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洛斯的维纳斯》教学简案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5 10:50: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米洛斯的维纳斯》教学简案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米洛斯的维纳斯》教学简案教学设计》。

第一篇:《米洛斯的维纳斯》教学简案教学设计

一、文思导引

本文围绕“她为了如此秀丽迷人,必须失去双臂”的观点,以精粹的语言,从美学审视的角度,探究有关决定“美术作品命运”而同创作者毫无关系的“某些东西”。“某些东西”是什么呢? 按照文中所述,那就是“借舍弃部分来获取完整的偶然追求”和“向着无比神妙的整体美的奋然一跃”。既然要获取整体美,就自然有了某些“常人”关于复原“米洛斯的维纳斯”的方案。人们也可以驰骋想象以弥补“失去双臂”的缺憾,但无论怎样挖空心思,却根本不能超越“丧失”的美感。甚至假设“真正的原形”出现,且是“真的事实”,作者也终究会“否定掉那个真正的原形”。进而作者又假设道:如果“维纳斯”其他的肉体部分失去了的话,“这座雕像兴许就不可能放射出变幻无穷的生命光彩了”,据此,“必须失去双臂”的观点得到确认,并生发出“米洛斯的维纳斯”失去双臂,“才奏响了追求可能存在的无数双手的梦幻曲”的合理想象,给人无限的思维空间。这就是行文的逻辑顺序,亦是文章的思路。

二、粹语品析

语言是思想的外壳,精粹的语言无不蕴含深刻的思想,阐明抽象的事理。下列语句,就是耐人寻味的精粹语言,必须予以品析。

1,“也就是说,使人不能不感到,这座丧失了双臂的雕像中,人们称为美术作品命运的,同创作者毫无关系的某些东西正出神入化地烘托着作品。”

品析:伟大的艺术与平庸的艺术之间的区别,并不在于它们处理手法上的概括与具体,题材选择对细节的爱好和排斥等等,而主要在于创作者所一心一意努力奋斗的目标是否崇高;在于创作者作画时,胸中是否充满着的那种爱慕与惊羡的情感,以及创作者在静观万物时一心追逐美好事物和仇恨一切卑吝邪恶现象的思想。事实上,一位伟大艺术家的心智偶而也将被吸引到某种想不到的事物上去,或者他将会以某种匪夷所思的方式去表现他们对美的一种理悟,正是这“同创作者毫无关系的某些东西正出神入化地烘托着作品”,它不是创作者的刻意追求,而是人性之中数不清的倾向的物化以及为人称善的坚定热情所指引着和磨炼着的自然的表现,这就是“美术作品的命运”。

2,“我既感到这是一次从特殊转向普遍的毫不矫揉造作的飞跃,也认为这是一次借舍弃部分来获取完整的偶然追求。”

品析:创作者必须对整个题材有全面的把握,否则不可能产生伟大的艺术作品。“从特殊转向普遍的毫不矫揉造作的飞跃”和“借舍弃部分来获取完整的偶然追求”,则有赖于画家或雕塑家其人的心灵具有某种奇特而崇高的品质,感情置于严格的控制之下,冷静沉着犹如统兵之将,如此,才能实现这种“飞跃”,也才能获取完整的艺术追求;看似“特殊”,实则是普遍的艺术创作规律所使然,看似偶然,实则“必然”。

3,“人们只要一度被这种神秘气氛所迷,必将暗自畏惧一览无遗的胳膊会重新出现在雕像上。哪怕那是两条如何令人销魂勾魄的玉臂!”

品析:“米洛斯的维纳斯”是一个美的典型,它“显示了高贵典雅同丰满诱人的惊人的调和”,“无处

不洋溢着匀称的魅力”,那“失去的双臂”,散发着神秘气氛,孕着生命之梦,获得了一种不可思议的抽象的艺术效果,这是向着神妙的整体美的奋然一跃。如果人们被这种神秘气氛所迷惑,让两条一览无遗的胳膊复原,即使是“令人销魂勾魄的玉臂”,也会失去原来的艺术光辉,完美的艺术作品反而会遭到破坏,甚至黯然失色。通过假设和正反论证,通过美学审视,作者“她为了如此秀丽诱人,必须失去双臂”的观点在这里确定无疑。

三、疑难破解

本文的疑难点似乎比比皆是,其实只要抓住几个关键语句,弄清它们在文中的含义,就能融会贯通,豁然开朗。下列语句比较难懂,教师可提出来,引导学生探究。

1,“不,说得更为正确些,她是为了自己的丽资,无意识地隐藏了那两条玉臂,为了漂向更远更远的国度,为了超越更久的年代。”

破解:只有具有了人类心智的一切高贵品质方能使人在艺术上进入至高境界。“米洛斯的维纳斯”的美,纯出于自然和造物者的巧夺天工,并不是靠外力或“有意识的”制造一种有利于驰骋想象的心境而使其“失去双臂”,而是“无意识地隐藏了两条玉臂”。这说明不是创作者的刻意追求,而是人类一切高贵品质的自然表现。只有这样,才使这件艺术瑰宝超越了国界,跨越了历史长河,以它的神奇的艺术光芒与天地共存,与日月齐辉。

2,“这一方是包孕着不尽梦幻的‘无’,而那一方却是受到限制的,不充分的‘有’,哪怕它是何等地精美绝伦。”

破解:“无”的一方包孕着不尽的梦幻、神秘、推断,伴着各种各样的奇思异想,伟大的艺术作品就需要这样的审美效果。然而,“有”的一方,即使表现手法天衣无缝,复原得精美绝伦,也仍然会受到限制,绝不会构成亮丽的图景和光辉的形象,这段话,再次表明了作者的观点,语言含蓄,极富深意。

3,“如果发现了真正的原形,我对此无法再持一丝怀疑而只能相信时,那我将怀着一腔怒火,否定掉那个真正的原形,而用的正是艺术的含义。”

破解:这是作者的一种假设。如果真的发现了真正的原形,不能再怀疑的时候,作者也会站在艺术家的原则上,按照艺术创作的规律和审美理念,以艺术的含义否定掉这个原形,因为它不是艺术,更不是伟大的艺术作品。为了维护真正的艺术,作者必须怀着“一腔怒火”来否定掉这个“事实”,可见,作者的观点多么鲜明,为艺术而战的信念又是多么坚定。

《米洛斯的维纳斯》教学简案

第二篇:《米洛斯的维纳斯》教学设计

《米洛斯的维纳斯》教学设计

韩秀和

教学设计

◆ ◆ ◆

一、教学任务:

1、能力训练点:培养“整体把握,筛选信息;研究探讨,深入领会”的阅读习惯;

2、学习文艺随笔的写法;

3、美育渗透点:领会“以无胜有,以少胜多;以虚衬实,虚实相生”的艺术原则。

二、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你是如何认识“美”的?请大家说说自己所认识、理解的美。大家看,我这里有一尊雕塑,你认为美吗?说说你的看法。

为什么“维纳斯”雕像失去了双臂却被举世公认为法国罗浮宫的第一珍宝呢?让我们跟随日本作家青冈卓行探个究竟吧。

2、文本阅读:引导学生自我阅读文本(要求学生标出段序、句序)

3、文体探究:你认为本文是什么文体?(明确:随笔——一种文艺笔法与议论手法相结合的散文;文艺随笔——谈论文艺问题的随笔。)

4、问题探究之一:请学生齐读第一节。文章开头说“我欣赏着米洛斯的维纳斯……”,这里的“我”指的是谁?文章中还有不少以“我”起头的句子,请一一画出,并把这些语句按原文顺序连起来念一遍。念的时候,梳理作者有几个结论。

引导学生思考作答:(明确:①舍弃部分获得完整的美;②任何复原双臂的方案都是奇谈怪论;③人手在人的存在中具有象征意义。)

小结:随笔具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主观色彩浓重,这些体现了这样的特点。

5、问题探究之二:作者的主观判断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基于对维纳斯雕像的艺术感悟,我们来看:文章第一段中说“她为了如此秀丽……”,这里的“她”指的是什么?文章中还有一些出现“她”的语句,画出来并念一念。思考:这些内容写出了“她”的什么?

引导讨论深思,明确:(“她”指的是维纳斯雕像,但不是死的石头,而是具有生命活力的艺术雕像。写了:①她为了秀丽迷人,把自己的双臂无意识地遗忘在了某一个角落里,因而不管欣赏哪儿,无处不洋溢着匀称的魅力,使人百看不厌。②对她双臂的想象。)这是作者看到的雕像的艺术之美。

6、问题探究之三:作者不仅看到了维纳斯之美,同时也看到了人们对维纳斯雕像的眼界,文章第一段中有这样的话:“使人不能不感到……”,这里的“人”指的是谁?文中还有一些出现“人”(“人们”)的地方,从文中找出并连起来念一念,看人们是如何看到维纳斯雕像的?这里的“人们”指的是所有其他的欣赏维纳斯雕塑的人,作者写了他们对维纳斯的理解与想像。

7、课堂拓展:图片欣赏,针对这两幅画,你认为清冈卓行会对哪一幅评价更高,说说理由。

8、文本的启示:组织学生展开讨论,看看本文给了自己什么样的启示。

本文启示一:虚实相生的艺术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艺术作品的生命力。

本文启示二:要想获得虚实相生的艺术效果,离不开创作者与鉴赏者的共同努力。

本文启示三:虚实相生是有条件的,艺术空白并不等于任意残缺。本文提出了一个美学命题,即如何认识“缺憾美”:①缺憾也是一种美,②并非所有的残缺都是美,③对艺术上的残缺与生活中的残缺,认识应不一致;由此作者以其独特的艺术颖悟力,深刻地阐述了艺术创作中“以无胜有,以少胜多”的艺术原则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方法。

启示之四:文艺随笔的写作、阅读思路。

设计思考

◆ ◆ ◆

就这个文本,我之所以这样进行教学设计,是有我自己的思考的。据我的思考,任何文本教学都起码应从这样五个角度考虑:课标的要求、学生的需要、教材的特点、编者的意图、教师的风格等五个方面来考虑。就本文而言,这是一篇文艺随笔,在高中语文教材中这类的文本不过两篇,应该教什么,是很最值得思考的。如果大教特教维纳斯的美,那就不是语文课了,那就上成了美术鉴赏课了,我不愿做“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语文人,那教什么呢?就教语文的东西。这个文本中语文的东西有哪些呢?根据文艺随笔的特点、揣摩教材编者将该文本编入教材的意图,我觉得应该教给学生从这个文本的学习中学会文艺随笔怎么写,也就是从内容上写什么,从手法上如何用,从构思上怎样做;还应该教给学生阅读文艺随笔这类的文本怎样读,也就是要读出主观色彩来(“我”的认识)、读出客观主体来(被鉴赏作品的本来面目)、读出其他鉴赏者对艺术作品的认识来。只要能够实现了这两个目的,这个文本的教学也就算较好地完成了。

专家点评

◆ ◆ ◆

精心设计一堂课,将老师毕生的智慧和才学融入到课堂教学当中去,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渴求知识的欲望;一堂精彩的课如行云流水一般顺畅地进行下去,学生为之回味无穷,老师为之踌躇满志,——这大概就是老师们孜孜不倦的追求,而作为老师也应该这样去追求。

韩老师的这堂课,就是这样精心雕琢的几近完美的一堂课,甚至具有欣赏价值;富有艺术性、颇具想象力的板书设计,将整个课堂的内容组合成一个大大的“美”字,既突出这堂课的教学重点,又给学生以美感,尽显韩老师的教学智慧和对语文教学的完美追求。这样的课,学生满意,老师自己也满意。从这篇文章的字里行间,我们就能感受到其中洋溢着韩老师成功之后的骄傲。

需要提醒老师们注意的是,这样富有艺术性的语文教学设计,是建立在丰厚的知识积累和严谨的教学秩序的基础之上的;精彩纷呈的教学设计和轰轰烈烈的教学效果背后,是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越是这样近乎完美的教学设计,越是要注意教学过程中的每个环节的每个细节,否则就会给自己精心设计的教学带来缺憾。

韩老师这堂课,我觉得在其唯美的教学形式之下,至少掩盖着这样的缺憾:这堂课的开头导入。

老师以一个设问开场:“在你心目中如何理解‘美’的呢?”这涉及到美和审美问题,问得十分抽象,因此,学生回答的也很抽象:“‘美’包括内在美和外在美。”于是,老师在这样的回答基础上引出本堂课的内容:“刚才两位同学说,美是外在美和心灵美的结合,那么还有没有其他形式的美呢?今天就让咱们跟随日本作家清冈卓行走进另一种美——维纳斯之美。”显然,韩老师这里犯了一个逻辑错误。“内”和“外”是一对矛盾概念,学生的回答从外延上已经把所有的美都包括了,怎么还会出现“其他形式的美”呢?维纳斯之美,既不属于外在美,也不属于内在美(心灵美),是吗?

此外,我感觉,清冈卓行这篇文章的语言是很难懂的,我读的时候有些句子需要反复读几遍才能理解它的意思和作用。我想,对于这篇文章的教学,老师是不是在指导学生读懂文本、筛选信息方面下一些功夫?这对学生将来的应试和平时的阅读活动都是有好处的。

此意见仅供参考。

(刘炯辉《作文阅读个性化·课题通讯》)

第三篇:《米洛斯的维纳斯》教学详案..-教学教案

在没上课之前,我想问大家这样一个问题:在春节的众多歌舞类节目中,哪一个节目给你的印象是最深刻的?为什么?

对,我也有同样的感觉。这个节目能够成功是缘于手臂的姿态变化,展示出惊人的美感,从正面看这是一个整体,但在这个整体背后,是在不同时间不同空间展示出来的手臂上的不同曲线和纤纤玉手的精巧造型。(看图片)

如果没有手臂,这个节目还会这么精彩吗?我想大家的答案都和我一样。

但是在艺术史上就有这样的一座雕像:那就是罗丹的巴尔扎克像(看照片)罗丹在完成这尊塑像时,叫了几个学生来一起欣赏。雕像的造型很别致:巴尔扎克披着睡衣,双手叠合在胸前,昂着硕大的脑袋,两眼注视着前方。一个学生指着雕像的双手说:“老师,这手像极了!我从来也没见过雕的这么完美的手呢。”然而,这句赞美的话使罗丹皱起了眉头,他沉思了一会,突然举起一把斧头,将那双“完美的手”砍了下来,学生们都疑惑不解。但罗丹却神色严峻的说道:“这双手太突出了。既然这双手已经有了自己的生命,那就不再属于这个雕像的整体了。你们一定要记住,一件真正完美的艺术品,是没有任何一部分比整体更重要的!”

罗丹强调了作品从整体欣赏的重要性,强调没有什么比整体更重要,尽管在当时没有人承认欣赏这部残缺了的艺术品,但罗丹断言:“我的雕像终将立于不败之地。”他的预言应验了,“巴尔扎克”真的成为了举世闻名的艺术珍品。

无独有偶,在巴黎的罗浮宫也有这样的雕像:这座萨莫色雷斯的胜利女神像是一座大理石雕像,高328厘米,约创作于公元前200年。虽然女神的头和手臂都已丢失,但仍被认为是古希腊雕塑家们高度艺术水平的杰作,不论从哪个角度,观赏者都能看到和感受到胜利女神展翅欲飞的雄姿。她上身略向前倾,那健壮丰腴、姿态优美的身躯,高高飞扬的雄健而硕大的羽翼,都充分体现出了胜利者的雄姿和欢乎凯旋的激情。海风似乎正从她的正面吹过来,薄薄的衣衫隐隐显露出女神那丰满而富有弹性的身躯,衣裙的质感和衣褶纹路的雕刻令人叹为观止。作品的构图也十分成功,向后飘扬的衣角和展开的双翅构成了极其流畅的线条,腿和双翼的波浪线则构成一个钝角三角形,加强了前进的态势。

虽然这两座雕像都是残缺的,单却给人以美感:这就是残缺的美,是部分的残缺赢得整个作品的美的和谐。

比他们更有名的是另一尊收藏在罗浮宫的,米洛斯的维纳斯像。(看图)

维纳斯大家有可能听说过,那有谁知道希腊罗马神话中她的故事吗?

刚才的同学说的很好,我再来做一下总结和补充。传说之中,她是从大海的泡沫中诞生的(波提切利《维纳斯的诞生》)后来在在三位时光女神和三位美惠女神的陪伴下,来到奥林匹斯山,众神被其美丽容貌所吸引,纷纷向她求爱。可见她的美丽。后来宙斯把他心爱的女人嫁到人间,奥林匹斯山的众多天神都去了,只是忘记了请纷争女神,纷争女神没有受到邀请,为了发泄愤怒,她向婚宴扔下一枚金苹果,上面写着“给最美的女神”。天后赫拉,智慧女神雅典娜,美神阿佛罗狄忒都认为自己最美,应该得到金苹果。宙斯将裁判权交给特洛伊王子帕里斯,三位女神为了得到金苹果,纷纷向帕里斯许愿,最终帕里斯决定将金苹果送给美神。得到金苹果的美神,也如约帮助帕里斯,拐走希腊绝世美女——海伦,从而挑起了希腊人远征特洛伊的十年战争。(过程中,看图片)从这之后,维纳斯就被认为是爱与美的化身。而这座断臂女神,从雕像被发现的第一天起,就被公认为是迄今为止希腊女性雕像中最美的一尊。多少年来,人们对她倾注了不计其数的赞美和歌颂。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日本作家清冈卓行的一篇《米洛斯的维纳斯》。(课件)

有可能大家还不是很了解清冈卓行,那么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他。(大屏幕)那位同学起来读一下?

因为她失去了双臂。

1、那失去了的双臂正浓浓地散发着一种难以准确描绘的神秘气氛,或者可以说,正深深地孕育着具有多种多样性的生命之梦。

2、米洛斯的维纳斯虽然失去了两条由大理石雕刻成的美丽臂膊,却出乎意料地获得了一种不可思议的抽象的艺术效果,向人们暗示着可能存在的无数双秀美的玉臂。

3、这一方是包孕着不尽梦幻的“无”,而那一方面却是受到限制的、不充分的“有”,哪怕它是何等地精美绝伦。

那么我们把他总结为一句话:因为可以给人以无穷的联想。

而清冈卓行为了说明自己的观点,又有哪些设想?(在文章找)

如果她没有胳膊,会有这样的审美,但如果有了双臂,会怎么样呢?我们是不是应该给进行一次复原呢?

1、法特·威灵丁对《断臂维纳斯》遗失的双臂进行了一番推敲,他的意见是:维纳斯正慢慢走进海里,有手扶持着自已的衣服,左手想要把头发松开,所以左手握着的东西不是苹果,而是结发的发带类的东西。

2、塔拉尔是英国医师,右手护胸,左手拉着自己的孩子小爱神厄洛斯。

3、德国雕刻家朱·舒特拉森,考察了雕像以后认为,《米洛斯的维纳斯》不是一个单独的雕像,而是和希腊神话中维纳斯的情人战神马尔斯站在一起。不过这幅不是真正的复原图。

5、《卡布亚的维纳斯》现收藏在那不勒斯国立美术馆。这座复原像表现的就是维纳斯在左膝上按着盾或矛,默默注视着盾里映出的自已美丽的身影

“选择出来的任何一种形象,都如我方才所述,根本不能产生超越“丧失”的美感。”应为丧失了双臂之后,会给人一种想象的空间。

但是想象要有一定的界限,无能无限的遐想。

那么是不是可以失掉其他的部分?如果失掉是像胜利女神一样的头颅,是不是也仍然魅力呢?(讨论)所以说,不是任何部分都能残缺,她只能失去双臂。

因为失去双臂后,主体并未残缺,残缺的只是部分。

但是我们应该想一想,是不是所有的残缺都是美的?(讨论)

从而可见,残缺美却不是我们所要刻意追缺的东西。这只是美的一种形式。其实我们更多的情况之下,见到的是完整的美。

但是艺术上的残缺美可以给人以想象:想象才能给一件艺术品以生命。

这些图片都没有把所有的东西都画在画面上,但给人以无穷的想象空间。这就是汤贻汾《画鉴析览》 “人但知有画处是画,不知无画处皆画,画之空处全局所关,即虚实相生法。”

(屏幕)英。赫普沃斯《带弦的翼》(1956)这是一件充满诗意的作品。造型如鸟儿张开翅膀,轻盈而引人遐思。中间牵拉的线造成了一种奇异的空间韵律,充当了实体向空间过渡的中介;朱耷的鸟,画一条生动的鸟在纸上,别无一物,别无所有,但用笔多么神妙,令人感到环绕这只鸟的是一个无垠的空间,和天际群星相接应,真是一片 “神境”。墨荷图,寒鸦图;齐白石的虾。没有水却感觉到虾在水中游。

不光是雕塑和绘画,在诗歌中,也同样有类似的作用。比如说贾岛的《寻隐者不遇》(表现隐者的高洁品质,三局回答,表现了隐者的经常性的活动,对大致的去向给明确的回答,热情指引,婉转的辞谢,请来访者不要做徒劳的寻觅——因为寻不见而见其美),崔护的《题都城南庄》(在回忆中有美好事物,所以回忆比较珍贵,才会充满感情,正因为有美好的记忆,才特别感到失去美好事物的惆怅)。

在小说中也有梁祝的爱情悲剧。正因为其不成功,才在人们间留下了不朽的传奇。

在文学艺术史上还有那些类似的作品?自己回家思考。

时间不知不觉地过去了,我们这节课也接近了尾声。只要你们培养了正确的审美观,那么我们这节课的目的也就达到了。希望你们在以后的学习或生活中,树立起正确的审美观。

这节课就到这里,下课!

[1]

第四篇:米洛斯维纳斯说课稿

米洛斯维纳斯说课稿

米洛斯维纳斯说课稿1

维纳斯,古希腊神话中爱与美的女神,以她为题材的绘画雕塑数不胜数,当人们发现了米洛斯岛上的维纳斯时,才认定她才是希腊女性雕像中最美的一尊。她虽然失去了双臂,却赢得全世界对她的瞩目。今天我的说课就是日本清冈卓行的美学论文《米洛斯的维纳斯》,下面我分五部分说本课的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

《米洛斯的维纳斯》是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的一篇课内自读课文,本单元都属文艺论文,重在讲知识或道理,读者从中既能获得新知,又锻炼了思维能力,还能感受到浓浓的理趣。本课则阐述作者的一个美学观点,即残缺美。

2、教学目标:

学生在上学期赏读了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花未眠》,《花未眠》阐述了美是邂逅所得及艺术源于生活的美学观点,《米洛斯的维纳斯》则是学生在学习美学知识方面的深入与延续。根据学情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正确理解文章的残缺美,把握本文关键语句的含义,提高审美能力,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观点,解决文艺欣赏方面遇到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深入阅读课文,探究问题。

通过讨论的形式组织课堂教学,让学生谈对课文的理解,谈对作者观点的认识和评价,教师注意及时纠偏,并引导话题的走向。

以本文为契机,引入有关的文学艺术欣赏知识。教学时围绕维纳斯雕像,介绍和本文作者观点相通的中国画的虚实相生的原则,结合图片,以直观的形式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本文的观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文学艺术的鉴赏和创作是重要的审美活动,科学技术的创造发明以及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也贯穿审美追求,未来社会更崇尚对美的发现、追求和创造。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应该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米洛斯的维纳斯是西方美术史中最著名的杰作之一,历来被视为希腊雕刻艺术的珍宝。学生对她的欣赏将会提升审美品位。

3、教学重难点的确立

教学重点:理解作者提出的残缺美,领会“以无胜有、以少胜多”“虚实相间”的艺术原则。

教学难点:对关键语句含义的理解,辩证地分析艺术作品的残缺与完整。

本文为译著,又是抽象的理论文章,在语句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把对关键语句含义的理解作为难点之一;难点之二则是启发学生辩证地分析艺术作品的残缺与完整,断臂维纳斯只是一个特例,并不是所有的残缺的艺术品都是美的。

二、说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

1、欣赏品味法:课文以米洛斯的维纳斯为审美点,以蒙娜丽莎与胜利女神为衬托点,以齐白石画为深入点,以自然残缺美为延伸点,以人生的残缺美为德育点,这些抽象的理论都以图片的形式来进行直观地学习,形成视觉冲击力,吸引学生细细品味。

2、自读探究法:由于本课是自读课,因此课文教法主要采用自主探究为主。找出问题,看书筛选信息解答。

3、自由讨论法:如何为断臂维纳斯复原,学生会各持己见,这是一个讨论的热点。在拓展深入时,让学生判断什么样的人生是最美的人生,这就是价值观与人生观的体现,这个问题也会引发争论。讨论时教师可加入自己的观点,也可留下空白,由学生自己甄别。

4、讲练结合法:在品味了断臂维纳斯后,又浏览了蒙娜莎神秘的微笑,就展示几幅胜利女神的远近的雕像,让学生写一个片断,进行审美练习。

教学手段:本课将大量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的首页:断臂维纳斯的美在璀璨的卢浮宫的衬托下更显得庄严而典雅。在巴黎一瞥中将几座有代表性的建筑图片展示给学生,然后引出卢浮宫三宝,配上了《雪绒花》的音乐,意境很美。在拓展深入中,有齐白石的绘画,有当代摄影作品,有残疾人的几幅图片,以此辅助学生深入理解残缺美在艺术及人生中的体现。最后的审美练习也展示胜利女神的雕像,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她的形象美和神韵美。这些图片的应用将和本课对美的阐释相得益彰,共同构成美的教学氛围。

三、说教学过程

本课的教学流程设为六个环节

(一)导语:由巴黎引出卢浮宫三宝,从而顺理成章把学生的目光聚焦在卢浮宫镇宫第一宝——庄重典的米洛斯的维纳斯雕像上。巴黎是一座无与伦比的城市。是浪漫之都,是艺术之都。它有美丽的塞纳河,有经典的艾菲尔铁塔,有绚丽的小区广场,辉煌的红磨坊,有神秘的巴黎圣母院,有璀璨的卢浮宫┄┄在卢浮宫里珍藏了三件镇宫之宝。

(二)学生阅读课文,提出问题。这个环节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养成质疑的习惯

(三)课文探究

教师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补充总结为以下六个

1、本文谈了一个美学观点,这个美学观点是什么?

2、文章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3、维纳斯失去双臂后,获得了一种抽象的艺术效果,这种抽象的艺术效果是什么?

4、为什么作者不赞成复原双臂?

5、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复原计划,告诉我们你心中完整的维纳斯是什么样的?

6、维纳斯为什么只能失去双臂,不能失去其它部位吗?

这六个问题由学生品读课文,讨论完成。

(四)拓展深入

引导学生追根溯源。清冈卓行并不是残缺美的首创者,我国古代早就有相关的论述。老子云:“大音无声,大象无形。”即是说最大的乐声听来反而无音响,最大的形象反而看不到形迹。

我国古代绘画中体现了空白艺术,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如齐白石画虾,他只画虾的动作,而空白处观赏者便想象成了水。空白艺术与残缺美是一脉相承的。

“空白”是虚,物象是实,虚与实辩证地统一于艺术品中。从“空白”的价值意义来看,“空白”并非没有东西,而是在于求其空灵,不是空而无物,而是虚中求实。艺术品中的“空白”体现一种“虚灵”的“空间感型”,使艺术品虚实相映,形神兼备,从而达到“无画处皆成妙境”的艺术境界,给人以启迪和美的享受。在音乐、绘画、雕塑、建筑、文学、戏剧、电影、曲艺等艺术形式中,历来都讲究虚实相间的艺术。

为了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虚实相间的艺术,可展示几幅古画,与学生共同品味。

然后向学生出示两幅作品,《玻璃破碎的瞬间》是一幅摄影作品,一只高脚酒杯破碎的一刹那,蓝色的液体流出来。“中国现代文学馆的影壁”在顶部特意设计成了残缺。这些都是残缺美在当代艺术创作中的应用。而在文学作品中残缺美是如何表现的?

比如结局离散,人物性格的缺憾都会产生残缺美的效果。《水浒传》里黑旋风李逵憨直忠勇,却又鲁莽得可爱,《红楼梦》中黛玉的小心眼,《三国演义》中张飞的粗心等,这些缺点使人物形象更饱满生动,富于个性,真实可信,流传千古。

现在就让我们从艺术中走出来,走到大自然中,月圆月缺,潮起潮落,花开花谢,云卷云舒,所以残缺的也是美。

人生是也是不完美的,想想人生中的残缺美是如何创造的。让学生自由发言,学生会想到残疾人:阿炳,奥斯特洛夫斯基,张海迪等,然后学生就能够说出他们用意志创造了美。

教师引导升华本课:你认为人应该追求什么样的人生,或者说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最美的?让学生各抒己见,自由发言,畅谈心志。

(五)审美练习

中国古代读书方法中有知出知入法,就是要能读进去,也能跳出书中观点的束缚,现在就让学生走出清冈卓行的思维空间,重新审视维纳斯的美。学生除了残缺美外还可以看出这座雕像的形体美和庄严典的神韵美。用课件展示板书:

1、完整的艺术美。

2、完美的形体美

3、古典的神韵美

重点引导学生品味她的神韵美。俄国古典派评论家温克尔曼用这样两句话来赞赏希腊雕像的美:崇高的庄严,伟大的静穆。屠格涅夫在一篇小说里说:“〈米罗斯的维纳斯〉比法国大革命的〈人权宣言〉更不容怀疑。”这意思是说在保卫人性的尊严方面,它也许更有力量,她大方而雄伟,坦荡而又自尊,在她面前,人们感到的是亲切,喜悦以及对于完美的人和生命自由的向往。

教师启发学生:完整的艺术就不美了吗?其实蒙娜丽莎在美术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丝毫不亚于断臂的维纳斯。然后让学生阅读语文读本傅雷的《蒙娜丽莎之美》),学生找出描写画面主人公神秘的微笑的语段:

假定她真在微笑,那么,微笑的意义是什么?是不是一个和蔼可亲的人的温婉的微笑,或是多愁善感的人的感伤的微笑?这微笑,是一种蕴藏着的快乐的标帜呢,还是处女的童真的表现?这是不容易且也不必解答的。这是一个莫测高深的神秘。

最后要根据上面学生获得的知识与能力进行一个片断写作练习,学生仔细看《胜利女神》的雕像,欣赏《胜利女神》之美,不少于200字。

(六)布置作业:阅读宗白华《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与实》

四、说板书

米洛斯的维纳斯

必须失去双臂——才有无数双玉臂

残缺美不能复原双臂——“有”限制了想象人生?

只能失去双臂——双臂可千变万化

五、说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设计意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因此渗透一些美学知识对学生在欣赏文学艺术时会获得审美体验,可以说通过本课可以对学生艺术修养起到一个启蒙的作用。而对艺术的审美又可以引申到人生中,什么是人生中的最美,有的人追求外表,有的人追求内在,有的人追求享乐,有的人追求奋斗,有的人奉献,有的人索取。总之形形色色的人生之路,刹那间的选择会决定一生。教师与家长以及社会是给学生一个正确的指向,这种美的指向在学生潜意识中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人类在诞生之日起就开始了对真善美的追求,只要社会的车轮前进,这种追求就不会停止,只要符合真善美,这样的人生就是最美的。

米洛斯维纳斯说课稿2

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我是 号考生,谢谢!

现在开始说课。我说课的课题是《米洛斯的维纳斯》,作者:清冈卓行。我将从以下7个方面剖析本课。

《米洛斯的维纳斯》选自鲁人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2单元,本单元的主题是美的真谛,本文是一篇艺术随笔,蕴含作者的美学主张,给人以美的享受,学习本文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力。本课计划用时1课时。

高一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学素养,但审美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学生的认知特点,确定本节课的三维学习目标为:

知识与技能——了解作者的美学观点,接受美的.熏陶;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理解文章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理解关键句的含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辩证地思考艺术的残缺与完美。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因此,本课将采用情境教学,以情促读、以读促思的教学方法;在学法上引导学生采用朗读法、问题探究法完成学习目标。

为实现高效课堂,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微课视频。

本着“育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拟定以下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激趣导入,用时约3分钟

古人云:“未见兴趣,必不乐学。”多媒体播放一段卢浮宫的视频最后定格在维纳斯雕像之上,激发学生兴趣,顺势导入新课:维纳斯是罗马神话中爱与美的女神,是卢浮宫的“首席珍宝”,被公认是迄今为止希腊女性雕像中最美的一尊,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一起去欣赏她的美吧。

第二环节:初读品析,用时约10分钟,分2步展开

1.学生结合导学案,了解断臂维纳斯雕像的特征和有关传说,把握维纳斯雕像的形体美。

2.朗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式,我将播放一段名家范读的微课视频,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让学生找出本文的主旨句。师生讨论,共同明确:作者开门见山提出观点“她为了如此秀丽迷人,必须失去双臂”,其余段落则分别从正面、反面和侧面对这一中心进行论述,分别阐述了必须失去双臂、不能复原双臂以及只能失去双臂,层层递进,全面支持了主旨句。

第三环节:精读探究,用时约20分钟,分2步展开

1.读中悟情,深入文本。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出问题:维纳斯双臂的失去给了作者怎样的感受?他是怎样具体阐述这种感受的?小组自由讨论,每组选派代表发言,我将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总结补充:“这是一次从特殊转向普遍的毫不矫揉造作的飞跃”,“一次借舍弃部分来获取完整的偶然追求”,残缺反而给人驰骋想象的空间,想象出无数秀美的双臂,种种虚像绝妙地烘托着这尊雕像,提升了这尊雕像的艺术价值,也体现了艺术欣赏的一条规律,即残缺美。

2.以情促读,探究文本。所有的残缺都是美吗?设置此环节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从读通到读懂,进而读中设疑。小组交流讨论,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这一问题。

第四环节:拓展升华,课堂小结,用时约5分钟

艺术创作贵在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舍弃一些东西,反而能让欣赏者得到更广阔的想象空间,使艺术品获得更久远的生命力。通过本文的学习,你有怎样的体会?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畅所欲言。

预留3分钟,让学生回顾当堂所学。我将进行课堂巡视,及时解答学生疑问。

整堂课,以问题为导向,充分发挥小组自主、合作、探究的作用,落实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育理念,完成课前预设,促进精彩生成。

第五环节:布置作业

写一段文字,谈谈你对残缺和完美的认识,发布到班级博客中。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的板书设计如黑板所示。课后我将及时进行总结反思。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再次感谢各位评委老师。

(擦黑板,道别)

米洛斯维纳斯说课稿3

各位评委:

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米洛斯的维纳斯》,下面我分七部分展开论述:

一、教材分析

本文是高中语文第二册第二单元的最后一篇。第二单元的学习重点是“研究探讨,深入领会”。课文是一篇艺术随笔,蕴涵着作者的美学主张和审美理念,能给人以美的熏陶。但由于是译文,又涉及到一些深奥的美学观点,要领会文章内涵有一定难度,这正好可以培养学生分析研究、质疑解疑,主动获取知识和鉴赏文章的能力。而且本课教学建立在本单元前三篇课文的“探究式鉴赏阅读训练”的基础之上,又承接第一单元的学习重点“筛选文章重要信息”,学生在学习本课时,可以温故而知新,锻炼了思维能力,还能感受到浓浓的理趣。

二、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

根据课程目标三个维度和本单元的教学要求,结合教材进行综合能力的培养,我确立了以下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作者的美学观点,理解课文中关键语句的含义。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鼓励学生发表创造性见解。

(3)情感目标: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发展学生的审美个性,引导学生认识审美活动的主观性特征。

2、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鼓励学生发表创造性见解。

依据: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阅读与鉴赏中的审美体验。就本文而言,理解“缺陷美”这一美学观点,学会欣赏维纳斯以及其它美的事物都需要想象力和审美判断力,这就需要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能力和独到的见解。

3、教学难点: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了解作者的美学观点“残缺美”的涵义。

依据:本文为译著,又是抽象的理论文章,对于审美认知能力还不够成熟和审美素养还比较欠缺的高一学生来说,要理解这篇文章或者接受作者的美学主张有一定难度。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一)教学方法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教会学生自己去学习。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因此,我采用这样的教学法:

1、情境教学法:导入时,展示维纳斯雕像图片,配上优美音乐,创造艺术氛围,使学生获得美的感受,培养其高尚的审美情操。

2、启发探究法:在这堂课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对课文的理解和探讨主要由他们自主完成,我只是起到一个启发的作用。

3、想象思维训练法:给学生想象的空间,让他们复原了心中完美的维纳斯,激起学生的审美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4、自由讨论法:想象心中完美的维纳斯形象时,以及对作者的观点争鸣与延伸时,让学生不拘一格发表看法,讨论时教师也可加入自己的观点,但不会强加给学生。

(二)教学手段

本课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导入新课时,用多媒体课件将维纳斯雕像图片展示给学生,配上音乐《致爱丽斯》,创设优美的艺术氛围。在探讨缺憾美时,展示齐白石的绘画,辅助学生深入理解残缺美在艺术中的体现。另外,课文的板书也用课件展示,方便学生记录。

四、学法辅导

1、欣赏品味法:引导学生在动听的乐声中欣赏各种相关的艺术图片,接受美的熏陶,让他们自由畅谈对艺术品维纳斯雕像的审美认识。

2、自主探究法:在解决教学难点时,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阅读课文时主动探究,了解作者的美学观点、提出问题并寻求解决的办法,而我只是在学生需要帮助时给予启发。

3、想象思维训练法:学生在我的提议下,想象心中完美的维纳斯。学生想象力各有不同,但我都会予以肯定,想象不出来的我就从不同的角度启发学生,让他能充分调动自己的思维,放飞想象的翅膀。

4、交流讨论法:学生在我的鼓励下,自由发表看法,大胆创新,学会主动与同学、老师交流,共同学习。

五、教学程序

我的教学设计有六个环节

1、导入

用一个谜语引起学生的兴趣,由谜面“凝固了的舞蹈”猜出谜底“雕塑”,从而顺理成章把学生的目光聚焦在维纳斯雕像上,让学生欣赏雕像,并谈感受。

2、课文感知和探究

当学生发现雕像“断臂”这个特点时,引导学生速读课文,并完成两个任务:①找出“断臂”的来历,用自己的话来概括作者对“断臂”的看法及理由。②就课文有疑问之处提出问题请老师或同学解答。

这个环节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在自我探求和与人交流中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了解作者的美学观点“残缺美”的涵义,从而解决教学难点,实现知识目标和“鼓励学生发表创造性见解”这一能力目标。对于课文关键语句的理解,上课前我已作好了充分准备,以应对学生有可能出现的种种疑问和的理解。

3、激发想象

残缺之所以美,是因为它能引起人们无限神秘的遐想。放飞学生的想象之翼,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为此,我建议学生设想完整的维纳斯形象。

学生在想象时,反映出的是他对雕像的理解,也是他对美的一种认识和感受,这既是一次审美实践,又是想象能力的训练;同时让学生初步认识到审美活动的主观性。

4、争鸣拓展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学生畅所欲言是这节课的另一个重点。学生的某些见解可能不成熟,但学生在发表见解的过程中锻炼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发展了审美个性,同时,学生也能体会到审美是带有创造性和主观性的个体活动。所以这个环节是十分重要的。为此,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给学生讨论:你是否赞成作者“残缺美”的观点?维纳斯失去双臂是好事还是坏事?你认为怎样才是真正的美?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我还会适当地启发学生。

5、课堂总结

正如“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在一千个人的心中可能就有一千种不同的美。面对这断臂的维纳斯,她究竟是断臂更美还是完整更美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感受美,欣赏美,珍惜美。这节课快要结束了,但是关于“美”这个话题远远没有终结,最后,希望同学们能够拓展自己的阅读和生活视野,多欣赏优秀的艺术作品,从而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学识修养,这样就能在美的王国里自由漫步了。

附板书、争鸣、残缺、维纳斯、完整、拓展

6、布置作业:以“美”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六、教学理念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中指出: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同时还强调:阅读和鉴赏中的审美体验关键在于唤醒学生的审美情感。因此,我在这一课的教学中十分尊重学生的审美选择,鼓励他们对文本美学观点进行质疑和争鸣,努力创设民主、开放的学习情境,在师生、生生多边对话交流中,展现各自的想法,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大语文教学观,改变了传统教学过于注重传授知识的做法,实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七、创新点

教学中创设一个交流的平台,师生平等交流,不求意见统一,激活了思想,活跃了气氛。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我的说课完毕,谢谢!

第五篇:《米洛斯的维纳斯》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清冈卓行的美学观点,理解课文中关键语句的含义。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鼓励学生发表创造性见解。

3、美育目标:发展学生审美个性,引导学生认识审美活动的主观性特征。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鼓励学生发表创造性见解。

【教学难点】

1、了解作者的美学观点,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

2、理解“残缺美”的涵义。(这是对作者美学观点的延展)

【教学方法】

引导研讨式

【教具】

石膏像《米洛斯的维纳斯》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让学生欣赏石膏像《米洛斯的维纳斯》,并谈感受。

【展示石膏像,学生就有一个实体感受,他的想象就会有的放矢,毕竟审美活动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欣赏者的主观感受是建立在客观实体的基础之上的。】

2、当学生发现“断臂”这个特点时,讲述“断臂”的来历。

【讲述来历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引起学生的兴趣,为后来的“补臂”想象作铺垫;二是照应课文的第二段,加深学生对“偶然”的理解。】

3、让学生畅想“断臂”的原始模样。

【学生想象双臂模样时,所反映出的是他对这座雕像的理解,也是他对美的一种认识和感受,这既是一次审美实践,又培养了他们的想象能力;同时让学生初步认识到审美活动的主观性,但是教师不需要将此点明,在授课的尾声再进行总结,给学生一个体悟的过程。】

二、研讨新课第一、二部分:

1、检查预习效果,让学生说出作者对“断臂”的看法。

2、朗读课文前三段,找出作者的理由。

【找理由也就是找文章中的关键句子,这些句子在理解上会有些障碍,所以化繁为简,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进行引导,学生会觉得容易得多。】

3、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来归纳作者的理由。

【这个环节其实就是让学生了解作者的美学观点。】

三、研讨“残缺美”的涵义:

1、提问:既然残缺能带来这样好的艺术效果,那么艺术品是否应该提倡残缺?

【作者在前三段里讲述残缺带来的不可思议的审美效果,可能会给学生一个定势思维,即残缺就是美,所以有必要提醒学生质疑、发问,多角度的看问题。】

2、追问:结合维纳斯的断臂谈谈怎样的残缺才是美的?

【这个问题给了学生发表不同见解的机会。可能学生的某些见解会稚嫩、不成熟,但是没有关系,这里重在发展学生的审美个性。对于“残缺美”的理解要落到“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上,即“部分”的残缺不影响“整体”的表达效果,而且能够给人广阔的想象空间。如果可能,可将“残缺美”的涵义适当延展。】

四、研讨课文第三部分:

1、朗读课文第六段,找出作者“只能失去双臂”的看法。

【在学生说过自己的想法后,来听听作者的看法,学生会对作者的理由更感兴趣】

2、讨论第七段中谈到的理由,理解“手”的重要意义。

【这是全文中最难理解的一个段落,原因在于语言表达上的曲折与含混,这大概出于本文是译文的缘故,所以在理解上主张不求甚解,只要能说出大致的意思即可。】

五、让学生畅所欲言谈自己的见解:

1、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鼓励学生发表创造性见解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让学生大胆的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亮出那个或许最差的“小板凳”,但得到的却是一次开阔思维的锻炼。借此机会鼓励他们善于在生活中提出自己的见解,也让别人听听自己的声音。所以老师不否定任何的看法,让学生真正畅所欲言。

2、学生此时能体会到审美是带有创造性和主观性的个体活动,教师只需稍加总结,强化这种认识。】

下载《米洛斯的维纳斯》教学简案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米洛斯的维纳斯》教学简案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案《米洛斯的维纳斯》

    《米洛斯的维纳斯》教案 教学设想:《米洛斯的维纳斯》是日本作家青冈卓行阐述自己审美观的一篇文艺随笔,这对于较少接触文艺理论的高一学生来说会比较难理解,所以本课时以正确......

    米洛斯的维纳斯教案

    米洛斯的维纳斯 教学目标: 1、培养“研究探讨、深入领会”的阅读习惯。2、领会艺术上的“虚实相生”原则。 重点难点: 1、了解作者的美学观点,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2、培养学生......

    《米洛斯的维纳斯》教学设计(共五则范文)

    《米洛斯的维纳斯》教学设计(1) 北京昌平二中 韩念东 教学设想: 《米洛斯的维纳斯》一文是日本作家清冈卓行用散文的笔法写就的一篇文化随笔,谈的是米洛斯的维纳斯因偶然缺损双......

    《米洛的维纳斯》

    《米洛的维纳斯》(1-2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力训练点:培养“研究探讨、深入领会”的阅读习惯。 2、美育渗透点:领会“以无胜有、以少胜多”的艺术原则。 教学方法:课堂以学生讨论......

    《米洛斯的维纳斯》导学案答案

    《米洛斯的维纳斯》导学案答案 ●课前预习一、阅读课文,回答下面问题: 1、维纳斯双臂的失去给了作者怎样的感受?他是怎样具体阐释这种感受的? 明确:作者的感受是:“这是一次从......

    《米洛斯的维纳斯》学案(精选5篇)

    《米洛斯的维纳斯》导学案一、作者简介清冈卓行(1922—2006) 日本诗人,小说家。生于中国大连,在大连度过了他的少年及青年时代,毕业于东京大学。诗集《冰凝的火焰》(1959)、《日常......

    《米洛斯的维纳斯》教案(高一必修)

    全校公开课教案授课班级:高一8班 授课教师:陈科芝 2008年5月26日 教学目标: 德育目标:通过学习本文,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能力训练点:培养“研究探讨、深入领会”的......

    《米洛斯的维纳斯》教案范文合集

    《米洛斯的维纳斯》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讨论,抓住关键词句,深入理解“残缺美”这一美学理念。 2、在深入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理清结构层次,形成整体认识。 3、领悟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