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09高考语文文学作品阅读—散文指导
2.关注题干 明白问什么,考什么,答题区间提示在哪,怎么答。5.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6.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7.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三)技巧类:各种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各种表现手法及其作用(多与理解类结合)
(四)主旨类:文章中心思想,文章主旨、主题
(五)概括类:形象特点、信息筛选(08)、作者的情感变化(07)
(六)观点态度类(08)
(七)鉴赏类:某一段落(07)、某一方面(月考)答案:突然见到的宽广林带与戈壁的荒凉形成巨大的反差,使“我”产生了惊奇之感。例3:(08山东卷)《歌德之勺》
“今天终于以另一种方式接近了你”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是什么? 相关语境: 今天终于以另一种方式接近了你。今天来到了从小就觉得神秘的这位艺术家生活过的实实在在的空间。多么不可思议,多么幸福。我们可以用手抚摸一下诗人触摸的东西,小心翼翼。我们试图通过逝去的诗人遗留在器物中的神秘,去接通那颗伟人的灵魂。例
4、(08福建卷)《吟风)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季风虽有四时之变,而惟有其风骨不变”这句话的理解。(在第八自然段第一句)(文章第二段)日复一日,当我踏上门前的台阶,总要留心关注这盆银杏的生态。四时的变换,世情的冷暖、心境的忧乐,似乎都是伴随着季风而变幻,从它的生命常态中显现出来。新岁来临时,当春风悄悄拂过,银杏的秃枝上就萌发了嫩绿,绿叶慢慢地展开了翅膀,将新的生命张扬。满眼的碧绿带着极好的心情,又迎来了凉爽的夏风,将生命的热情推向极致。当夏至尽头,气爽的高秋带来了新的生命信息,满树的金黄预示着生命的成熟,尽管它并未结出丰盈的硕果。秋后的寒风无情袭来,它便适时地脱下金色的外衣,将生命珍藏,将希望孕育。生命之树就这样随着季风而四时变幻。(文章第七段)疾风知劲草,识忠奸,辨善恶,磊落坦荡。既满怀爱心,将春意遍布人间,又疾恶如仇,将丑恶揭露得淋漓尽致。它心高气豪,敢爱敢怒,颇具英雄气度。有时狂飙怒号,摧枯拉朽;有时暴性陡起,肆虐山河;有时和煦可掬,遍布抚爱。风有怀柔、有激越、有狂放、有悲壮。古来多少英雄把酒临风,抒发豪情,畅怀壮志。刘邦雄踞天下,重返故里,唱响“大风起兮云飞扬”的《大风歌》。荆轲满怀壮志,临风唱响“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绝命悲壮。血战沙场的勇猛将士,面对死亡唱起了“风雪满弓刀”的豪情。风是有情的,风是有骨的。英雄所爱的是大风的一泻千里的豪迈,是义无反顾的铮铮风骨。答案:风从外在看,有温暖的春风,凉爽的夏风,气爽的秋风,寒冷的冬风,它随四季变化而变化。风从本质上看,有情,磊落坦荡。敢爱敢恨,颇具英雄气度。具体应对技巧:(1)抓文章中标志性语句。即具有提示、总括、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还要注意关联词和标点符号的提示功能。(2)扣文体特征。记叙文、小小说、散文常按时间、空间、人物、事件来组织结构。议论文按引论、本论、结论组织文章结构。本论部分有并列式、对照式、层进式、总分式。(3)分析思路情感脉络(4)把握语句衔接特点。句与句之间排列组合大致三种:并列、承接、总分。术语储备1 句、段的位置特点及作用: 段落或文章开头:引起下文,为后文铺垫(打伏笔),设置悬念;揭示文章中心,突出强调,渲染气氛、奠定基调等 段落或文章中间:自然过渡,承上启下,转换话题,线索连接,推动情感或情节的发展。段落或文章结尾:总结上文,揭示文章中心,照应文章开头,升华主旨等 例1(08北京卷)《碧云寺的秋色》 请仔细体会第三段结尾画线的一句话:“它来得是那么神速,将我那模糊的季节感惊醒了。”这句话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 分析:整体感知文意,把握文章思路,理解该句与上下文的关系。紧承上文对秋意的初步感知,又引出下文对秋意的几种描写。答案:承上启下,引发下文作者集中描写秋色。例2(08江西卷)《朦胧的敬慕》
指出文章的结构方式,并作简要分析。例3(08山东卷)《我所认识的梁漱溟》
4.作为一篇评传性文章,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认识”梁漱溟的? 分析:考查对文章思路的鉴赏能力。把握本文结构,给文章分层。答案:主要是从学问和人格两方面去认识梁漱溟的。例
4、(08湖北卷)《雾》 4.本文以雾为线索展开,请具体分析文章的行文思路。分析:文章结构①/②③④/⑤⑥/⑦ 答案: ①作者开篇说“不喜欢”雾。②来到加德满都后,开始“喜欢”“欣赏”“赞美”加德满都的雾景。③雾引发了作者的理性思考。④作者最终“陶醉”在雾境的幻象之中。
(三)表达技巧类(重庆05、06)这类试题主要分成三个方面: 一是表达方式:包括记叙、说明、抒情、议论、描写 二是修辞手法:主要考察比喻、拟人、反语、反复、双关、对比等手法的特点。三是表现手法:比如衬托、象征等。回答这类问题,很关键的一点是能积极记忆部分常见手法的作用及术语。问法:a.文章(第X段文字)使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效果? b.文章使用了XX手法,有何作用(效果、XX了什么)? 例
1、(08辽宁卷)《雨韵》 怎样理解“雨韵”的内涵?文章依次用了哪些表达方式来呈现“雨韵”这一主旨的? 分析:明白散文表达方式常用的四个术语-记叙、抒情、描写、议论,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答案:
1、先议论,谈四季之雨与人生四季;
2、再叙事,讲老人与小孩在雨天的故事;
3、最后抒情,表现作者对雨的喜爱与赞美之情。例2.(08山东)《歌德之勺》 3.文章倒数第二段引用了恩格斯的一段话。作者为什么要引用这段话?这段话表达了恩格斯怎样的观点?
答案:借用伟人的话对歌德进行评价,更聚权威性和说服力。歌德在人格上具有两面性(双重性、多样性、复杂性、矛盾性)。3.反语:揭露批判,辛辣讽刺,深化文章主题,幽默有趣,使文章富有战斗性 对比、反讽。用自己和现代人作比,“自以为是地道的农民”的作家,也不了解村落的真正含义,具有讽刺意义,引起读者对村落精神被遗忘的反思,深化文章的主题。例1.(08天津卷)四题 3.赏析本文第五自然段画线的文字。当一个美丽的飞天曳着长长的衣带绕楼穿窗而过时,我们的灵魂也跟着飘飘悠悠,仿佛鱼鳝从水中一滑而过。人怎么可以把一根带子舞成这样,像一条河,像一道绵长的波浪线,像沙丘上飞舞的风。一个民族用它的灵魂在这根带子上舞过千年。景物描写:渲染气氛、衬托人物、寄托感情。白描:简洁勾勒,准确、传神,表现特点;渲染萧索气氛。细节描写: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展示人物心理,突出人(事)特征,揭示文章主题,丰富文章内容,增强文章情趣和趣味性。例1(08浙江卷)十七题
2.指出第5自然段中景物描写所采用的手法,并简析该段景物描写的作用。关键句:层层叠叠的石堆,年久失修的半塌的土屋,在炎热的蓝天衬托下的阿伊-佩特里山的灰色峰顶,以及在太阳照耀下寒光熠熠的大海,所有这一切在老人周围形成了一种静谧的气氛。在乌米脚下的山坡上,有一些零零落落的村舍。透过果园的绿树丛看去,它们那五颜六色的屋顶,酷似一个被打翻了的颜料箱。从山下不时传来马具的叮当声,还有潮水拍击海岸的沙沙声。偶尔还可以听到聚集在集市上咖啡馆附近的人们的喧嚷声。在这儿的山顶上是一片宁静,只有淙淙的溪水,伴随着还在六年前已经开始了的乌米的幽思漫漫的歌声。答案:手法(1)衬托(以动写静,以景衬人);(2)分层写景,远近高低结合。作用(1)烘托除肃穆静谧的气氛;(2)突出乌米孤独无助的处境;(3)暗示人物的命运。例
2、(08湖北)21题《雾》 1.文章的第2、3自然段中着重写到了关于鲜花和动物的细节。从本节的主旨来看,这些细节描写表现了雾的那些主要特点?从艺术表达效果来看,这些细节描写又有什么作用?.幻灯片 36 抵达加德满都的第二天凌晨,我一起床,推开窗子:外面是大雾弥天。昨天下午我们从加德满都的大街上看到城北面崇山峻岭,层峦叠嶂,个个都戴着一顶顶的白帽子,这些都是万古雪峰,在阳光下闪出了耀眼的银光。这是我生平第一次看到这种景象,我简直像小孩子一般地喜悦。现在大雾遮蔽了一切,连那些万古雪峰也隐没不见,一点影子也不给留下。旅馆后面的那几棵参天古树,在平常时候,高枝直刺入晴空,现在只留下淡淡的黑影,衬着白色的大雾,宛如一张中国古代的画。昨天抵达旅馆下车时,我看到一个尼泊尔妇女背着一筐红砖,倒在一大堆砖上。现在我看到一个男子,手里拿着一堆红红的东西,我以为他拿的也是红砖。但是当他走得近了一点时,我才发现那一堆红红的东西簌簌抖动,原来是一束束红色的鲜花。我不禁自己笑了起来。正当我失神落魄声音地自己暗笑的时候,忽然听到不知从哪里传来了咕咕的叫声。浓雾虽然遮蔽了形象,但是却遮蔽不住声音。我知道,这是鸽子的声音。当我倾耳细听时,又不知从哪里传来了阵阵的犬吠声。这都是我意想不到的情景。我万万没有想到,我在加德满都学会了喜欢的两种动物-鸽子和狗,竟同时在浓雾中出现了。难道浓雾竟成了我在这个美丽的山城里学会欣赏的第三件东西吗?(08湖北)21题《雾》
(四)主旨类:文章中心思想,文章主旨、主题
(六)观点态度类 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方法:(1)抓住中心句、关键句,从文章主旨突破。(2)分析事例、引文,从主要内容突破。(3)比较不同观点、态度,用求同存异法突破。(4)巧借注释、旁批,从背景材料突破。例
1、(08江苏卷)14题
3、本文认为《水浒》作者对李逵持什么态度?本文作者对李逵持什么态度?引用鲁迅的话有什么作用?(6分)第一问:鲁迅说过:“李逵劫法场时,抡起板斧来排头砍去,而所砍的是看客。”《水浒》作者却用欣赏的笔调,浓墨重彩托出一个“嗜血者”形象。第二问:我对李逵有一种很复杂的感情。这个莽大汉匍匐在底层,却活得洒脱奔放、无牵无挂,而且那么坦荡率真,敢爱敢恨敢作敢当,简直是个永远长不大的全无心机的大男孩。在许多方面,他身上凝结了底层人的可贵品质。可是,情感的亲近是一回事,理性的选择又是一回事。甘于平庸生活的人,谁愿与李逵为邻?他就像一枚“不定时炸弹”,随时可能突然爆炸,将你好不容易积攒起来的幸福一股脑儿埋葬。例2、08高考重庆卷 5题
4、文章写到“不朽”的“时间”“会在我们不知不觉间,引领着我们一直走到地老天荒”。请根据文意简要分析作者对“人”和“时间”关系的观点和态度。例1、08浙江卷 17题 1.本文着意勾勒了乌米的形象,请从两个方面概括乌米的主要性格特征。(各不超过两个词)(2分)答案:坚忍、乐观 幻灯片 44 例1.07重庆高考卷 全文渗透作者告别三峡的强烈情感,请具体说明其情感的变化。相关语段(1)但当这条亘古以来一直追求自由的大水终被锁住时,人们还是蓦然生出一种怜惜、怅然和失落。(2)那时我和所有的游客一样,都显得多情而惆怅。(3)百万移民为三峡工程建设所作出的巨大牺牲,他们舍弃祖辈生活的土地远离家乡的故事,搬走前夜一村人在露天场地上喝告别酒时相拥而泣的场面,临行前向滔滔江水向已成废墟的故土磕头祭拜的情景,一次次让我动容,让我顿生敬意。(4)在人类历史上,移民总是伴随着苦难和生离死别,但同时也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乃至人种的优化。移民从来就是一股活水。答案:1.模糊性和遮蔽性。2.细节描写的作用(1)为了突出雾的主要特点;(2)使文章内容更丰富(3)行文生动活泼,增强文章的情趣和可读性。却 答案:欣赏的态度; 鲁迅的话和《水浒》作者态度形成对比,对本文作者观点是一个有力论据。答案:本文作者在情感上亲近李逵,在理智上则否定李逵。相关语段:我终于明白挂钟上的时间和手表里的时间只是时间的一个表象而已,它存在于更丰富的日常生活中。只要我们在行走,时间就会行走。我们和时间如同一对伴侣,相依相偎着,不朽的它会在我们不知不觉间,引领 着我们一直走到地老天荒。答案:作者认为时间并不是无情地抛弃我们,而是我们的伴侣,伴随着我们走过一生,因此我们应该热爱、珍惜时间,让生命在时间里充满意义.(五)、概括类 1.形象概括 问法: 根据原文,简要分析文中人物(或所写景物)的特点。答法:(1)找到答题区,找出具有概括性的话、词。
(2)根据原文内容,分条列举,力求全面。例2、08广东卷 9题 2.结合作品,请简要分析“母亲”这一人物形象。答案:“母亲”是一个勤劳善良、情感深挚、忍辱负重的普通女性形象。(2分)她爱唠叨,常责备孩子;掌管着全家人的生活,热爱家庭。她对“父亲”的行为深感不满,甚至觉得羞辱,但又一直牵挂和思念他,直到年迈,才放弃对“父亲”的等候。2.作者情感变化概括 问法:文中XX处,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作者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幻灯片 45 答案:由惆怅失落到感动与崇敬,再由感动崇敬到肯定和褒扬。2009高考语文备考讲座 文学作品阅读―散文 聚奎中学 邱小红
一、现代文阅读答题的答题原则: ①答案不在你的头脑中,而在原文中。②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二、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 1.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答案表述技巧:截:选取某一句话、词,只要原原本本把它写进
答题就可以了。改:找出题目答案所在的语句后,由于语句太长不合书写要求或语句含有不合题意的杂乱信息,需要加以改造,根据题意,选出有用的语言信息进行重新组合、表述。写:有些答案在原文中找不到,需要我们整体把握段或理解上下文语境。要求我们用自己的语言把答案表达出来。这类题,要吃透答案的内容要点,吃准表述的范围、角度和方式,用规范的语句表达。考查能力: 1.文中重要词语、句子含义的理解 2.文中有效信息的筛选及整合 3.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4.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 具体题型分类:
(一)理解类:理解重要词语、句子的含义(05、06、07、08)
(二)结构类:句子作用(07),段落作用(05),文章思路(06、08),材料安排(07)高考题型解读
(一)理解类(08高考11个省市涉及)问法 a.“„„”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是什么? b.如何理解“„„” ? C.解释下列几句话在文中的含义 d.谈谈你对??的理解。答题内容:
一、句子含意,二、句子作用(结构、情感)作答技巧: 1.浓缩句子主干 2.句子作用定位 3.结合语境阐发 4.结合事例推断 例1:08全国Ⅰ卷《阳关古道苍凉美》 根据上下文,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1)就好像突然闯进了绿色的海洋。(2)好像这凄冷的阳光古城也有几分暖意了。相关段落(语境): 在去阳关古城的路上,只见沿途平沙千里、荒无人烟,戈壁滩与蓝天相互对峙,偶尔有芨芨草、骆驼刺等沙生植物零星地点缀在远处,把广袤的戈壁映衬得更为荒凉。车轮飞转,发出沙沙的声响,远方地平线,隐隐约约出现了一线锯齿形的屏障。那屏障原是一条林带。我们的汽车驶进林带,就好像突然闯进了绿色的海洋。这水渠交错、万木争春的景象,仿佛就是可爱的江南水下。比喻林带的宽广(2)相关内容: 汽车穿过禾田,钻出林带然而,向四面看,却只见红沙渺渺,不见古城的一砖一瓦。阳关古城,以雪山为屏,原也有过美丽的环境,一千多年前,它曾是湖水碧清、林草丰美的此方,只是由于种种天灾人祸,才成了连天的沙漠。如今,古阳关城已被流沙掩埋汉唐陶片,铁砖瓦块,俯拾皆是。如果看到颜色乌黑、质地细腻、坚硬如石的阳关砖,千万莫小瞧它,昔日有名的“阳关砚”就是用这种砖磨制的。用阳关砚磨的墨冬不结冰,夏不缩水,用来写毛笔字十分方便。听着旅伴的介绍,我不由感慨起来,好像这凄冷的阳关古城也有几分暖意了。城砖磨制的阳关砚历史悠久 传统文化气息 答案:城砖磨制的阳关砚,蕴含历史文化气息,使我对阳光古城的感觉也变得温暖了一些。例2(08重庆高考)《时间怎样地行走》 怎样理解“它在清晨的曙光中像一道明丽的雪线一样刺痛了我的眼睛”在文中的含意。语境:我在北京第一次发现了时间的痕迹。我在梳头时发现一根白发。分析:挑主干,“它刺痛了我的眼睛”,“它”指“白发” 析修辞,比喻,本体是“白发”。抓关键词,“刺痛”,吃惊之情。答案:一根银白的头发让我发现生命的衰老,感叹岁月的流逝。分析:注意句子在文中的位置 答案:通过寻访诗人生活过的实实在在的空间,去感受诗人伟大的灵魂。段落开头,总起下文
(二)结构类(8个)两大方面:作者行文思路 句子段落结构作用 问法:a XX段写了XX,这样写对全文结构安排有什么作用? b文章以XX为线索来展开,请梳理作者的思路/具体分析文章的行文思路。c 指出本文的结构方式(结构特点),并作简要分析。d某句话在文中有何作用? e作者从哪几方面来写XX的。f文章主写XX,却又从XX写起,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文章结构是思路的外在形式 总括:分析段内句间关系,看懂每一段内容,分层,概括层意。分析:文章结构方式(特点):总分总、总分、分总等 散文常按时间、空间、人物、事件来组织结构。答案: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1、2段总写作者对死人的不同心理感受,3-10段分写,3、4、5写作者为鲁迅守灵的所见所感6-10写作者回忆幼时瞻仰孙中山先生遗体时的所见所感及对自己的深远影响11、12段总结全文,点明主题,照应标题。
一、几种表达方式及作用: 顺叙:交代清楚明白。倒叙:引起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插叙:使叙述完整。补叙:对前面的叙述加以补充解释。抒情(直接抒情)
1、往往抒发作者的主要情感,是文章的主旨。
2、开头奠定基调。3结尾升华主题。描写(细描、白描):精雕细琢,使人物或事物更加具体形象,更好地表达主题;抓住特点,简洁传神,表现主题。正(侧)面描写人物描写(肖像、心理等):多角度表现人物或心理。议论:
1、开头或结尾往往是揭示主题,点明中心。
2、中间常常是过渡,引出对主旨的作用说明解释,有利于展示人、事、物的表现。
二、表现手法、修辞类题的解析
(一)、知识梳理:
1、手法:象征、对比、衬托、渲染、铺垫
伏笔、照应、悬念、白描等。
2、修辞:比喻、拟人、排比、反复、反语
双关、反问等。
(二)、典型手法作用解析:
1、象征: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的思想、感情、概念(事物),使之形象生动,也能把不便说出的东西含蓄地表现出来。解读:就目前的高考情况看,象征主要考在重点词语
句子的理解上。例如:如2001年的第22题: 第三段中,作者说:“玻璃门根本不是门。”请联系“门”在文中的主要含义,分析作者这样说的原因。(4分)信息区间,有两个现成的句子: “„„然而一扇门的象征和奥秘在于它那隐秘的性质。玻璃门根本不是门,而是一扇窗户。门的意义就是把隐藏在它内部的事物加以掩盖,给心儿造成悬念。” 稍加分析可以看出,这两个句子,下句是对上句的解说,其实是一个意思,只能算作一个点,结合划线句子,就应该想到在“玻璃”上做文章,第二个点也就能总结出来了―― 玻璃门是透明的,毫无隐秘可言。2.引用:增强文章的文艺性和趣味性,丰富文章内容。议论的文段中则可能是论证作者观点,增强文章说服力。例1、05年《阳台上的遗憾》20题 文章第五段是否可以不引用张潮的话?为什么? 不可以。使文章失去语言的雅趣,失去对照的效果,减少“遗憾”的内涵。分析:题干看似从句段的角度来设题,其实是在考表现手法的作用。“是否可以不引用”,“引用”二字点明了此处用的修辞手法。其用意就是看我们是否明白引用这种修辞手法的作用。去掉张潮的话,那就缺失了引用这种修辞手法带来的好处。答题时一定结合上下文的内容具体作答。注意:答这类题,切忌只答术语,一定要分析这种手法在文中是怎样体现出来的,一定要结合上下文具体作答。例:06年高考题《说村落》18题
(三)常见修辞的作用概述 拟人:使形象更加生动,表意更加丰富,感情更加充沛,爱憎更加鲜明。比喻: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增强文章的生动性、趣味性。双关:使语言幽默,表达含蓄曲折,生动活泼,增强文章表现力。反复:突出思想,强调感情,突出重点,深化主题。夸张:突出特征,生动形象,给读者冲击强烈。对偶:语言整齐,有节奏感,形成对称美。排比:语言整齐,有气势,突出意思的重心;说理可以把道理阐明得严密、透彻;抒情能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反问:意思更鲜明,感情更强烈,紧凑有气势,表达效果更强烈。对比:本写A但又写B,目的使二者形成对比(反衬),使要表现的内容、情感更突出。答案:采用比喻、排比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将静态的画面赋予了动态美,强烈的语势表现了对生命的张扬和自由的渴望。
四、常见表现手法作用概述: 铺垫:引出后文,意思表现更突出、增加吸引力。呼应:使结构完整、严谨、紧凑,升华主题。衬托(烘托)突现正面(反面),增强语气,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深化中心。抑扬:突出强调作者肯定(先抑后扬)或否定(先扬后抑)的观点,在变化的反差中,使意思表达得更突出。夹叙夹议:记叙是议论的基础,议论是记叙的深化、升华,是文章的点睛之笔。托物言志:简单生动的形象,传达深刻抽象的思想。* *
第二篇:2009高考语文文学作品阅读—散文指导
2关注题干 明白问什么考什么答题区间提示在哪怎么答 5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6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7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三技巧类各种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各种表现手法及其作用多与理解类结合 四主旨类文章中心思想文章主旨主题 五概括类形象特点信息筛选08作者的情感变化07 六观点态度类08 七鉴赏类某一段落07某一方面月考 答案突然见到的宽广林带与戈壁的荒凉形成巨大的反差使我产生了惊奇之感 例308山东卷《歌德之勺》
今天终于以另一种方式接近了你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是什么 相关语境 今天终于以另一种方式接近了你今天来到了从小就觉得神秘的这位艺术家生活过的实实在在的空间多么不可思议多么幸福我们可以用手抚摸一下诗人触摸的东西小心翼翼我们试图通过逝去的诗人遗留在器物中的神秘去接通那颗伟人的灵魂 例408福建卷《吟风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季风虽有四时之变而惟有其风骨不变这句话的理解在第八自然段第一句 文章第二段日复一日当我踏上门前的台阶总要留心关注这盆银杏的生态四时的变换世情的冷暖心境的忧乐似乎都是伴随着季风而变幻从它的生命常态中显现出来新岁来临时当春风悄悄拂过银杏的秃枝上就萌发了嫩绿绿叶慢慢地展开了翅膀将新的生命张扬满眼的碧绿带着极好的心情又迎来了凉爽的夏风将生命的热情推向极致当夏至尽头气爽的高秋带来了新的生命信息满树的金黄预示着生命的成熟尽管它并未结出丰盈的硕果秋后的寒风无情袭来它便适时地脱下金色的外衣将生命珍藏将希望孕育生命之树就这样随着季风而四时变幻 文章第七段疾风知劲草识忠奸辨善恶磊落坦荡既满怀爱心将春意遍布人间又疾恶如仇将丑恶揭露得淋漓尽致它心高气豪敢爱敢怒颇具英雄气度有时狂飙怒号摧枯拉朽有时暴性陡起肆虐山河有时和煦可掬遍布抚爱风有怀柔有激越有狂放有悲壮古来多少英雄把酒临风抒发豪情畅怀壮志刘邦雄踞天下重返故里唱响大风起兮云飞扬的《大风歌》荆轲满怀壮志临风唱响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绝命悲壮血战沙场的勇猛将士面对死亡唱起了风雪满弓刀的豪情风是有情的风是有骨的英雄所爱的是大风的一泻千里的豪迈是义无反顾的铮铮风骨 答案风从外在看有温暖的春风凉爽的夏风气爽的秋风寒冷的冬风它随四季变化而变化 风从本质上看有情磊落坦荡敢爱敢恨颇具英雄气度 具体应对技巧 1抓文章中标志性语句 即具有提示总括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还要注意关联词和标点符号的提示功能 2扣文体特征 记叙文小小说散文常按时间空间人物事件来组织结构 议论文按引论本论结论组织文章结构本论部分有并列式对照式层进式总分式 3分析思路情感脉络 4把握语句衔接特点 句与句之间排列组合大致三种并列承接总分 术语储备1 句段的位置特点及作用 段落或文章开头引起下文为后文铺垫打伏笔设置悬念揭示文章中心突出强调渲染气氛奠定基调等 段落或文章中间自然过渡承上启下转换话题线索连接推动情感或情节的发展 段落或文章结尾总结上文揭示文章中心照应文章开头升华主旨等 例108北京卷《碧云寺的秋色》 请仔细体会第三段结尾画线的一句话它来得是那么神速将我那模糊的季节感惊醒了这句话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 分析整体感知文意把握文章思路理解该句与上下文的关系 紧承上文对秋意的初步感知又引出下文对秋意的几种描写 答案承上启下引发下文作者集中描写秋色 例208江西卷《朦胧的敬慕》
指出文章的结构方式并作简要分析 例308山东卷《我所认识的梁漱溟》
4作为一篇评传性文章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认识梁漱溟的 分析考查对文章思路的鉴赏能力 把握本文结构给文章分层 答案主要是从学问和人格两方面去认识梁漱溟的 例408湖北卷《雾》 4本文以雾为线索展开请具体分析文章的行文思路 分析文章结构①②③④⑤⑥⑦ 答案 ①作者开篇说不喜欢雾②来到加德满都后开始喜欢欣赏赞美加德满都的雾景③雾引发了作者的理性思考④作者最终陶醉在雾境的幻象之中 三表达技巧类重庆0506 这类试题主要分成三个方面 一是表达方式包括记叙说明抒情议论描写 二是修辞手法主要考察比喻拟人反语反复双关对比等手法的特点 三是表现手法比如衬托象征等 回答这类问题很关键的一点是能积极记忆部分常见手法的作用及术语 问法a 文章第X段文字使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效果 b 文章使用了XX手法有何作用效果XX了什么 例108辽宁卷《雨韵》 怎样理解雨韵的内涵文章依次用了哪些表达方式来呈现雨韵这一主旨的 分析明白散文表达方式常用的四个术语-记叙抒情描写议论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答案1先议论谈四季之雨与人生四季2再叙事讲老人与小孩在雨天的故事3最后抒情表现作者对雨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例208山东《歌德之勺》 3文章倒数第二段引用了恩格斯的一段话作者为什么要引用这段话这段话表达了恩格斯怎样的观点 答案借用伟人的话对歌德进行评价更聚权威性和说服力 歌德在人格上具有两面性双重性多样性复杂性矛盾性 3反语揭露批判辛辣讽刺深化文章主题幽默有趣使文章富有战斗性 对比反讽用自己和现代人作比自以为是地道的农民的作家也不了解村落的真正含义具有讽刺意义引起读者对村落精神被遗忘的反思深化文章的主题 例108天津卷四题 3赏析本文第五自然段画线的文字 当一个美丽的飞天曳着长长的衣带绕楼穿窗而过时我们的灵魂也跟着飘飘悠悠仿佛鱼鳝从水中一滑而过人怎么可以把一根带子舞成这样像一条河像一道绵长的波浪线像沙丘上飞舞的风一个民族用它的灵魂在这根带子上舞过千年 景物描写渲染气氛衬托人物寄托感情 白描简洁勾勒准确传神表现特点渲染萧索气氛 细节描写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展示人物心理突出人事特征揭示文章主题丰富文章内容增强文章情趣和趣味性 例108浙江卷十七题
2指出第5自然段中景物描写所采用的手法并简析该段景物描写的作用 关键句层层叠叠的石堆年久失修的半塌的土屋在炎热的蓝天衬托下的阿伊-佩特里山的灰色峰顶以及在太阳照耀下寒光熠熠的大海所有这一切在老人周围形成了一种静谧的气氛在乌米脚下的山坡上有一些零零落落的村舍透过果园的绿树丛看去它们那五颜六色的屋顶酷似一个被打翻了的颜料箱从山下不时传来马具的叮当声还有潮水拍击海岸的沙沙声偶尔还可以听到聚集在集市上咖啡馆附近的人们的喧嚷声在这儿的山顶上是一片宁静只有淙淙的溪水伴随着还在六年前已经开始了的乌米的幽思漫漫的歌声 答案手法1衬托以动写静以景衬人2分层写景远近高低结合 作用1烘托除肃穆静谧的气氛2突出乌米孤独无助的处境3暗示人物的命运 例208湖北 21题《雾》 1文章的第23自然段中着重写到了关于鲜花和动物的细节从本节的主旨来看这些细节描写表现了雾的那些主要特点从艺术表达效果来看这些细节描写又有什么作用 幻灯片 36 抵达加德满都的第二天凌晨我一起床推开窗子外面是大雾弥天昨天下午我们从加德满都的大街上看到城北面崇山峻岭层峦叠嶂个个都戴着一顶顶的白帽子这些都是万古雪峰在阳光下闪出了耀眼的银光这是我生平第一次看到这种景象我简直像小孩子一般地喜悦现在大雾遮蔽了一切连那些万古雪峰也隐没不见一点影子也不给留下旅馆后面的那几棵参天古树在平常时候高枝直刺入晴空现在只留下淡淡的黑影衬着白色的大雾宛如一张中国古代的画昨天抵达旅馆下车时我看到一个尼泊尔妇女背着一筐红砖倒在一大堆砖上现在我看到一个男子手里拿着一堆红红的东西我以为他拿的也是红砖但是当他走得近了一点时我才发现那一堆红红的东西簌簌抖动原来是一束束红色的鲜花我不禁自己笑了起来 正当我失神落魄声音地自己暗笑的时候忽然听到不知从哪里传来了咕咕的叫声浓雾虽然遮蔽了形象但是却遮蔽不住声音我知道这是鸽子的声音当我倾耳细听时又不知从哪里传来了阵阵的犬吠声这都是我意想不到的情景我万万没有想到我在加德满都学会了喜欢的两种动物-鸽子和狗竟同时在浓雾中出现了难道浓雾竟成了我在这个美丽的山城里学会欣赏的第三件东西吗 08湖北 21题《雾》 四主旨类文章中心思想文章主旨主题
六观点态度类 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方法 1抓住中心句关键句从文章主旨突破 2分析事例引文从主要内容突破 3比较不同观点态度用求同存异法突破 4巧借注释旁批从背景材料突破 例108江苏卷14题 3本文认为《水浒》作者对李逵持什么态度本文作者对李逵持什么态度引用鲁迅的话有什么作用6分 第一问鲁迅说过李逵劫法场时抡起板斧来排头砍去而所砍的是看客《水浒》作者却用欣赏的笔调浓墨重彩托出一个嗜血者形象······ 第二问我对李逵有一种很复杂的感情这个莽大汉匍匐在底层却活得洒脱奔放无牵无挂而且那么坦荡率真敢爱敢恨敢作敢当简直是个永远长不大的全无心机的大男孩在许多方面他身上凝结了底层人的可贵品质可是情感的亲近是一回事理性的选择又是一回事甘于平庸生活的人谁愿与李逵为邻他就像一枚不定时炸弹随时可能突然爆炸将你好不容易积攒起来的幸福一股脑儿埋葬 例208高考重庆卷 5题 4文章写到不朽的时间会在我们不知不觉间引领着我们一直走到地老天荒请根据文意简要分析作者对人和时间关系的观点和态度 例108浙江卷 17题 1本文着意勾勒了乌米的形象请从两个方面概括乌米的主要性格特征各不超过两个词2分 答案坚忍乐观 幻灯片 44 例107重庆高考卷 全文渗透作者告别三峡的强烈情感请具体说明其情感的变化 相关语段1但当这条亘古以来一直追求自由的大水终被锁住时人们还是蓦然生出一种怜惜怅然和失落2那时我和所有的游客一样都显得多情而惆怅3百万移民为三峡工程建设所作出的巨大牺牲他们舍弃祖辈生活的土地远离家乡的故事搬走前夜一村人在露天场地上喝告别酒时相拥而泣的场面临行前向滔滔江水向已成废墟的故土磕头祭拜的情景一次次让我动容让我顿生敬意4在人类历史上移民总是伴随着苦难和生离死别但同时也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乃至人种的优化移民从来就是一股活水 答案1模糊性和遮蔽性 2细节描写的作用1为了突出雾的主要特点 2使文章内容更丰富3行文生动活泼增强文章的情趣和可读性 却 答案欣赏的态度 鲁迅的话和《水浒》作者态度形成对比对本文作者观点是一个有力论据 答案本文作者在情感上亲近李逵在理智上则否定李逵 相关语段我终于明白挂钟上的时间和手表里的时间只是时间的一个表象而已它存在于更丰富的日常生活中只要我们在行走时间就会行走我们和时间如同一对伴侣相依相偎着不朽的它会在我们不知不觉间引领 着我们一直走到地老天荒 答案作者认为时间并不是无情地抛弃我们而是我们的伴侣伴随着我们走过一生因此我们应该热爱珍惜时间让生命在时间里充满意义 五概括类 1形象概括 问法 根据原文简要分析文中人物或所写景物的特点 答法1找到答题区找出具有概括性的话词
2根据原文内容分条列举力求全面 例208广东卷 9题 2结合作品请简要分析母亲这一人物形象 答案母亲是一个勤劳善良情感深挚忍辱负重的普通女性形象2分她爱唠叨常责备孩子掌管着全家人的生活热爱家庭她对父亲的行为深感不满甚至觉得羞辱但又一直牵挂和思念他直到年迈才放弃对父亲的等候 2作者情感变化概括 问法文中XX处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作者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幻灯片 45 答案由惆怅失落到感动与崇敬再由感动崇敬到肯定和褒扬 2009高考语文备考讲座 文学作品阅读散文 聚奎中学 邱小红 一现代文阅读答题的答题原则 ①答案不在你的头脑中而在原文中 ②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二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 1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答案表述技巧截选取某一句话词只要原原本本把它写进
答题就可以了 改找出题目答案所在的语句后由于语句太长不合书写要求或语句含有不合题意的杂乱信息需要加以改造根据题意选出有用的语言信息进行重新组合表述 写有些答案在原文中找不到需要我们整体把握段或理解上下文语境要求我们用自己的语言把答案表达出来这类题要吃透答案的内容要点吃准表述的范围角度和方式用规范的语句表达 考查能力 1文中重要词语句子含义的理解 2文中有效信息的筛选及整合 3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4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 具体题型分类 一理解类理解重要词语句子的含义05060708 二结构类句子作用07段落作用05文章思路0608材料安排07 高考题型解读 一理解类08高考11个省市涉及 问法 a 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是什么 b 如何理解 C解释下列几句话在文中的含义 d谈谈你对·····的理解 答题内容一句子含意二句子作用结构情感 作答技巧 1浓缩句子主干 2句子作用定位 3结合语境阐发 4结合事例推断 例108全国Ⅰ卷《阳关古道苍凉美》 根据上下文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1就好像突然闯进了绿色的海洋 2好像这凄冷的阳光古城也有几分暖意了 相关段落语境 在去阳关古城的路上只见沿途平沙千里荒无人烟戈壁滩与蓝天相互对峙偶尔有芨芨草骆驼刺等沙生植物零星地点缀在远处把广袤的戈壁映衬得更为荒凉车轮飞转发出沙沙的声响远方地平线隐隐约约出现了一线锯齿形的屏障那屏障原是一条林带我们的汽车驶进林带就好像突然闯进了绿色的海洋这水渠交错万木争春的景象仿佛就是可爱的江南水下 比喻林带的宽广 2相关内容 汽车穿过禾田钻出林带······然而向四面看却只见红沙渺渺不见古城的一砖一瓦阳关古城以雪山为屏原也有过美丽的环境一千多年前它曾是湖水碧清林草丰美的此方只是由于种种天灾人祸才成了连天的沙漠如今古阳关城已被流沙掩埋······汉唐陶片铁砖瓦块俯拾皆是如果看到颜色乌黑质地细腻坚硬如石的阳关砖千万莫小瞧它昔日有名的阳关砚就是用这种砖磨制的用阳关砚磨的墨冬不结冰夏不缩水用来写毛笔字十分方便听着旅伴的介绍我不由感慨起来好像这凄冷的阳关古城也有几分暖意了 城砖磨制的阳关砚历史悠久 传统文化气息 答案城砖磨制的阳关砚蕴含历史文化气息使我对阳光古城的感觉也变得温暖了一些 例208重庆高考《时间怎样地行走》 怎样理解它在清晨的曙光中像一道明丽的雪线一样刺痛了我的眼睛在文中的含意 语境我在北京第一次发现了时间的痕迹我在梳头时发现一根白发 分析挑主干它刺痛了我的眼睛它指白发 析修辞比喻本体是白发 抓关键词刺痛吃惊之情 答案一根银白的头发让我发现生命的衰老感叹岁月的流逝 分析注意句子在文中的位置
答
案
通
过
寻
访
诗
人生活过的实实在在的空间去感受诗人伟大的灵魂 段落开头总起下文 二结构类8个 两大方面作者行文思路 句子段落结构作用 问法a XX段写了XX这样写对全文结构安排有什么作用 b文章以XX为线索来展开请梳理作者的思路具体分析文章的行文思路 c 指出本文的结构方式结构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d某句话在文中有何作用 e作者从哪几方面来写XX的 f文章主写XX却又从XX写起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文章结构是思路的外在形式 总括分析段内句间关系看懂每一段内容分层概括层意 分析文章结构方式特点总分总总分分总等 散文常按时间空间人物事件来组织结构 答案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 12段总写作者对死人的不同心理感受3-10段分写345写作者为鲁迅守灵的所见所感6-10写作者回忆幼时瞻仰孙中山先生遗体时的所见所感及对自己的深远影响1112段总结全文点明主题照应标题 一几种表达方式及作用 顺叙交代清楚明白倒叙引起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插叙使叙述完整补叙对前面的叙述加以补充解释 抒情直接抒情1往往抒发作者的主要情感是文章的主旨2开头奠定基调3结尾升华主题 描写细描白描精雕细琢使人物或事物更加具体形象更好地表达主题抓住特点简洁传神表现主题 正侧面描写人物描写肖像心理等多角度表现人物或心理 议论1开头或结尾往往是揭示主题点明中心2中间常常是过渡引出对主旨的作用说明解释有利于展示人事物的表现 二表现手法修辞类题的解析
一知识梳理
1手法象征对比衬托渲染铺垫
伏笔照应悬念白描等
2修辞比喻拟人排比反复反语
双关反问等 二典型手法作用解析
1象征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的思想感情概念事物使之形象生动也能把不便说出的东西含蓄地表现出来 解读就目前的高考情况看象征主要考在重点词语
句子的理解上 例如如2001年的第22题 第三段中作者说玻璃门根本不是门请联系门在文中的主要含义分析作者这样说的原因4分信息区间有两个现成的句子 然而一扇门的象征和奥秘在于它那隐秘的性质玻璃门根本不是门而是一扇窗户门的意义就是把隐藏在它内部的事物加以掩盖给心儿造成悬念 稍加分析可以看出这两个句子下句是对上句的解说其实是一个意思只能算作一个点结合划线句子就应该想到在玻璃上做文章第二个点也就能总结出来了 玻璃门是透明的毫无隐秘可言 2引用增强文章的文艺性和趣味性丰富文章内容议论的文段中则可能是论证作者观点增强文章说服力 例105年《阳台上的遗憾》20题 文章第五段是否可以不引用张潮的话为什么 不可以使文章失去语言的雅趣失去对照的效果减少遗憾的内涵 分析题干看似从句段的角度来设题其实是在考表现手法的作用是否可以不引用引用二字点明了此处用的修辞手法其用意就是看我们是否明白引用这种修辞手法的作用去掉张潮的话那就缺失了引用这种修辞手法带来的好处答题时一定结合上下文的内容具体作答 注意答这类题切忌只答术语一定要分析这种手法在文中是怎样体现出来的一定要结合上下文具体作答 例06年高考题《说村落》18题 三常见修辞的作用概述 拟人使形象更加生动表意更加丰富感情更加充沛爱憎更加鲜明 比喻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增强文章的生动性趣味性 双关使语言幽默表达含蓄曲折生动活泼增强文章表现力 反复突出思想强调感情突出重点深化主题 夸张突出特征生动形象给读者冲击强烈 对偶语言整齐有节奏感形成对称美 排比语言整齐有气势突出意思的重心说理可以把道理阐明得严密透彻抒情能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反问意思更鲜明感情更强烈紧凑有气势表达效果更强烈 对比本写A但又写B目的使二者形成对比反衬使要表现的内容情感更突出 答案采用比喻排比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将静态的画面赋予了动态美强烈的语势表现了对生命的张扬和自由的渴望 四常见表现手法作用概述 铺垫引出后文意思表现更突出增加吸引力 呼应使结构完整严谨紧凑升华主题 衬托烘托突现正面反面增强语气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深化中心 抑扬突出强调作者肯定先抑后扬或否定先扬后抑的观点在变化的反差中使意思表达得更突出 夹叙夹议记叙是议论的基础议论是记叙的深化升华是文章的点睛之笔 托物言志简单生动的形象传达深刻抽象的思想
第三篇:高考语文作文指导:议论性散文
高考语文作文指导:议论性散文
1.怎样写好议论性散文 2.议论性散文论点的提炼 3.议论性散文分论点的提炼 4.议论性散文的论据选用
越来越“香”的议论性散文
在高考作文中,议论性散文很“吃香”。因为较之其他文体,它的优势多多:形式自由,便于抒发自己的见解和感受;语言表达容易显示个性化特色,易于展示自己的文采和才华;议论便于联系话题;散文形式较灵活自由,便于广泛选材。
据权威统计,高考考生选写议论性散文的比例在逐年升温,2000年6%,2001年23%,2002年44%……相反,选用规范性议论文写法的人数则呈逐年减少的趋势:2000年40%,2001年36%,2002年12%……
[作家范文]
《坦然看生活》
活着真叫累,有人这么感喟。活着真叫烦,更有人这么嘘叹。
活着真的美丽,而我却喜欢这么对生活绾结的。寻找了千百种理由之后,才得以发现:生活在我的视野下呈现出与别人的不同,不是生活赐予我有什么不同,却仅仅是因为,在我的胸襟之中,盈盈地盛满这么两个字:坦然。
我坦然,于是我心美丽。
我心美丽,于是我的人生跟着美丽。
曾经看到了那些假日垂钓者,一大早出门,夕阳之下拎着空空的鱼篓回家的时候,仍是一路欢歌,不禁讶然:付出了一天的等待却一无所获,怎么还可以这般快乐满怀?给我的回答却是:鱼不咬我的钩那是它的事,我却钓上来一天的快乐!对钓鱼的人来说,原来最好的那条鱼便是快乐。
坦然是一种失意后的乐观。
曾经看到那些下零点班的纺织女工,写满倦意的脸上却交织着与朝霞一样灿烂的笑靥,我便想:怎么说女孩子从事这种职业也不是最让人满意的呀?给我的回答却是:公主永远只有一个。但如果没人为她织出那么多彩锦,一个公主也没有哇!对织布的人来说,原来最美丽的那匹布却是穿在了自己的身上。坦然是沮丧时的一种调适。
曾经看到了一个扫了三十几年大街的老伯,每天把一条长长的大街扫得一尘不染,让上早班的人粲然走过。我便想:这么几十年这样平平淡淡地走过,这老伯可以说是小城里生活得最不顺心的一个了?给我的回答却是:这条街只有我扫得最干净。对扫街的人来说,原来扫得最清洁的恰恰是自己的心。坦然是平淡中的自信。……
忽然想起来泰戈尔的最有名的一句诗:“天空不留下鸟的痕迹,但我已飞过。”这不便是对“坦然”作了最好的诠释?是的,许多的事得失成败我们不可预料,也承担不起。我们只需尽力去做,求得一份付出之后的坦然和快乐;许多的人我们捉摸不透,防不胜防、往往是我们想走近,人家却早巳设起屏障。我们不必计较,我们惟一能做的是,在我们必须面对他们的时候,奉上我们的真心,然后感铭自己的博大;许多的选择如果能让我们抓住,有可能抵达我们的成功,但我们一次次失却机会。没有关系,那只是命运剥夺了你活得高贵的权利,却没有剥夺你活得伟大的权利。
记住:没有蓝天的深邃可以有白云的飘逸;没有大海的壮阔可以有小溪的悠雅;没有原野的芬芳但可以有小草的翠绿!生活中没有旁观者的席位,我们总能找到自己的位臵,自己的光源,自己的声音!
我们有美的胸襟,我们才活得坦然;我们活得坦然,生活才给我们快乐的体验。(余秋雨)
[范文启示]
既有议论文的鲜明论点、丰富论据和严谨论证,又有散文的飘逸结构、跳跃语言和轻松表达,两者水乳交融,读来爽目、开心。
【实用兵法】
怎样写好议论性散文
一篇成功的议论性散文,靠什么来支撑?
1.一个清晰明确的观点
议论性散文,是用散文的笔法写成的议论文,同样要有明确的中心论点。
[点招]
议论性散文的论点的提炼
(1)词语型话题作文,中心论点可用其造句进行提炼。
(2)句子型话题本身就是中心论点。
(3)关系型话题作文,重在辨清构成话题的词和词、短语和短语之间的特定关系。这种关系即为中心论点。
[举例] ①话题:平凡与伟大
——两者是“对立统一”关系。所以,正确的观点有:
◇平凡蕴育伟大;
◇伟大源自平凡;
◇没有平凡,也就不会有伟大;
◇我们只有从平凡的点滴小事做起,才能构筑伟大人格的大厦。
②话题:自信〃 自满〃自负”
——两者是“是非对立”关系。正确的观点应该是:要自信,不能自满,更不能自负。
③话题:和而不同。
——“和”与“不同”是“并列共存”关系。正确的理解是:既要做到“和”,又要做到“不同”,即“既要善于调和矛盾,与别人和谐相处,同时又要有不同于别人的独立见解,不能随风倒、随大流”。
[点拨]
多重关系话题的观点提炼
有的关系型话题,具有多重性,要善于对材料和提示语进行认真分析,以准确地确立论述观点。
[例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位登山队员参加攀登珠穆朗玛峰的活动,在海拔8000米的高度,他体力不支,停了下来。后来当他讲起这段经历时,大家都替他惋惜,为何不再坚持一下呢?再攀一点高度,再咬紧一下牙关!
“不。我最清楚,海拔8000米是我登山生涯的最高点,我一点都没有遗憾。”他说。
在这则材料中,登山队员对自我的认识与“大家”对他的期望是不一致的。在现 实生活中,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有时一致,有时不一致,一致、不一致都值得我们深思。请就“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试题引用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②立意 自定I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分析]
“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之间具有多重关系:有时对立,有时因果,有时一致。如何确立观点?
◇材料中别具匠心地给我们讲述了一位登山队员攀登珠穆朗玛峰的故事。这位运动员事后对这次活动的“自我认识”以及别人对这件事的看法(即“他人期望”),实际上就是对话题“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理解的生动示例,对话题作了有力诠释,明确导向。
◇而且,提示语提醒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有时一致,有时不一致,一致、不一致都值得我们深思”,不但蕴涵着审题立意的深度,富含哲理思辨的金矿,而且还为我们提供了驰骋想象的广阔天地。
请读“佳作验招”满分作文《菊花飘香的时节》。
2.一个开合有度的结构
议论性散文,看似信马由缰,形式多样,实则开合有度,紧凑完美。
[举例]
优秀考文《智慧和思想――我的选择》结构:
开头:我收到了三所大学的招生简章,我必须做出一种选择。
正文:分三个部分写对三种大学的态度和认识,各自单独成段,用小标题拉紧结构。
结尾:我选择了智慧大学……
[点招]
议论性散文的论据选用
归纳近年高考佳作,提供以下四种技法供参考:
(1)名句串联
做法:根据表达需要,将一些名言名句镶嵌在文句中,串联成文,造成一种前呼后应、排山倒海的气势。如:
是啊!这一路艰辛,这一路坎坷,这一路无奈。苏轼没有消沉,没有失落,他永远也不会去吟唱那软绵绵的情诗与愁苦。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只属于李清照这弱小女子。
“杨柳岸,晓风残月”“竟无语凝噎”只适合柳三变的多愁善感。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忧虑只为李后主吟唱叹息。
苏东坡是“关西大汉”,他只吟“大江东去”的豪迈,他只唱“千古风流人物”的激昂……
作者拈来李清照、柳永、李煜和苏轼等人有代表性的诗句,串联成文,既避免了完整的事实论据所使用的繁琐,又形成了文章本身的张力和质感,给人以内容的厚重感和更多的诗意回味。
(2)夹叙夹议法
做法:一边对自己选用的材料进行简要的概括叙述,一边根据材料的内容进行议论。如:
高尚的思维造就永恒的幸福。纵观古今,历览中外,楚之屈原,于“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中不同流合污而投身汨罗江,死亡的虽然是血肉的身躯,而升华的却是永恒的幸福。毛泽东在敌人的围剿之下,最后毅然决定长征,一个高尚清晰的思维造就了新中国十几亿人的幸福。被下放的邓小平走在乡间的小路上,然而思维的火花却在他的脑中飞扬——改革开放,一个让亿万中国人富起来的制度就这样产生了。至此,我们不得不说,思维的方式决定了人类文明的幸福,幸福需要思维的解读。
以屈原、毛泽东、邓小平作为论据,证明“高尚的思维造就永恒的幸福”这一观点。每个事例后都有一两句精辟的议论,既深化了所叙述的内容,又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和强烈的震撼。
(3)素描列举 做法:用概括、凝练的语言把所引事例讲明白就可以了,而不必具体展开进行叙述。如:
与朋友交往,宽容是鲍叔牙多分给管仲的黄金。他不计较管仲的自私,也能理解管仲的贪生怕死,还向齐桓公推荐管仲做自己的上司。
与众人交往,宽容是光武帝焚烧投敌信札的火炬。刘秀大败王郎,攻入邯郸,检点前朝公文时,发现大量奉承王郎、侮骂自己甚至谋划诛杀自己的信件。可刘秀对此视而不见,不顾众臣反对,全部付之一炬。他不计前嫌,化敌为友,壮大自己的力量,终成帝业。这把火,烧毁了嫌隙,也铸炼了坚固的事业之基。
作者对鲍叔牙多分给管仲黄金、光武帝焚烧投敌信札这两件事情,没有更多地展开铺写,而是千方百计地加以浓缩,以素描的形式出现,从而较好地证明了宽容的重要性,收到了以少胜多、以简胜繁的艺术效果。
(4)正反展示
做法:正反列举,使所论述的内容正误分明,是非显豁。如:
商纣王自高自大,一意孤行,最终落得个葬身火海的下场;唐太宗虚心纳下,开创“贞观盛世”;楚怀王闭目塞听,弃屈子的诤谏于不顾,无奈客死他乡;齐威王善于纳谏,门庭若市,赢得诸侯朝拜。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从谏如流”势在必行。
文段选用了商纣王、唐太宗、楚怀王和齐威王四个论据,反正结合,对照鲜明,充分说明了对待进谏不同的态度,必然会导致不同的结果,从而证明了“从谏如流”的重要意义。
3.一套逻辑严密的论证
要让叙和议密切联系,共同服务于观点,当然不可缺少严密的论证过程。
[举例]
优秀考文《是谁在赞美皇帝的新装》:
先用题记明确了文章的论点;然后用四个部分展开论证:
第一部分用苏格拉底、尾生、诸葛亮讲诚信的例子,证明“诚信”二字浸透了血泪;
第二部分则叙写了林肯竞选总统的例子,用具体生动地文字证明了“诚实的人最值得信任”的分论点;
第三部分用安徒生童话中“皇帝的新装”说明现实生活中有些“成人”却不敢讲实话,只狡猾地赞美“皇帝的新装多漂亮”;
第四部分则由重庆彩虹桥倒塌之前一个小学生写桥上有一条大裂缝,而遭到呵斥的例子,引出“是谁在扼杀真理”的诘问。——“形”不可谓不散,但各部分之间的逻辑性极强,乃从不同的层面证明了“人生应该讲诚信”观点。
[点招]
议论性散文分论点的提炼
(1)分解法
分论点是对中心论点的展开与说明。
如:中心论点“奋斗是理想的阶梯”——
“奋斗”表现为“刻苦勤奋”“珍惜时间”“迎难而上”等,所 以分论点可拟定为:
①刻苦勤奋,是理想的阶梯;
②珍惜时间,是理想的阶梯;
③迎难而上,是理想的阶梯。
(2)阐述法
分论点是对中心论点的揭示与阐发。
如:优秀作文《这山望着那山高新解》——
作者在辩证地引出学习、工作应有“这山望着那山高”的精神后,用了一组分论点来阐述它的含义:
①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永不满足的精神;
②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精益求精的精神;
③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进取开拓的精神;
④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力争上游的精神。
(3)分类法
即分门别类地提炼分论点。如:以《贫困也是一笔财富》为题作文——
可用“分类法”设计分论点:
①贫困可催有志者奋发图强,改变命运,穷则思变;
②贫困可以培养人的意志和毅力,而人的意志和毅力是成功的重要条件;
③贫困能增长人的能力,人的许多能力是在困境中锻炼出来的。
(4)利弊法
即从“谈作用说危害”的角度提炼分论点。
如:优秀考文《严于律己,宽于待人》——
作者这样论证自己的观点:
①宽于待人,才会有知人之智;
②严于律己,则会有自知之明。
(5)因果法
即以“因”(分论点)证“果”(观点)。
如:观点“我就要风度”——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追“因”:
①风度是一种富有教养的臻于完善的气质和风采,是一种美德;
②有了风度,能受到别人的敬重;
③风度,能使人与人之间增进爱心,有利于和睦相处。
[点拨]
议论性散文要善于展示个性风采
议论性散文这种文体,更利于我们抒发自己的独特感受,更利于我们展示自己的个性才华。
可从这几个方面努力:
1.词语、句式、修辞,追求成熟老到或细腻生动,显示独特的语言表现力;
2.立意、构思、用例,追求新颖独到或新鲜活泼,表现独立的思想和见解;
3.语文素养、综合思维,全面显示自己的优势和亮点。
【佳作验招】
[上榜佳作]
题目:阅读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目前中国的人读书的人越来越少。1999年为60%,2001年只有52%。
造成这个原因是多方面的。现在的人为什么不读书?中年人说没时间,青年人说不习惯。还有的人说买不起书。
相反,网上阅读的人越来越多。1999年是3.7%,2003年已经有18.3%。
全面了解材料,沿着一个侧面和一个角度,自己确定题目和问题,字数800字。
例文:
水与火的华尔兹
当您在用网络上五花八门的新兴事物充
实着自己的生活时,可曾想到现实中传统的 设问,醒目、郑
事物在被您一步一步丢弃?当您在用短信、重。
电子邮件联络感情时,可曾想到那平凡的纸
笔?当您在新兴事物中寻求新鲜刺激时,可
曾想到传统给您带来的朴实与平易?
新兴事物像火,拥有火一般的热情与激 比喻贴切。语言
情,给人带去刺激,让人体味新奇;传统事 精当,流畅自然
物如水,拥有水一般的平和和谦逊,给人带 对比议论,精炼
去沉淀,让人体会真谛。水与火看似互不相 确切。
容,选择了火,丢弃了水,最后忘却了美德,忘却了操守,只能被火吞噬;选择了水,丢
弃了火,最后愚昧无知,止步不前,只能淹 面对作文材料,没于洪流之中。只有找到水与火那完美的契 作者敏锐地捕捉到了
合点,水与火才能为人类舞出一段美妙的华
尔兹。
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翻译海外图书,培养近代人才。他看到了
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想到“师夷长技以制
夷”,用先进的技术武装自己,用先进的技
术抵御侵略,同时他不放弃传统,得到一代
“忠君爱国”的美名。水与火的交融,让近
代中国人开启了向世界瞭望的窗口,林则徐 的功绩将彪炳千古!
改革开放的春天,是水与火交融带来的
华尔兹。切合中国的实际国情,同时不盲目
排外,打开开放的大门,保留了传统,综合
了新兴,促进国家实力扶摇直上。水与火的
和谐,带给了中国生机,推动了世界的进步。
东欧的剧变,让我们看到盲目拥有新兴,忘记传统,势必会带来失败。只有保留了传
统,切合了实际,让新兴的事物推动发展,“传统”和“现代” 这一对矛盾体,采用 了巧妙的比喻“水与 火的华尔兹”,用辩 证的哲学观点将两者 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指出“只有保留了传 统,切合了实际,让 新兴的事物推动发展,水与火才能舞出美妙 的华尔兹”,论点准 确有力,展示了作者 在认识事物时较强的 思辨能力。文章的立意超越 了“读书”这一具体 的事件,升华到“传 统”和“现代”的矛
水与火才能舞出美妙的华尔兹。盾碰撞,但又绝对地
同时,现代社会的情况,让我们担忧。没有离题,殊为难得。
有的人选择了新兴,而放弃了传统,当他们
在享受网络带来的便捷,却忽视了人情在逐 文章能避开一些
渐淡漠。当他们在享受时装带来的新奇美感 陈旧的材料,合适地
时,却忘记了那旗袍展现的华姿。当他们在 从古今中外历史文化
享受麦当劳的美味时,却忘记了父母温暖的 中选材,也是值得肯
饭菜。定和学习的。
水与火相交融,并不是意味着两败俱伤,并不是不能展现出亮点。只要我们让传统与 纵观全文,作者
新兴并存,寻找到水与火那完美的契合点。自如地灵活驾驭议论
那世界将会为之一新,人类将会进步。性散文这一文体,很
来吧!让水与火为我们舞出那一段美妙 好地做到了形式和内
华尔兹!容统一。
[满分作文]
菊花飘香的时节
当清爽的秋风将天空吹向更高远,当陌生的孩子望断最后一只南飞雁,当枝上的绿叶换上橙黄,当一点点微黄已着枝,便又到了菊花飘香的时节。
菊之淡
“哐当、哐当……”听见那清脆的打铁声了吗?清风拂抑,强健的肌肉散发出生命的气息,熊熊的烈火陶冶着高尚的情操,嵇康——这个时代的英雄,一代才子,就在这儿过着铁匠的生活,和任何人一样,你也对他期望很高吧。可是你敢劝他入仕吗?是否忘了《与山涛绝交书》?那铿锵的言辞已经向所有人宣告他对仕途的 不屑,就让他做他自己吧,让“竹林七贤”永远过着“邺下放歌”“竹林饮酒”“曲水流觞”“南山采菊”的生活,不要让世俗的秽气覆盖了菊花淡淡的幽香。
菊之傲
是否还能记起那个对楚国相位持竿不顾、依然决定“曳尾于途中”的庄子?这个“心如澄澈秋水”,再如不系之舟的清高居士,拥有举世的才华,然而却不曾向权势显贵屈服,一生过着清贫飘零的生活,你是否也想劝他入世,期望他能为祖国为社会为黎民百姓做番大事业?是的。所有人都希望如此。然而,庄子他以为自己就是一棵树——一棵捍卫心灵月亮的树,如果你硬要将他拔起,种在污秽的社会泥土里,他将立刻枯萎死亡,就让他永远地做一棵树吧,他身边会有一株傲岸的菊花陪着他。
菊之殇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姬虞姬奈若何。”面对滔滔江水,面对彼岸的乡亲父老,一代霸王也不由泪湿衣襟,江水已随他人姓。美人自刎在怀,是乘船逃走,重整旗鼓,还是投身乌江,“死亦为鬼雄”?如果你正在项王身边,是否会劝他“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呢?江东父老们也期望项王忍辱负重,说不定历史就会因此改写。然而项王最终选择投江而死。他认为应该死得有尊严,他认为那才是他的英雄本色。一枝菊花的生命形态枯萎了,但花香永世留香。
或许这就是生命的真谛,不管他人如何期望,自己认为是对的就不懈追求。追求自由,追求崇高,追求生命的尊严,追求英雄的本色。抛开他人的期望,抛开他人的劝阻,向着自己的认识迈进。
当清脆的打铁声从远方传来,当远古的大鹏展翅欲飞,当滔滔的乌江向天咆哮,便又到了菊花飘香的季节。(重庆一考生)
[点评]
本文最大的特点是,用一双清澈灵动的慧眼,撷取历史中已有定论的人物进行重新解读,极力挖掘嵇康、庄子、项羽三位有个性代表的历史人物,解读出了三者具有的“菊花飘香”的品格,把“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有机地联系起来,表现了自己独特的思考。
文章三个小标题高度凝练,精要地概括了每一部分的内容。
[美文清赏]
青 春
曾经多么迫切地盼望长大。不知不觉,你的肌体强壮了,你的思维敏捷了,你开始忙活着自己的事情。这时,你会感到年轻真好,青春时光真好。青春的时光如一块块砖石,垒起人的四堵墙———
你的健康是一堵墙。这是青春给你的力量,是你生存于世间宝贵的风采。青春因此而充满活力,你可以努力去开创你钟爱的事业。这世界很大,你可以把目光投向远处, 然后执著地踏上跋涉的征程。
你的勇气是一堵墙。这是青春给你的激情,是你生存于世间宝贵的动力。世界对你而言是一片空白,你可以用自己行动的画笔,重重地去描绘。你会遇到很多困难,但你有能力直面困难并战胜困难,同时要会总结经验,培养自己的自信心。
你的年龄是一堵墙。这是青春给你的优势,是你生存于世间宝贵的资本。只有在此刻,一个人才能够做出人生事业的多项选择。尤其是,此时你有能力承受失败和挫折,你有机会脱颖而出,你有时间从头再来。
你的单纯是一堵墙。这是青春给你的个性,是你生存于世间宝贵的品质。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你都应品尝一下。你不需要所谓的成熟,你没必要在乎别人如何评价你。因为单纯,青春才会留下美好的回忆。珍惜单纯的心境,会使你的人生充满睿智的思考。
四堵墙,支撑住你青春的大厦。可是,请别忘记:青春短暂。如果有那么一天,你羡慕他人的成就超出自己,你感悟到自己原本可以做得更出色,那时,你就浪费了人生中一段宝贵的时光。青春岁月里,金钱我们可以不要,享受我们可以舍弃,惟有宝贵的时光不可丢弃。我们脚下原本是遍地荆棘,没有我们辛勤的开垦,就绝不会花团锦簇。当每一个日子忙忙碌碌又不露痕迹地逝去,你要想,我们青春的每一个刻度都弥足宝贵,自己生命中的这块砖,是否坚实地砌在了青春的大厦上。为了无愧于我们自己和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让我们珍惜时光,珍惜青春这沉甸甸的日子,让我们的生命更充实更辉煌。
【班门练斧】
1.新华字典里有一个新词,叫“愿景”,请以“愿景”为题,写一篇800字的议论文。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硕问墨子道:“从事正义的事业,哪件事最为重要?”墨子说:“好比筑墙一样,能捣土就捣土,能填土就填土,能递土就递土,然后墙就筑好了。从事正义的事业也一样,能论辩就论辩,能讲解就讲解,能干具体事就干具体事,这样,正义的事业就完成了。”
请以“做好自己能做的事”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性散文。
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印度人捉猴时,在一个特制小盒内放上美味的坚果,盒子上开一个小口,刚能放进猴子的前爪。猴子伸进爪子抓住坚果不放,爪子就抽不出来,结果有不少猴子就这样被捉住。
猴子被捉是因为禁不住坚果的诱惑,请就此展开联想,以“诱惑”为话题,采用“三棱互补”的议论性散文的模式,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议论性散文。
4.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一回,日本歌舞伎大师勘弥扮演古代一位徒步旅行的百姓,正当他要上场时,一个门生提醒他说:“师傅,你的草鞋带子松了。”
他回答了一声:“谢谢你呀。”然后立刻蹲下,系紧了鞋带。
当他走到门生看不到的舞台入口处时,却又蹲下,把刚才系紧的带子复又弄松。
显然他的目的是,以草鞋的带子都已松垮,试图表现这个百姓长途旅行的疲惫。演戏细腻到这样,这位大师确有其过人之处。
话又说回来,正巧那天有位记者到后台采访,看见了这一幕等演完戏后,记者问勘弥:“你为什么不当时指教学生呢?他不懂得这演戏的真谛呀。”
勘弥回答说:“别人的亲切关爱与好意必须坦然接受,要教导学生演戏的技能,机会多的是,在今天的场合,最重要的是要以感谢的心去接受别人的提醒,并给予回报。”
请以“真诚的回报”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性散文。
第四篇:高考语文散文阅读指导:目标与思路
高中语文辅导网
www.xiexiebang.com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指导:目标与思路
一、阅读目标
1、掌握散文的基本知识。
2、了解散文的时代差异、文体差异、地域差异,找准阅读散文的基本方向。
3、学会寻觅散文中的“寓意物”和“动情点”,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
4、培养对散文的艺术感觉,学会分析、组合散文的意象。
5、学会品味语言,把握散文的神韵。
二、阅读思路
由于散文是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在界定上牵涉了时代、地域及文体等方面的差异,所
以,了解这些差异可以帮助我们找准作品的基本方向,是阅读散文的第一步。
为了能更为准确、深入地把握文中的思想、感情,从文章中寻找“寓意物”及“动情
点”,应当是快速而稳妥的一种方法。
与诗歌一样,散文的意境也是由多个意象组合而成,因此,学会分析和组合散文灵动 的意象,可以由局部统观全局,从总体上把握作品。
散文的语言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要把握散文的神韵,品味语言是尤为重要的一环。
三、了解散文的基本知识
(一)散文的内涵
散文,通常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散文,是指和韵文相对而言的;凡不押韵或不重
骈偶的文章,统称散文。狭义的散文,指与小说、戏剧、诗歌并列而属文学范畴的一种体
裁。主要有叙事散文、抒情散文、议论散文等。
(二)散文的特点
1、题材广泛,贴近现实,结构自由,手法多样。
和其他文学体裁相比,在题材内容上,散文可说是最为广泛的,它几乎可以不受任何
限制地展现社会生活中一切有意义的事物。散文形散,既不像诗歌那样,要讲究语言的格
高中语文辅导网
www.xiexiebang.com 式,又不必像小说、戏剧那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它的篇幅可长可短,形式不拘一格,抒
情、叙事、议论、描写、说理各种手法都可以自由地加以运用。
2、情理交融、意味盎然。
情指散文中表现出来的情调趣味,它体现了作家对生活的感受和态度。与诗歌比,散
文中流露出来的情感显得较为深沉含蓄,而且它又更多地把情感寓于所描写的生活材料中,转为一种情趣;理即哲理,指作家对生活进行独到的观察,深刻的思考和精心的提炼后形
成的对人生经验的高度概括,也可指事理,指散文中表现出的对生活的认识和生活经验的
总结。有些散文取材虽小,却需要有哲理人情,并且散文中表达的这些哲理、事理不是凭
空而发,他们往往与情绪紧密相依,是作品中所流露出来的情感的升华和结晶。情理两者
有机地交融统一,形成了散文内容的重要特点。
3、讲究语言锤炼,注重语言美。
散文语言一般总具有高度准确的概括力,力求做到句中无余字,篇中无剩言;也讲究平
实易解,决不故弄玄虚,总努力把艺术匠心藏之于自然而和谐的气势之中,将一系列警句
妙语融于朴实无华的文字之中,从而呈现出一种华而不俗,朴而不拙的美。散文语言中所
透视的情韵也十分引人注目,当作者的内情与万物,心声与天籁相谐和,交为一体时,作
者的情韵就会暗暗地透入到文字中去,精心推敲出一种带有情调气氛、呈现主体个性的字
句来。因此,在阅读散文时,要抓住这样的句子细细品味,抓住其主要气氛和情调,散文 的基调就掌握了。
(三)散文的分类
1、叙事性散文
这是以叙述人物或事件为主的散文样式,它大都采用第一人称写法,围绕“我”的所
见所闻来叙述人物、事件、描绘景物和感受,行文中又夹带抒情和议论。
如果以更广的范围来认识叙事性散文,则报告文学、传记文学、游记都可归入这一类。
高中语文辅导网
www.xiexiebang.com
2、议论性散文
主要指以说理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学性散文,杂文是它最主要的品种。
3、抒情性散文
这是一种有着浓郁的抒情格调,情辞并重、精悍隽永的散行文学作品,是最能体现文
学散文特点的一种文体。
四、阅读方法
(一)了解散文在时代、文体、地域等方面的差异,找准散文的基本方向。
不论上什么作品,都有一些共同的构成特点和规律,在欣赏的原则和方法上会有一些
共性。但是,不同时代、国家、流派、体裁的作品,由于其构成的条件和因素不尽相同,表现风貌也不一样。因而,在赏析原则和方法上又有一定的个性,读者只有适应其特殊性,掌握和运用一些更有应对性的赏析方法,才能准确地把握作品。
1、根据时代差异、确立散文的基本范畴。
时代差异主要体现于对“散文”这一概念的界定上,由于古代对于“散文”的定义很
宽泛,因而古代的散文题材更为广泛,形式更为自由,以至作家的视野也显得更为开阔一
些。例如我国古代的游记散文,像《水经注》(郦道元),既写景又做人文考证,又如《入
蜀记》(陆游),《徐霞客游记》等,无不写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乃至科学(包括得志以及
历史)考察,等等。又如我国古代的笔记体散文,像《梦溪笔谈》之类的笔记散文,品类极
为繁富,卷帙浩如烟海。记异闻秩事、记物产、记民情风俗、作考证„„不因而足,而这
些笔记散文,往往篇幅短小,文字浅近易懂,内容和笔墨都极为接近民间的需求。对待这
类散文,我们就不能仅仅立足于现代,用分析现代散文的眼光和方法去分析古代散文,而
应当依据不同特点,去把握作品。
现代散文的文体自觉,开始于“五四”时期的新文学运动,把“文学的散文”和“文
字的散文”区分开来,特别强调了散文的文学性。但到了30年代以后,为适应时代的需要,这种文体不断发生裂变和分化,偏于说理的“杂文”逐步壮大,而偏于叙事的报告文学
高中语文辅导网
www.xiexiebang.com、史传文学也日益蔚为大观。本来文体的分化应该是现代文学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像“
杂文”、“报告文学”、“史传文学”等已渐渐形成独立的文体形态,但我们却一直把它
们囊括在“大散文”的范畴之内,这样一来,给散文的阅读和创作带来了不少弊病。散文 的范畴既不能扩大也不能缩小,它既不同于诗歌、小说、戏剧,也有异于杂文、报告文学、史传文学等等,作为一种独立文体,它有自己特殊的质的规定性,与其它文体在本质以
及由此而表现出的特点上,是有所差异的。
2、根据散文的记述特点,确立阅读理解的基本点
散文和小说、戏剧文学的区别,主要在于:散文写的大多是现实生活中真实的人、事、景、物,比较直接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和生活感受。它可以叙事和描写,也可以抒
情和议论,但在人物性格的塑造和情节的安排上,比小说和戏剧文学更自由、更灵活、更
随意。
如鲁迅先生的《藤野先生》,内容很丰富:时间,前后二十年;地区,由国内到国外;
人物,“我”和藤野先生及其他几群——清国留学生、仙台医专教职工、日本的“爱国青
年”等;事件,大小十多种,作者按时间顺序,以自己思想变化为线索,围绕表现藤野先生 的崇高品质这一中心来选取和安排材料。从这一点上来说,与他的小说《一件小事》就有
了很大不同,表现车夫的伟大品质,却是完全扣住情节的。
3、根据散文的风格差异,确立阅读赏析的入手点
从本质上来说,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外国散文与中国散文并没有什么不同。但由于各
个国家,民族美学气质的不同,其散文在情趣上会有所差异。
日本散文多恬静、舒缓、倾吐随意,不太讲究章法,却浑然天成,赤诚之心可见,岛
崎藤村的《太阳的话》,芥川龙之介的《大川的水》,东山魁夷的《听泉》都可以称作日
本散文中的精品。
阿拉伯散文比较注重哲理启示意义,像纪伯伦的作品即是很好的体现。欧美散文对人
心灵世界的表现则较为深刻,想罗曼•罗兰的《鼠笼》,萧伯纳的《贝多芬百年祭》等都是
高中语文辅导网
www.xiexiebang.com 表现内心激情的佳作。另外,在拉丁美洲,比其他地区更强烈地出现了小说散文化和散文
小说化的倾向,因而出现了“小说散文”的概念,有时很难把散文和短篇小说区别开来。
就中国散文本身来说,也有不少由于地域的不同而产生的各种流派,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
是明清时以作家所居地名命名的公安派、竟陵派、桐城派等,这些流派除了带有强烈的个
人风格,也带有地域的文化底蕴的特色,因此,如果我们在阅读时了解了这些差异,那么
对于散文的大致特点也会有一些掌握。大方向有了,再来分析作品,就容易得多了。这些
差异可能仅仅上反映在细部表现上,但也是不容忽视的,了解它,并能够较为准确地把握,可以算是阅读散文的第一步吧。
(二)找准寓意物,抓住文中的理性特征
人类的精神活动,大体分之,也许就是感情和理智两大类或两个方面,而二者在人们 的精神活动中,感情偏重某一面,或者是理智和感情合在一起。因此,在散文作品中,大
体言之,有抒情为主或说理为主者,或一篇作品中,抒情、议论及记事并出者,这是很自
然的事。
有人说,理性是散文中极为重要的因素,几乎是散文的灵魂,这是由散文一种与现实
生活极为贴近的文学形成所决定的。因此,在阅读散文时,抓住作者在文章中想要极力展
现出来的思想性,如果能在文章中准确地找出寓意物,就不难抓住作者的思想。
那么,怎样才能找出寓意物呢?其实不难。有些散文,尤其是哲理性散文,题目本身就
是寓意物,即使不直接作题目,在文章中也比较容易把握,基本上都可以一眼就看出来的
。那么又怎样将找出来的寓意物同文章的思想性联系起来呢?这似乎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第一要做的就是反复读、琢磨、体会,尤其要注意文章中的议论性的句子,如《丑石》:
“正因为它不是一般的顽石,所以当然不能去做墙,做台阶,不能去雕刻,捶布。”“我
甚至怨恨它这么多年竟会默默地忍受着这一切?而我又立即深深地感到它那种不屈于误解、寂寞的生存的伟大。”整篇文章的哲理性都蕴含其中,理解了这两段话,文章的理性特点
就把握了。另外,还可以从文章所运用的修辞手法上,体味出思想性,如《筏子》中,文
高中语文辅导网
www.xiexiebang.com 章的前半部分,实际上由四组对比构成,作者把所要阐发的哲理巧妙地编织在四组对比之
中,以筏子之轻小,筏子负载之沉重,行驶于浊浪排空的黄河之上,居然如履平地,轻快
安详,艄公就成了这奇妙景观中的主宰,成了一个大写的人,成了人类主体精神的一种象
征。于是作者也就从艄公驾筏前进的神情动作中悟出了生活的真谛;在人类社会发展前行的
漫漫长途中,在人生不断奋斗的征程上,要让命运之舟驶抵理想的彼岸,实现成功的目标,就得像黄河上的艄公一样,需要大胆和小心、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智、经验和判断的
高度统一。
(三)抓住“动情点”,把握作者的情感主线
散文离不开抒情。有真情实感,才有实实在在的散文,正是“取于心而注于手。”散
文的情感表现不是单一的,这是因为感情本身的多姿多彩。正因为此,散文中的感情才可
以由个性来体现共性。
只凭崇高的思想性,不看作家的情感体验和自我个性意识,是不能深入作品深层的情
感世界,领悟作品的内在意蕴的。因此,不但要阅读作品,更要阅读作家,了解作家的生
平、时代背景,以及情感历程。同写秦淮河,俞平伯与朱自清夜游的情致和心境不同,感
受和表现形式也完全不同,朱自清偏重于自然景色的描写,并且文随情迁,在朦胧中显出
真切,在自然景色的描述中埋藏着起伏跌宕的情怀;俞平伯着力于风土人情的叙述,始终呈
现着一种空灵与朦胧的基调,显示着一些人生哲理。他们问作品中的秦淮河已经“自我化
”了。所以,“动情点”不同,其中所含的寓意也不一样。
所谓的“动情点”就是情感的出发点,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文眼”。一般来说,文眼会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如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中的开头一句“这几天心里颇
不宁静”,以“不宁静”的心情就是全文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之集中体现,再同作者当时所
处的时代背景相联系,认真体味,就不难把握其情感主线。可见,散文中的“情”集结于
作家本身,找出“动情点”,无疑是读懂作品、把握作品的关键一步。
(四)把握艺术感觉,分析组合灵动的意象
高中语文辅导网
www.xiexiebang.com
诗歌讲究“意境”,散文也应有“意境”,诗歌的意境,由若干个意象共同组成,散
文亦如此,只不过散文的意象组合形式更自由,显得更灵动。
散文的“意象”,事实上就是散文中的艺术形象,组合起来便有了新的意蕴,所以,通过分析个体的意象来分析散文,应当不失为一种简便而稳妥的办法。下面我们以几个例
子来做具体说明:
余光中《沙田山居》,取灵性就是一系列灵动的意象与作者心灵声息的艺术融合体。
文章开篇,作者就用粗线条大笔勾勒的手法描绘和展现了一幅蕴含着深情的青山碧海图:
“还是碧湛湛的一弯,山是青郁郁的连环,山外有山,最远的翠淡一袅青烟,忽焉似有,再顾若无,那便是莽莽苍苍的大陆,那一览不尽的青山绿水,马远夏圭的长幅横披,任风
吹,任鹰飞,任渺渺之目舒展来回。”
——这幅图景是随着人的视野的伸展而延扩的。
在这里作者并未直接抒思乡之情,只不过是随笔抒写了日月的悠闲,失控的寥旷,陶
菊的两开,中秋的月圆,但其中却分明地潜蕴流荡着客居异乡的游子的惆怅、寂寞的意绪
与情怀。情随景移,情景相生,随着意象的转换,作者事情与意绪也逐渐拓展和深化。
矛盾的《风景谈》,全文由六幅画面组成:沙漠驼铃、月夜归耕、延河夕照、石洞雨
景、桃林小憩、北国晨号,而这六幅画,又都由各自的意象组成:用驼队、驼铃、猩红大
旗来反映对“死亡世界”的冲击,这些单独的个体,组合到一起,置于一个特定的环境,遍赋予了它新的意蕴,于是“风景”亦有了全新的内涵,作者笔下的风景是容纳了人的自
然风景的“社会生活风景”。
可见,意象的组合靠的是作者有意识的,合理的剪贴,如果我们明白了作者剪贴的意
图,也就不难掌握意象是如何组合起来的,而作者剪贴的意图,我们就可以从作品的思想
性去寻找了。
(五)品味语言,从整体上把握散文特有的神韵
事实上,要做好以上的工作,对于阅读散文来说,都来不开品味具有高度概括性的散
高中语文辅导网
www.xiexiebang.com 文的语言,这是基础,也是任何时候都不能忽略的。
散文的语言,在创作过程中,常常以“用笔如舌”为理想境界,那么,在欣赏过程中,自然要还其听觉功能,以“读”为主。如朱自清的《春》,该怎样读,而且要“读”出
语言的“味儿”?叶圣陶,夏丐尊先生《文心》中的观点,语言的“味儿”应该有好几层意
思,首先就是“语感”:每个词语于意义之外还有“情味”,这需要从字面的推敲、声音 的韵味中去细心领略,以磨练自己对于词语的“锐敏的感觉力”。如“鸟儿„„高兴起来
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这一句,用“卖弄”而不用“夸耀”,似乎含有贬意,有点微讽的意思,但如果与前面“呼朋引伴”这个修饰语连起来品味,你就会感到鸟儿们一个个像好胜的孩子般争先“卖弄”的天真劲儿。
另外一个层次就是:“语调。”所谓“语调”主要是音节词序,句式的选择问题。如
“一切就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如果把“欣欣然”按课本的注释换成“欢
欢喜喜地”,意思一点没变,但直观感觉中却似乎少了点神韵。“欢欢喜喜”用两个叠字
组成,就造成了一个跳跃感,本来用以表现喜悦的心情是很合适的,但在我们这个句子里,大自然的“一切”此时此刻的“心态”却不只是喜悦,还有“刚睡醒”的几分舒畅劲儿,又几分懒散的劲儿,就必得用“欣欣然”这样拖长的调子来表达才恰恰对劲儿。
以上所提到散文的知识以及阅读散文的几点方法,可以作为阅读散文时的一点参考,对于散文艺术的欣赏来说,更重要的是在忘情地吟诵中,自己去“心领神会”,从整体上
把握每一篇散文特有的魂儿。陶渊明的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至解;每有意会,便欣然
忘食”,可见他算是懂得欣赏之道了。
第五篇:高考散文写作指导
散文写作指导
高考作文中,散文越来越成为考生喜爱的问题。因为散文的写作在表现方式上,自由自在自主,记人叙事、摹景状物、抒情论理皆纵意所如;在题材对象的选择上,无拘无束无穷,笼天地于形内、聚万物于笔端,全然一副海纳百川的博大气象。
根据表达方式侧重点不同,一般把散文分作记叙散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散文三类。
记叙散文:以记人、叙事、状物、写景为主的散文。在这类散文中,有的着重是记写、刻画人物,以人物为全篇的中心。
抒情散文: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散文,它主要是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抒情散文抒发的是怎样的感情,如何抒发,都与文章揭示的思想意义是否深广有极大的关系。抒情散文的“情”不是虚的、空的,而是有所依据的。即是说,总有一定的人物、事件或景物作为文章抒写的对象,通过对它们的记叙或描写,达到托物言志、寓情于物的目的。议论散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它说理,往往借助于事例的简述,形象的描绘和感情的抒发来进行,文学色彩很浓。它同一般议论文一样,要求观点鲜明、概念准确、说理充分、层次明晰、以理服人。但是,它不需要逻辑推理,严密论证。常见的文学性很强的随笔、杂感等短小精悍的文章,皆属此类;作者常常借助于对古今故事、花鸟草虫等具体事物的描叙来说理,显得妙趣横生并富于感情。从历年高考优秀作文看,大多数考生对议论性散文情有独钟。方法
一、段首排比,前呼后应
考场作文不是怕“形散神不聚”吗?没关系,只要我们在作文中多点明几次题旨就可以了,我们不妨学习一种简单的散文写作方法,那就是:段段排比,前呼后应。这种结构要求文章的重点段的开头第一句从内容上要突出主旨,从形式上构成排比的形式。从内容上起到突出主题的作用。谁是最可爱的人 河南一考生 地震发生以来,我的心一直被感动着———被总理憔悴的面容和强忍的泪水,被军人忘我的精神和殊死的拼搏,被捐款的市民,被献血的大学生,被勇敢的志愿者„„ 地震发生以来,我一直在寻找,寻找那最可爱的人„„
谁是最可爱的人?眼前浮起一位老人的形象,一幕幕,一场场,诉说着共和国总理的衷肠。你看,地震发生的当天下午,他不顾个人安危,第一个走向灾区,打响全面抗震救灾的战役;你听,当他听说由于桥梁倒塌,彭州市有10万群众被堵在山中,救灾人员和物资无法运入时,他在电话里大喊,“我不管你们怎么样,我只要这10万群众脱险,这是命令!”
这是怎样的一位总理啊!无时无刻,人民始终在他心上;面对灾难,他始终走在前线!这样的总理,难道不是最可爱的人吗?
谁是最可爱的人?眼前浮起一组组画面,一幕幕,一场场,演绎着共和国卫士的风采。第一时间驰援灾区,第一个到达核心震区,第一个救出废墟下的生命„„不是为了争功,而是为了人民的利益。“解放军来了,我们就不怕了!”人民的信赖鼓舞他们决不放弃。无数生命因为他们的到来得到重生。
这是怎样的一群战士啊!一分一秒,努力抢救人民生命;面对灾难,舍小家顾大家,为人民群众甘洒热血!这样的士兵,难道不是最可爱的人吗?
谁是最可爱的人?眼前闪现一幅幅感人的图画,一幕幕,一场场,展现着中华儿女大爱无疆的气度。谭千秋、瞿万容、胡蓉,他们没有远扬的名声,没有闪光的成果,没有显赫的地位,但在生死关头,这三位老师都以未必粗壮的双臂、以未必结实的脊背阻挡轰然坍塌的沉重楼板和坚硬墙壁,把生存让给自己的学生,把死亡留给自己。他们在天崩地裂的非常时刻以自己的生命讲了人世间最短暂而又最精彩最悲壮最感人的一课。蒋敏、蒋晓娟、李国林,他们只是最普通的民警,然而在灾难面前,他们放弃了亲人,选择了奉献,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叫人民警察。这样的人怎能列举的完呢?白衣天使、防疫人员、全国各地的志愿者,为灾区慷慨解囊的全国人民,哪一个不是付出爱心,奉献真情的最可爱的人呢? 我明白了,我不再寻找,也无须寻找,最可爱的人就在灾区,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整个中国!我理解了,当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灾难面前高唱“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的时候,当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灾难面前高呼“汶川加油!四川加油!中国加油!”的时候,这个国家,这个民族一定会高高站立在世界民族之林!一定会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未来!谁是最可爱的人?是他,是你,是我,是所有的中国人![点评] 文章采用段首排比手法,用寻找“最可爱的人”的方式全方位地展示了抗震救灾战场的感人画面。表现了中华儿女众志成城,团结一致,共抗赈灾的无畏精神。写出了时代的风貌,反映了时代的精神。文章思路清晰,结构严谨,从总理到士兵,从教师到警察,到全国各地的的志愿者,中国人民,作者寻找“最可爱的人”的过程,就是对祖国人民伟大精神逐步理解的过程,也是主题逐步加深的过程。从前文的描写到后面的抒情议论水到渠成,厚实深刻,大气豪迈。
方法二:妙用小标题,聚拢素材
小标题式作文能清晰明了地表现出文章的主题。能让阅卷老师在极短的时间里一目了然地看清作文的轮廓。那么拟小标题应该注意什么呢?
一、小标题要围绕中心,体现行文思路。小标题是文中每个小部分的题目,所以在拟标题时应该抓住这一部分的重点、要点,体现在小标题中。每个小标题都要围绕中心,把话题化整为零,各个击破,也会给阅卷者一种层次分明、脉络清晰的好印象,使他一看就知道行文思路。
二、小标题要符合逻辑,体现内在联系。小标题之间的逻辑关系常见的有并列关系和层进关系两种。并列关系即从不同角度反映事物,呈现一种横向联系。围绕一个中心,从不同的时空截取几个精彩片断,利用影视中蒙太奇的手法,把看似不相干的几件事,进行组节,形成并列式板块结构。这种写法最容易掌握。层进关系即以事情的发展变化为线索来拟定小标题,形成一种纵向联系。
三、小标题要格式一致,体现工整美。小标题的结构要大致相同,字数相等,一般一篇文章有三到四个小标题,这样一来,几个小标题就会构成一种排比关系,给人一种工整的美感。风景诗画
李存信
骄阳?父亲?麦田
是谁腰身佝偻,注视着拔节的小麦情人? 是谁挥镰荷锄,催熟了庄稼颗粒的饱满?
父亲,你厚重的肩胛沐浴过多少季节的麦浪,你满头的白发飘飞着多少人生的沧桑。双脚之下,一片依依热土酝酿着汗水的芬芳。父亲,满脸笑容的麦穗可是你汗水浇灌的希望? 一声吆喝,雄浑粗犷的无谱歌谣沿着犁铧翻开的泥土撒播最初的果实,你黝黑的皮肤背负苍穹,背负骄阳。
一海碗烈酒引出一段段荡气回肠的传说。发黄的农历后,你贮立的背影仿佛雕塑守望麦田,守望大地丰满的粮仓。
啊!父亲,这夏季热烈的麦地是你生命永不停止的风车。针线?母亲?灯光
一柄秋后的瘦镰,是母亲腰身佝偻的姿势。
穿针引线的身影映在那盏灯下,也能构成一幅乡韵浓郁的木板画;高高缩起的裤脚,站在哪一片泥土上,都写意着一首朴素动人的乡土诗。锅碗瓢盆的交响在你的手里犹如乡音般淳朴动听,袅袅的炊烟飘扬着缕缕温情,一坛坛乡情般的酒,就在那含辛茹苦的日子里酿出了,浓郁的芬芳不醉人也醉心。
转动黎明的辘轳,转动着你沉重的生活。麦浪起伏的田一道道横陈在你沧桑的额角,你的日子就在涨潮的麦浪里,一浪一浪涌进金秋。
你是一粒成熟的粮食啊!默默无闻以生命饱满而美丽。站着,是一株满面金黄的麦子; 躺下,是一片谦逊丰腴的土地。
啊!母亲,这秋天沉落的霞光是你最美的容颜。季节·风景·丰碑
你一站,站成了小米金色的童话; 你一站,站成了小麦挺起的背梁。
高天之下,草帽蓑衣撑起一方信念,一尊独特的雕塑站立成田野上不倒的丰碑。黑白的日子流淌,田野的方格写满了希望的警句,那些早熟的庄稼在你以百般呵护下在梦里也带着恬美的笑容,毫不担心鸟会抢她作新娘,梦甜如露,美如花。
当雪亮的镰刀成一个季节的风景,稻草人将金秋的丰硕递给了父亲、母亲,又一次在烈火中诠释着人生真缔。
啊!父亲、母亲,在季节的暖风里,你们站立成我心灵中最美的风景,永恒的丰碑!
[点评]
文章拟题新鲜别致,大标题简练,富有诗意,三个小标题形成三幅画面,既切合题目要求,又形成照应,暗扣了主题,使全文构成了整齐的结构,赏心悦目。这篇文章主题突出,情感真挚,语言优美,词语凝练,准确传神,尤其动词、形容的运用富有雕塑感,极有神韵,句子的组合丰富多变,善用各种修辞加以雕饰,可谓文采飞扬。
方法
三、借物抒情,运用象征
物本无情,但物一旦和人联系起来就有情了。借物抒情,运用象征就是要将物象作为所托之物,托物寄理。寻找物象与所托之“意”的相似之处,借助对物象的描写表达出来,或是观察物象从中悟出什么道理,如名篇《白杨礼赞》、《松树的风格》,“理”和“意”都在“物”上。
家乡的黄泥路
李民
深居城市,我喜爱柏油路,它光滑平坦有绿阴映衬。清晨,朝霞给它披彩;夜晚,华灯为它增辉。漫步公园,我陶醉于园中小径,蝉鸣给它增幽,鲜花为它润香。然而,我最钟情的,还是家乡的黄泥路。
家乡的黄泥路,既没有柏油路的清洁滑爽,也没有公园小路的妖娆多姿。风天,它尘土飞扬;雨天,它泥水四溅。可是,它的坑坑洼洼于我是那样的亲切,她的面容是那样质朴,她的胸怀是那么坦荡。
记得小时候,我常在黄泥路上玩耍。路旁边沟里放逐的“苇叶船”,嬉戏时的“娃娃响”给了我许多的乐趣。有一次,爸爸带我去小镇,我乐得一路欢呼雀跃,还不时用小脚在黄泥路上踏起一阵烟尘,小镇是多么热闹呀!以后我常常伫立在村头的黄泥路上,向远方眺望,傻傻地想:黄泥路的尽头,怕就是小城了吧,那里会不会比小镇更热闹?
村头的黄泥路是我的启蒙之路,我第一次进校门,走的就是这条黄泥路。那时候,路旁的杨柳吐绿,随风摇曳,似乎在向我招手致意,枝条轻拂路面,仿佛与泥路娓娓交谈,我们小伙伴们蹦着跳着走在黄泥路上,上学,放学。那时,大人们无空来修路,孩子们无心来护路。每当风雨袭来的时候,每当洪水涤荡的时候,我常常替它担心,可它并不在意,总是安然地拖着伤痕累累的身躯,一天一天,一年一年,默默地把我们一步步、一程程地送上人生的征途。
假日里,我回到了阔别多年的家乡,我满心渴望与家乡的黄泥路温存一番,可刻在我脑子里的黄泥路不见了,展现在我眼前的是一条清洁滑爽的柏油路。走在柏油路上,我放慢了脚步,我想谛听黄泥路的絮语,可黄泥路已埋名隐姓,化作柏油路坚实的路基了。我俯首路旁,想聆听黄泥路的心声,然而她却默默无语。
回到家里,看着年迈的父亲和同样年迈的叔伯大娘,他们质朴而勤劳,多像家乡的黄泥路,他们用自己的青春托起了我们的美好生活。
生活条件好了,走在柏油上,又怎能忘记家乡的黄泥路呢![点评]
这是一篇感情细腻凝重的佳作,它像一曲优美深沉的田园牧歌,动人心弦。其中蕴含着浓烈的思乡之情。小作者钟情于故乡那质朴无华的“黄泥路”,因此,把自己对家乡的一片真情都寄托在“路”这一物象身上。说“路”、赞“路”其实就是说家乡、赞家乡。从上面文章看,托物寓意这种手法在具体运用中主要是通过对所托物的描写(或叙事)来含蓄地表达其蕴含之寓意,所以在揭示寓意之前,须有精致的描写,通过描写展示其丰姿,然后,辅以精练的抒情或议论揭示所托之物的寓意。一般来说,以物寓意在选择“物”时,一定要注意所借之“物”是否具有“寓意”。否则,强拉联系也是不行的。借所托之物要典型,要能张显某种精神,揭示某种哲理。如梅的高洁、竹的气节、水的永恒、石的坚韧、沙的灵活、蜡烛的奉献等等。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
高考语文 散文阅读 一、散文的文体特征 1.散文的种类 散文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根据写作内容和表达方式的不同,散文可分为写景状物类散文、写人记事类散......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指导:目标与思路五篇
高中语文辅导网 www.xiexiebang.com 一、阅读目标 1、掌握散文的基本知识。 2、了解散文的时代差异、文体差异、地域差异,找准阅读散文的基本方向。 3、学会寻觅散文中的“......
高考语文应试指导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板块:吹尽狂沙始到金 一般来说,论述类文本侧重于客观地向人们传授新知识,展示新成果,通报新发现等。由于论述文很少有个人情感成分,且用语明了,句意追求唯一性,......
高考散文总述:答题指导
高考散文总述:答题指导考场现代文阅读步骤 (一)揣摩题干,有备而读 研读题干,看看命题人问了哪些方面的问题,在大脑里要形成“问题锁链”。(二)品读题目,缘文驰想 文章题目往往最......
高考散文阅读指导(共5篇)
高考散文阅读指导 散文就像一座干净的村庄温暖着焦灼的读者,熏陶滋养着一个又一个心灵。 福斯特:假如散文衰亡了,思想也将同样衰亡,人类相互沟通的最好道路将因此而切断。 散文......
高考语文文学作品阅读“好处与作用”概述
高考语文文学作品阅读“好处与作用”概述一、散文常见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 1.比喻: ①化无形为有形,使抽象的事物更具体。 ②使深奥的、抽象的事理变得浅显易懂。 ③化平淡为生......
文学作品阅读考前提示(散文)
文学作品阅读考前提示 一.明确文体 1.写景散文――借景抒情――主旨在景人相通处。 2.写人散文――因人抒情――主旨即对所写之人的感情。 3.写物散文――移物就情――主旨即物......
《文学作品(散文)阅读复习》说课稿
《文学作品(散文)阅读复习》说课稿 一、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再结合散文的文学性和艺术性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的复习目标: 1.了解散文的考查要点。 2.掌握阅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