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粥品如人品美文
生活中,常听人说,酒品如人品,茶品如人品,棋品如人品,当然还有粥品如人品。套用一句话说:“水至清则无鱼,粥至清则无味,数杯清水数把米,半碗糊涂半碗仙,斯文慢火,羽扇经纶,煮沸着整个江湖。”
古往今来,名人雅士对粥情有独钟。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对粥很有研究,曾编有《粥品》一书。曹雪芹在家境衰落以后,阅尽人世沧桑,世态炎凉,也把祖父品粥的闲情带到《红楼梦》中。尤其他在去世前不久,在贫病交加的困境中,还能坚持不懈地写作他的《红楼梦》,一直熬到“壬午除夕”,也就是大年三十晚上,他生命这盏灯熄灭为止,实在让后人敬佩。仔细琢磨,也许是粥让曹雪芹营养不良,造成了他英年早逝的不幸,不禁让人扼腕叹息。
清代号称“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在给他弟弟的《家书》里说:“十冬腊月,凡乞讨者登门,务饷以热粥,并佐以腌姜。”由此可知,只有自己清寒过,才能了解别人清寒的窘境。范仲淹少时家贫,住在寺庙里发奋苦读。每天煮一锅稀粥,冷凝后划成四块,早晚各两块,以切碎的咸菜佐餐。中国文人与粥,这种不同一般的感情,都由他们自身的贫苦体验而来。正因如此,这些喝粥文人的文章里,才能反映出民间的疾苦。
粥品如人品,吃粥意味着一种守得住清贫的淡定,一种“不改其乐”的从容。盛传的典故就是欧阳修以粥养廉——出身贫寒但勤奋好学的欧阳修,一日三餐都食粥。后来做官后,生活境况改善了,但他仍每日吃粥。有人看不下去,就送了一些好吃的东西给他。他虽然把东西接受了,但照样每日吃粥。有人问其何以如此,他说:“多年吃粥,已经习惯了,艰苦的环境能够磨炼人,如果现在改吃好东西,以后没好东西吃了,又吃不了苦该怎么办?”
而今,一碗稀粥,看似平常,其实呢,是需要经历了文火的煎熬,才成正品呢。是不是就像人生,看似心如止水,其实已曾经沧海百年。一个人要想成功,就要不急不躁,不温不火。作家王蒙说:“粥喝得多、喝得久了,自然也就有了感情。粥好消化。一有病就想喝粥,特别是大米粥。新鲜的大米香味似乎意味着一种疗养,一种悠闲,一种软弱中的平静,一种心平气和的对于恢复健康的期待和信心。”王蒙的想法代表了很多人的主张,这的确值得人回味。
古人说“嚼得菜根百事可成”,其实,“喝得稀粥”又何尝不是这样呢?稀粥绵软,入口即化,不与舌头为难,正像做人,要能屈能伸,与人方便,即是与己方便,而這,正切合了中国人温柔敦厚的传统秉性。品粥时那种润物细无声的味觉感受,让人仿佛置身于空灵明净的佛园。痛苦时、落魄时、烦闷时、心浮气躁、目空一切时,你都不妨坐下来喝一碗粥,也许在不知不觉间,心中便有一阵春风悄然拂来了。
第二篇:一壶酒品人品美文
当初,北宋名将曹彬曾经与宋太祖赵匡胤都在周世宗紫荣的手下做官,但两人的官职不一样,赵匡胤是大将,位高权重,而那时的曹彬,只是一个负责掌管茶酒的小官。有一天,赵匡胤来到酒坊,曹彬见大将军来了,赶紧出来迎接,赵匡胤根本没有把曹彬放在眼里,开口便说道:“天太热,我口渴了,马上给我打一壶酒喝!”这句话让曹彬犯了难,因为朝廷有规定,不能私自把酒送给任何人。
当然,这规定是死的,可现管执行起来却是活的。如果曹彬想讨好赵匡胤的话,私下里给他一壶酒喝,也没有人知道。但曹彬偏偏是个做事特别认真的人,认为自己既然负责掌管茶酒,就要严格地按规定办事,不能坏了规矩。可是,赵匡胤是大将军,如果得罪了他,后果也很严重。曹彬想了想,便有了主意,于是,他对赵匡胤说:“将军,这是官酒,我不能私下赠予您。”
赵匡胤一听,正要发怒,只见曹彬从怀里掏出一块银子,交给属下说:“给我打一壶酒来。”属下先是一愣,但很快就明白了曹彬的用意,便把银两收起来,给曹彬打了一壶酒。曹彬把酒倒进杯里,亲自端给赵匡胤,请赵匡胤喝酒,赵匡胤明白了曹彬的良苦用心,便把这壶酒一饮而尽。赵匡胤心里想,这样一个小官儿,却有这样的节操,真是难得啊!从那以后,赵匡胤就注意到了曹彬,并想方设法提拔他,委以重任。曹彬果然不负众望,成为青史留名的将军,为北宋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一壶酒,事小;可是如果处理不妥,事也许就大了。曹彬,一个芝麻官,如果直接拒绝讨酒的赵匡胤,未免有些不识时务,结果只能是招来羞辱,自讨没趣;可如果不顾原则,一味奉迎,既要丢官罢职,又要毁了自己的名声。面对两难,曹彬宁愿自己出钱、吃点亏,也要坚持原则,也不使他人难堪,从而赢得了赵匡胤的敬重,最终令自己脱颖而出。
第三篇:美文欣赏《母爱如粥》
母爱如粥
作者:胡双庆
有这样一位母亲,她每天都和她的儿子聊天,她给他讲一些他小时侯的故事:光着屁股在小河里游泳被虾刺伤了屁股赤着脚丫蹿到树上吃桑葚被毛毛虫咬得浑身疙瘩,林林总总,他都已经忘了的事情,她总是记忆犹心,如数家珍。
她每天总是会利用一大部分时间来给他熬粥。用那种最长最大、颗粒饱满、质地晶莹、略带些翠青色的米粒。一颗一颗精心挑选。如果偶尔一不小心手指沾起了两颗,她会将它们重新放进米堆,重新挑选。她把那些米们洗得纯粹而有洁净,然后放进一只棕色瓦罐,倒上沉淀过的泉水,用柴火慢慢熬,火不能太猛,否则粥会受热不均匀。她把火儿侍侯得温顺而精致,宛若一位恬静娴雅的江南女子。
熬一罐粥,通常要花费两个半小时。她小心翼翼地把粥倒进一只花瓷碗,一边晃着脑袋,一边对着粥吹气,吹到自己呼吸困难,粥也变凉了。她微笑着用汤匙喂给儿子吃,可是儿子闭着眼睛,漠然地拒绝了她。她并不生气,微笑如昔。
第二天,继续拣米,熬粥,吹冷,并且接受拒绝。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她的手指已经变得粗糙而又迟钝,她摇晃的脑袋已经白法丛生,她的力气也大不如从前往往是粥冷到一半时便已经上气不接下气,必须借助扇子来完成下一半的降温。可是儿子依然冷漠着拒绝她。她一直微笑着,始终没有流下一滴眼泪。
这种热情与冷漠的对峙持续了八年零七十三天,第八年零七十四天,她正和他儿子讲着他小时侯的故事,儿子突然睁开眼睛,不大清晰的说了声:“妈妈,我要喝粥。”她顿时泪如雨下——那是他自从医生宣布脑死亡后开口说的第一句话。医生说,像他这样的情况,只有十万分之一的机会。
儿子那天吃到了母亲熬的粥,粥其实并不像她描述的那样好吃,有微微的糊味,而且还带有咸咸的眼泪味道。可想而知,母亲是多么不平静。
故事到这里并没有结束。三个月之后,就在儿子完全可以生活自理之时,母亲撒手人间。临走时,握着儿子的手。笑容安详而从容。儿子在清理遗物的时候,发现了一本母亲的病历,其实早在七年多以前,在儿子昏睡后的一年多之后,不幸又一次降临了这个家庭——母亲被确诊为肝癌晚期。
是什么信念可以支撑一位肝癌晚期晚期的女人与病魔对抗了七年?医生说这是个奇迹。儿子知道,创造奇迹的正是——那可怜而尊贵、平凡却伟大的母亲!
思考题:
1.文章从哪两个方面写了母亲对儿子的照料?(2分)2.文中母亲创造的“奇迹”具体指什么?(2分)
3.品读第②段,结合全文,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和作用。(3分)她把火儿侍候得温顺而精致,宛若一位恬静娴雅的江南女子。
4.第⑤段为什么要写“8年零73天”“第8年零74天”?(2分)
1、答:聊天
熬粥
2、答:.①脑死亡的儿子8年后又苏醒过来;
②患肝癌晚期的母亲照料了儿子七年。
3、答:运用比喻和拟人的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熬粥火候掌握到恰到好处,体现了母亲的温情和细腻,为下文写粥糊作铺垫。(手法、含义、作用各1分)
4、答:时间的精确强调了母亲照料儿子时间之长和这一天对母子俩的重要性,体现了母亲的信念和坚韧的性格。
第四篇:母爱如粥
母爱如粥
有这样一位母亲。她儿子因车祸变成了植物人。她坚持每天给儿子讲一些儿子小时候的故事:七岁时光着屁股在小河里游泳,被虾刺伤了屁股;八岁时赤着脚丫蹿到树上吃桑葚,让毛毛虫咬得浑身疙瘩„„林林总总。儿子都已经忘却了的事情,她总是记忆犹新,如数家珍。另外,她每天总是会利用一大部分时间来给儿子熬粥,通常要花费两个小时。拣那种最长最大、颗粒饱满、质地晶莹、略带些翠青色的米粒,一颗一颗精心挑选。熬一罐粥,通常要花费两个半小时。她小心翼翼地把粥倒进一只花瓷碗里,一边摆着脑袋,一边对着粥吹气,吹到自己呼吸困难。粥就凉了。她微笑着用汤匙喂给儿子吃。可是儿子闭着眼睛,漠然地拒绝了她。她并不生气,微笑如昔。
第二天,继续拣米——熬粥——吹冷;并且微笑着接受儿子的拒绝。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她的手指已经变得粗糙而迟钝,她摇晃着的脑袋已经白发丛生,她的气力也大不如从前,往往是粥冷到一半时便已经上气不接下气。必须借助蒲扇来完成下一半的降温。可是她依然很小心地做好每个细节,精致而虔诚。可是这一切,儿子并没领情,依然以冷漠拒绝着她。她一直微笑着,始终没有落下一滴眼泪。
这种热情与冷漠的对峙,持续了八年零七十三天,在第八年零七十四天时,她正给儿子讲着他小时候的故事,儿子突然睁开眼睛,不太清晰地说了声:“妈妈,我要喝粥。”她顿时泪如雨下——这是自从那次车祸,医生宣布他脑死亡之后,开口说的第一句话。医生曾对她说过,像他这种情况。只有十万分之一的机会。
儿子那天喝到了久违了的母亲熬的粥。粥并不像他以前喝到的那么美味,由于火候没有控制好,粥有微微的糊味,而且还有咸咸的眼泪味道。可想而知,母亲是多么不平静。
故事到这里并没有结束。3个月之后,就在儿子完全可以生活自理之时,母亲突然撒手人寰。临走时,握着儿子的手,笑容安详而从容。儿子清理遗物的时候,发现了一本母亲的病历,其实早在七年多以前,在儿子昏睡一年之后,不幸又一次降临了这个家庭——母亲被确诊为肝癌晚期。
是什么信念可以支撑一位肝癌晚期的女人与病魔对抗了七年?医生说这是个奇迹。儿子却知道,创造这些奇迹的正是——那可怜而尊贵、平凡却伟大的母爱!
第五篇:读母爱如粥有感
读《 母爱如粥 》 有感
前几天,我读了一篇文章—— 母爱如粥,这篇文章引起了我的深思。
这篇文章的大意是:一位母亲她儿子因车祸变成了植物人,她坚持每天给他讲一些小时候的故事,另外,她每天总会给儿子熬粥,可她儿子却漠然地拒绝了她,她并不生气,微笑如昔。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她依然每天熬粥,可是儿子依然拒绝她。儿子有一天睁开眼,生活完全会自理时,母亲突然撒手人寰,儿子清理遗物时,发现有一本母亲的病历,知道了母亲与病魔对抗了7年。她儿子知道,创造这些奇迹的正是——那可怜而尊贵、平凡却伟大的母爱。
这篇文章让我感慨万分,爱是唯一可以创造奇迹的东西。尤其是母爱,它比山高,比海宽,比世界大,让人终身难忘,它让心灵战栗,有很多时候,连死神也不得不为母爱而所被迫让步。
母爱是粥,母爱是乳,它滋润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灵,也滋润着我们每个人的心田。母爱是那可怜而尊贵、平凡却伟大的东西,但正是这样,母爱,它也是我们成长中最不可缺少的东西之一。
让我们永远感谢我们的母亲吧!感谢她的无私,感谢她的伟大!
众兴实验小学六(7)班杨爽指导老师:王素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