教师应自觉展现“发展性团结协作”的精神风貌。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社会主义师德修养的先进性,也才能真正起到师德修养的激励、引导作用。
三要优化智能结构,终身学习,加强施教能力。建立合理的智能结构,全面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是现代教师完成自己的使命,成为一名合格教师的必备条件。教师努力学习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积极钻研和精通业务,用人类创造的知识武装学生,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对学生和家长负责、对国家和社会负责的表现。这其中包含着深刻的师德修养价值。教师优化自身的智能结构,须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热爱科学,提高科学素养。科学,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想的知识体系。科学是不断发展的,是与时俱进的。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应当成为爱科学、学科学的楷模,不断学习最新科技成果,把不断发展的科学知识随时充实到教学内容之中,充分发挥科学推动社会进步的功能。
2、不断更新知识,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教师吸取知识的能力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状况对学生影响很大。一个教师如果孤陋寡闻,学疏才浅,或者以落后的观念和思维方式教育学生,传授陈旧的知识,那都是失职。是不道德的行为。因此,教师能否有合理的智能结构不单纯是个业务问题,也是个职业道德问题。
3、力求教育创新,提高教育科研能力。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教育创新,创新教育,势在必行。实现创新教育,教育创新是前提。而教育创新又要求教师积极投入教育科研,提高在教育实践中开展教育科研的能力。今天,学生思想活跃,见多识广,求知欲旺盛,教师只有具备多方面的兴趣和修养,才能通过多种途径,利用多种机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他们深入钻研问题,形成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才能理解教学中可能遇到的这样或那样的新问题;才能胜任“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把自己的道德修养不断提高到新的境界。
总之,作为新时期的教师更要努力学习教师职业道德理论,认真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不断加强师德修养,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二篇:教师专业发展研修日志
一、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的专业成长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受教师所处环境的影响,但更重要的是取决于自己的心态和作为。只有充分激发起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才能使教师的成长由自发转向自觉,由个别转向群体。因此,必须抱着积极主动的心态,寻找一切有用的教育资源,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向书籍学习,向专家学习,向学生学习,向社会学习,向实践学习。.教师为了实现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的成效,要不断完善自己的职业道德水平,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特别要以身作则、言行一致、要坚持全新理念,坚持量变与质变。坚持德育为先的理念。教育是国家的公益性事业,它关乎到我们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教师必须以正确的理论教育人、塑造人,才能推动我们教育事业的发展乃至社会的积极进步。
二、教育教学技能的提升 提升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是实现成功教育的关键。如何提升教育教学技能应从以下六个方面入手:精通电脑是教师提升教育技术能力的基本功;热爱教育事业是教师提升教育技术能力的主观条件;不断学习充电是教师提升教育技术能力的源泉;总结经验不断反思是教师提升教育教学能力的必经之路;爱岗敬业是教师提升教育技术能力的硬道理;教师保持健康,是提升教育技术水平的根本。
三、教师的以身作则方面的表率 “以身作则”这个教育原则最早是我国教育家孔子提出来的。以后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荀子也提出“行高于知”的观点,意思是说,言教不如身教。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学生那双双纯洁无瑕的眼睛,既包含有对老师知识的渴求,也包含有模仿老师一言一行的愿望。教师对于自己的言行更应注意严格要求。
身教还包括对教学的负责精神。教师对自己所担任的课程,要做到讲课认真,板书工整,批改仔细,辅导耐心。教师教学态度上所表现的一丝不苟的精神对学生具有很大的感染力,学生也会像老师那样在听课和完成作业时,做到严肃认真。
以身作则还要做到不要忽略生活细节。学校内外、课堂内外、不管有无学生在场,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都应时时注意检点自己的行为,并且把自己的生活习惯约束在道德范围之内。教师切忌“不拘小节”,以免给学生带来不良影响。
以身作则还表现在教师能正确对待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一旦发现自己错责了学生,就要实事求是地纠正过来,不文过饰非,不强词夺理。教师只有严于解剖自己,才能对学生实行严格要求,才能实现“教学相长”。
第三篇:教师通识专业专业发展 研修日志一
教师通识专业专业发展
研修日志一
学习了通识——教师专业发展,感觉收获很大,特别是学了北京教育学院张红老师的报告《 专业成长,做幸福教师》,感觉耳目一新。在今天这个信息和知识空前爆炸的时代里,知识量的剧增和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教师必须不断地更新现有的专业知识;同时学科交叉相互渗透、基础教育学科综合发展的态势,又要求教师们要不断地拓宽知识渠道.。我想幸福首先取决于我们自己的主观经验,我们对自己的认识,对职业的定位,都会影响我们对幸福的敏感度。我们是谁?我们是老师,老师是什么?老师首先是一份职业,是我们养家糊口的饭碗,但如果我们对教师的理解仅仅止于这个层面,我们距离幸福就越来越远。它是饭碗,但绝不仅仅是饭碗,它还是激情与使命。2009年4月30日,新上任的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的玫瑰园举行了全美教师颁奖典礼,在这个典礼上,新任总统与新任教师的两段致词感动了许多人。总统先生说:“我和米歇尔都没有令人羡慕的家庭背景,我们能够来到这里的唯一原因,就是在人生的关键时刻,有像托尼,马伦这样的老师将我们引入了正确的方向”。而托尼老师说在得知自己获奖的消息之后,很多记者都问他一个问题,那就是他心目中的好教师究竟是什么样的?托尼想了三个词汇,激情,专业和毅力。激情是夺目的光芒,无法让人视而不见,专业是技术保障,毅力是个性品质。但除了这些,托尼认为一定还有一些更重要的东西,所以才有了那段著名的颁奖感言:“真正优秀的教师具有一个重要的品质,那就是能够读懂故事,他知道每一个来到自己跟前的孩子,都有一个独一无二的故事。好老师不仅能够读懂故事,还能够把信心和成功写入孩子的故事,他帮助孩子编辑错误,和孩子一起创作更美的故事”。
这段话深深地打动了我,我一直想,一个这样的老师,应该是对教育带来的幸福特别敏感吧!
古人说:吾日三省吾身,我一直也跟老师们说,在职业生涯中,我们也应该深入思考三个根本问题:第一我是否称职?这是一种良心的拷问,比如说在课堂教学中,称职的老师在追求教会,而不称职的老师满足于教对。第二是我如何优秀?所有职业其实都是我们发展的一个根本平台,我们也许无法做一个卓越的老师,无法成为魏书生老师那样的老师,但我们总可以优秀,作最好的自己。最后一个问题就是我该怎样发展?因为发展也是一个技术含量很高的任务,并不是仅仅有热情就可以解决的问题。
严格说来,教师专业发展是由三个系统构成的,一个是动力系统,为什么发展?一个是内容系统,发展什么?还有一个就是策略系统,究竟该怎样发展?
首先我们来说说动力系统,为什么发展?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个问题牵扯到我们对教育的基本理解。教育是什么?是科学还是艺术?教师是什么,是职业还是专业?并不是所有的职业都是专业,毫无疑问,专业的地位高于职业,专业的技术含量大于职业。这就对我们提出了一个基本问题:如何向别人证明我们存在的价值?这里有很多有趣的小故事比如教科所是干什么的,台湾老师的感言等等(略)。
今天其实我们整个教师群体都感觉到了压力,为什么?因为过去的教育是权力教育,权力教育的年代里,老师们只要等着社会赋予我们权力就可以了,而现在的教育是能力教育,在能力教育的年代里,全社会都在质疑我们的能力,我们究竟会教吗?2009年八月份,我在读者杂志上看了一篇小短文——一个班主任的三次班会(略),感触颇深。所以到了今天,无论是我们内在的动力,还是外在的压力,都使得我们清醒地意识到:学习和发展是刻不容缓的任务,否则我们就只能面对这样的尴尬局面:用昨天的知识,教今天的学生,却声称是为了他们明天的发展。
我们这个行业,也不断地遭到这样的质问:究竟是不是专业,或者只是准专业,半专业?专业的基本体现在什么地方,当然是专业素质。专业就是不可替代,它包括专有的职前培训,专有的知识构成,专有的操作技能,当然还有专有的组织结构和专有的交流语言,用现在网络上流行的话来说,就是属于圈内的语言。
专业素质指的是什么?其实就是专业发展的内容系统。它首先是教师的知识系统。众所周知,一个老师的知识结构是由这几个部分组成的,首先是作为根基和底蕴的文化知识,它能够涵养老师的品味,提升老师的个人形象。增加老师的魅力。然后是老师们都很熟悉的本体性知识,也就是所教学科的知识,或者更通俗地说是保障课堂上教对的知识。是教学活动的基础,是衡量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我们可以以一个物理老师来举例说明:他要有物理学方面的知识,包括科学观察和实验,建立物理模型,寻求事实间的内在联系,掌握学科的基本规律等等。除此之外,他应该具备物理学史方面的知识,应该熟知学科理论产生的来龙去脉,理解具体理论的产生,发展和成熟过程。然后,他还有物理学方法论方面的知识。能够教给学生本学科最为熟悉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
仅仅有了学科本体性知识,并不能保证教会,所以条件性知识非常重要,或者说一个研究者和一个教师之间最本质的区分就在这里,条件性知识主要涉及到怎样教的理解,指个体在什么时候,为什么,以及在何种条件下才能够更好地运用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一种知识类型。主要是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是成功教学的保障。上述三种知识都是可以学习的,某种程度上也都具有公共性,最后一种实践性知识却是完全个性化的,是教师的教学经验的积累和应用。
所以我们说一个教师的能力如果从知识科学的角度来说就是两个问题:一是教什么?只要是知识内容的选择能力,比如我们有一句经典的课堂语言,精讲精练,所谓精指的是什么?不就是去过粗的吗?我们要把最有价值的知识教给学生,那么什么样的知识最有价值,不是事实性知识,而是概念性知识。从而也决定了,我们和学生之间知识的差别不在于数量,而在于质量,是上位知识和下位知识。
第二个是怎样教的问题:我们怎么能够找到最为合适的方法呢?首先取决于我们是否了解孩子的学习方式,这里有规律性的东西,比如思维发展的特点导致的学习方式的不同。著名的教育家怀特海说,人类的学习分为三种方式,一是浪漫型学习,二是精确性学习,三是综合性学习,而高中学生基本处于精确性学习的阶段,所以很多孩子一到高一,会出现学习方式的不适应,需要老师及时引导。还有个性化的表现:比如:根据认知类型,有的学生是听觉型,有的学生是视觉型,而有的学生是运动型,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也是不一样的,辅导和指导的时候也要有所侧重,因材施教。
我们还需要了解一种特殊的知识,平日我们习惯成其为观念或理念,在这里我们按照知识科学的分类,将其称为价值性知识。价值是什么?价值是我们行为背后的指南。一个老师的价值性知识或称为教育观念系统究竟包括哪些呢?首先是学生观。如何看待学生?这个问题影响到教学方式的选择和师生关系的相处。简单地说,老师如果认为学生是缺乏独立思考和领悟能力的,他将选择以灌输为主的教学和教育方式,老师如果认为学生是缺乏自律能力的,他将严加看管,比较专制。反之则完全不一样,而且它还直接决定了师生关系,比如是否平等,民主,融洽等等。这一点非常像做父母的感觉,你认为儿女是独立的还是依附的,为什么青春期亲子冲突特别剧烈,其实就跟这个有很大关系。
第四篇:《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研修日志
《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研修日志
今天我认真学习了《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使我受益匪浅。培训的第一天,让我渴望,又让我迷惑。渴望是因为有了远程研修这个平台,为我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迷惑是因为我面对电脑好像无从下手,不知该怎样进行学习。随着对远程研修的深入了解,我的心情与之前就截然不同了,渴望之情油然而生。主要是课标中的一切以“学生为本”感动了我。
新课程标准注重评价对学生的激励作用,建立了形成性与终结性相结合的课程评价体系。那么一张试卷只是检验成绩的一个方面而已。唯有这样做才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有利于学生发展有效的学习策略,促进每个学生在已有水平上的发展。新课程标准提倡“任务型”教学模式贯穿课堂,这对老师来说是一个挑战。因为一节课的成败与否。并不局限于对教材的重难点开发的多少,而是一节课有多少人性化的东西包含其中。也就是说老师的备课不只是备教材更重要的是备学生。了解了学情或许就意味着一节课下来有多少个同学能张嘴说话。
在远程研修里,我可以畅所欲言,聆听视频教程里老师们丝丝入扣的讲解,让我在这里学到很多知识,也有很多感悟。特别是《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学习让我深刻认识到,我们教学工作的重心要始终围绕着学生的发展而开展,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为学生提供适宜的教育,促进每个学生自主、探究进行学习,教师心中要时时刻刻装着学生;教师要关心、尊重每一个孩子,尊重孩子的人格;教师要自尊自律,时刻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真正做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以高尚的道德去感染人,努力做好孩子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教师还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目标,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的完善自己,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刻苦钻研业务,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通过学习《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我感觉做一名教师除了不断开拓、创新,更要执着的爱岗、敬业。
通过这次学习,我忽然觉得我是教书的人而不是教书的机器。我所创造的课堂应该是让学生来享受的情感课堂,是一个富有人性化的课堂。感谢远程研修让我不断成长,不断收获!
第五篇:《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研修日志
《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研修日志周冰冰在国培学习中,我认真学习了《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感受颇深。
我个人体会最深的是: 《教师专业标准》的四个基本理念是“师 德为先、学生为本、能力为重、终身学习”,其实就是德、育、能、学四个字,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把这些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贯彻落 实到日常工作中,才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全能人才。我认为值得改进的是:以后要加强学习,贯彻“终身学习”的 理念,不断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论、经验和做法;学习新鲜知识及注重文化含量,秉持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成为终身学习的典范。
(一)学生为本
尊重学生权益,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中小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二)师德为先
热爱中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关爱中学生,尊重中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中学生,做中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三)能力为重
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突出教书育人实践能力;研究中学生,遵循中学生成长规律,提升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
(四)终身学习
学习先进中学教育理论,了解国内外中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
这些让我受益匪浅,我会努力做到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真正让每一位学生都有进步,真正做到教育面向全体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