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自疑自释阅读教学模式漫谈论文
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古语也说过:“授之以鱼,不如教之以渔”,而今又有人提出:“教之以渔,不如自己学渔”,各有其道理,但说的是同一点,就是自己会学,在自学中不囿于传统,能提出自己与众不同的看法,在阅读教学中,我认为更亦如此。本人在教学中尝试、总结出“带疑先学--再疑再释--练习自查--创新质疑”的“自学创新”教学方法,其教学行为结构图式为:“教师→组织学习→学生←教师”,教师作用于学生的是对学生学习活动的提示、指点、引导,在此基础上再进行随机指导。
一、主要教学程序
1、带疑先学 是指在教师设置的几个基本问题下,自己读书,尝试解疑。要顺利落实这一环节,首先要十分重视课前的预习,在开始“扶”的阶段,教师要帮学生制定预习提纲,要求学生带着对新课学习内容的预知感和对新课的求知欲来参与阅读,“扶”一段时间后,让学生自己感知自已需要预习的内容,自己来设计预习提纲。如预习第九册《革命烈士诗两首》的预习提纲可设计为:①熟读直至背诵这两首诗。②利用课外读物来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简况。③用自己的话试说说诗的大意。④你还想知道什么?在预习的基础上,先教学第一首诗《囚歌》,其自学步骤为:1、自读生字新词①先自读文中的生学新词;②同桌互听互正音;③同桌互听写;④利用字典等工具书解释字词大意。
2、带着教师设计的问题阅读课文,我设计问题为:⑴“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中“人”和“狗”各指什么?⑵“爬出来吧,给你自由!”和“我渴望自由”中的两个“自由”意思相同吗?各指什么?⑶“一个声音”指谁的声音?“活棺材”、“地下的烈火”各指什么?⑷从这首诗中你感受到什么?⑸该怎样带着感情来朗读这一首诗。针对这几个问题,开始我是这样“扶”着学生来自学的:
1、初读课文,查资料。
2、再读课文,动手圈点画线,画出问题要点,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
3、自学有困难的问题交与小组讨论。学生凭借课前的预习和对这首诗的熟读,自己解决前三个问题应该不是很困难的。对于第四个问题各有说法可让学生进入小组讨论。讨论形式为先同桌议,无法统一的再4人小组议,再无法解决的进入全班议,讨论的过程主要让小组长来主持,教师作适当协调。讨论中要注意“先分散再集中”的原则,让学生充分自由议论各抒已见后,再集中归纳反馈,对不积极参与的学生教师要给予特别的关照,整个过程要注意议读结合。讨论时,我在旁边巡视,时而停下低头倾听他们的讨论,时而辅导中下生,时而了解他们讨论的动向。要让学生在开放的环境中开诚布公畅所欲言,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2、再疑再释 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学习,解决了教师提出的几个问题后,这时教师要趁热打铁,不能让他们满足于解决教师提出的几个问题的现状,而要鼓励他们在阅读圈点中有自己的发现有自己新的疑问,这样才能在学习上始终保持“愤”、“徘”的状态,同时我把学生提出的疑问作为教学资源,借这些疑问让同学们互本帮助解决,或教师来释疑,使课堂教学达到互动的效果。同是我们是将学生的自学定义为尝试学习,正确与否不是显得很重要,重要的是发现他们的学习过程。
如第八册《白杨》一课,通过带疑先学后,在我的诱导鼓励下,有的学生就提出“爸爸一手搂着一个孩子,望着窗外闪过的白杨树,又陷入深思。”爸爸沉思什么?为什么他看见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杨长起来。”就微笑?这两个问题触及课文教学重难点,我让学生来说说“这个问题的答案谁来告诉老师?”让学生说完后,我再来引导:先让学生找出爸爸介绍白杨树的三句话,通过引导学生读,找出“从来,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等重点词,概括出白杨树的适应性广、生命力强的特点,接着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的关键句,通过细读理解“爸爸表白是什么心”,“爸爸为什么先沉思后又微笑”这两个关键问题,再让学生试说,我在一边旁击侧敲见机点拨,学生或讨论或争辨,渐渐的就统一了看法,明白了作者面上写的是白杨实际上是写像白杨树这样的人,爸爸就是像白杨树这样的人,爸爸借白杨来表白自己要像白杨一样扎根新疆建设新疆的心,明白了这是“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再读再疑”这一环节,同样要以学生为主线,学生会的让他们自己互相帮助解决,有困难的教师再适当趋势利导,让学生在读中解疑。
3、练习自查 练习是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综合训练的环节,是学生学习主动性、独立性的具体表现。练习设计时要精而少,突出重点,形成梯度,允许学生根据自学水平选择练习内容。练习后及时反馈评价,鼓励有创意性的答案,同时要控制练习时间,不加重学生的负担。
还是以《白杨》为例,我是这样设计练习题的:①白杨有_______这几个特点。②“爸爸望着窗外闪过的白杨树,又陷入沉思”是因为_______。后来他又微笑了是因为______。③文章表面是写白杨,实际上是借白杨表达______的心愿,这种写法叫____。④请你模仿这种写法,试着写一篇短文。
第④题较花时间,可作为课外练习。当学生做完时,各组小组长收,由小组长立即批改立即反馈,这样可及时发现不解之处,有错的立即改正。
4、创新质疑 当学完了课文,应鼓励学生不能满足于教材的观点,迷信于教材,应开扩自己的思维,再思考,再质疑,要让学生“灵机一动”,挖掘思维的“闪光点”,提出具有创新的问题。
如学完《白杨》一课,在我的鼓励下,有的学生提出了既然这篇课文是借白杨来写爸爸的心愿,不如把题目改成《爸爸的心愿》,让人一看题目就一目了然;又如教完《蝙蝠和雷达》一文,有学生问“既然蝙蝠的探路工具是嘴和耳朵,那么它的眼睛有什么用?”再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中,有的学生疑问:“小女孩被冻死了,脸上怎么还带着微笑,这是不是写错了,应该是痛苦的脸神呀!”对这类问题,我们要表扬提问题的同学,表扬他们敢想,有独到的见解,鼓励其他同学向他学习。教师在课堂上也根据时间作出诱导,满足他们的求知欲,鼓励他们利用课外时间继续讨论。
二、几点注意。
1、教师在课堂上精讲少讲,至少有三分之一到三分之二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思考,讨论和练习。
2、重视小组长的培养,让他们真正成为学生的领头人,教师的好助手。
3、注意培养学生课堂预习和课外阅读兴趣的养成,这是实施该教学模式顺利与否的基础。
4、多表扬、多鼓励,少批评甚至不批评,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5、从“扶”到“放”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该放就放,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敢于创新的习惯。
三、本模式的几个特点:
1、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从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变为学生的主动学习。
2、充分发展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敢想敢问,指导学生懂得提有价值的、有创新的问题。开创民主的课堂作风。
3、充分发挥教师的潜能,由于教学课堂的“活”,因此对教师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
第二篇:初中语文自读课教学模式研究
老歌新唱之授之以渔
——关于初中语文自读课教学的一点浅见
教初中语文的老师都知道,我们的初中语文课本里有很多课文前标有*号,这意味着它是自读课文,教师可以用一课时完成。目前我国初中语文自读课教学存在两种极端,一是这些课文完全被忽略不讲,因为多数老师认为自读课文在考纲之外,学不学都可以,让学生回家看看就得了,至于学生们回家到底看不看就看他们的自觉性了。二是把它当做讲读课细讲,而且一讲到底,至于什么是讲读篇目什么是自读篇目根本不做区分。
这两种态度都不可取,因为这些课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自读课文在初中人教版六册语文书中共有78课,86篇,占全部篇目的49%。题材各异,体裁多样,有散文、诗歌、小说、剧本、寓言、童话、演讲稿、文言文等,而且其中名家作品居多,中国的有冰心、席慕容、余秋雨、罗贯中、曹雪芹等,外国的有泰戈尔、普希金、纪伯伦、雨果、杰克伦敦等。可以说上好自读课和上好讲读课一样重要。
讲读课与自读课各具特点,其内涵非常丰富,既不能混为一谈,也不能截然分开。我认为讲读课和自读课好比一个是输入系统,一个是输出系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二者相辅相成,构成语文单元教学的基础环节。由讲读到自读,体现了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的知识迁移规律。讲是为了不讲自会,教是为了不教自懂。讲读课进行的如何,直接关系到自读课的效果。自读课的教学任务能否顺利完成又是对讲读课的检验。学生在讲读课上学习到了语文学习的方法,然后到自读课上去运用、去实践,关键是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目的是获得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培养高尚的情感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日前,笔者听了我校语文老师出的一轮公开课,主题是“探讨语文自读课 的教学模式”,其中有七年级下册的《丑小鸭》和《土地的誓言》,八年级下册的《五柳先生传》。老师们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改革的精神可嘉,他们力图针对不同文体,研究出不同的自读步骤,在课堂上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尽量让学生问、学生答,给学生更多的学习权利,但是我们也从中发现了一些问题。
1、关于问答
○1流水问:有位老师让学生对课题发问,结果学生提出了很多问题,老师把这些问题都写在了黑板上,密密麻麻,五花八门,有很多问题问得很浅,没有什么价值。其实老师应该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取舍、整合、归纳、删减,区分出其中有价值的东西。有个学生问:我想知道丑小鸭到底有多丑?老师说:“哦,你说的是丑小鸭真的丑吗?”这两句话表达的不同内容我想大家都明白,老师的重复和学生的问题之间无疑存在着很大的差别。
○2只问不答:既然让学生提出了很多问题,那么下一步理所应当的是解决问题了,可是老师把这些问题晾在黑板上之后,还按照自己的思路开始讲课,先讲字词,然后作者简介---那么刚才提问的那一步显然没什么必要了。一直到整节课结束,学生们的问题还在黑板上,答案只在老师心里。在课堂上学生们说的多,有很多概念性的东西说的不准确,老师要关注学生,不能只顾提问,而忽视了学生回答问题的质量。
○3固定答:在同学们回答老师的提问“丑小鸭经受了哪些歧视和虐待?”以后,有个学生回答:它在雁群中获得同情。老师说:“是在雁群中死里逃生。”看样子这是她教学设计里的词语,所以板书必须这样写。
○4自问自答:做老师时间久了,我们习惯于用自己的思维去主宰别人的思想。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你认为描写不细致的地方或许学生认为那是“简洁”,所以,老师切不可妄下断言,尤其是不能把结果强加给学生,这样一来,学生没
有享受阅读过程,缺少个人的阅读体验,印象往往不深刻。还有的老师愿意把结果说出来,让学生去找理由,实际上是本末倒臵。
老师抢答的原因是缺乏耐心和等待,老师的问题提出来以后,要求学生马上回答,或者在听完朗诵示范以后,要求马上起立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没有给学生思考和反味的时间。等待是一种智慧,一种修养,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着急的结果只会让事情向更尴尬的局面发展,孩子们会认为自己思考的不够透,回答的不够准,不成熟的想法会引来别人的耻笑,所以就不敢举手。长此以往,课堂沉默成为常态,学生的自读课又变成老师的讲读课,学生们依然没有自由,只是课堂上的傀儡和奴隶。
课堂上的交流应该是双向的,不能只是老师问、学生答,有时学生的问题更有价值,可能是老师们经常容易忽略的。例如《那树》一课,有学生问:为什么那树倒下后,只有清道妇和一个老妇人发现了?这个问题直接揭示了中心:人们忙于在繁华的都市里忙碌,精神麻木,对自然界和周围的事物漠不关心,习以为常,麻木不仁。
2、关于朗读
老师们习惯说“用你喜欢的方式读”实际上就是让学生们互相干扰,有大声朗读的同桌在,那个默读的学生能读得下去吗?再说,这样,读的速度也不好把握。长的课文就应该默读,例如《丑小鸭》,有的文章就应该大声朗读,例如《土地的誓言》
好的文章读就能感受得到作者的情感和文章内容,细碎的分析往往冲淡了初次见面的喜悦,讲《土地的誓言》一课的老师,课前的情境引路做得非常好,尤其是播放了一段极好的范读带,又找了几个朗读能力特强的学生读课文,课堂里静静的,只能听见那慷慨激昂的朗诵和孩子们火热的心跳,连听课的老师
都要激动地流泪了,可是老师没有顺势浇油,反而泼了一盆冷水,她老师问:“谁听出她哪个音读错了?这一段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周围死一样的寂静,没有生气,接下来只有一步一步的分析、归纳、是比喻还是拟人,没有意思,我只想逃到一个自由的世界里去,这样的自读课比三味书屋还枯燥,怪不得鲁迅要在书上画画呢!可惜现在的孩子连画画都不会,因为他们没上过几节美术课,都被语数外老师占了!
课程改革是让学生在读中享受,所以不能所有的课都是一个模式的,流水线似的。我认为自读课上最重要的是老师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例如: 一看标题
很多时候,标题是文眼,是提纲,是文章线索,或直接点明主题,可以成为很好的学习抓手,所以特别重要。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标题提示文章以地点的转换为线索,文章可以分为两部分,再比如《土地的誓言》一课,老师可以教学生从标题入手,提出这样的问题:是谁发誓?为什么发誓?发了什么誓?解决了这些问题,学生会很快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的心情,对课文有更深层的理解。二看导读
课前导读里有很多提示性的语言,可以提炼出学习目标,例如《孔乙己》的导读中这样说“反映出一种什么样的世风,给他造成什么样的毒害?”这不是很好的学习目标吗? 三看课后习题
教科书是集很多专家智慧为一体的,所以课后习题的设臵往往起提纲挈领的作用,例如《丑小鸭》一文的课后第一题是这样问的:丑小鸭经历了哪些歧视和打击,在这些歧视和打击面前,它持什么样的态度?可以让学生使用表格 的形式把丑小鸭流浪的过程遭受的歧视和打击输理出来,这样就能节省时间,把握重点:在这些歧视面前,丑小鸭抱什么态度?从而快速地切入主题,把握中心。四加强背诵
面对初中孩子,背东西是语文积累的重要途径,老师说的应该少一些,让孩子们多背些东西,例如《土地的誓言》一课有很多优美的句子,应该让学生多背背。所以与其把自读课上的大量时间用来讲解,不如做最原始的也是最有效地学习——背诵。
以上内容是我对自读课教学的一点粗浅认识,还有许多不当之处,敬请各位同仁海涵。
内蒙古额尔古纳市第二中学 周莉
第三篇:教学论文自评互评制度
教学论文自评互评制度
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全面发展我校教师的整体科研水平,特制订我校教学论文自评互评制度。
一、建立教学论文自评互评制度领导小组,做到人员、职责、任务三落实。
二、自评领导小组以《小学教学论文督导评估要求》为依据,对我校教学论文进行定内容自评,同时将自评结果书面上报学校存档。
三、自评领导小组将自评中发现的问题,写出整改措施,材料整理存档。
四、坚持做到有初评,有总评,定时向学校申报复评。使我校的教学论文水平有很大提高。
五、教师教学论文互评应当坚持合作性原则、反思性原则和实践性原则。
六、倡导自然合作文化,教师在教学论文互评中开放心态,真诚合作,主动地接受和进行评价。
七、在教学论文评价中,教师要树立反思意识,养成反思习惯。
八、教师教学论文互评应当立足于教学实践,适应教学实践的需要。
自评互评领导小组;
组 长:高翠萍
副组长:公秀华
成 员:耿秀萍
刘言江
刘源
教师教学论文自评互评反映了当代教育评价理念和教学实践的要求,对于实现教学质量提高和教师发展,建设教师合作文化和学习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
第四篇:三疑三探教学模式
如何更好地运用“三疑三探”教学模式
开 展 课 堂 教 学
赤土店镇初级中学 课研组
三疑三探的概述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基本思想,主要是从建设创新型国家所需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合格公民出发,从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出发,依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认 知规律,让学生学会主动发现问题,学会独立思考问题,学会合作探究问题,学会归纳创新问题,同时养成敢于质疑、善于表达、认真倾听、勇于评价和不断反思的 良好品质和习惯,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想学、会学、学好,全面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真切感悟到生命的价值和创新的快乐。
所谓“三疑三探”是指课堂教学过程的几个主要环节,即设疑自探、解疑合探、质疑再探。但就整个课堂操作步骤来说还应包括对知识的运用拓展环节,所以用八个字更能全面地涵盖这一教学模式的全部过程,即“三疑三探,运用拓展”。?
第一步:“设疑自探”。是指在课堂的开始阶段,根据教学实际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在此基础上围绕学习目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共同归纳梳理问题,从而形成需要解决的“主干”问题(即自学提纲),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或其它方式独立自学探究问题,并尝试解答问题。?
第二步:“解疑合探”。是指通过师生或生生互动的方式检查“自探”情况,对于自探难以解决的问题合作解决。?
第三步:“质疑再探”。是指在基本完成本节主要学习任务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标新立异,甚至异想天开,勇于向课本、教师以及其他权威挑战,针对本节知识再提出新的更高层次的疑难问题,再次进行深入探究解答,从而达到查漏补缺、深化知识、发散思维、求异创新的目的。?
第四步:“运用拓展”。是指学生针对本节所学的“新知”,围绕学习目标,尝试编拟一些基础性习题和拓展性习题,展示出来供全体学生训练运用,如果学生编题达不到目标要求,教师要进行补充,在检查运用情
况的基础上予以订正、反思和归纳 如何正确运用“三疑三探”教学模式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主要通过疑问与探究结合等相对固定的教学环节,促使学生学会主动提出问题,独立思考问题,合作探究问题,同时养成敢于质疑、善于表达、认真倾听、勇于评价和不断反思的良好品质和习惯。
设疑自探:这是课堂的首要环节,即围绕教学目标,创设问题情境,设置具体问题,放手让学生自学自探。
这一环节主要涉及三个步骤:一是创设问题情境。二是设置具体自探问题。根据学科特点,自探问题可以由教师围绕学习目标直接出示,也可以先由学生发散性提出,然后师生归纳梳理,如果问题还没有达到目标的要求,教师再补充提出。自探问题的“主干”就是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三是学生自探。这里的自探是学生完全独立意义上的自探。自探前,教师一般要适当进行方法的提示、信心的鼓励和时间的要求。自探中,要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到教师对自己的热切关注和期望。无论关注的形式怎样变,有一个底线不能变,那就是不能打断或干扰学生独立学习的思路。
这一环节容易出现以下误区:一是设置自探问题层次不清,不能紧紧围绕学习目标,问题太碎、太杂,或太大、太空。要么一看就会,课本上有直观的答案,要么思维跨度太大,缺乏递进性,学生难以接受。二是自探走过场,时间安排不足。三是在学生自探过程中教师出现两个极端,要么唠唠叨叨,使学生不能专心思考,要么漠然视之,认为学生自探与己无关。
解疑合探:是指通过师生或生生互动的方式检查自探情况,共同解决自探难以解决的问题。
合探的形式包括三种:一是提问与评价。操作的办法是学困生回答,中等生补充或中、优等生评价。让学生学会表达、学会倾听、学会思辨、学会评价。二是讨论。如果中等生也难以解决,则需要讨论,教师在学生自探的过程中巡视发现的学生易混易错的问题也要讨论。
讨论要建立在学生充分自探的基础上进行,难度小的问题同桌讨论,难度大的问题小组讨论。三是讲解。如果通过讨论仍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则予以讲解。讲解的原则是“三讲三不讲”:“三讲”即讲学生自学和讨论后还不理解的问题,讲知识缺陷和易混易错的问题,讲学生质疑后其他学生仍解决不了的问题;“三不讲”即学生不探究不讲,学生会的不讲,学生讲之前不讲。
这一环节容易出现以下误区:一是抛开设疑自探中的问题,重新设置几个所谓难度较大的问题,在学生没有思考的情况下,直接让学生讨论。二是教师怕学 生自学解决不了问题,按自探提纲从头到尾重新讲解一遍,换汤不换药。三是提问回避学困生,怕浪费课堂时间,仅让中等以上举手要求发言的学生回答一遍了事,掩盖学情。四是试图烘托气氛,搞形式主义,很简单的问题也要进行讨论。五是小组讨论人员不固定,发言无序,时间没保证。
质疑再探:让不同学生针对所学知识,再提出新的更高层次的疑难问题,诱发学生深入探究。
在具体的实践中,对于中等以下学生质疑的问题,有可能还是本节课学习目标的范畴,只是从不同侧面去提,这时让其他学生回答,实际上是起到了深化学习目标的作用。对于优等生质疑的问题,有可能超出书本知识,但教师还应先让其他学生思考解答,提出种种不同的解决办法,然后教师再解答。如果连教师也解答不了,应坦诚说出,师生课后通过查资料等其他途径共同解决。
如果开始学生不会质疑,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的完成情况进行示范引领性质疑,启发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待学生养成习惯之后,教师考虑更多的应是如何应对学生可能提出的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而不是再给学生预设问题。
这一环节容易出现以下误区:一是学生无疑可“质”,教师即转入下个环节。二是教师质疑代替学生质疑。三是学生一问,教师一答。四是教师课前对学生可能质疑的问题没有充分的估计和预测。
拓展运用:针对本节课所学知识,分别编拟基础性和拓展性习题,让学生训练运用。在此基础上,予以反思和归纳。
此环节主要包括三个层次:一是教师拟题训练运用。教师首先编拟一些基础性习题,重点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运用情况。检查反馈的原则是学困生展示,中等生评价。如果发现错误,还要让学困生本人说出错误的原因并纠正。基础性习题解决之后,教师再出示带有拓展性质的习题。检查反馈原则是中等生展示,中、优等生评价。如果发现错误,还要让答错者本人说说错误的原因并纠正。二是学生拟题训练运用。如果学生所编习题达不到学习目标的要求,教师则进行必要的补充。三是反思和归纳,具体操作是学生先说,教师后评。
这一环节容易出现以下误区:一是编拟习题不能牢牢把握学习目标的“底线”,关注拔高题,忽视基础题。二是怕学生编题编不到“点子”上,浪费时间,干脆不让学生编。三是不给学生反思的时间和充分表达的机会,反思归纳都是教师“一言堂”。
另外,根据不同学科和同一学科的不同课型,还可以增删或调换某个具体环节,进行灵活运用。
第五篇:“自讲互补模式”心得体会
“自讲互补”模式教学体会
任建伟
交口一中的课堂,实行自讲互补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细化为五个步骤:自做、面批、讨论、展示、识记;在教学过程上以“自学探究”、自讲互补、自测达标、配餐保优”为主要学习的过程。这种模式使交口一中的课堂活了起来,并真正告别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当之无愧成为了课堂的主人。走进课堂,映入眼帘的是一群渴望求知、充满激情的年轻人,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言:“凡为教,目的在于达到不需要教。”
现在的课堂是学生自己的课堂。课堂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平台,更是学生展示自我、学会自我学习、学会合作交流并最终提高能力的平台。在课堂上,学生先自己自做学案,做到独立思考、、发现问题、提出质疑;先做完学案的学生可以找老师面批,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有效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在小组内的优生面批差不多的时候,就可以及时让学生转入课堂讨论,落实新课改“合作、探究、互助”的要求,形成“兵教兵”的景象;讨论完,接着可以让学生对一些重点、难点问题进行展示。在此些环节,学生的疑难问题得到了解决,形成了互帮互学的好习惯;学生在展示自我的同时,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了调动,课堂气氛也更加活跃。正所谓在适当的时候加以教导,叫做合乎时宜,不超过学生的接受能力教导,叫做顺应;让学生相互学习,叫做切磋。
课改后的教学给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改后,有人认为是淡化了老师的主体作用。而我觉得恰恰相反,老师的主体作用不降反升。
一、学案的制作给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案的编写不仅要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更要符合学生现有的学情。一份好的学案,即要把握好知识教学,也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及篇章特点。
二、在课改后的课堂上,老师在发挥着“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也应是一位优秀的课堂管理者。每节课都会有小组讨论的环节,怎么样让每个小组都讨论起来,让每位同学转变传统观念学会自主思考,让每位同学都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让每一位学生都对本科目产生浓厚的兴趣等将是每一位老师将要面对的问题。在这样的课堂上,老师只懂知识,而不懂得协调课堂、管理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不行的。
三、新课堂为老师不断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师在学生思维高度活跃的课堂上,在解答学生课本知识的同时,也应有解答学生突如其来的关于其他方面相关知识提问的能力。总而言之,教学不仅是一门职业,更是一种艺术。
以上是我对我校课改课堂的一点体会,新课改改变的不仅是一种教学方式的改变,更是一场教育史上的革命。新课改为教师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为学生“学会学习“提供了条件。我相信,只要我们不断学习、不断反思,就一定会有大的进步,就一定会让交口一中的明天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