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成长离不开教学反思五篇范文

时间:2019-05-15 10:39: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师成长离不开教学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师成长离不开教学反思》。

第一篇:教师成长离不开教学反思

上个月的8号,听了我区教育局长《一谈反思性教学》的专题辅导报告,印象深刻。冯局长用生动的事例、思辨的语言,辅以精致的课件,给与会者很大的启迪。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特别是通过和老师交流以及翻阅部分教师的备课笔记以后,我认为,教师的成长确实离不开对教学工作的反思。

其实,反思自古有之。“吾日三省吾身”、“反求诸己”、“扪心自问”、“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行成于思毁于随”都是关于反思的至理名言。

当前,学校和教师的反思意识、反思教学的实践明显加强:有的学校成立了反思教学研究会,积极开展反思性教学专题研讨活动;有的学校加强了年级组备课的研讨,强化了对二次备课和课后记、课后随想、课后札记的指导和检查;教师们也加强了对自身教学准备以及课后记的撰写。

然而,教师对反思还存在一些误区,具体表现在:

1、对反思的价值和作用,在认识上大多数停留在完成任务的层面上,以应对检查为目的,而不是把反思当作自身专业成长的一种生活方式来对待。

2、教学反思大多是对教学过程的简单描述,或对教学结果的一种简单评价。不善于对描述教学情境中独特的细节,以及对这一细节的感受和体验,更是缺乏对教学过程中的现象进行深入分析和思考。

3、在反思时,比较习惯于对教学事件的空泛解说,不能很好地把教学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进行深入浅出的思考,并用适当的语言表述出来。

4、反思的视角比较单一,多数是从自身的角度去看问题、想问题,比较忽视从学生或者施教者的角度去思考。课后记更多的是回溯式的记录。

5、教学反思的内容比较多地关注教师对“双基”的教学情况,几乎没有反思学生的情感、态度方面的,对于学生的参与状态和数学思考反思时关注不够。

几点建议:

学校要营造宽松的反思环境,加强对教学反思的指导、激励和检查。可以请相关专家对教学反思的撰写进行指导,以学校成功的教学反思案例教会教师如何反思;也可以进一步改进备课方式,让优秀教师谈反思性备课的做法;还可以定期开展反思评比活动,对反思教学比较好的教师,反思材料撰写比较成功的教师给与表彰和奖励。同时,注意及时发现和纠正反思中存在的问题,比如被动迎合、不切实际的盲目求新要及时指出。

总之,教学反思对于教师的成长至关重要。教师在写教学反思时,要有感而发,充分体现教师自己对教学实践的独特思考和个性见解。教师在自身的专业成长中,需要留住精彩、记下败笔、捕获灵感,这是一笔财富,只要坚持,积少成多,必有所获!

期待着,反思中成长起来的一代优秀教师!

第二篇:生活离不开电教学反思

本课是教科版科学四下第一单元的第一课,由于电在现代生活中的普及,小朋友在学校、家里及很多地方都离不开电,因此对电还是有相当的了解的,电器的操作很简单,但是关于“电”的问题却又多又杂,学生对于能科学的了解电,以及掌握正确的用电方法,恐怕都不是十分了解。因此上课前我布置了学生调查身边的各种家用电器名称、数量和用什么电,学生对这些非常感兴趣,上课时十分踊跃地汇报自己的调查结果,有的小组能一口气报上26种电器。让学生知道电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以及没有电会带来的危害,学生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在“交流我们知道的电的知识”环节时,学生在掌握了安全用电的知识后还能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比如:静电有多少伏?等等。

《电和我们的生活》的学习,学生不是单纯地依靠模仿和记忆,而是重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学生的学习活动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学习活动,培养了学生的网络意识,交往素养,用电的科学素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掌握安全用电和节约用电的能力。活动中,我们发现,学生的动手能力、应变能力和救护能力都不是很理想,值得我们重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第三篇:教师专业化成长离不开“阳光职评”

教师专业化成长离不开“阳光职评”

近日,襄州区教体局局长办公室里经常传出,“不要说了,看看墙上的东西(民评民说是标准,民心民力是保障,民意民声是依据,民愿民盼是方向,民惠民富是目标,民苦民痛是失职)!”的发怒声,许多为职评做说客的人屡屡在局长陈奇伟那里碰壁。

今年暑期,襄州教体局强化职称评选申报利益导向功能,以教师的认可度与满意度为出发点,积极构建公开透明的职称评选申报机制,让一批素质高、能力强、业绩突出的教师顺利晋职晋级,引领全区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和教学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逐校摸底,指标分配体现专业引领

今年,上级分配到襄州区教体系统的职评申报指标:中学高级为80人,中学一级为58人,小学高级为56人,幼教高级6人。加之上级要求中学高级通过率不超过60%—80%,中学一级和小学高级通过率控制在70%—85%之间。而襄州区符合申报条件的人数,高级558人、中一808人、小高1311人。符合条件的申报人员远远超出上级分配的指标,直接导致全区教师职称申报竞争激烈。

为确保职评申报工作公平公正公开透明,今年5月份,区教体局职评专班根据局党组的意见,以中心学校为单位,按照行业职称工作指导意见,分别在东南片、西北片召集中心学校校长、人事干事和部分中学、小学校长、部分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对中小学教师岗位设置情况逐校摸底调查,并对上年评审工作进行了意见收集和探讨。通过召开各类专题会、发放评审资料、制发简报等多种形式开展相关政策的宣传,尽量使基层单位和人员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职称评审相关政策调整的情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修订和完善了配套措施,职称申报突出三个倾斜:

一是向农村教师倾斜。在基本条件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在单位性质上,农村中小学的优先;在工作层次上,基层单位的优先;在工作经历上,任现职以来,有支教、援教、在偏远教学点教学等工作经历的优先。

二是向一线教师倾斜。区教体局将今年的指标全部分配到各所学校,不截留一个。职称评审申报过程中,在工作岗位上,长期在教学一线工作的优先,教体系统不涉及教育教学的二级单位人员都不参加职评;在承担的工作量上,长期担任班主任工作和连续担任毕业班教学工作的优先。

三是向业绩突出的教师倾斜。在创新能力评价上,有发明创造和知识产权的优先;在科研成果评价上,对在教育学会、教育部门、教研机构(某某组委会、某某研究中心、某某出版社等类似机构奖励项目不再计分)获奖项目,层次高的优先;在考核认可上,多次获得优秀优先,今年将原来优秀计两分,称职不计分,改成优秀计6分、称职计2分;在业务测试成绩评价上,测试成绩高者优先;在学历水平上,高学历者优先;在所学专业上,与申报资格专业相同或相近的优先。

三个“倾斜政策”,让教师明确了发展的方向,把握发展主动权,实现职称评审的激励与导向功能,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使职称申报工作向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迈进。

严格程序,职称申报注重认可程度

围绕教师关心的热点问题,襄州区教体局用一把尺子,一个标准,引导申报人员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公平竞争。工作启动之始,襄州区教体局在专题大会上明确要求:一是要充分认识职称评审的重要性,切实增强责任意识。二是要坚持评审标准,严格把握评审要求。三是要严格评审程序,正确行使评审的职权,强化监督和制约,提高职称评审的严谨性。四是要掌握工作方法,严格遵守评审纪律。襄州区教体局同时成立了职称初审评委会,在加强评委管理,规范评审行为上下功夫,真正将学术造诣高、作风正派、办事公道、能认真履行职责的专家纳入职称评委库,他们在工作开始前就签订工作责任书,确保维护职称工作权威性和公信度。

评审中严把申报程序关,按照个人申报——学校推荐——教体局审核的程序开展工作。“个人申报”强调必须符合申报标准规定的相应条件和材料的真实。“学校推荐”要求各中小学成立不少于10人的评审推荐小组,成员必须获得绝大多数教职工的同意,尽量体现代表的广泛性和权威性。在筛选时做到“资料零失误、办事零差错、进度零停留”,全部推行“谁审核、谁签名、谁负责”的倒查责任制,没有基层单位的同意,就没有申报资格。学校同时将入围者的基本情况、评审材料和考核结果在本单位公示7天,接受群众监督,没有问题的申报者才会进入下一评审程序。“教体局审核”注重督察、走访、查阅资料等多种形式,确保申报符合条件,材料真实。此外,成立了高规格的筛选复核小组,每一项材料都有专门科室和相关负责人把关,一旦发现弄虚作假者的按“一票否决”处理,确保档案规范真实,提高评审通过率。

今年的职评申报工作,襄州区教体局职评工作专班对此项工作安排的更加紧凑,启动工作到评审结束仅有15天,尽量让具备条件的教师顺利晋级。工作专班在规范核实材料上下功夫,对全区各校(园)的申报材料统一了各项程序和格式,并设立咨询热线,答疑解难受理各类举报,确保每个人的材料经得起群众监督。最后,对入围人员材料审查结束后,计分结果再反馈到原单位并公示一周,使工作置于群众监督之下,让大家心服口服。

严明纪律,着力打造“阳光”职评

今年职评工作在公平、公开、公正、透明上做文章,襄州区教体局承诺凡是符合条件的参审者具有均等的机会。评审工作坚持评审的条件和程序公开、参评材料公开和评审结果公开,并创新机制在筛选环节上实行实名投票、匿名评审机制,打造阳光职评。

襄州区教体局还出台了《职称评审七不准》:一是严格按照教体局制定的评分细则评分,不准更改变换。二是各类评审指标必须公开,并以镇(办)为单位进行统一评审,不得分解到校,不准突破。三是评审结果要公示到各校,参评人员人人签字认可,不准评审小组或负责人擅自处理。四是各单位严格执行评审纪律,不准私自盖章,把矛盾上交。五是符合参评资格人员必须严格按程序参加评审,不准采取不正当手段谋取。六是负责评审工作人员不准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以为他人谋取职称为目的,索取、收受或者变相索取、收受钱物。七是各种证件以职能部门认定为准,不准使用假证件或评审负责人员私自作主认定。以上准则,凡有违背,一律取消参评人员资格并追究当事人责任。

目前,襄州区教体系统职称评审申报工作推进顺利,没发生一起投诉和上访事件。教师也在参与中明确自己发展方向,努力加快专业成长步伐。

第四篇:教学反思-教师成长之路

教学反思—教师成长之路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当反思些什么?怎样反思?我谈一点体会。

“思之不缜,行而失当。”反思意识人类早就有之,“反求诸已,扪心自问”、“吾日三省吾身”等至理名言就是佐证。而当今社会反思已成为人们的自觉行为,何况作为教师在教学中也应不断尝试应用反思,发现问题,消去弊端,得教益,即“借石攻玉”。

新课程的实施,标志着教学改革进入一个全新的领域。这个领域为我们教师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同时机遇和挑战并存。在这一大背景下,作为课程改革的实施者,如何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如何转变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如何处理学科课程与教学遇到的许多问题,例如:究竟是“教材为本”还是“标准为本”?教材设计如何才能摆脱“新瓶装旧酒”的尴尬?嘴上讲“知识是自我建构的产物”,但实际上是“灌输”为主的课堂风景线又有多少改观呢?等,这些问题都是很值得引起思考的现实问题。

新课程标准强调了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尤其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的分析与反思。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指导下,借助行动研究,不断地对自己教学行为的思考与研究,对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地进行回顾,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追求教学过程的合理性,从而使自己成为专家型教师的过程。然而新课程又强调教师是课程实施的参与者、建设者和开发者。要做这样的角色,最需要的就是不断地总结,不断地反思,不断地改进,不断地创造,而教学反思正是使教师总结、反思、改进、创造的有效方法。

一、课前反思,具有前瞻性。

教学前的反思具有前瞻性,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并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预测和分析能力。在以往的教学经验中,教师大多关注教学后的反思,忽视或不重视教学前的反思。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说过:“如果我不得不把所有的教育心理学还原成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会说,影响学习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知道什么。”这说明了了解学生已有认知水平,有的放矢地组织教学尤其重要。而且新课程标准同样非常关注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上去探求新知。因此,教师在教学前必须充分地了解关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对自己的教案及设计思路进行反思。这不仅仅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审视,再次查漏补缺,吸收和内化,更是教师关注学生,体现教学“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教学实践表明,经过课前反思后的教学设计的调整,能够预设到学生在学习中所碰到的困难,教学内容和方法更适合学生,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二、课中反思,具有监控性。

课中反思,即及时、自动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这种反思具有监控性,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调控和应变能力。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动态的过程,尤其是进入新课程后,教学中所出现的情况越来 1

越有挑战性、常常出人意外。这就需要教师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能及时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所使用的方法和手段,善于捕捉教学中的灵感,及时调整教学策略,顺应学生发展的需要,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学会倾听学生的意见,及时了解学生的困惑;其次,课堂教学是在动态中生成,在动态中发展的。教师要善于抓住契机,形成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学习活动。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课中反思表现为教师自我检查、自我校正、自我强化,而这一过程又是通过“问题――尝试――反思――新问题――调整――反思”得以展开和实现的,贯穿始终的是教师的“反思”。

三、课后反思,具有批判性。

课后反思具有批判性,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课前精心备课、撰写教案,固然重要。教然后知困,知不足。因此,课后趁记忆犹新,回顾,分析、反思,写下自己执教的切身体会或疏漏失误,记下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或困惑,是十分重要的。经常性地课后反思是教师责任心的具体表现,是教师课堂教学自我反馈的一种好形式,更重要的是它还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备课质量,促进教学内容更全面、教学设计更合理;有利于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及时发现问题,查漏补缺;有利于教师积累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那么课后反思思什么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反思:

1、教材的创造性使用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科书的首要功能是作为教与学的工具,它不再是完成教学活动的纲领性权威文件,而是以一种参考揭示的性质出现,给学生展示多样的学习方法和丰富多彩的学习参考资料。同时,教师是课程的使用者、建设者、开发者。因此,在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时候,可以把这些内容在课后反思中加以记录,既积累经验,又为教材的使用提供合理的建议,使教师、教材和学生成为课程中和谐的统一体。

2、教学片段赏析

记录自己本节课的成功之处,将教学过程中预先设计的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和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做法(如巧妙的导入新课,留有悬念的结束语,创设课堂教学情景及激活学生思维、学生自主评价等),详细地记录下来,并应用到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去,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要善于记录教学机智。在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不断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碰撞的火化”,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当出现了这些意想不到的高潮时,作为教师就要记录下来加以研究,并以教育理论为指导,结合案例分析技术,开展教科研工作。

2、教学的“败笔”之处

成功的课堂教育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在课后,教师必须审视自己处理不当的环节,安排不妥的教学内容等,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对其作出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以后再教时应吸取的教训。同时,对自己所

提出的问题,动脑筋、想办法,寻找最佳结合点,提出整改措施及教学策略,形成新的教学环节。

4、教学中学生的见解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到的见解。一节课下来,老师们常常交流课堂教学中学生所表现出来值得赞赏的东西,共同分享其中的喜悦,这种源于学生对文本的独特理解,源于学生精神世界的独特感受,是一种无比丰富的课程资源。教师对这些独到的见解加以赞赏和激励,帮助学生悦纳自己,感受自尊和成功的喜悦,同时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完善。因此,把它记录下来,为今后的教学补充新鲜血液。

5、再教设计

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情景的创设是否有效果?教学环节的设计是否合理科学?问题的提出是否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是否有价值?有没有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才能得以萌发?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课后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贵在执着地追求。以记促思,以思促教,长期积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获。

总之,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反思――提高――再反思――再提高,我感到我们多一点教学反思的灵感,经常进行教学反思,就能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帮助自己不断成长。

反思教学究竟反思什么?

美国凯瑟琳·福斯纳特指出:“学习是一种建构的活动,教学是强化与丰富发展的促进性过程。”①教师应该理性地、自觉地参与到自己的教学反思行为中去,像医生反省病人呈现出来的症状和其他问题一样,诊断教学中的不满意症状,从而调整教学方法。

1、反思平时的教学观念

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会自觉不自觉的根据自身的教学观念与理论素养实施教学。长期以来,教师的教育思想往往是在被动条件下形成的,没有教师主体的自我实践反思意识和能力的增强,其效果是很不理想的。因此,教师应结合系统的理论学习,积极对自身的教学观念进行反思,在较深层次上促进教育观念的更新与转变,并以此指导教学实践。更新观念要从多角度、多思维来看问题。要学会“从下看上”,即从“学”的角度看问题。从关注学生的需要、学生的发展状况,以及学生发展的能力和素质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以此为出发点来反思“教”的行为、“教”的目的和“教”的思想。要学会“从高看下”,即从社会发展和国家需要的角度看问题,发现问题的本质所在。还要学会“从前看后”或“从后看前”,用未来的眼光看待教育改革,来观察教育现状,来反思教育问题。

2、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

新课程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提出了使学生“在普遍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实现有个性的发展”的教育目标。因此,教学设计要考虑因人、因材施教,而不能因教而学;要尊重学生,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要形成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构建师生互动的学习共同体。教师应积极反思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的适切性,不断探求教学目标、教学工具、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问题,以不断改进实际的教学过程,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3、反思对学生的评价

课堂学生回答问题时的评价用语。激励性、发展性的评价是调控课堂的一种手段。有时课前教师对问题的答案作了预设评价,往往因课堂情境的变化而失去针对性。因此教师应具有应变性和随机的可塑性。无论学生的回答偏离主题,教学应有效地鼓励学生树立自信心。

评价课后学生作业的批语。恰当地给学生的作业写上批语,不仅传递了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要求和指导意见,而且融洽了师生的感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了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如赞扬性的语言:“你爱看课外书,知识面宽,平时作业语言表述流畅、生动”。鼓励性的语言:“先不求多,写了就好,逐渐增多,很快与一般同学拉平”。还可以用启发式、指导式的语言,等等。

学期结束成绩报告单的评语。好的评语能触摸到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在享受成功的喜悦的同时,去自觉克服自身的弱点。因此,教师要以肯定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为评语,如“用你那双充满绘画才能的双手在学校举行的艺术节里为班级争得了荣誉。要以肯定学生的主要行为表现和进步为评语,如“每一次班会课,你都要付出很多,从找材料、帮助同学练习等,你都是那样尽心尽力„„”。要以肯定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为评语,如“你很有忍耐性,那一次老师错怪了你,你还是笑眯眯的„„”。要以指出今后应努力的方向为评语,如“老师真为你高兴!因为你交上了‘书’这个好朋友,愿你永远在书的海洋里畅游”等。

4、在反思中寻找新的教学模式

①日常教学的超常课堂模式。平时教师上完一节课后,都是根据教学中所得的反馈信息对自己的教案作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明确课堂教学改进的方向和措施。就拿我们《历史与社会》新课程的课堂,教师比较重视课前的情境设置和图片的运用。从听同行的课中发现,新教材刚实施时,课堂中把图片、音乐、诗歌等融入教学中,学生感到新奇,参与的积极性挺高的。四年过去了,教学模式没有多大变化,教师麻木,学生淡薄。有一次,笔者路过初一教室的门口,看见一位英语外教站在讲台桌前弹奏吉他,我对此产生好奇,课后询问了该班的学生,外教在上什么课,学生回答:“外教在指导我们写作”。由此可见,国外的教学方法比我们先进。这样的情境教学效果自然比我们死板、静态的文字、图片效果要好。日常性的教学工作,不能人云亦云,真正要提高课

堂教学的效果,教师不妨去学一学外教老师的教学模式。古人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②教师自己与自己对话交流。通常的公开课、观摩课都是自己设计,大家商讨,试教几次,修改几次,集中了集体的智慧。这种校本教研的经验值得推广的原因是因为有听课者的意见、学生的反馈、专家的引领等。还有一种,笔者认为最推崇的就是通过教学录像,把自己上的一堂课用录像拍下来,课后自己观看自己上课。再去同伴那里听一听她是怎样上的,然后回来再修改。唐太宗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自己与自己对话,可以明自己的缺点,同他人相比可以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所以,这种方法的效果很好。

反思性教学不能脱离学生的生活背景,也不能脱离教师自身的生活经验,既要注重解决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又要考虑满足学生最需要的知识。实际上,反思性教学的实质是教师的学习过程、发展过程。

在回顾的过程中要注意:

一、要及时,这是因为人的记忆是受时间限制的,所以在讲完一节课或一篇文章时,趁自己记忆犹新感受最深时就进行回顾反思。

二、要认真地将授课过程回顾一遍,实事求是,不做表面文章,要上升到理论的高度认识问题,找到问题根源,以便采取有效措施,及时解决。

三、要搞一些调查,教学过程学生是接受知识的主体,课后要及时反馈,这是衡量教学效果的唯一标准。通过认真的回顾和反思,将自己的感受用简洁的文字记录下来,称之为“教学反思”或“教学随笔”。

它既是往复教学的一面镜子,又是教学实践的经验体现,是最符合实际的自编“教参”。怎样写好课后教学小结呢?我认为:

一要写真情实感,不写“官话”、“套话”,因为写小结的目的不是给别人看的。

二要敢于剖析自己,不怕丑,总结成功的经验,发扬光大,记录自己的失败和教训,可以吃一堑长一智。

三要有重点,要将真正有借鉴价值的东西记录下来,不要面面俱到泛泛地写过程。

四要坚持经常,形成习惯,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五要言简意该不要长篇大论,当然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坚持数年,必有所得。

第五篇:教学反思促进教师成长

教学在反思中收获

大黄乡教育办公室 杜永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依凭其课堂教学行动,不断探索和解决在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使自己的教学行为努力适应教师“学会教”和学生“学会学”的需要,从而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理解层次,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

教学反思既是对过去经验的总结,同时又是做出新计划和行动的依据,以达到提高教育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进步和提升教师专业化素质发展为目的。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是肤浅的知识。他特别强调反思在教师成长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可以理解为由知识传递型教师成长为学者型、专家型教师,反思是必经之路。相反,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便他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他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所改进和提高。思之则活,思活则深,思深则透,思透则新,思新则进。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教学的得失与成败,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分析和审视,才能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才能不断丰富自我素养,提升自我发展能力,逐步完善教学艺术。笔者就教学反思与教师成长的作用谈几点自己的认识。

一、教学反思能促进教师改进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历来被称为“遗憾的艺术”,每位教师都会有这样的教学体验:教案初成,往往难以发现毛病,下课结束,教学设计的疏漏之处不找自见。再优秀的教师,再成功的教学,也难掩瑕疵,所以教师必须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自我反思。坚持在实践中反思,在总结经验、汲取教训中不断提高自己,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效途径。“反思”不是一般意义的“回顾”,而是对自己教学实践和周围的教育现象、教育问题的理性思考。

大黄乡实验小学的杜永老师在教完了“真分数和假分数”后,按常规上习题课: 有这么一道题:做同一种零件,师傅2小时做15个,徒弟3小时做20个。谁做得快一些?我请一位同学上来板演,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计算。不一会儿工夫,学生都列出了:师傅15÷2=15/2=45/6(个),徒弟20÷3=20/3=40/6(个),45/6>40/6,所以师傅做得快一些。学生列的算式我给予了肯定,正当我准备练习下一道题时,平时喜欢动脑筋的学生甲站起来:“老师,这道题还可以这样做,不过我不能列算式。”“不能列算式怎样判断哪一位做得快一些?”我打断他的话,众学生也点头称是。“可以,你们听我把话说完”学生甲也急了。我心想:不列式怎样判断?好,看他有什么说法。于是我说:“好!你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听。”学生甲自己走上讲台拿起粉笔边说边写:“我是这样想的:我把师傅2小时做15个零件变成6小时做成45个;徒弟3小时做20个变成6小时做40个。这样他们在同一时间内,师傅做45个,徒弟做40个,当然师傅快一些。”

“哦,原来他把两人在不同时间内做不同个数零件,转换成在同一时间内做不同个数的零件,还真的不用列式也能判断,很有新意。”我带头为他鼓掌,顿时,教室里掌声如雷。

“老师,我也有另一种方法,我是这样想的:我把师傅2小时做15个零件,变成做60个零件需要8小时,徒弟3小时做20个零件,变成做60个零件需要9小时,他们做同样多的零件师傅用了8小时,而徒弟用了9小时,当然是师傅快一些。”学生乙受到启发有了新的发现。“哦,他从另一个角度想的,把两人在不同时间做不同个数的零件,转换成做同样多零件需要不同时间来判断的,不错,也有新意”教室里又是一片掌声。

“老师,我也想出了一种解法”学生丙的话打断了掌声,教室里顿时安静了。学生丙径直走上讲台,自己动手列出算式:2小时=120分,120÷15=8(分),3小时=180分,180÷20=9(分)师傅快一些。“怎么回事?你给大家讲讲你的想法”我用不相信的口气对他说。“我是这样想的:120÷15=8(分),这是师傅做一个零件需要的时间;180÷20=9(分),这是徒弟做一个零件需要的时间。他们做一个零件,当然是需要时间少的就快一些。” “可以吗?”“可以”学生大声说。顿时教室里又响起一片掌声。

可以想象课后学生肯定会意犹未尽,还沉浸在刚才浓郁的课堂氛围中。应该说这是一节非常成功的练习课。但留给我们反思的地方却很多。课前教师也许没有过多的去考虑该如何吸引学生,却在学生不经意的抢答中改变了这节课,这是我这个有着二十多年教龄的老师是未曾预料的,如果这节课老师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和时间,也能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还可以留有更多的时间去解其他的题,但是这样导致的结果是循环了老路,课堂会按照教师的预想发展下去,无非是千篇一律的教学。

在课后的评课活动中,众位老师都对执教教师的“等待”赞口不绝,更对自己的教学展开了反思。可以想象在今后的课堂上,在遇到这种情况时会有更多的老师选择等待,会有更多的学生站起来,会有更多的掌声在课堂上响起来。

二、教学反思能帮助教师完善教案

作为一个常年在第一线“教书”的教师来讲,每个人都有一笔丰富的教学财富,那就是一个个成功或者失败的教学案例,这笔财富运用得当,及时抓住,将一生受用,如果不去认真把握,那就将与这笔财富擦肩而过,白白丧失提高自己教学能力的机会。教师在教学结束后,对自身教学设计、学生反应、教学问题进行及时分析、研究、总结、提炼。能使教学经验得以理论化,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授课水平,制定出更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设计。

大黄乡实验小学的吴凤军老师撰写过这么一篇教学案例:

连续几年教九年级的数学课,习惯了沉浸在解题、出题、编题的氛围中,对一个个难题的解决教师是乐此不疲,学生也习惯了在题海中寻找解题的乐趣,每一次看着写了满满一页的答案,常常是内心愉悦,成就感油然而生。当我在新的学期去教起始年级---六年级的数学教学时,看着自认为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习题,欣喜了一阵,不必再为难题而苦苦思索了。而当我课后看着学生的作业时,傻眼了,“这么简单的题学生都不会?”。现状迫使我去反思教学的过程。

在“分数与除法”一节的教学中,对于分数的认识,为便于学生理解,我预先准备了两个圆形的纸片(见下图),在折纸的过程中认识了1/2,1/4,课堂反馈学生掌握较好。把圆形纸片看作一块蛋糕,分给两个人吃和分给四个人吃,每个人吃到的蛋糕是1/2和1/4,再次巩固了分数的意义。但是在作业的反馈中,填空题“一根绳子长8米,平均分成5段,每段长

米,每段是这根绳子的。”学生的回答错误率高达75%,提问做错的学生,回答是:究竟是8÷5还是5÷8我搞不清楚的。提问答对的学生: “对是对了,不过我也说不清楚为什么”。显然,学生对题意的理解模棱两可,模仿成分居多,理解不足是导致出错率如此之高的主要原因。

六年级和九年级的学生思维差别很大,六年级学生的思维还处在形象思维阶段,还没有形成逻辑的抽象思维,所以在教学当中应该更注重学生的动作思维。认识到这一点,在后一节课的教学中,我要求学生每个人准备一段60—100厘米长的绳子,预先量出绳子的长度,然后设计了以下几个操作:

⑴ 是怎样量出绳子的长度的? ⑵

如果要你把它平均分成2段,怎么分?每段多长? ⑶

如果要平均分成4段呢?

分成8段呢?除了分好后测量以外,还有什么办法? ⑸

又如何平均分成3段呢?每段长多少?

通过操作和计算,学生对这一题形的掌握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在后来的练习中。出错的人数仅2—3个。之所以学生掌握的较好,这样的设计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学生来说,动手操作是一种以“动”促“思”、调动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中的一个好办法。在课堂上,要给学生动手参与的机会,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都是非常有益的。

通过反思,适时地改变教学的策略,让教师的教学方法去适应学生的认知结构,通过自我的否定和改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三、教学反思是优化教学活动的有力保证

随着新一轮课改的不断深入,优化教学活动更是学校的首要任务。而这一优化活动的有效途径正是教学反思。通过反思,让我们能够发现问题、正视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前进。

一位老师教学《认识人民币》时,问学生:“小朋友,你们能不能把桌上的人民币分分类?”学生个个兴致勃勃,各抒己见。

生1:“我是这样分的,纸做的分一类,硬币分一类。” 师:是这样啊,也可以。(老师眼中似乎有些失望)

生2:“我是这样分的:一分的归一分的,两分的归两分的,一角的归一角的,一元的归一元的……”

师(迫不及待的):“你可能没有听明白老师的要求,还有不同的分法吗?(生2的小手依然高举,似乎还有话要说)

生3:“老师,我是把这种的放在一起(似乎是按版本),那种的放一起。” 师:“可以这样吗?”(老师愈发失望)

生4:“老师,我是这样分的,把元的分一类,把角的分一类,把分的分一类。” 师(双眼放光):“啊!你说的太棒了,你的想法与老师一模一样,大家给他鼓鼓掌。”(兴奋、激动溢于言表)

解读学生的个性化分法,笔者最深的感受是这里闪耀着智慧磨擦的火花、绽放着思维灵动的光芒、喷薄着探索研究的趣味。但是,这些精彩真实的现场生成,由于教师现代设计观念的缺失,被轻描淡写地化为乌有了。对这位教师而言,只有符合他原先预设的分类思路,才是有效的思路,才是教学进程顺利推进的枢纽契机。“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再是机械的执行预先设定的教案,而是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富有创造性和差异性的真实发展历程,从而在课堂特定的生态环境中,立足学生现场思路,灵动组织教学进程,真正满足学生作为学习主人的需要。可是在实践操作中,很多教师的潜意识里还是信任自己的预设程序、害怕学生的现场生成。他们认为学生在课堂现场的即时生成,会成为阻挡预定方案顺利推进的障碍。那么,“现场生成”真的是顺利执行教案的障碍吗?

当课堂真正归还学生的时候,一堂课究竟需要怎样的教学过程,已经远远不是在备课的时候就能完全了然于胸、把握在手的。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需要教师围绕课程目标精心设计教案的基础上,依循学生认知的曲线、思维的张弛以及情感的波澜,以灵动的教育机智随时调整教学进程,这样一来,课堂教学才能充盈生命成长的人文韵味。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通过教学反思,结合当堂达标教学模式,逐渐形成了“情景设臵——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成果展示——分享快乐”的教学风格。而且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我们通过教学反思深刻体会到人文关怀、人文教育,重视能力培养,关注个性发展的重要性。于是我们开全开足了全部义务教育课程。而且大力开展校本课程开发。由此,激发了学校活力,提升了师生境界,促进了学校和谐。不仅使教学成绩没有受到影响,而且大大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德州市组织的学生创新作品比赛中,我乡王浩同学的作品“苍蝇诱捕器”获一等奖。在齐河县教育局组织的课本剧表演和学生主持人大赛中分别获得一等奖〃〃〃〃〃〃

四、教学反思是教师成长的有效手段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给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简洁公式:教师成长=经验+反思。教师通过进行教学前反思、教学中反思、教学后反思,特别是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与教学实践进行的反省与审视,从而有效促进教师业务能力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实践证明: 教学反思是教师成长过程中的一种非常重要,也非常有效的方式。

在08年全县教师说课比赛中,我乡总体成绩不够理想。通过反思我们深刻认识到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就是平时只注重课堂教学,忽视了教师总体素质的提高。于是我们采取了“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通过听报告、看录像、临现场、促学习等各种有效手段,使老师们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很快在2009年的齐河县第二届教师说课比赛中获得团体前五名的成绩。且杜永老师、王孝娥老师说课成绩分列全县物理组和语文组第一、第二名。

在2009年全市组织的教师基本功大赛中,代表我县参加的我乡白希永老师最终获得一等奖。2008——2011年初,我乡先后有30多篇教育、教学论著在县级以上报刊发表。有40多篇论文获省、市一、二等奖〃〃〃〃〃〃〃

保持宁静的心境,反思教学,收获洞见;保持宁静的心境,反思学生,解放教学;保持宁静的心境,反思自我,提高素质。今天的成功是因为昨天的积累,明天的成功则依赖今天的反思。

反思昨天、感悟今天、精彩明天〃〃〃〃〃〃

下载教师成长离不开教学反思五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师成长离不开教学反思五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成长,离不开梦想(5篇)

    成长,离不开梦想 ——《2013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兴隆中心小学六(3)班周星月指导老师:冯井雨 今年的《开学第一课》以“中国梦”为依托、主题为“乘着梦想的翅膀”,分“有梦就有动......

    教学反思音乐活动离不开感受

    编导语:音乐活动离不开感受,在音乐中让幼儿充分的去感受音乐是很重要的。我们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创新,幼儿身上潜存着丰富的创造力和敏感的思维能力,我们要把孩子融入到音乐活动中......

    《生命离不开水》的教学反思

    上这节课之前,我对学生的已有认识作了个别调查,发现学生对水的认识还是比较多的,但不一定正确:如认为水是白色的;认为透明的东西一定是无色的;认为人和植物一定离不开水,但其他动......

    教师在教学反思中成长

    教师在教学反思中成长文章来源于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建议:每一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写随笔和记录。这个呼唤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显得更为迫切——我们教师要善于进......

    教学反思,教师成长的陀螺仪

    教学反思,教师专业成长的陀螺仪 影响教师专业成长的因素很多,但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教学反思。叶澜教授曾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

    实习心得体会:有效的教学离不开有效的反思

    实习心得体会:有效的教学离不开有效的反思 有效的教学离不开有效的反思,只有有效的反思才能更好地提高自身的教育行为,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形成良好的专业素养。我们的教学的进......

    成长教学反思

    成长教学反思 成长教学反思1 “如果一朵花不美,就请欣赏它的叶子;如果它的叶子不美就请赞美它的枝干;如果枝干不美,就请赞叹它的根基;如果根基也不能使你产生情感的冲动,那么你总......

    教师成长经验反思

    今年我毕业二十年了,从一个不谙世事的小女孩成长为一个高级教师、学校的名师、市b类培训对象、区a类培训对象,既是同事、领导的帮助,也是自已的努力的结果。受学校领导委托,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