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学生全面和谐而富有个性发展(★)

时间:2019-05-13 20:01: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促进学生全面和谐而富有个性发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促进学生全面和谐而富有个性发展》。

第一篇:促进学生全面和谐而富有个性发展

促进学生全面和谐而富有个性

新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本,以促进学生全面和谐而富有个性的发展为主线,因此在教材编排上注重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学生身心发展实际,贴近社会时政热点话题,贴近现代生活体验感悟,贴近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尤其注重引导初中学生认知感悟并升华人生的意义,帮助他们解决在学习、生活中的诸多困惑。充分体现了“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的教育新理念。因此,作为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把课堂知识学习与生活体验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课堂成为学生增长知识,健康成长的乐园,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生活化的教学资源,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引导,渗透德育教育目标,努力实现思想品德“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

第二篇:小班化教育的理念在于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模版]

小班化教育的理念在于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让学生充分分享各种教育资源,有更多的机会处于教学活动的中心地位,有更多时间与教师交往、沟通,得到个别化的教育,增加优质教育的机会等,通过探求、摸索、借鉴、吸收,我校创建了小班化课堂教学“35”模式,旨在通过对教学形式中量的强化,来实现最优化教育,从而达到质的飞跃,使小班化教学在实践中更富有操作性。

对课堂教学进行深层次的研究,我们不难发现它的核心在于情感、自主、探究、合作等方面,与新课程标准中所倡导的内涵具有一致性。下面就我校的小班化课堂教学进行阐述。

一、班级人数不多于25人——班级的规模与学生学习空间的充分利用

就目前而言,许多学校班级规模过度膨胀,班级人数远远超过国家规定的40人/班,有些地方高达8O人/班,由此产生教学空间拥挤,课堂教学环境恶劣,空气混浊,组织教学困难,给学生的身心带来不利的影响,教学的有效率令人担忧。

要有效实现教育的个别化、个性化,必须是适度的人数。根据教育专家、心理学家的关于教师的视野覆盖有效关注面在18--28之间这一论断,我校确定班级学生不超过25人。几年来的实践证明,班额人数不多于25人,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学生的参与度与双边共振的频率大为增多

雷纳德.S.凯思的一项研究表明,规模庞大的班级,座位拥挤,人数众多,客观的环境阻碍每一个学生参与课堂发言与讨论机会的人,往往是那些性格内向、不善言谈或能力较差的学生,他们受到不公平的待遇,自然会产生失落感,失去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信心。而在一个班级人数不多于25人的班级里,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进行课堂双边活动,共振的频率增多、密度加大,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调动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即使是性格内向的学生也会在融洽的氛围之中变得快乐而自信。

2.实现教师对学生的个别化指导

教师在课堂上要实现因材施教,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必须有个前提——在班级的人数适度的情况下进行。实践证明,课堂上发言或参与演示性学习活动,往往是靠近过道、出入方便的学生。由于人数众多,教师面对如山的作业,批改中很难做到仔细分析每一个学生的作业状况并且进行个别作业指导。而在一个人数不多于25人的班级里,教师可以从容地进行深耕细作,课前备课可以按照每一个学生的不同的素养和要求,分别为他们制定不同的学习计划、建设性的学习方法以及课堂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质进行差异教学、个别教学,教师有条件针对学生不同情况设计一系列弹性作业,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程度、水平来选择,教师实现面批,师生间信息反馈更迅速、更直接,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2.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值大为提高

“罗森塔尔”的实验表明,教师的期望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教师的内心都是希望平等地对待学生,期待学生获得全面的提高。但是庞大的班级无形地把学生分成若干区域,教师心有余而力不足,他(她)的视野只能监控到28人左右(教师关注的最大值),对于视野之外的学生监控明显降低,学生易分心、搞小动作,听课效率差,甚至扰乱课堂秩序,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值就大打折扣。而在25人的班级,学生可以得到教师更多的关注与重视,教师的每一天的期望,让每一个学生自我的优异特质均能充分地展示出来。

4.班风与学风大为增强,学生的能力与素质明显高于普通班级

研究表明,人数在四五十的班级,同学之间情感联系的密度与小班相比较明显会减弱,同学情感相对会冷淡一些,容易产生非正式群体,甚至有少数学生对集体产生对抗,将破坏学生安定的学习环境。班级学生成绩标准差较大,造成班主任管理困难。而在25人的班级里提供较多的师生交往、发展的机会,同学间交往频率的增多,学生的举止动作都在教师的视野之内。同学之间情感融洽,师生之间亲密无间,学生享受更多的个别化的指导。从而教学质量明显要高于规模大的班级。

二、课外作业完成时间不多于25分钟——学生鲜活生命价值的解读

我校小班化教学的开展是以个性化教育理论、生命交往理论及其他相关的教育理论为支撑点。将学生的课外作业完成的时间确定为25分钟以内,正是小班化教育中生命交往理论的一种重视和体验。我国中小学教育是一种基础性的教育,是一种法定的带有强制的教育,学生完成法定的课业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义务。法定的课业应该是学生能够承受的合理的学习负担。当学习能够台乎人的生命本性方式的时候,能够完整、和谐地运用和发挥学习主体的潜能,学习就不成为一种负担。

我们确定学生课外作业不多于25分钟,采用全体施教与分组教学、个别教学相结合,给学生以适度的压力,让压力变为内在的学习动机。通过量的变化达到质的效果。限定时间只是一种外在的形式,更重要地思考从结构与性质上的问题,学生的学习作为一种不断自我发展、不断提升生命质量的活动,应该是学习主体生命活力的一种体现,不能让学生产生生命冲动的教学是不成功的教学。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认为要建立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环境,提倡“六大解放”,即:解放儿童的头脑、眼睛、双手、嘴巴、时间和空间,其精髓也在于此。

推行这种课外作业不多于25分钟,首先要求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要须知这个时代所要求的是教育的个性化,培养的是创新人才。落实的关键是抓住课堂40分钟的效益,教师在选择练习的内容时要有周密的计划,根据练习难易程度,对不同特质的人分配以不同练习时间和次数,以确保练习的质量。教师在平时应注重培养学生自我检查的能力和习惯,这样有利于学生在较短的时间里保证作业的质量,以求达到巩固知识、锻炼能力的效果。

三、师生课堂互动交往距离不多于25分米——小班化教育中师生情感的融会

多年以来,我们的教育一直把知识和智力作为人的事业成功的重要条件,而忽视了人的内在动力情绪的变异,也就是情感,情感问题直接影响教学质量。情感教学既是一种策略,又是在课堂上动态发展的过程。如何实施与把握?如何调动学生参与?都需要我们在课堂中去实践、去灵活运用。

1.营造课堂宽松愉悦的情感氛围

学习是一个艰辛努力的过程,因此更需要以积极的心理情感氛围去支撑,而学生的良好的情感氛围大都源于教师的调动以及学习过程的追求。我们要求教师要以愉快的心情走进课堂,“你无法左右天气,但可以改变心情”。一个真诚的微笑,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是一片阳光。让这片阳光照亮每一个学生,学生自然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进入学习,教师对待学习的态度应该是尊重、平等、真诚。“教师应该以父母般的感情对待学生”,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应该是和蔼而不放纵,严峻而不冷酷,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要力求倾注真挚、流露关爱,教师内心丰富的情感不是一时心血来潮,而是持久而广博。

2.随时关注学生情感,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师在学识上是广博的,在情感的研究上也应该是有所造诣的。在学生面前,要善于表现自己的情感,所表达的情感应该是真实的,切忌遮遮掩掩的,教师也是平凡而普通的人,也有着生活中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教书育人不是正襟危坐,没有人之常情,在学生面前展示一个真实的自我,能够和学生打成一片,与学生同欢乐、共甘苗,给学生以真实之感、可信之态。“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正因为如此,教师在课堂上尽量向学生传递情感信息、爱的语言,如鼓励的眼神、欣赏的语气、热烈的掌声、真诚的拥抱、甚至可以亲吻学生的额头……这一切都在向学生表达一种信息,那就是“我爱你们,可爱的同学”。有良好的情感交流作为基石,课堂的气氛定然是活跃的,教师从中可收获到快乐与成就感,学生也能实现期望值。

2.善于培养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学会释放自己的情感

心理学家马斯洛说过:“我们必须懂得爱,我们必须教会爱、创造爱、预测爱”,我们从事情感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对生活广阔而又深厚的爱。特别在私立学校,家长属于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而家境条件优越的孩子,却往往变得自私、专横、不会合作,拥有一份爱心越来越难以寻觅,如果不能正确引导,他们是体会不到别人的爱,更不会去爱父母、爱家庭、爱同学、爱师长、爱好些不认识而需要爱的人。通过强化爱的教育来培养学生成为有爱心、懂得爱的人。不仅如此,教师还要善于察言观色判断学生的情绪。人的情感是多种多样的,情绪的变化也是“朝晖夕阴”,因此教师要及时准确掌握学生情绪,捕捉学生稍纵即逝的情绪变化井加以引导。

小班化教育中的情感教育同时也扬展了德育的时空。实验研究表明,在人数较少的班级里,由于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密切交往,有利于学生的伦理道德教育,优质的育传身教绘学生营造了良好的道德教育氛围,小班化更有利于学校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行为习惯教育,将教育的目标、内容渗透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这对学生品德的形成是大有帮助的。

四、学生课堂训练、动手探索研究时间不少于25分钟——学生的创造与实践能力真正得到提高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教育创新,就必须培养学生自己动手、主动参与探究事物的能力,为此,我们依据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的联结主义试误说关于学习过程是一个尝试和改正错误的过程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有益的成分以及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所倡导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的情景教学,创建了“个体自学研究——师生共同探讨——适当训练——反馈信息”的教学程序。

当堂训练,探究动手能力不少于25分钟,其实质就是运用优化教学时间管理的策略来提高课堂的效率。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师首要的是要改变学生的固有的学习方式,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了解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先决条件,完成新知识的学习习惯、方法、策略等。其次,要指导学生确立目标,为每一个学生量体裁衣,学生可以与老师一起参与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的提出,制定学习进度,调动智慧,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倾注情感,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再次,指导学生学会列自学提纲并作为一项学习常规来制定,要求内容体现目标、结构体现层次,问题要有指向性。其中“师生共同探讨”是一个合作的过程,它包含着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师师合作等,这种方式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共同探讨是高密度的交互,不只是认知过程,同时还是一个交往与审美的过程,是深层次情感体验的过程。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和道德结构同我们成人不一样。因而新的教育方法应尽一切努力按照儿童的心理结构和他们不同的发展阶段,将要教的材料以适合不同年龄儿童的形式进行教学。”因此,教师要采用一系列的教学策略来进行调节与控制。如问题教学策略,可以假设情景;可以分析数据;可以利用联想、想象、推导;可以由已知条件演绎出新的观点等等。如反思教学策略,学生可以以逆向思维方式来检讨学习过程、克服思维定势,排除习惯的干扰,独辟蹬径得出新奇结论。

五、师生课堂有效互动不少于25次——个体之间激情的燃烧,智慧的碰撞

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是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而课堂要创新必须充分调动课堂中的一切因素,互动是课堂创新教学的基础。传统教学观强调的是师道尊严和教学上的自上而下不可逆转的教学方向,漠视鲜活的生命的个体存在,体现在课堂上整齐划一,严重缺乏互动,(狭小的空间也没有办法互动起来。)而以小班化教学观为载体的课堂教学,双边互动可利用的空间与频率、密度都大大加强,活动的双方激情燃烧起来。整个课堂摆脱静止,呈现动态。

课堂中的互动是多种多样的,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情感互动等等。师生互动,体现的是师生间的平等、民主,强调的是“以人为本”而非“知识的传授为本”,要切实做到师生互动,教师要真正做到关注学生的尊严,关注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关注学生的需求、学习的自主等等。为此,在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大胆提问,甚至异想天开,组织学生积极投入对问题的共同探讨之中,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思考和提问的时间与空间,哪怕是打乱了课前的教学设计,哪怕是教师回答不上来。因为学生提问的本身就是课堂的闪光点,教师就课堂实际情况要学会随时调整教学方案,让学生就某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展开激烈的讨论,教师深入其中、争论其中、乱在其中、乐在其中。“乱”之时往往是思维碰撞渐入佳境的时候。生生互动,即是学生在课堂上交流思想的过程,体现在相互讨论、相互切磋、取长补短,学生在互动的过程中始终处于身心放松状态,不用担心自己说话的正确与否,为学生们建立了一个“七嘴八舌、各抒已见”的宽松的环境来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真切体验,加深对自然、社会生活等方面问题的思考与感情。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提高寻疑、质疑、解疑的能力,学生在交流之中学会相互理解、彼此信任、分工合作、互帮互助,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能力,学会分享,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能力得到锻炼。情感互动,即是师生的积极心态的相互影响,良好的情感互动带动教学质量的提高,师生情感的互动是以民主和谐为基础,共同交流,教师要耐心倾听:而双方的情感共鸣是关健,任何单方面的情感是不够的,只有达到共鸣才能发挥双边的最大效应。

六、师生非英语课个体英语课堂用语不少于25次——适应教育国际化、信息化的需求,培养国际性的“复台型”人才

由于教育的国际化、信息化已成为必然,教育技术层面、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制度以及观念、模式、教育的组织方式等都发生深刻的变化,从各个方面、各个学科,全方位的外语渗透是完全有必要的。我们在非英语学科采用这种中英文授课的形式,以量的手段来强化是依据儿童心理成长的特点,使之融入儿童素质发展过程,增强其多重语感的复合思维的现代教学方式。同时,针对目前国内英语教学呈现“哑巴”英语的状况,来为学生创设英语的环境,让学生在学习各科知识的过程中,始终能接触英语,使英语学习真正从英语课堂延伸到其他课堂,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英语交往的频率及密度相对于人数众多的班级而言明显增多,让学生真正有一个学以致用的环境。为此,我校以三个阶段来推行。首先,把英语作为教学语言逐步地渗透在各学科之中,在非英语学科,如数学、自然科学、社会、音乐、美术、体育等学科中适当加入英语教学的成分,主要在说与听上下功夫,要求每堂课不得少于25次;其次,有意识把英语作为教学语言穿插在课堂教学之中,培养学生用英语思考问题的能力,适当渗透读与写的成分;再次,把英语作为教学语言,整个课堂的1/3时间的运用,逐步扩大英语作为教学语言的比例,最后达到课堂上师生之间完全用英语来完成教与学的任务。坚持进行这种中英文语言的教学,使英语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提高和升华,两种语言的切换使学生的素质得到锻炼和提高,形成两种思维模式,促进语言和思维素质的提高,成为一个“复合型”的人才。

应该说,我校在小班化课堂教学中提出若干“25”,为我们的课堂教学实践提供了一个指向的范围并加以强化。随着对小班化课堂教学的深入研究与挖掘,这种课堂模式的外延也将逐步显现出来,比如每天的课外阅读不少于25分钟;每学年学生调查实践不少于25天;每学期的课外练笔不少于25篇等等。我们相信,以小班化教学为平台来实践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改革,将会显得更快捷、更易操作、更易出效果

第三篇:班主任如何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班主任如何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一、以爱育人,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爱对儿童的健康成长和良好个性的形成是必不可少的,热爱学生是班主任职业道德中最基本的道德。当班主任充满着对学业生的深切的爱意之时就能从内心出发,真诚地对待学生,必定想方设法去亲近学生、了解学生,努力摸索一种适用学生装年龄特点、心理需求、性格特征的教导方法,了解他们在日常学业习、生活中的兴趣爱好等,做到“因材施教”。努力培育他们的个性特征。在“爱”的沐浴之下,创设一种轻松、愉悦和自由的氛围。使学生置身于其中倍感心情愉快,精力充沛,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并对待探索新知识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从而使学业生具有真诚、友爱、活泼、上进,合学生的智能、心理潜能、个性特长得以充分发展。

爱的孕育将表现出一种热切的期望。教育心理学上有名的“罗森塔尔实验”早已提出了这种期望理论。当教师明显地表露出对学生的期待时,学生将体察到教师对他们所暗示的期待,因而受到激励,产生了诱发其潜能的诱因,很有可能成为能力颇强的干部和学业优秀、个性发展良好的优等生,作为班主任,应该善于发现每位学生的长处,并赋予恰当的期望,以促进他们个性的良性发展。

二、以良好的班集体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作为班主任,应着力建立一个班风、学风皆优的班集体,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一个优良的环境。良好的集体必然要有为之服务的成员,充分发掘每一位学生的长处,给予不同爱好和特长的同学创造显露才能的机会和可能付诸实践的场所,使学业生在表现才能的过程中进一步塑造和发展自己的个性。可以说,良好班集体中的活动,平等竞争是个性不断深化、不断完善的催化剂。当然,在班主任工作中,在充分发掘、培育学生的竞争意识和个性发展的同时,庆有效地消除学生孤僻、自卑等心理偏差,而良好的班集体恰好又是医治这些消极个性的良医。

学生在良好的放集体中学习、生活、创造其个性发展才是健康的,这主要体现在班主任应协调好班集体与个性发展的关系。首先,老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一种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依赖、互相促进的关系。其次,学生和学生之间,互相新生互相理解、互相体谅、团结友爱。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相互帮助、相互关心,敢于对不良行为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相互激励、不断上进。再次、学业生和集体之间,每个学生的个性和才能都能在集体生活中得到充分的反映。使学生从内心深处喜爱自己的班集体,感到自己需要集体,而集体也需要他,培养一种集体荣誉感与责任感。

三、因材施教,促进派学生的个性发展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学业生的个性也千差万别,这种子个性上的行为差异要求班主任必须重视这种差异,因材施工教努力推进学生个性的良性发展。

首先,加强针对性。林从学生实际出发,有的放矢进行教育,根据学生的个性牲进行有效教育和引导。其次,培养自主性。“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会学业生独立获取知识、捕捉信息、运用知识、处理信息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鼓励学生发现总是并独立处理问题。在教学中应转变授之以完善的思想观念,而可以有意识地留些漏洞,诱导学生拾遗补缺,以增强学生发现总是的兴趣,充分调动学业生的自主性。再次,提供选择性。充分新生学生的意愿,交给他们自已选择需要、兴趣、和爱好的权利,以实现学生个性主体性的发展,从而使教育由外在的强制力量转化为学生主体能力追求的东西。但同时又要注意适当引导,对学生错误的思想决不能听之任之。

四、科学评价,促进学业生的个性发展

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真正动力来自自我概念水平,班主任的正确评价占据着尤为重要的位置。所以,我们应该做到:

第一、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决不能以有色眼睛看等每一位学生,即使最不起眼的学生身上最微不足道的积极或消极因素都要加以引导利用。第二、实事求是地评价每个这生的优势,引导学业生发现自己的优点,同时不能回避自己的缺点,做到扬长避短。第三、转变传统观念,创设成功体验。班主任应该从应试教育中以成绩论英雄的误区中走出来,让学生走出课堂。组织各种课外活动,尽量让每一个学业生参加到自己喜爱的活动中,发挥长外,显露才能,使学生从各自的成就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促进自己个性的展。第四、要及时发现并肯定每个学生的细微进步,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新要求和希望。第五、妥善处理学业生的过错。公正、平等、有效地让学生从过错中走出来,决不能不分青红皂白就是一顿抢白,而应婉转迂回的方式使学生改过自新。

总之,以爱育人是学生个性发展的源泉,建立良好班集体是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手段。班主任庆紧把素质教育的脉搏,针对学生实际,决不强求一味的统一,使每个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推进个性一习扬。

第四篇:转变观念,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转变观念,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摘要:和普通中小学相比,中专学校的学生更为复杂。教师对师生关系、教学目的、教学方法等的认识态度常常会影响学生的个性发展。了解当前学生个性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出有效的策略来加以化解,是每个中专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和重要职责。关键词:教学观念 个性发展 关系 问题 策略

随着教育普及程度的提高和中专学校入学门槛的降低甚至取消,中专学生的整体素质有所下降,中专学生的组成也变得更为复杂。而且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学生的心理素质也变得越来越脆弱。这就要求中专教师在教书的同时,还要注重“育人”,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是良好的个性发展。良好个性的养成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其今后事业的成败,人生的幸福。

一、中专教师教学观念与学生个性发展之间的关系

(一)中专教师对师生关系的认识与学生的个性发展

近年来,合作教学的兴起为我们探求一种合理的师生关系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发展师生之间平等互利、互敬互爱的合作关系,是发展学生个性的良好基础。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仅有一方存在的教育教学是不成立的。师生之间的教学合作,是一种知识传授与发展智能基础上的关系。首先,在知识传授关系中师生应平等与民主,师生间相互尊重、信任。教师不以权威自居,更不应该以家长作风及其专横态度强制学生绝对服从自己的意志;学生也不唯命是从,因为学生有权与教师平等地沟通思想,有权向自己的教师要求他们所希望所需要的东西,他们也有权对问题做出自己独立的思考并对教科书提出批判性意见。教师对学习成绩等各方面表现好的同学可以多加引导,使他们更上一层楼;对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要多加鼓励,并充分发挥他们其他方面的长处,而不能对他们产生偏见或歧视。这一点从理论上讲是非常容易的,但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并不是所有教师都能做到的。其次,在智能发展上,学生应自主和独立,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自己的自主性和能动性,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自觉进行学习和自我教育,充分表现自己的创造才能;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的独立发展,不必强求全体学生一致,使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实现自我发展。师生教学间的平等民主,为学生的学习和个性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条件。在师生关系中,教师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师生关系的好坏关键取决于教师。因此,教师应当主动地维护和发展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对传统教学体系下的教师来说,必须放弃陈旧的教学观念,放弃教师权威的思想,作学生的知心朋友,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健康的发展。

(二)中专教师对教学目的的认识与学生个性发展

从理论上讲,教师都深刻地清楚: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然而,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教师却将学生的个性发展框定在升学或就业标准的模式里。“成绩好”、“就业”成了教学的唯一目的,以分数论英雄,教学中考什么就教什么,考什么就学什么,不考就不教,不考就不学,许多学生不得不尽力压制自己的个性,没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学生“变成了考试的奴隶”,失去了学习的动力,以致学生知识结构畸形、个性发展狭隘乃至萎缩。在这种模式中,学生学习必须谨小慎微,不能做与考试学习无关的事,不能凭自己的个性去从事感兴趣的事。所以,大多数富有创造个性的学生,在其萌芽状态期间,就有可能被只具传统观念的教师所湮灭,在分数的标尺

面前,被教师无情地判为没有出息,学生个性发展受到残忍的压制。然而,中外历史千百次地告诉我们,在传统眼光的学校里判为没出息者,日后竟出现诸如爱迪生、爱因斯坦、达尔文等科学巨人,他们极大地影响、改变和震撼着整个世界,而他们早年也都被当时的学校判为“愚不可及”、“不可教也”之类。事实证明:学生试卷上分数的高低与其日后成就的大小往往是划不上等号的。教学目的的核心应是学生的个性发展。根据个性心理学研究,个性是一个整体。健康的个性就是在体力与智力、知识与道德、性格与才能、理性与直觉、美的体验和美的表现等诸方面获得高度和谐发展的人。健康个性者即是自我实现者,是把个人的内部潜能作最大的实现者。学生的个性发展可以说即是自我实现、自我创造。

(三)中专教师对教学方法的认识与学生个性发展

教师要从实际出发,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掌握分寸,努力使自己全部的教学技能多样化。尤其是中专老师,首当其冲的是教会学生实际操作的动手能力和专业知识。多种方法的运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兴趣,使学生把教师提出的教学任务当作自觉行动,精神饱满地学习、探索和追求。学生作为主体,在多种方法的教学活动中,自觉、自主地手脑并用,多种器官协同活动、认识与实践相结合,创造性、独立性得以充分发挥。创造活动是学生个性得到发展和完善的必要条件,只有在创造活动中,个人才能充分展现自己的需要、性格、知识和能力,展现自己的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才能在探索新事物、发现新规律的过程中,实现对自身素质的超越,从而逐步实现个性的完善。因此,教师选择教学方法时,应注意培育、引导、训练每个学生的开发创造潜能的意识、方法和习惯。教学中,教师应转变以培养听话的学生为荣耀的片面观念,消除对顽皮学生的错误偏见,大胆鼓励学生的奇思异想,激发学生积极表现的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鼓励学生主动地尝试和发现问题,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会拥有更多的学习自主权。教师应树立起以培养学生健康个性特别是创造力为目的的教育观念,并在教学过程中时刻贯彻这一思想,从而把这一有意识的活动熟练化为无意识的习惯化的教学活动。

二、当前学生个性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忽视和教育引导的缺乏,以及对个性的否定性评价倾向,扼杀了一些学生的个性,导致个性发展不健全。

首先体现为缺乏积极的主体进取性,不敢面对问题,采取逃避的做法,削弱了成就需要、持久需要等积极的人格倾向,强化了谦卑需要、攻击性需要等消极人格特征,造成个性和人格的缺陷,缺乏探索的愿望和积极参与的热情。正如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教授所言:“考试时一比较,马上能让美国学生输得一塌糊涂。在外国,中国留学生无论在普通大学还是一流大学,学习成绩都是非常出色的。但中国学生胆子小,老师没讲过的不敢想,老师没教过的不敢做。”

其次是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对中学生的一项调查显示,15.73%有自责倾向,13.17%学生有恐怖倾向,11.81%有冲动倾向;5.72%的学生有综合情况。以至于出现浙江一高中生因无法忍受压力用锄头杀死母亲的惨剧。浙江省对2961名大中学生心理卫生测查结果表明,16.7%的有较严重的心理卫生问题。心理健康问题成为学生休学、退学乃至自杀的最重要的原因。

第三,在一些学生的眼里,个性仅仅被当作或是服饰上的怪异,或是行为中的张狂,或是价值观上对传统的一味反叛,或是对纪律的抵制。他们把个性这一内在稳定的心理特征外化为一种浮躁、虚华和叛逆,以外在的“标新立异”来体现富有个性的“我”,抹杀了个性的内在稳定性。

三、中专教师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策略

(一)中专教师应掌握学生的思想状况,寻找欠缺,改进教育方式

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应当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这些方面相互促进,但不能相互替代。一个学生某方面素质的缺乏,特别是思想品德素质的缺乏,将会极大地影响他的成长和成才。现在许多学生在未上学之前,吵着、闹着、盼望着有一天自己也能走进那梦寐以求的“天堂”和“乐园”。然而,思维单

一、未谙世事的他们,一旦进入校门,在就业压力和不良社会现象的诱惑面前,有的便开始出现厌学情绪,甚至发生逃学等不良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我们认为,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作为教育者,应该认真地、细心地去挖掘其中的原因,加强自己与学生的思想沟通,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变化,使教学方式随着学生的成长和知识的增多而不断变化和丰富,以独特的个人魅力和特有的教育方式,启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鼓励学生个性的发展。

(二)增强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努力培育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古希腊著名生物学家普罗塔戈说:“头脑不是一个要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要燃烧的火炬。”前苏联学者赞科夫认为:“以尽可能大的教学效果来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美国教育家布鲁纳从认知结构主义观点出发,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特别是直观思维能力和探究发现能力的培养。作为教育工作者,在现实的学校教育中,可以从开设活动课、选修课、劳技课等课程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活动课是学校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选修课课程设置灵活多样,内容更新周期较短,有利于因材施教,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智能结构,发展个性特长,提高整体素质。此外,因考试具有教育性,具有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功能,所以还可从调整考试的导向性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可以说,学校教育方式就是要通过各种方式的采取,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启发学生创新精神,培养学生浓厚的探索精神、独特的求异思维、非常规的想象,从而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除此,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也十分重要。作为教育工作者,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一方面要通过改变教学观念,加强师生关系的民主化建设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另一方面要通过推行教学过程的科学化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要注重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以学生容易接受、喜欢接受的授课方式为标准来提高教学质量,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

(三)提高中专教师的人文素质是培养大、中专学生个性发展的有效保证

人文素质是指人在改造大自然的活动中形成的文化修养和品位。由于长期以来职业学校的一些问题,造成了学生的素质缺陷,毕业生走上社会以后,没有个性和独立的思想,没有激情,缺乏诗意和想象力,没有文化上的厚重感,甚至缺乏起码的社会知识和人际交往体验与能力,只有一点狭窄的专业知识。这种状况引起人们的深思,从而引发了关于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讨论,并达成共识,这也是我国高等教育21世纪进步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

振兴教育的关键在教师,教师自身的人文素质状况,直接影响学生个性发展,甚至影响素质教育的实施。因此,教师要加强个人道德修养,在青年大学生中倡导人际关系和社会的和谐发展,要将教育学生做人列为自己的首要职责。面对社会转型时期各种利益主体关系的变化,只有不断加强和提高教师个人道德修养,才能正确对待社会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并找出正确的解决方法,才能有效地帮助青年大学生克服“浮躁”、“疑惑”、“颓废”等心态。不能将道德人格作为追求富贵的工具,更不能为了追求高贵而牺牲自己的道德人格。

(四)名副其实的实践指导教师才算合格的中专教师

作为一名中专教师,尤其是专业课教师如果对于所教专业的生产实际过程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是无法担当起实践指导教师的重任的。中专学校培养的是面向各行各业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材。实际动手能力是他们将来走向社会,服务社会,创造财富和赖以生

存的本钱;这也是职业教育最具特色和优势的闪光点。因此,在学习期间对学生加强动手能力的训练,使学生掌握真刀真枪的操作本领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专业教师的重要职责。

总之,中等职业学校是职业技术人才成长的摇篮。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学生个性发展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学校要想培养出身心健康的、优秀的毕业生以实现其社会价值,首先就需要中专教师改变教学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为促进学生良好的个性发展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 黄济,王策三.现代教育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范才生.素质教育: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6

3 杨启亮.困惑与抉择——20世纪的新教学论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 4 王公安.论21世纪职教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J].现代技能开发2000(6)5 赵太平.浅谈素质教育中职教教师观念的转变[J].职教论坛,2003(10)

第五篇:做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做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行、素质教育的全面展开,现在对学生的评价体系也越来越系统了,越来越公平了,不仅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体现了人性化,在评价学生的过程中更加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学生素质综合评价是学校素质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以学生的发展状态与水平为评价对象的教育评价活动,是对学生素质的各个方面,各个过程进行多渠道全方位认证的教育评价活动。它是由教师、同学、自己和家人组成的多群体参加的一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过程。综合素质评价更注重的是导向、诊断、改进、激励的功能,引导学生自我认识、自我约束、自主发展。现将自己在学生素质综合评价方面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学生素质综合评价中要注重发展学生潜能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中提出,人至少拥有八种智能,且发展是不均衡的,有强项也有弱项。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世界,一个完全特殊的、独一无二的世界。”先天因素和后天环境的不同,造就了智力参差不齐,思维快慢不一,兴趣、爱好各不相同,个性特长各有千秋的不同的人。在一个班级的学生中,有的机智灵巧,有的木讷呆板,有的举一反三,有的过目不忘,有的喜欢体育,有的擅长唱歌„„其实,他们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方式在自然地生长着。如果我们用“齐步走”的教育模式、“一刀切”的教育要求和“同一标准”的评价机制去训练教育学生,不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不按照“因材施教”的教学规律去做,培养出的学生将会变得毫无个性可言。

青少年学生是培养良好个性和创新精神的黄金时期,我们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气质、特点、学习水平,因人而异,作出有针对性的、艺术性的评价。使每名学生在评定过程中,都能结合自己的特长,深入理解、感受与展示自己已学到的东西,让每个学生深信不疑:自己具有一定的潜能,甚至是优秀的潜能,只要积极努力就能挖掘出自己的潜能。只有这样,才能在尊重中发现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潜能,做到早发现、早培养,将来还有可能在某个方面成为卓越的人才。

二、学生素质综合评价中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说:“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树叶”。每一个学生同样是各有特点,甚至迥异不同。老师在对学生进行素质综合评价过程中,一定要尊重这种差异,特别是弱势群体。学习上暂时落后者、智能上发育迟缓者、家庭条件上的困难者等,一般表现为自信心较弱甚至缺乏自信心。如果用一把尺子衡量学生,容易忽视受教育者的个性差异和主观努力这一本质,忽视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挖掘和转化的动态过程。不要总盯着这些孩子的不足,而忽视学生的其他方面的点滴进步,造成学生感觉自己始终是落后者、失败者,久而久之,学生就容易失去发展进步的信心。

教师要善于从各个方面细致观察学生的变化和变化的程度,注意了学生个体自身的发展状况。根据学生的基础,帮助学生制定自己可以达到的奋斗目标,一小步一小步的不断提高,不断向更高层次的目标迈进,获得更优的发展。我们要帮助学生来客观全面的真正的了解自己,看到自己的长处和短处,知道每个人都有优点和不足,要有正确认识,不要因此造成不必要的心理负担。尤其是在各方面都比较弱势的学生,要让他们明白,人与人之间在某些方面存在差异是很正常的,关键是自己要有正确认识,发展自己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而不是用自己的不足来与别人的优点相比较。要相信自己,只要不断努力就一定可以成功。

在日常评价过程中,我们可以采取让弱势的学生寻找自己的优点,回忆自己曾经做过的感到自豪的事情的方法,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我。还可以在班内作自我介绍或由其他同学为他们写一条以上的优点,在全班宣读。让每个学生都认识到:“只要自己努力,缺点是可以弥补的,发展自己的优点,最后就会成功。”

三、学生素质综合评价中要注重评价的过程

我们对学生素质综合评价中既要关注评价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评价过程。无论是学生自评还是学生间的互评和教师的评价,都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综合评价中涵盖了学生思想道德、学业成就、综合实践活动、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等方方面面,不仅注重对学生学习知识与技能实践的结果的收集,还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成长,增强了学生参与与评价的主动性。

教师要根据不同的评价内容设计即形式多样又科学合理的评价方式,真正做到让每一个学生全身心的参与进来。如“伙伴眼中的我”,就可以采用分组发言的形式,让大家在欢声笑语、畅所欲言中了解自我。通过参与和体验评价过程,让学生能够全面客观的认识自我,树立不断超越自己的信心,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不断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自我体验中主动、全面地发展,健康快乐地成长。

四、学生素质综合评价中要注重各评价主体间的合作

多元评价主体的参与,民主式的评价能给学生带来成功的情感体验。学生本人、同伴、家长、班主任、学科教师等都是整个评价中的主体,改变了过去学生主要接受班主任个人素质评价的状况。由多个评价主体对学生的多个方面进行综合素质的客观评价,得到的评价结果会更趋于全面、客观、公正,会更有利于学生对自己的全方面认识,知不足而后进,扬其长而避其短。

各评价主体间的及时交流,会更有利于对评价客体多方面立体的了解,特别是班主任要做到及时的与科任教师和学生家长在对学生阶段的综合素质的评价进行交流,沟通是非常有必要的。学生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和不同的教师或家

长面前的表现往往是不一样的,有时差异还会很大。出现这种情况,我们教师一定要认真对待,不能武断,这就需要家长、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在一起,针对学生身上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必要的深入交流。避免出现以偏概全,以点盖面的片面评价,而应找出根本原因所在,“对症下药”,才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生自主参与的自评与教师、家长的评价有机结合在一起,相互沟通与合作,更有利于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激发其内在发展的动力,从而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获得发展,实现主体价值。

五、学生素质综合评价中要用赏识的目光看待每一个人

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同样,发现学生身上的“美”,更需要教师要具备一双慧眼。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用鼓励和赏识的语言指出其不足,而不是“有一说一”,不顾及学生的切身感受,推倒学生心灵中的全部美丽,抵消学生所受教育的总和。在学校教育过程中,我们要以人为本,一切为学生着想,无论是写评语还是日常谈话都不要信口开河,给学生贴反面标签,如:“你怎么这么笨”、“你怎么这么淘气”等等,这样的评价往往会给学生心理造成阴影和伤害。我们在对学生评价时,要多说贴心的话、鼓励的话,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给学生写评语是班主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班主任对学生思想、品德、学习、劳动、文体活动等方面的总体评价。它不仅能帮助学生正确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发扬优点,改正缺点,而且能帮助家长全面了解子孩子的情况,以便更有效地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所以,在给每个学生写评语时,我总是慎之又慎,在措词和写法上斟酌再三。充分考虑到少年儿童心理特点及接受能力,以一种爱的态度,采用亲切的语言,以情感为主,鼓励为主,导向为主,教育为主,使评语这种教育手段发挥其特殊作用。如:六一班的学生杨鹏,原来是一位特别调皮的学生,作业经常不写完,学习成绩更是不理想,于是我在评语中写到:杨鹏你是个聪明、可爱,热心助人,勤动脑的孩子。你在课堂上经常会给老师带来惊喜,提出一些与众不同的问题,每次老师的提问,你都能勇敢地回答,你是个多么爱动脑的孩子呀!同学的自行车坏了,你能主动帮助同学,虽然弄得自己的手和脸上全是油泥,可看到给同学修好的自行车,脸上还露出了灿烂的笑容,你是多的有爱心的孩子呀!老师多么希望你以后的作业能够按时完成呀。有不会做的可以请教老师和同学,大家都会愿意帮助你的。只要珍惜时间,下定决心,老师相信你,你的学习成绩一定会很快赶上来的!经过一段时间后,他的作业果然能完成了,成绩也不断的提高,达到了中上等水平。通过这件事使我深深体会到,一段真正好的评语不仅能融洽师生关系,而且是激励学生奋发向上的催化剂。孩子可以从教师给的评语中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在赏识与期望中不断产生前进的动

力,从而树立起做人的自尊与自信。赏识每个孩子是多么的重要呀!

教师要学会在工作中实践,在实践中提高,不断思考和探索,不断提高自己在学生素质综合评价工作中的水平。用自己的智慧在教育事业这片沃土上辛勤耕耘,让每个人都能够茁壮成长,长大成才。做好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赵胜永

庞各庄镇第一中心小学南顿垡完小 2011.05

下载促进学生全面和谐而富有个性发展(★)word格式文档
下载促进学生全面和谐而富有个性发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正面评价,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正面评价,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摘要】:评价是对客观事物的状态与价值的判断。教学评价——即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各种表现所做出的肯定性语言,以此调动激励学生积极......

    加强班级文化建设 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加强班级文化建设 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教育面对的是一个个具有独特个性的学生,教育应促进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发展。”从教育的角度看,班级是学生彰显个性、实现发展的重要基地......

    尊重学生促进个性发展(含5篇)

    尊重学生促进个性发展 【内容摘要】 个性是一个人总得精神面貌,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稳定特征的差异。个性的发展不仅是个人身心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要正确对......

    构建和谐课堂,促进学生发展

    构建和谐课堂,促进学生发展 ―― 也谈语文教学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内容提要]语文能力是语文素养的核心,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热点话题......

    全面加强作风建设 努力促进和谐发展(推荐五篇)

    全面加强作风建设 努力促进和谐发展青岛廉政网 2009-07-14 22:25:10全面加强作风建设,努力促进和谐发展--在市财政局党员主题教育党课上的讲话青岛市财政局党委书记、局......

    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促进学校全面和谐发展5篇

    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促进学校全面和谐发展 搞好班子建设是各项建设任务中的首要任务之一。在学校,它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一环。班子应是由多个个体组成的一个战斗集体,个体的素......

    定稿充分发挥校园广播作用 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共5则范文)

    充分发挥校园广播作用 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延吉市第四中学校园广播站经验介绍 (2012年5月21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延吉市第四中学全体师......

    构建和谐班级 促进个性发展 德育课题

    构建和谐班级促进个性发展 ——广东省中小学德育科研课题《小学班主任工作教育案例》开题报告 梅江区乐育小学 教育科研是人们探索和认识教育客观规律的有效途径,是促进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