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轻与重》的优秀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比较物体的轻与重,并会用正确的语言进行描述。
2、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探究比较物体轻重的不同方法,并能根据 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比较方法,发展学生观察能力和推理能力。
3、提高小组合作能力,发展学生的探索精神。
4、通过动手操作和游戏过程,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操作比较物体的轻重。
教学难点:
结合生活经验,选择合适的方法比较轻重。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具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让我们一起来猜个谜语,好吗?(出示)谜语:“ 好朋友、好朋友,长长的身体尖尖的头,写字画画少不了,它是学习的好帮手,大家都来和它交朋友。”(打一学习用品)(铅笔)师:请大家观察一下这支铅笔,它的重量怎样?(很轻)你怎么知道铅笔很轻呢?(用眼睛看出来的)是啊!你们天天都要用铅笔写字,对它再熟悉不过了,所以可以用眼睛目测它是轻还是重,生活中有很多物品都可以通过目测的方法来判断它的轻与重。(出示:目测)再请你们目测一下这支铅笔和塑料小棒的轻重你能说说你比较的结果?(多个学生说,能不能把话说完整)(铅笔)和(小棒)比,(小棒)比(铅笔)轻,(铅笔)比(小棒)重。
问:同样一支铅笔你们怎么一会儿说它轻,一会儿又说它重呢?(单独看铅笔会很轻,但铅笔和小棒比较时就比较重)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比一比物体的“轻与重”(板书课题)(一高一低)
二、探究新知
(一)探究物体的比较方法
1、目测
师:说说桌上还有哪些物体能通过目测比较它们的轻与重吗?(气球和)说说你想拿哪两个物体进行比较?比较的结果怎样?(出示)一大一小两只苹果,请小朋友目测比较一下它们的轻重。(生答)哦,原来大的物体比小的物体重,小的物体比大的物体轻。你们同意吗?(若不同意,请他举例说明)(出示)苹果和气球,再请你比较一下它们的轻重。(生答)咦,刚才你们不是觉得大的物体比小的物体重吗?气球那么大为什么它反而比小 个儿的苹果轻呢?(因为气球里都是空气)问:通过这两次比较你们发现了什么秘密? 小结:对!大的物体不一定重,相反小的物体也不一定轻。
2、掂一掂
(出示)2个大小相同的气球(其中一个里面有重物)
师:你们能用目测比较它们的轻重吗?(不行)你有什么好办法来解决呢?
生1:我可以用手掂。(出示:掂一掂)说说比较的结果。
生2:一样重。
师:真的一样重吗?我们一起来做个实验:老师两只手同时放掉,如果一样重会 怎样?(同时落地)如果一轻一重呢?(重的先落地)我们来试试。为什么这只气球会先落地呢?(里面有东西)对,东西藏在里面看不见,还能目测物体的轻重吗?(不能)当目测不能比较物体的轻重时,我们还可以怎么做呢?(用手掂)(出示:掂一掂)师:桌上的哪些物体不能靠目测进行比较?为什么不能目测(因为它们的重量相 差不是很大)请你从桌上任选2个不能目测的物体用掂一掂的方法比较它们的轻重,同桌互说比较的结果。
(学生活动后汇报)
3、吊一吊(出示)苹果和梨 ?
师:刚才的比较结果中有些同学认为苹果比梨重,还有的同学认为梨比苹果重。这是为什么呢?(它们的重量差不多,掂不出来)
如果两个物体的重量差不多,用手掂不出来,你们还有什么好办法吗?(学生自由发言)
生:我选择用橡皮筋“吊一吊”的方法。(出示:橡皮筋吊)
问:说说为什么能用橡皮筋吊比较物体的轻重?怎样比较的?(比较时需要注意 哪些地方)
(1)用同样材质和长度的橡皮筋比较物体,并且挂的高度要一致。
(2)比较物体轻重时应该观察橡皮筋拉伸的长度。(请同学用两只手指一指橡皮筋拉伸的长度)
(3)橡皮筋拉伸的长度长物体就重,橡皮筋拉伸的长度短物体就轻。除了用橡皮筋吊,还有别的方法吗?(用秤称)这些都是好办法,刚才有同学说用橡皮筋吊的方法我们不妨来试一试。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些同样长度和质地的橡皮筋,你们也来吊一吊。(汇报比较结果)为什么苹果重?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二)综合应用
师: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目测、掂一掂和橡皮筋吊这三种比较物体轻重的方法。接下去,你们能不能比较一下桌上除气球以外的所有物体,并将它们从轻到重排列一下(小组合作完成探究表)1 2 3 4
5(学生汇报交流比较的方法)
问:为什么有的小组把5件物品都吊上去,有的组只吊了几个?你能说说在什 么情况使用哪种方法比较合适吗?
小结:(1)当两个物体重量相差较大时,首先选择目测。当目测无法确定时可以 用手掂一掂进行比较,这两种方法由于操作方便,所以生活中经常用到。
(2)两个物体的重量差不多时,选择用橡皮筋吊一吊的方法比较精确。
5、跷跷板(出示)儿童乐园图
师:刚才我们在学习比较物体的轻重,小亚和小胖也在争论,小胖说我很胖所以我比你重;小亚说我高,所以你比我轻。说着说着他们来到了儿童乐园,你们看看这里哪个游戏器具可以帮助他们比较轻重呢?
(跷跷板,出示)
跷跷板上怎样比较物体的轻重?
(重的下沉,轻的上翘。在课题下贴跷跷板)
听了你们的意见,小胖他们坐在了跷跷板上,一开始跷跷板晃个不停,一会儿就停了下来。
(课件演示)
谁能说说比较的结果?
三、总结
师:谈谈你这节课的收获,有什么体会和同学们分享?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四种比较物体轻重的方法,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方法。生活中还有很多办法也可以比较物体的轻重(如称一称…..)我们在以后都会学到。
四、巩固练习
《水果总动员》
(1)要使左边下沉可以怎么做? 4个苹果 8个梨(根据学生发言演示)
(2)右边盘里应该放()个苹果
第二篇:幼儿园大班科学《轻与重的比较》教案设计
活动目标:
1.通过比较轻重,让幼儿感知、学习比较轻重的方法。
2.让幼儿学习比较物体的轻重,并根据物体的轻重排序。
3.提高幼儿的感知觉能力。
活动准备:
1.衣架一个
2.三个相同的矿泉水瓶(一个装满水,一个装半瓶水,一个空瓶)三个相同的易拉罐(一个装满水,一个装半瓶水,一个空瓶)
3.一大一小积木若干,大小、形状相同的积木若干(按3、6、10数量扎一起)
4.棉花沙包、豆子沙包若干、篮球、铁球、苹果、梨、桔子
5.在生活活动、区域活动中学习如何使用天平
活动过程:
一、出示平衡的衣架,让幼儿观察并提问: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衣架)它有什么作用?(挂衣服用的)现在我挂在前面,它处于什么位置?(水平)。请小朋友再看:我在衣架的一侧挂上一袋橡皮,你们观察衣架有什么变化?(挂橡皮的一侧下垂)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挂橡皮一侧重,另一侧没挂物品的轻),你们在看,我在衣架另一侧挂一把尺子,你会发现什么变化?(挂尺子的一端下垂,挂橡皮的一端翘起来)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或这说明了什么?(挂尺子的一端比挂橡皮一端重)
师:小朋友非常聪明,知道在平衡的衣架上挂物品,重的一端下垂,轻的一端上翘,衣服架可以帮助我们区分哪个物体重,哪个物体轻。
二、出示矿泉水瓶、易拉罐等相同材料的物品来比较轻重
(一)1.教师:我这里有三个矿泉水瓶(一个装满水、一个装半瓶水、一个空瓶子)你们知道哪个瓶子重?哪个瓶子轻?你是怎么知道的?
幼儿:装满水的重;装半瓶水的轻;空瓶子的最轻(利用目测)
教师:请幼儿验证,用手掂一掂,感知哪个瓶子重?哪个瓶子轻?
2.按由轻到重、由重到轻排序
教师:现在,小朋友知道哪个重、哪个轻,请你按由轻到重排序,再按由重到轻排序。请个别幼儿操作
(二)1.教师:矿泉水瓶透明,小朋友用眼睛看就知道,哪瓶水重,哪瓶水轻,我这里还有三个不透明的相同的易拉罐,你们怎么分辨哪个罐重?哪个罐轻?(一个装满水;一个空的;一个装半罐)并按由轻到重顺序排起来。
2.一大一小的积木
3.大小、形状相同、块数不同的积木(3块扎一起;6块扎一起;10块扎一起)
4.幼儿自由看、玩、掂,比较轻重并排序。
5.师幼一起验证幼儿操作,总结:相同的易拉罐,空的最轻,装半瓶水的较轻,装满水的最重;相同的积木,大的重,小的轻;大小、形状相同的积木,块数多的重,块数少的轻。
三、比较不同物品的轻重
(一)1.大的棉花沙包、小的豆子沙包
师:请小朋友猜一猜,哪个沙包重,哪个轻?
2.篮球、铁球
师:这两个球,哪个最重,哪个最轻?
3.大小几乎相同的苹果、桔子、梨
师:这三个水果,大小差不多,用掂的方法很难比较,我们用什么方法来比较这三个水果的轻重呢?来小朋友动手玩一玩。
(二)幼儿玩
1.集体讨论:为什么大的棉花沙包轻,小的豆子沙包重?为什么大的皮球轻,小的铁球重?
2.请个别幼儿验证怎样比较苹果、梨、桔子的轻重(用天平秤,称一称)
四、比赛
两组比赛:不同轻重的物体混放,每一种两个,每组幼儿协商每人排一种,比较同类物体的轻重,分别摆放在两个写有轻重的箱子里,快、对的那一组为优胜组。
另换两组比赛:不同轻重、不同类物体混放,请幼儿用掂、称等方法,按照从轻到重的顺序排序,正确的一组为优胜组。
第三篇:中班教案轻与重
第一周
活动名称:《轻与重》 活动目的:
1、知识技能目标:通过比较理解轻与重的关系。
2、能力目标:能以目测比较两个东西的轻重。
3、情感目标:通过操作感知两个东西的轻重。
活动重点与难点分析:通过比较理解轻与重的关系。
活动准备及手段:相同的小桶两个、沙子若干、跷跷板、笔。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谈话引入:小朋友请看,这是什么?下面我们来看一看哪个轻,哪个重。
二、基本部分
1、你们看,两个小桶分别装入不同量(差别较大)的沙子,下面请小朋友分别来拎一拎,说一说,哪一桶重,哪一桶轻,并在小桶上分别做重和轻的标记。
2、我们把装有不同量沙子的小桶分别放在跷跷板的两端;请大家仔细观察,跷跷板的倾斜状况,看沉下去(翘起来)的一端,是重点小桶还是轻的小桶。
3、小朋友,你们想坐跷跷板吗?下面我们都来坐一坐,比一比,谁轻,谁重。请两个体重相差较大的幼儿分别坐在跷跷板的两端,让大家说说谁翘起来,谁沉下去。问问幼儿,谁比较重,谁比较轻呢? ⑴问:“有什么方法可以让翘起来的这一边沉下去?如果现在有第三个人要来坐,他应该坐在哪一边?”
⑵等第三个人坐上去后,请幼儿说说,“现在哪一边比较重,哪一边比较轻?”
⑶再请一位幼儿坐上去,一边坐两个人。坐上去之前,请幼儿猜猜看,哪一边比较重,会沉下去。
⑷请小朋友自由地玩跷跷板,在玩时注意观察跷跷板的倾斜情况。
三、结束部分:小结情况,请小朋友回到家里去找一找,比一比两个物体的轻重。
教学反思:
1、通过观察和体会,幼儿基本理解轻与重的关系。
2、这次活动幼儿积极参与,兴趣高昂,尤其是坐跷跷板,气氛活跃,达到了应有的效果。
计算活动《填上去掉》
活动目的:
1、知识技能目标:认识5以内的序数。
2、能力目标:初步学习不同方向(从左到右,从右到左)排列次序。
3、情感目标:通过操作感知5以内物体的序数。活动重点与难点分析:学习不同方向(从左到右,从右到左)排列次序。
活动准备及手段:小兔、大象、狮子、猴子、小鹿的图片,《我的数学》第17页。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小朋友,有好多小动物要来排队,和大家游戏,你们喜欢吗?
二、出示5种动物的图片,从左到右依次摆在黑板上,请幼儿说一说。
1、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说出动物的名称和次序。
2、从左边数排在第一个的是谁?排在大象后面的时谁?排在最后一个的时谁?
三、相反方向的序数练习,请幼儿说一说从右到左数小动物的不同顺序。
1、从右边数第一个是谁?
2、从右边数,大象排第几呢?排在大象后边的是谁呢?排在最后一个的是谁?
四、请小朋友打开《我的数学》第17页,请大家说一说从老师一边数,排在前面的是谁?排在最后的是谁?请把排在前面的圈起来。
五、分别请5个幼儿到前面来排队,让大家说一说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谁排在最前面?谁排在最后面?或谁排在第几等。
六、小结情况。教学反思:通过教师的引导,幼儿都能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说出动物的名称和次序,但从右到左说某某动物排在第几,个别幼儿说得不准确,有待练习。
计算活动《玩偶搭车》
活动目的:
1、知识技能目标:运用“一一对应”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
2、能力目标:学习运用词语“多”、“少”、“一样多”。
3、情感目标:正确感知数量6。
活动重点与难点分析:运用“一一对应”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
活动准备及手段:《我的数学》第18页,挂图:《数字卡(1___10)两》,两种玩具,每种6个(如大型积木、小玩偶)、彩色笔。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小朋友,今天我们来玩“玩偶搭车”的游戏好吗?
二、基本部分
1、教师拿出大型积木5个和小玩偶6个,分两组放着。请幼儿比较积
多还是玩偶多。
师:小朋友,请看,这儿有5个积木,6个小玩偶,请大家仔细观察,怎样才知道是不是一样多?请大家数一数。
2、游戏“玩偶搭车”
⑴小玩偶当客人,大积木当车子,请小朋友猜猜看,车子够不够坐?
⑵请幼儿在每一块积木上放一个玩偶,引导幼儿用一一对应的方式比较多少,并看看多几个或少几个。
⑶调整车子或客人的数目,让车子比人多或少,请幼儿一一对应的方式比较,并用比较多或比较少来描述。
3、请小朋友打开《我的数学》第18页。请大家看一看,说一说,画面里有些什么,再数一数,看看每个盘子里的饼干是否一样多?如果是一样多,就画一个笑脸;如果不是一样多,就画一个哭脸。
4、出示挂图《数字卡(1---10)》引导幼儿练习数数1---6。
5、问:6像什么?(6像哨子嘟嘟响)
6、幼儿随教师书空练习写6。
三、结束部分:小结情况后请小朋友找一找,活动室里数量为6的物体有哪些。
教学反思:比较5以内数物体的多少,幼儿掌握得比较好。所以,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本次活动幼儿学得轻松,学得愉快。积木和玩偶幼儿都很喜欢,所以,积极参与,兴趣浓厚,达到了目的。
第四篇:中班教案轻与重
第一周《轻与重》
活动目的:.知识技能目标:通过比较理解轻与重的关系。.能力目标: 能以目测比较两个东西的轻重。3.情感目标:通过操作感知 两个东西的轻重。
活动准备 :水壶、百岁山水瓶、皮球、石子、玻璃球、乒乓球、积木、瓶盖、雪花片、跷跷板、笔。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小朋友请看,这是什么?下面我们来看一看哪个轻,哪个重。
二、比一比、拎一拎、你们看,这是什么?两个小桶分别装入不同量(差别较大)的沙子,请小朋友分别来拎一拎,说一说,哪个重,哪个轻,并分别在物体上做重和轻的标记。、我们把装有不同量沙子的小桶分别放在跷跷板的两端;请大家仔细观察,跷跷板的倾斜状况,看沉下去(翘起来)的一端,是重点小桶还是轻的小桶。、小朋友,你们想坐跷跷板吗?下面我们都来坐一坐,比一比,谁轻,谁重。请两个体重相差较大的幼儿分别坐在跷跷板的两端,让大家说说谁翘起来,谁沉下去。问问幼儿,谁比较重,谁比较轻呢? ⑴ 问:“有什么方法可以让翘起来的这一边沉下去?如果现在有第三个人要来坐,他应该坐在哪一边?”
⑵ 等第三个人坐上去后,请幼儿说说,“现在哪一边比较重,哪一边比较轻?” ⑶ 再请一位幼儿坐上去,一边坐两个人。坐上去之前,请幼儿猜猜看,哪一边比较重,会沉下去。
⑷ 请小朋友自由地玩跷跷板,在玩时注意观察跷跷板的倾斜情况。
小结:比较物体轻重,不能只看大小,物体的重量与它的材质有关,大的不一定就重。
三、结束部分 :小结情况,请小朋友回到家里去找一找,比一比两个物体的轻重。
教学反思:、通过让幼儿摸一摸,掂一掂观察和体会,幼儿基本理解轻与重的关系。这次活动幼儿积极参与,兴趣高昂,尤其是坐跷跷板,气氛活跃,达到了应有的效果。
3、鼓励幼儿大胆地说说自己同时玩了哪两样东西,哪个重?哪个轻?
提高幼儿对操作活动的兴趣。
第五篇:《轻与重》教学反思
“轻与重”的教学反思
“轻与重”是一节贴近生活,非常有意思的课。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用手掂物体的重量,玩跷跷板,在橡皮筋上吊挂物体橡皮筋被拉长,两手提重物的平衡等活动有了一定的经验。本节课让学生了解一些常用的比较物体轻重的方法,通过情景的创设,让学生利用简易“天平”,亲身的体验,小组的合作,学会用简单的推理方法得出多个物体比较轻重的方法。使他们能把课堂所学和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充分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存在着数学。
在教学设计中,充分考虑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了学生日常生活熟悉的物品进行比较轻重,分几个层次介绍了比较物体轻重的方法,如用手掂一掂、用橡筋、利用简易“天平”算一算等等。让学生在这些方法的实际运用中,充分感受物体的轻与重,通过与学生已有的经验的联系,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还可以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数学语言的规范是很重要的,既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同时把学生自己的思考过程用语言表述出来,通过语言的叙述和不断的补充完善,整个知识框架就逐步形成了。但是课的一开始我因为急于想要展开轻与重的话题,所以自己在语言叙述上已经很不规范了,这样肯定不能给学生严密规范的语言示范,本节课的语言训练部分也因此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学生整节课关于轻与重的发言就显得比较凌乱,不规范、不完整。
在引入课题的部分,老师应该示范学生讲清楚三句话:XX和XX比体重,XX比XX重,XX比XX轻。并让学生学着老师的样子举例说说生活中的轻与重。再根据学生在举例过程中的发言,给学
生指导,让他们把话说完整、讲规范。相信通过几个学生的发言,可以很好的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在后面的课中也可以把轻与重的关系讲清楚。
对于学生比较水果轻与重的方法(不论这种方法是否麻烦),只要是正确的都应给予肯定。每组人人参与,学生选择地用自己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即提升了学生的研究判断能力,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总结归纳方法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自己语言的规范,可用建议的语气给学生一些指导和帮助,让他们在头脑中建立正确的数学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