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弟子规感悟
弟子规感悟
什么是“弟子”?弟子就是学生,我们大家都是学生,不分地域、年龄、财富、职务。因为处处皆学问,所谓活到老,学到老。跟谁学呢?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我们做学生,与人求学、求知、求进步,就得有规矩,知礼仪,这就是“弟子规”。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弟子规是孔子对众弟子们的训诫要求。早在2500年前,孔圣人已经明确的告诉我们这些后世弟子:做人首先要守孝道,孝顺父母,尊敬史长。其次要遵守承诺,言出必行,也就是现在我们所说的讲诚信。要关爱善待身边的同事、朋友和你遇到的每个人,并向仁义之士学生靠近。如果以上都做到了,还有余闲就应不断的学习文化,提高自己的修养。什么修养呢?这里有一个标准,即所谓的“三纲五常”。三纲指的是“君为臣纲,夫为妻纲,父为子纲”。这里的“纲”,是榜样的意思。五常指的是“仁、义、礼、智、信。”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孝敬父母是天经地义的道理。从孕育到生生养,父母对孩子的恩情,是孩子永生也报答不完的。俗语有云:百善孝为先。孝顺,是人类必须具备的素养。那么具体要怎么孝顺呢?孔子在此列出了几例:父母叫你,就应该马上答应,不要磨磨蹭蹭;父母让你做什么事,就应该马上去做,不能拖拉偷懒;父母的教导,必须恭敬的听从;父母的训斥应该顺从的应承。有句古话说的好:“瘟疫不瘟忠臣孝子门。”意思是说,大灾大难都不会侵入忠臣孝子的家里来。
出必告,返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有些人,来无影去无踪,神出鬼没。没有人知道他一天到晚在干些什么,这样的人又能成就什么样的事业呢?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群体当中,无法独立存在。人与人之间需要沟通,需要相互了解。因此,一定要有一个稳定的职业,固定的生活模式。这样别人才能了解你,易于沟通。知道你要干什么,才好配合你,帮助你。
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
“长幼有序”是传统的修养和美德,这其中蕴含着言行之礼,孝悌之义。饭桌上,长者不先动筷子,后辈就不可以先吃。长者没有先坐下,后辈却坐着躺着自己舒服去了,岂不可笑么?这些是最基本的“礼仪”,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不是正需要这样去礼遇我们的宾客吗?我们必须把每一位宾客当作我们的前辈,贵宾来对待。
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
当宾客有需求而招呼我们的时候,要迅速做出反应。这样才能向客人传达“很愿意为您服务”的心态;当离开客人跟前的时候,不可以转身就走,像躲避瘟疫一样,而是要慢慢转身离开;回答客人的问题时,眼睛要看着对方的眼鼻三角区,不要左顾右盼,让人觉得心不在焉。要用眼睛向客人传递出我们真诚的服务态度。
冠必正,扭必结,袜与履,俱紧切。
我们属于服务行业,是展示礼仪之邦,文化大者的窗口,因此形象尤为重要。在日常的工作中,要特别注意不仅言行举止大方得体,穿衣戴帽也需保持干净整齐,从着装打扮上让客人感到干净、朴实、麻利。良好的形象,可以增加别人对你的信任度,也可以看出一个企业的整体气质内涵。
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借人物,及时还,人借物,有勿悭。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在与人借贷方面,这句话体现得特别明显。若想借用他人物品,要坦诚相借,人家同意借给你你再用。经常发生以下这种 情况:主人不在或者不好意思开口借,就擅自拿了人家的东西,想着用完再还回去,本以为大家感情好,临时拿来一下没关系,殊不知这已经属于偷盗。损了名誉,又伤了和气。人家把东西借给了你,就一定想着还,人家有求于你,就大大方方的借。俗话说“好借好还,再借不难”。凡事都摆在明面上,坦坦荡荡心里多踏实。
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已,莫闲管。
总有一些人,整天闲来无事就爱“张家长李家短”有的没有扯上一通。我们管这种搬弄是非,喜欢“流言蜚语”的人叫“长舌妇”。这种人最可恨,自己不工作,还影响别人;让人产生反感。可谓“工作效率打折扣,顾客印象打折扣,企业形象打折扣”。我们要在日常工作中进行必要的正常的沟通,要以利于服务,促进团结,相互帮助为上的。如果把扯闲篇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本职工作中去,收获不可限量。
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
大家都知道这么一句话“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我们看见别人的好,总希望自己也能像那个人一样好。这是个非常值得珍视的心态。“假如便池里漂着一个烟头,那么这次小便经历将充满无限乐趣”,我想有些男士是有过灯似经历的。当然这是句玩笑话,但其中却有着很明白的一个道理:就是做什么事情,都需要有一个目标。有了目标也就有了行动力。不管你与自己的榜样或目标有着多大的差距,只要拿出自信,以比、学、赶、超的勇气和态度,坚持不懈的努力进取,一定会不断缩短这个差距,使自己的水平得到巨大提升。
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
企业的员工来自五湖四海,我们一起生活,一起工作,一起成长成熟。“四海之内皆兄弟”,又何况身边这些朝夕上对的人呢?大家都是手足,是亲人,都需要关爱和帮助。因此,我们都应关爱和帮助身边的人。“做事靠团队,才队靠凝聚,凝聚靠关爱。”爱,是成就一切的基础。要怎么爱呢?请你记住以下的配比:付出的多,索取的少;宽容的多,计较 的少;承受的多,推卸的少,真诚的多,虚伪的少;考虑别人多,老邪自己少。有人心里会想:那我不亏了么?当然不。给予“爱”的同时,你也收获了“爱”,这两者成正比。谁都一样,付出越多,也就会有越多的机遇和收获。
已有能,勿自私,人有能,勿轻皆。
“有脑力的请奉献智慧;有体力的请奉献汗水;没智慧也不想奉献汗水的请离开,奉献出你的岗位”。咱们这个企业就是这点好,处处充满了机会,就等着你凭本事发挥。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每个人都得全力以赴,实打实的干。偷奸耍滑的举动也许不会被发现,但是工作成果大家有目共睹。有些人总觉得脑力工作和体力工作好像谁比谁高一等,这种人就是傻子,工作就是工作,有什么高低贵贱之分呢?工作的意义和本质都是相同的,只不过各有各的擅长,分工不同而已。这二者缺一不可,用不着羡慕嫉妒,也用不着瞧不起谁。
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
明知道前面是个火坑,却不阻拦你的伙伴,等丰他跳下去自己好看热闹,这叫“坏”。他跳下去了,想想你的德行呢?岂不比他先掉进火坑了么?同事之间,就是朋友、亲人,要的是相互提醒,相互帮助。明明白白的指出别人的错误,也是对他人的一种爱。阻止别人犯错误的同时,也警示了自己,这岂不是对大家都有益处么?
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
所谓“知恩图报,善莫大焉”。我们的企业向来是讲感恩的。懂得感恩,才能懂得人间大爱的美好。懂得感恩,才会懂得传递爱,获得爱。感恩是一种品德,是人生的大智慧。得恩报恩,得怨可不能再报回去了,而是要忘记,要宽恕。宽人就是宽已。曾有弟子问孔子:您能只用一个字,让我受用终生吗?孔子回答:恕。就是让他学会宽恕。“怨”是心灵的负担,总怀揣着怨,你的世界就会越来越黑暗,越狭小。不去计较,才能让你获得快乐和光明。当然,“以德报怨”又是更高一级的德行修为了。
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
我们常说“近朱者赤”。多亲近品德高尚的人,自己的德行修养也会随之提升。这个道理大家都懂。相信每个人都很清楚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想要完善自己,关键在于我们是否关于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最好的方法是,从你不喜欢的人身上找优点,然后想办法去学生人家的长处;看到他的不足,就提醒自己不要犯同样的错误。如果每个人都这样做了,假以时日,大家在完善丰富自己的同时,你会发现其实原来讨厌的那个人没那么讨厌,彼此间的关系也会更加码头和睦。常看到自身不足燕加以改正,犹如寒冬吃了颗暖心丸;常看到别人的优点,就像盛夏里常备着清凉散。
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
有些人天生比较悲观。总觉得自己不会有什么大作为,于是终日昏昏噩噩,庸碌无为。其实大可不必妄自菲薄。诸子百家、宗教领袖„„所谓圣贤,无一不是平民出身。他们之所以得以成就伟业,万古流芳,只是缘于他们不断的修炼和磨砺。一切奇迹,都是人为缔造。因此,我们绝不可小视自己的潜质。只要积极的生活,认真对待每一天的工作,努力拼搏,一定会有非凡的收获。
通过对《弟子规》的研读,大家都能渐渐领悟其中“仁”、“爱”、“礼”、“智”、“孝”、“信”等品德的真谛。我们学习《弟子规》,就是学习为人处世的态度。只有态度积级端正,才能持之以恒,不断进步。学习的开始,就是进步的开始;学习的过程,就是进步的过程。对生活对工作,只要主动、勤勉、乐观、积极,必能有所快点儿,求得成功!
第二篇:弟子规感悟
<<弟子规>>读后感
在古代,《弟子规》是一学童读物,用来规范儿童行为的。惭愧地是我长到20岁才第一次看到这本书。故于此时的我而言《弟子规》更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我过去生活中的种种不足。
细细读来,我强烈地感受到自己基本礼仪的缺失,尽管书中很多总则在现代生活中已经无法也不必保留了。俗话说;浪子回头金不换,从此刻开始规范我的行为,慢慢提高我的思想道德水准一点都不晚。感谢老师让我在年轻的时候有机会并且不得不静心习读古代圣人的行为,感受他们崇高的思想境界。给自己一个提升的机会。
“圣人训 首孝弟 次谨信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是弟子规的总徐,我们不难看出全文可以分为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七部分。对比之下,我发现了自己需要及时改进的地方。
一直以为自己是个特别孝顺的孩子,原来我与真正的孝差距那么大。我只是做的了养父母之身,并未想到过养父母之心。这么多年了,我听爸妈话,心疼爸妈身体,尽量避免他们过度劳累。可不曾想过孝敬父母如同抚养孩子一样,光有物质是远远不够的,他们亦需要精神上的关怀。尊重他们的志趣,捍卫他们的尊严,想到他们那颗永远为子女安危、前程记挂的心。我相信,随着我年龄的增长,养父母之心会显得越来越重要。
在“谨”和“泛爱众”两节中,我基本所有的点都注意到了,而且行为方向绝对正确,我为此而感到骄傲。只不过“朝起早 夜眠迟”和“ 斗闹场 绝勿近邪僻事 绝勿问”两部分有待加强。“道人善 即是善 扬人恶 即是恶”一定要切记。
“信”是我最不足的部分,我做到的太少了,我要将这一节内容原文铭记于心,从此以后时刻提醒自己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其实道德的修养本节占很大一部分,我不是个品德高尚的姑娘。少说话,少八卦。自己说出的话,一定要兑现,诚实守信。见贤思齐,扬长避短。总之,这一节几乎所有要求都未达标,保证以后会潜心修炼自己,以圣人为标,相信我也离修成正果不远了。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弟子规》在我们小的时候就如此教诲我们。要注意学以致用,注意学习的方法以及一个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逐一与我过去20年的行为做了对比,我给了自己很大的肯定。是的,我离圣人很远,但我至少是个好人。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会加倍弥补自己的不足。《弟子规》是我见过的教人如何行事的最详细的一本书了,中国古人真伟大!
当然,《弟子规》中在孝敬父母,敬爱兄长那一节中,繁琐的礼仪太多了,过于拘泥于行式,在如今倡导自由、张扬个性的现代社会中,不可能也没必要照办,我们只需要好好的领悟其中的精神就好。要将中国伟大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结合,让21世纪的中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礼仪之邦。
第三篇:弟子规感悟
格物致知
——《弟子规》读后感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以前读《礼记大学》时这一段老是不明白,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格物是做一切事情的基础,但是到底怎么能够做到格物,一直不是很明白,但是自从经历了29号、30号两天的《弟子规》的培训后,我知道了原来做人还有这么多规矩。感谢邵总将《弟子规》引入到曹达的企业文化中来,我想这应该是每一个炎黄子孙都应该学习的。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弟子规》开篇就给我们指出了做人的根本是孝悌之道。孝悌之道是为人子女生存的基础,自我们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就注定有一笔今生无法逾越的“债”,那笔必须孝敬父母的“血债”。孝悌是传统美德的基础,古人云“百善孝为先”按古人的观点,一个人在家中,做事要依父母亲的意愿,出则要相告父母亲。随季节之变,也要关心父母亲的冷暖,凡事不能自作主张需听父母亲之意,父母所喜爱的东西也要尽力备齐。所谓身体发肤授之父母,就算是爱父母我们也要爱护自己,就算不为自己,也要想想那些期待的眼神。自小父母亲就把他们的心倾注于我们身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道出了天下父母心。我们一定要严格执行《弟子规》中“入者孝”这篇,做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其次,友爱兄弟姐妹,泛爱众,时常亲近有德的人又有几个能做到呢!人们都说家是一个堡垒,那么构成这个堡垒的基石就是仁爱,对亲人的慈爱,对众人的仁厚之爱。自小孔融让梨的故事就烙于我心,兄弟姐妹就像链锁般与父亲母亲这两个点相连接,构成一个圆满的家和万事兴。再加上亲戚朋友这些枝叶,那站在楼上看风景的人,便可崭露头角了。而将其连
接的这个力就是“爱”,朋友你们应学会爱别人之所爱,以一颗纯洁的心给他人以友善,以一份单纯奋进之心去拥有手留余香的梅,少些勾心斗角,少些兄弟间的亲兄弟明算账,以仁爱之心搏得亲情、友情、家业、事业。
再次,言行中,要谨慎,要讲信用。所谓“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我们的穿着打扮,言行举止,一切应在随意中见大方,大方中不媚俗。“步从容,立端正”这些平凡的举止,也应好好实行。工作中少些阿谀奉承,多一点诤友之情,学习中少一点闭关自守,多一点对外交流,多做批评和自我批评,向有德行的人学习和请教。
有幸学到了《弟子规》,正是这篇孝敬父母,友爱兄妹,言行需谨慎,讲信用,与人要和谐的文章,让我情不自禁的想起生活中的点滴琐事。无论是好人、坏人、智者、愚者,我们都应如苍天和大地般那么和谐共进。为自己找一个信仰,“仁义礼智信、温良恭谦让”。有了这个杠杆,人才能成为一个强人,而这个信仰就源于弟子规,我希望能够好好的践行《弟子规》,让它成为我事业的奠基石,人生的转折点。
第四篇:《弟子规》感悟
做一个有孝心有良好品质的人-----读《弟子规》有感龚金金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在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做一个有孝心有良好品质的人----读《弟子规》有感。
在这春色撩人的季节,我们南方中学也到处可以闻到书香。说实话,每天早上七点五十分,当我和同学们一起诵读《弟子规》时,感觉它就像一面镜子反映着我们生活的每一个细小的环节,使我从中受益匪浅。
当今社会,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但是我们中国人的素质却普遍令人担忧:路边的老人没人去扶,不是不愿意而是不敢,因为老人讹人事件不断发生;中国人到国外旅游,为了显摆,特别刻上“某某到此一游”的字样,被外国人鄙视,中国人在外国人眼中成了“不讲文明”的代名词;地沟油、毒奶粉、病猪肉、药儿灵,毒害国人的事件屡禁不止;宁抢一秒,不等一分,“争分夺秒”的不良行为酿成的车祸教训让无数家庭支离破碎……在这种种行为背后,掩藏着我们中国人的自私与自利、困惑和迷茫,在这个时候,《弟子规》如一缕阳光,照亮了我的心扉。
《弟子规》告诉我们:
首先要孝顺父母。作为一个有良知有感恩之心的人,我们首先要回报父母的恩情。唐代孟郊诗云: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而我们现在有些同学,每天回家之后,只知道问父母要钱要吃要穿要玩,父母稍微没有满足要求,就对父母冷嘲热讽;更有甚者,对父母辱骂或者大打出手。完全不像一个学生,更像是一个没有教化的畜生。
其次,我们要尊重老师。在老师的微博圈里,流行着这样的一句话:学生虐我千百遍,我待学生如初恋。当我讲到这里的时候,有很多同学都情不自禁的笑了,认为学生真的“位高权重”“威风凛凛”。但我要问一句,当你们在笑时候,你们是否感觉到了老师心中的无奈呢。我始终不明白,为什么有一部分同学,上课时讲话、玩手机、看小说、睡觉,如果有哪位科任老师制止这样的行为,该同学不仅不感到羞愧,相反的却和科任老师“吹鼻子瞪眼”。是谁给了学生这样的权利:可以不听讲、可以辱骂老师?难道这是一个有良心有道德的人能做出的事情吗?当然,我们周围还是有很多让老师感动的学生的。他们不自卑、不自弃,默默的学习,努力的拼搏:在运动场上,他们展示健全的体魄;在考场上,他们展示超强的智力;在别人需要他们帮助的时候,他们毫不犹豫的伸出援助之手。这样的学生才是真正的懂得了《弟子规》深刻含义的人。
最后,我们要与人为善,善待周围的人。无论是认识的或者不认识的人,我们都要以一颗善良的心去对待。昆明3月1日残暴杀人案件,让人愤恨不已。那些恐怖分子最终得到了应有的惩罚,但是逝去的生命却让千百个家庭伤心不已。我们时时刻刻都在为这些残暴的行为而愤慨,作为一个中国人,要热爱自己的国家,热爱自己的同胞,热爱自己的亲人,做一个有孝心有良知有品德的人,只有这样,我们的中国才会更加强大,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加和谐,我们的家庭才会更加的幸福!
愿我们都沐浴在《弟子规》的教化之中,做一个让人肯定、让人欣赏、有孝心有良好品德的人!
我的讲话完毕,谢谢大家!
第五篇:《弟子规》感悟
《弟子规》感悟
《弟子规》里面有许多道理。这些道理,会读会念,没有用处,最重要的是会做。
做子女应该孝顺父母,我们只有一个爸爸、妈妈,从我们出生时到现在,他们都在很辛苦地把我们养大,并且希望我们成才。平时爸爸妈妈对我们严格,其实是爸爸妈妈对我们的一种爱。
如果我们任性而为,容易出错,让父母担心,是不孝的行为。心里面要记住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处处都要照顾到父母。我们能以这样的心去做,就是孝顺父母,这就是做人的根本。
除了孝顺父母,做人还要诚实守信。开口说话,一定要做得到。没有能力做到的事情不能随便答应。至于花言妙语,更不能使用。
《弟子规》里面的内容还有很多很多,需要你自己去细细品味。
新会实验小学三年级:熊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