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试析关于高校公共体育课创新教学的思考论文
论文关健词:高等学校 套共体育课 创新教学
论文摘要:“创新教学”是高校公共体育课进行教学改革的目标和方向,是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的有效途径。实施创新教学必须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平等、民主、和谐、洽的新型师生关系。
改革开放以来,体育教育专业建设取得了较大的成果。在“面对21世纪的教育”国际研讨会上,专家们普遍认为,未来人才素质的构成应有积极进取的开拓精神,具有更高思想道德品质和对人类的责任感,具有在急剧变化的社会中较强的适应能力,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学习,适应科技领域综合化,具有多样的个性特征和特长,并具有与他人协作及进行国际交往的能力。随着科技飞速发展,体育专业应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对口式”专门人才的培养模式,向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适应社会型“复合式”人才的培养模式转变,也就是说,从过窄和过死的专业教育模式向综合素质模式转变。
“创新教育”是对以往的传统教育进行反思后提出来的,是当前推行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创新永远是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只有培养出有创新意识的人才,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高校体育教育是以使学生增进健康、增强休质、养成良好生活、锻炼习惯、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为主要目的。但是,进人高校的学生都经过了十多年中、小学“应试教育”的艰苦历程,使得极大多数学生的体育素质处于一个相对低的水平,自我体育锻炼能力和习惯远没形成。进人高校后,每周仅有90分钟的体育课程,教师必须要深思,怎样充分利用这90分钟的课堂时间,来激发大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和积极性。只有把兴趣和积极性调动起来,才能保障高校学生学好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才能使高校学生会学习,自觉主动地利用大学课外时间来挖掘自身的潜力,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面对90分钟的体育课,依据高校学生的特点,如何实施创新教学,提高教学效果,提高高校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呢?
一、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邓小来同志讲“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因此,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十分迫切。教师只有不断充实自己,才能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
高校教师应具备高尚师德、优良教风和敬业精神,具备严谨科学的治学态度和高度的责任心,具有良好的知识结构。这就不仅要求教师知识宽广厚实,了解知识的发展过程和趋势,深刻地把握其中的基本思想和方法,而且要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和丰富的社会实践能力,并及时了解国内外的最新动态。现代社会和科学技术既分化又综合,各科之间既相互渗透又相互促进,因此,教师不仅要熟练掌握本专业的技术知识,同时还要对其它学科的技术知识具有广泛的了解,教师只有站在这样的高度才能进行科学的创新教学;教师还要树立正确的素质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规律,把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高度完整地统一起来,从而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的合格的大学毕业生。目前,体育教师知识结构以专项为主体的多,单一的教练型的多,而知识结构综合型的少,体育文化型学者少。因此,体育教师首先应认真学习现代体育理论,接受现代体育理论的再教育,并不断充实、探索研究新知识新理论。其次,应积极探索研究其他学科的新知识、新理论、新动态。只有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体育科学理论以及相关学科的科学理论,树立全方位、多样化指导高校学生参与体育学习和技术锤炼的教育观,才能在课堂教学实际中向学生传授现代体育文化知识,真正为体育教学“素质化”的提高提供有效保障。
二、体育兴趣培养和激发
高校体育教师要从“手把手”的保姆式教学中解脱出来,提高学生的的自主参与意识和能力。培养高校学生的主体意识、主动精神是对体育教师教学的基本要求。当前,高校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上的主体意识、主动精神还比较薄弱,兴趣也相对较低,需要体育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对学生加以教育和培养。
心理学的理论和实践证实,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功,对于形成、巩固和发展学生兴趣有着特殊的作用。比如,在体育课“跳高”课堂上,成功过杆的学生,情绪饱满,积极上进,勤学好问,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失败的学生,情绪低落,上进心差,学习兴趣淡漠甚至厌学。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就要善于创造条件,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施展才华和取得成功的机会。教师根据学生的基本情况,因材施教,分组进行,使他们在一次次的成功中获得学到知识、技术的满足感,体验学习知识技术的快乐,不再把学习看成沉重的负担,从而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感官刺激也是培养学生兴趣的有效途径之一,如果大脑处于兴奋状态,就会对教师传授的知识、技术印象深刻。反之,留下的痕迹就是模糊的;同时,教师还可通过树立学生榜样、开展竞赛等形式来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师生关系的调整
在教学过程中,传统的师生交往有三种类型:一是教师中心型,二是学生中心型,三是师生均衡型。这三种类型虽然各有其优点,但是师生交往的松紧度不容易把握。因此,高校教师要树立师生关系三个转向的理念,由教师是主动、学生是被动、教师是支配者、学生是服从者转向平等、民主、和谐、融洽的高校师生关系;由课堂上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由被动体育锻炼转向主动体育锻炼。建立多向互动的师生交往系统,在多向的师生互动交往系统中,教师起到发动和帮助学生合理思考的作用,学生有进行随意讨论和锻炼的自由,确保了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学生所应具有的主体性。而创新能力的形成,正是主体性充分发挥的结果。教学要把命令与服从的传统师生关系,转化为平等、民主和朋友式的新型师生关系。只有师生之间心理和谐、融洽,教与学紧密结合成一个整体,学生群体才能形成“群情激动,跃跃欲试”的热烈气氛,学生的创新欲望和创造行为才能得到激活。联合国教科文编写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中指出:“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而是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发现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这就意味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教育高校学生淡化权威意识,反对“尚书,唯师”,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自由思考,坚持真理,服从真理。
总之,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敢于探索,勇于创新。不断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适应21世纪对人才的需求。
第二篇:提高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质量的若干思考论文
摘要:
通过对高校公共体育课的教学现状及影响教学效果的几个关键因素的分析,挖掘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相脱离的根源,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以及改变大学生身心健康,解决多年来公共体育课教学内容的固定化与程序化问题,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关键词:公共体育课;体育教学法;游戏竞赛
随着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如何运用体育科学原理、方法指导教学实践,使体育教学不断科学化,切实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是当前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仅就如何提高公共体育课教学质量问题,略抒己见。
1、教学与发展身体素质紧密结合。
作为教师重视研究学生的学法和练法是十分重要的。短跑技术教学,过去在上课时只限于技术,因而学生没有学会运用短跑锻炼身体的方法。一个时期过后,学生的收获并不大。为了使学生能够掌握基本技术,同时又有力量和速度,教学时,采用了少而精的教学方法,在教授技术的同时又结合短跑的特点做了一些辅助练习,如原地高抬腿跑、后蹬跑、小步跑;柔韧性辅助练习,如正压腿、正踢腿、侧踢腿等,为短跑的科学性奠定了基础,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加大了练习密度,也提高了运动量。以2000级2个班为例(中文系2000级一班、二班女学生),共计40人,第一次课仅有21人通过国家锻炼标准(50m),经过6节课教学和课外练习,37人已达到了标准,通过率增加40%。实践证明:在教学中通过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将教学与发展身体素质结合起来进行,不但可以弥补以往只教授技术而忽略了身体素质培养的缺陷,而且还提高了教学效果。
2、让学生真正掌握锻炼身体的方法
体育课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运动技巧,而且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会运动技巧,培养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和习惯。太极拳教学,学生往往是考完试后就不练了,时间一长就忘了。作为教师要向学生讲清楚学习太极拳的意义,使学生明白学习太极拳不单单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终身受益。经常打太极拳能够强身健体、修身养性,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教师在教授其他课程时,经常在空余时间里穿插练习太极拳,学生会温故知新不至于忘记,并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经调查2000级英语二班,全班50人学完太极拳后,大约有20人仍能坚持在早操上练习太极拳,反映非常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才能真正让学生掌握锻炼身体的方法,使其终身受益。
3、运用游戏竞赛法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教学过程中,只单一地进行授课内容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如在课中适当运用带有竞赛性的游戏项目,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增强学生练习的积极性,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作为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性别等特征,结合学校条件,通过一定的教学形式,围绕主教材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在既紧张又活跃的竞赛气氛中提高动作次数,促进技术掌握,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如,进行立定跳远练习时,一味让学生反复练习,学生会厌烦而不认真去做,达不到效果。运用游戏竞赛法,把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两组,在预先规定的距离内进行连续蛙跳,往返接力,看哪组先完成。这样既让学生有了兴趣,又达到了练习的目的。
运用游戏竞赛方法时,必须注意:
①正确选择游戏竞赛教材,要考到性别、生理及心理特点,更要注意与教材的合理搭配。
②掌握好运用竞赛的时机,练习时适当安排此类活动。
③掌握好适宜的运动量,不宜负荷过大。
④教师在进行游戏竞赛教学时要严格执行规则,对不遵守规则者要进行批评,只有公平竞赛方能调动学生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优秀思想品德和良好道德风尚。
4、思想教育要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大学生的思想较活跃,人生观和世界观基本形成。因此,体育课教学中,不可忽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教师要把思想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①加强课堂纪律,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安全教育。
②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团结进取的精神。
③培养学生的从师能力。
教师是学生的表帅,在教育学生的同时,教师也要加强师德修养,严于律已,身教胜于言教,教师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很重要。教师要在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探讨改革教学方法,科学地运用体育理论来指导教学,使之更加符合教学规律。只有提高学生自学、自练、自控能力,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增强学生体质,使学生终生受益。
第三篇:论高校公共体育课理论教学与学科建设论文
摘要:高校公共体育课理论教学是高校体育学科建设的重要环节,是对体育实践教学的重要补充、指导和提升,足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实现高等教育化的必要途径.高校公共体育理论教学是以竞技为核心的理论教学体系,是研究竞技的理论,并由此拓展出高校体育教学应有的层次和深度.
关键词:公共体育课;理论教学
1现状和意义
1.1公共体育课理论教学是高校体育教学的基本形式之一
公共体育课理论教学过去就有,只是不够重视,更像是摆设,仅用于雨天教学和机动的备份,内容上不外乎是体育常识、体育卫生,属于体育常规教育的范畴,没有专业性和系统性.近年来,高校在评估和学科建设的要求下,理论教学逐步受到重视,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表现:(1)理论教材的配备.高校根据各自的需要,编纂和出版相应的理论教材,学生人手一本.(2)理论教学的制度化.理论教学的课时,按照一定的课时比例,纳入到教学计划当中.(3)理论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评价相联系.理论考核的成绩,按比例计算到学生体育成绩之中.所以说,理论教学作为公共体育教学的一种形式已经建立,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难发现,无论是教学还是考核,与我们所期望的相去甚远,流于形式,丧失了理论教学的意义.首先从理论教学的内容来看,大都是过去体育院校通用教材的浓缩版,内容陈旧,不是理论,只是运动动作和技术的文字说明,其价值相当于体育常识,缺少层次和深度,没有学术价值,学生不感兴趣.其次从理论教学的管理来看,理论教学所占比例偏小,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考核也不受重视(与其他公共课程相比).
1.2公共体育课理论教学是对体育实践教学的补充和指导
理论是“人们由实践概括出来的关于自然和社会的知识的系统的结论.”….体育理论基于体育实践,是对体育内在规律进行系统研究得出的当前结论,体育作为独立的学科,主要通过体育课的形式来实现学校体育的目的和任务,区别于一般意义上的体育活动,仅有实践教学显然不能满足学科建设的需求.同时体育又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和多学科形成有机的联系,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体育又是一个多学科的综合体.体育的发展与进步和相应的理论体系的支撑密不可分,是体育的组成部分,是体育实践不可替代的.体育课理论教学,基于实践教学,作为体育实践教学补充,发挥理论所具有的指导作用,不仅如此,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的延伸,甚至是对实践教学的超越,提升公共体育课的教学档次,突破实践教学的局限性.
1.3公共体育课理论教学是实现高校公共体育高等教育化的重要途径
所谓公共体育高等教育化,就是使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具有学术性和研究性,将公共体育教学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区别于中小学体育教学的模式.高校在学校体育的目的和任务上有别于中小学,首先,中小学学生处于生长发育的高峰期,体育教学的强身健体,促进生长发育的功能尤为重要,从学习技术和动作的角度看,中小学学生也处于动作技术形成的最佳时期,所以实践教学就显得更有意义.而大学生已接近成年,在学习技术和动作上处于劣势,但认识、理解和研究能力显著增强.加强理论教学,提高对体育及其价值的认识更加重要.此外,大学生缺少的不是体育锻炼的机会,而是强身健体的意识.高校在体育教学的硬环境上也非中小学可比,有良好的师资力量和科研氛围,为提升理论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强调培养学生综合体育素养,而不仅仅局限于技能和健身,所以理论教学彰显出体育教学应有的教学层次和深度,具有学术价值.
2核心与内容
2.1公共体育课理论教学是关于竞技理论的教学
确立以竞技为核心的理论教学体系,和以活动为基础的说明书式的理论体系有着本质的区别,“在本质上,体育是以竞技为基本手段和主要形式,增强体质,提高体能技能,培养心理素质和能力的一种社会性活动.……竞技是体育最重要的特征,体育的必然是竞技的,没有竞技就不能成体育.”“体育的本质特征决定高校体育的目的和任务.高校体育学科体系是我国体育专业的基础和摇篮,肩负着培养和造就高水平体育人才和体育科研与管理人才的重任,应加强体育教学的学科性与竞技性,……在以竞技为核心的基础中,根据各群体的具体特点,充分发挥体育的教育、娱乐和健身等基本属性及其功能,逐步实现体育的高等教育化.”竞技是体育的本质特征,是高校体育学科建设的核心,理所当然也是理论教学体系的核心,这就指明了理论教学的方向,拓展了新的层次和空间,具有系统性和专业性,学术价值和研究价值不言而喻.
2.2公共体育课理论教学是对专项发展进行系统的研究
理论教学依托于专项实践教学,在加强专业性和系统性的同时,要兼顾到知识性和教育性.其教学内容分为四个方面:(1)加强对专项的认识.了解其起源,现状和发展趋势.(2)学习专项竞技的方法、竞赛规则裁判法、组织方法以及比赛的方法等.(3)理解影响专项竞技的相关因素.技术和战术因素、身体素质和体能因素、心理素质因素以及运动损伤预防和科学训练方法等.(4)专项竞技对社会的影响.专项竞技与文化、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以及对健康和医学的影响等.其内容既是传统理论体系的继承,又有新的研究方向.
3作用与预期
3.1公共体育课理论教学与专项化选修教学模式形成有机融合加强公共体育课理论教学,使专项化选修教学模式更加系统化和专业化,理论教学对实践教学的补充、指导和提升的作用也更加突出,同时专项化选修教学模式也为理论教学提供了合适的形式,实现理论教学与专项化选修教学模式对接,有利于形成以专项化教学模式为主体的学科分支,理论教学能够摆脱普通专业大学生受运动水平和能力的制约,打破实践教学由于客观原因而形成的教学屏障,率先从理论教学上实现突破,迈上新的层次,提高教学质量.
3.2公共体育课理论教学对学校教学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加强公共体育课理论教学,在增加理论教学课时的同时,还要对理论教学场所,考核的方法做到科学的安排.理论教学不仅可以提升体育教学的层次,同时也使紧缺的运动场地,器材得到一定缓冲,合理安排理论教学的周期,减少季节变化对实践教学的消极影响.在课时安排上应有别于其他学科,要突破学期的限制,形成独立的教学体系,加强教学管理层面上的可操作性.
3.3公共体育课理论教学给教学双方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加强公共体育课理论教学,打破原有教学体系的平衡,教学双方必须以新的心态和新的要求共同面对,由加强理论教学而引发的新的评价体系,对教学双方的影响显而易见.加大理论教学的比重,对学生有了新的要求,部分学生仅凭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优势,“一招鲜吃遍天”的状况已经行不通了,而另一部分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处于劣势的学生,则增添了学习的动力和自信.新的评价体系强调学生综合体育素养的评价,有利于良好学风的形成.理论教学的大力介入,对教师的学习和科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观念得以更新,学术的风气得到加强,教学双方由此更加相互联系、相互促进,这种质的变化是学科建设的内涵.
3.4公共体育课理论教学完善了竞技育人的教学理念
理论教学注重研究竞技的理论,学生通过对竞技理论的系统学习,竞技意识得到加强,对竞技的理解更加深刻和全面.学校体育的终极目标是育人,竞技超越游戏、超越健身、超越知识,竞技是对人生的一种态度,是生活的哲理,是成长的磨练.认识竞技,理解竞技,其本身就具有很高的价值.这种价值不亚于直接参与.尤其对普通非体育专业的大学生来说,良好的竞技意识是走向社会的准备.公共体育教学面对的是来自不同专业的普通大学生,有各自学习和研究的方向.竞技是多学科的综合体,依赖于多学科的支持.理论教学为全面认识、理解竞技打开了方便之门,鼓励和吸引学生到与竞技相关的行业中来,从事研究和工作.竞技事业及其相关产业的迅速发展,也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了新的方向.这是社会发展的需求,是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带来的新课题.
第四篇:试析高校公共体育课应加强体育理论教学论文
摘要:
水文通过对高校公共休育教学现状的分析认为。休育理论在休育教学中琴乏应有的重视,休育教学主要强调技术教学。按照规定的几项教材向学生灌枯一些运动技米,导致学生在进入社会后,既无参加休育搜炼的愈识又无科孕地进行休育极炼的知识写方法。作者认为体育教学应加强休育理论和应用方法的内容,以提高学生休育认识术平,传搜朴学健身才法,养成终奔徽炼身体的习惯。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体育理论
1、目前高校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的现状。
(1)体育理论课时数少。
目前,各院校体育理论基本上是执行1991年国家教委颁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征求意见稿(后称(纲要)〕为标准,<纲要》规定体育理论课不得少于总学时的这项规定看上去好象比979年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普通体育课教学大纲)(后称(大纲))中规定的每学期体育理论教学为2学时多3倍的时数。我们认为(纲要)中规定的体育理论课时数与技术课教学时数还是相差甚大。要使学生首先了解高校体育的目的任务,以及实施目的、任务的基本要求,然后要学生学习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和手段,加上各种项目简单的规则和技术原理,如此分配下来,1296总学时的理论课,就难以应付,然而1296总学时的理论课对有系统教学的选项或选修班来说就更不能满足。
(2)高校体育理论尚无统一教材。
教材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载体,一本好教材能使师生之间的教和学相得益彰。我国现阶段的高校体育尚无统一教材,各院校自行规定教材内容,不够统一,一方面会造成授课内容不一致,院校与院校之间不能及时联系,相互间的交流亦有一定的困难,另一方面也很难保证教材内容和中学知识相衔接,使教师难教学生难学。
(3)技术与理论相脱离。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从制定教学计划,设计课堂方案,都突出了技术教学,相应的体育理论教学被忽视,甚至出现技术教学与理论相脱离。分析其原因有:
一是教师本身思想上对体育理论教学重视不够。
二是有教师认为体育理论课时有限,很难给学生讲清什么问题,理论课教学只是一种形式。
三是有的教师对教材理解不透,教学中难以做到使技术教学与理论教学很好匹配。四是体育成绩的考核往往与体育理论无关。
(4)教学计划不落实在。
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学计划不落实的现象时有发生,最突出的表现在雨雪夭,由于相当多的院校无室内场馆,即使有室内场馆,也因数量少,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需要,无法进行体育实践课的教学,有些教师不注意利用因雨雪天不能上实践课之机来进行体育理论知识教学,而是通知学生自习或自由活动。就连计划内的理论教学,也由于不考核,不检查而放任自流。
2、高校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的内容是一个多学科的知识体系。
人是生物的,又是社会的。体育是随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需求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所以对体育不能用单纯的自然科学来解释,也下能用单纯的社会科学来解释,就这一点决定了体育的理论课教学的内容是一卜多学科的知识体系。
(1}体育教学必须按教育理论的要求,确立其教学的目的、任务、阶段性目标1本系和教学内容,通过合理的教学,使学生获得系统的体育理论知识和树立起“终生体育”观念。
(2)体育教学必须以哲学和社会学的理论来揭示说明体育的本质和体育的社会功能二体育的价值以及1本育的效应。通过教学。使学生获得对体育的深层次认识和建立起良好的体育意识。
(3)体育教学必须贯彻马列注意毛泽东东思想来教育学生,使学生形成良好思想品质和逐步树立共产主义的道德理想。本育教学须以仪本解剖学和运劝生理学的知识来让学生了解自身的生理结构,机能和体育运动与入本各器官的发育和生理功能变的关系。
(5)体育教学必须教给学生一定的体育保健卫生和我国优秀的传统养生学知识、促使学}i学全科学锻炼身体和文明的生活习惯。
(6)体育教学必须以心理学知识来解释心理素质与体育运动间的关系,使学生掌握技术、技能的同时,磨炼坚强的意志品质,形成稳定的情感和良好的个性。
3、关于加强高校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的建议。
(1)建立体育理论教学管理系统。
现今,我国高等院校休育的行政系统就是体育部(教研室夕,而体育部(室)的主要任务是完成体育教学,目前,在全国高等院校中的体育部〔室夕没有专门管理理论教学的系统。多教师认为理论所占学时比较少,用不着搞专门管理工作。大学生已经接受过十几年中小学体育教育,可以说他们在运动技术技能上有了一定的基础,但理论知识却异常贫乏。体育不仅肩负着身体锻炼的任务,更重要的是通过体育促进大学生的身心的健康发展。体育围绕运动实践产生了大量的人体运动规律,而这些规律正是指导身体发展的理论依据。因此体育部〔室夕应专门成立理论教研室,教研部室夕主任应重视管理工作,加强理论教材与教具的建设,并合理地调配理论教学人员,抓好管理工作。
(2)增加体育理论课教学时数和高校体育理论教学相关的学科是众多的,要求掌握的知识量也是很大的。
所以我们认为在体育课的教学中应胆地进行改革,突破《纲要)的框框,增加理论课时数,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对体育的认识和兴趣,强化作为一个社会成员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科学锻炼身体的习惯,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根据国外很多国家(如日本、美国、英国)的经验,笔作提出建议:体育理论课时数应占体育课的25%为好。
(3)统一体育理论课教材。
在我国,高校体育是必修课,高校体育理论是大学生体育课程的高级内容,应当使所有的大学生都能较系统地掌握有关体育的产生、发展、原理、作用、价值以及它的运用。为此,国家应编写统一的教材来规范教学内容。教材的选编原则要科学,即由浅入深,自成体系,道理详实丰富,条理清晰,科学合理。
(4)加强体育理论知识对运动技术、技能学习的指导作用。
身体的运动是体育的主要特证,所以高校体育教学中,技术技能的教学要占重要的地位和很大比重。高校体育教学是学生在校接受教育的最高阶段,所以此段技术技能教学要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这个深度和难度不应体现在让他获得多么高的技术、技能水平上,应体现在让他们具备一定的生物力学知识来理解运动技术技能形成的原理和让他们具备一定的运动生理学知识来懂得运动技术、技能的形成过程对人体的发育发展所起的作用以及学会在体育运动过程中怎样对自身进行测定和评价来获得科学锻炼身体的能力上。总之高校体育教学要充分运用体育理论知识对体育实践的指导作用,使学生在技术技能的学习过程中,真正达到“知其所以然。”
(5)加强电化教学的各种手段,严格考试制度遇到雨雪夭无法上课时,应充分发挥电化教学的作用,利用幻灯片、录像及有声教材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育助于他们在体育实践中尽快地掌握体育的基本技术、技能。同时要严格体育理论考试制度,学期结束后,必须进行考核,检查学生对理论课内容掌握的好坏程度,可采用闭卷考试的方法。
第五篇:浅析对民族地区高校女生公共体育课教学改革的思考的教育论文
关键词:
民族地区;高校;女生;公共体育课;教学改革
摘要:
运用对比实验法、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对民族地区高校女生公共体育课教学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运用、学生学习积极性等方面都存在较多的问题。提出了教师在教学中应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兴趣爱好及思想状况,有的放矢地进行思想教育和身体教育;教学内容的安排要符合女生的特点、要考虑到季节的变换;教学手段要灵活多样、重点和难点要突出、运动量安排合理等对策建议。
我国的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基础教育的发展也非常滞后,基础教育中的体育教育就更加落后,所以民族地区高校的很多女学生在人校之前基本没有接触过规范的体育教育。加之在民族地区的家庭教育中重男轻女的现象仍然广泛存在,造成女生心理适应能力较弱,性格内向,腼腆怕羞,不愿意参加体育锻炼。有的女生随着年龄的增大,皮下脂肪增厚,体重增加,肌肉力量减弱,完成动作比较困难;有的因个人的兴趣爱好不符,不愿意参加活动;也有的女生错误地认为“体育课上不上无所谓,一不影响毕业,二不影响找工作”,因而借故缺课,请病事假的现象屡见不鲜。而练习时,总是怕脏、怕累、怕苦,做动作拖拖拉拉,能让就让、能躲就躲,便形成了“上课动一动,下课全忘空,考前练又记,考后全忘记”的恶性循环。另外,学校体育课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采用等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女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学任务完成较慢,学生身体素质处于下降趋势。如何采取有效的手段扭转这一不利局面,充分发挥体育教育的功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对女生公共体育课教学改革的思考
1.1 根据女生身心特点进行思想教育
大学公共体育教学的目的是增强大学生体质,培养体育意识,提高体育能力,确立终身体育观念,形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发挥体育育人的功能,使其成为全面发展的新世纪的优秀人才。因此,公体课教学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根据女生的特点做好思想教育,端正学习动机,不仅是调动女生锻炼积极性的重要一环,也在培养2l世纪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具体有以下一些做法:第一,利用雨季室内课向学生宣传新世纪的教育方针,讲述我国优秀女运动员刻苦锻炼、勇攀高峰的感人事迹,以及体育锻炼与健康、学习和工作的关系;第二,通过谈心和经常与学生一起活动的方式,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兴趣爱好及思想状况,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如:在交谈中笔者发现女同学都希望自己身材苗条匀称,害怕锻炼后身体会发胖。这时笔者就会向这些同学说明锻炼不但不会使身体发胖,反而可以增强体质、强健体魄、帮助燃烧体内多余的脂肪,达到减肥、健美、长寿的效果。通过这种方式来消除她们的顾虑,提高她们的认识;第三,对女生应以正面教育为主,多表扬鼓励,少批评指责。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一时不能完成动作的不要急于求成,而是循循善诱,耐心指导,帮助她们逐步树立学习的信心;第四,建立经期卡片,进行生理卫生辅导,加强经期卫生教育,并适当适量地安排其参与一些体育锻炼活动。在教学中还要注意加强保护帮助,消除学生害怕害羞的心理,同时场地布置要尽可能远离男生和外界的干扰。
1.2 教材的安排要符合女生的特点,有利于全面发展
(1)全面发展身体素质,打好学习基础。根据女生的特点,在全面发展身体素质的基础上,选用增强速度、力量、耐力和柔韧等素质的练习,作为“课课练”的内容,并根据练习的性质、强度将它们分别安排在每节课的各个部分。每学期的素质练习内容要统筹安排,安排时要注意兼顾上下肢的活动,以身体得到全面发展。同时,这些练习还要有利于主要教材的学习。在进行专项素质练习时,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女生的快速反应能力和速度耐力,提高肩带肌、腰腹肌和骨盆肌的力量。由于素质练习的内容比较单调、枯燥,容易引起疲劳,因此,练习的内容和形式都要不断地变化和更新以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注意在一堂课上素质练习内容不宜过多,可采用“轻重量、短时间、快速度、重质量”的教学方法。
(2)身心准备活动的内容和手段要丰富多样。丰富多样的身心准备活动,有利于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使肌体处于良好状态。根据身心准备部分的内容安排准备活动,可将徒手操、拍手操、轻器械体操、辅助体操、游戏等编排成准备活动操;练习投掷类项目前,可做双手操、实心球操、角力游戏等。做操时,既可做定位操,也可做行进间操;可统一做,也可分组做。这样有利于培养女生的节奏感、协调性及集体主义精神。例如,在慢跑或队形变换中有意识地安排一些小步跑、高抬腿跑、后登跑、跑跳步、单脚跳等专门性练习。有利于提高身体素质。同时,还可利用不同高度的障碍物、皮筋开展准备活动,也可将跳绳游戏和各种不同姿势的走、跑、跳、投的动作作为准备活动的内容。
(3)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抓住重点和难点进行教学。安排教学内容时要考虑季节的变换,以教学任务作为基础,结合本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等因素来安排教学内容。太极拳、排球、投掷及运动量较小的项目应安排在夏季;耐力跑、登山、跳跃及运动量较大的项目应安排在秋季未或冬季;球类、武术四季都可以安排;技巧内容不宜安排在夏季。也可考虑选用一些民族传统体育的内容,例如,踢毽子、打沙包、苗族手打毽等。投其所爱,突破难点进行教学。女生对耐力跑的教学内容不感兴趣,一昕上课的内容是长跑就害怕,不愿意跑。针对这种情况笔者也曾采用间歇跑、定时跑、顺地形跑、越野跑和走跑交替等方法进行教学,但效果不理想。后来笔者发现女生很喜欢跳绳,乐此不疲,于是便把耐力跑结合起来,每节课都安排一定的时间进行练习,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具体方法:短绳,将学生分成小组,在规定的时间内评比跳绳的速度,或进行行进间跳绳比赛;长绳,同样将学生分组,进行定时的组员循环跳绳比赛,还可以在跳绳现场外,组员循环行进的过程中设置一些障碍物。这种方法运用于人数少、跑距长、间歇短的定时跑效果较好。
笔者就此方法进行了试验,有50名03、04级的女生参与了试验。笔者先将这50名同学平均分成两组,一组采用常规跑的方法进行训练,另一组采用跳绳的方式进行训练。一个学期后的结果显示,在800米测试成绩中试验组的米成绩要比常规组的好,其优、良、中率都提高了12%。
(4)合理安排课堂上的运动量。女生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机能较差,因此运动量的安排要适宜。一般采用密度大、时间短、中等强度的练习为好。课堂上,学生的平均心率一般要保持在130一135次每分钟,最高不宜超过170次每分钟。如果要做运动量较大的练习,须增加间歇时间、减少密度。在课堂上的教、学、练和放松部分及结束时,可以让学生各自进行一次自我心率测定,以及时地了解学生的机能状况和恢复情况。
(5)课堂放松活动要轻松愉快,形式多样。根据课堂内容的需要,放松活动的时间可长可短,队形也可不按上课时的队形集合,可在原地排成各种图形队列,边歌边舞或做些轻松、优美的艺术体操,也可自我按摩或两人互相按摩,并通过深而缓的呼吸来调整和放松,还可以想办法引导同学们放声大笑,在笑声中愉快地结束一堂课。
1.3 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
(1)采用多样的方式来组织练习,可根据教材的特点适当地采用游戏来进行。例如,在教弯道跑技术的动作时,可运圆周接力赛跑的游戏来训练,不仅有助于弯道跑技术动作的掌握和运用,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2)适当地通过竞赛的形式进行教学。例如,在教运球、三步上篮时,可进行动作评比,看哪一组的动作质量高、“三步”做得标准、上篮命中率高的同学多。这样既可启发学生的积极性思维,又可以使同学之间相互鼓励,从而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3)努力提高讲解与示范的质量,教师的讲解应根据教学内容的性质和学生的年龄来开展。讲解应简明扼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生动形象,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同时,教师标准、流畅而优美的示范不仅有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而且还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结语
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女学生的特点,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同时,兼顾思想品德教育,在教学中通过与学生的接触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兴趣爱好及思想状况,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教学内容的安排要符合女生的特点,也可考虑选用一些民族传统体育的教材内容,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要特别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认识到体育教学的过程是启发和锻炼学生身心活动的过程,只有学生对活动感兴趣,才能积极参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要靠教师去调动。因此,教师在对女学生进行教学时,必须了解女生的心理特点和兴趣爱好,认真钻研教材,既备课又备人,采用丰富多样的组织教学,运用生动形象的讲解和标准优美的示范,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把课上好上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