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生命价值藏在他人的需要里美文
一个女人,生有一女,四岁时不幸夭折。接着,丈夫与她离婚。此时的她,甚感生活无望,整日以泪洗面,因而渐失活下去的勇气。于是,她悄然离开她居住多年的大城市,只身来到一个偏远的小镇住下。第二天,女人来到一个简陋的小邮局,坐在一处写遗书,准备寄给远方的父亲。在遗书还未写完时,有位老婆婆来到她的面前,诚恳地说:“姑娘,我要缝一个包裹寄出去,可我的眼睛看不清针眼,请你帮我穿上线。”女人听人喊她姑娘,心里顿时热乎乎的。她立马搁下笔,接过针线,并帮老人缝好了包裹。忙完这件事后,她想,世上还是有人需要她的,她值得活下去。
一个人的生命价值就藏在他人的需求里。我们都在他人的需求下学习、工作和生活,认清和提升自己的生命价值。女人之所以有了活下去的勇气,就是因为老奶奶需要她帮忙。这使她懂得了他人之需乃生命价值所在,是自己活下去的最好理由。她的婚姻虽不在了,但她还有亲人。假如父亲接到她的遗书,那将是怎样的痛苦?
赵亦静是位单身母亲,几年前,她不幸遭遇车祸,被高位截肢。当时,她想:“这样活下去太痛苦了,不如死掉。”当两岁的女儿在她身边不停地哭喊妈妈时,她的心又暖和起来。她想:“我死很容易,但我死了,女儿怎么活啊?”自此,赵亦静打消了死的念头,坚强地活着。隨着女儿的长大,女儿学会了料理家务、照顾妈妈。如今,母女俩生活得有滋有味。在母女俩做客央视《回声嘹亮》时,母女俩唱歌,观众向她们报以热烈掌声。
每个人都应看重他人对己之需,他人之需特别是亲友之需能给一个人生活的希望、信心、勇气和前进的动力。这是不争的事实。“一人向隅,举座不欢。”父亲之需,女儿之需,真的是一个人活下去的最好理由。
一个来自大连的八岁女孩与年过花甲的姥姥做客央视《从幸福出发》节目。女孩正在大连上小学,父母同在英国工作。因为忙,夫妻俩无法照顾女儿,就把她留在姥姥身边,这既可让姥姥照顾好女儿,又可使姥姥不感到孤单。女孩与姥姥的感情极深,相处十分融洽。姥姥原先不重视自己的身体健康,而如今因为外孙女对她的需要,她分外重视自己的身心健康了。以前,姥姥感冒了,硬扛着;身上有痛处,就吃点消炎药对付一下。现在不同了,自己感到身体不适,就去看医生;若生病了,就去医院治疗。姥姥觉得,外孙女这么需要她,自己活着有意义有价值。
每个人都活在群体之中、家之中。世上总有会有人喜欢你,需要你。所以,自己遇到再不如意的事,也要好好活着。只要你好好活着,好好学习,好好工作,好好过日子,就能让自己生命的价值得到提升,得到展现。
第二篇:幸福藏在糊涂里美文
那天,当我发现老公给公婆的零花钱,不是他所说的一千块,而是两千块的时候,我觉得他欺骗我、不尊重我,对他大动肝火。他据理力争,说是因为怕我多心,才会隐瞒我。其实多给公婆一千块钱,我也没有什么怨言,只是觉得他没有向我说实话,心里如鱼鲠在喉,不舒服而已。
老公是个马马虎虎的人,不注重细节,而我又是个敏感细腻的女人,所以经常会有些小争吵,日子过得极不顺心。那天中午去表嫂家做客,看到我们来,她没有做什么好菜,甚至饮料也舍不得拿出来喝,后来她同学晚上来了,她既是买烟又是买酒,还做了满满一桌子好菜,我觉得她表嫂刻薄,没必要跟她深交。而他却无所谓的样子,说表嫂对他还可以啊,随便一点也没有什么。
我弄不明白,他怎么就装糊涂呢,我这个外人都知道,他在她表嫂心里,一点地位也没有。
跟闺蜜说到这些烦心事,她却笑了笑,说:“你呀,什么事都要弄得那明明白白干什么?有时候糊涂一点,未尝不是一种幸福。给婆婆多点钱,说明他有孝心,表嫂待他怎么样,其实不是那么重要,近亲之间走动走动就行,没必要贴心贴肺,我觉得像你老公那样,偶尔装点糊涂,别把什么事都往心里去,没心没肺才能活得快乐啊。”
朋友说得极是,这些年,我一直不快乐。原因是父亲去世时,姑姑们都不帮衬我们,反而落井下石,这让我和母亲很是意外,那时候,我就在心里愤愤地说:“等我长大了,我也不会搭理你们,你们怎么对我的,我也要怎么对你。”所以这些年,和姑姑们关系都很紧张。每每在街上碰到她们,又难过又尴尬,我也蛮累的,朋友的意见,让我如醍醐灌顶。
上周回娘家后,得知大姑生病住院了,我决定施行破冰行动,拎了礼物去看她。回来后被母亲狠狠地训斥了一顿,母亲说:“你为什么那么傻,那些年发生的事你不记得了吗?”我认真地开解她:“过去的事就过去吧,没必要一直耿耿于怀,现在抬头不见低头见的,装个样子也好啊。我去了,她还是蛮开心的。”我提着礼物,在几个姑姑家轮留走动,和姑姑们亲近起来。
第二天,几个姑姑主动过来向母亲示好。母亲也放下仇恨,和她们有来有往,平凡的日子里,因为放下了心里負累,便多了一些微笑,多了一些幸福。
不知谁说的,幸福就藏在糊涂里,活得糊涂的,就容易幸福;活得清醒的,也就容易有烦恼。我们不妨糊涂点,幸福快乐过一生。
第三篇:生命需要删繁就简美文
约瑟夫·熊彼特是上个世纪全球最负盛名的经济学家,青年时代的他曾经立下宏愿,要成为全欧洲最有名的骑士、最令人羡慕的恋人和最优秀的经济学家。随着时间的推移,熊彼特发现,这三个目标要全部完成几乎是不可能的,于是他放弃前面两个愿望,专攻经济学研究,终于成为经济学界的一代名家。熊彼特的成功启示我们,人生不能熊掌与鱼兼得,生命需要删繁就简。
生命是有限的旅程,要想使生命过得充实而有意义,必须学会删繁就简,锁定目标,活出精彩。历史的长河中,现实的生活里,因为没有目标而致一事无成者固然很多,而因目标过多,还事事要争第一而致“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沽襟”的遗憾事也不少。
成功从确立目标开始,目标明确者,往往能取得更大成功,目标不明确,成功就要大打折扣。美国有一位大学教授,曾经对即将毕业的同一届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这些即将走上人生旅途的同学中,超过百分之二十几的人没有人生目标,百分之六十的人目标模糊,百分之十的人只有短期目标而无中长期目标,只有百分之三的人有清晰而长远的目标。二十五年后,这位教授再向这些同学进行跟踪调查,发现,那百分之三有清晰而长远目标的人,全部创下了辉煌的事业,成为社会名流;百分之十有短期目标的人,全部成为专业人士,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其他的人因为一开始就没有目标或者目标模糊,大多默默无闻,生活在中下层。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不是没有目标,而是不断变换目标,造成目标太多,分散了注意力,消弱了战斗力。这种人往往能力强,心气高,恨不能有千双手,同时做成千件大事,结果,由于超出了自己的能力极限,不仅难于事事如愿,还有可能因透支健康而折寿。英年早逝的陈逸飞,累倒在《理发师》的拍摄现场,其敬业精神固然可嘉,但是却不值得为他人效仿。因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陈逸飞就是一个成功的画家,他在其它产业上再努力,也不能做出与其在画界相比拟的业绩来。可能是旁观者清,当局者迷的缘故吧,生性好强、过于追求完美的陈先生或许自己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或许明知道如此,还要绷紧了生命之弦与自己较劲,同时朝多个领域出击,连上医院的时间都舍不得拿出来,最后,影视界多了一部可有可无的《理发师》,中国过早地失去了一位名画家。
明确目标后,还需要删繁就简,抛开与目标不相干的杂念。人生在世,离不开金钱,但投入过多的精力去追求永不满足的物欲,就会误入歧途。越是目标明确者,越能把金钱当成干事业的物质基础和事业成功后收获的副产品,绝不会当拜金主义者,做物欲的奴隶。越是事业心强的人,越乐意过简单生活,在他们看来,活得简单,才能活得轻松,活得自由,从而有更多的时间去享受生命的乐趣。很多人之所以痛苦不堪,往往是因为失去平常心,把欲望看得太高,把追求不到的东西看得比生命还重要,无法解脱。由于在欲望上永不满足,很多自以为坐拥巨富和盛名的人,实际上他们的生命已经被财富和虚名所左右,失去了生命的灵性。所以,不管是贫是富,位卑还是显达,我们都要用平常心去看待,感谢上苍既给了我们所拥有的一切,让我们懂得什么叫珍惜,同时,也感谢上苍给我们留下了很多不能到达的空间,使我们学会放弃,懂得删繁就简的基本道理。
第四篇:幸福藏在糊涂里
幸福藏在糊涂里
有两个落水者,一个视力极好,一个患有近视。两个落水者在宽阔的河面上挣扎,很快就筋疲力尽了。突然,视力好的那位看到了前面不远处有一艘小船,正在向他们这边漂来。
患有近视的那位也模模糊糊地看到了。于是,两人便鼓起勇气,奋力向小船游去。游着游着,视力好的那位便停了下来,因为他看清了,那不是一艘小船,而是一截枯朽的木头。但患有近视的人却并不知道那是一截木头,他还在奋力向前游着。当他终于游到目的地,并发现那竟然是一截枯朽的木头时,他已离岸不远了。视力好的那位就这样在水里丧失了生命,而患有近视的那位却获得了新生。
有两个患有癌症的病人。一个人耳朵灵便,从医生的谈话中听到,他们只能活三个月时间了。于是,他整天郁郁寡欢,结果还没到三个月就死了。另一个人的耳朵有些背,别说偷听医生的谈话,就是你跟他直接说,他都听不大清。奇怪的是,他不但活过了三个月,到现在已是两年过去了,他还好好地活着。
在美国,有两家同样大小的公司,它们的总裁一个叫罗伯特,一个叫史蒂夫。罗伯特是一位精于算计的人,凡事都比别人看得长远。因为他早就预测到了2008年美国的金融危机,所以他决定将公司解散,还能给自己和员工们留一些生活费,不然到时肯定会负债累累。
史蒂夫不是一个善于算计的人。他憨憨地认为,未来永远是无法预测的。他觉得自己的公司只要能够生存一天,他就一定要让它支撑下去。结果,他的公司竟然奇迹般地度过了这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
人生中,很多事不知道的比知道的好,不灵通的比灵通的要好,不精明的比精明的要好。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难得糊涂。其实,人生本来就是糊涂的,所有的快乐和幸福都藏在糊涂中,一旦清醒了,可能所有的快乐和幸福也就跟着烟消云散了。
第五篇:幸福藏在糊涂里。
两个落水者,一个视力极好,一个患有近视。两个落水者在宽阔的河面上挣扎,很快就筋疲力尽了。
突然,视力好的那位看到了前面不远处有一艘小船,正在向他们这边漂来。
患有近视的那位也模模糊糊地看到了。于是,两人便鼓起勇气,奋力向小船游去。
游着游着,视力好的那位便停了下来,因为他看清了,那不是一艘小船,而是一截枯朽的木头。
但患有近视的人却并不知道那是一截木头,他还在奋力向前游着。当他终于游到目的地,并发现那竟然是一截枯朽的木头时,他已离岸不远了。
视力好的那位就这样在水里丧失了生命,而患有近视的那位却获得了新生。
有两个患有癌症的病人。一个人耳朵灵便,从医生的谈话中听到他们只能活三个月时间了。
另一个人的耳朵有些背,别说偷听医生的谈话,就是你跟他直接说,他还听不大清。奇怪的是,他不但活过了三个月,到现在已是两年过去了,他还好好地活着。
在美国,有两家同样大小的公司,它们的总裁一个叫罗伯特,一个叫史蒂夫。罗伯特是一位精于算计的人,凡事都比别人看得长远。
因为他早就预测到了2008年美国的金融危机,所以他决定将公司解散,还能给自己和员工们留一些生活费,不然到时肯定会负债累累。
因为他分析到,在2008年,美国有30%的公司要倒闭,像他现在这样的小公司,肯定在那30%之中。
史蒂夫不但不是一个善于算计的人,甚至还给人一种愚笨的感觉。他憨憨地认为,未来永远是无法预测的,就算你将世界上最完美的计划放在他的面前,他也不会相信,因为未来还没有真正到来。
他觉得自己的公司只要能够生存一天,他就一定要让它支撑下去。结果,他的公司竟然奇迹般地度过了这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
最终,会算计的人将公司解散了,而不会算计的人,却将公司比以前办得更红火了。
人生中,很多事不知道的比知道的好,不灵通的比灵通的要好,不精明的比精明的要好。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难得糊涂。其实,人生的很多快乐和幸福都藏在糊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