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人文体育思想教育论文

时间:2019-05-15 10:41: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试论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人文体育思想教育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试论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人文体育思想教育论文》。

第一篇:试论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人文体育思想教育论文

[论文关键词]体育人文精神 学校体育教育 人文体育

[论文摘要]体育人文精神是高校体育教学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为了推动体育教学健康和谐发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的培育势在必行。文章通过对我国人文体育思想概念与发展历史的分析,提出了当前我国学校体育教育中人文体育思想教育的现状及面临的发展需求,并就如何加强我国学校体育教育中人文体育思想的培养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体育是人类活动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能促进人的身体发展、满足人的精神追求、促进社会的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健康认识的不断深入,知识经济、信息时代的来临给我国学校体育教育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体育人文精神是高校体育教学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高校体育教学要融入“以人为本”的教育观,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科学地进行体育教学的设计,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使学生掌握日常锻炼的体育技能,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真正做到体育课堂教学为学生的健康和体育锻炼兴趣服务。原有的学校体育教育中对体育人文价值认识的不足以及实践中对学生的体育人文价值培养的缺乏,都最终导致了学校体育健康教育的偏失,忽视了学生对体育人文精神的领会,这无益于运动健身习惯的养成和保持。

一、高校体育教学中培育体育人文精神的必要性

目前高校的大学生普遍存在终身体育意识淡薄,对参加体育活动的社会意义认识不够等体育人文精神缺失问题。高校体育教学多年来受传统体育教学思想的影响,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以教师为中心,片面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育教学模式以单一的课堂教学为主,在这种模式中,授课是运动技术技能的灌输,考试是测量学生掌握运动技术技能程度的手段,对体育的理解限制在狭隘空间中,将受教育者塑造成熟练掌握技能的机器。由于旧的体育模式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体育意识的开发,许多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常常是零散和混乱的,甚至是相互矛盾的,很少有大学生考虑如何通过广泛地学习体育方面的知识和各种运动能力,来发展自我、完善自我,提高自己适应社会的能力,体育教学失去了人文精神,淡化了体育对人本身精神世界的关注,忽视了在人的本质层面上的精神养成和人格修养。为了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推动体育教学健康和谐发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的培育势在必行。体育教学必须以人为本,只有深刻领会参与体育运动的最高价值和理念,才能够科学、有效、真正地投入到体育运动当中,并给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带来终身受益。

二、对加强学校体育教育中的人文体育思想培养

1.加强体育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对人文体育思想的灌输

有的体育教师人文素养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其原因之一就在于我们的体育教育专业、运动训练专业、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主要课程多为技术性、技艺性课程,教学目标多确定在技术层次,偏重运动成绩和结果,在课程的设置上较少考虑人文知识的含量。所以,提高健康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需要,提高体育教师的人文素养是贯彻这一任务的前提,是极为重要和迫切的。同时,在学校体育教育课程设置和评价方面多为技术、技能类的内容,偏重运动成绩与结果,较少考虑人文知识的含量。而课程是关乎教育目的与教育内容的根本,是联系教师与学生完成教学的桥梁。所以,要加强体育教育工作者对人文体育思想的认识,必须对我们的学校体育教育课程做出必要的调整。

2.课程设置个性化与多样化

在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高校教育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课程设置是高校对学生进行体育教育的主要途径,是培养学生健康素质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基础课程。2002年我国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对课程的理念和课程的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对具体的运动项目分类及课程模式的构建方面,没做任何的规定,各高校可以根据学校情况自主构建大学体育课程,发挥本校风格和特色,来构建大学体育课程模式。在人文体育观的理念下,大学体育课程设置,首先,要以学生发展为本,面向全体学生的不同需求,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使全体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各项素质得到充分、自由、和谐的发展,个性化地设置课程。随着高校体育硬件设施的不断完善,满足学生的需求,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运动项目进行学习,成为大多数高校首选的教学模式之一。开放式模式,不仅能给学生创造了开放的环境,让学生拥有较大的自由空间,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权和自觉性,而且还能使学生因为可以根据设置内容、专业特点、个人爱好、个人需要选择自身喜爱的运动项目,更容易地投入到具体的学习中。其次,要遵循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兴趣爱好,多样化地设置课程。根据学校教育的总体要求和体育课程的自身规律,面向全体学生开设不同项目的初级班、提高班,使体育课程体系有一定的弹性和灵活性,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需要,向学生传授体育、健康、安全的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身体的正常发育和发展。多样化的体育课程呈现方式和教学方式可以调动、激发学生进行体育运动的主观能动性,使之从而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和信心,在潜移默化中不断规范着自身价值观的形成。

3.加强学校体育教育中人文体育思想的实施

学校体育教育中人文体育思想的培养不仅仅是一个教与学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氛围、环境的塑造。一般情况下,学生对人文体育思想的习得并非全是在课堂或者考试中的识记过程,而是在缤纷多彩的体育课余活动中对人文体育思想的领悟。这需要学校体育教育具备基本的基础设施,可以从多角度出发,开展众多运动项目,满足学生不同的需要;需要有针对贯彻人文体育思想的实施方案和措施予以保证。所以,学校应该建立科学的适宜于发展学生人文体育思想的领导体制、管理体制和评价体制。

三、结束语

高校的体育课程改革发生的最大转变是从生物体育观逐渐转向人文体育观的轨道上来,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健身性、休闲娱乐性,尊重学生的价值取向,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使学生掌握一些实用的、休闲的现代健身方法和健身理念。培养学生主体的创新精神,完善学生的人格,使学生的身体、心理得到健康的发展,能够适应日益多样化、全球化的社会生活。

参考文献:

[1]蔡珺,王东.论人文体育观的确立与高校体育教育的可持续发展[J].体育成人教育学2006(4):20-21.[2]胡小明.西方人文体育管窥[J].体育与科学,2001,(1).[3]赵克.现代体育思想奥林匹克主义与中国人文精神之契合[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2).[4]朱鹏屏.高校体育教师人文素养的现状与对策思考[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1,(4).[5]曾晓琼.论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中蕴含的体育人文精神[J].文化·视野,2008(7):97-98.[6]王萍,孙旭林.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人文体育观[J].甘肃教育,2008(10):37.[7]覃少菊.“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理性思考[J].内蒙古体育科技,2009(3):83-84.

第二篇:体育思想教育工作总结

体育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怀远县双沟初级中学 常连

我叫常连,现担任怀远县双沟初级中学九年级体育教学、九(1)班班主任等工作,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对学生、学校、教育事业凝聚了强烈的爱。我积极从事教育教学研究,把教育教学艺术作为我一生不懈的追求。服务、奉献、创新是我教育思想的最强音,真、善、美是我教育追求的最高境界。

一、注重提升教师的人格魅力。

法国教育家卢梭曾经说过:“在敢于担当培养一个人的任务以前,自己就必须要造就一个人,自己就必须是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这里并不是要求我们老师人人都当英雄楷模。其实,只要我们做教师的人,在遵守校规校纪方面,给学生做个榜样;在为人处事方面,给学生做个表率,又有何难呢?上课不要接打手机;要求学生不迟到,教师自己在上课铃打响时就要到操场;课堂上做错的动作,坦然承认,再更正一下就是,何必死扛着?不在校园里抽烟;不要带着酒气进课堂??其实稍微自律一些,做到这些并不难。

二、做一名热情的教师。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教师自己越是热忱,他的学生便越会表现热心。”走在校园里,有学生向自己问好,我点头微笑,并亲切地回礼,这是一道多么美丽的校园风景线。

三、思想认识

在这几年里,作为一名普通的体育教师,我在思想上严于律己,热爱国家的教育事业,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严格要求自己的一言一行,力争在思想和工作上能起到模范作用。能认真学习领会上级文件精神,自觉提高思想素质,道德水准,时常虚心的向前辈学习和到别的学习去听课学习他们的教学方法和经验。坚持继续教育培训,能正确处理学校和社会、家庭的关系,积极形成教育合力,为提高学生的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教学工作 1.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真诚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从不体罚学生,能做耐心细致的工作,让他们热爱体育,科学锻炼,发挥特长,培养学生的综合身体素质。2.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根据我提前制定好的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原则实行多次重复练习,并从各方面培养学生学习和锻炼的兴趣,使学生在学习时能在头脑中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有利于学生对技术动作的掌握和运动表象的形成。更有利于他们身心的发展提高体育运动的能力。3.在工作中,能严格按国家颁布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对学生进行教学和测试,并按国家规定将真是测试情况上报。积极开展阳光体育活动,搞好大课间改革及课外活动,抓好每天的早操检查和体育锻炼。4.规范体育学科的教学,丰富教师和学生们的校园生活。做到师生全员参与,提高了全体师生的运动热情,培养了他们对体育运动的爱好,强化了师生们的团结拼搏精神。

总之,我在尽力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出满勤。让学生在运动中感到快乐。但我并不满足这些成绩,我还会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不断学习以更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进一步完善自我,向着更高的目标奋进。

体育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怀远县双沟初级中学 常连 2014年1月篇二:体育德育教育工作总结

体育德育教育工作总结

宝盖教委塘边小学 蔡清首

德育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它在学校教育中起着人才定向的作用,是其重要组成部份。体育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教学三项基本任务之一。为此,体育教学同样肩负着德育的重任,它对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现代化建设合格人材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但是,由于长期以来传统观念的束缚和影响,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往往会被忽视。其表现为:在认识上,重视增强体质和对基本技术、技能的学习,而轻视思想品德的教育;在实施教育上,缺乏启发诱导、耐心说服,有的因操之过急而使用简单粗暴手段,或是姑息迁就,放任自流,这就容易导致教学任务的片面完成,影响儿童身心的全面发展。若想更好地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小学体育教学中,就要研究小学体育中思想品德教育的特点,探寻教育的方法与途径。那么,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渗透呢?下面是本人的几点粗浅见解,望与同行们共同探讨。

一.紧抓课堂常规,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马卡连柯认为制度越明确,就越能形成内部的动力定型,这是形成技巧与行为习惯的基础。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时期的思想表现和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一系列严格的要求与措施,并有步骤、有重点地把课堂常规的内容与讲文明、讲礼貌、讲道德、守纪律的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作为学生的行为准绳。如:按指定地点准时集合上课,不得随意缺席或擅自离队;分组做练习时,必须按规定排好队等。这样就使学生明确了行为是非的界限,逐步形成遵守纪律、团结同学、热爱集体等良好思想。二.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坚持正面教育为主,表扬与批评相结

小学教学中对学生应以进行正面教育为主,这是由儿童爱听表扬的心理特点决定的,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发现表现好的学生并及时表扬,使大家在身边找到具体的学习榜样。对于学生中出现的不良现象,教师应以帮助、爱护为出发点,针对不同性格的学生及不同性质的问题而采用灵活的批评方式,帮助学生找出原因,提出改进的方法,使学生乐于接受,心服口服。在实际工作中应注意做到下面几点:

1、对优生不要偏爱,有缺点便要指出;

2、对表现不好的学生要指出其缺点,但也不应忽略对其优点的表扬;

3、对学生的批评要适当,不侮辱人格、讽刺挖苦,不体罚或变相体罚;

4、教育中要允许学生反复犯错误,教育要有耐心。

三.紧抓教材特点,有目的地进行德育渗透

在小学体育中,较多的教材具有鲜明的教育意义,如:通过耐力、力量等身体素质的训练,可以锻炼刻苦耐劳、不畏艰辛的意志;各种跳跃练习可以培养学生奋勇高攀、超越自我的拼搏精神;各种集体配合的比赛可以提高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培养其集体主义精神。所以,只要教师能有意识地挖掘体育中的思想品德教育题材,并结合学校的 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就能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协调发展。例如:在讲授跨越式跳高这一教材时,可将其赋上军事色彩:把跳高模拟成战场上跨越铁丝网;将复习内容中的掷垒球模拟成榴弹投准,并创设了草地匍匐等军事训练的组合动作及设计接力游戏--《爆破敢死队》等,使整节课贯穿鲜明的爱军、爱国教育意义,这既可培养学生如解放军叔叔般英勇顽强、艰苦拼搏的精神,又可避免大纲内容的单调乏味,使学生身心得到协调发展。四.利用课的组织和教法措施实施德育渗透

教师在实施课的组织和教法措施时,如果能有意识地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其中,就能既利于提高课的教学质量,又能增强思想教育的效果,如:进行课前的动员和课后的总结能提高学生学习目的性的认识,使其及时评定课内各方面情况;进行队列队形调动能训练学生一切行动听指挥的组织纪律性,整齐划一的操练动作更能陶冶学生美感;一些教材在教法上可采用游戏或竞赛形式进行,进而培养学生团结友爱、协作进取的精神;对某些教材在准备、放松活动或练习时要求学生相互保护、帮助,能促进学生之间热心帮助、互相关心的互助精神,也培养了他们的责任心。

五.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列体育课的全过程 体育课是多因素、多层次、多变化的复杂教学过程,要想在有限的40分钟课堂内收到好的德育效果,就必须把思想品德教育有机地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协调发展。1.队列操练和热身操:通过让学生在严格执行口令完成动作的过程中,体会到纪律的严明,培养他们一切行动听指挥的严密组织纪律性。2.主教材如:山羊--分腿腾越的教学:可以通过表扬大胆完成动作的同学,来帮助胆怯的学生克服心理障碍,使其更勇敢、更果断,增强学习的进取心和自信心;同时可以通过表扬练习中互相保护、帮助的同学,培养学生的互相关心、团结友爱精神;此外,还可从中渗透安全知识教育。3.分组练习:通过以小组长或值日生轮流负责组织练习,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和形成自我锻炼的好习惯。4.教学比赛:通过如比比哪组完成动作好的人数多或小组接力比赛等竞赛,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耀感和团结拼搏的竞争意识,并可由此来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5.课的小结:通过教师肯定学生成绩、表扬好人好事、提出本节课的不足和努力方向等,培养学生学习先进和自我评价的习惯。6.收放器材:通过启发学生主动收放器材和讲述器材的保养方法等来对学生进行爱劳动和爱护公物的教育。

六.发挥教师的榜样表率作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教师的言传身教,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方面。由于师生间有频密的交往,学生往往会不自觉地模仿教师,所以教师的思想行为随时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只要教师能把握时机,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将思想品德教育有机地渗透到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就能取得理想的德育效果篇三:体育德育教育工作总结 2009年春期体育德育教育工作总结

溧河一中王峰

2009年6月12日

体育德育教育工作总结

德育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它在学校教育中起着人才定向的作用,是其重要组成部份。体育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教学’三项’基本任务之一。为此,体育教学同样肩负着德育的重任,它对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现代化建设合格人材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但是,由于长期以来传统观念的束缚和影响,体育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往往会被忽视。其表现为:在认识上,重视增强体质和对基本技术、技能的学习,而轻视思想品德的教育;在实施教育上,缺乏启发诱导、耐心说服,有的因操之过急而使用简单粗暴手段,或是姑息迁就,放任自流,这就容易导致教学任务的片面完成,影响儿童身心的全面发展。若想更好地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小学体育教学中,就要研究体育中思想品德教育的特点,探寻教育的方法与途径。那么,如何在体育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渗透呢?下面是本人的几点粗浅见解,望与同行们共同探讨。

一。紧抓课堂常规,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马卡连柯认为制度越明确,就越能形成内部的动力定型,这是形成技巧与行为习惯的基础。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时期的思想表现和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一系列严格的要求与措施,并有步骤、有重点地把课堂常规的内容与讲文明、讲礼貌、讲道德、守纪律的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作为学生的行为准绳。如:按指定地点准时集合上课,不得随意缺席或擅自离队;分组做练习时,必须按规定排好队等。这样就使学生明确了行为是非的界限,逐步形成遵守纪律、团结同学、热爱集体等良好思想。二。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坚持正面教育为主,表扬与批评相结 教学中对学生应以进行正面教育为主,这是由学生爱听表扬的心理特点决定的,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发现表现好的学生并及时表扬,使大家在身边找到具体的学习榜样。对于学生中出现的不良现象,教师应以帮助、爱护为出发点,针对不同性格的学生及不同性质的问题而采用灵活的批评方式,帮助学生找出原因,提出改进的方法,使学生乐于接受,心服口服。在实际工作中应注意做到下面几点:

1、对优生不要偏爱,有缺点便要指出;

2、对表现不好的学生要指出其缺点,但也不应忽略对其优点的表扬;

3、对学生的批评要适当,不侮辱人格、讽刺挖苦,不体罚或变相体罚;

4、教育中要允许学生反复犯错误,教育要有耐心。三。紧抓教材特点,有目的地进行德育渗透 在中学体育中,较多的教材具有鲜明的教育意义,如:通过耐力、力量等身体素质的训练,可以锻炼刻苦耐劳、不畏艰辛的意志;各种跳跃练习可以培养学生奋勇高攀、超越自我的拼搏精神;各种集体配合的比赛可以提高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培养其集体主义精神。所以,只要教师能有意识地挖掘体育中的思想品德教育题材,并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就能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协调发展。例如:在讲授跨越式跳高这一教材时,可将其赋上军事色彩:把跳高模拟成战场上跨越铁丝网;将复习内容中的掷垒球模拟成榴弹投准,并创设了草地匍匐等军事训练的组合动作及设计接力游戏--《爆破敢

死队》等,使整节课贯穿鲜明的爱军、爱国教育意义,这既可培养学生如解放军叔叔般英勇顽强、艰苦拼搏的精神,又可避免大纲内容的单调乏味,使学生身心得到协调发展。

四。利用课的组织和教法措施实施德育渗透

教师在实施课的组织和教法措施时,如果能有意识地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其中,就能既利于提高课的教学质量,又能增强思想教育的效果,如:进行课前的动员和课后的总结能提高学生学习目的性的认识,使其及时评定课内各方面情况;进行队列队形调动能训练学生一切行动听指挥的组织纪律性,整齐划一的操练动作更能陶冶学生美感;一些教材在教法上可采用游戏或竞赛形式进行,进而培养学生团结友爱、协作进取的精神;对某些教材在准备、放松活动或练习时要求学生相互保护、帮助,能促进学生之间热心帮助、互相关心的互助精神,也培养了他们的责任心。

五。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列体育课的全过程

体育课是多因素、多层次、多变化的复杂教学过程,要想在有限的40分钟课堂内收到好的德育效果,就必须把思想品德教育有机地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协调发展。1.队列操练和热身操:通过让学生在严格执行口令完成动作的过程中,体会到纪律的严明,培养他们一切行动听指挥的严密组织纪律性。2.主教材如:山羊--分腿腾越的教学:可以通过表扬大胆完成动作的同学,来帮助胆怯的学生克服心理障碍,使其更勇敢、更果断,增强学习的进取心和自信心;同时可以通过表扬练习中互相保护、帮助的同学,培养学

生的互相关心、团结友爱精神;此外,还可从中渗透安全知识教育。3.分组练习:通过以小组长或值日生轮流负责组织练习,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和形成自我锻炼的好习惯。4.教学比赛:通过如比比哪组完成动作好的人数多或小组接力比赛等竞赛,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耀感和团结拼搏的竞争意识,并可由此来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5.课的小结:通过教师肯定学生成绩、表扬好人好事、提出本节课的不足和努力方向等,培养学生学习先进和自我评价的习惯。6.收放器材:通过启发学生主动收放器材和讲述器材的保养方法等来对学生进行爱劳动和爱护公物的教育。六。配合学校德育工作计划,长期进行有阶段性和针对性的思想品德渗透教育

首先,要制订全面的德育工作计划,每月确定一个教育重点。如:三月份--爱护公物、助人为乐;四月份--勇敢顽强;五月份--关心热爱集体;六月份--团结友爱;九月份--课堂纪律常规;十月份--爱党爱国;十一月份--艰苦奋斗;十二月份--克服困难、刻苦锻炼。其次,要针对各班学生的不同思想状况,确定该班的教育重点。如:针对组织纪律性好,但体育活动积极性低、怕辛苦的班应在培养体育锻炼兴趣、吃苦耐劳精神等专题教育方面有所侧重。

七。发挥教师的榜样表率作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教师的言传身教,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方面。由于师生间有频密的交往,学生往往会不自觉地模仿教师,所以教师的思想行为随时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课堂上要求学生穿运篇四:体育德育教育工作总结 体育德育教育工作总结-总结 []德育就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它在教育中起着人才定向的作用,是其重要组成部份。体育大纲明确指出: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教学’三项’基本任务之一。为此,体育教学同样肩负着德育的重任,它对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现代化建设合格人材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但是,由于长期以来传统观念的束缚和影响,体育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往往会被忽视。其为:在上,重视增强体质和对基本技术、技能的,而轻视思想品德的教育;在教育上,缺乏启发诱导、耐心说服,有的因操之过急而使用简单粗暴手段,或是姑息迁就,放任自流,这就容易导致教学任务的片面完成,影响身心的全面发展。若想更好地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小学体育教学中,就要研究小学体育中思想品德教育的特点,探寻教育的与途径。那么,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渗透呢?下面是本人的几点粗浅见解,望与同行们共同探讨。一.紧抓课堂常规,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马卡连柯认为制度越明确,就越能形成内部的动力定型,这是形成技巧与行为的基础。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应根据学生不同时期的思想表现和本校的实际,制定一系列严格的要求与,并有步骤、有重点地把课堂常规的内容与讲、讲礼貌、讲、守的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作为学生的行为准绳。如:按指定地点准时集合上课,不得随意缺席或擅自离队;分组做练习时,必须按规定排好队等。这样就使学生明确了行为是非的界限,逐步形成遵守纪律、、集体等良好思想。二.针对学生年龄特点,正面教育为主,表扬与相结 小学教学中对学生应以进行正面教育为主,这是由儿童爱听表扬的心理特点决定的,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发现表现好的学生并及时表扬,使大家在找到具体的学习榜样。对于学生中出现的不良现象,教师应以、爱护为出发点,针对不同性格的学生及不同性质的问题而采用灵活的批评方式,帮助学生找出原因,提出改进的方法,使学生乐于接受,心服口服。在实际中应注意做到下面几点:

1、对优生不要偏爱,有缺点便要指出;

2、对表现不好的学生要指出其缺点,但也不应忽略对其优点的表扬;

3、对学生的批评要适当,不侮辱人格、讽刺挖苦,不体罚或变相体罚;

4、教育中要允许学生反复犯,教育要有耐心。三.紧抓教材特点,有目的地进行德育渗透 在小学体育中,较多的教材具有鲜明的教育意义,如:通过耐力、力量等身体素质的,可以刻苦耐劳、不畏艰辛的意志;各种跳跃练习可以培养学生奋勇高攀、超越的拼搏;各种集体配合的可以提高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培养其集体主义精神,《》()。所以,只要教师能有意识地挖掘体育中的思想品德教育题材,并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就能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协调发展。例如:在讲授跨越式跳高这一教材时,可将其赋上军事色彩:把跳高模拟成战场上跨越铁丝网;将复习内容中的掷垒球模拟成榴弹投准,并创设了草地匍匐等军事训练的组合动作及设计接力游戏--《爆破敢死队》等,使整节课贯穿鲜明的爱军、教育意义,这既可培养学生如解放军叔叔般英勇顽强、艰苦拼搏的精神,又可避免大纲内容的单调乏味,使学生身心得到协调发展。四.利用课的组织和教法措施实施德育渗透 教师在实施课的组织和教法措施时,如果能有意识地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其中,就能既利于提高课的教学质量,又能增强思想教育的效果,如:进行课前的和课后的能提高学生学习目的性的认识,使其及时评定课内各方面情况;进行队列队形调动能训练学生一切行动听指挥的组织纪律性,整齐划一的操练动作更能陶冶学生美感;一些教材在教法上可采用游戏或竞赛形式进行,进而培养学生团结友爱、协作进取的精神;对某些教材在准备、放松或练习时要求学生相互保护、帮助,能促进学生之间热心帮助、互相关心的互助精神,也培养了他们的心。五.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列体育课的全过程 体育课是多因素、多层次、多的复杂教学过程,要想在有限的40分钟课堂内收到好的德育效果,就必须把思想品德教育有机地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协调发展。1.队列操练和热身操:通过让学生在严格口令完成动作的过程中,到纪律的严明,培养他们一切行动听指挥的严密组织纪律性。2.主教材如:山羊--分腿腾越的教学:可以通过表扬大胆完成 动作的同学,来帮助胆怯的学生克服心理障碍,使其更勇敢、更果断,增强学习的进取心和心;同时可以通过表扬练习中互相保护、帮助的同学,培养学生的互相关心、团结友爱精神;此外,还可从中渗透知识教育。3.分组练习:通过以小组长或值日生轮流负责组织练习,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和形成自我锻炼的好习惯。4.教学比赛:通过如比比哪组完成动作好的人数多或小组接力比赛等竞赛,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耀感和团结拼搏的意识,并可由此来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5.课的:通过教师肯定学生成绩、表扬、提出本节课的不足和努力方向等,培养学生学习和自我的习惯。6.收放器材:通过启发学生主动收放器材和讲述器材的保养方法等来对学生进行爱和爱护公物的教育。六.配合学校德育工作,长期进行有阶段性和针对性的思想品德渗透教育 首先,要制订全面的德育工作计划,每月确定一个教育重点。如:三月份--爱护公物、助人为乐;四月份--勇敢顽强;五月份--关心热爱集体;六月份--团结友爱;九月份--课堂纪律常规;十月份--爱党爱国;十一月份--艰苦奋斗;十二月份--克服困难、刻苦锻炼。其次,要针对各班学生的不同思想状况,确定该班的教育重点。如:针对组织纪律性好,但体育活动积极性低、怕辛苦的班应在培养体育锻炼兴趣、吃苦耐劳精神等教育方面有所侧重。七.发挥教师的榜样表率作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教师的言传身教,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方面。由于间有频密的交往,学生往往会不自觉地模仿教师,所以教师的思想行为随时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课堂上要求学生穿运动服,而教师自己却穿便装;教育学生要讲文明,而教师却满口粗话等,这样的言传身教能学生好的教育作用吗?因此,要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教师就必须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言行一致,让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留下好印象,使学生们从中领悟和产生道德意识,而然地乐于接受和效法,这样,教师才能有效地从各方面起到为人师表的榜样作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渗透教育就是这样潜移默化地,以其理论说教难以达到的感召力发挥着独特的育人功效。因此,只要教师能把握时机,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将思想品德教育有机地渗透到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就能取得的德育效果

〔体育德育教育工作总结〕随文赠言:【受惠的人,必须把那恩惠常藏心底,但是施恩的人则不可记住它。——西塞罗】篇五:体育教师德育工作总结

体育教师德育工作总结

栗彩卫

新一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又即将结束了。在新的形式下德育工作凸显出了其重要位置。体育教师在传播运动技能、运动知识的同时,应注重德育工作的渗透,为社会培养品德高尚、心理健康、身体健康、社会适应能力强的全面型人才。利用体育课堂常规进行德育渗透

课堂常规是保证教学顺利进行,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基本途径,课堂常规是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必须遵守的规范,是课堂教学的法规之一。在体育教学中,利用教学主要环节,进行课堂常规教育,使课堂教学规范化、制度化,通过课堂常规的建立和贯彻,提出本次课目的要求和注意事项,结束时要进行讲评总结。

利用教学内容进行德育渗透

体育课中德育教育的内容是很丰富的。有些教材具有鲜明的教育性,教师要利用各种方法和手段潜移默化的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周围环境努力挖掘体育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在理论课教学中,体育教材也有鲜明的思想性。如科学锻炼身体的原则和方法可以启发学生敢于在各种不同条件下坚持锻炼,提高身体对自然环

利用教学中组织教法进行德育渗透 在体育教学中,组织教法起着主导作用,它是组织学生进行练习的必备条件,是体育课组织工作重点,课堂中选择合理、科学的组织教法,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体现,又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有效途径,教师要善于把学生心理活动和身体活动、意志品质结合起来,利用课堂组织教法中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教育。利用学生在课堂中表现进行德育渗透 体育课是在动态中进行的,具有活动范围大、组织工作复杂,干扰因素与偶发事件多的特点,因而教学难度大。在体育活动中,学生存在个性差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仔细观察学生的表现,因势利导,及时点评,以达到育人的目的。体育教学过程中时常伴有偶发事件的发生,教师应及时、充分地利用偶发事件对学生进行教育。

第三篇:高校体育教学社会化探讨论文

1引言

高校体育教学社会化发展的形成与社会群众对体育热情充分高涨的现状是密不可分的。社会化教学能够很好地引起大学生的学习兴趣、体育拓展的自主性以及完善大学生的个性化体育学习。在此种情况下,福建省高校体育教学的社会化已成为一种趋势。

2高校体育教学社会化发展的策略

2.1高校与企业共同进步。福建省高校体育教学应该从教学大纲、教材教学、课程设置等方面入手并对其进行优化,在此之下,高校体育与企业联合,是高校体育教学社会化的重要表现之一。高校可以根据企业的性质来制定相应的合作方式。如:部分企业致力于运动服装,高校便可给予支持,同时也能够为擅长服装设计的学生给予充分的启发。也可以在体育教学中引进体育器材,以此来为大学生充分讲解如何科学健身、如何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开创个性化技能。从而达到高校与企业共同进步的目的。

2.2走出校园,实施课外教育。福建省高校体育教育教学树立的教学目标应具备职业化、生活化、社会化的特点,并坚持“终身体育”、“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且福建省位于海峡西岸,不同地域拥有不同的运动特色,因此高校可以组织大学生走出校园,利用公共体育器材实施不同于校园内的体育教学,以此提高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们的运动量。例如:组织户外公共设施为主的活动,包括仰卧板、跳绳、坐蹬训练器等,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体质,提醒学生合理运用器材,并设定训练目标。2.3增加与社会相关的选修课。福建省高校体育教育教学在体育教材建设方面应加大投入力度,并结合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自主创新,加入户外运动、瑜伽、有氧调查等新兴的运动项目,同时也可以引进系统完善的社会性项目,例如:武术、轮滑、网球、健美等,以此来实现一段时间内,达到高校体育教育教学社会化发展的目标。而要实现这一目标,还需要单技能的设置,即高校应对学生进行短时间、简单的教学活动,教师可以通过一节课或几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基本技能,直至能够独自开展个性化活动等,如跳绳、踢毽子等项目。

3高校体育教学社会化发展的途径

3.1高校体育教学社会化发展需要专业人才。福建省高校体育教学的教师队伍相对完善,然而增加部分社会上相关项目的专业人才,是高校体育教学实现社会化发展的途径之一。首先,具有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丰富经验的专业运动员,往往能够较好的开展专业项目的教学,如在跳高的课时之上,请来国家队的跳高运动员作为教练,通过他自己的实践经验进行教学,可以使学生将自己的所学与实践很好地结合。其次,民族文化一直是我国的瑰宝,民间体育项目更是民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引进民族体育项目的传承人,根据他们的知识与个人想法,展开具有代表性的教学,并将他们的传统文化及创新与基础知识传授给学生,以达到项目与文化的完美结合。最后,引进社会上的各类健身达人,也是高校体育教学社会化发展的途径之一,如广场舞、健美、瑜伽等常规活动的喜爱者,让他们来为大学生打开新的视界,同时也丰富了校园的体育文化。

3.2高校体育教学社会化发展的研究性教学。福建省高校体育教学实现社会化发展的路径之一便是研究性教学,而研究性教学是创新、丰富、完善体育文化的方式之一。根据教学的需求,高校可以通过两种形式体现。首先,根据社会教学人员所擅长的方面,让他们结合实际钻研,并把研究出的结果融入教学之中,达到教学与研究的一致性,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之中,完成研究与实验的相结合,而这一点主要运用于日常教学中出现错误、发现错误、改进错误的过程。其次,以民族传统文化为背景,在发掘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程中,开展寻找其始源、技巧、功能以及文化内涵与运动器材的研究,以达到使其系统化,全面完整的保存下来的目的。并完成福建省高校体育教学的社会化发展。

3.3高校体育教学社会化发展的考核。福建省高校体育教学的考核应趋向于多元化,如测验、表演、比赛等,而高校体育教学社会化发展的考核主要有两种。首先,知识技能性考核,高校可以通过试卷、网络、现场性问答来进行知识理论的考核,以及凭借实际活动展示大学生的技能掌握情况,包括群体活动、单人单项活动、单人完整项目的展示等,并在指定的社会环境中,通过体育技能传播、运用与竞赛的方式检验他们的技能运用能力。其次,体质考核,高校可以通过仪器检测学生运动后的心跳、肺活量等指标来判断他们运动前后的身体情况,也可以通过专项运动检测学生的速度、爆发力、耐力、柔韧性等,进而判断出学生的肢体体能以及身体素质,并以此达到高校体育教学社会化发展形势下的考核目的。

4结语

综上所述,福建省高校体育教学的社会化发展,是科学、教育、社会共同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发现、组织、创新社会体育项目及技能的前提下,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为其以后的人生道路打下了夯实的基础,同时,也为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创造了更多的机遇,也丰富了福建省高校的体育文化。

参考文献

[1]刘传华.福建省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现状及发展对策[J].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2).[2]潘勇赫.高校体育教学社会化发展路径研究[J].运动,2016(2).

第四篇:高校体育教学实验研究论文

摘要:高校传统的健美操教学方法不注重学生情感引导,不仅不利于健美操技术动作的教学,也不利于健美操情感引导功能的发挥。本文首先对情感引导教学法进行了介绍,并对现阶段高校健美操的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最后设计了对比实验对情感引导教学法在健美操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情感引导教学法可以通过学生情感要素的引导促进学生健美操技能的提升。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健美操;情感引导教学法

随着高校体育教育改革力度的不断提升,许多现代化的体育项目成为高校体育教育的重要项目,健美操就属于一种现代化的高校体育教学项目。健美操项目进入高校体育教学的时间并不长,大部分教师对于健美操教学中所遇到的相关问题的认识还存在着一定的误区,从而限制了健美操教学效率的进一步提升。同时大部分教师在进行健美操教学时仅仅是以提升学生完成规定技术动作的能力为教学目标,逐渐与健美操教学的本质发生了偏离[1]。根据已有研究结果显示,情感引导教学可以引导学生处理好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自我学习,从而有效达到教育目标。

一、情感引导教学法简介

情感引导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现代心理学研究基础之上的教学方法。根据认知心理学的内容,个体自我控制能力遵循双系统模型,即个体为了达到长期目标,而采取的主动避免短期诱惑,实现自我控制的行为。这种行为必须要以“本我”战胜“自我”为前提,所谓的“本我”是指个体对于长期目标的认知,而“自我”则是指个体对于短期诱惑的欲望[2]。传统的认知心理学仅仅从双系统的角度对个体的抉择过程进行了分析,在实际中大部分人选择对“自我”的压制来实现完美的抉择。而根据自我控制能力能量耗散原则,对“自我”的严重压制是一种对负面情绪的强烈控制,这种控制行为需要以大量的有意识自我控制资源消耗为代价,一旦个体的自我控制资源消耗殆尽则其下一步需要以自我控制为前提的任务就无法完成,最终导致决策失败,陷入到一种痛苦或懈怠的状态当中[3]。情感引导教学法则是通过对学生情感的引导,避免学生产生强烈的负面情绪,提升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从而使得学生能够长期专注于学习过程,实现长远目标[4]。

二、高校健美操教学现状

1.学生对健美操的热情时效较短。现代健美操起源于上个世纪60年代的美国,在改革开放之后逐渐开始在我国传播开来,但是健美操进入到高校体育教学中却是在进入新世纪之后,直到最近几年健美操才逐渐成为高校体育教学中一种较为普遍的项目。健美操不仅具有一定健身功能,同时还具有瘦身、塑形等功能,从而受到了高校学生的广泛欢迎。但是健美操的学习过程则存在着较大的难度,学生不仅需要达到动作的技术标准,同时还需要通过动作展现内在的精神风貌与文化价值,这就导致许多学生处于兴趣爱好选修健美操,但是这种兴趣爱好的时效性较短,大部分学生最终都沦为混学分,学习效果相对较差[5]。

2.教师教学依然停留在表面。健美操是一种较为时尚的现代运动,但是却包含了较为丰富的文化内涵,其作用也不仅仅局限在健身功能方面,还具有改善学生心理状态、促进学生情感发育等功能。但是当前阶段大部分高校体育教师在进行健美操的教学过程当中往往只是从健美操的技术动作方面入手,并不注重健美操其他功能的发挥。这种缺失了情感因素的健美操教学依然停留在浅层次的教学当中,无法有效满足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6]。从本校健美操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部分教师在进行健美操的教学时会要求学生进行大量的健美操技术动作的训练,这种单调乏味的训练往往导致学生对健美操产生一种厌恶感,也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

三、情感引导教学法在高校健美操教学中的应用

1.明确学习内容。在进行健美操训练之前向学生讲述健美操学习的主要内容,包括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安排、健美操所需要学习的运动技能、健美操学习的目标与效果以及健美操这一课程的考核方法[7]。大部分学生会因此对于健美操项目具备了更深层次的了解,也意识到健美操学习所存在的困难,从而在心理上做好必要的准备。在这一阶段也要允许一些由于对健美操认知的缺陷而选择健美操的学生转修其他运动项目,从而确保学生最初的学习动机能够得以端正。

2.合理安排训练时间。在确保学生对于健美操具备较高的了解之后,为所有学生提供系统的健美操训练。首先,健美操训练每周3个课时,每次课堂教学中动作示范教学时间为10分钟,学生动作充分训练时间15分钟,其他时间允许学生进行自主练习。这种方式能够有效降低学生因为大量的机械动作充分而产生的负面情绪,最终导致自我控制资源的严重消耗,这对于保障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8]3.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在进行健美操教学的全过程当中,教师要与学生进行动态沟通与交流,及时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在思想情感方面所存在的问题,避免学生因为思想情感的变化而造成的负面情绪而影响学习的发展。

四、对比结果

以下是以情感教学法实验班与非实验班的对比,均为女生,来自于大二年级的不同专业。所有学生在完成对应的教学之后均需要接受考核,考核的依据采用《全国大众健美操评分规则》中的部分指标,实验班与对照班的学生健美操评价结果如下表中所示。从上表中的数据可以发现,实验班的学生的考核要明显优于对照班的学生,统计学具有明显差异性(P<0.05)。这说明通过情感引导法确实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健美操学习效率,从而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综上,可以发现情感引导教学法在高校健美操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健美操教学方法,应该在高校当中进行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刘会波.高校健美操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改革的探索与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4(12).[2]邓德强,刘昊天,谢华,苗霄玮.外在控制与自我控制在抑制预算松弛中的作用:基于差异调查和道德认知的实验研究[J].会计研究,2014(4).[3]张力为.运动员的自我控制:重要理论及研究进展[J].心理科学,2013(3).[4]詹鋆,任俊.自我控制与自我控制资源[J].心理科学进展,2012(9).[5]李琼,黄希庭.自我控制:内涵及其机制与展望[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6]李力,廖晓明.积极心理资本:测量及其与工作投入的关系——基于高校积极组织管理的视角[J].江西社会科学,2011(12).[7]付立菲,张阔.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与学习倦怠状况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1).[8]梁红英.健身馆健美操教学模式对学校健美操教学中的启示[J].市场论坛,2008(8).

第五篇: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论文

关键词: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改革

摘要:高校体育教学工作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关键。现阶段普通高校体育教学工作的要素是坚持“健康第一”为指导,以发展学生身体、心理健康为主要依据,进而对高校体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思考如何才能让高校公共体育课朝着更加健康、更加符合学生兴趣、更加培养学生体育能力的方向发展。

1、原有的公共体育课程教学问题分析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我国教育与体育事业的发展也日益深人,原有的学校体育教学的体制与现代培养人才的方式不能相互融合,出现脱轨现象。由此发现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改革迫在眉睫。主要问题总结如下:

1.1教学主体不明确

在过去的体育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体育课的组织者、决裁者,学生则在被动学习中感受体育运动所带来的痛苦,完全忽视了学生的兴趣爱好问题,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难以得到发挥。

1.2教学内容枯燥无味

公共体育课程教学内容主要以发展学生身体素质为中心。教学形式主要集中在田径运动项目中,教学手段比较单

一、教学效果不明显,在学习安排的内容上显得枯燥无味,毫无趣味可言,完全不适应现代教育的观念和现代教育发展的需求。

1.3课程评价体系单一

体育课程评价是学生体育课总结性的评价指标,课程评价分数的高低直接反映学生体育成绩的好坏。在此评价的过程中忽视了过程性的评价,而是单一的达标性评价,使学生对体育课产生了错误的认识:体育课考试只有素质好的同学才能通过,给学生心理上产生了很大的阴影。

2、当前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

2.1明确体育课程指导思想与目标

体育是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育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学校公共体育的建设与改革,对学校自身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坚持贯彻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纲要》,在教学过程中,本着“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学生的兴趣、爱好与运动项目结合起来,始终将“兴趣”和“终身体育’,放在教学的首位,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养成终身锻炼习惯,掌握终身锻炼方法,发展终身锻炼的能力,促进个性健康发展,提高学生身心健水平作为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首要目标。

2.2转变教学观念,实行学生主体教学模式

高校传统的公共体育教学是以教师为主体,“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这使得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状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受到了遏制。首先,必须改变体育教师自身不利于教学的传统旧模式,每位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都形成了一种符合自己特征的教学模式,这些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使教学顺利进行,但却束缚了体育教师的思维方式,影响了体育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如在准备过程中体育教师一般采用慢跑,跑完之后做徒手操的方式,无论遇到什么课都是如此。这种因定的模式会给学生带来很大负面影响,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失去对体育课的兴趣,达不到体育课所要求的多种教育的作用。其次,必须转变过分地强调课堂结构的旧作风。受传统习惯的影响,体育教师在上课时一般采用“三部分”的结构模式:准备部分一基本部分一结束部分。这种结构由于对课的构成限制过死,从形式和内容上过分突出了基本部分的作用,忽视了其它部分的教育和培养作用。再次,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必须充分强调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要求。以发展学生的主体性首要目的,尊重学生的权利,了解学生学习的需求,促进学生全面的提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为学生提供展现自我、发展自我、提升自我的平台,使学生身体和心理得到全方位的促进,体会实践体育教学带来的愉悦心情,消除传统体育教学所产生的错误认识。

2.3加强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形成终身体育观念

在体育教学中不光是对学生进行体育知识、技能的传授,同时还需培养其对体育的正确的价值观,对体育有正确的认识和理解以及参与体育的意识。重视学生的合理要求和兴趣,提倡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并创造条件使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成功的满足,从而引导学生增强体育意识。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应该重视对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关键在于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在体育教学中还应培养学生独立锻炼身体的能力、身体娱乐能力以及体育欣赏能力,为学生的终身体育奠定基础,这是当前体育教学改革的趋势,培养他们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并在体育活动中获得愉快的享受,激发其长期参加身体锻炼的兴趣和欲望,建立爱好锻炼的生活方式。这对体育课的内容、设计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内容丰富、新颖,课堂设计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必须要把兴趣放在学生学习的首要位置。

2.4与社会接轨,开设新型时尚体育运动项目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学校体育与外界体育运动项目也呈现出交汇的现象。公共体育由过去的行政班授课转化为选项班授课,选项课的开设也越来越丰富。学校体育强调对学生身体、个性、心理的发展,学生在学习这些体育运动项目的同时,增多了对新型体育运动项目的接触和了解。新型时尚项目的渗人无疑对学校体育的发展注人了新的活力,为学校培养社会应用型人才打下了基础,提高学生社会交往能力,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

2.5推行体育教师再教育,提高业务水平

搞好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关键在于提高师资队伍的总体水平,高校体育师资队伍是高校体育科学研究的主力军,也是体育教学改革促进高校体育科学化的主力军。21世纪世界高科技发展和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高素质人才的竞争,高素质的人才取决于高质量的教育,高质量的教育决定于高素质的教师。因此,未来高校体育的成败,对人才的培养最终取决于教师的素质。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是改革和发展高校体育的前提。公务员之家:

2.6完善课程评价系统,注重过程性的综合评价

传统的公共体育课程的评价主要集中在运动技能的评价,把运动技能评价作为了衡量一个学生体育成绩好坏的唯一指标。从实际评价效果来分析,这种单一性的评价是极为不公平的评价方式。学生个体存在着差异,而评价方式确是统一的,无疑使得部分学生在学习中丧失信心,久之则对体育课程产生了放弃的思想。此外,评价方法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学生的学习评价是以教师为主。尽管有时教师也会让学生去组织上课、组织比赛,但很少考虑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其实,如果教师指导学生和帮助学生去正确地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让每个学生能更全面地看到自身的进步或不足,能激励学生更有效、更积极地进行学习。要把教师的评价与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结合起来。因此,必须做好多功能的评价系统,从运动参与、运动情绪、提高幅度、个体适应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等诸多方面去考虑学生的个体评价,将以往的单一的终结性评价模式向多功能的过程性评价模式的转变,形成真正适合学生个体评价的模式系统。如此科学合理的评价系统不仅仅对教师的教学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而且给为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树立了信心,促进学生参与体育锻炼,达到终身体育锻炼的目的。

下载试论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人文体育思想教育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试论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人文体育思想教育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校体育管理模式研究论文

    管理是社会发展中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之一,有意识地进行优化资源,这种社会活动需要有更加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积累,在高校体育管理中,同样需要有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对体育教......

    高校体育教学经验总结

    体育部“2+1”人才培养方式经验总结 随着高校素质教育的逐步深入,我校“2+1”人才培养方式教育模式的提高和完善,“2+1”的“1”如何让学生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体育教学如何去......

    体育教学论文

    简议怎样上好初中体育课 初中体育教学,要加强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预先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及主要措施,循循善诱地帮助学生统一认识,打好基础,使原来体育素质较差的“困难户”......

    体育教学论文

    农村小学体育课如何开展素质教育摘要: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是我国现今整个体育工作的战略重点。目前,对农村学校体育工作的发展过程中,如何真正落实体育新课标,必须作具体分析,要考......

    体育教学论文

    博客舞步“添翼”体育教师新成长摘要:博客是一种技术,也是一种理念,博客本身是零技术壁垒的,但如何让博客助力于体育教师专业成长,并非易事。“博客”是一种重要的网络对话......

    体育教学论文

    若羌县第三小学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 小学体育教学创新研究 摘 要 在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时代,小学体育教学是培养学生健康体格的关键。传统的小学体育教学在教学内容、......

    体育教学论文

    增加趣味 体验成功 ——趣味游戏项目融入到体育课堂中点滴谈 甘肃省卓尼县柳林小学 牛存德 【摘 要】 在不断创新的今天,根据体育教学的发展及人文体育的融合,体育课的教学方......

    体育教学论文

    体育教学论文 ---王涛 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良好的教学情境对学生学习情感的产生具有很大的作用,体育教学也不例外。良好的教学情境不但能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