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利用民间谚语探究地理原理及规律
利用民间谚语探究地理原理及规律
区县:蓟 县 学校:擂鼓台中学 学科:高 中 地理 姓名:于 春 明 南通SEO,南通网络营销 南通热线
http://www.xiexiebang.com
利用民间谚语探究地理原理及规律
内容简介:
一、民间谚语激发兴趣、产生学习动机,使学生想学地理
高中生对“风吹沙石跑,大姑娘一年不洗澡”、“一年有四季,全年备寒装”、“蜜蜂不出巢,半夜雨来到”等实践生活的谚语比较感兴趣,在兴趣中学习、探索,不会觉得是一种负担,只会感到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自然就想学地理。
二、民间谚语构建开放式课堂,学生自主、合作地学习从而爱学地理 民间谚语具有“能引思、善诱导、耐回味”的特点,它从感性出发,从现象出发,从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实际出发,把学生带入情境,使他们的思维随着教师的引导而拓展、推进。如“鸡飞上树惶惶叫,鱼跃水面蹦蹦跳;猪不吃食狗乱咬,老鼠搬家往外逃;兔子竖耳蹦又撞,鸽子惊飞不回巢” 来引导学生学习、探究地震原理及前兆。
在探究过程中,教师还应注意:
1、适时适度的鼓励
2、与计算机网络结合
3、以辩促思
三、民间谚语与生活、生产实践结合,使学生学好地理
思生于疑,疑促进思,思激发学。如学习“农业的特点”时用为什么华北地区中部的农谚是“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华北地区南部的农谚是“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华北地区北部的农谚是“白露节,快种麦” 引导学生阅读、分析、讨论农业生产的地域性。
四、民间谚语易学易记,利于学生终身发展
“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 立春三场雨,遍地都米”、“ 麦苗盖上雪花被,来年枕着馍馍睡”、“走千串万,比不上淮河两岸”、“霜后暖,雪后寒” 南通SEO,南通网络营销 南通热线
http://www.xiexiebang.com
这些谚语,学生易学易记,在探究中理解、在活动中提高、在反思中进步,既学好的知识又掌握学法,利于学生终身发展。
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与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最大不同是“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探究,能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构建开放式的地理课程;探究,能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从而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高中阶段偏重“地理原理”,因“理”性强、知识太抽象,学生学习难度大。只要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验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积极探究地理问题,就能解决难点、学到知识、培养思维,又使地理课鲜活、富有生机。即在兴趣中学习,在探究中理解,在活动中提高。民间谚语是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智慧的结晶,简练通俗,蕴涵着极为丰富的地理知识或哲理。若把它们适时的运用到地理教学,将会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启发性、科学性,让难懂的知识通俗化,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一、民间谚语激发兴趣、产生学习动机,使学生想学地理
“成功的秘诀在于兴趣”。浓厚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爱好、追求和向往的倾向,是构成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是课堂教学中推动学生探索知识的一种“激发剂”。学生对学习内容有了兴趣,就可产生强烈而持久的学习动机,就能不知疲倦地在克服困难中得到一种最大的精神满足。民间谚语往往是字句洗练,情趣盎然,对仗工整,合辙押韵,琅琅上口,运用这些语句来描述地理景物时,能给学生以强烈的感受、聚精会神、认真倾听,使人印象深刻,经久难忘,同时也使课堂气氛为之生色添彩。如学习我国新疆气温差较大的特点时,用“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的谚语形容,其白 南通SEO,南通网络营销 南通热线
http://www.xiexiebang.com
天气温高用“沙窝煮鸡蛋,石头好烙饼”的谚语;“山岭高,山路长,样样东西用肩扛,半世光阴路上忙”是反映过去福建交通的困难;“风吹沙石跑,大姑娘一年不洗澡”,是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风沙大、风力作用显著)一句谚语;“一年有四季,全年备寒装”生动地反映了青藏高原高寒的气候特征;“四季无寒暑,一雨便成秋” 这是昆明四季如春气候特征的真实写照;“蜜蜂不出巢,半夜雨来到”是预示着天气很快转阴雨的谚语;“水土不出田,粮食吃不完”、“水土不下山,庄稼定增产”、“水土不下坡,谷子打得多”是讲水土保持的谚语;“早晨雾,晴破肚”、“春雾狂风夏雾热,秋雾连阴冬雾雪”、“十雾九晴”是讲雾与天气的谚语。高中生对实践生活的地理知识比较感兴趣,他们在浓厚的兴趣中学习、探索地理问题,不但不会觉得是一种负担,只会感到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自然就想学地理,学习效果当然也是最理想的。
二、民间谚语构建开放式课堂,学生自主、合作地学习从而爱学地理 民间谚语具有“能引思、善诱导、耐回味”的特点,它从感性出发,从现象出发,从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实际出发,把学生带入情境,使他们的思维随着教师的引导而拓展、推进。如学习“几种重要的天气系统”时,用谚语“燕子低飞蛇过道,蚂蚁搬家山戴帽,水缸出汗蛤蟆叫,不久将有大雨到”引导学生理解降水的必要条件是充足的水汽、气团变冷;“南风暖北风寒,东风潮湿西风干”反映出气团的性质;“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穿上棉”、“一场春雨一场暖”则分别表示冷、暖锋产生的天气特点;此外用“蚂蚁垒窝要落雨”、“长虫过道,下雨之兆”、“蛤蟆哇哇叫,大雨就要到”几句生动形象、启发性的农谚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又如学习“地震”时,我用谚语:“鸡飞上树惶惶叫,鱼跃水面蹦蹦跳;猪不吃食狗乱咬,南通SEO,南通网络营销 南通热线
http://www.xiexiebang.com
老鼠搬家往外逃;兔子竖耳蹦又撞,鸽子惊飞不回巢” 来引导学生学习、探究地震原理及前兆。在探究活动过程中,学生是课堂的主角,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从思维的角度讲,学习过程是一种具备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需针对不同情况做出适时反馈,引导使之朝有利于知识建构的方向发展。
在探究过程中,教师还应注意:
1、适时适度的鼓励 学生在课堂上会有各种困难,有的学生有决心、有信心,而有的学生会垂头丧气。此时我最常用的口头语是:“你能行,你能干好”;当学生新发现或新收获时,我立即说“你真棒”,这种“发现闪光点”、“鼓励自信心”的激励性评价机制使学生一次再一次地进行积极有效的参与性学习。时间证明,学生只有在这一次次的依靠自我个人的力量去解决学习、生活中问题的过程,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才能进一步激发他们“相信自我、依靠自我”的信心,最终牢固树立独立自主的意识,即产生“皮革马利翁效益”。
2、与计算机网络结合 现代教学媒体以形象、生动、逼真、直观以及各种媒体的合理组合,给人耳目一新之感,有效地弥补了传统教学手段的缺陷。运用地理视听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且有助于解决抽象的难题,开发智力,强化记忆,大大提高地理教学质量。
3、以辩促思 课堂讨论或辩论,是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创造能力的好方法。学生之间取长补短、相互促进、比学赶帮超,既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又凝结集体的智慧,在愉快的氛围中能不爱学吗?
三、民间谚语与生活、生产实践结合,使学生学好地理
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大门的钥匙都毫无疑问的是问号。我们大部 南通SEO,南通网络营销 南通热线
http://www.xiexiebang.com
分的伟大发现都应当归功于“如何”,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问个为什么。”思生于疑,疑促进思,思激发学。即疑问是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起点,是进入一切科学大门的钥匙。有疑才能激发学生认识上的冲突,造成强烈的求知创新欲望。如果这个疑问与生活、生产实践结合就更有意义,学生更有兴趣。因此,教学过程中,我坚持根据授课内容,抓住事物的关键,巧设疑问。提出学生感兴趣而一下子难以解决的问题以设置悬念,诱导其积极思维。如学习“农业的特点”时,我用农谚“清明前后,种瓜种豆”、“处暑罗卜白露菜”、“柿芽发,种棉花”、“柳毛开花,种豆点瓜”、“杨叶钱大,要种黄瓜”、“布谷布谷,赶快种谷”、“青蛙呱呱叫,正好种早稻”、“黄鹂唱歌,麦子要割”引导学生理解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和周期性;用为什么华北地区中部的农谚是“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华北地区南部的农谚是“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华北地区北部的农谚是“白露节,快种麦” 引导学生阅读、分析、讨论农业生产的地域性。又如学习“科技对农业的影响”时,我用农谚“好种出好苗,好葫芦锯好瓢”、“种不好,苗不正,结个葫芦歪歪腚”、“种地选好种,一垄顶两垄”、“千算万算,不如良种合算”来说明种子的重要性,从而引导学生重视农业科技。
第二课堂是地理教学的重要环节,它能培养学生独立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这种活动让学生自己体验所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使其明白日常生活中地理知识有其特殊的重要性。因此我常常要求学生利用饭后和课余时间或利用计算机网络收集农谚,如学生收集了肥料与农业的农谚:“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粪是农家宝,庄稼离它长不好”、“种地没有鬼,全仗粪和水”、“庄户地里不要问,除了雨水就是粪”、“庄稼活,不要问,南通SEO,南通网络营销 南通热线
http://www.xiexiebang.com
除了工夫就是粪”、“种田不要问,深耕多上粪”、“地靠人来养,苗靠粪来长”、“春施千担肥,秋收万担粮”、“冬天比粪堆,来年比粮堆”、“种地不上粪,好比瞎胡混”、“庄稼百样巧,肥是无价宝”; 学生收集了地震谚语:“井水是个宝,地震有前兆。无雨泉水浑,天干井水冒。水位升降大,翻花冒气泡”、“先听响,后地动,听到响声快行动”、“砖包土坯墙,抗震最不强”、“ 地震闹,雨常到,不是霪来就是暴”、“ 地下水,有前兆;不是涨,就是落;甜变苦,苦变甜;又发浑,又翻沙。见到了,要报告”。学生兴趣浓厚、积极参与,既巩固、理解知识,又使知识延伸、利用,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四、民间谚语易学易记,利于学生终身发展
谚语是人民群众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千百年积聚下来的宝贵经验。由于通俗易懂,便于记忆,深受广大人民喜爱,世代流传。如我讲课时用到的“冬南夏北,转眼雨落”、“夏至三朝雾,泥鳅要摸路”、“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早晨立了秋,晚上凉飕飕”、“ 立春三场雨,遍地都米”、“人在屋里热得跳,稻在田里哈哈笑”、“ 麦苗盖上雪花被,来年枕着馍馍睡”、“早怕东南黑,晚怕西北堆”、“ 炸雷响一场空,闷雷轰下得凶”、“走千串万,比不上淮河两岸”、“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霜后暖,雪后寒”这些谚语,学生易学易记,在探究中理解、在活动中提高、在反思中进步,既学好的知识又掌握学法,利于学生终身发展。
民间谚语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流传最广、浅显易懂、琅琅上口,在教学中适时适度的引用确实能激发学生无限的兴趣,使其积极主动地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从而改变教学方式、学到有用的地理、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南通SEO,南通网络营销 南通热线
http://www.xiexiebang.com
相关辞典及索引:
1.《谚语词典》,该词典选收古今著作中常用谚语6000余条。2.《汉语谚语词典》,该词典收集汉语常用谚语6545条。
3.《中国民间文艺辞典》,该辞典共收词目2750条,划分民间故事、歌谣...等十种门类。
第二篇:《向民间艺术家学习》——探究和利用民间艺术的色彩搭配
美术教案<<向民间艺术家学习>>
浓浓的感情色彩,绽放着对生命的炽热爱恋 ——探究和利用民间艺术的色彩搭配
设计背景解说:
民间艺术品的色彩单纯,饱满,艳丽,对比强烈,较主观和自由化,有强烈的感情融入。这正符合七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认知水平。利用该课时很容易将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这两大学习领域有机结合。这样既可以让学生了解民间艺术的色彩特征,理解劳动人民那种积极上进、乐观的,健康的对生活执着追求的情感,又能大胆地利用类似于民间艺术品的色彩搭配来表现或渲泄内心情感。激发其创作激情和生活乐趣。
一、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能了解民间艺术的色彩特征,能感受民间艺术作品中色彩所赋予的生命情感。从而使学生们领悟和珍爱今天的生活,并终将这种情感转化为强烈的主观的色彩表现。
二、课前学生知识现状分析:
a、优势:学生们大多数生活在农村,有较多的机会接触过一些民间艺术品。
b、劣势:学生综合素养较低,故在运用“读书指导法”引导学生们学习时,尽量少用抽象的专业术语,在创作表现时,要适当地调控,作业难度不宜太大,要求不宜太高。能激发兴趣是创作表现的主要目的。
三、课前教材简析:
本课重点在于研究民间艺术的色彩搭配,在美术的造型和色彩这两要素中,应将重点放在色彩特征的探究学习上。要让学生们从欣赏中了解民间艺术的色彩特征,进而认识产生这种特征的原因——在于劳动人民对生活的满腔热爱。最终使学生产生共鸣——用类似民间艺术的色彩来渲泄情感。
四、课前教学线索探讨:按照学生们的认知特点来展开教学。
五、课前教学方法探寻暂定:将读书指导法同练习法相结合。
六、课时安排:课内,课外各一课时。
七、课前工具和材料的准备:(课前一周布置)a、教师:课件
一、实物一。图钉、小黑板、透明胶带。b、学生:水粉或水彩、画纸、笔、剪刀、彩纸等。
八、重点及把握方法: a、重点:民间艺术色彩搭配的主要特点。
b、把握方法:用实物和几幅经典的幻灯图片来引导学生们逐层分析和得出其特点。
九、难点及解决方法:
a、难点——如何领略在民间艺术品的色彩中所饱含着的劳动人民对生活炽热爱恋之情。b、解决方法——在引导学生得出民间艺术品的色彩搭配的主要特征后,再引导学生们分析为什么会具有这样的特征。便可解决难点。
十、展开教学:
(1)教师,课前在黑板上书写出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A、欣赏、探究:
a、民间艺术品的色彩有何特征?b、民间艺术品的色彩为何有哪样的特征? B、我们也可以赋予色彩以生命。
(2)出示课件:(补充小知识——民间艺术的含义)(让学生参阅课本资料回答,尔后教师出示幻灯释义。)
(3)出示实物一双普通的机器生产的《鞋垫》,并同课件中的图片《绣花鞋垫》进行欣赏和比较: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欣赏作答:
a、二者的主要功能?b、制作方式?c、谁比较美? d、你能在《绣花鞋垫》上寻找到哪些颜色? e、有多少种对比色彩?
(教师引导学生解说“对比色彩的概念”。)f、对比强烈吗?
(4)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布老虎》,并思考回答下列问题:(涉及到“专业术语”时,教师用幻灯提示学生)
(a)其由几种颜色构成,各颜色的大致比例(指各种颜色所占构成物体的表面积之比)?(b)各自纯度如何?(纯度——颜色的干净饱和不含其他颜色的程度)(c)哪些是冷色?哪些是暖色?(给人心理上较冷的色彩叫冷色,如蓝色类,给人心理上感受较暖的色彩叫做暖色,如红色类。)各种色彩的面积分布又如何?
(d)色彩虚实关系如何?(主要的色彩为实,起陪衬作用的色彩为虚,色彩的这种关系,称之为色彩的虚实关系。)(e)你觉得它们彼此搭配舒服吗?
(f)你能说出其中一些颜色的象征意义?(例如:红色、黄色各象征什么?)(g)这些色彩表达了劳动人民的哪些愿望。
(h)你感觉这些色彩搭配是痛苦、悲伤?还是欢乐呢?(i)你今天愉快?请你开朗地笑一笑,可以吗?
(5)你对家乡的民间艺术品了解多少?(让学生自由畅谈并做答)
(6)教师播放几幅其他种类的民间艺术品(如织锦、面具、挂饰、年画)并要求学生欣赏和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a、以上有哪些民间艺术品能在家乡找到? b、浙江地区的民间艺术品在色彩上有何特征? c、你能列举民间艺术品的一些种类(主要种类)吗?
(7)请你说一说民间艺术品的色彩特征:(让学自由回答,尔后教师加以概括或者缀述)(8)民间艺术品的色彩为何有这样的特征呢?
(教师让学生回答,然后点评——缘于劳动人民对生活炽热的爱恋,和对美好生活的期望。劳动人民是在用色彩渲泄他们的真挚的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9)我们生活中在今天这个幸福时代里,更应该珍爱生命,珍惜生活。要象平凡而朴实的广大劳动者一样、乐观积极向上。
十一、作业:(1)你能模拟民间艺术的色彩搭配特征,在教师提供的素材上任选其一来填涂上你内心的色彩吗?请你试一试。
(2)你也可以用其他制作形式来模拟民间艺术的色彩特征,渲泄自身情感。(注:以上两题任选一题完成作业)
十二、组织安排课堂作业展示(让学生组织展示他们的习作)
十三、课外探讨:
(1)你愿意去收集1-2件你所喜爱的民间艺术作品并撰写色彩分析吗?(2)你愿意通过查阅图书或者网络了解中国民间艺术的发展历史吗? 若愿意,就快快行动吧,我们期待着你的。
十四、教后反思及摘记:
该课时总的说来效果较好,学生们被民间艺术品的色彩之美所深深打动。从而激发了学生们对劳动人民的赞赏和崇敬。从欣赏、评述到综合表现这一教学过程的转化,牢牢地把握了学生的心理和认知特征。不足的是:学生作业完成的多样化不够。
第三篇:油田档案利用情况及规律问题调研[模版]
档案工作的最终目的就是通过提供利用,充分发挥档案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要搞好利用工作,必须熟悉服务对象,了解他们对档案的要求,只有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也就是说,搞好对利用者的调查研究,做到有的放矢,才能使档案工作变被动为主动,变单一服务为多项服务,真正使档案信息达到资源共享。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和计算机网络的兴起,作为国有大型企业的xx油田将面临着一些新的机遇和挑战,同时也为我们企业档案工作开辟了一些新的领域,但由于受环境、资金、人员等储多因素的影响档案的利用工作一直处于低潮,再加上传统的蹲班守摊式的档案利用方式,在客观上,使利用工作往往陷入一种被动的局面,这就使得我们档案利用工作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要求。为此,2006年3月xx油田xx档案管理室课题组,选定了“十五”期间xx油田档案利用情况及其有关规律问题的研究》课题,开展调查研究,2006年7月经河南省档案局,河南省档案学会批准,该课题被列入“河南省2006年重点调研课题。一、课题调研情况
1、问卷调查状况
这次调查共涉及15个问题,对这些问题的答卷情况,我们进行了总结汇总,情况如下:⑴、在此期间您去过档案馆吗?对此有75%的被调查者去过,8%的人没有去过;17%的人交了白卷。⑵、您去档案馆的目的是什么?97.2%的人是去查档案;2.8%的人是出于好奇跟别人去的。⑷、您对档案馆的借阅环境怎么看?78.2%的人认为还可以;10.3%的人认为一般;6.2%的人认为太原始;5.3%的人认为应该实行开放式。⑸、您对档案馆的服务水平和态度如何评价?80.4%的人认为好;9.1%的人认为还可以;6.9%的人认为一般;3.6%的人认为差。⑹、您对办理查档手续怎么理解?76.4%的人认为应该;22.2%的人认为手续太繁琐;1.4%的人认为没必要。xiexiebang.com范文网(FANWEN.CHAZIDIAN.COM)
⑺、您对档案馆为您提供档案的方式满意吗?29%的人认为还比较满意;27%的人认为太落后;4%的人表示不满意;30%的人认为应直接利用计算机借阅;10%的人认为应变革利用方式。⑻、您会使用检索工具查阅档案吗?36.8%的人表示会使用;12.6%的人表示知道一点;50.6%的人表示不会。⑼、您认为与图书馆相比那种检索工具更直观?47.9%的人认为图书馆的直观;28.8%的人认为档案馆的直观;还有23.3%的人认为网上利用更直观。⑽、你是否查到您所需要的全部信息?有44.6%的人表示查到了全部信息;45.9%的人只查到部分信息;9.5%的人根本没有查到。(12)、当您在查找档案遇到问题时,您终止查找档案的原因何在?有46.3%的人因资料不全而放弃;9.2%的人因找不到而放弃;3.8%的人认为时间太长;12.1%的人因检索不直观困难而放弃;24.6%的人因手续繁琐而放弃;4%的人因服务态度不好而放弃。(14)、从您的角度出发,您认为“十五”期间档案利用工作存在什么问题?其中有5.4%的人认为太落后;2.7%的人认为过于分散;15.6%的人认为不够开放;23.8%的人认为服务范围太窄;24.7%的人认为手续过于繁琐;还有27.8%的人认为没有实现自动化管理。2、从网上调查和座谈情况来看:
有69%的人去过档案馆,知道一些档案工作方面的情况;24%的人认为所谓的档案就是人事档案,不知道还有文书、财会、科技等其它门类的档案;还有7%的人根本不知道档案馆这个机构,认为个人档案一般有劳资部门掌管,更不会想到利用档案。在调查中有43%的人认为档案馆是一个纯粹的保密机构;20%的人认为档案馆只在于保管和收集整理档案,不存在利用;还有18%的人认为档案与自己没多大关系;只有19%的人认为档案在科研、生产和日常生活中作用巨大,应该得到重视。二、“十五”期间利用工作相关规律及存在的问题
1、相关规律
“十五”期间已实行专业化管理的xx档案馆在人员结构和技术含量上已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档案利用工作已步入良性化发展轨道,为了更好的服务于企业,档案馆在定期了解企业的发展及对档案的需求,实行了跟踪服务、超前服务和全方位服务,并在每年年底开展档案学术研讨会,及时总结经验。同时,从二OO四年到二OO五年开展了“创新、创效”活动,创新即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找破传统的管理模式和方法,运用新的经验开发新技术,采用新的手段,开创新的局面。创效就是通过各种拓展档案工作新的领域,是档案开发利用工作向广度和深度进军,创造更加显著的经济效益。其次,为了扩大档案利用群体,增加档案工作的开放性,档案馆还利用节假日举办各种展览、讲座,加大编研成果的出版力度,增加了公众对档案的了解程度。因此,从“十五”期间档案情况统计报表中可以看出:“十五”期间利用档案资料的卷次基本上是呈逐年上升趋势,说明档案利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由于服务范围不大,用户比较固定。在二OO五年借阅人次出现了较大的变化,据调查证实是由于企业在进行重组改制过程中搞清产核资,查阅了大量的会计档案所致。在此期间,我们档案部门调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深入到企业内部,了解企业重组改制过程中对档案的需求,做到有目的、有准备,使企业档案发挥了充分的作用。从利用者结构来看,利用最多的第一是生产单位占46.5%,这说明企业档案利用的主体是生产单位,他们是企业经济建设的主体,他们利用档案的人次和卷次是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说明档案在企业的发展和经济建设过程中,变的越来越重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需要大量的经济信息,企业档案馆应面向社会与各种信息机构、科研院所、政府部门建立广泛的联系,根据企业和市场的需求,结合本馆的特点,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符合企业产业特点的市场信息,提供给企业,同时,在企业生产经营中,利用馆藏的科技档案信息为企业融入外资、技术引进、设备更新等经营活动创造条件。第二是科研院所,占28.9%。油气田勘探开发就是通过研究地层构造寻找油气藏,因此科研是企业发展与生存的必要条件。他们利用档案的人次和卷次仅次于生产单位,但由于受领导重视程度,承接项目的多少和企业发展状况的影响,用于学术研究的档案卷次和人次呈现了高低不平的趋势。这就要求我们档案部门有选择的介入到若干重点科研项目中去,以档案信息员或课题组成员的身份参与某些科研活动的全过程。首先通过对企业科技档案信息的熟悉、整理,协助选定科技含量和获准率都比较高的立项选题。其次,严密跟踪与科研科题相关的国内外发展与动态信息,及时向科研人员提供准确、新颖的档案信息,以保证研究方面的准确,最后可以通过对相关课题的调研、对比、分析项目的应用技术、方法和相关数据、指标等,为研究成果的科学鉴定、申报奖励提供依据,充分发挥档案信息的作用。第三是机关处室占16.6%,他们是企业决策者,作为一个企业要在市场站稳脚根,要向前发展首先要取决于企业领导的决策是否正确,而信息是决策之本,因此,他们对档案的利用虽然低于生产单位和科研院所,但也是我们档案工作服务的主要对象。最后是个人,仅占所占份额8%,这说明企业档案对公民的影响力是比较微弱的,因此企业档案馆在为社会公民提供服务方面还需要深化,从他们的利用原因上看,他们多数是为职称评定、分房、调动等因素索取档案证明崐材料,同时从统计报表可以看出,个人利用档案的份额虽少,却有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说明档案馆在社会公众的心目中,已经逐渐得到重视,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努力提高公民利用档案的积极性。2、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十五”期间xx油田档案利用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影响了档案利用工作的质量和效率。(1)、思想意识松懈,工作缺乏主动性长期以来,企业档案馆的作用没有被人们充分认识,在相当一部分人的眼里,档案馆只是一个保管档案的单位,有没有并不重要,档案人员的工作又比较乏味、辛苦,社会地位较低,得不到人们的尊重。加上住房和其它福利待遇差、经济收入少、生活清贫等原因,使他们的心里产生了失落感和自卑感。同时,由于过去一直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职工端的是“铁饭碗”,吃的是“大锅饭”,干好干坏一个样,竞争体制难以引入,工作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深层次的业务工作得不到开展,档案馆的职能得不到正常发挥。档案馆的工作仍然停留在借借还还的“蹲班守摊”的状态,被动的等客上门。有些档案人员对利用者不是一问三不知,就是爱理不理,缺乏热情感。有的干脆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不思进取,无论是从思想上和意识形态中都没有树立正确的为用户服务的观念,也就更谈不上为用户提供主动服务了。(2)、档案宣传工作相对滞后,导致档案的社会意识差。企业档案工作就象是深山里的奇葩,艳丽夺目却鲜为人知,尽管我们的档案工作人员为此长年伏案、日夜辛劳,而那蕴含着丰富馆藏的企业档案,却“养在深闺”人未识,这都与多年来档案馆封闭保守的模式和坚守门户的观念有关,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有相当一部分人对档案的认识模糊,有的甚至不知道档案能被利用,也不知道档案能对普通公民开放,这都是档案宣传未能及时跟上的结果。同时,在查阅档案时,为了维护企业档案的安全,用户不仅要受到单位证明和领导签字的制约,而且利用的范围也受到一定的限制。因而在公众的心目中,形成了档案馆是一个披着神秘面纱不能随意介入的单位,而档案部门并没有针对长期以来形成的档案社会意识差这种状况进行宣传工作,依然闭门等客,应开放的档案不能很好的开发,使档案的社会意识未能得到转变,更谈不上全方位为社会服务。(3)、利用形式过于陈旧落后。此次调查表明,有27%的人对我们为其提供档案的方式认为落后,4%的人直接不满,3%的人认为应该利用现代化设备查阅。这说明传统的“蹲班守摊”式的档案利用方式已不能适应现代企业的发展和人们的需求。目前,xx油田少数档案室仍停留在你来找我给查,你来问我回答的“守摊”状态,仍处于被动的等客上门。还有一些档案室虽然已实行了网络化管理,但由于受软件、设备、人员、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并没有充分利用现代化工具,开发档案信息,对于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没有产生多大实效,很多工作仍停留在手工操作阶段包括利用,在实际应用中计算机充当了打字机,更谈不上计算机查阅或网上利用。(4)、反馈机制不够健全。由于过去用户对档案的需求比较单一,仅限于工作查考或编史修志等,因而我们很少去了解或研究企业用户的需求趋向,对档案利用效果评价更是漠不关心,甚至出现了用户通过熟人引见来利用档案的情形,从“十五”期间xx档案利用效果反馈卡可以看出,利用实例缺乏力度,不能真实反映档案利用的实际效果,利用实例主观臆造与实际工作脱节,起不到利用反馈的效果,究其原因,主要是对档案利用信息反馈缺乏足够的认识,目标不明确,因而主动收集、反馈信息的积极性不高,对档案利用实例挖掘不深,控制不利,没有严格的规章制度的制约。其次,利用者对档案利用效果登记不重视,怕麻烦、敷衍了事也是主要原因之一。(5)、馆藏信息与企业发展不相适应。由于受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的影响,xx油田档案馆管理的只是企业过去各项活动中形成的档案,是一种相对滞后、零散、不全面的信息,一般以文书档案、财会、油气田勘探开发档案较多,科研、设备、声像等档案所占比例很少,有的甚至没有,一些基层档案室连文书、财会、油气田勘探开发也不完整,科技档案和一些反映企业发展的历史档案较为缺乏,已无法满足企业用户的需求。调查结果表明,在“十五”期间有46.3%的人因馆藏不全而被迫终止利用,9.2%的人找不到自己所需的档案,这个数据是惊人的,这说明我们的馆藏档案没有针对企业的发展和用户的需求去收集,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同时由于资金、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使该进馆的档案不能进馆,因收集的档案无法收回。再加上检索手段落后,设备配置不合理,已不能适应现代形势的发展,在为企业的科技、生产和经济建设提供档案信息方面显得既被动又力不从心,严重的制约了企业档案的利用工作。(6)、软硬件设施跟不上利用工作的要求。三、提高今后档案利用工作质量的措施和方法。
针对“十五”期间xx油田档案利用工作存在的问题及相关规律,调研小组成员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1、加强企业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增强利用工作的主动性。
2、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档案工作在社会中的知名度。
4、建立健全档案利用信息反馈机制,做到有的放矢。
建立健全档案信息反馈机制,对于我们及时准确了解用户的需求,及时分析档案利用工作的问题,客观分析档案利用规律,避免档案工作的盲目性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做了以下几点工作:(1)、成立档案利用信息反馈协作组,该组以档案馆馆长为核心,成员有档案馆各各部门负责人,企业主管档案的领导、兼职档案员组成。他们的任务是:①定期收集与企业有关的政策法规信息、市场信息,用户利用效果、数据,研究并撰写利用需求分析报告,为档案利用决策提供咨询信息。②建立档案利用信息反馈卡,做好档案利用信息的收集、汇总分析输出工作。③设立档案利用反馈意见箱,定期收集用户关于利用问题意见和建议。④调查处理档案利用过程中的一些棘手问题。(2)、定期召开档案利用信息反馈座谈会,及时听取利用单位对档案馆及档案利用工作的发展方向和服务工作的改进等方面的意见。集中讨论和研究利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纠正,更好的为用户服务。(3)、设立档案利用信息反馈员制度。档案馆由于与企业主管部门进行协商聘任企业各个部门的兼职档案员或办公室人员为信息反馈员,直接倾听和搜集企业对档案部门的呼声和要求,对于及时反馈的信息,并对档案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的人除在全油田通报表扬外,还应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5、加强馆内档案收集工作,丰富馆藏。
在调查中有46.3%的人因资料不全而放弃查阅,因此在问到对档案馆今后的工作有何建议时,有14.6%的人认为应丰富馆藏,为此,作为企业档案馆除按规定正常接收机关团体的档案,还要经常不断地运用电视、通信、公告、发文件、登门寻求等手段,将那些散存在社会及个人手中有保存参考价值,对企业发展有推动促进作用的档案、信息、资料及时收集进馆,纳入档案管理的范围内。与此同时,我们还要针对本油田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采用广泛收集与重点收集相结合,单位出面与实地收取相结合,有偿征集与自愿捐赠相结合的方法,千方百计的收集各种门类和载体中有价值的档案资料,尤其是收集与企业科研、生产有关的科学技术、研究成果、经济信息等。其次,也要主重收集油田所在区域特色的风土人情,生态资源,经济建设、发展历史、民间艺术等方面的档案资料进馆。同时,档案馆还要扩大收集档案内容的范围,如名人档案、历史档案、口述档案等,将由以保管企业档案为主的档案管理工作,逐步发展到多元化、多门类、多载体的其它档案的共同体,为拓宽利用范围打下坚实的基础,更好的为广大用户服务。6、努力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要求。
7、加强硬件建设,优化馆内设施。
现代化的管理除了需要具有高素质的管理人员以外,还需要配置现代化的设备,而配置现代化的设备则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为此,馆领导通过向上级领导请求汇报,重要活动请主管部门的领导参加或视察等方式,让领导了解企业档案工作对企业发展的意义、工作成绩、现状和困难,得到了领导的重视,在企业经济除于爬坡、经费严重超支的情况下,为档案馆拔专款添置了计算机、打印机、扫描仪、光盘刻录仪、空调、吸尘器等,并对破损库房进行了修整和更新了设备,加强了硬件设施的建设,目前,xx处有90%的档案室配备了计算机,95%的库房配备了空调,55%的档案室实行了计算机管理,还有40%上了局网。但这还不够,随着企业发展,计算机的更新换代、库房设施的老化,我们还要进一步的加大投入,更新设备优化设施,还要建立我们自己的档案信息网,使用户足不出户,就能进行档案咨询查阅、利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服务。8、增加档案工作的透明度,营造一个开放、舒适的休闲环境。
增加档案工作的透明度,就是让用户了解和认识档案工作,消除他们的陌生性和神秘性,这就需要我们从封闭走向开放,从被动转向主动,拓宽利用渠道,改变利用方式,为用户提供全方位服务。同时利用环境也是让用户了解和认识档案馆的一个重要窗口,良好的利用环境,带给用户的不仅是身心的愉悦,而且还会对他们产生巨大的吸引力,使他们把档案馆作为一个休闲的好去处。尤其是随着节假日的增加和双休日的出现,供人们支配的闲瑕时间多了起来,做为文化信息中心的档案馆,应转变服务观念,为用户营造一个开放、舒适、休闲的好环境。具体做法是:⑴树立开放意识,即根据用户的需求和开放范围,简化手续实行目录开放、开架阅览,同时利用各种形式宣传开放档案目录,介绍馆藏、介绍利用档案的常识,做到适时公布、及时开放,确保开放档案信息的畅通。⑵推出教授与你谈、博士与你讲系列讲座,开展档案利用知识教育,宣传档案馆的职能、作用,加强档案的社会意识。⑶根据不同年龄层次用户的需求,举办档案实体展,开展家庭档案建立管理讲座,以此来增加档案馆对公众的吸引力。⑷可在馆内搞一些具有文化品味的宣传橱窗、娱乐设施、茶室和书店,营造出一个具有企业档案馆特色的文化氛围。⑸是调整作息时间方便公众,了解公众的需求,千方百计的调动公众利用档案的积极性使档案馆与图书馆、博物馆一样成为公众休闲的好去处。9、根据企业需要加强编研工作。
编研成果是档案馆为企业和社会提供服务的一种有效手段,企业档案编研是企业各项管理中形成的真实记录,它是企业档案管理过程的“衍生物”,既是企业管理的助手和工具,又是企业实行自我监督检验管理成效的重要依据,企业档案编研作为企业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加强就意味着对企业管理工作的加强,加强企业档案编研工作,就是促进企业管理提高产品质量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加强企业编研工作,应根据企业的需求有的放矢,因此,⑴编研工作要适应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需求,要特别注意市场发展的动向,紧跟企业生产经营以及发展的热点,搞一些适合企业的现状的编研材料,以简介汇编、数据分析、简讯、图表等多种形式出现,以满足企业及社会多角度、全方位对档案利用的需求,为领导决策提供智力支撑。⑵企业档案编研工作应符合企业发展的要求,过去企业档案编研处于闭门造车,自编自研的状态,这样编出来的成果对企业缺乏实用性。因此,为了使企业档案编研工作更适合企业的实际要求,档案管理人员要与有关业务部门的专业人员一起共同选题、共同编研、共同出成果,这样的编研成果它的选题更具有专业性和适用性,更符合科研生产的需要。⑶应开展多种形式、多种载体的档案编研。在企业档案编研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编研工作是档案利用工作的一部分。在做好平时借阅、利用的同时,应根据企业建设与发展,结合本单位实际,了解他们对档案利用的需求,深入研究和开发企业档案信息资源,充分利用各级档案部门的设施,联合编研为企业提供主动服务。⑷企业档案编研要“去粗取精”。企业档案要编研成果从数量上看已很可观,但从整体效果看仍比较薄弱,编研成果结构不合理、档次低,不符合企业需求。同时也会影响到企业档案馆自身的发展,因此,企业档案编研工作应从这种粗加工转变到细加工上来,把企业档案编研的中心从数量扩张转至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并根据企业决策和生产经营活动的需要,确定编研课题,克服盲目性。编研成果因经企业有关领导审查、核对后方可定稿,确保企业档案编研成果的质量,为企业提供准确及时的信息服务。10、建立有效的文件档案管理系统,实现档案信息化管理。
传统的企业档案管理工作是以实体档案为管理对象的手工作业管理,档案管理的各项工作都围绕着实体档案来开展,但由于实行的是封闭式管理和检索手段落后,致使部分档案信息资源被闲置或浪费,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损失。档案信息化管理使档案管理的各项工作都以信息为管理对象,利用计算机对档案信息进行管理,档案工作中积累的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自然形成了企业电子文件中心和电子档案馆,在这种管理模式下,档案管理的各项业务工作都可以通过计算机来实现,档案工作方式从实体管理向信息管理转变,可以最大限度的提高档案的利用率,而要实现档案信息化管理,必须建立有效的文件管理计算机系统,对档案信息进行有效管理,而建立文件档案管理计算机系统首先应从改进和规范企业文件档案管理入手,结合档案管理方式的转变,改进和规范文件档案管理流程。其次,企业管理文件计算机系统应依据企业文件处理流程来进行系统的软件功能的设计,同时还要建立管理信息,如:目录信息、检索信息等,与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的内容信息的有效关联,实现对目录信息和全文信息的有效管理,为网上提供咨询、查阅、利用做好准备。11、建立企业档案目录中心,实现网络化服务。
目录是人们了解馆藏,认识档案工作的一个窗口,也是查询利用档案的重要工具,因此,作为一级综合档案馆,必须以自为中心,配备现代化的档案管理设备,逐步建立起本管辖区域内档案信息计算机网络系统,设立本企业、本地区档案目录中心。从调查结果看有46.2%的人希望能够实现网上利用档案,这说明用户对档案工作实现网络化管理的迫切性,也是档案利用工作发展的大趋势,而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建立企业档案目录,把本企业内各个方面所藏档案,特别是与企业发展相关的科研、生产与经济建设方面的档案信息目录集中起来,成为企业各单位共亨财富。与此同时,我们还要以本馆目录为中心,重点采集有关单位反馈本地区内情况的历史档案目录,反映生态环境和名人生活的档案目录等;属于本馆接收范围但又不满接收年限的档案目录;有关系统行业的专题性目录,各类编研成果如大事记、文件汇编等目录,实现本企业、本区域内档案信息计算机网络化,实现馆室联网查档服务,解决各档案室分散管理造成的信息闲置。总之,通过对“十五”期间档案利用问题及相关规律的调查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提高今后档案利用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也为下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我们将进一步加强这一领域的研究和探讨,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使我们的利用工作更符合企业发展的需要,更主动、更贴近公众和社会。附件:1、“十五”期间档案情况统计报表;
2、“十五”期间利用结构人次统计表;
3、“十五”期间档案利用结构人次汇总表;
4、“十五”期间档案利用状况调查表。
油田档案利用情况及规律问题调研责任编辑:飞雪 阅读:人次
第四篇:新课程背景下利用有效性问题探究提高地理课堂效益
新课程背景下利用有效性问题探究提高地理课堂效益
蔡清祥
单位:晋江养正中学
邮编:362261 电子信箱:caiqx51@126.com 联系电话:*** 摘要:本文结合新课程理念,围绕提高地理课堂效益这一中心,通过有效性问题的设置和问题的有效处理,提出一些想法和教学经验。
关键词:问题探究
有效性
地理课堂效益
建构主义
认知冲突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这一条基本理念,除了“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以外,还强调“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地理问题作为师生探究对象,它的选择、设置、探究过程和方法直接关系到探究效果。不断提高地理课堂效益,一直是广大地理教育工作者的努力目标,它不仅减轻了学生负担,克服地理学习障碍,还促进地理教师专业成长,推动地理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一、利用问题探究有效开展地理课堂教学的条件
1、地理问题的价值选择
严格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根据教学重难点,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结合上课类型(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等),合理灵活选择设置。
2、教师的有效引导
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教师通过参与问题讨论、发挥语言魅力、借助艺术性加工,把丰富有趣的内容,精心设计成能促进学生思维的问题情境,及时获取反馈信息、利用鼓励性评价等多种手段开展问题探究。
3、学生的积极参与
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应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方法,积极思考,克服心理和思维障碍,敢于发问,勇于表达,学会在不同条件下运用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去解决问题。
二、利用有效性问题探究提高地理课堂效益的实施策略
1、问题设计的针对性——抓住学生的兴趣点
教师要根据课标,围绕教学重难点进行问题的设计,而不能为问题而问题,满堂问,一问到底,没有掌握好问题的数量,就会导致课堂效益下降,干扰学生的思维,过度追求覆盖面,反而使重点不够突出,难点无法突破,毕竟课堂只有45分钟,而且学生也不是一张白纸。
教师可以根据知识的联系,设置问题组或问题链,问题应该要根据不同的层次要求进行细化,给学生一个梯度,让学生在现有基础上,根据个体的差异不断触摸新的高点,有些学生甚至会突发其想,学生在此过程中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增强了自信心。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对眼前能看到的东西是不感兴趣的,对藏在后面的奥妙却很感兴趣。”一些缺乏地理思维,简单重复教材的问题,无法达到地理思维锻炼的目的,而且占用地理课堂教学时间;一些知识覆盖面过大的问题,很难在一定的时间里解决,对老师和学生都是一种折磨;一些问题难度太大,偏离课标,没有面向全体学生,增加学生负担;有些问题存在语言理解障碍,学生容易产生偏差。
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年龄段的学生都有自己现实的学习潜力、主导的思维活动品质、个性意志范围和情感范围。同时,同一年龄段的学生在学习兴趣、学习动机、记忆类型、思维方法等方面都存在差异。问题的内容最好具有时代性和变化性,地理现象与生活经历体验、天文事件、灾害事实、网上热点评论、时政热点等有机结合,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学生会自觉的参与课堂教学,并延续学生对地理问题的热情,不至于产生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现象。
2、问题呈现的多样性——避免学生审美疲劳
一般情况下,教师是提出课堂地理问题的主体,但在教学过程中会出现一些生成性的问题,今天的学生在进入课堂前并不是知识的贫困者,通过社会、媒体等信息已有很丰富而广阔的知识。老师既要善于和学生交流,学生也可以大胆地向老师提出自己的理解和想法通过这样的互动使学生的知识更完整,对知识应用、应变能力会不断提高。爱因斯坦说:“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更重要。”今天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强化学生的提问意识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教师积极转变教学观念,鼓励问题提出主体的二元化,对(非)预设生成性问题进行精心设计、灵活运用和机智解决,给课堂留足弹性,保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多变生动的情境更能吸引学生的眼球,利用古诗词、小故事、幽默诙谐语言、丰富的表情、图表图象、视频影象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有利于学生保持学习热情的情境,冲击学生的视觉听觉等感官,调动学生的地理课堂情绪,避免学生出现审美疲劳。
多变的提问方式更能调动学生的热情,在课堂提问时根据具体内容,或引趣悟道,切入正题的直问,或指点迷津,校正思维航向的拨问,或全面感知,形成系统的答问,或按学生认知规律和教材内容逻辑层次的递问,采用正问、逆问、曲问等多种形式,促使教师因循守旧的提问方式的转变,打破学生墨守成规的思维定势,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3、问题出现时机的准确性和不确定性——把握课堂教学的兴奋点和学生的闪光点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中的信息反馈,审时度势,随机应变,适时提出问题。针对课堂中会出现学生睡觉、走神、说话、看课外书等事件,有些老师会用以问代罚的方式来解决,虽然能及时纠正这些行为,但也使问题失去了设置的意义。时机的选择可以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显示出来的心理状态加以把握:当学生思维受到局限无法突破时;当学生受到旧的知识影响很深而无法顺利实现知识迁移时;当学生若有所悟、情绪高涨、跃跃欲试时„„这要求地理教师要有较强的课堂调控能力,抓住这些能够借题发挥而又转瞬即逝的时机。
古人云:“学贵有疑,疑则进也,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极,一番觉悟,一番长进”。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会有一些闪光点,它们是学生学习的疑惑、突然的顿悟、灵感的萌发,瞬间的创造,稍纵即逝。作为一种动态性的教学资源,学生的课堂生成不以老师的意志为转移,具有不确定性,教师必须用心倾听、敏锐捕捉和充分肯定,选择适当的问题以恰当的方式,使它们成为师生共同提高的催化剂,实现地理课堂效益的增长。
4、问题解决(释疑过程)的创造性——重在方法的掌握和学生认知过程的构建
学生根据教材介绍和已有认知水平,对处于最近发展区的问题可以独立解决;针对一些开放性的地理问题,通过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得到解决:教师预设问题会遭遇课堂的生成,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当场解决或课后解决;根据知识的前后联系,在适当的时候,有意存疑,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效果;面对陌生的地理现象,教师可以选择实验模拟,培养学生观察和推理演绎能力;针对学生的思维障碍、断点,教师要变换释疑的角度,从正面、侧面、反面,培养学生正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避免陷入思维定势;问题的解决不单单是给答案,注重问题到结果的思维过程锻炼更为重要。苏霍姆林斯基说:“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因此,教师要根据问题的类型、难度、层次、目标的不同,多样灵活的解答问题,再过程中渗透方法,通过总结升华,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思维层次。
三、问题探究激发地理课堂要素
1、促进课堂师生互动,营造课堂学习氛围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和社会背景下,[1]借助他人的帮助和通过人际间的协助活动而实现意义建构过程,它强调学习的社会性。因此课堂上必须保证师生间有充分的互动和交流,而课堂提问是实现课堂交流的重要途径。由于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事物的理解,所以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学生可能有自己的看法、见解。教师的提问可以为学生提供“畅然欲言”,阐述自己观点的机会,这不仅利于学生之间相互启发,取长补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也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思维状况和真实想法,判断学生的进展以及与目标的差距,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节奏,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探索,努力实现课堂效益的最大化。所以,一个好问题就像一条纽带,会将师生之间的认识和情感紧密联系起来,实现地理课堂预设和生成的双翼齐飞,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架起师生之间沟通的桥梁。
2、调动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思维层次
建构主义认为,在学习活动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自己应该并且能够能动地掌握学
[2]习过程,而不是机械地、程序化接受教师的灌输。由此,任何教学效果都必须通过调控学生的状态才能实现,而不是教师教学行为的直接结果。陶行知先生曾在一首诗中写道:“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是创新的动力,任何创新活动都是从问题开始的。
在课堂上,教师通过问题探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置于探索者的位置,使之经历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发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性,保证地理课堂教学的高效进行;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测和想象,通过直觉领悟与逻辑方法的并用,养成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相结合的思维习惯;教师的问题通常针对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对学生的学习有一定的导向性,能引导学生思维和学习的方向。
3、有利教师专业成长,推动新课程的探索实施
教师的成长和发展的第一步,就在于教师自身的反思,进行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3]有效途径。如果我们不注意反思总结,那么我们的教育教学永远在重复昨天的故事。良好的师生互动和课堂学习氛围需要教师不断的学习、反思,由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反思型教师转变,对教材等教学资源进行优化整合,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提高课堂调控能力;这些也影响着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关乎教师个人价值的实现。因此,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修养、丰富的教育理论、扎实的教育基本功、强有力的组织管理能力、开放的思想、强烈的幽默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崇高的敬业精神成为教师努力奋斗的目标,这些品质无疑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既有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也能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持久性。
教师作为地理课堂的主导者与课程的主体学生将会形成一种良好的促进关系,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 刘儒德.论建构主义学习迁移观[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1,4 [2] 张春莉.从建构主义观点论课堂教学评价[J].教育研究.2002,7 [3] 杜祖贻著、陈汉生等译.《杜威论教育与民主主义》.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8月第1版
第五篇:探究光反射的规律及实验改进(教学设计)
《探究光反射的规律》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的地位、特点、作用:光的反射现象在日常生活和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学习光的反射定律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从本章的知识体系来看,光的反射定律既是全章的重点,又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上一节研究了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本节进一步研究光在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发生反射的现象和规律,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为学习《平面镜成像》这一节铺平道路,同时也为学习光的折射奠定基础。通过这节学习,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研究方法和技能又能迁移到探究光的折射规律上去。
教学重点:光的反射定律是几何光学中最重要的基本定律之一,是分析有关光的反射问题的主要依据,该规律的探究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探索精神,所以光的反射定律及其探究过程是本节教学的重点,也是本章教学的重点。
教学难点:漫反射和镜面反射的光路,难以真实、直观的显现出来,让学生观察比较,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镜面反射和漫反射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二、目标分析
本节课我根据八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经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获得比较全面探究活动的体验,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教法分析
在课堂上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进行实验、老师进行演示实验,使学生在头脑中有清晰的表象,以具体生动的感性认识为基础掌握知识,同时在观察中培养能力,开展思维训练重视知识的应用,紧密联系实际。
四、实验教学
1、实验目的(甲图):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跟法线的位置关系;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
实验不足之处:在竖直纸面上描画光线的径迹时,没有依靠,画的线的歪斜,影响到角度的测量,误差会大一些,同时需要多人配合操作,浪费实验时间。
改进方法:将竖直平面的实验操作改成在水平桌面上进行(上图中)。
改进意义:实验操作难度小,学生都可以单独进行;操作方便、快捷、准确、误差小,提高课堂实验的效率,学生能够体会到成功感。
实验器材(改进后):白纸、铅笔、量角器、直尺、激光笔、平面镜、平面镜竖直支架; 实验步骤:①在白纸上用铅笔和直尺画出平面镜、法线的位置(上图中);
②在法线一侧,向入射点画任意三条入射光线,并标为1、2、3;
③用平面镜竖直支架将平面镜支好,放在纸上所画的平面镜的位置;再让激光笔沿所画的1、2、3入射光线照到镜面的入射点上,此时用铅笔在反射光线的径迹上描出一个点1,同理,描出2、3(上图左);
④移开平面镜、激光笔,用直尺和铅笔作出反射光线1、2、3,并用量角器量出各自的反射角和入射角,填入实验表格;、、、、、、2、实验目的(乙图):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
实验不足之处:此实验需要多人配合操作,实验过程中要始终保持硬纸板与镜面垂直、激光光束始终沿硬纸面照射都有一定的困难,增加操作难度,影响实验进度与效果。
改进方法:用硬纸盒子以法线轴,在其右边纸面上开一个“小门”,实验时“小门”可以向里或向外推,使之与左边纸面不在同一平面。教学时可将此实验改为演示实验,为了增加演示真实、直观的效果,将硬纸表面进行“粗糙”处理(上图中、右)。
改进意义:能直观、形象的显示“小门”打开后与原来纸面不在同一平面,且在任何位置总是能与镜面垂直,表面的“粗糙”处理为演示实验带来逼真、清楚的效果。同时也给学生利用身边的器材动手、动脑进行小实验作出示范和榜样。
实验器材(改进后):自制教具(带“小门”硬纸盒、)、平面镜、高亮激光笔; 实验步骤:①将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将“小门”关闭的自制教具放在平面镜上;
②将高亮激光笔的光束沿纸面射向入射点,观察“小门”上的反射光线(上图右);
③保持纸面左半部分上的入射光线、入射点位置不动,将右边纸面上的“小门”向里摊,观察“小门”是否还有反射光线;
3、学生用光的反射实验器(上图左)
学生实验器材存在的缺陷:由于卡槽设计太大、平面镜受重力作用,会向没有卡槽的一边下垂,造成镜面与光具盘不垂直(上图左),实验时反射光线不能显示在光具盘上,同时平面镜与光具盘结合处有缝隙,出现漏光,使反射光线亮度变暗变弱。
改进方法:沿平面镜位置线挖一个宽与平面镜厚相同、长与平面镜略长的长方形的孔槽,实验时将平面镜一半插入到孔槽中,可消除平面镜因重力作用造成不垂直的影响,同时也避免了平面镜与光具盘结合不紧密造成的漏光现象(上图中、右)。
改进意义:平面镜插入卡槽,镜面与光具盘紧密结合且相互垂直,避免入射光从缝隙泄漏,同时让入射光全部被反射,反射光线的径迹能在光具盘上清晰、明亮的显示出来。
4、实验室配备的学生用激光笔与专业激光笔(上图左)
实验室配备的学生用激光笔不足:光线暗、光束窄,要让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同时显示在显示板上,操作起来很困难(或者光线暗淡,或者只显示反射光线,或者只显示入射光线),严重影响实验效果及进度。
改进方法:用高亮度的专业激光器替代学生用激光笔,并将激光笔的头部进行改造,让高亮激光束通过一根粗细适当的玻璃柱(上图中),并适当调整距离,就可以得到又亮又宽的光束(上图右)。
改进意义:实验时亮度好,效果极佳,使用方便,极大提高了实验的效率,极大吸引了学生的兴趣,深受学生喜爱。
5、对于镜面反射与漫反射这一难点的突破,我采取播放多媒体动画课件:画面出现两种不同的反射面,再依次播放出每一条光线的反射过程。播放完毕后,让学生比较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异同点,并回扣上面的实验,让学生解释其中的原因。
五、评价反馈
教学突出“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新课程理念,让学生在实验中观察、体验,发现问题,展开探究,得出规律,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推动课堂教学,通过教师的指导结合自身的积极探索,用实践去亲自体验和感悟。同时用自制教具作示范,启发学生的利用身边的器材,动手动脑制作物理器材进行课外小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探究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