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比一公尺还要长的希望美文
夜里,翻看很多年前写的日记,其中一天,我抄下了这么个句子:
“人有多悲观看他肯失去多少,人有几许希望看他要得到些什么。”
这句话,不知是在哪里看到的。当时为什么会抄下来,我已经不记得了:时隔多年,这两句话依然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悲观的人常常感怀身世,认为自己拥有的太少。他们拥有的那么少,其实是因为他们从来不懂珍惜。不懂珍惜,才会失去。
一旦开始失去,失去的也会愈来愈多,先是斗志,然后是时间、梦想、快乐、朋友、幸福和希望。
绝境未必是绝境,当你无论如何也不肯放弃,你就有机会得到。
这一刻,有什么是你最想得到的?你的答案排列起来,比一公尺还要长,那恭喜你,你是个充满希望的人。
若有人说你妄想,说你贪婪,不用理会他。在达到希望的过程里,你会愈来愈认清楚自己,知道哪些才是你最想得到的。
有了目标,便有希望。
失望沮丧的时候,不要忘记,你曾经许诺要得到些什么,你那比一公尺还要长的希望在等你实现。那一个个真实而又有生命的梦想,不试试怎么知道呢?
第二篇:还要在一起情感美文
当醉人的酒香飘过十里花台,我们,徜徉在这里,共同神往…
还是要在一起,因为彼此之间少不了那份信任…
还是要在一起,因为彼此之间少不了那份温情…
还是要在一起,因为彼此之间少不了那份关怀…
还是要在一起,因为彼此之间少不了那份理解包容…
还是要在一起,因为彼此之间少不了诉说…
还是要在一起,因为彼此之间少不了那份祝福…
还是要在一起,因为彼此之间少不了情意…
还是要在一起,因为彼此之间少不了那种保护…
还是要在一起,因为彼此之间少不了那抬手擦汗的细腻…
还是要在一起,因为彼此之间少不了那份遗留在时光里的我爱你…
还是要在一起,一起对着对方说:“我爱你…”
第三篇: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光辉
(总:为什么)公平正义是人类衡量美好社会的一个标准,也是人们评价政治文明的重要尺度。温总理提出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这是对公平正义内涵的高度概括和精辟论述,对我们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来源:()-如何理解“”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_lca0899_新浪博客
(分:为什么)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城乡之间、地区之间、阶层之间等不同方面的利益变动也进一步加剧,在社会生活的一些领域,不同程度地出现了贫富差距、城乡差距、区域差距拉大等问题,这些现象的背后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社会不公的影子,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深入认识和分析我国当前利益结构和利益关系的发展变化,统筹协调好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已经成为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紧迫任务。
(分:怎么办)如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笔者认为应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理念层面)要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深入理解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意义,要妥善协调、统筹兼顾社会各方面利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及时化解各种社会风险。其次,(决策层面)制定法律法规、政策措施的时,要广泛听取各方面群众的意见,要综合考虑给群众带来的长远利益和现实利益,要找准最大多数人的共同利益和不同阶层、不同群体具体利益的平衡点。第三,(操作层面)要高度关注民生,要把有限的财政资金更多地用于社会公共事业发展和解决低收入阶层的困难和问题,对困难群体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第四,(制度层面)要建立健全促进社会公平与正义的长效机制,有关促进公平正义的改革措施必须整体推进,相互配套,要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与社会等多种手段,使绝大多数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总)总之,公平正义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基础地位。没有社会的公平与正义,社会就不可能诚信友爱、安定有序、充满活力也就必然成为一句空话。因此,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公平正义从某种意义上比太阳还要有光辉。让我们高举公平正义的旗帜,兼顾所有阶层利益,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共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奋斗。
第四篇:中国军队中哪一个师的历史比解放军军史还要长?Word
中国军队中哪一个师的历史比解放军军史还要长?
核心提示:汤超荣所以在的部队是43军127师,这是一直被誉为“铁军”的传奇部队,战功赫赫,猛将如云,它的前身是叶挺独立团,我军历史上的一些顶级名将都是出自该师或在该师任职,如林彪、粟裕、徐海东、黄克诚等,127师的师史,比人民解放军军史都更长。凤凰卫视6月30日《凤凰大视野》,以下为文字实录:
陈晓楠:各位好,这里是《凤凰大视野》。在电视剧《我是特种兵》当中有这么一句台词,男人就是要受得了委屈,忍得了痛苦,耐得住孤独,扛得起误解,这是剧中人物对男人,特别是对特种兵的一个定义,而今天我们正是要关注这样的一个特殊的群体。
在1979年开始并且持续了十年的中越战争当中,他们藏在秘处,面临危险忍受孤独,由于少有冲锋打杀的机会,今天的很多人甚至根本不知道他们的存在。而事实上呢,他们是军中的精锐,是男人中的男人。
关于中越战争,我们曾经浮光掠影地讲述过侦察兵、坦克兵、步兵的战场故事,今天我们将再次把目光投向这种战争,要关注的是一群更特殊的个体。他们有的在战场上打了三五天,有的则是打了三五年,有最早进入战场的,也有最晚撤离越南的人。
赵铁男(原12军126师作训参谋):火光,然后那边就一片炮声,那么在炮火准备之前的时候,实际是很安静的,部队所有的通讯都停止了,都是进入一种这个作战状态是吧,越方的边民那边的村庄还有一些狗叫啊,鸡叫啊,瞬间的炮火打过去就一片火海,那个心都要跳出来了当时。
孙新京(原12军126师377团某连指导员):我回头一看,你猜我看见了什么,我看了一个壮族女民兵穿上黑色的打扮,壮族人黑的嘛,黑色打扮,黑色的头巾、子弹袋,拿了一杆枪在看着我们,当时她那个目光看的我心里咯噔一声,浑身的那个血都沸腾。那个目光呢,像母亲在关切自己的儿子,像妻子在关切自己的丈夫,像姐妹关心我们这些兄弟,我当时就很受感动,我就始终觉得好像是母亲的眼睛在看着,祖国的眼睛在看着我们,那幅画我一辈子忘不了,它非常美丽。
赵燕清(原42军126师376团宣传干事):我从战场上到了医院里,白白的被子褥子,安静的环境,那心情是很放松的,那战场上呢都是高度紧张,这个时候感觉到和平的生活,就是幸福的生活。
解说:整整35年过去了,他们的身份都有了变化,很多人不再是军人,但说起往事,情绪又都涌了上来。关于开始于1979年的中越战争,现在的人甚至不知道当时发生了什么,而在这些经历着心中,那是一段生命不可承受之重的经历。
35年前的1979年1月28日,中国农历的春节,邓小平去了美国,他向全世界确认了一条消息,中国军队已经在中越边境集结,边境局势格外紧张。
梅毅(历史作家):当时就有22.5万解放军集结在中越边境,中国军队可以说是严阵以待。
邓伟明(原56军160师470团侦察兵):比较就是说为国为民去争光,又报仇这个心理去的。
解说:从1978年开始,中越边境冲突日益频繁,华侨遭受迫害的事件层出不穷,中越两国的交往中,充满的是强烈的对抗情绪和越来越重的硝烟味道。曾经的中越友谊桥上竖起了割断的藩篱,格外讽刺。
梅毅:在中越边境呢,越南那个军方,不断挑起武装冲突,派遣武装人员越界,不仅进行骚扰,还打伤了我们的边民,推倒了界碑,不断蚕食我们的边境。
解说:在美国,全世界的记者都在探究邓小平对中越边境冲突的明确意见,人们都在猜测,战争会在何时打响。邓小平没有作正面的回答,但答案很快就出来了。
汤超荣(原43军127师师直侦察兵):当时呢,一开始,我们听到这个情况以后,心里面是很心疼的,一个很好的朋友,一个很好的兄弟,这样我们真的好像,整个人就好像要冒火一样,来教训这个弟弟。
解说:1979年2月14日,中国中央向全国公开下达了准备开始自卫还击作战的通知。同一天,中央军委关于全军部队进入一级战备的命令,传达到全军士兵。
汤超荣:我们听了之后呢,我们整个连队沸腾起来了,人呢就是准备好像随时能够用到我上战场,我在战场上怎么亮剑,把我的东西亮出来,把我的本事拿出来,这是我们当兵的一个主要是这样。
解说:关于出发的记忆是相同的,使命召唤,义无反顾,大部分士兵都是坐着这样的闷罐车来到前线,当时的解放军中,团以下的干部和士兵几乎都没有经历过真正的战争,他们年轻、爱国、充满激情,但缺乏经验。
韩小江:心情非常复杂,我当时的情况是跟人家有点不太一样的,有这么几个,第一我家里三兄弟,我觉得我要走了,也就无所谓了。第二,如果走的话,很可惜连女孩子手都没拉过,这是第二。第三,特别想念父母。
解说:1979年2月17日,中国《人民日报》发表《是可忍孰不可忍》的文章,正式宣告将与越南方面在有限的时间、空间、规模进行自卫反击,保卫边疆的战斗。
陈晓楠:九个野战军,几十万来自各军区的子弟兵,已经汇聚在了中越边境,广州军区司令员许世友被任命为东线总指挥,坐镇于广西。与东线不同的是,西线战场临阵换将,中央军委任命了杨得志上将为昆明军区的司令员,任西线总指挥。
之所以这么调整,主要是因为杨得志作战经验很丰富,又是朝鲜战争当中的司令员,更因为他曾经于1967年到过越北,对越南非常熟悉。一切准备都已经就绪,中国人要以炮火来回答越南当局的种种恶劣的行径,当没有其他选择的时候,战争也不失为一种选择。
解说:1979年2月17日凌晨,中国凭祥友谊关,中国军队对越南边境发动了地毯式攻击,大约半小时后,中国中军队开始出关杀敌,这只是中越一千多公里边境线里的中方军队打开的26个缺口中的其中一个,大约6万中国军人在26个缺口越过边界攻进越南,整个战线长达1200公里。
赵铁男:那么在凌晨六点半在开始进攻了,炮火准备,那个时候年纪也就二十六岁吧,没经历过战争,那个战争场面当时那个我的左手拿着军里对我们师里的电话,右手是师里对团里的电话,按照时间校对好以后,倒计时就开始数,数到最后放的时候呢,万炮齐鸣啊。当时我们的高地的上面,那炮弹飞过去的声音,你像130火箭炮,像刮台风一样,那炮弹出膛的声音。
汤超荣:我当时在山上看的哈,一片云雾,炮一响那个云就这么散开了,可能这个液剂,看后震的,所以呢,就一片云雾,炮火一响,云全部散开,炸得整个心好像要裂开一样,有时太响,把耳朵搞一搞。
韩小江(原43军128师384见习参谋):说实话,谁也没面对过这么激烈的枪炮声,谁也没有碰到过这么壮观的炮击场面,谁也没有亲身向那个地方的敌人去冲锋的经历,没有。
解说:韩小江,当时是桂林步兵学校的学员,他和他的同学们是直接从学校走上战场的,刚开始甚至没有搞清楚状况,就得投入战斗。
韩小江:第一次初到战场,炮火连天,到爱店那个公路,两边,就在路两边都是炮,我们的车就那样开开开,开到爱店那儿停下来,然后我们就按照分配,你去哪个团你就跟着走。
解说:韩小江被分配到43军128师384团担任见习参谋,来不及做任何休整,直接跟着队伍来到了前线阵地。
韩小江:那天晚上,到了那里我竟有点天黑了,就说你们的猫耳洞自己挖,还下雨,你必须在天黑前把猫耳洞给挖好,不然你晚上躲哪儿。
那天晚上非常的冷,下雨那个水都渗的那么深,到处打枪晚上,到处打炮,第一天晚上,那个恐惧的心理很重。
解说:猫耳洞,这是一个属于特殊时期的名词,如今它已经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但对于住过猫耳洞的军人来说,它意味着艰苦的生存条件,它关系着战斗的胜败,乃至军队的威风、军人的精神。
韩小江:不叫做怕,就是觉得这种无形的,因为你一个人在一个洞,又不可能跟人家讲话,那种无形,那种恐惧感不是怕,就是觉得好像很孤独,好像无援那种感觉我当时。
解说:猫耳洞,是韩小江第一次近距离的战场体验,还没有开第一枪,还没有看到任何一个越南兵,但是死亡的气息已经降临了。
韩小江:我记得我看到的第一个烈士,是用他的半自动步枪穿过这个腰带,两个兵,一个扛着枪刺这边,一个扛着枪托那样,把他抬下来,他呢,是一个炮弹从这个地方过去了,然后呢,这个腰带,都已经挂到这儿,然后那个血,全部都在这个地方往下滴,这个时候就感觉到了,这个烈士的鲜血,这么惨,死得这么惨。
解说:在韩小江的身上,后来发生了很多事情,这只是他第一天的故事,对于43军127师的侦察兵汤超荣来说,他的第一次体验又格外不同。
汤超荣:我是在1月16号,晚上又下着雨,在人家眼皮底下,所以我们侦察兵有人现在问我,你打死了多少个人,你做了什么东西,我觉得这个有点惭愧,为什么我侦察兵不是向你交锋,比武的时候我跟你比武,执行任务的时候我要执行什么任务,我要完成什么任务,这是我的要点,我只要把地形,把路线,把这条侦查回来,要给首长。
解说:汤超荣是纯粹的军人,但是这样一个汉子在变成军人之前,是一个胆小的少年,是部队的铁血让他成为了真正的男人。
汤超荣:好像我小时候很害怕打仗的电影,一打仗的电影我就钻到台底下不敢看的哦,然后我母亲(说),你打仗你为什么敢去,不可能的。一个人呢,我说在一个环境,在一个地方,怎么锻炼他,怎么培养他,这是很重要的。
解说:汤超荣所以在的部队是43军127师,这是一直被誉为“铁军”的传奇部队,战功赫赫,猛将如云,它的前身是叶挺独立团,我军历史上的一些顶级名将都是出自该师或在该师任职,如林彪、粟裕、徐海东、黄克诚等,127师的师史,比人民解放军军史都更长。
汤超荣在这样一直部队的锤炼下,1979年的初春,他这块钢板到了淬火的时候了。陈晓楠:1979年的中越之战,像汤超荣这样的士兵不在少数,他们是不幸的,也是幸运的。不幸的是,像他们这样的年轻人更应该做的事是读书、学习、工作甚至恋爱,但时代的风云却把他们推向了残酷了战场。幸运的是,作为一个年轻的士兵,他们能够亲临战场去尽一个军人应尽的职责,在血与火的洗礼之下,他们也迅速的成长,成为了真正保家卫国的铁血男儿,这是一个军人无上的光荣。
汤超荣是我军王牌之师127师直属的侦察兵,过去的战争电影塑造过很多侦察兵的形象,每一个呢,都是身怀绝技,以一敌十,然而在真正实战当中,侦察兵的角色似乎并不只是这么简单。
解说:1979年2月16日晚上,一个重要的任务突然降临到了侦察兵汤超荣的头上,在此之前,完全没有征兆。
汤超荣:当时连长通知我到司令部,就立即,用摩托车拉着我去,我一看,很多首长当时一看我们师长、副军长兼师长张万年在,这个就是四班长了,好,请坐下。
解说:汤超荣所在的127师师长是张万年,后来的中央军委副主席,到底是什么原因要使得堂堂军级、师级指挥官专门召见一个最底层的士兵呢?
汤超荣:他就给我了解情况,上次你去执行任务的时候,路线怎么走,走了多远,这条路线宽怎么样,在什么地形,能不能走多少兵,能不能走那个马,马背着炮能不能走,所以呢在地图上让我一级一级这样说出来,说了之后,我们的师长把地图盖起来,就问我,四班长,你到了一公里的地方,那个地形是怎么样的?我一想一想,一公里我要大概多长时间去到那里,我走了多长时间,我说那里有水沟,因为呢,我要记住,很复杂的地形我记住,宽阔的地方我要记住,复杂的地方我记住,把这几个关键的,不利于我们的东西,我们都记下来,我一一把它说出来,说了出来他这样(说)好,你把我的兵带到这个地方,我就给你立功,然后呢他给了一盒烟给我,我说我不抽烟的首长,你拿回去,我一直放在身边,我说首长,我等到胜利的时候抽一口,然后用吉普车送我回去,我那个晚上一直睡不着觉。
解说:汤超荣被召见的原因,他后来才知道,他之前进行的大量的道路探测和敌情摸底并不是闹着玩的,每一次出境侦查行动,每一次侦查结果都左右着上级指挥官的战术决定,这一次,他的任务是带领一个团穿插到越南境内的指定位置。
汤超荣,虽然在首长面前是拍着胸口,保证完成任务,但是真正一个团跟着你穿插中心15公里,你怎么走,我当时的是侦察兵,是轻装可以走,他们全副武装怎么走啊,所以我,那天晚上根本就不能睡了,我就那有一个向导,我就给向导商量,我说这次任务完成的好会立功,完场不好,这个效果大家想一想怎么样。
解说:公母山,海拔1385米,一山跨两国,公山在越南境内,母山在中国境内,中越国界就在公山和母山之间通过,今天的爱店口岸即宁明县爱店镇,就坐落在这大山脚下。
1979年2月16号晚上,侦察兵汤超荣将要带领一个团的兵力翻越公母山,到达战略地点612高地。
汤超荣:要通过那个公母山,1350(米)海拔,山上还有蚂蝗,我们去执行任务的时候,这里一痒从这里一抓,一个蚂蝗吃的饱饱的,甩掉它就行了,所以就越南,就当时想他说你大部队,不可能走这条路过来,山那么陡,地形那么复杂,那么难走,山上有那么多蚂蝗,他说法国人都攻不上来,你中国人能行吗。
解说:无路可循的丛林,如同深渊的暗夜,面对着无处不在的敌人,承受着第一次实战的巨大压力,汤超荣出发了。
汤超荣:我相信不可能走不到的,因为我是走过这条路,我这条路我其实也很充实,加上又有向导两个在一块,我利用向导本地人,我利用我侦察兵的技术和他配合起来,扭在一块,绑在一块,死也要死在一块,我就给他说了,你活着不可能,我活着也不可能,要死一块死,要活一块活。
解说:在越北的丛林中穿行了一夜,天快亮的时候,一阵连续的炮击声响起,此时的时间,是1979年2月17日清晨,汤超荣清楚,自己的第一次任务漂亮地完成了,中越战争也真正的开始了这才是真正的战场。
陈晓楠:中越战争终于爆发了,这一刻让无数人感慨,想当年中越两国之间似乎没有边境,越南人遭受美军炮击,可以随时躲到中国境内,才五年时间,曾经的兄弟刀兵相见了。而这一次中国炮火将要攻击的老街、芒街、谅山、孟康、高平等地,对中国人来讲太熟悉了,在越南独立之前,胡志明等越南早期领导人从这一带来到中国内地的次数,就像是回娘家一样频繁,抗法战争时期,韦国清、陈赓等中国将领,几乎走遍了其中的每一个城镇,而抗美战争时期,中国的高炮部队、工程兵,就是在这些地方架设着铁轨,为越南运输战略物资的。
而今,中国人再一次踏上这块土地,可是意义完全不一样,像今天节目当中出现的韩小江、汤超荣等人,他们将会在越南度过难忘的日子,战事和故事、残酷和幸运,都才刚刚开始。明天同一时间,请各位继续跟随我们,来听一听惊心动魄的敌后故事。
第五篇:干得好还要干得巧美文摘抄
身边常会有人抱怨:怎么干活的总是我,涨薪升职却轮不到我?很多人觉得自己为了工作付出很多,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收获。殊不知,职场中,不仅要干得好,还要干得巧。
真做了,但老板压根儿不知道
工作中遇到一个好老板的确不容易,特别是对于那些性情“耿直”的人来说。他们有明确的价值观念,对于职场中的“投机取巧”鄙夷不屑。但是,有一点始终要明确,聪明并不等于小聪明。“聪明工作”是指在做好自己业务工作的基础上,能够妥善处理工作中的各种关系,使自己的工作价值最大化。而“小聪明地工作”,总是试图让自己减少付出而获得更多利益。“司马他”的精髓,应该是鼓励大家“聪明工作”而绝不是耍小聪明。
职场中抱怨最多的,莫过于自己为公司付出了多少多少,却从来没有获得老板的奖励或者提升。每到此时,我都会问这个抱怨的人,你确信老板知道你的努力吗?在针对“司马他”的职场调查中,50。6%的受访者认为自己属于“埋头工作却得不到赏识”的人。职场中,很多人常犯的第一个错误就是:干了,但是老板压根儿不知道。
我有个小师弟,一毕业就进入某互联网合资企业市场部工作,如今干了三四年,人够聪明、干活儿手也快,但一直就是在部门里做些初级工作,很难有比较好的上升空间。后来换了一个部门,结果还是一样,自己累得要死,领导还老觉得他工作不饱和。
后来跟他聊天,发现他很少跟领导有工作进程中的交流。当他领到一个任务的时候,就会自己努力消化,去处理每一个细小的环节,等到完成全部工作的时候就发封邮件汇报说“已完成”,然后就万事大吉了。看,问题已经出来了。在工作进程中,和领导保持沟通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要及时跟领导汇报项目的进程,这既体现了对领导的尊重,又是一种“非邀功式”的自我肯定。
而在汇报过程中,还可以及时争取资源和规避风险,让领导知道在项目进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付出的努力。
当然,还有一种人,说是说了,但说得完全不得法。那真是早请示晚汇报。聪明地工作还要会和领导沟通工作。适时适当地汇报工作,既要有重点,还要掌握好频次。不是什么鸡毛蒜皮的事都要说,否则就变成垃圾信息了。
做过了,成了办公室里的李涯
喜欢看《潜伏》吧,当时,身边很多朋友就都为剧中的李涯抱屈。如果天津站是一个公司,那么李涯毫无疑问是公司里最敬业的员工,但是他自始至终就没落过好。除了经常自作主张想给领导“惊喜”之外,糟糕的同事关系也是他最终付出代价的原因。
一个会工作的人,应该是一个会和同事相处的人。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职场人的发展来说是事半功倍的。有时,哪怕只是见面时热情地打个招呼或者抱以一个热情的微笑,对方就会感受到你的真诚。当大家觉得你是一个具有亲和力的人的时候,自然也会用同样的态度面对你。在工作中,不是你一个人把活儿都干了大家就领你的情,那样大家只会觉得你贪功、想邀功,结果就是没人愿意跟你分享和合作。即使你再努力,那也只能是办公室里的李涯:同事关系一塌糊涂,干好了老板觉得你应该,干不好就得碰一鼻子灰。
当然,大部分人吃亏还是吃亏在能跟同事们打成一片,却就是不招领导的“待见”。很多人纳闷:自己不是一个不会与人相处的人,为什么就是和老板不“对付”。还有不少人不屑“管理”和老板的关系,觉得是“拍马屁”!其实不然,关键是要学会与领导的相处之道。我以前有个老领导,部门里有两个下属,一个每天端茶送水、逢年过节还要送点儿东西,跟领导关系看起来不错。另一个似乎没特别做过什么,但是最后升职的机会出人意料地给了那个似乎默默无闻的人。
后来,聊起这件事,他说,在一个企业中成长,绝不仅仅是某一个维度的竞争。这两个人都有能力,而在处理人际关系上,也都在努力。“只不过第一个人你看到了,而后者你没看到。他的聪明之处就在于,始终掌握一个原则,那就是‘有眼力见儿’。他总是能在需要的时候站出来,而在需要保持沉默的时候一言不发。”
有时候,我们把职场想得很复杂,其实只要多站在对方的角度换位思考就好了。所谓的“司马他”原则,无非是想帮助职场人更好地处理在职场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可能就是一封邮件、一个微笑、一个问候、一次聊天,但这就可以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