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弟子规》的感悟

时间:2019-05-12 23:57: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读《弟子规》的感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读《弟子规》的感悟》。

第一篇:读《弟子规》的感悟

读《弟子规》的感悟

一直以为《弟子规》是一本小孩子的启蒙导师,作为成年人的我们都深知其中的道理。在医院诵读《弟子规》的活动中,我读到这本书,发现其实截然相反,我欠缺的很多。《弟子规》就像是生活中的一面镜子,使得你的个人行为、道德品质、综合素质有了参照标准。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结晶的她绝对是你生活、工作乃至人生中的良师益友。《弟子规》教导我们首先要端正品德,包括孝、悌、礼、仁、忠等。并为我们罗列出很多为人处世的小细节,我阅读后颇有感触。医德是医之根本,在传统思维方式中,医生的职责是看“病”,医生更多的关注患者生的什么病、用什么药、如何治疗等生理需求,至于患者的心理需求则是其次于“病”的问题。医术固然重要,然而古往今来,大家都知道真正的大医如果缺乏医德的支持是难以成就的。也就是说医术到达一定程度,唯有医德才能使其继续得以提升。无论东方还是西方的医学道德理念,都把救死扶伤视为医生的修身之术。翻开中华民族的医学史,“医本仁术”的理念世代相传。从古至今,医学对所有从医者都有着严格的医德要求,“医非仁爱不可托,非廉洁不可信也”。医学需要医德,有如人需要空气和鱼需要水一样。

医德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医疗质量的优劣。首先医德是提高医疗质量的必备条件,医务人员要实现自己的神圣责任,必须深知自己对患者、对社会担负的责任;必须在工作中对病人亲切、同情、耐心、和蔼,不论职务高低、贫富、美丑、男女老幼一律同等对待。其次,医

德是提高医疗质量的动力。医生在工作中如主动与病人接触,服务及时,亲切温暖都会增加病人的信心和力量,使病人减少顾虑,减轻烦恼,这对病人的治疗和康复会起到医疗技术和药物所起不到的作用。由此可见,医生的医德是与医疗技术,与医疗质量密切相关的,是医之根本。所以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强调要以病家之苦为己苦,“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设身处地,将心比心地为患者设想,对患者要有浓厚的同情及亲情,要挚爱职业,要有敬业精神,以医为荣。

《弟子规》对于我的启迪远未止于此,在感悟古圣先贤的为人处世的智慧之余,我的生活和工作也有了一个新的标榜,我将循序渐进的努力下去!担负起一名医务工作者应有的责任。

第二篇:读弟子规感悟

感悟《弟子规》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公元1662年至1722年)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此文脱胎于孔子的“论语”学而篇,分为总叙、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和余力学文八个部分,这八个部分独立成章却又密不可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做人、处事等行为规范。后来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训蒙文》,并改名《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行为敦厚、人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对于今天的我们有着同样深远的影响。

它教我们如何修身,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次第,不修身就不可能齐家、治国、平天下。中国是具有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知恩图报,尊老爱幼,待人诚恳„„这些优良的传统从古至今都为人所熟知,翻开《弟子规》一读,就仿佛置身于文明当中,置身于做人的伦理大道当中。百善孝为先。行孝是为人子的本分,但我往往注重以大行而实孝,却不曾注重细小。而《弟子规》恰恰就告诉我们行孝必须从细小入手,要做到孝心常在,而非一时之念想。“恩欲报,怨欲忘,抱怨短,报恩长。”这些足以让我心悦诚服,古人云:“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 《弟子规》让我们知道感恩。感恩给我们生命的人、感恩给我们知识的人、感恩给我们衣食的人、感恩给我们住所的人、感恩曾经批评过我们的人。将别人的爱永记于心,把别人的美德汲取。完善自己,感动别人。

“信”应该是贯穿儒家思想的一条主线,也是弟子规中讲述比较深刻的一部分。承上部分的“出则悌”、“谨”,启下部分的“泛爱众”。“信”更应该是我们今天的人们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如果大家都能诚实守信,就不会有农民工的工资需要总理的过问才能发到手;如果大家都能以诚信为本,就不会有那么多的企业见利忘义,往奶粉里面掺三聚腈氨,造成千千万万的儿童遭受病痛的折磨,家庭蒙受巨大的痛苦;如果大家都以诚信为本,就不会有那么多的豆腐渣工程,大灾大难袭来时,国家也不会遭受那么大的损失;如果官员时刻把信义放在第一位,把为人民服务做为自己毕生的信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就不会有那么多的贪官污吏出现;如果大家视诚信为自己的生命,那么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将更加和谐,社会将会更加美好。“信”这一章不光讲述一诺千金,还讲述了向别人应该学习什么,怎么样对待批评,怎样“朝闻过夕改之”。“信与智义”是相通的。

“泛爱众”这一章重点讲述了儒家“仁”的主题,那就是对待一切大众应该平等关爱,对待穷人不歧视,对待富人不巴结及怎样礼尚往来。我的理解就是孟子所说的“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及孙中山先生倡导“博爱”,爱天下的芸芸众生。从小处说就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把这个

“仁”延伸出来那就是除了爱家人老师朋友,还要爱人民,爱祖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亦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总之要胸怀祖国,心忧天下。

“亲仁”则阐述如何向有仁德的人学习,事实上是儒家的交友观,即要交怎样的朋友,向真正的朋友学习什么。

最后一章“余力学文”在以上应该尽自己本分的行为规范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给我们指出了直到今天仍然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学习方法、读书方法、藏书的陈列等等。

读罢这千余字的文章,感慨万千,仔细想来,现在的我们常常是不缺知识缺文化,不缺能力缺修养,也就是钱文忠所言,没有规矩。而一个人没有规矩,没有修养,没有品质,纵有再大的才学也是有欠缺的。听过一句话,如果文化不能落地生根为文明,那是不够深入的。今天的人们应该树立怎样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以及应该有怎样的道德情操,是需要我们扪心自问的,《弟子规》让我们有所启发

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认同的过程,而对自身产生影响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例如,我们学习《弟子规》,背诵下来应该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对一个人产生有益的影响,那就需要时间了。一个人处世必定有一些原则,在他们潜意识中受到

这些原则的制约。学习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

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变成和谐的世界

第三篇:读弟子规感悟

读《弟子规》让我重新认识自己,改变自己

中国是具有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知恩图报,尊老爱幼,待人诚恳……这些优良的传统从古至今都为人所熟知,翻开《弟子规》一读,就仿佛置身于文明当中,置身于做人的伦理大道当中。

百善孝为先。行孝是为人子的本分,但我往往注重以大行而实孝,却不曾注重细小。而《弟子规》恰恰就告诉我们行孝必须从细小入手,要做到孝心常在,而非一时之念想。

“恩欲报,怨欲忘,抱怨短,报恩长。”这些足以让我心悦诚服,古人云:“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 《弟子规》让我们知道感恩。感恩给我们生命的人、感恩给我们知识的人、感恩给我们衣食的人、感恩给我们住所的人、感恩曾经批评过我们的人。将别人的爱永记于心,把别人的美德汲取。完善自己,感动别人。

在集团公司的大力提倡下我认真读了《弟子规》,我才发现,以前自己习以为常或自己认为对的言行,原来都这样或那样地存在着不足。

在古代《弟子规》是做人的准则,在当代仍然影响着更多的人,教育我们如何做人。人生中重要的不是生命的表象,而是生命的本质。人生百态,最重要的就是品行,欲做事,先做人。文明健康的品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才是真正的自我归宿,是照耀心灵永恒的阳光!我在细细品读《弟子规》的同时,也带走了我心灵上的尘埃。

我想起了一个名人曾经说过这样的话

若你:

播下思想的种子,便收获文字;

播下文字的种子,便收获行为;

播下行为的种子,便收获习惯;

播下习惯的种子,便收获人格;

播下人格的种子,便收获命运。

学习了《弟子规》,被它所蕴藏的深厚内涵而打动,由于自己的无知,错误地理解了很多圣贤的教诲,我甚至叛逆地将一些传统文化看成封建糟粕。以前,我从来没有真正感到过“我们是骄傲的中华儿女”。觉得那是一句空口号。而此时我才明白中华民族绵延数千年的真正原因;中华民族让世界人民喜爱的真正原因:因为我们有很深厚的文化底蕴!有着优良的文化传统!造就了一代代贤良的中华儿女!我们是“礼仪之邦”。讲究礼仪、广结朋友、谦虚仁慈......千年的文化造就了中华儿女那么多优秀的品德。可是为什么有报道:在巴黎圣母院有用汉语写的“请勿大声喧哗”;在泰国皇宫厕所中也要写上“请便后冲厕”;在美国的珍珠港,垃圾筒上赫然写着“请把垃圾丢在此”......我们中华民族的道德水平已经下降到了最低点!这也让我想起了“马加爵事件”,为什么一位头脑聪明,曾经在全国竞赛中获奖的大学生会对曾经讥笑他的室友下此毒手?其中有一位室友因为曾经主动帮助马加爵盛过一回饭而幸免遇难。这引起了社会上对于青少年道德问题的广泛讨论与关注。《弟子规》是根据《三字经》编写的。其中的礼仪规范是做人的根本。就像大树,只有根扎得牢,树才会长得茂盛。做人,只有将最基本的道德建立起来,一个拥有谦虚恭敬仁慈博爱的心的人,才会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立于不败之地。这就如同我们巨洋集团的榕树精神“根深叶茂,博采众长,自强不息,奋发有为”。就像画画,让没有绘画基础的孩子发挥想象创作是不会创作出一幅优秀的作品的。不懂得做人的基本道理,凭着自己的意愿任意胡为,那他不会被别人接受,他的人生不会快乐。我也没有接受过正规传统文化教育,在学习了弟子规后,我就觉得自己有责任和义务在正确理解古老地中华文化的基础上将这块文化瑰宝传承下去。

我们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每一个人都随时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毕竟,文化是一个连续的传递过程。就好比我的一位语文老师讲的“无论世家子弟还是山野村夫,无论略识文字还是一字不识,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显现儒家文化的教养”。这句话,我是感受越来越深。一种思想理念在中华大地上延续了几千年,这里的人民哪里还可能不会受到影响呢?虽然传统文化在近代屡遭浩劫,她还是在中国大地上有很强的生命力。

在我看来,《弟子规》包含了《孝经》《礼》等传统思想,特别是在行动方面做了规范。所谓弟子规的规,也就是规范的意思。本来这本书是作为儿童启蒙读物的,大约和《三字经》的效用差不多。可是,我们现在的人,普遍缺乏这种教育,所以现在学习这本经典也是恰当的。特别是当今,社会伦理失纲,人心不古,有志之士呼吁重新定位我们的教育,突出人本思想,突出人文关怀,创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学习经典也就显得尤其必要。

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认同的过程,而对自身产生影响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例如,我们学习《弟子规》,背诵下来应该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对一个人产生有益的影响,那就需要时间了。一个人处世必定有一些原则,在他们潜意识中受到这些原则的制约。学习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

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爱周围的人,爱我们的公司,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变成和谐的世界。

第四篇:读《弟子规》感悟

读《弟子规》感悟

播下思想的种子,便收获文字;

播下文字的种子,便收获行为;

播下行为的种子,便收获习惯;

播下习惯的种子,便收获人格;

播下人格的种子,便收获命运。

运动可以使人忘记烦恼,心胸开阔;音乐可以使人平静,放松;阅读能使人忘记现实,醉心与先哲的时空中。通过认真学习了《弟子规》,使我渐渐感悟了《弟子规》的意思。我这才发现,原来做人也有许多规则,因此,想做一个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规有矩,有礼貌,尊老爱幼,守信用。《弟子规》是清朝康熙时山西绛州人李毓秀所作。全书以《论语•学而》中的“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开篇,以三字韵语的文字形式,教人应该怎样待人处世。虽为古文,但作者最初的立意对象为受训的儿童,故而字意简单,读起来并不费劲,加之在网上查到蔡礼旭老师的讲解,使我对整篇文章的思想有了一个浅显的认识。全文以人的品性修养为根本,教育一个人从小到大应该尽的本份和不应逾越的界尺,虽然觉得有些古板,但字里行间的劝叫,如明镜般映照出我与文中教诲德行的格格不入,随之而来的是我对人生的迷惑和无助:究竟应该怎样活着?“入则孝”,这里主要是教育我们要孝顺父母、亲人。他们所说的,所做的都是为了我们好,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应当听从他们的教诲。我们要用自己的真心去爱他们。因为,毕竟是他们生下了我们,养大了我们,我们总不能忘记养育之恩吧?更何况弟子规里面也有写到“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你都要尽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

“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只要是人,就是同类,不分族群、人种,皆须相亲相爱。同是天地所生万物滋长的,应该不分你我,互相合作,才能维持这个共生共荣的生命共同体。因为有爱,生活才充满阳光

第五篇:读《弟子规》感悟人生

读<<弟子规>>引发的人生感悟

我妈给我推荐了一本书,并且对我说:“一定要好好读这本书,因为......”稍停之后接着对我说:“这可是长‘那个’的呢,至于‘那个’是什么就要你自己去读了!”话刚说完,我就跑到书房里读了起来。

当我读到“孟宗泣竹”时明白了“那个”是孝;当我读到“孔融让梨”时明白了“那个”是让;当我读到“信陵君敬老”时明白了“那个”是敬;当我读到“管宁割席”时明白了“那个”是谨;当我读到“苦心劝父”时明白了“那个”是忍,突然我明白妈妈就是想让我学会孝、让、敬、谨、忍。

突然有一天,妈妈对我说:“怎么样,你知道 ‘那个’是指什么了吧!”我高兴的点点头,说:“知道了”,您说的‘那个’是指孝、让、敬、谨、忍。总之,这本书虽然我背过了,但我不知道里面藏着什么相当于没有背呀!正像孔老夫子说的‘知而不行为不知’所以我不光要明白,还要去做呢!”妈妈听完欣慰的笑了。

所以我阅读《弟子规》引发的人生感悟是孝、让、敬、谨、和忍,我相信大家也背过这本书了,只是背过了并不知道里面的人生感悟吧。希望大家也能背过并获得其中的人生感悟!

教师点评:真高兴你能从《弟子规》中学会人生感悟,明白了《弟子规》其中的孝、让、敬、谨、忍,希望你能不光感悟,还要按照《弟子规》的孝、让、敬、谨、忍去做呦!

下载读《弟子规》的感悟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读《弟子规》的感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弟子规》感悟

    《弟子规》感悟 《弟子规》里面有许多道理。这些道理,会读会念,没有用处,最重要的是会做。 做子女应该孝顺父母,我们只有一个爸爸、妈妈,从我们出生时到现在,他们都在很辛苦地把我......

    弟子规感悟

    感悟弟子规 前几天看一个节目,有一位韩国人谈对教育的见解。她说:教字拆开来看,左边是一个孝字,右边是一个文字,教育起源于孝的文化,我们搞好教育,首先应当讲好孝道。看来这位韩国......

    《弟子规》感悟

    做一个有孝心有良好品质的人-----读《弟子规》有感龚金金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在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做一个有孝心有良好品质的人----读《弟子规》有感。......

    感悟弟子规(本站推荐)

    感悟《弟子规》 《弟子规》是教育青少年的良书,是规范员工行为的良书,是熏陶人性情的良书。作为中国古圣先贤教诲的范本之一,《弟子规》从孝、德、谨、信、爱、仁、学等方面予......

    弟子规感悟

    学习《弟子规》心得、感悟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们: 说起弟子规,我们首先要感恩我们明总,因为是明总引领我们学习践行弟子规,让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非观,让我们做一......

    学《弟子规》感悟

    学《弟子规》感悟《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它先后有序地将讲解了学......

    弟子规感悟

    读后感 在古代,《弟子规》是一学童读物,用来规范儿童行为的。惭愧地是我长到20岁才第一次看到这本书。故于此时的我而言《弟子规》更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我过去生活中的种种不......

    弟子规感悟(★)

    格物致知 ——《弟子规》读后感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