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和自己比美文
地球上的任何一点离太阳都同样远。
中国有一支足球队,他们的口号是“永远争第一”。通过这个口号就可以知道,这支队伍可能没有拿到过第一。追求第一可以是目标,可以用来鼓励自己。但是。第一是什么?第一只不过是人类向一个目标努力的终点,是一个结果。强调结果,就容易陷入对过程的忽视。金融危机也是一样,五大投资行同时陷入了对资金回报的过度追求的漩涡,导致了对过程中细节的忽视,甚至忽视了其中存在的非理性因素。
今天,中国人的自信往往来自不平等。你月薪3000元,我月薪1万元。所以我自信;你骑自行车上班,我开车上班,所以我自信:你开本田上班,我开宝马上班,所以我自信;你开宝马320上班,我开宝马750上班,所以我自信。说到汽车,在欧洲,多数奔驰、宝马这类级别车辆的尾部,并没有出现在中国大城市常见的同类车辆尾部的“S5000、1750”等用于代表性能的标志。欧洲的消费者经常要求取消车上的这些标志,而中国的一些人却特别强调要用这些标志采体现身份,从而获得自信。
这种来自不平等的自信,可以在一瞬间转为自卑。因为,开s500的会遇到开s600的,会遇到开劳斯莱斯、法拉利的,还会遇到开游艇和私人飞机的。最后在与沙特王子阿瓦利私人购买的A380比较后。这些人会彻底丧失自信。此时,他们会自叹弗如,自我安慰地说:“谁让人家是石油王子呢。”我坚信会有这么一天,而且不会超过十年,“S500、S600”这样的标志就等于一种耻辱,就是对人类环境的践踏。
如果真的要进行比较,那么就应该与自己比较,用自己今天取得的成绩与自己昨天的成绩进行比较,再与自己能够预测的明天的成绩进行比较。只要自己是在不断进步,哪怕取得的是微不足道的进步,也是自己的胜利,是任何人无法剥夺的。当然,在自我比较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与他人竞争和比较,哪怕输了,你依然可以感到自信,因为你尽了全力。承认对方确实有许多值得学习的东西,发自内心向对方学习,你不应该感到羞愧。一朝得胜就洋洋得意,甚至羞辱对方,你才应该感到羞愧。暂时落后就垂头丧气,怨天尤人,你才应该感到羞愧!同样,中国不要与外国进行过度的比较,中国应该与自己的过去比较,我们确实解决了很多问题,我们确实也存在很多问题,认清差距,认清问题,踏踏实实。一心一意走自己的路,让世界去说吧。这才是中国人应有的自信。
我有一个朋友,一直想去美国考察,苦于没有机会,最终我帮助他实现了这个,心愿。他到美国后,给我寄来一张明信片。上面写道:“能够到美国来考察,对人类来说是一小步,对我来说却是一大步。”逸当然是一句玩笑话。此话套用1969年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踏上月球时说的一句话:“这是一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这句话给我印象很深,当我们每一个人在生活有一点点进步的时候,都可以用这样的话来激励自己:对人类来说可能是微乎其微的一小步,但对我个人来说,却是一大步。
(芮成钢,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毕业于外交学院。主修国际经济专业。)
第二篇:赢自己比赢别人重要美文
前不久,我在美国打公开赛期间,和爱里森·费舍尔打的那场球,令我终生难忘。
我曾经和这个排名世界第一的选手交过两次手,过往一胜一负的战绩,让我在比赛中得以轻装上阵。比赛进行到决胜盘8∶8平时,局势对我来说是有利的,可我没把握好机会。在我击关键一杆时,主办方突然广播通知,说观众可以换票离场了,结果有些观众就开始在场上走动,这种混乱的局面影响了我的情绪,我最终输掉了本来可以取胜的比赛。
赛后,我沮丧极了!我跟爱里森·费舍尔这个世界排名第一的顶尖选手已较量到最后,但由于我的失误,没能战胜自己的偶像,这是我无法原谅自己的。当晚,我彻底失眠。和父亲通话时我说:“这场球,我会记一辈子!”睡不着的时候,我就重温一个故事:一个女孩在一望无际的沼泽里行走,但她迷路了。聪明的女孩没有慌乱,而是沿着自己一路留下的脚印回到出发的地方,开始尝试走新的路线,最终,她离开了大沼泽。这个故事再一次鞭策我,即使输了一场比赛,只要能从中找到失误和欠缺之处,总能回到起点重新开始。人不可能事事顺利,一路走来,留下脚印,能找到来时的路就好。这件事之后,我思考过,也许,人能赢自己比赢别人重要许多。
我的同行说过这样的话:“潘晓婷能有今天的成绩,在意料之中。”可能,他们知道我的付出是常人无法比拟的。我15岁开始在父亲的球馆里练球,一待就是4年。球馆里有个小屋子,里面的一张单人床、一个衣柜就是我全部的财产。那4年里,父亲给我做了硬性规定,每天练球8~l2小时,没有周末,一个礼拜只能休息半天。即使我病了,上午在医院打点滴,下午回到球馆还是要补足当天的练球时间。
以前,家里经济拮据,父亲陪我到北京参赛,我们就从山东济宁乘火车一路站到北京。在北京,因为没钱,我和父亲只能住18元钱一晚的地下室。地下室阴暗潮湿,推门就能闻到刺鼻的霉味儿。第一次拿了全国冠军,奖金只有4000元,为了能细水长流,我和父亲在全聚德只点了半份烤鸭。看着那半份香气扑鼻的烤鸭,我却痛哭不止。所有这一切,我都忍受了。因为,我15岁开始摸球杆时,父亲就说过,要想做到最好,就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牺牲更多。
父亲当过国家级的足球运动员、篮球裁判,后来改行当厨师,又被评为鲁菜特一级厨师。父亲希望我像他一样,做事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金字塔尖上的人。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别人练3个小时的球,我要多练好几个小时,这样才可能赶超别人。
所以,吃不了这份苦,受不了这份罪,趁早放弃,另谋出路。但是,一旦选择了这条路,想要成功,吃苦就成了最基本的准备。人就看有没有对苦难的耐受力,耐受力强的人早晚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第三篇:不要以为自己比别人聪明美文
自以为聪明的人往往不得善终,而真正大智大慧的人,表面上都似乎有点“愚”。不败人生,“才”不外露。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普遍有一种自我优越感,而且一个人的行为、情绪往往与这一优越感有着极大的关联;一旦他意识到自己的可笑幼稚或愚蠢,那种优越感便会给自我一个爽快的奖赏。反之,优越感由于感到自我的失败,而这失败是对方造成的,因而便会产生一种近乎专横的粗暴,并通过情绪和行为或语言把这种粗暴施加于对方,甚至于是一种不挫败对方绝不罢休的厌恨。
所以,这是一个可怕的阴暗领域,然而,它又是那么普遍地存在。作为人的劣根性,它象个幽灵,缠着人类不放。我们看不惯这一可恨的家伙,但却拿它毫无办法。在此之前,我们甚至不知道它的存在,尽管在日常交际中,我们时常感到有某种东西在驾驭着人们的情绪,我们一不小心,它就要煽起对方的怒火与厌恨,更糟的是,有时候我们根本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因而就让对方忽然就对自己冷淡了起来。
我们之所以这么无知,全是因为我们自己也在犯着同样的毛病:自作聪明,过分相信自己。就是因为这毛病,我们时常在无意中因抓住对方的缺点或错误而没加遮拦的加以指出,而这极大的伤害了对方精心为自己构造的优越感。又或者,我们时常在无意中抓住一个显示自己聪明的地方,便迫不及待地希望对方能注意到自己的智慧,而这无疑使他的优越感感到极大的不满。(名言)而事实上,我们的“无意”也并非真正的无意,而是我们习惯了“有意”之后从而对“有意”产生的一种淡漠的感觉。这种“无意”往往就是最为深刻的“有意”。
约翰·华纳梅克曾说:“有些人不知道,自己总是随身带着一把放大镜,当他们希望时,就用它来看别人的不完美。”其实,“有些人”是多么保守的字眼,华纳梅克对人类社会也太过温和了,因而才显得那么留情面。“别人的不完美”往往给观察者一种高人一等的优越满足感,而同时忘记了自己身上也有着同样的不完美。而当我们看到他人的才智,看到他人的成功时,我们所兴起的就不仅仅是妒忌,甚至还会因此而对他产生一种毫无来由的厌恨与不屑,当我们看到荧屏上的这类形象时,我们打心底里发出鄙夷的哼声,而此时,我们却多么可笑地暗自认同了自我。
“你的愚笨,便是他的骄傲;你的聪明,便是他的耻辱。”
第四篇:和自己好好相处美文
有一个人,与你终生相伴相随,同走人生之路。当有一天蓦然回首时,却见你人生旅途中留下的遗憾,许多都起因于没有与这个人好好相处。这个人,就是你自己。原来,人生处世,最难相处的竟是自己。然而,处世有道,与自我相处同样有道,心理学这位人生之友做如是说。我们应该学会好好与自我相处。
相处的基础——认识自我一个解差押着一个犯罪的和尚上路。解差唯恐自己在途中遗失什么东西,便想了一个窍门,把随身所带的“东西”编一句顺口溜来记:“包裹、雨伞、枷、文书、和尚、我。”晚上住店时,和尚把解差灌得大醉,趁机给解差剃了个光头,戴上枷,然后逃之夭夭。解差醒来,照例背着顺口溜清点“东西”。样样都在怎么少了个和尚?他大吃一惊,着急之下一摸自己的脑袋,光光的,于是转惊为喜:“谢天谢地,幸好和尚还在!”但是,转眼之间又困惑不解了:“那么,‘我’在哪里呢?”笑话给我们的启迪是什么?正确认识自己,的确往往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人原本不知道“我”,直到两三岁才进入“第一自我发现期”,才会说“我”。但这时只是找到外在的自己,远没有找到内在的自己。到了青春期才进入“第二自我发现期”。这时,许多青年朋友为自己到底是个怎样的人,而长时间陷入迷惘苦恼之中:要么自我扩大、自我膨胀;要么自我萎缩、自我贬斥;要么两者交替,一会儿觉得“自己了不起,什么都好”,一会儿觉得“自己很差劲,一切都不好”;一会儿“天生我材必有用”,“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一会儿又“我是一只小小鸟,想要飞怎么也飞不高”。因之,日本心理学家依田新曾作出这样的论断,从某种意义上说,青年必须首先从正视和分析此时此地的我开始。认识自我,最重要的是要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人无完人,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在自我认识过程中不能只看到自身的优点,而忽视或故意掩饰自身的缺点;也不能只看到自身的弱点,而回避或拒绝发现自身的长处。
认识自己也有可行的途径。一是以人为镜。跟与自己各方面条件类似的人比较,也可以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中认识自己。别人的评价最好全面听取,因为要想知道自己的长相,就不能只是对着镜子笑。二是进行内省。这是对自己内心世界的自我观察,不仅可能,而且必要。不会内省的人,是心理上不成熟的人。三是回顾生活。看准自己过去的生活经历,就看清了自己现在的内心。因为一个人的全部心灵特征,都是生活经历的写照。从过去的成败得失中能认识自己的性格、能力上的优点和不足。
相处的准则——悦纳自我悦纳自己,蕴含着对自己优点长处和成功的赞美,也包括对自己缺点短处和失败的自责。但赞美不是把自己吹破了,自责也不是把自己骂趴下。认识自己,不论好与坏,都应坦诚的接纳自己,爱自己。一个人连自己都不爱,还怎样去爱别人?钟爱自己,这绝不是自私。因为没有对自己的接纳,我们的心灵就会被压垮,哪里还有成长的希望?还怎样一步步地走向完美?
怎样悦纳自我?首先,要无条件面对和接受自己的一切。好的、坏的,成功的、失败的,都要敢于面对和接受。其次,要正确认识挫折和失败。有的人由于对自己期望很高,总希望自己能够表现得很完美,事实上聪明人不是不失败,而是能够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失败对于成功具有重要价值,可以使人获得更丰富的经验,提高心理承受能力。最后,获取积极的自我体验。对自我有积极的情感体验,才会悦纳自我,才会对自己有期望和要求,才能自我实现。如果对自我缺乏积极的体验,对自己不满意,不喜欢,甚至厌恶,就可能自我否定,甚至自暴自弃。获得积极自我体验的途径很多,包括积极进取,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关爱他人,多行善事,获得道德的体验;热爱生活与艺术,培养美的体验。
相处的目标——塑造自我认识自己,悦纳自己,是为了塑造一个新的自我,也就是实现理想自我。
造就新的自我,实现理想的自我,既要发展自我,更要改变自我。更多的时候,改变,就是发展。我们很难改变别人,很难改变外在的世界。但我们可以改变自我。每改变一步,就是朝新的自我走近一步。
说起造就自我,有人企望幸运。幸运固然好,但它容易让人睡大觉,然后它悄然溜走,也就找不到自己了,还谈什么造就自己?有人担心不幸毁掉自己。然而,不幸是一所最好的大学,不幸比幸福更是位好老师。英雄自古多磨难。古今中外,多少人正是靠不幸造就了自己?固然,群星未必有日月的光辉。但,只要抓住自己的“闪光点”,就会赢得闪光的时空。闪光点发扬光大的时候,你就造就了一个光辉的自己。
为了拥有无愧无悔的人生,学会和“自我”相处吧。
第五篇:自己和别人的美文摘抄
接受自己的失败总比接受别人的失败容易。自己的失败总是有理由的,譬如时不我与,对手太奸险等。别人的失败却是活该的。
接受自己的成功比接受别人的成功容易。自己成功是运气加努力,别人成功纯粹是运气。
接受自己的际遇比接受别人的际遇容易。自己的际遇好,是自己应得的,际遇不好,是命中注定;别人的际遇不好,是他没有上进心,别人的际遇好,是他阿谀奉承得来的。
接受自己的软弱比接受别人的软弱容易。自己软弱,是因为很多人需要自己照顾,所以不能随便逞强;别人软弱,就是无胆匪类,没骨气。
接受自己出卖朋友比接受别人出卖朋友容易。自己出卖朋友,是情义两难全,出卖他,也是无可奈何;别人出卖朋友,则是无情无义。
接受自己出洋相比接受别人出洋相容易。自己出洋相,其实是故意娱乐大家;别人出洋相,却是出得特别难看。
接受自己变心比接受别人变心容易。自己变心是情至义尽,别人变心是寡情薄幸。
只有一件事情,是我们接受别人比接受自己容易,那就是赞美。自己的赞美,也许是自欺;别人的称赞,却是真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