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2单元表内除法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1.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份分的结果同样多;
2.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概括能力;
3.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重点难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方法与策略: 引导探究,合作交流。
教具:电脑课件,小棒,课本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体会平均分
过年的时候,如果我们班的同学去你家做客,你准备用什么招待他们呢?
我们来看看小明为大家准备了什么吧?(课件展示小明为大家准备的食物)追问:小明怎么给大家分这些东西呢?引入今天的课题(板书:平均分的概念)。
1.说一说
课件展示书上第八页例1题:老师决定把6颗糖分成如下图所示的3份,打算送给三位同学。
你们认为老师分的怎么样?你认为应该怎样分?
教师抽查,得出来应该三位同学分的同样多,每人分2个糖果。
巩固练习
课件出示习题,学生练习,体会平均分。
二、引导探究,操作平均分
元宵节你们都吃汤圆了吗?元宵节吃汤圆象征的是一家人团团圆圆、幸福美满!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一些“汤圆”。
课件展示图片,请同学们数数有多少个小碗?
说一说,想办法吧大碗里的汤圆平均分成5份,该怎么分呢?
小组讨论互动,教师抽查小组讨论结果。
小组展示:(1)1个1个地分:
(2)2个2个地分:
(3)3个3个地分。
你们更愿意选择哪种分法?为什么?(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概念: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三、解决实际问题,应用平均分
想一想:
怎样把老师奖励的铅笔平均分给同组的4个小朋友呢?(课件展示奖品)
分小组讨论,教师抽查点评。
习题巩固:
1练一练:
课件展示习题,抽查学生。
2想一想:
在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会用平均分这种方法,想想:在你们的生活中,用过这种分法吗?
四、课堂总结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最喜欢的是什么?与同桌交流一下。
五、板书设计
平均分的概念2、2、2、2、22、2、2 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3、3、3、3、3
第二篇:《表内除法(二)》教学设计(第2课时)
表内除法
(二)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算理,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2.借助矩形模型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乘法与除法间的关系。
3.初步学会运用迁移的方法进行探究,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教学难点:理解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算理。教学准备:课件、算式卡片等。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出新知 课件出示复习题:
(一)看图列式计算。
()×()=()()÷()=()()÷()=()
(二)填一填。
()×4=24
()×7=35
9×()=36 64÷()=8
()÷ 5=30
()×()=81
(三)揭示课题。前面大家学习了用2~8的乘法口诀求商,今天接着学习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课件出示例2情境图
(一)自主探究,建构方法。1.看图填一填。
()×()=()()÷()=()()÷()=()
2.汇报交流。(1)彩球的总个数。
提问:用什么方法求的,你是怎样想的?
(预设:用乘法求。想法一从行数考虑,每行摆9个,摆了3行,共27个;想法二从颜色考虑,红、紫、绿三种颜色,每种颜色9个。共27个。)(2)两道除法算式的列法和算法。
提问:27个彩球,每行摆9个。可以摆几行?27个彩球,摆了3行,每行摆几个?学生根据问题列算式。并说说用哪句口诀。(三九二十七)3.学生举例。
像例题一样用9的乘法口诀写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并注意特殊情况。(如九九八十一的口诀)4.感悟算理。
让学生小结用一句9的乘法口诀可以计算三道算式的道理。
(二)尝试应用,内化方法。1.算一算。独立完成教材“做一做”第1题。2.说一说。指名回答上面一题答案及所用的口诀。
三、运用新知,巩固算法
(一)基础应用
1.完成教材“做一做”第2题。
学生计算出结果后,引导观察除数不变,被除数变了,商也相应发生变化。2.将教材“做一做”第3题改编成找朋友游戏。将算式制成卡片,商相等的为朋友。
(二)拓展延伸
()÷()=9
五、全课总结,畅谈收获 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三篇:《表内除法(一)》教学设计(第2课时)
《表内除法
(一)》教学设计(第2课时)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
(一)》第10页例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建立包含分的概念,理解掌握包含分的含义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
过程与方法: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初步形成包含分的表象,经历包含分的过程,探索包含分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包含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建立包含分的概念,理解掌握包含分的含义、方法。教具准备
课件、每人准备12个圆片。教学问题诊断
学习包含分之后,学生容易混淆“等分”与“包含分”,教师应注重加强两种分情况的对比,找到隐藏的相同点与不同点,采用多种手段加强含义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包含分”
师:春天到了,“春姑娘”迈着轻盈的脚步来到我们身边。瞧,动物王国要开春季运动会了,小动物们在忙着分东西呢。出示课件:苹果,桃子
师:哇!准备了这么多的东西,他们打算分给谁?怎样分呢?我们一起瞧一瞧。课件出示:猴子妈妈为自己的孩子分桃子
【设计意图:结合春天要开运动会的情景,引出本节课探究的新知,有趣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二、动手操作,感受“包含分”的含义
(一)分果冻
1.提出问题
师:猴子妈妈想怎样分这些桃子呢?课件出示问题:8个桃子,每2个分给一只小猴,可以分给()只小猴呢?
学生活动:留有片刻学生独立思考 2.动手操作
师:你能帮助猴妈妈用手中的小棒分一分吗?并把你的想法一边摆小棒一边说给同桌听。
学生活动:学生独立操作——同桌交流 3.全班汇报
(1)学生活动:小老师板前汇报,其他同学倾听,全班互动。(2)教师点拨,理解含义。
师:刚才小老师在分小棒时,同学们都看到了他一共要分多少根?(一共要分8根)小老师又是怎么分的?(两根两根地分)结果怎样?(分给了4只小猴)这样两个两个地分,数一数8里面分了()个2?(8里面有4个2)
教师总结:也就是把8根小棒,每2根一份,分成4分;还可以说8里面有4个2。(多指几名学生说一说)
(二)分苹果
师:大象伯伯也准备了12个苹果分给运动员,它想请同学们猜一猜:它是把12个苹果每()个一份,分给了()名运动员。
学生活动:动手操作,汇报交流,得出多种答案。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以春季动物运动会,小动物分果冻、分苹果的情景为载体,通过学生发现、提出问题——借助动手操作解决问题——总结归纳方法、理解含义,即直观到抽象,使学生的思维从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在此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合作参与的机会,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交流意识。另外,通过分苹果,鼓励学生拓展思维,得出不同的分配结果,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从而进一步加深对“包含分”数量关系的理解:要分的总数相同,每份数不同,所分的份数也不同。在此环节中,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
三、加强对比,理解“包含分”的意义
(一)延续分苹果的情景,师:大象伯伯是这样分的。课件出示:12个苹果平均分给4名运动员,每名运动员分()个?学生汇报
(二)比较:与刚才的分法有哪些相同与不同呢? 学生活动:学生观察——小组交流——互动评价
教师小结:虽然采取的分的方法不同,但得到的结果每份同样多,也是平均分。【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通过比较两种不同情况的平均分活动,使学生体会到方法虽然不同,用图表示分的过程也不同,但结果相同,都是平均分,加深理解两种活动的数量关系。】
三、联系生活,应用提升
(一)找一找生活中包含分的例子
(二)练习二第5、6题
(三)我是小小设计师
师:六一艺术节,我们班要选16个同学参加朗诵。请大家利用这节课学到的知识设计一下队形:想一想每()个站一排,可以站()排。把队形用学具摆出来或在纸上画出来。可独立完成,也可同桌合作探讨。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到“包含分”就在我们的身边中,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目标检测设计】
小小梳理之星: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学生活动:同桌交流、全班汇报、教师小结。
【设计意图:此环节设计,帮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知识要点,构建知识系统,形成网络。借助梳理之星的评选,激发学生参与意识,激发兴趣。】
第四篇:教学设计2:表内除法(二)
《表内除法
(二)》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让学生经历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数学思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尝试运用分析、推理和转化的学习方法。
问题解决:使学生学会综合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或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
1、使学生熟练应用乘法口诀求商;
2、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的过程,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技能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
应用分析推理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数量关系转化为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的除法含义。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7、8、9的乘法口诀。
2、根据图意,列出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出结果的?
二、新授
(一)教学例1
1、根据主题图,引导学生布置教室,提出问题。
2、(1)有56面小旗,挂呈行,平均每行几面?可以怎样列式? 板书:56÷8=()讨论:怎样计算?
板书:七八五十六,商是7。
(2)如果挂成7行呢?平均每行几面? 板书:56÷7=()应该想哪句口诀呢?
3、根据主题图上小朋友的活动,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你能列式计算吗?四人小组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问题1:27个气球,9个排成1行,能排成几行? 问题2:56元能买几个地球仪? 同学们想一想计算方法。
(二)完成P38“做一做”
1、出示7×4 口诀:
(1)启发学生想一想,写出两道出发算式。
(2)分组讨论,想一想商是几,用哪句口诀,怎样想的?
2、再出示余下的题目,由学生独立计算,再交流。
三、巩固练习: 练习八第1~4题。
四、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第五篇:《表内除法》教学设计
《
七、制作标本》--表内除法
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省庄镇德慧希望小学
陈洪星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青岛版(五四制)小学二年级上册72—75页,《制作标本---表内除法》第一个信息窗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内容;教学内容是典型的计算教学,关键是让学生理解除法竖式的算理,本节课中用动画展示除法竖式算理;前面学生已经学习了除法的初步认识作为基础,此节课就是要让学生从本质上理解除法,并且会用除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二)教学对象分析:
二年级的孩子年龄比较小,生活经验比较少,对事物的认识分析能力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对情境图的分析中都有一定的限制,尤其在由“数学信息”到“提出数学问题”这一个环节的能力还是不高;还有就是在对除法竖式算理上的理解的透彻性上也是薄弱环节。
(三)教学环境:
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情况以及学校的实际情况,本节课选择在多媒体进行教学。其好处有:
1.对信息窗可以更好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分析;
2.通过动画展示更直观的介绍算理,让学生透彻的理解; 3.节省了板书练习题的时间,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使能够比较熟练地运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3.理解除法竖式的意义,会列除法竖式。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与同伴共同探讨计算方法的活动中,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结合教学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与同伴共同探讨计算方法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相互帮助、共同解决问题的目标。
三、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用乘法2~5的乘法口诀求商; 2.会列除法算式和和知道各部分的名称; 3.会列除法竖式。
(二)教学难点: 除法竖式算理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流程:
(二)教学过程设计: 1.复习引入:
()五十五
()三得九
()四得八()四十二
()五二十五
二()得六
四()十六
四()二十
五()二十五
三()十二 2.新课教学:
(1)活动一:师:同学们,你们经常到郊外去玩吗?都参加过哪些活动?(学生回忆到郊外参加过的活动,如:放风筝、捕蜻蜓、捉蝴蝶、采野花等。)
让我们看看这些小朋友在干什么呢?(生回答)
师:大家找的真准确,那你能不能在这幅图片中找到对我们有用的数学信息呢?(学生边指边答。笑笑:我们3人共捉了15只蝴蝶。明明:我们采了8朵花,每种两朵。丽丽:我们3人共采了12中叶子。)
(2)活动二:师:你能根据我们找到的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小组合作完成,把你们讨论的结果让小组长来总结。(小组汇报。笑笑:平均每人捉了几只蝴蝶?明明:采了几种花?丽丽:平均每人采了几种叶子?)
师把问题都板书到黑板上,然后让学生试着列式和解答“笑笑”的问题。学生解答(学生应该会根据以前的经验把结果说出来),师让学生(小组合作)把结果利用我们的学具和以前学过的知识来验证。(小组汇报:利用学具和口诀进行解答)
练习:
①练习一:口算:16÷4=
20÷5=
12÷4=
10÷2=
9÷3=(并且说出它们利用的口诀)
②练习二:口算:15÷3= 15÷5=(把算式的口诀说出来)课件展示算式和口诀,让学生仔细观察有什么发现(生:这两个除法算式都用了同一句口诀)。
③练习三:利用口诀能不能写出两道除法算式。
二四得八 三五十五
(3)活动三:重新出示信息窗,解决“明明”的问题,并且让学生列出横式并且试着用竖式解决。
投影仪展示学生做的题目(主要是错误题目)。
师:同学们非常有创意,但是数学家早已经给了我们更好的竖式写法,大家想不想学呢?(生答想)下面就跟着老师一起写吧。先写被除数8,然后写,再写除数2,然后利用课件中做的花的动态图来展示竖式的算理:方框中一共有8朵花,拿出2朵是一种,拿了几次(生说4次),所以商是4;一共拿出几朵花(生说8朵),所以竖式下面是8,怎么得出来的8(生说二乘四得八),方框中还有没有花呢(生说没有),所以余数是0。
生跟着写一遍,让多个学生说说刚才竖式的意义各个部分怎么得出的。
紧接着写出除法竖式的各部分名称。
练习:你能列竖式计算它们吗?6÷3= 10÷2=(4)活动四:解决“丽丽”的问题,并且用竖式做。(5)活动五:两个个大风车的巩固练习
(6)活动六:总结,让学生说说自己这节课的表现和学习的情况,并且找出这节课中表现最好的个人和小组,师进行总结。
(7)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