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生工作的新理念和学生和谐发展的内涵
新形势下学生工作的新理念和学生和谐发展的内涵
bigcat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伴随着知识经济的挑战,我国以科教兴国战略为指导,加快了高等教育发展步伐,高等教育连续提速,连续大规模扩招,至2006年,全国高校在校学生已超过2240万人,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迅速向大众化阶段推进,高等教育在面临着巨大机遇的同时也同样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高等教育中的学生政治思想教育和管理,作为育人之本,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以2004年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党中央16号文为旗帜,各中央各部委等十九个配套文件相继的下发,胡锦涛总书记亲自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作重要讲话,说明了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形势逼人。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构建和谐社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任务,高校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如何树立新理念,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作为新形势下学生工作的重要指针,既是以实际行动响应党中央的号召,也是有效解决当前高校改革发展稳定过程中各种矛盾的正确选择和重要举措。一.创新学生工作的理念
思想理念是行动的指南。学生工作要做到内容创新、方法创新、模式创新、载体创新与机制创新,一个基本的前提是与时俱进,更新工作理念。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学生工作理念能否创新,是决定学生工作能否紧跟时代,能否踏上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的道路,实现学生工作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的旗帜。1.树立“学生为本”理念是应对新形势下学生工作的基础
在20世纪70年代,在西方国家高校,特别是美国高等学校中,办学指导思想着重转向强调“学生消费者第一”,这就是“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高等教育大众化下的“学生为本”教育理念,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对学生工作来说,“以学生为本”,就是在管理中,以学生为管理活动的核心和主体,学生拥有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从而达到激励和满足学生健康向上的积极追求,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和自由发展的目的。其内涵应包括:第一、管理理念的人本化。即以学生为主体,满足学生合理需求,维护学生合法权益;第二,管理方法的人性化。以理性、服务、关爱营造和谐环境,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内在动力;第三,管理育人的个性化。针对学生个性特点,实施差异管理。“以学生为本”是高校各项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的、至关重要的管理理念和判断标准,是反映高校管理水平的主要标志,也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和基本价值所在。
以学生为本,实现学生工作和谐,要达到这三个层次:一是在生活上关心、体贴、尊重学生,切实帮助学生解决生活难题,以实现学生的人际关系、学生与环境的和谐。二是保障和维护学生权益,引导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实现学生与法规制度、社会秩序和社会责任的和谐。三是以满足学生需要为根本,发挥学生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实现学生知识、能力、个性、行为的和谐。2.指导学生协调发展,素质拓展的理念 现代高等教育在教育目标上大体经过了3个发展阶段,从初期的传授知识到后来的培养能力,再到现在的提高素质,这标志着教育思想的一次次飞跃,它影响着人才培养规格和培养教育的全过程,也是坚持以“学生为本”理念的充分体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完善素质,这就是高等教育大众化条件下公众投资高等教育的目的所在。高等教育要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就要指导学生实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协调发展。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结合是未来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科学教育就是要结合世界科技文化发展趋势,拓宽专业口径,深化专业素质教育,提高专业能力,为今后的发展提供扎实的专业基础,以适应社会需求和满足自己生存需求。人文教育则是使所培养的人才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敏锐而广泛的思维、较强的进取精神、开拓意识和参与意识。80年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进步固然给人类带来了可供享受的丰富的物质财富,但同时也使人类沉溺于物欲之中,道德沦丧,高等教育日益向专门化发展,功利性明显的“职业至上论”,更使人们对自己专业以外的知识与教育,尤其是那些与“功利”“实用”无直接关系的人文教育缺乏兴趣。古人云:“浇树浇根,育人育心”。人文科学是塑造人类灵魂的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开阔学生的思路。综观古今中外,没有强大的人文精神支柱,就很难有很大的成就。因此,在学生管理和教育工作中,坚持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活动,实施素质拓展工程,可以陶冶学生情操,升华学生境界,教导如何做人,塑造具有健全品格的社会人,以适应未来学生参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这是实施“学生为本”的重要保证。3.树立诚信立人的教育理念.人若无信,不知其可也。这句古训,说明诚信教育的重要性。当前大学生在许多方面表现出来的行为缺乏诚信,如抄袭作业,考试作弊,不缴学费,借物不还,随意许诺,满口假话,言行不一,论文造假,就业违约等,这些行为,严重地影响了当代大学的形象,更为可怕的是,一些学生对此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这种以丑为美,以假为真的反诚信的厚黑行为,将会给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造成极其不利的影响。
诚信教育是大学生完善人格的基本前提。人格是一个人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不仅关系到大学生本身的健康和成才,也关系到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关系到我国市场经济的道德秩序。大学生健康人格的范畴,包括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正确的自我意识,良好的情绪调控能力等。大学生人格的完善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要达到以上的基本范畴,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培养大学生负责任的能力,追求平等的意识,自主人格和对规则的崇敬态度,这是学校信用教育的重要内容。
诚信教育,是大学生成才的必要条件。一个人如果没有信用道德,就不会成为社会和人民所信任的人,不仅不能成才,反而会成为对社会有害的歪才,如果说知识就是力量的话,那么信用道德对于学生的人生,成才,事业成功更是一种强有力的力量。当前,比较流行情商培养,人们普遍认识到,人生的成功,事业的成功,EQ比IQ更重要,实际上诚信就是一种重要的EQ,没有诚信的人,就是EQ严重缺失的人。
诚信有经济的内涵。在现代市场经济社会中,信用是一种能力,是一种能够履行承诺的能力,信用是一种资本,是一种无形财产权,现代信用经济的许多形式,已经进入大学校园,如国家学生助学贷款,信用消费等。大学生应当掌握现代信用经济的基本知识,充分养成个人信用能力,以实力迎接信用经济的挑战。
诚信也有政治的内涵。加强信用教育是大学生肩负历史责任的重要保证。信用道德的如何,关系着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在先进性教育期间,中共广东省委曾提出共产党员要做到三有一好,即有理想,有责任,有能力,形象好。没有诚信的大学生,是不可能有责任感的,按照这个条件,没有的诚信的大学生,就不能吸收为中共党员。4.挫折教育的理念
竞争无处不在,因此挫折无处不在。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高速期和调整期,不和谐的竞争和挫折将会很多,当代大学生社会期望值和个人期望值都比较高,相对普通人群,这种高处不胜寒的挫折感会更多,更明显,更突出,更容易产生心理障碍和行为失衡。因此,加强挫折教育,保证大学生心理健康,促进学生工作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要以继承和发扬红军长征精神为指导,对青年大学生进行自强不息、不怕困难、勤奋学习、节俭简约的艰苦奋斗精神教育,以英勇的红军将士艰苦卓绝地进行长征,视死如归、浴血奋战,战胜人世间难以想象的千难万阻的英勇事迹,来指导大学生树立自信,自尊,自强的信念,开展挫折教育,增强挫折应对能力,提高逆商。
5、团队精神培养的理念
团队精神是重要的个人素质。团结是克服困难、赢得胜利的强大力量,是凝聚人心、成就事业的重要保证。当代大学生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独立能力强,而团队精神弱,个体意识和个人主义在网络的自娱自乐中,更加大行其道,对和谐学生团队的构建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文体活动是体现青年人活力与朝气的重要活动,也是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的重要载体。必须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个人和团队在文娱、体育等方面的活力和创造力,同时帮助学生大力提高课外科技、文化、艺术、哲学、历史、经济、管理、法律、网络、信息等方面的活动创新能力,增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色彩与活力,促进各种学生社团、班委会、团支部、年级学生会、团总支、党支部、学院团委、学生会、网络信息工作室等学生团队组织的和谐建设。营造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积极向上的团队精神,形成优良的校风。
注意团结弱势力群体如贫困学生,开展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工作,如建设宏大的学生助理工作队伍,通过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学生助管、助教、助研的学生助理队伍,解决校内贫困生勤工俭学岗位不够,贫困生补助师出无名的问题。这是构建和谐学生工作的迫切需要。完善校内学生助理工作岗位设置,通过多种渠道吸纳学生参与,重点照顾贫困生,提高学生积极参与校内学生工作管理,以及教学、科研等工作的积极性,加强培训,提高学生助理工作水平。建立健全以选拔、使用、补助、评价为主要内容的学生助理工作制度。
6、感恩意识培养的教育理念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投之以桃,报之以李,这就是中国传统感恩文化的体现。也是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
当今许多大学生缺乏感恩心态。接受别人的帮助,不懂得说谢谢或不想说谢谢,是交际感恩缺失;在路上碰到老师或长辈,把他们当透明,是文明感恩缺失;读书懒惰,挥霍父母的血汗钱勤快,是孝心感恩缺失;毕业不就业,当校漂一族,是责任感恩缺失。因为失恋、单相思,因为没有通过考试,就一哭二闹三上吊或来一个跳楼,自杀了结,是对生命的感恩缺失。更甚者,因为摩擦,因为误会,因为嫉妒,对他人恶语挥拳,甚至拔刀砸锤,这是对感恩文明的野蛮粗霸践踏。
大力弘扬感恩文化,开展感恩他人,感恩校园、和谐共建活动,推动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感恩氛围,推动校园和谐文化建设。以相互关爱、服务他人为主题,深入开展大学生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学雷锋活动,尊师一条街活动等,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保健,健全心理咨询网络,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感恩父母,感恩他人,感恩社会,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
由感恩文化深入拓展丰富多彩校园文化的建设,发挥校园文化的重要育人功能。抱着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朋友,感恩社会,感恩国家,感恩党的心态去热爱、拓展校园科技、文化、艺术、体育等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推动和谐学生工作,和谐校园的建设。
7.推行公平公正的教育理念
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和加强国家奖学金、学校奖学金、社会助学金、困难补助金的评比、评选的制度建设,减少了工作的随意性,做到科学、规范、公平、公开、公正地执行,形成公开公平的学生奖助贷补服务体系;推行学生干部竞争上岗、公开竞选制度,优化学生干部任命制度;规范共青团“推优”、学生入党的程序,对追求入党的积极分子公正地敞开大门;公平地对待优势学生群体和弱势学生群体,对他们公平地分配教育资源,提供教育机会;公平地保障学生参与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使享有平等的知情权,选择权,参与权,监督权;公开公平地推荐学生就业,让他们公平地接受社会的挑选,公正地走上工作岗位。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和完善学生公共服务平台,如校园网,提高为学生成长成才的信息服务质量,发挥校园网的公开性和公平性,增强校园网的公信力。8.强化科学管理的理念
学生教育和管理是两个相辅相成的学生工作手段,两者缺一不可。强化科学的学生管理,创造稳定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是学生和谐发展的必要手段和重要保证。必须创新学生管理体制,提高学生科学管理水平,健全党委领导、学校负责、社会协同、家庭参与的学生科学管理格局,在管理中体现服务,在管理中保障教育过程实现,完成教育任务。
(一)建设好管理型的学生组织。充分发挥党要管党,团要管团的作用,抓好党团管理。强化团委、学生会的管理职能,如团委可组建好学生精神文明督导队,抓好文明秩序的管理,学生会纪保部要抓好学校规章制度的执行,抓好纪律管理。健全学生公寓管理委员会,学生社团组织进宿舍区的管理,规范、管理好学生的课外文化活动,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提供保障。
(二)完善应急管理机制,有效应对各种风险。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有效应对学生突发安全事件,提高危机管理和抗风险能力。按照预防与应急并重、常态与非常态结合的原则,健全应急预案体系,加强应急管理宣传教育,提高学生参与和自救能力,实现学校、学院、家庭、学生四级联动应急处置机制。
(三)加强学生宿舍防火,防盗,防骗,防抢,交通等方面的安全管理,强化集体宿舍出入示证,来访登记,异性不得入内的管理,强化安全学习生活基本知识教育,完善安全教育制度和措施,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强化安全检查,安全监督,有效杜绝各种安全事故。
(四)强化现代管理平台建设。如素质拓展内容网络申报,网络评定等。建设以校园网留言版、论坛为主,电话、信箱为辅的学生权益诉求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
9、强化学生党组织对和谐学生工作领导的理念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做好学生工作,促进学生工作和谐发展,带动学生和谐发展,关键也是抓好学生党支部。如果学生党员能在群体中的导向作用,示范作用方向正确,形象鲜明,那么学生的学风建设,校风建设就不会发生偏差。如果学生党员能在学生工作中能较好地发挥骨干、桥梁、带头作用,那么学生党支部这个战斗堡垒就会有战斗力,学生工作也会有强度,有广度,有力度。
要以党建和谐推动学生工作的开展,必须克服党建工作中的一些薄弱环节,如党员发展的数量与发展的质量不和谐;普通同学对党员的模范期望与学生党员自身形象难以达到要求的不和谐;一些党支部对党员入党前的教育和入党后的教育不和谐;组织生活的形式内容与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特点和要求还不太和谐等。消除这些不和谐现象,要有针对性地强化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政治理论培养,如拓宽政治理论和党的基本知识学习活动的覆盖广度,增强政治理论和党的基本知识的培训力度,夯实学生党建工作的基础;进一步完善团员推优制度,党校培训制度,细化考察环节,严把标准关口,形成符合学院实际的入党培养考察机制,优化入党教育和组织发展程序,抓住学生党建工作的重点;不断探索、完善、巩固党员先进性教育长效机制,增强学生党员的先进性意识,先进性修养,树立和塑造党员先进性形象,在此基础上逐步健全符合学院实际的,针对性、操作性、科学性均比较强的学生党员党性锻炼机制。重视和强化学生党组织民主建设,以民主评议的精神指导学生党支部开好党内民主生活会,以民主协商的方法指导学生党支部的各项工作的分工负责,以民主扬弃的精神展开党内批评与自我批评,以民主沟通的方法征求群众对发展党员的意见,以民主公开的方式增强党内有关事务的透明度,以民主平等的态度关心每一位党员同志的成长成才,促进党内互帮互助,从而激发学生党员和党组织的活力和创造力,保障学生党支部的生命力,营造学生党支部党内和谐的环境,增强党组织的感召力、影响力和说服力,进而推动广大学生对党组织的认同度,优化学生成长成才的政治环境,促进学生党建工作的和谐发展,带头学生工作的和谐发展。10.学生工作队伍专家化的理念。
教师是人才培养的灵魂,培养综合素质高的人才,引导学生和谐发展的水平如何,最终决定于教师本身的素质如何。干部水平,师资质量,是学生工作是否和谐的引导力量。学生工作队伍既是专职党务干部,也是专职教师。做党务工作要革命化,职业化,专家化,才能把工作做得入脑入心,炉火纯青,让人信服,折服,口服心服,才能真正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来武装青年大学生的头脑;引导学生适应大学生活,搞好学业发展,学习生涯设计,职业发展规划,心理辅导,就业指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首先必须具有丰富的政治学,青年学,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学习学等方面的知识,这必须从书本中学。其次还必须有丰富的社会生活经验,人生阅历,政治修养,这些都必须从实践中学。因此学生干部要想做好这项教育青年学生,管理青年学生这项工作,就必须与时俱进,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的精神对待工作,以虚心的态度,务实的精神,扎实的步伐去认真学习,认真实践,不断从理论走向实践,再从实践中总结理论,升华理论,走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道路,才能把育人这项崇高的工作真正做好。
二.学生和谐发展的内涵
什么是和谐?和谐作为一个哲学命题指的是一个系统与外部客观世界之间及其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处于一种协凋、平衡的状态.也就是事物得以健康发展的理想状态。因此,和谐是事物之间按照内在规律运转的状态。
学生和谐发展并不是均衡发展,它强调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培养个体完善、协调的人格。和谐大学生个体,应该是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的大学生个体。
和谐大学生群体,应该是人格和谐统一、融洽相处、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与社会和自然和谐相处的群体。从根本意义上讲,和谐大学生群体是指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自身三大矛盾的全面和谐的群体。在这三对和谐关系中,人自身和谐是社会和谐发展的根本前提,同时又是自然与社会和谐的产物。造就和谐的人的个体,就是要使一个人有健全的人格,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能合理地处理个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的错综复杂的关系,做到融入自然、融入社会。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以保障正常教学为前提,为学生成才和就业提供良好服务。以上“五个以”是构建和谐大学生群体的基本内容。
学生和谐发展的内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概括。
1.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具有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自己的头脑,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激发自己的活力,倡导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加强理想信念教育,自觉加强国情和形势政策教育,不断增强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事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信念和信心。能做到爱党爱国,立场坚定,态度鲜明。
2.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培育文明道德风尚。树立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思想,实践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道德规范,积极参加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活动,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尊老爱幼、扶贫济困、礼让宽容,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掌握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提倡勤俭节约,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弘扬我国传统文化中有利于社会和谐的内容,形成符合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道德规范和行为规范。加强自身诚信建设,增强诚实守信意识。
3.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能懂得自修之道,轻松学习。
大学教学信息量大,进度快,各种新颖活动多,如没有培养出较强的学习能力、抓重点的能力、快速记忆的能力,可以说是一种不和谐的失败。大学以学为主,首先就是要发展学习能力,其次才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地方。将来走上社会参加就业的竞争,首先是学习能力的竞争,其次是分析,思维,创新能力的竞争。在思维上要培养良好的发散思维和聚集思维的能力,在思考方法上养成全面、客观、辩证地分析问题的习惯。
4.具有较强的交际能力和较好的人际关系,能快乐生活。能待人热情,真诚,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或学生社团组织。社会实践是立足课堂,面向社会,锻炼自我,增长才干的大课堂;社团组织,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学生社团涵盖人文、艺术、科研、兴趣、体育等多方面的内容,积极参与社团活动。能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陶冶了情操,促进个人的和谐发展。
能较好地处理人际交往中的矛盾和问题。性格日趋成熟与稳定,在很多问题上能表现出自己的观点,对朋友真诚热情,交往对象、范围、内容、方式的具有开放性,有值得信赖的朋友,没有各种“交往不适症”或“交往综合症”。
5.具有较强的策划,组织能力,合作的能力。能对一个活动有较强的分析,策划,组织,合作的能力。具有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项目管理能力。能与人合作,善于在学习工作中团结朋友,形成团队力量,形成合力。
6.具有较强的表达能力。
能有较强的书面表达能力。能承担一般的公务用文,商业用文的写作;具有较好的口头表达能力,表达清晰,重点突出。
7.具有较强的自知能力和有较强的自治能力。
能较好地分析自身的长处,看到自己的不足。能善于发挥长处,克服不足。胜不骄败不馁,能正确看待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善于在日常学习工作中能扬长避短。
能较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学习工作生活中能抓住重点,分清主次,解决问题能抓住主要矛盾,能正确识别和分析生活中真假,美丑,好坏。
能忍受孤独和寂寞,能抵挡各种各样的不良诱惑,在热闹时能开心学习,在独处时也能静心求知。
8.具有良好的就业观和就业能力。能将个人发展与集体发展统一,亦即将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相统一。
在校期间主动为将来可就业性提升竞争力,积累各种求职知识,进行素质拓展学习和培训。有现实的就业期望值,不刻意抬高或降低自己的就业目标。能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家庭背景,现实机遇,个人特长与爱好选择就业单位。
9.培养了较强的心理素质,具有健全的人格,能承受挫折。能正确处理学业、人际交往、人格完善、恋爱与性等方面的问题。没有不良的个性特征如自私、自负、猜疑、敌意、过分挑剔等,没有生性孤僻、羞涩、缺乏自信等限制个体的人际交往的气质。
10.锻炼出较强身体的素质。
在体育上有一定的爱好项目或特长项目,能自觉参加体育锻炼,身体素质好。能承担较繁重的工作。
学生和谐发展是我们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目标,也是维护学校改革发展稳定的重要对象。要推进大学生和谐发展,就要牢固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和管理观,广泛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维护好学生求知、求学、生活、娱乐等各方面的利益,妥善协调各种发展中的矛盾,师生之间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充满活力;就能够使一切有利于学生和谐发展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从而真正地做好学生工作,构建和谐的大学生群体。
第二篇: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关爱学生
学习体会
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关爱学生
江池镇邹家庙完小——杜君普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应该体现针对性和实践性。一个人的知识、技能可以在他成年以后再弥补,而他的思想道德品质却是要在幼小时养成。作为一名教师应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和个性进行针对性的教育感化,做到“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关爱学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成长,得到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和熏陶。
以人为本,要求作为一名教师要做到“为人师表、以身作则、身正为范”,在学生的心目中感到他是一名有爱心、善良、宽容的老师,产生对老师的尊敬与信任。作为老师就应该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及人格特点,不同的孩子有着自身不同的特点和性格,作为老师应该看到孩子发展的不同差异。尊重孩子们的身心特点和性格特点,不应把它看成是孩子们在顽皮或倒蛋,作为老师应用一颗宽容的心去关心理解他们。促进感化孩子们团结、友爱、和谐的心灵得以健康的发展,以做好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以孝行孝道、诚信教育为核心,让孩子们学会尊重理解他人。首先应尊重自己的行为和习惯,增强孩子们的自信心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尊重他人的核心是平等,是对他人人格的承认与尊敬。尊重,是人类最起码的道德共识,是全球伦理原则。每个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尊重可以产生信任,信任可以使双方敞开心扉,可以让陌生人变成朋友,可以让原来不可能办成的事变为可能。教育工作也不例外,作为教师,如果不尊重学生,也就得不到学生的尊重,那么我们的教育、教学就达不到预期的目的,甚至根本就没有效果。所以,有人说:“尊重是最好的教育”。尊重他人,应该是发自内心的诚意,“诚于中而形于外”。尊重也是老师和学生之间的纽带和桥梁。教师和学生之间,在人格和法律上应该是平等的,学生在人格和法律上应该得到老师的尊重。作为教师,尊重学生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义务。尊重学生,作为教师就应该去关心爱护学生,关心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的健康,也要关心学生的生活、学习等。这样学生就会感到老师像父母一样关心呵护着他们。也就树立增强了学习和生活的信心,在学习和生活中就能更加自觉主动。师生间的关系就能得以和谐的发展,学生就会对老师产生一种敬佩和信任的心理。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尊重学生方面就为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由此可见,尊重可以使人理智,尊重可以使人悔过,尊重可以唤醒良知,产生无法估量的正面效应。
作为一名教师就应遵纪守法,用一颗善良宽容的心去关心、尊重每一个孩子,让他们能够轻松愉快的成长和发展。产生对老师的尊敬和信任,在学习和生活中师生间、生生间团结、友爱、和谐互相尊重,从而孩子们就能轻松愉快的学习和生活,对学习和生活充满信心和自信。
第三篇:关注学生健康成长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关注学生健康成长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竹山县实验小学
近年来,县实验小学紧紧围绕“办人民满意的学校”这一目标,牢牢把握“质量”这条主旋律,扎实推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不断跨上新台阶。2010至2012年,我校连续三年获得“小学质量检测综合成绩特优奖”。这是我校始终“关注学生健康成长,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一个缩影。在这里,向大家把我校所做的有益探索做以汇报,希望能够抛砖引玉。
一、注重培训研究学习,提升教师整体素质
办“人民满意的学校”需要有“人民满意的教师”做保障。全面提升教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是我们在教育教学管理中主抓的首要工作。在强化师德教育的同时,我们注重从多个层面抓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
1、在理论学习中提升素养
学校每月召开一次教学专题会,组织教师学习有关生本教育和健康课堂理论,了解省内外的新课程改革情况,向教师推荐教育专著和精彩的网络教育博客。学校为每位教师征订了《湖北教育》、《十堰教育》等专业杂志。2012年,学校为所有班主任征订《湖北教育(新班主任)》,分年级定期组织班主任自我学习。在每月召开的班级管理交流会上,围绕有关篇目针对性地探讨交流。在学校的倡导下,近三年来,我校语文和英语学科教师还征订了《语文园地》、《小学语文》、《英语周报》等报刊。我们倡导教师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撰写学习笔记。每学期分年级组织教师互相交流学习,教科处将教师们的学习笔记收集并存入教师专业成长档案。
2、在集体备课中共享智慧
在教科处和年级学科组的双线管理下,学校各学科组深入落实集体备课,通过共享智慧不断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各学科组每周确定一课时为常规集体备课时间,针对出现的教学问题展开研究讨论。集体备课做到“五定”:即定次数(每周一次)、定时间(当周确定到某一天某节课)、定地点(办公室)、定内容(提前搜集问题)、定中心发言人(轮流担任)。对于随时遇到的问题,由学科组长随时召集组内教师研究解决。为了强化集体备课效果,我们还把这项内容作为教学常规检查项目之一。
3、在外出学习中开拓视野
外出培训学习是教师开拓视野、接受先进理念、提高自身素质的有效途径。我们始终坚持的原则就是,充分利用每一次机会为教师创造学习培训条件。三年来,学校每年筹集资金6万余元,先后选派30余名教师分别到广州考察学习生本教育,参加省内外专题教学研究,参加市县教学竞赛及观摩等活动。为确保学习效果,我们要求教师回校后上好优质汇报课,完成对应的教研任务后,才能在学校核销外出培训学习的费用。
4、在城乡交流中取长补短
从教学对象、自然资源利用等细节来看,农村教师也有自己的独特优势。针对近几年选聘进校的乡镇优秀教师,我们在引导他们学习适应的同时,也组织他们把农村教学的典型经验介绍进来。为进一步加强城乡教学交流,今年5月,通过个人申报、学校选聘的方式,我们组织了余智红、邓昌荣、陈文、李红林、王平等5位教师到宝丰镇黄栗小学送教下乡。这项活动不仅给农村学校送去了城区学校的优质教学,也让5位主讲教师进一步提升了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
二、有效监控教学过程,打造健康有效课堂
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在课堂。那么到底什么样的课堂才能真正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在大力推进“生本教育课堂”的基础上,引入了2011年省教育厅提出的“健康课堂”理念。我们在多层面监控教学过程中,追求课堂教学的轻松愉悦、民主和谐、焕发活力、智慧共生、低负高效。具有这些主要特征的健康有效课堂才能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质量提高。
1、教学常规管理精细化
我们在每个月的教学常规检查中落实“六个认真”:认真检查教案是否科学详细,认真检查教案是否关注学情,认真检查是否落实了“以生为本”的教学方法,认真检查作业布置是否科学精当,认真检查是否落实培优辅差,认真检查评比教学反思。
自2010年班班通实施后,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案进行课堂教学的比例增高。我们详细检查电子课件、教案的创建、修改、访问时间,消除了网上简单下载、不经消化就使用的低效甚至无效课件和教案。
在每学期的期中期末考评检测环节上,我们注重考风考纪教育管理,确保每一名学生取得最真实的成绩。一是各班召开诚信考试班会,二是细致安排监考环节,三是严格阅卷程序。俗话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我们就是要通过严格的考试培养学生诚信应考的品质,并为教师提供最真实的教学反馈依据,引导教师准确调控课堂教学思路。
2、课堂教学打磨多样化
“健康课堂”的实施需要精心打磨锤炼。我们充分利用汇报课、示范课、比武课、交流课、指导课、随机课等多种形式,引导教师精心打磨锤炼课堂教学,打造“健康课堂”、“活力课堂”。我们每学年根据“专业对口、发挥专长、协调搭配”的原则进行各学科岗位的教师聘任工作。针对从乡镇选聘到校的新教师和本校转任新学科的教师,学校分别确立结对帮扶对象,对其课堂教学进行跟踪培养。同时,指导教师每周上两节“指导课”,指导新任学科教师上好“培养课”,课堂教学达标才能过关。为了促进教师精心备好每节课,我们自去年开始听评“随机课”,凡听必评。对不能评为优质课堂教学的,要求主讲教师再做准备,上好“汇报课”,直到合格或优秀为止。
3、搭建展示平台平等化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每学期的教学竞赛活动中,我们坚持人人平等参与,通过这个展示平台,不断寻找和培养我校新的名师、骨干。在过去一学年的“课内比教学”中,我们通过各年级初赛、各学科复赛、校内决赛的三级比赛形式,全员全程参与,许多课堂教学新能手脱颖而出。学校组织“老骨干”对他们深入指导,为学校培养新骨干。2012年的“比教学”活动中,我校有邵诚、王才峰、但东方、韩业仙、王美云等5位新秀涌现并代表竹山县参加十堰市比赛,都获得了优异成绩。我校也被评为市级“课内比教学先进单位”。
三、创新班级管理评价,营造平安和谐环境
良好的班级环境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保障。近几年,我们不断创新班级管理和评价方式,为学生营造平安和谐的成长环境。
1、示范引领,培养良好班风学风
我们坚持每月评选“养成教育示范班”。全体班主任参与制定“学生养成教育评比细则”,并组织学生学习落实。每个月依据量化打分情况确定“示范班”,授牌表彰。每个月我们还组织示范班级的班主任介绍管理经验,在示范班级召开经验推广现场会。为充分发挥党员教师的教育教学示范力量,我们还为党员教师设立“党员教师示范岗”。在教师的示范管理下,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素质和良
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在示范班级的引领下,各班相互学习竞争,呈现出团结活泼、自律进取的班风和乐学、勤学、会学、活学的学风。
2、全体发展,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一个健康的班集体,不在于拥有几个学习成绩非常优秀的学生,而在于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无论是教学常规,还是班级管理,我们要求教师关注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单亲、留守儿童、以及学困生、德困生。各班每学期分类登记这些学生,详细确定帮扶教师,制定帮扶措施,学校每月深入年级组调查一次各班特殊学生转化情况。
特别是在六年级管理中,我们要求教师每周邀请学困生、德困生、单亲留守儿童谈话一次,鼓励每一名学生树立人生理想、勤学奋进、乐观向上。例如上一学年的六五班,由于历史原因,学困生、德困生较多。我校朱友金老师自五年级接任该班班主任后,重点关注特殊学生群体,与任课教师共同制定帮扶措施,在每一节课堂上给予这些学生展示机会,鼓励他们进步。在课外访万家活动中,班主任带领任课教师多次上门家访这些学生。经过两年的不懈努力,学困生、德困生逐渐减少,班风学风明显好转。在今年的六年级学业检测中,该班学生各科成绩大幅度提高。
3、多元评价,关注每个孩子成功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长处,只要展现出来了,就是成功的标志。我们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善待孩子的每一个闪光点,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学校每学期表彰学生人数超过全校学生的一半。我们坚持在平常评选“四好少年”、“雅行标兵”、“小雷锋”等荣誉学生,在学期末评选“学习优秀学生”、“十星级学生”、“进步学生”、“模范班干部”等学生,通过开学典礼、学校网站、宣传橱窗等途径大力表彰。同时要求各班评选班级层面的各类优秀学生,在教室内创建宣传栏进行表彰。例如中低年级评选小画家、歌唱家、清洁小卫士、书法家,用他们的作品或照片装点美化教室。高年级评选小作家、数学小天才、道德标兵、进步明星、红旗小组等。班级评选实行每月动态管理,我们力求每个学生都能在班内得到赞赏。多元评价促进学生的道德素质全面提升,全校形成了良好的班风和学风。2011年,原五(4)班范学鹏、四(2)班梁薇等同学拾金不昧,主动寻找失主的事迹广受社会赞誉。近年来,学校多次收到来自社会的表扬信和感谢信。
四、紧扣教育过程管理,着力提高服务质量
在学校管理中,我们紧紧围绕“教育教学”这一中心,紧扣过程管理,一切为教学服务,一切为师生服务,注重服务提高管理效果。
1、管理阵地前移,注重服务教学
近几年来,我们特别注重把管理阵地前移,校委会成员驻点各年级,协调解决年级管理和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驻点干部的作用不是监督,而是服务。过去一年中,学校党支部书记张生安同志驻点六年级。只要哪个班遇到学困生或德困生的转化难题时,他总是主动帮忙想办法、出对策,亲自找学生谈心。在每个月的教学动态检测中,他亲自参加每次分析会,帮忙找问题。哪个学科需要打印教学资料,他总是亲自打印后送到教师手中。他经常对老师们说:“我就是为你们服务的,有困难尽管找我反应。”校委会成员就是这样主动服务于年级组。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管理中没有薄弱环节,更没有任何真空地带。
2、德育链条后延,共促学生成长
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全方位的德育教育。我们认为德育工作不仅是班主任和学科教师的事,也是需要学校管理干部直接参与的事。我们在依托班级和课堂重点开展德育教育的同时,对于部分学困生、德困生,当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的转化措施和效果不理想时,政教处和少先队大队部积极介入,采取新的教育方式转化学生。上学年六年级(4)班有一名留守儿童,产生了严重的网瘾,甚至经常逃学近网吧。在班主任联合孩子爷爷奶奶多次教育劝诫没有效果时,政教处常主任和少先队辅导员陈玲老师,多次邀请学生到谈心室敞开心扉,帮他分析恋上网络游戏的原因和危害,介绍他参加少先队活动转移他的兴趣。这名学生终于从网络游戏中走出来,不再逃学旷课了。在今年六年级的学业检测中,这名学生也取得了各科及格的好成绩。
回首走过的路程,我们把“办人民满意的学校”具体落实在“教育教学质量”这一中心工作中,始终致力于培养社会满意的高素质教师,培养健康成长的学生。在社会对教育的期望值越来越高的今天,我们将一如既往地认真落实教育主管部门的决策部署,和兄弟学校一起继续努力,打造竹山教育的美好明天。
2012年9月
第四篇:注重学生素质教育,走内涵发展之路
坚持“主动发展教育”的模式 全面开发学生的智慧与潜能
——钢城十一中注重学生素质教育,走内涵发展之路
作者: 吴伟 孙学忠
近年来,我校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教育发展规划纲要”的精神,紧紧围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注重学生主动发展”的学校战略目标,牢固树立“为每个学生的全面终身发展奠基”的核心理念,走内涵发展之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开发学生的智慧和潜能,促进学校教育事业全面、优质、特色发展。
我校创办于1979年,是一所单设初中学校。学校现有24个教学班1200多名学生,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注重学生的主动发展,经历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长期名列全区优质初中的行列。
近年来,钢城十一中坚持学生“主动发展教育”的模式,恪守以人为本的原则,努力实施“减负增效,高效课堂”,把创建“平安校园、和谐校园、完美校园”作为学校的工作思路,以推动学校内涵发展为追求,以铸造初中教育品牌为目标,凝聚人心,优化管理,使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师资力量得到进一步加强,学校现有省特级教师一名,区名师、首席及市、区学科带头人16人,省市区骨干教师36人。学校注重文化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活动育人的“四育人”工作;充分开发学生的智慧与潜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形成了更加鲜明的办学特色。在日趋激烈的教育竞争中,是什么原因让这所钢城名校永葆青春呢?
一、构建特色鲜明的办学理念 走内涵发展之路 是学校发展的不竭动力
在办学过程中,十一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靠质量强校”的办学思路,积极推进素质教育,逐步形成了“一切为了学生的主动发展,一切适应学生的主动发展,一切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为办学理念的学校“主动发展教育”模式。努力把学校办成环境好、校风纯、质量高、特色明的市级群众满意学校。
近年来,学校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始终高举“主动发展教育”的大旗,办现代化教育,育发展型人才。从2006年至2011年,学校上高中名校武钢三中人数达590人,上省级示范高中人数达1047人,近5年普高平均升学率达70%,各学科竞赛在全国、省、市、区竞赛中成绩优异,早已成为十里钢城初中教育的一朵奇葩。科技教育特色鲜明,航空、航海模型兴趣活动、科技小制作、摄影兴趣小组、艺术剪纸等各项活动充分开发了学生的潜能,极大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航模队员在省市竞赛活动中屡创佳绩,两名学生的科技小发明获国家专利,徐璐同学的艺术剪纸获全国比赛银奖。体卫艺活动异彩纷呈,学校坚持阳光体育活动,每天的大课间和下午的课外活动时间操场上充满了师生体育锻炼的身影,大家唱、大家跳、武术操等活动已成为学校的常规性活动项目,女排、男篮成为了学校的传统特色项目。近三年来有300多名学生获体艺特长生资格,音乐、书法绘画获各类奖项的有260多人,体育健康达标率在90%以上。学校在今年上半年参加的全区艺术节文艺汇演比赛中获一等奖,在今年9月举行的全区“大家唱、大家跳”比赛中再获一等奖。校园安全教育是学校工作的重点,近几年来我们开展了以校园食品安全教育,校园交通安全教育,校园卫生安全教育,校园设施设备安全教育,校园消防安全教育等为主题的系列安全教育活动。通过了省、市、区卫生工作检查验收,创建了省级消防安全先进学校和市健康教育先进学校。今年的全区中小学消防安全教育启动仪式在我校进行,再一次展示了学生消防安全教育的成果。
二、实施主动发展教育模式 深化新课改 努力构建高效课堂 学校始终坚持“为孩子一生的幸福奠基”的教育精神,鼓励学生创新、实践,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并因势利导,引导教职工建构“主动发展教育”的教育模式,把主动发展教育的目标具体到教育教学的各项工作之中,确立“以学生为主导、教师为主体、发展为主线,全面开发学生的智慧与潜能”的办学思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形成主动发展的高效课堂。
1、遵循教学规律,努力实施“主动发展教育”模式下的高效课堂 学校认真探索主动发展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以 “三个一切”的办学理念为指导,在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摸索出教学十二字诀:即“学中质疑、互动释疑、怡情益智 ”。“学中质疑”即是师生在自我解读文本的过程中对作者或编者意图有所领悟和发现,获得某种智慧,且能以自身的经历和体验提出自己的见解或困惑。“互动释疑”:在“学中质疑”的基础上,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达到人人触动,个个感动的理想境界。这个过程需突显“扎实、有序、有效”六个字。
“扎实”是指学生心中的“疑”确实是经过一番思考,且是借助工具书或以往的知识经验都无法解决的问题,是有一定思考价值的问题。“有序”是指某一个同学提出问题时,全班同学认真聆听思考,并积极解答对方的问题,一直到对方释疑满意为止;生生间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方可点拨引导,切不可轻易将答案说出,要让学生“互动”到位才行。“有效”即是学生在这种急盼的过程中思维都要得到训练。
通过教学实践,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学校科研课题“初中生创新学习与主动发展模式”通过武汉市教育科研部门论证并得以全市推广。
2、强化精细管理,狠抓课堂落实,以“高效”促“减负”(1)加强监控,注重教学实施过程的细节管理
教学常规是教师开展各项教学活动的行为规范,强化常规管理,就是强化施教行为。学校以课堂教学为核心,抓住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让教学流程的每一个细节都成为管理的重要特点。强调把小事做细,把细事做精。具体要求:一是课前重备课。要求教师做到“三有、四备、五点”,达到教案、学案一体化。二是课上重效果。做到“三讲”、“四标”、“三体现”。学校的课堂教学强调“两个效应”,即“砸核桃效应”和“反刍效应”:教师课堂教学的讲解和点拨必须掌握好分寸,强调的是“讲练适度”,便于学生更好的“感悟”;课堂容量适当,让学生有对知识进行消化、吸收和内化的时间与过程。三是课后重反馈。做到“四抓”一抓课后作业设计:要做到两精,即精选、精练;二抓作业留批:做到四必,即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错必纠。三抓课后辅导:要做到四导、四对、五定,四导是导心理、导习惯、导方法、导知识;四对是指针对学生、针对章节、针对问题、针对知识点;五定是指定人、定时、定重点、定要求、定目标。
(2)完善听课评课制度,做好过程监督。
学校中层以上干部全部参与常态课与随机听课听评活动,与教研组长、教研员一道听课研究,对听课情况每周一行政办公会上进行汇总分析。还有一部分要自选听课,侧重听所分管的年级的教师的课,侧重所深入的教研组老师们的课,听完课后及时反馈评课。欢迎老师们兼听本学科其他教师的课,采百花之蜜,同时也欢迎老师们跨学科听课,骨干教师有带教任务的必须听带教对象一节课,无此任务的其他教师每学期至少听10节课。
近年来,学校推出六种听课形式。⑴了解检查型听课。这种听课方式即“推门听课”,目的在了解教师常态课堂教学水平。⑵帮助指导型听课。针对达不到“课堂教学质量基本标准”的教师,先在课前和授课教师进行集体备课,听完课后再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与授课、听课教师共同商讨,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⑶实验研究型听课。围绕自己教研主题和课题进行,如读写一体化的教学策略、学生常规习惯的培养、有效教学情境的创设、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等。听课、评课无需求全责备,允许失败,反复实验。⑷样板示范课。开学初学校进行“拉网式”听课,人人过关,把最能体现课改理念并且使学生获得长足进步的课作为样板课,举行课堂教学观摩学习。⑸交流推广课。各学科教学水平较高的教师相互听课,换位思考:“假如我教这一课,我会怎么做?”以集他人教学的闪光点,充实丰富自我教学。评课多采用即时、分散与漫谈式,以心换心,互帮互学。通过不同形式的听课,加强了备课组成员之间的交流,也较好的营造了备课组之间的互相学习和交流的氛围。
(3)深化集体备课,重视和谐备课组建设。
学校倡导“和谐备课组建设”,并积极创设一些机制来予以保障。一是选人机制。学校挑选一批“想干事、会干事、干得成事”的教师来担任备课组长。不论资排辈,避免出现那些职称虽高,但工作热情不高的教师“出现在其位而不谋其职”的现象。
二是监理机制。象建筑工程监理一样,实行“教研监理制”,即每个备课组都有“监理”跟踪,“监理”由中层以上干部担任,一般联系2-4个备课组,负责检查、督促、指导、记录备课组的每一次教研活动,并为每次备课组活动写出评语。
三是示范机制。一是以率先创造“和谐备课组建设”经验的备课组作典型示范。积极推进校内备课组“合作制”,同年段备课组长之间“学习制”。学校倡导各备课组长之间加强交流,总结经验,讨论得失。要求备课组长,不仅要协调组内各位教师在教学上的均衡发展,还应关注其他年级备课组的发展,及时地借鉴他组之长处,弥补自己组内存在的不足。
四是考核机制。每个学期对所有备课组根据考核程序、台帐资料(含光盘、课堂录像)、监理评语进行综合评定,评出“优秀、良好、合格”备课组,予以奖励并评出优秀备课组组长。在这过程中,实行以备课组为单位的“捆绑式”考核和奖励。
在备课组活动时,老师经常提出一些教学中遇到的困惑。我们把共性的提取出来,变成问题,提练为小专题,进行研究。本学期我们对“语文、英语的课文背诵”、“作业的布置与批改”、“初一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等问题进行了专题研讨,取得共识后再实施,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4)考试管理注重跟踪诊断、监控
跟踪监控的过程既是诊断、评价的过程,也是及时改进教学,得以有效监控质量的过程。学校注意到两个层面的跟踪监控。一是重视学科整体横向跟踪监控,便于和同类学校横向比较,努力寻找差距所在,分析差距形成的原因,从中捕捉质量增长的潜力。二是重视学生个体纵向跟踪监控,便于全面掌握每个学生成绩波动的走向,找起伏的原因,有针对性地给予学生态度、心理、学业的指导。学校要求每个班级建立学生跟踪档案,要求每个任课教师明确学生实际情况,共同为学生确定发展目标。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安排了年级培优,班级补差等工作,学校定时召开各年级月质量分析会,每次会议都充分酝酿,精心准备,做到三级诊断,即班级诊断(班主任要召集任课教师分析班级学生成绩,交流班级情况,定出每个学生各学科成绩的发展目标,尤其关注学困生);学科诊断(分析学科现状,优劣得失,确定后期工作重点,制定整改措施);学校诊断(对学科、班级情况进行横向、纵向比较,对照奋斗目标,对学校整体情况、班级情况、学科情况进行评估,并提出有针对性、操作性强的指导意见。)
(5)倡导阶段性师生教与学的反思
我校推进的教学中的反思管理,是以探究和解决课堂教学问题为基点,以追求教学实践效果为动力,以提高教师教学反思能力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为目标。主要从教师与学生两方面进行教学中的反思管理。
1).教师的教学反思:教师课中反思能力是教师教学实战能力的集中体现。课中反思环节做得不好,大量细致的课前反思就成了无用之功,课后反思的价值也会大打折扣。阶段性反思不到位,就无法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无法实现教学的高效。学校实抓教师的教学反思工作,要求做到六反思: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有反思;成功的地方,闪光点在哪里要有反思;失败的地方,错误的地方在哪里要有反思;课后的反思;题后的反思;考后的反思。
2).学生对学习的反思:学校倡导学生在日常地学习中,在每次阶段性考试后对自身学习情况进行反思。教导处根据学生不同年级,学习过程中的不同阶段给出若干反思清单供班主任选择。学生反思能力的形成,可以帮助他们及时总结自己学习过程中的得失,以期取得更好的成绩。
(6)开展“小学科课堂革命”,促进学校高效课堂的整体提升。
长期以来,学校在巡堂过程中发现部分班级,部分学科存在课堂纪律不佳,或者课堂教学内容不饱满,教学结构松散等问题。在中考的升学压力下,学生对于一些小学科从思想上不重视,因此学习态度欠佳。这样一种功利及散漫的学习态度,势必会波及到主学科地学习。而且也会会影响到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影响学生某些学科的后续发展。另一方面,部分小学科教师也存在着教学内容单薄,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教学相长,课堂应是师生共同成长地生命体。因此,学校自本学期以来在全校范围内展开小学科“课堂革命”,希望以小学科“课堂革命”为契机,希望通过本次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到小学科的重要性,调动学生学习的参与性、积极性、主动性;改变学生在主学科课堂和小学科课堂的学习状态上的较大差异,消灭学生在小学科课堂学习中的不良习惯,保证小学科课堂教学的高效,进而全面提高学校课堂教学质量。同时规范小学科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全体小学科教师要加强对教学的研究和反思,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严格课堂常规管理,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校本研修的日常化、规范化、科学化 学校成立校本研修领导小组,校长为第一负责人,建立“校本研修领导小组--教研组-教师”的管理体系,构建三维校本研修制度网络.(1)以校本研修为阵地,全力打造“三阳”工程,促进教师队伍的整体发展
学校高度重视教研组和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带精兵、培强将。要充分调动教师在课改中的主动性、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角色,创造性地实施课改方案,为学校“主动发展教育”进行教学创新,我校打造了“三阳工程”即夕阳工程、当阳工程、朝阳工程,以此增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后劲。夕阳工程树师风,当阳工作创名牌,朝阳工程育名徒等“三阳工程“的实施,促进了中青年骨干教师队伍的形成。
(2)以校本研修为依托,让 “教学简报”、“教学沙龙”成为教师成长的“学习坊”。
教导处坚持每月出教学简报,不仅对近期教学工作进行布置总结,而且每月推荐教育名言、教育类文章与教师共享。
此外,学校凭借“教学沙龙”这一深有特色又富有实效的学习的平台,开展了扎实的校本研究活动,注重理论学习,提高学习的实效性和教师的受益面。我们“教学沙龙”活动形式相对固定,内容涉及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经验介绍,或就某一个专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或参考各类教学杂志后自己的综合思考。学校的老师在发展同行的同时,也在发展自己,成为教育的学习者、思考者和促进者。(3)以校本研修为基地,让“教学展示”成为教师成长的“实践园”。学校强调常态课人人上, 学校积极开展组内研究课,要求开学初每个教师就到组长处登记本学期自己开课大致时间和课题,按计划开展组内教学公开课,绝大多数教师均应参与,开课时全组教师均应到场,然后进行评课。对于教师听课情况,教导处有专门的考勤机载,杜绝一到检查,虚拟听课记录的现象。每学期的教学课会安排不同的主题,还有不同的形式:
“精品课”:发挥各级骨干教师的的引导示范作用,每学期至少提供两堂观摩课,供组内成员学习。
“争鸣课”:同年级教师选择同一教材上课,同课异构,比较讨论,取长补短,求优摒劣,以求螺旋上升之效。全组老师深深体会到:思考问题可以换一个角度,常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在去年校内的课内比教学活动中,学校坚持全员上课、全员听课、全员研课的基本宗旨,不仅把上课落到实处,全校共有85名教师上课,校委会领导与教研组长继续深入课堂听课,全程安排课后评课活动,实现了教师同伴间的合作与对话,构建教研组之间的联合教研机制,并能形成书面性评价,比教学活动中我们共收到《新课程课堂评价表》600多份。
(4)以校本研修为阵地,让“业务竞赛”成为教师成长的“加油站”。为提升教师自身的素质,学校依托校本研修,每学期坚持开展教师“业务竞赛”活动,对教学教研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我们的“业务竞赛”活动在全校教师中展开,每学期1-2个主要项目,学校先后开展过撰写教学案例、教学反思、现场论文、课例分析、说课稿等多项比赛,集中评奖,获胜者在校内做经验介绍。活动的激发了教师的工作热情,也使好的经验得以推广。
(5)以校本研修为舞台,开展形式多样的研究活动,丰富校本研修的内涵。
学校为进一步营造科研强校的良好氛围,提升广大教职工的教育科研能力,促进学校各项工作的科学发展,专门开展了教育科研推进月活动。本学期开展的活动形式有:“教育名著阅读论坛”交流活动。学校为教师们精心选择了能代表学科最高水平、体现最新研究成果的教育名著,组织全组老师共读一本书,在此基础上进行交流研讨,反思本人及本组的教学行为,用先进理念来指导教学实践。
三、在“主动发展教育”旗帜的引领下,推进有效德育
德育工作是学校的首要工作,是保证学校正确的办学方向和保证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环节。近几年来,学校一直在学生主动发展教育的引领下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和谐发展”的德育新思路,不断加大德育工作力度,探索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以活动为载体,推进德育创新,切实提高了钢城十一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1、营造全员育人的德育环境,创造和谐育人氛围
学校进行德育教育管理,需要有一个健全的组织机构。因此,我校努力建立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健全了学校、政教处、班级三级管理网络,组织开展教育管理活动,营造了全员育人的德育环境。
1)、注重班主任队伍的建设,实行班主任规范管理。
班主任是实施德育工作的最基层领导者。因此,学校注重班主任队伍的建设。在确定班主任人选问题上,我们始终坚持由德育领导小组研究解决。挑选出德才兼备的教师担任班主任。全校教职工都感到,能够担任班主任工作是体现自我价值的有利机会,也增强了自身的荣誉感。我们要求班主任充分认识家庭教育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了解学生成长的家庭背景,及时交流教育孩子的成功经验。
2)、家长进课堂,提高德育效率发挥家长学校功能。
学校一直来都很重视家长学校工作。利用家长学校对家长做好宣传工作,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家长通过家长学校了解了教育孩子的新思路、新办法。当然,要真正达到双赢的目的还为时过早,还需要不断提高全体家长的认识,让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真正相得益彰。让家长走进德育课堂,是强化德育实效,提高德育针对性的有效途径之一。
3)、开展了“教师课外访万家”活动,搭建家校和谐共建的桥梁。为了搭建教师了解学生、关爱学生、与家长沟通的桥梁,建立新型师生关系,促进家校携手育人,学校认真开展了“课外访万家”活动,并将10、11月定为“爱心家访月”,2个多月的时间,学校教师已经全面深入家访活动中,并取得的阶段性的成绩。
在“课外访万家”活动中,我校领导坚持以身作则,带头实践,带头走访,产生了很好的社会影响。学校领导和班主任老师一道深入到学生家庭里,带去了温暖,带去了信任,带去了希望。校长的亲和力感染着每一位家长。在与校长的交谈中,家长们对学校有了更多的理解和支持,进一步拉近了学校、教师和学生家庭间的距离,有力地推进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提升。
2、以活动为载体,推进德育创新,拓宽德育阵地 开展德育活动是深化德育工作的一个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因此,我校把积极开展德育活动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来抓。政教处先后开展了新生入学教育系列活动、主题班会比赛等活动。这些活动充分体现了学生参与的全体性、教育形式的多样性。
初一新生开展“新的起点,我们整装待发”——衔接教育系列活动 【活动一习军人风采,强自身素质——培养良好的组织纪律性】 【活动二 学做武术操——自信的伸展翅膀】 【活动三 法制教育——增强其守法意识】
这些新生入学教育活动使新生们初步接触校园环境,熟悉学校的规章制度,了解学校的校风、教风、学风,为保证今后的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2)延安精神进校园 发扬传统促和谐
延安精神是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的具体体现。为了更好的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的优良传统,我校开展了“延安精神进校园 发扬传统促和谐”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将延安精神与学生学习结合起来,使延安精神深入人心,在校园中大放光彩。
学校政教处组织学生利用广播、自办小报、学习心得、图片、黑板报、主题班会等形式,让全校学生充分认识延安精神的内涵,以实际行动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从根本上提高自己的德育水平。
3)爱国歌曲唱响校园,爱国精神永驻学生心灵
每年12月9日,我校操场上歌声如潮,洋溢着青春的激情。政教处主办的 “我爱祖国唱响校园”比赛活动在操场举行。全校各班同学为大家带来了耳熟能详的经典歌曲,《保卫黄河》、《我的中国心》、《红旗飘飘》„„充分表达了同学们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和对革命英雄们的深深怀念之情。比赛现场气氛热烈,一首首经典歌曲被同学们演绎得精彩纷呈,每个班级都唱出了自己的风格、热烈的欢呼声和掌声此起彼伏。
比赛期间还进行了“一二·九”运动知识有奖问答,全体同学更加深刻地了解了“一二·九”运动的背景、过程和意义。同学们在缅怀那段峥嵘岁月的同时,接受了一次心灵和精神的洗礼。
4)智慧的结晶 情感的交融
主题班会是我们开展德育工作的有利阵地,通过主题班会把思想教育渗透到主题活动中,起到渲染深化的作用。一节好的班会课应是师生智慧的结晶、师生之间情感的交融。
在主题班会比赛中学生以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内容进行自我宣传、自我教育,形成积极进取、团结向上的班级氛围。
通过主题班会比赛活动,学生树立了明确的目标,学会了感恩,明白了作为一个中学生所要肩负的责任,一批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聪明才智得以体现。此次活动也为各班同学提供了展示班风和才华的舞台,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除此之外,学校每年先后开展“大手拉小手,城管革命我参与”、“廉政文化进校园”、六一文艺汇演、元旦联欢、科技创新小发明,向贫困地区学生捐书、跟着课本游中国――夏令营,“大家唱、大家跳”等活动,这些活动彰显钢城十一中中学生的自信和风采,营造了德育活动的气氛,在活动中,学生们受到了熏陶;在活动中,学生们规范了言行;在活动中,学生们提高了修养。
3、加强生命教育,牢固树立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意识
1)珍爱生命,拒绝毒品。在每年“6·26”的国际禁毒日,学校全体学生围绕 “珍爱生命,拒绝毒品”的主题开展一系列的禁毒宣传活动,通过看一部禁毒教育片,出一期禁毒宣传专栏,写一篇禁毒征文、举办一次禁毒主题班会等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禁毒意识。在宣传期间,学校政教处还组织全校师生进行“珍爱生命,拒绝毒品”联合签名活动让学生们掌握有关禁毒的基本知识,认识毒品及其危害性,学会抵制毒品,切实提高中学生防范毒品侵蚀的能力。
2)进行安全疏散演练。为培养学生逃生自救的技能,保障学生的生命安全,确保灾难来临时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每年11月9日及每学期开学,学校组织学生进行紧急疏散演练。演练活动更进一步增强师生防震、消防安全意识,真正掌握在危险中迅速逃生、自救、互救的基本方法,提高抵御和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能力,也培养了老师和学生互帮互助的良好作风,整个演练活动达到了预期目标。
4、加强国际交流,与新加坡的孩子们相互学习
新加坡光洋中学是一所有着80多年悠久历史的政府公办学校。该校有着“坚守原则、忠于职守”的校训,以及“今日投入学习的学习者,将是明日的终身学习者”的办学理念。早在2006年,在新加坡教育部和湖北省教育厅的牵线搭桥下,武汉市钢城十一中和新加坡光洋中学就结成了海外学习伙伴。除日常定期通过电子邮件交流外,双方还利用假期互派师生到对方学校“浸儒”学习。六年来,两校相互交流不断,先后有100多名师生进行了互访学习。两校交流期间,光洋中学的学生和十一中结对的学生一起学习、生活。学校还安排了考察、观摩、体验、座谈、友谊比赛等丰富多彩的交流学习内容,以弘扬中新文化,增进两校友谊。
四、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主动发展教育”促学校勇攀高峰 学校自创建 “主动发展教育”的教育模式以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发展为主线,全面开发学生的智慧和潜能“的办学思想,在“三个一切“的办学理念引领下,教育教学工作有了较大的进步,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有了较大的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呈现出一派生机。教师的“教”不断让位于学生的“学”,教师与学生地位日益平等,关系日益密切。课堂不仅成为学生生命的运动场,也成了教师生命的加油站,真正实现了师生教学相长的共同发展。
近几年来,学校前后共有10名学生夺得中考状元,有400多名学生上三中指令线,数千名学生上省示范线,绝对人数高居青山区榜首。
学科竞赛更是佳绩连连,近几年来参加竞赛的学科有:数学、英语、语文、科技等。获得全国奖项近百人次,省市奖项近千人次。
学校历年来参加省市航模比赛均获得优异成绩。3年来有33名同学获得省市比赛一、二、三等奖,学校屡获团体总分第一名。在初中女排、毽球、男篮、男足、游泳省健美比赛等竞赛中,学校均成绩优异,尤其是学校女排长期稳居全市中学组前两名。优异的成绩带动了学校阳光体育活动的蓬勃开展,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强壮了体魄。
2007年,学校蔡淑卉老师被评为区十大名师,张光霓老师评为区英语首席教师,蔡淑卉、易海林老师评为武汉市学科带头人。2010年两位老师被评为区第二届名师(初中仅2人)。学校教师有18人次在省市舞台上执教示范课,受到好评。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学论文竞赛获一等奖15人次,二三等奖50人次,多位教师论文在专业刊物上发表。学校课题研究报告被评为武汉市一等奖。周云文被评为市先进个人,卢平老师评为市十佳减负增效能手并荣获湖北省优秀教师称号,袁怿娟老师获武汉市化学优质课一等奖。九年级语文备课组被评为武汉市十佳备课组,外语组获市教育系统“教育创新、工作创优”优秀示范岗,化学备课组又被评为武汉市“优秀备课组”。在“课内比教学”活动中,学校推荐的三名教师代表区参加了武汉市课内比教学活动,其中蔡淑卉老师获得语文组一等奖第一名,其他两名教师分获二、三等奖,成绩斐然.学校的德育工作也取得了成效:青山区新桥社区居委致感谢信于学校,表扬初三(2)班的宋隽仁同学突遇火灾而见义勇为的英勇事迹,并对钢城十一中培育出如此优秀的学生表示感谢。在学雷锋活动中,学校共青团自发组织了清扫社区,慰问孤寡老人等活动。学校先后被授予武汉市教育局授予“示范家长学校”荣誉称号,武汉市 “民防教育先进学校”光荣称号,青山区 “卫生工作先进学校”光荣称号,青山区 “师德教育先进集体”;在区运动会中,学校荣获区初中组团体总分第一名的好成绩,在教育局举办的主题班会比赛中,学校初一(4)班开展的主题班会“青春的梦,我追寻”获得一等奖。此外学校还被评为市健康教育先进学校,省消防安全先进学校等。
近几年来,学校先后获得武汉市文明单位、依法治校先进单位,武汉市减负增效先进学校提名奖,武汉市群众满意学校,武汉市初中素质教育特色学校,武汉市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并且是湖北省国培计划跟岗基地。钢城十一中注重学生素质教育,走内涵发展之路,学校坚持“主动发展教育”的模式,全面开发学生的智慧与潜能。相信在十一中人的不懈努力下,钢城十一中处一定能够在教育教学的管理上做出更大的成绩,迎来学校更大的辉煌!
第五篇:构建和谐课堂,促进学生发展
构建和谐课堂,促进学生发展
―― 也谈语文教学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内容提要]语文能力是语文素养的核心,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热点话题.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为学生提供一个多渠道获取知识及综合应用知识的平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谈谈笔者的几点看法.[关键词] 发展 能力 质疑 引导 整合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由此可知,现在的小学生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更需要具备一种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能力,以成就社会所需的人才.因此,在具体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应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来培养其自主意识,自主能力,自主习惯,充分发挥每个人的创造潜能,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我实现,自我创新,自我发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语文课程标准》给我们提出的教学建议,其实质就是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与创新意识.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养就自主,合作,创新的学习能力呢
一,允许质疑,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相逢何必曾相识
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方是长进”,程颐说“学者先要会疑”,张载说“学则须疑”,都强调阅读时要既学且问,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的确的,问题意识是思维的起点,只有当学生感到自己需要问“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时,思维才算真正启动.例如在教学《落花生》一文中,学生提出:与落花生作对比的桃子,石榴,苹果并非“只讲体面而没有实用的东西”,而是既体面又实用,这又有什么不好呢 问得多好呀!虽然,这学生对“父亲”的话理解得有失偏颇,但从中反映了学生对课文敢于挑战,敢于质疑,这就是难能可贵之处.发现,质疑,正是引导学生深入探究,理解课文的良机.此时,就可以以此为研读点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讨论辩论,最后达成共识:人要踏踏实实的做人,做有用的人.而他们达成的共识远比老师说一即一的认知可贵可行.又如在学习《狼和鹿》一文时,有学生提出了自己心中的疑惑:“为什么凶残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而鹿倒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元凶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的兴趣点全都集中到这问题上了.于是我顺其自然,让大家围绕着这问题品读课文,大家都很自觉地进行了阅读探究.生:鹿群失去天敌后大量繁殖.灌木,小树,嫩叶……一切能吃的绿色植物都背鹿给吃光了.鹿就成了破坏森林的大坏蛋了.生:没有了狼的威胁,鹿再也不用练习逃跑,奔跑了,这样,鹿的体质就会越来越弱,这样鹿就很容易得病,这成了鹿毁灭自己的原因.生:鹿群,狼,森林之间自有他们的自然之道.这是一种生态平衡,我们人类不能随意地去阻止.不能因为怜悯鹿而大量的捕杀狼.……
在这个案例中,学生通过质疑---深入探究,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的主体位置,即便是不大会发言的人,此时也能仗着众多的支持者发表意见.我想,通过他们的畅所欲言,学生的阅读能力,认识水平和语文素质已经得到了真正的提高.在课堂中,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以积极的评价激励学生多问
几个为什么,以激起学生主动思索,主动探究的积极性.课堂上,学生的困惑就是他们真正需要的,就是我们教师的机遇.抓住它,才能生成一份美丽,收获一份别样的惊喜.所以,课堂上的“旁逸斜出”,相逢何必曾相识.作为教师,我们要做的是满腔热情地支持学生,相逢相盖便相亲,实事求是地对待学生的问题.课堂上,清醒于自己的视野不如醉心于孩子们的天地中.此外,在课堂中,要允许学生失败,提倡学生“标新”,采用积极评价语言,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成为学习的主人.二,巧妙引导,创造学生探究机会――为有源头活水来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自己去深入探究,深入思考了,才能获得真正的理解.探究性学习要求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开展学习活动,独立解决问题.但这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这更需要教师的巧妙引导.1,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探究问题的课堂氛围的创设,关键在于:要保证学生有探讨研究的空间;要选准有研究价值的,富有启发性的,而且是处在儿童信息临近区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教学内容删繁就简,使教学过程明快,以腾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有效的探究活动;同时要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例如《赤壁之战》这类故事性很强的课文,最好能摆脱“情节分析”.集中几个问题进行探究性学习.揭示课题,初读并初步感知故事内容之后,让学生质疑问难,再师生共同筛选,确定以下三个问题:
(1)黄盖为什么会想出火攻这个办法 这个办法好不好
(2)黄盖假投降,曹操为什么不怀疑
(3)赤壁之战,东吴只有3万人,却能打败80万曹军,原因何在这三个问题覆盖了全文,要求学生潜心阅读,从全文的字里行间,从赤壁之战这一整个事件中去寻找答案,综合性地依据事实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学生要回答这类问题需要经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内化吸收,再组织好语言,作出正确的表达.如此,由于问题集中,教学环节减少,就能留出整块时间供学生自学,思考,讨论,主动去获取和处理信息.这样,为每个学生提供了一个思索,感觉,体验的空间,一个情感,思维自主感受和发挥的余地.的确的,语文是“读”出来的,是“悟”出来的.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2,优化学习过程,创造合作探究机会
我们所面对的学生,存在着个性差异,有的善于思维,有的善于表达……如果学生之间进行合作与互相交流,那就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在合作中培养团结精神,增强合作意识,学会与人和谐相处,从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从而达到共同提高.首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主动意识,打下小组学习的基础.在小组讨论之前,教师必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在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有充分的自由读书时间,自主学习时间,允许快者快学,慢者慢学,让学生各有收获.其次,指导学生互相合作,确保小组学习到位.课前分组时,要注意分组灵活,分工明确.课中分组讨论时,我们必须及时了解情况,予以辅导,点拨.讨论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补充式.由小组长指定一位同学作中心发言,其他同学将其见解与自己的理解作比较,进行补充,再由小组长综合归纳,达成共识.(2)辩论式.由小组长负责,各组员提出不同的意见并说明理由,经过争论,比较,综合归纳.(3)连锁式.小组成员依次谈看法,提出各自见解,最后归纳总结.最后,组织全班学生讨论展示合作学习成果.根据学习情况和教学目标选好讨论内容和形式,在小组学习合作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用汇报式,交流式,辩论式等多种方法探究课文重点,难点,疑点.全班讨论时,我们要做好引导,沟通的工作,充分调动学生的感知,想象和情感,使他们运用直觉思维去感受,通过读,说,议,演等多种形式学习,体会语言文字.过程中要注意以读为本,让学生潜心读书,尝试着读,理解地地读,投入地读.合作学习把个人经验,小组交流,全班讨论,教师指点有机地结合起来了.在合作学习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挖掘了个体主动学习的潜能,增大了学生学习的信息量,使学生在互补中共同提高.实践证明,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才能有效地开展,才能使课堂教学活而不乱,实而不虚,才能使课堂充实而富生机.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生,清醒于所谓的正确答案中终不如醉心于求索的历程中.三,整合融合,拓展学生探究空间――万紫千红总是春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问题的解决并非教学的终点,不能满足于学生已经掌握了多少个问题的答案,而应该在获得结论的同时,自主地提出问题,带着问题走出教材,并试图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解决这些心得问题.因此,语文探究学习不应禁锢于课堂,局限于课本,与生活隔层脱离,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加强课内外的联系,沟通与融合,使“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融入课外广阔的实践天地,千姿百态的社会活动,拓展学生探究学习的立体空间.因为,万紫千红总是春.1,向课后开放
课文及课外读物蕴藏着大量的综合性知识.课后开发阅读,可凭借课内的“引子”,尽力拓展,把学生知识的触角引向更广阔的阅读领域.例如在教学毛泽东的《长征》后,可开展“长征知多少”的主题活动,引导学生通过查找,阅读搜集处理相关信息,并整理发言稿;在读完朱自清的《春》后,可引导学生阅读中外作家,诗人写春的作品……同时,加强课外动笔的实践,诸如诗歌的扩写,改写,故事的续写,读后感,仿写等,让学生学以致用.这样,学生阅读的越多,知识面就越广,视野就越开阔,思维也就越活跃.2,向各科开放
一切都是相通的,各课程间更是如此.语文这一学科的内容包罗万象,和其他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在把握语文课个性的基础上,以语言文字为凭借,适时地向各科教学开放,与各科相互渗透,相互提高发挥整体协调共同提高的作用.如上《月光曲》一文时,可向音乐课开放,引导学生欣赏钢琴曲《月光曲》,让学生通过直觉的听来感受《月光曲》的美妙,从而理解盲姑娘兄妹俩的陶醉及贝多芬那“纯熟”,“感情多深”的弹奏技巧;上古诗《山行》时,可向美术课开放,引导学生涂涂画画,将自己所体会到的诗情画意用图画来体现.你会发现,你会讶异于孩子们手中的“霜叶” 之绚丽的确甚于艳丽的“二月花”……这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整体前进,学生学得有趣,生动,实践能力与探究能力都易于发展.3,向校外开放
新课程认为,课程不是孤立于生活世界的抽象存在,而是生活世界的有机构成;课程不是把学生与其生活割裂开来的屏障,而是使学生与社会生活有机融合起来的基本途径,回归生活世界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帮助学生反思,体验,享受生活并提升,完善生活是新课程的基本追求.所以,为了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 ,教师要开放教材,让学生投身于五彩缤纷的校外生活:带学生踏青,秋游,在大自然中学语文;参观访问 ,开阔视野;调查考察,体验生活……如此拓展语文教学渠道,让学生充分利用校外世界的语文教育资源,教师则适时地指点,引导,使学生在广阔的校外世界中尽情地学语文,用语文,在享受开放学习的乐趣中丰富文化积淀,丰富知识背景,养就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和关心社会生活的态度.语文课程是一个情感的世界,是一个丰富的世界,是一个诗意的世界.新课改下的语文课堂,就是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全部身心体验语文.课堂演绎的是学生成长的故事,即便是错误的,也能折射出课堂的独特美.让我们一起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养就自主,合作,创新的学习能力,让学生生命拔节的声音回荡于课堂中.参考书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4.2,倪文锦.《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9
3,邬强波.《三月景,宜醉不宜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