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年轻时离宽容很远美文
上课的时候,与学生展开讨论。就一个问题:假若时光可以倒流,你更愿意生活在哪个朝代?
一个抹眼影的女孩,宣称说自己最愿意生活在唐朝,因为武则天竟然可以当皇帝,足可见那时女人的地位有多高。这一句触怒了身旁一个东北来的大男生,他嚷嚷道:可最后还不是被男人重新给夺了皇位去?总是一脸自信的班长,站起来信誓旦旦道:自己还是愿意生活在当下,因为古代既没有电视可看,也没有电脑可玩,而且老百姓衣不蔽体,生活艰辛,温饱都无法解决,那活着可真受罪。班长后位的男生听了即刻反驳:你怎么就能肯定那时人们会不如现在的我们幸福,说不定人家精神比你充实呢!班长直接将声音提高了八度:物质都没法保障,精神生活更不用提了!
眼看着班长和后位的男生要吵起来,我赶紧转移话题,让他们两个不至于在课堂上就动了武。但看看他们的脸色,也知道课下的隔阂是必不可少了。但这让我突然想起一次在班里表扬另外一个班的男生所写的诗歌,台下一个男生当即不屑一顾地撇嘴道:就这,还叫诗歌?我也能写,而且,一点都不比他差。我只好圆场:那下节课希望大屏幕上有你的大作哦。
又看一个学生的博客,匿了名,写宿舍里一个男生养了小狗,却总是对它骂骂咧咧,似乎他的生命真的比这只狗要高贵很多。又提及舍友与自己总是作对,但凡自己觉得好的,他必定提反对意见,有时自己兴致勃勃给周围同学朗诵一段诗词,他当即嘲笑,说,真难听。有那么几次,他几乎和舍友想要打上一架,狠狠地将心里淤积的愤怒全都发泄出去,可是最终,他选择了沉默。但是,这却让他一日日活在痛苦之中,以至他想要逃避回家,并在博客里质问父母,为何将他送到这样一个处处是冷漠敌人的大学里。
我不知道如何安慰这些抱怨多于思考的学生。他们的痛苦,我也曾历经,却远没有他们这一代人这样强烈,一面希望被人欣赏,一面却又从不会主动地学会欣赏别人。宽容与忍耐,在身为独生子女的他们的心里变得如此稀缺而且奢侈。在这个宽阔的校园里,他们与周围同学之间的距离,隔着一条窄窄的通道,甚至是一个书桌,或者一张床板,可是,这样的距离,却又遥远到不可逾越,就连一个温暖的短信、一句素常的问候,都不能够给予。
那些下课后的学生,对我道一声“再见”,便穿过热闹的人群,孤独地离开教室,去食堂吃饭了,我常常替他们感伤。他们宁可一个人享受盛宴,也不愿邀请某个除了上课便很少会相见的同班同学,一起品一杯可乐,或者在阳光下的湖边小坐片刻。反而那些虚拟不可触摸的网友、博友、微博友,会让他们日日窝在宿舍里,聊到夜深人静,还觉得兴致盎然。
曾经问一个学生,你们要如何才能学会容忍外人的错误或者挑剔呢?你们可以在网上如鱼得水,或者在博客日志里对陌生人敞开,可是,为什么却不能像老师宽容你们的迟到、偶尔的任性、上课的尖叫一样,对近在咫尺的同学绽开可以泯去仇怨的笑容,或者张开能够拥抱天空的双臂?这个被问到的学生,朝我耸耸肩道:其实我很宽容,如果他们主动来一笑泯恩仇,我又怎会纠缠至此?
我笑,并即刻明白,他们距离宽容,为何总是有漫漫长途。
第二篇:美国医学院离中国学生很远
1.本科gpa:对一般的申请者而言,本科gpa3.0以上是申请医学院的必要条件。对于排名前十的医学院而言,本科gpa应该在3.6以上。
2.toefl:国际学生一般均需提供toefl成绩。尽管某些医学院不硬性要求申请者参加toefl考试,但还是对国际申请者的英语听力和口语提出了较高的考核要求,所以申请排名靠前的医学院时,最好拥有630分以上的toefl成绩。
3.mcat或gre:mcat是几乎所有美国医学院都要求申请者提供的入学考试。如果考生申请医学院的目的是为了从事医学研究,也可以向院方提供gre成绩。
4.学位:必须具备四年制学士学位或学士以上的学位。医学院对申请者大学本科所学的专业没有限制,但一般都要求考生学习过一定学分的生物、化学、物理和微积分等课程。一起去留学http://
5.推荐信:如申请者的本科毕业学校设有“医学预科委员会”,则应提交该机构撰写的推荐信;如申请者的本科毕业学校未设立医学预科委员会,则应该提交本科教授撰写的推荐信,推荐信的具体数量由所申请的学校来决定。
6.资金证明:国际学生需提供充足的资金证明,以表明自己的经济来源足以能够承担学习期间的所有费用。医学院每年的学费大多在3万美元以上,而且很少提供奖学金。
对中国申请者来说,申请学校和签证时一般需要提供自己的银行存款文件作为证明;就读时一般都可以通过申请学生贷款来解决资金问题。医生在美国属于高薪的中产阶级,一般年薪都在十万美元以上,拿到二、三十万美元也是常事。所以学费相对而言只是一笔较小的教育投资。
第三篇:幸福真的离我们很远吗
幸福真的离我们很远吗
长阳县龙舟坪镇刘家冲小学李凤毓
《幸福是什么》是小学四年级的一篇略读课文,这篇课文篇幅较长,文章的故事情节虽然奇异,但内容还是比较简单,学生基本能够读懂。幸福是我们很熟悉的话题,但要说清楚幸福到底是什么,又在哪里,且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上这节课之前,为了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我要求同学们在日记本上写一篇与“幸福”为话题的小作文。第二天,日记本交上来,绝大多数同学写着大致相同的内容,都是写的别人的幸福,什么“过年时大家玩乐很幸福”,“邻居小弟弟拥有应有尽有的好玩具特幸福”,“刘帅有位当官的父亲好幸福”等等,普遍、肤浅,好像自己从来就没有幸福过。是孩子们幸福太多而麻木了?是孩子们根本不知幸福是什么?是幸福真的离我们很远吗?
看来,课堂上我还有相当艰巨的任务:怎样让这些生来就生活在蜜罐的孩子知道,真正的幸福是要付出劳动,是要让他人得到幸福的呢?于是我便把如何理解幸福的真正含义,把如何从浅层次的幸福过渡到深层次的幸福作为该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让大家在反复阅读、同桌讨论、集体交流中明白文中三个孩子是怎样寻找幸福的。表面上看孩子们似乎把课文内容已经读懂了,但实际上孩子们无法真正的体会到幸福的所在,于是我便采用了对比感受,展开想象的教学方法,通过对比朗读精彩语段,同学们发现了三个牧童当年只做了那么小小的一件事,而如今却给人们带来了那么多的欢乐;通过想象画面情景,三个青年十年来在各自的岗位上,他们会做些什么?被帮助的人会说什么?教师通过不断地引导,终于让孩子们明白了我们应以帮助他人为快乐,应以付出劳动为幸福。
接着我让同学们联系他们平时看到的,听到的,做过的,说说自己对幸福的看法,说说自己什么时候感到最幸福。学生畅所欲言,有的同学说“在学校里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是幸福的”,“在学校里遵守纪律,与同学和睦相处是幸福的”,还有的同学说“在家里帮爸爸妈妈做力所能及的事是幸福的”,这样让学生在说中,在读中品味幸福的含义。同时我还出示了一组可帮同学们进一步理解“幸福”含义的画面:白衣天使的救死扶伤,部队官兵的无私奉献,服务人员的热情待客等,将一个个活生生的事例展现在同学们的眼前,使他们可以静静的感受、说出实实在在的体会。这样在学生的脑海里,幸福已不再抽象,而是一些活生生的,可以触摸到的实体,真正的让孩子们感受到了幸福的含义就是“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的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这种通过对课文中的精彩语段的研讨,实现对人物情感的再创造,既体现了语文本体观,又体现了学生主体观。与此同时,我还让同学们交流了课前收集的关于幸福的名人名言,让他们读一读,背一背,一方面进一步受到思想教育,另一方面也积累了语言。
评析:
如今的孩子生活在“幸福”的蜜罐里,他们时时刻刻享受到的是别人的给予,幸福生活的获得对他们来说觉得天经地义,当今社会的种种流弊也无疑对孩子们的世界观带来了很多不利的影响,这不是他们的错,我们为人师者应该告诉他们,给予,也是一种幸福,让别人快乐,自己会更快乐。
当然,“ 什么是幸福”已不是课堂上就能够完全解决的问题了,它更多地需要我们教师,需要整个社会都来关注这个话题,去引导,去转化,去实践,课堂重要,课外亦然。
第四篇:年轻时受苦是福气美文摘抄
年轻的时候受苦是福气,老的时候受苦是悲剧。
年轻人身体好,不怎么生病,也不怕累,恢复又快,感冒发烧没钱治,扛一下就过去了。如果等到六十岁了,还没个吃饭睡觉的地儿,贫病交加,那才是真痛苦。年轻时看病排队,这算什么苦啊?一边排队一边观察社会,没准儿还能写个小说;等到七十岁了站那排队拿药,哆哆嗦嗦地被人吆喝来吆喝去,心里就会觉得特别凄惨。
拿挣钱来说,不要看到社会上通过非正常手段牟利快,就跟着改变。选择不合理的捷径,还是选择踏踏实实地做,这两种人生轨迹的区别,就像小姐和良家妇女的福利曲线一样。
小姐十六岁出道,十八岁达到收入峰值;往后遇到扫黄了,收入就平着走;后来贫病交加,也没法儿建立家庭,只能凄凄惨惨地过完后半辈子。而良家妇女,二十二岁毕业工作,月薪两千块钱;二十四五岁研究生毕业,月薪可能到四五千块钱;再找老公、还房贷、养孩子,这段时间有可能入不敷出;但扛到四十多岁,小孩上大学了,老公也熬出头了,自己一个月也能稳定地赚不少钱,退休后还有各种福利;福利在五十多岁达到峰值。
要是让你选择的话,你是愿意年轻时吃苦、老的时候享福,还是像小姐一样,年轻时轻轻松松过上奢侈生活,晚年却过得乱七八糟?
不少人羡慕明星,觉得明星过得很光彩,其实明星可能不如我们普通人过得好。
如果一个明星十多岁出道,二十多岁开始火,能火十几年就不错了。这十几年,假定他能挣几千万,算他后面还要生活四十年,换作一般人还可能匀着花,但明星的生活习惯不一样,要他们一下子放弃名牌包包、豪车华服,去过普通人粗茶淡饭的日子,那多半是不可能的。
很多过气的香港明星甚至要沦落到讨饭、靠朋友接济的地步。他们早就把年轻时赚的钱挥霍光了,又不能接受现实,像普通人一样去工作、生活。有些人不甘如此,就又复出,大部分是没办法再火起来的,就又从娱乐圈消失了。
實际上,很多明星是先极乐、后极苦,这是最难受的。而我们老百姓,一点一点熬,先受点苦,再慢慢享受,过得平淡点儿也没什么不好。
所以,人在年轻的时候还是应该主动去奋斗,适当地受点折磨,经历的痛苦越多,就会变得越成熟。有的人无罪被抓坐牢,知道了什么是是非;有的人离异无子女,知道了什么是爱恨;有的人被癌症误诊,明白了生死的含义;有的人被疑似SARS,知道什么是人心不古、世态炎凉。
年轻人二十岁觉得困惑、三十岁有点小迷茫都可以理解,人必须要有特别的经历才能明白道理,再碰到大喜大悲的事情时,才不紧张,才可以从容淡定地化解它。现实生活中经历再多的挫折也不要放弃,要把困难当营养。
第五篇:离上帝很近美文
市场有个鱼摊,买者众多。
鱼贩宰鱼的手法很快,取鱼,往地上一摔。
鱼若还跳动,用木柄刷子猛击鱼的头部,鱼便不动了。取刀,剖开鱼腹,红色血喷涌而出。这样的场面,我们早已熟视无睹。
但那天来了一个女人,鱼贩在剖开鱼肚时,她突然哭了。
鱼贩抬头,说:“你又来了!”继而,呵斥她离开。
女人凄然而去。他笑:“一个女疯子,一看到我杀鱼,她就哭。”
我也笑。因为疯子是不可理喻的。
转到生禽摊,我突然发现这个女人面对一只等待宰杀的鸡在哭泣。
德国等国家有规定,杀鱼者不能直接宰杀,得先让鱼服晕鱼丸。而生禽,则要避开大众的视线。如果违反,则会被惩罚。
西方国家此举显得小题大做,但这背后体现的是长时间累积的人文观念。我们的悲悯,常常是基于同类的,而对自然界,对于其他生灵的尊重,远未有一个透彻的领悟。
也许惟有那些疯子,他们的心灵处于最荒芜的境地,离上帝更近,反而能流露出对残忍屠杀的惊惧和悲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