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离如春梦了无痕美文
从你我相遇那天开始,有关这样一段爱情故事在这个明媚的春日里已是尘埃落定了。终于我们还是败给了时间输给了距离。就这样,故事有了结局。你我不再朝着相同的方向走了,你开始向左走,我却是只能转身往右了。
总是一不小心就又想起那初次遇见的时节,眼泪禁不住得会再次滑落。那些和你一同走过的熟悉道路,都让人太不能舍得。想起牵手的日子里,有过谁也不准松开手的执着。难免的失落,会再上心头。可悲呵,我们走过了风雨,经过了一场春秋的轮回。走过了飘雪的冬天,却没赶得上今年夏天将要到来的海风。
记得你说过,因为我们不合适,所以还是要分开比较好一些。你简单的一句告别后留给了我一个坚决的背影。你头也不回的走过了那条街。我的视线渐渐模糊着,那一刻便注定着,我们就是这样的不了了之了。
两个人相逢的不是太晚,却是如此匆匆的就散了。纵然心中装的满是舍不得,不想从此后就这样错过。也无法挽留了。春日的太阳好大,我一个人静静走在路上。却发现心中的雨怎么也下不停,又走到熟悉的分岔路口,我终于抬头,笑了。回首明白,你是我路上的风景。从此便错过了。你我像两条遥远的平行线,不会有相交的那天了。
慢慢的我开始理智起来,所谓执着,原来只是那一秒的冲动与天真。所谓爱着,才是那一刻最真实的心声。又下雨了,不再有人为我撑伞。昔日的你我已各自飞翔。日子还在随风唱着歌,人约黄昏的人儿,早已不是你我。我要学会勇敢了。
桃花又开了,去年的人面已不再了。剩我一个人在行走时,方懂得,昨日已逝梦已逝。那是一场和相遇有关的梦。梦醒后人还是要前进的。所有错了的便是过了,悔也罢,怨也罢,都是无济于事了。其实曾经拥有过也就无憾了。
一场离别,一场青春梦。上演着朦胧的依恋与释怀。留我一种心情,去逃脱那道记忆深处的伤痕。那么此时的你,是否像我这样洒脱着?了却那一场有关离别的春梦,笑由双脸生。
第二篇:离上帝很近美文
市场有个鱼摊,买者众多。
鱼贩宰鱼的手法很快,取鱼,往地上一摔。
鱼若还跳动,用木柄刷子猛击鱼的头部,鱼便不动了。取刀,剖开鱼腹,红色血喷涌而出。这样的场面,我们早已熟视无睹。
但那天来了一个女人,鱼贩在剖开鱼肚时,她突然哭了。
鱼贩抬头,说:“你又来了!”继而,呵斥她离开。
女人凄然而去。他笑:“一个女疯子,一看到我杀鱼,她就哭。”
我也笑。因为疯子是不可理喻的。
转到生禽摊,我突然发现这个女人面对一只等待宰杀的鸡在哭泣。
德国等国家有规定,杀鱼者不能直接宰杀,得先让鱼服晕鱼丸。而生禽,则要避开大众的视线。如果违反,则会被惩罚。
西方国家此举显得小题大做,但这背后体现的是长时间累积的人文观念。我们的悲悯,常常是基于同类的,而对自然界,对于其他生灵的尊重,远未有一个透彻的领悟。
也许惟有那些疯子,他们的心灵处于最荒芜的境地,离上帝更近,反而能流露出对残忍屠杀的惊惧和悲悯。
第三篇:断舍离美文
“从加法生活转向减法生活很重要,‘断舍离’是一种生命的禅”。在一次谈及整理生活时,日本人山下英子如是说。
诚然,人的一生就仿佛背负着沉重的行囊跋涉,从某个层面上说,整理生活中的包袱与整理人生中的包袱是相同的,要想行得远看得多,就必须精简包袱,将“断舍离”贯彻到底。
“断舍离”的重点,就是明白自己心灵深处最真实的渴望。瓦尔登湖畔的梭罗就深谙这一道理。梭罗在短暂的一生中试图鼓励人们简化生活,不为繁纷复杂的世象所迷惑。他毅然舍弃了光鲜体面的工作,只携一把斧头来到瓦尔登湖畔。瓦尔登湖宁静安然,梭罗在那里自耕自种,自饮自食,过着一段原始简朴的生活。没有世俗的喧嚣,没有外物的纷扰,这是他理想中的生活,也是他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正是因为梭罗认准了这份渴望,毅然舍弃了多余的事物,才收获了这一方清澄。
“断舍离”能为人带来安宁,同时,它也是排除干扰,潜心专研必不可缺的法宝。正如英国作家毛姆所言:“日光不经透镜曲折,集于焦点,绝不能使物体燃烧”。将心思分散于他物,就无法达到至臻至善的境界。钱钟书一生专注学问,对于普林斯顿大学的高额聘请,他不为所动;对于读者的采访求见,他果断拒绝,他仿佛是名与利的绝缘体,树立起了中国学术界的标杆。试想,倘若他随大流去追名逐利,又如何有那么多著作问世?
只是,道理虽然简单,行动起来却十分困难。明明是负重易疲惫,放下一身轻,可又有多少人仍然拖着沉重的行囊在世艰难行走?或许是因为欲壑难填,或许是因为杞人忧天,或许是因为留恋过去……但不管是何种原因,“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我们应当明白,历史长河中,我们仅仅是沧海一粟,一切琐碎的、多余的、迷人的事物,终究会随时光的流逝而消逝,我们又何苦让它们再加重我们负担呢?
愿人人皆晓“断舍离”之理,收获轻盈人生。
第四篇:年轻时离宽容很远美文
上课的时候,与学生展开讨论。就一个问题:假若时光可以倒流,你更愿意生活在哪个朝代?
一个抹眼影的女孩,宣称说自己最愿意生活在唐朝,因为武则天竟然可以当皇帝,足可见那时女人的地位有多高。这一句触怒了身旁一个东北来的大男生,他嚷嚷道:可最后还不是被男人重新给夺了皇位去?总是一脸自信的班长,站起来信誓旦旦道:自己还是愿意生活在当下,因为古代既没有电视可看,也没有电脑可玩,而且老百姓衣不蔽体,生活艰辛,温饱都无法解决,那活着可真受罪。班长后位的男生听了即刻反驳:你怎么就能肯定那时人们会不如现在的我们幸福,说不定人家精神比你充实呢!班长直接将声音提高了八度:物质都没法保障,精神生活更不用提了!
眼看着班长和后位的男生要吵起来,我赶紧转移话题,让他们两个不至于在课堂上就动了武。但看看他们的脸色,也知道课下的隔阂是必不可少了。但这让我突然想起一次在班里表扬另外一个班的男生所写的诗歌,台下一个男生当即不屑一顾地撇嘴道:就这,还叫诗歌?我也能写,而且,一点都不比他差。我只好圆场:那下节课希望大屏幕上有你的大作哦。
又看一个学生的博客,匿了名,写宿舍里一个男生养了小狗,却总是对它骂骂咧咧,似乎他的生命真的比这只狗要高贵很多。又提及舍友与自己总是作对,但凡自己觉得好的,他必定提反对意见,有时自己兴致勃勃给周围同学朗诵一段诗词,他当即嘲笑,说,真难听。有那么几次,他几乎和舍友想要打上一架,狠狠地将心里淤积的愤怒全都发泄出去,可是最终,他选择了沉默。但是,这却让他一日日活在痛苦之中,以至他想要逃避回家,并在博客里质问父母,为何将他送到这样一个处处是冷漠敌人的大学里。
我不知道如何安慰这些抱怨多于思考的学生。他们的痛苦,我也曾历经,却远没有他们这一代人这样强烈,一面希望被人欣赏,一面却又从不会主动地学会欣赏别人。宽容与忍耐,在身为独生子女的他们的心里变得如此稀缺而且奢侈。在这个宽阔的校园里,他们与周围同学之间的距离,隔着一条窄窄的通道,甚至是一个书桌,或者一张床板,可是,这样的距离,却又遥远到不可逾越,就连一个温暖的短信、一句素常的问候,都不能够给予。
那些下课后的学生,对我道一声“再见”,便穿过热闹的人群,孤独地离开教室,去食堂吃饭了,我常常替他们感伤。他们宁可一个人享受盛宴,也不愿邀请某个除了上课便很少会相见的同班同学,一起品一杯可乐,或者在阳光下的湖边小坐片刻。反而那些虚拟不可触摸的网友、博友、微博友,会让他们日日窝在宿舍里,聊到夜深人静,还觉得兴致盎然。
曾经问一个学生,你们要如何才能学会容忍外人的错误或者挑剔呢?你们可以在网上如鱼得水,或者在博客日志里对陌生人敞开,可是,为什么却不能像老师宽容你们的迟到、偶尔的任性、上课的尖叫一样,对近在咫尺的同学绽开可以泯去仇怨的笑容,或者张开能够拥抱天空的双臂?这个被问到的学生,朝我耸耸肩道:其实我很宽容,如果他们主动来一笑泯恩仇,我又怎会纠缠至此?
我笑,并即刻明白,他们距离宽容,为何总是有漫漫长途。
第五篇:品茶如人生美文
我喜欢品茶,在沉静脱俗的香气里,平和心境,涤净浊尘,进而在杯盏转换里,看见跌宕人生里不同阶段的光辉、色泽、体味生命历程里不同的感动与惊喜、憧憬与浪漫;从懵懂少年一直到安详的老人,饮而生津,津而滋润,润而饱满,最后让心灵抵达某种境界……品茶犹如品味人生。
在杯中,有人喝出了金戈铁马,有人能品味风花雪月,有人喝得行云流水,有人领略人生真谛。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在所有的茶里,我最爱铁观音。人们常用“一泡是皮,二泡是筋,三泡四泡是精华……七泡八泡有余香”来形容品铁观音的过程。的确,它犹如一本耐人寻味的书,缓缓地为你舒展人生画卷……
最初一冲,是一道神圣的“醒茶”过程。不贪心,不焦躁,而是心怀虔诚,把洗茶的水倒掉,如同给初生的婴儿洗礼后倒掉的圣水;然后,端详原本蜷曲沉睡的茶叶,在热水的轻唤下,略有轻笑……此景有种仪式的美,常令人情不自禁为之会心一笑。
第一泡茶,宛如人生的0~8岁,如晨曦浅显,如小荷试水,而品茶人,则多一些期待与兴奋。这个时期的人生,有些朦胧,充满好奇,眼神躲闪睛亮,如同清澈的茶水,茶味还没有完全绽放,有些青涩、犹豫,仿佛不谙世事,却现生机与纯然。
第二泡茶,宛如人生的8~18岁,开始成长、成形,然而有少年不识愁滋味的感觉,此时的茶叶已经摇曳、曼妙起来了,有浓浓的气息,带点青春的律动,茶经舌尖喉间,闭目,感受到那种荡漾的湖面,仿佛初夏的花开了,仍然带点拘谨,似乎还缺那么一点力道。
第三泡茶,宛如人生的18~25岁,是人生最美好的年华,充满诗情与画意。求知、探索、收获、升华。这一道茶,醇香、甘、韵,已然绽放。是不是好茶,是不是盏有气质的茶,这时已渐渐明朗。水里的茶叶是开放的,优美的,仿佛在呼吸着,舞蹈着。生命渐渐绚烂,胸怀日趋开阔,这个年龄的人,经过大学阶段的教育,开始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与审美情趣,有了自我的个性、气质,渴望超越,蓬勃而飞扬;如这个程序里的茶,色泽金黄,舌喉回甘、生津、充满力度,似青春的激情。
第四泡茶,宛如人生的25~40岁,这是最有魅力的一道,这个阶段是人生奋斗的历程,也是收获的历程。茶的精华已经完全释放、蔓延。这个时候的茶,最为甘甜、馨香,韵味十足,回甘绵延。人生的华彩乐章,在这道茶水里得以淋漓尽致展现。事业成就、感情生活、思想智慧,都渐趋饱满、成功、自信,幸福感跃然。
第五泡茶,宛如人生的40~50岁,若是好茶,余韵不绝,回甘不断,回味悠长,如午后阳光,带着一种高贵。这个时候的人生,已经过了不惑,成熟稳重、遇事从容、为人大度、驾轻就熟、游刃有余,有如茶里的那种自在与潇洒,风云眼前过,脚下有清风。
第六泡茶,宛如人生50~60岁,茶色淡了,香气褪了,但仍然有淡淡的余甘和意韵。年轻的容颜已经不再,却多了一些风范,有了风骨,泛着典雅的光芒,到了这个年龄,会怀旧、总结,依然有期待。品茶的极致,应该就是在风华和缓之后,仍然可以领略到其不凡之处,举杯的时候,更有珍惜的情怀。
第七泡茶,宛如人生的60~70岁,茶的颜色、香气渐趋平和,若隐若现。内心也慢慢宁静,喜欢随意、随缘,一切乐观其成;茶甘茶韵渐行渐远,回味、冥想却越来越近。这个年龄的人,可能有了些许的沧桑,如虬松,历尽风霜,却有着智者的从容与气度。
第八泡茶,宛如人生的70~80岁,茶色已淡然,但仍然可以看到银发欢颜。如淡菊微笑,如夕照余光,性情淡定,内心豁然通达,眼界淡泊空灵。如这道茶水,貌似清淡、寡味,却有超然的沉淀,可以安宁,可以慈祥,可以荣辱不惊,可以返璞归真。生命的光华,不再有汹涌、喧哗与挣扎,只有无怨、无愧与无悔。如同茶终究要回归到自然一般,从容地面对人生的终极。
人生如茶,同一泡茶,在不同时间、环境、氛围下,它的气质、魅力与效果都有不同的展现;同样的好茶,用不同的水泡会有不同的呈现,不同的味蕾感受……
品茶犹如品味人生的过程,品味不同的茶犹如品味不同的人生。她带给你幸福、高贵、陶醉,让你感受苦涩、卑微、风雨,令你沉思、明白责任、懂得包容。
品茶,是品味人生,是雅趣生活,是心灵修行——思想的禅悟与品格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