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美国社会把信用当人品美文摘抄
目前,标准普尔首次把美国的信用等级从AAA降到了AA+,导致全球股市跌声一片。事实上,不仅美国和美国企业有信用评级,每个美国人也有自己的信用分数,它决定了美国人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买房、租房、购车、申请信用卡、买保险、求职甚至连找对象都会受信用分数的影响。
信用分数低寸步难行
一个美国人从十几岁用零花钱开设第一个银行账户时起,他的经济行为就有据可查了,信用评级机构据此建立他的信用档案,信用分数由此而来。850分是最高分,300分是最低分。据2011年1月的统计,美国人平均信用分数是692分。全国只有13%的人有800分以上的高分。15%的人是550分以下的极低分。总的来说,700分以上的就算有比较好的信用了。信用分数是金融机构用来决定是否发放贷款和贷款利率多少的重要指标。
在印第安纳联合信用社专门负责房贷业务的克里斯告诉笔者,查一个人的信用分很简单,每人都有一个社会保险号,像中国的身份证号码一样,会跟人一辈子。只要在信用查询系统里输入申请人的社会保险号,就立刻可以看到他的信用分数和信用记录,包括个人债务、信用卡还款记录以及银行存款等。这个信用查询系统在全国电脑联网,想隐瞒不良记录是不可能的。克里斯说他最喜欢信用高于730分的客户,“730分以上是‘A级’,他们申请房贷,不用等就可以通过。700分以上的是‘B级’,要费不少力气才能为他们申请到贷款。而700分以下的人的申请基本都会被驳回。”
信用分数量化人品
国人相亲的时候,会想办法打听对方的家庭背景、学历、职业等等。美国人谈恋爱的时候,则会想办法打探对方的信用分数。分数高的人会以此为荣,而信用分数低的人则极力遮掩。笔者的朋友莫莉就因为信用分数的事吃了亏。
莫莉不久前认识了一个在证券公司工作的年轻人。两人约会了几次,互相感觉都不错。正打算深入发展,但对方却突然冷淡下来,不接电话,不回邮件,还找理由取消了订好的约会。莫莉怎么也想不出自己哪里得罪了对方,直到她收到信用卡公司的催款信。原来,莫莉比较粗心,尤其不善理财。她有一笔信用卡欠款,当时没有及时支付,接着又把这事忘了,结果因为逾期付款超过90天被扣了很多信用分。
在美国人看来,信用分低说明一个人缺乏照顾自己的能力,不成熟,甚至不负责任。这不仅是一个经济指标,在某种意义上也是量化的人品指标。任何拖延还款行为都会导致信用分数的下降,积极还款则信用分数会提高。美国人有不少提高信用分数的做法。比如,许多美国人在购买家具、电器时,即使有能力一次支付也选择分期付款,因为按时还款能让信用分数升高,方便以后贷款买汽车和房子。
有钱不等于信用好
目前,美国人的信用分数基本由三家大型信用评估公司审核,三家公司的评分标准稍有不同,大体上分五项审核:是否准时付账单、负债金额、申请贷款的次数、信用历史长短、综合信用评估。信用卡一大把的人,信用分并不一定高,因为每申请一张卡,他的信用分都会被扣除一些。
美国人对信用评分的认识也有不少误区。比如一项调查显示,45%的美国人认为自己收入越高,信用分数就越高。还有人认为年龄、性别会影响信用记录,也有人认为结婚后配偶的信用记录能和自己的组合等。美国个人信用审核制度很严格,有权、有钱、有势的人信用分不一定高。据不完全统计,在535名美国国会议员中,信用评分超过700分的人还不到1/3,其中71人的信用记录实在太差,以至于没有信用卡公司肯批准他们的信用卡申请。有人开玩笑说,是没信誉的政客毁了美国的国家信誉。
第二篇:善待信用的美文摘抄
三年前,许久不见的高中同学阿斌来找我,他磨蹭了半天,最后才说出要向我借钱。我心里“咯噔”了一下,有所顾忌,但想起曾经的友情,还是借给了他两千块钱。他道谢后,说两个月后还我,便告辞了。之后的两个月里,我一直有所担心。没想到期限一到,阿斌真的来了。他说,他最近正在办一个加工厂,资金周转有一些困难。不过他相信会好起来的,再紧张,对朋友的信用不敢怠慢。他如数还了我的二千块钱,还给我买了许多礼品。他的诚恳和说话算数让我暗自惭愧,不该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这之后,阿斌又陆续向我借了几次钱,数目一次比一次大,但都能如期归还。因此,我对他越加放心。后来我无意中得知,阿斌不单向我借钱,还跟许多人借,包括银行。都是有借有还,绝不拖欠。许多人都说他守信用,也乐意和他做生意,他工厂的规模也逐渐扩大起来,订单越来越多。
前段时间,我再见到阿斌,他已经成为了我们当地小有名气的企业家。我庆幸自己有阿斌这么一个有能力讲信用的朋友。席间,我们聊着聊着聊到了他当年借钱的事。可能是阿斌有些兴奋,且有点喝多了,他哈哈哈大笑着向我说出了实话。原来,当时他向我借钱时厂子只是在酝酿阶段,根本不急着用钱。于是他把借来的钱都放在银行里,等期限一到,他马上如数还给人家。他说,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累积信用。古话不是说,有借有还,再借不难吗?
事实确实如此,由于他在银行和朋友们当中建立了良好的信用记录,等到真正用钱的时候,银行很爽快地给他贷了款,朋友们也一直持续地帮他,再加上他自己脑子好使,吃苦肯干,几年的光景,工厂的规模便上来了,前景一片看好。
阿斌的做法无疑有冒险的成分,但他积累信用的想法颇让我佩服。我认为,阿斌之所以能够成功,除了足够多地积累信用外,更在于他一直在心里敬畏信用,善待信用。正因为如此,他和那些只顾吹气球贩卖信用的骗子们才有了本质的区别。
第三篇:学会把问题当成资源的美文摘抄
“把问题当成资源”,乍一听起来有点别扭,可细心品味,确有这个道理。
欧洲有个特殊的展览馆,它的特殊之处在于:所陈列的每件物品或资料都是存在问题的“失败记录”,但边上却注明,人们是如何在此基础上发明创造了划时代的产品的。
在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听到许多的领导干部这样说:“我们的安全管理工作还存在许多的漏洞”、“现今我们企业职工的精神面貌还存在不少问题”、“如何提高领导干部的防腐拒变的能力,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一个问题”等等。当别人在向我们提出存在的问题的时候,我们会总感到很压抑、很羞愧。孰知,把问题看成是“问题”的人,反而会遇到更多的问题,而把问题当成是一种资源,一种潜力,这才是明智之举。
有位传记作家通过大量采访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名人之所以成为名人,倒不是因为他们有什么超乎寻常之处,相反,这些人都很爱犯错误,自身问题不少。而他们的不同之处就是,他们所犯的都是与创新或冒险相关的高级错误,他们善于把问题累积起来,从失败中吸取能量,从问题中寻找出路,最后让“问题”成就自己。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在青年创业的时候,在就曾犯过不少错误,为此,他付出几乎倾家荡产的代价。成名后,又曾因过度垄断而受到制裁,因过分投资冒险而损失大笔财富,然而在每一次跌倒后,他都能从失败中寻找到新的契机,挖掘到新的“财富”。他的成功不是偶然,而在于他善于从问题中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资源,从而超越自我,成就自我。
因此,我们平时无论遇到什么问题,都要学会将问题看成是一种资源,一种可供我们发挥的潜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被“问题”所左右,不为“问题”所羁绊,而真正成为从解决“问题”、运用“问题”中挖掘到人生第一桶金的人。
第四篇:当别人说NO美文摘抄
一个叫辛迪的美国家庭主妇,某一天突发奇想,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在3年内购买一栋六百多平米的房子。对一个家庭主妇来说,这实在是一个不大可能实现的规划。辛迪决定要写一本畅销书,卖到100万本。
她把这个点子告诉老公,却换来一顿嘲笑。辛迪想:别人可以做到的事,我一定也做得到。她不断地告诉自己:我一定会成功,我的书在3年之内一定会卖到100万本,财富会大量地涌来,所有的机遇之门都会为我打开。在这样的自我确认下,辛迪开始行动。
辛迪觉得自己这本书的市场在于女性。她觉得女性的工作压力比较大,或者不被先生了解,她想给她们带来一些快乐,这样她们就会把书介绍给周围的朋友。辛迪觉得她的读者们通常会去超级市场、美容院等地方,所以专门打电话给超级市场的采购员以及美容院的老板。
她很直接地向别人推销自己的书:“我是某某作家,我最近出了一本书,一定会成为畅销书。我相信这本书摆在你的超级市场,摆在你的服装店,摆在你的美容院,应该会帮助你赚不少的钱。”她说,“我将寄一本样书给你,一个礼拜之后,我会再打电话给你。”
辛迪的厉害之处在于,她从来不问别人:“你到底有没有兴趣购买?”而是直接就问:“你要订购多少本?”
一个礼拜之后,她打电话问:“我是辛迪,你看过我的书没有?你准备订购5000本还是10000本?”对方说:“辛迪,你可能不了解我,我们这个超级市场从来没有订过任何一本书超过2500本。”辛迪说:“过去等不等于未来?对方说:”不等于。“”所以总有一个开始,所以你要订购5000还是10000本?“对方说:”那!那……我订4000本好了。“第一笔生意就这样成交了。
辛迪打电话给第二个人:“我是辛迪,你收到我的书没有?你即将订10000本还是20000本?”对方说:“你的书很幽默,我和同事都很欣赏。但我们订书从来没有订过这么大的量,我决定订购4000本好了。”
辛迪说:“你简直在侮辱我,你才订购4000本?像你这么大的连锁店你订4000本,你不止侮辱我,你还在侮辱你自己,难道连你都不相信你的连锁店卖得出去吗?”对方吓了一跳,问:“一般人订多少本?”辛迪说:“10000到20000本。”对方被说服了:“那我订12000本!”
辛迪的故事告诉我们,不管多少人跟你说“NO”,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找到下一个说“YES”的人。这是辛迪得到的一个经验。她的书从来没在任何一家书店卖过,完全是自己一个人在卖。
依靠不屈不挠的信念和巧妙的推销手段,辛迪的书卖出了整整140万本!之后她又写了好几本书,都很畅销。到这个时候,辛迪要实现的愿望,已经不是买一栋大房子那么简单了。
第五篇:当遇到善良美文摘抄
一位幼儿师范学校的女学生,因为在幼儿园看到一些家长把孩子宠到恨不得含在嘴里,突然想到了这些家长的父母,可能都孤零零地守在家里,他们也需要关爱啊。于是她突发奇想,要自折百合纸花,送给老人。
没想到,自己熬到凌晨2点,折出的40多朵色彩鲜丽的百合花,第二天在马路上送给老人时,却受到老人的冷漠和拒绝:“谢谢,不要。”“你为什么要送花给我?”充满善意的天真姑娘,没有了出发时的兴奋,却满心酸楚。
真的很难怪罪这些孤独、脆弱的老人,他们可能看到过太多的欺诈之事,“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在他们心中扎下了很深的根。你送我花的动机是什么?想套近乎,进而骗我钱财?他们已经受不起欺骗,只能把自己保护起来,严加防范。
然而,这个世界既有骗子,也有天使。
这位心里酸楚的女孩,坚持着把40枝百合花送完了。她说:哪怕他们不理解,只要自己做了,也就满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