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论文

时间:2019-05-15 10:48: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论文》。

第一篇: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论文

批判意识源于自身的主体意识,它是一个人自身主体意识外化的表现,是对自身主体性的肯定与张大,也是对主客体之间关系的力图接近正确的理解与判断。具有批判的头脑和眼光的人往往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独立存在和主体地位,个性得到张扬,思想充分自由,不随波逐流、应声附和,敢于言明自己的主张和独见,指出批判对象的瑕疵与谬误。随着科学的飞速发展,当今社会需要具有批判意识的人才。如何使我们的学生富有批判意识以适应社会需求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一、改变教师观念

在当前课改形势下,教师首先应当改变“教师认真教,学生认真学”的灌输式传统教学观,认真学习、内化和研究课程标准,明确新课标的性质、理念、设计思路、学习目标、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教师要努力成为研究者,不仅要研究课程标准和相应的教科书,而且还要研究学生的知识基础与心理发展水平,研究教学设计,研究教育教学资源的利用等教学实践。教师不仅要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还要掌握更多的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更多地注重学生的主体意识,把学生的内在的能动性加以充分挖掘,使学生的学习不仅仅停留在知识的接受上,更主要的是能促使学生对知识加以鉴别、批判、吸收、运用,真正体现“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二、强化主体意识

主体意识在活动中主要表现为主体的自觉性、选择性和创造性。教师要努力创设自主学习情境,让学生多动脑、动口、动手,多发现、多探索,为学生营造批判性的空间,发扬民主教学,给学生批判的自由和机会,让学生参与学习全过程。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确立“学生主体地位”观念,尽量多采用有利于学生开展批判性思维的方法,鼓励学生多提问题,让学生冲破思维定式,鼓励学大胆尝试,反复深入思考问题,使思路更开阔、更灵活,能多角度地思索,提出独特、新颖、超乎寻常的见解。学生只有具备了主体意识,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性,建立起对思维过程、结果和问题的表述形式进行批判、评价和调控的意向,即学生是批判性思维实施的主体,其主体意识越强,就越能主动地对思维的加工对象进行思考,从而批判意识就越强。

三、增强开放意识

批判性思维注重从不同观念来思考问题,求得拥有多重逻辑的见解。因此,要让学生在开放的氛围中展开思考。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变异思维,独辟蹊径,尽量避开常规思维,立体地、多方位地审视问题,尽量让学生发挥自我想象,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有时要借助反方角色的扮演来促进智慧与勇气,在讨论过程中,要公平对待一切观点。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坚持各自立场、修正对方误解的机会,进而让学生说明伙伴之间为什么会有不同见解,同时从自己不同意的立场来揭示其理由。学生具备了开放意识,才有利于克服不良思维定势和思维障碍。增强开放意识需要创设开放的教学情境,包括教学方法开放、学习方法开放、问题开放、解题开放、课型开放等。解题开放包括一题多解、一题多问和一题多变;课型开放可以包括基础课、拓展课、研究课等,也可以是讨论课、自学辅导课、解题训练课等。

四、鼓励积极质疑

质疑即提出问题,质疑意识是一种以解决特定疑问的形式推动人们追求知识的心理活动和心理素质。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索,是学习的内驱力,它能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

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要使学生产生问题意识,教师应利用语言、实验、多媒体、挂图、环境和活动等多种渠道,设置一种符合需要的情境。教师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很多,其中前苏联教科院院士M·H·马赫穆托夫根据“问题教学”总结的实验成果具有广泛性意义,其主要内容有:

①让学生面临要加以理论解释的现象或事实;

②引导学生在完成实践性作业时产生问题情境;

③布置旨在解释现象或寻找实际运用该现象的途径的问题性作业;

④激发学生分析生活中的事实或现象,也即让他们遇到事实的日常观念与科学概念间的矛盾;

⑤提出假想,概述问题,并对结论加以检验;

⑥激发学生比较对照事实、现象、定义和行为,由此引发问题情境;

⑦让学生对比已知事实与新事实,并独立作出概括;

⑧给学生们介绍那种似乎无法解释却是学科史上曾导致提出科学性问题的事实;

⑨组织科际联系等。教师只有努力创设问题情境,摒弃传统的“师道尊严”观念,做到教学民主,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民主的氛围,才能使学生敞开问题意识之门。通过学生质疑引导学生运用知识来解决问题,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精神,促进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第二篇: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论文

摘要:新课程理念关注人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形成创新思维能力。科学课更不例外,肩负着引导学生从小学科学、用科学及创新能力培养的任务。为此教学中教师就要创设一种民主氛围、质疑情景和质疑环境来激发学生创新动机,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小学科学;唤起创新意识;激发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神奇而又重要的东西,它是打破旧事物,创造新事物的重要推力,是一个国家乃至全人类得以发展和进步的原动力。而要使我国具有创新力,就得让教育得到创新。尤其是作为小学科学教师,要围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有效的教学改革,培养青少年的创新思维,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造就一批适应科技发展与社会进步所需要的人才。而不是死板教条,将书本上的知识硬塞给学生以应付考试,这样不仅是对学生的不负责,更是对社会的不负责。处在小学时期的学生,由于对科学的认知还比较少,思维正是处在还未定式,极度发散的时期,而这正是培养他们创新能力的最有效的时间段。我们科学教师必须抓住这个机会,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去“唤醒”学生的创新潜力。

一、创设民主氛围、唤起学生创新意识

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力,首要环节便是给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创新环境。俗话说环境造就人才,这话不假,人是环境型的,处在不同环境下,就会激发出不同的潜力。就算是爱因斯坦,如果从小把他放在一个必须要死读书,读死书的环境下,那相对而言,他的“相对论”可能就要提不出了。所以作为一个科学教师,要营造一个创新的氛围,让学生融入进来,使学生乐于参与,愿意思考,积极动手。而要做到这点,首先要恰当地放低一些老师的架子,在科学的道路上,无论你成就多么的高,知识储备有多么的充足,你永远都只是个探索者。所以面对学生,更需要把自己当成个引路人,去引导学生进行探索,提高对科学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时,教学语言要有亲和力,最好是能够达到幽默风趣的效果,让学生放下担子,畅所欲言,务必要能够让班上即使是最胆小的学生也能站出来说出自己奇怪的想法。在讲解时,要与学生进行互动,而不是自己一个人在讲台上自问自答地唱独角戏。更不要把个人意志强加给学生,即使是面对最简单的问题,也要耐心听取学生哪怕是在你看来是错误的想法,对他的行为进行鼓励和赞扬并拿出来和大家进行讨论。千万不能嗤之以鼻地一棒子打死,因为这一“棒”下去很可能就把学生们刚刚朝探索创新道路上小心迈出的腿给“敲断”了。在营造了良好的师生氛围的同时,也要营造好学生之间热烈的探讨氛围。因为无论老师表现的有多么的亲和,学生表现的有多么的大胆,师生间总是有隔阂的,这种隔阂会让学生忌惮自己的一些想法会不会太幼稚,会不会出错招老师讨厌,因此学生在和老师交流时总是会有所保留。所以这就需要一个平台,能让学生彻底地倾诉自己心中所想,这就是学生间的交流起作用的时候了。学生间如果能够形成良好地讨论氛围,在小小的攀比心理作用下,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同时也能让学生对科学产生强烈的兴趣。教师此时更是可以顺水推舟,提出一些命题或问题,将学生分成若干组进行讨论,并在讨论结束后将他们讨论出的结果进行点评,点评的依据当然不是看它们的准确与否或实际与否,而是要以创新性为主,对那些好的奇思妙想一定要予以足够的鼓励和赞扬。

二、创设质疑情景、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创新源于疑,只有对一个事物提出“为什么要这样认为,这样做”这样的疑问,才会思考到“能不能那样认为,那样做”的创新。当然对于学生而言,可能由于知识储备的有限,提出的疑问可能仅限于是对于一些事物现象的不解,并不能像科学家那样对人类的常识或固有的生存方式发起挑战,从而创造出颠覆性的理论或影响世界的发明。但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对于培养学生创新力的道路上,这个开头不仅难,而且十分重要。在过去应试教育盛行的年代,许多学生的创新力在不仅得不到很好的开发,还被不断的压制,那些偶尔在脑海中浮现的具有创造性的想法有多少是被家长或老师冠以“胡思乱想”给扼杀在摇篮中,这就导致了许多学生只会去解决一些有标准答案的问题而无法回答开放性的问题甚至无法提出问题。作为科学教师,有责任也有义务去引导学生多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习惯。因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课堂的时间终归是有限的,只有让学生养成即使在课下,也能够对身边的事物提出疑问和想法,让他们养成这个良好的科学素养,才能使他们终身受益。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在教学上就要以多提问的方式推动教学进程,这样做的同时也要适时地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比如,在教学《空气与我们的生活》时,先让一个学生吹气球?当气球鼓起来后提问:里面装的是什么?生答:“空气。”于是我说:“同学们对空气都非常熟悉,你们还想研究空气的什么?”学生们纷纷提出许多见解:空气我们用眼看不到、手抓不到,但能感觉到。我又问谁还有办法观察到空气的存在?学生通过讨论提出了许多创新性问题,如用手捂住口、鼻很难受,说明我们离不开身体外的空气;还有的提出把很多空气压缩后会怎样?甚至还有的学生提出把一只老鼠关在封闭的瓶子里会怎样?学生提的问题非常有意义,这样就为学生开启了思维之门,开启了创新之门。

三、创设开放课堂、培养学生挑战能力

很多伟大的创新理论或发明,都是源于那些科学家具有敢于挑战的冒险精神。这个世界很多事没有绝对的正确,有的只是认知的局限。比如,伟大的物理学家伽利略用一个斜塔实验,挑战了同样伟大的物理学家亚里士多德的理论和当时几乎全世界的人的认知,结果证明他对了,全世界错了。何为创新,那便是颠覆旧理念,创造新理念。如果一个人连“旧”是错的都不敢去想,何来“新”?所以为了更全面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要让他们敢于对“旧”提出挑战,而不是一味地只对一些自己从未涉及过的知识感兴趣。这就要求科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敢于让学生对自己的观点提出疑问来挑战自己,因为在学生看来老师代表了一定的“权威”性,只有做到这一点,才有可能去挑战更大的权威,才能更好地挖掘他们的创新能力。而实验是最好的认证途径,要多引导学生做实验去印证自己的想法,去挑战权威。例如,教学《神奇的水》一课时,学生之前通过实验认识了“毛细现象”,在准备实验器材时,我每组有意放了两块长方形玻璃片并讲道:“我想大家都知道‘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个俗语,我觉得很对,水不往低处流难道还能还能倒着流,流到天上?现在我给大家一个机会,告诉我我错了,你们来用两个小小的玻璃片看看能不能让水往高处流?”学生听后都积极投入到动手实验中,实验时学生往往会用一块玻璃片试一下,水不往上爬,没有“毛细现象”,有些小组在多次实验后发现用两块玻璃片夹在一起,在一端用小纸片隔开,水就往上爬了,实验成功的学生很激动,为自己的新发现感到非常兴奋。抓住这个时机,我再提“有孔隙”,这个问题,学生就很容易地理解两块玻璃片与一块玻璃片的区别是中间有“孔隙”,所以发生了“毛细现象”。在这个实验过程中,无疑增强了学生创新能力和挑战权威的勇气,同时学生还能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体验到智慧的力量和创造的快乐。总之,我们科学教师要遵循创新教育的规律,或启发引导、或营造氛围来激发学生主动发现、积极探究的兴趣,更要采取各种策略让学生在发现中进行探究,从而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特别是小学科学实验在实施素质教育、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等方面能起到很大作用,我们科学教师在教学中有必要进一步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改建,多互动,多提问,多实验,尽最大努力去培育一代具有创新能力的新人。

作者:张国强 单位:江苏省丹阳市埤城中心小学

第三篇:语文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论文

摘 要:现在的中学生,处于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又精力充沛、充满活力,因此,在许多新事物、新知识上,远远优于教师。在此情况下,我们还用过去信息不对称时的做法,拿着参考书的现成结论来束缚学生,只能压抑学生的求知欲,限制学生独立思考。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在思想上形成惰性,我们的教育结果,只能培养出一群精神侏儒,培养出一批驯服的思想奴隶。为此,作为教师,要努力改变目前课堂教学现状,加强个人素养。

关键词:研讨式 思维方法 知识面 人文底蕴 批判精神 反思感悟

一、努力改变目前课堂教学现状

1、教师要善于用“我认为”。语文在中学所有学科中内涵最丰富,发挥空间最大,也最需要教师有思想、文化底蕴。对于课文的分析、理解,本来就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一千个人读《哈姆莱特》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说的是文学作品的理解,在以文学作品为主的语文教学中,这一点也完全适用。既然如此,教学参考书中的观点、分析,那是编者的认识理解,只能做我们教学的参考,绝不能成为教学的依据。课堂上,语文教师必须善于使用“我认为”,以深入研究为基础,谈出自己的观点、看法,言之成理,言而有据。同时,可把各家各派的观点、看法摊给学生,让学生知道没有唯一的结论,需要自己去分析、去研究,教师只提供必要的材料和引导,让学生人人从独立思考中得出自己的结论。久而久之,学生的怀疑精神就会得到培养。

2、进行“研讨式”教学。所谓“研讨式”语文课堂教学,就是通过“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在系列问题的引导下,让学生就学习中的某些问题自主地交换意见,以实现学生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和充分掌握,培养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等综合能力。在这样的课堂上,大家都以解决问题为目的,以探讨、争论为手段,宽松和谐,气氛热烈。通过研讨,促成思想、观点的碰撞,从而互相启迪,把对问题的理解引向深入,也就为培养思想者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3、教给学生创造性思维方法。我们要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必须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方法,学生只有掌握了一定的方法才不会茫然无措、漫天刷浆。如:形式性发问,即对于一个句子或一个命题或由这个命题所表达的思想和结构针对句子的关键词提出问题;联想式发问,即用近似、相似、相关、相当的词语去替代并作为疑问提出或对相距较远的问题加入想象成分进行提问;异向性发问,即从相反方向,使用“无”、“不”、“反”等词提出问题;反思性发问,即对命题的前提,尤其是对隐性前提的质疑,进而产生问题。

4、激励学生质疑。“学起于疑,思源于疑。”疑就是问题。问题是思维的火花,学生在阅读中能发现和提出问题,是独立思考的表现,对课文的理解也会在提出疑问的同时不断地加深。所以教师要对学生的质疑多加鼓励:当学生踊跃地发表独立的见解时,教师与同学们一起投去赞许的目光;当学生大胆地对名篇提出不同的看法、向教师表达自己的意见时,教师与同学们报以热烈的掌声;当学生提出一些有质量的问题时,教师应组织讨论……这样学生的思维会不断地迸出火花,会学得更积极、主动。读书热情,其质疑的勇气和批判的精神会自然得到培养。

二、教师需要加强个人素养

1、拓宽自己的知识面。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是一致的。作为语文教师,必须学习了解各方面的知识,不仅是社会科学的各个学科的知识,还有自然科学的各个学科的知识。知识渊博,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质疑;倘若教师只局限于课本那点东西,学生提出课本以外的问题就茫然无知,又怎能有效地指导学生?现代教育倡导研究性学习,在研究的过程中必然要遇到许多新问题,接触到大量新知识,扩展到许多新学科领域,语文教师不能积极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就会被现代教育边缘化,从而无立足之地。

2、强化自己的人文底蕴。现代的中青年教师都经历过中考、高考,学校读书时,为应付考试而疲于奔命,根本没时间大量读书,特别是一些经典书籍;踏上工作岗位,忙忙碌碌,更不能静下心来读书。没有一定的文化底蕴,我们又怎样向学生传递人类文化、文明,怎样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3、培养自我的批判精神。中青年教师绝大多数是从学校走向学校,接受的是应试教育,实施的也是应试教育,因此,教师自身就严重缺乏创造精神。在这种情况下,语文教师跪着教语文是必然的选择。要改变这一现状,必须从教师着手,教师首先要有怀疑和批判精神。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做到:一是要广泛阅读古今中外经典名著,汲取人类文化的丰富营养;二是要深入研究所教内容,绝不囫囵吞枣、照本宣科、拾人牙慧;三是要广泛收集资料,对比研究,特别是观点对立或有分歧的争鸣文章;四是了解最新的学术动态,掌握第一手资料,有助于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4、进行积极的反思和感悟。别人的思想、观点,必须经过我们自己的教育实践进行检验,通过不断的反思、感悟,内化为我们自己的思想,唯有如此,我们的认识才能不断深化和提高。现在,许多教育理论文章呼吁教师要加强教学反思,反映的是时代的呼声、教育的呼声。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必须把它变成个人的自觉行动,反思我们的教育思想,反思我们的教育实践,反思我们的教育艺术等,在反思中感悟,在反思中内化,从而不断成长。反思感悟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写教学随笔、教学日记、自己的教育故事等。这同时又能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一举多得。语文教师应该行动起来,以新的行走方式,诞生一个有独立思想的新我。

第四篇:小学科学教学论文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

[摘要]传统的课堂上教学模式会导致学生逐渐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索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是落实新课程理念的有效途径。本 论文 主要探讨了在小学 科学 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几点策略。

在小学科学课教学中,部分教师的教学更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有些教师担心学生的提问会影响教学进度,为了按照教学时数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教师在教学中只按照事先设计好的问题进行教学,严重约束了学生的问题意识的 发展。基于此,文章以下提出了几点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教学方法。

一、培养学生的想象和思维等基本能力

科学教学中学生的想象能力是不可缺少的。科学教学中要积极创设学生自主想象的情境,让学生处于自由想象的环境中。教师要启发学生大胆地进行联想和想象,同时要保护学生的积极性、自信心和自尊心。例如:学习《地球引力》一课时,首先,让学生通过阅读、观察、实验等方法使学生知道地球引力的普遍存在;然后,让学生想象对没有地球引力的太空失重现象等。此外,思维的灵活性是学生产生问题意识的影响因素之一。因此,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有力支持。思维能力是在思考过程中发展和提高的,这一过程是别人所代替不了的。因此,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的思考获取知识,自觉的进行判断思维、发散思维和创造思维的训练,从而达到培养思维能力的目的。

二、教师认真对待学生的问题

在科学课的教学中,教师要转变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为评价学习效果的标准,打破一切以教师领导为中心的束缚,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的经验基础之上,应注重学生学习科学的主动参与和能动性,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许多学生个体的问题意识淡薄,是由于担心自己的问题会显得无知或者遭到嘲笑等自卑或恐惧因素影响的。因此,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以认真、和悦的的态度耐心倾听学生的提问,保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对于大胆提问有创意的学生,教师应给予充分肯定;对于问题不明确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理清思路;对于提出幼稚问题的学生,应在肯定他的勇气的同时,与学生共同分析原因。教师对每位学生提出问题的尊重,会满足学生的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勇气与信心去探究新的问题。

三、教会学生质疑的方法

许多学生认为教师在教学已经将教学内容讲清楚了,所以没有任何疑问了。这种现象不是说明教师把知识点已经讲清楚,而是学生不知道怎样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因此,教师在科学教学中不仅要教会学生掌握知识与学会技能,同学要教会学生学会质疑的方法,有意识地、系统地、点滴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尝试去解决问题,促进思维的发展。科学教学中有许多结论性内容,如三年级下学期学习植物的生长变化这一章中,在学习了解植物的生长变化时,要让学生了解“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收集实物或网上信息,共同讨论比较是否不同植物的种子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在要了解“影响种子萌发的因素包括:水分、温度、氧气和光照”这一节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这四个因素,组织小组对四个因素分别作控制实验,检验四种因素对植物萌发的影响,然后小组汇报,让学生主动学习,真正掌握学习的内容的同时更锻炼了思维欲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是课程深入开展的切入点,对这些内容的质疑,会锻炼学生思维能

用心

爱心

专心

力的同时帮助学生掌握重点、难点和关键点。如学习级四年级上学期融化中的食盐融化这一节时,教学难点是“教学难点:比较食盐、沙、面粉、高锰酸钾、砂糖在水里的变化有哪些相同和不同”,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通过各种物质融化时变成的微粒大小、水中的分布、是否沉淀、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吗、溶解还是没溶解等方面进行 总结 ,从而掌握教学的难点,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总结能力。

四、设计促进学生产生问题意识的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是指有一定困难,需要努力克服,对于学生来说又是力所能及的一种困惑状态。良好的问题情境会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般情况下人们需要维持自己的观点和信念的一致,若在某种情境下出现与原有观点或信念不一致,人们就会出现认知冲突,产生问题意识,人们就要力求通过改变自己的观念或行为以达到认知协调。在 科学 教学中,通过营造恰当的情境,可以使学生产生问题意识。因此,教师在科学教学前预先设计好问题情境,在教学中通过创设使学生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的问题情境,以此调动学生对新问题探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问是课堂中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科学课堂中的提问更是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手段。科学课堂中最常用的是教师问学生答的提问方式,这种方式可以使课堂的节奏在教师的调控之下,同时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地学习并掌握教学内容,但是这种方式容易使学生陷于别动的角色,让学生产生上课只需按老师的提问回答就可以的惰性问题意识。

五、结语

问题意识不仅引导着学生进行科学学习,同时也激发产生学生热爱科学的浓厚兴趣和进行创新活动的热情,也是锻炼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的有效手段。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应注重在科学课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用心

爱心

专心 2

第五篇: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竞争意识论文

摘 要:课型的概念不同于课的类型。课型的划分是以课的组织教法、内容的选择和课的运行特征为标准的。《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指出,学生教育应从应试教育过渡到素质教育,简而言之,就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体育教学作为中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有着很重要的意义。本文拟根据教学大纲和课程设计理论的要求,将体育课型划分为四类:体育技巧教学课、实践教学健身课、运动竞赛课、体育表演课。

关键词:中学教育 体育教学 课型设计

体育课程是寓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于身体活动并将其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重视中学体育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而其中科学合理的课型设计又是搞好中学体育教育的中心环节。

本文将中学体育课型划分为四大类,即体育技巧教学课、实践教学健身课、运动竞赛课、体育表演课。

一、体育技巧教学课

教学特点:在进行实际的体育活动及锻炼之前,需要传授给学生一定的体育技巧,避免受伤,尤其是在一些有可能受伤的运动中。比如,在做前滚翻的运动时,要告诉学生如何掌握做此类动作的技巧,并由教师进行示范,避免学生扭伤。在打排球和篮球等大型球类之前,要告诉学生带好必要的防护用具,如护腕等,并且要摘下眼镜这一系列比较详细的细节,将可能带来的一定的伤害降低到最低值。

教学目标:体育技巧教学课在体育课程中十分重要,也是体育教学的第一环,只有掌握一定的技巧,才能保护自己,从而更好地使学生达到健身护体的目的,甚至在未来的人生过程的体育运动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学策略:可以通过师生间的互动,来加深学生的印象。主要分为几个步骤:教师传授理论,教师示范,教师引导下学生示范,学生间互动监督示范。

二、实践教学健身课

教学特点:经过体育技巧的传授和细节上的提醒后,就可以进入实践教学健身课的阶段。这一阶段的学习是教师最难把握的一环,因为学生人数众多,老师需要高度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在预防学生受伤的前提下,使学生的运动效率达到最大化。同时应充分调动每个同学的积极性,有些学生过于关注学习或者不愿意活动,他们是上好体育课的“短板”。只有充分动员这些同学的积极性,使他们真正认识到身体的重要,才能保证更大范围的学生能够真正在体育课上受益。教师需要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来鼓励这些学生积极地参与到体育课中来。

教学目标:将学生掌握的体育技巧及一些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来,是体育教学中最为关键的一环,也是体育教学能否收到成效,以及检验成效大小的环节。这个环节要充分调动每一位同学的积极性,使其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教学策略:这个阶段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互动性强,能够调动学生自主性的运动,比如球类——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等。可以“因地制宜”,利用学校已有的器材,开展各种运动,以有氧运动为宜,如长跑、原地跑、健美操等。

三、运动竞赛课

教学特点:以往的体育课型设计中,对学生的情感需求稍显忽视。而通过竞赛则满足了学生丰富的情感变化模式和状态,使学生能够沉浸于这种生动的情感体验,从不快乐的心理状态改为快乐,从克制变为放松,从低沉迈向兴奋。

教学目标:通过小型的运动竞赛课,能够满足中学生“参与”和“游戏”的欲望、“娱乐”和“享受”的要求、“休闲”和“体验”的渴求。

教学策略:单纯的体育技巧传授和实践健身课略显单调。处于青春期的男女竞争意识强,凡事喜欢一争高下,不妨利用他们的这一心理特点,以授课班级为单位,进行班级内部的小型运动竞赛课。

四、体育表演课

教学特点:挑选有体育特长或体育爱好的学生进行体育表演,此过程需要教师的耐心和细心,同时内容要丰富、生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教学目标:可以丰富学生的业余爱好,并且为有特长的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带动其他同学广泛参与到体育运动中。

教学策略:选择一些有观赏性的体育运动,除了选择学生表演外,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充分地让学生领略到体育运动的力量美和形体美。

通过一系列崭新的体育课型设计,让学生能够在体育课中得到强健体魄的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的德育意识、美学意识,还可以活动大脑、锻炼身心、有助学业,可谓一举多得。不能让体育课沦为应试或是应付教育部门检查的附庸,而是真正为学生的全面发展、长远发展贡献一份力量,真正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黄平波安国彦刘龙学校体育异化现象审视[J].体育文化导刊,2008(02)。

[2]周文琴对中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的探讨[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01)。

下载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临沧市耿马县孟定镇罕宏完小罗小松 内容摘要: 合作学习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合作的快乐。合作能力是一种重要的能力,......

    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论文

    前言对于小学科学教学而言,应始终坚持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态度而教导学生,以更好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学生终身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传统的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未能充分发......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内容提要 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创新精神的摇篮。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新课改的呼唤,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起点。高度肯定和重视学生问......

    浅谈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论文》

    浅谈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江泽民总书记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乌丹五中高会艳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素质教育体现了教育的本质和发展趋势,其核心内......

    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环保意识论文(5篇材料)

    摘要: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环保意识,能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要重视挖掘教材,培养学生环境观;设计争议性问题,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开展实践活动,将环境知......

    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论文

    论文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也不断提出了新的要求。新时期的人才标准,要求其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更要具备健全的心理素质,而竞争意识的培养就是现代人才......

    论文: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论文: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在当今社会特别重视人的发展,重视人才素质的全面提高,素质教育可以说早已达成一种共识,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充分肯定和积极响......

    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教育论文

    摘要:本文从认真学习课程改革的理论,更新、转变观念;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课堂教学中认真贯彻学生主体性原则等方面论述了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关键词:体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