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钢琴教学中学生的高原现象探析论文
内容摘要:钢琴教学是一项复杂而特殊的教学活动,学习钢琴更是一个融生理机能与心理机智为一体的复杂过程;在这过程中,学生会遇见同其他学科一样的“高原现象”,本文就其成因及解决办法作简要阐述。
关 键 词:钢琴教学 学生 高原现象
钢琴教学与传授理论知识为主的学科不同,它是以实践为主的教学,它的首要任务在于教会学生在正确的思想和方法指导下,通过自己的练习和演奏实践,逐步建立起正确的演奏习惯,逐步掌握钢琴演奏的技能和规律,去表现音乐的思想感情和内容。可见,钢琴教学不仅仅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演奏技艺,还需培养其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综合能力。这是一项复杂而艰辛的教学活动,更是学生融生理机能与心理机智为一体的复杂的学习过程。
“高原现象”本是教育心理学的一个概念,指的是在学习或技能的形成过程中。练习的中后期,往往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或者下降的现象,在曲线上表现为保持一定的水平而不上升,或者是有所下降,但在“高原现象”之后,又可以看到曲线的继续上升。在钢琴教学过程中,表现为经过初期的突飞猛进过程后,学生演奏技艺停止不前或后退,以及对待学习钢琴的热情减退。不同的个体“高原现象”的出现与持续时间均有差异,这是由于个人的练习态度、知识经验、练习方式等不同造成的。
在钢琴演奏技能技巧的形成过程中,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螺旋式的、阶段式的停止或倒退的“高原现象”呢?笔者认为不外乎是心理和生理两方面的原因。
首先在心理上,经历了初学阶段的练习后,新鲜感消失,好奇心减退,随着技能要求的越来越高,需要面对解决的问题的难度也随之加深,在学习过程中就会常常遇到挫折,容易产生畏惧感,失去学琴的兴趣和信心,自暴自弃。这种由于自信不足和畏难情绪造成的自卑与恐惧,会严重阻碍学生的进步。钢琴演奏技艺的掌握必须经过艰苦的学习与磨练,欲速则不达,急于求成的心理会使学习南辕北辙。因为这种速成心理违背了钢琴学习的自然规律,必然在实践中不见成效,使学生产生急躁和悲观情绪,影响其发展。以上只是在钢琴学习中常见的几种影响进步的心理现象,学生的人格因素跟学习也是息息相关,如怯懦、自卑、优柔寡断、缺乏开拓精神、钻牛角尖等性格缺陷会严重影响学习。
学习钢琴的过程是一个艰辛而漫长的过程,经过刻苦而持续的练习后,大脑神经肌肉可能会产生疲劳,包括“‘动力技能的疲劳抑制’,即由于肌肉疲劳,导致生理上因训练所倦,不能坚持下去,在心理上的反应是倦于练习,不想坚持下去,‘智力技能的超限抑制’(指神经系统的条件反射在超强刺激下产生的保护性抑制),‘动力定型的倒摄抑制’(指后学习的技能要素对先学习的未被固定下来的正确动作模式产生干扰)。”①也就是本文所提的“高原现象”,生理疲劳导致心理不良反应,进而影响行为。上述种种因素都会影响钢琴演奏技能形成的上升速度和趋势,或快或慢,或进或退。
教与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针对上述成因,教师应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积极帮助学生走出“高原现象”。
常言说:“学生不是待装知识的船只,而是需要点燃的火把。”这点燃火把的人就是教师。教师是学生的指路人、向导。教师是教的主体,起着主导作用,而学生是教的客体,学的主体,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进行学习。这教与学、主客体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一对矛盾,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教对学生来说是外因,为他们的学提供了必要的条件,而自身的学才是内因,决定其学得好与否。所以只有在学生具备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的基础上,教师才能起到主导作用。“高原现象”的形成也不是偶然的,主客体各有责任,只有内外因相结合,寻求解决办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及时纠正其不足之处,再经过学生自身的调整与努力,才能尽早走出“高原现象”。
首先从外因(即教师)的角度,应遵循钢琴教学的逻辑系统顺序和学生的认识发展规律,让学生正确地认知钢琴教学,了解钢琴教学的特点,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和学习态度,知道学习钢琴是一个系统、正规、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这样就不会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急于求成的心理以及新鲜感消退后的厌学情绪。在正确、积极的动机下,教师应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帮助寻找最佳学习方法。“保姆式”的教学方法,手把手地将每个细节都为学生设计周全,这样的教学不给学生思考余地,无疑剥夺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阻碍了其个性发展。因此,教师一定要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令其运用已有的知识去独立思考,去发现和解决新问题。教师应在教学中以正确的哲学观点去影响学生,教会他们掌握科学的辩证思想方法,分析和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以使学习少走弯路,避免演奏上的绝对化、片面化。
学习钢琴同学习任何学科一样,得付出时间和精力,其付出甚至是超出其他学科,所以勤奋严谨的学习态度是前提。俗话说,熟能生巧,要想找到捷径,必须从崎岖不平的道路中去探索。钢琴演奏的技艺性特点需要反复磨练演奏技巧。天才出自勤奋,坚定的学习意志,勤奋严谨的学习态度可以克服练习中的各种心理障碍和技术障碍,科学的学习方法是成功的关键。当代各个领域,各门学科都在研究如何以有效、科学的方法多出成绩,学习钢琴要出成绩同样不能光靠拼时间拼体力,必须讲究方法。以正常、健康、积极向上的心理,遵循钢琴学习的规律,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会尽早远离“高原现象”,成绩稳步上升。
综上所述,钢琴教学中学生“高原现象”的出现是一个正常现象,经过教师指点迷津,再加上学生的自我调整与努力,会让学生永远保持一个强健的动力系统,让学习充满活力,充满生机。
注释:
①《钢琴教学法》P130 代百生著.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第二篇:钢琴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论文
摘要:目前,大多数学校在钢琴这门课上仍然沿用老式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对钢琴提不起兴趣,导致学习成效不佳。本文主要分析学生对钢琴学习提不起兴趣的原因以及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来改变现状。
关键词:钢琴教学;兴趣;培养;音乐素养
一、钢琴学习中兴趣的重要性
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的,无论做什么事情,只有兴趣才能给我们坚持的勇气,带给我们学习的乐趣。钢琴学习更是如此。天底下有那么多学习钢琴的人,可到最后,能成为杰出的钢琴家的却寥寥无几,为什么大部分人不能取得那么高的造诣,而只有一少部分人以钢琴为荣呢?原因大都取决于“兴趣”二字。那些大钢琴家无疑是将钢琴作为了自己的兴趣爱好,而那些学过钢琴却最终普普通通的人,在钢琴上全无兴趣可言,因此也就落得平庸的结局。这便是有兴趣与无兴趣的差别。
二、钢琴教学中学生提不起兴趣的原因分析
(一)学生音乐素养低。大部分学习钢琴的学生只懂得机械地一遍遍尝试,很少体会到钢琴或音乐带来的快乐,因此常常提不起兴趣。究其原因,最主要的还是学生音乐素养低,基本功不够扎实,这样在学习上常常跟不上老师的步伐,在对音乐的感知、理解、诠释上便可想而知了。如果音乐素养比较高,他们就能真正读懂音乐,在练习钢琴时便能享受到音乐这个大千世界的美。
(二)老师教学方式单一。目前大部分学校的老师在钢琴教学上依然采用着传统的教学方式,出现了教学方式单一的情况。大部分钢琴老师比较忽视乐理的讲授,把大把时间都用在练习各种曲目上,学生在不知道创作者的创作背景、心路历程、想表达的感情的情况下盲目练习,无法用心与音乐交流、弹出感情,这也就使得学生如同一台练琴的机器,不停地练习。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学生如何对钢琴产生浓厚的兴趣呢?
(三)老师教学态度严厉。很多教钢琴的老师常常要求学生不休息,每天必须练足多少个小时才能算完成任务,这样,学生常常疲惫不堪,不敢做错一点点事情,在学习中充满了压力,从而常常对钢琴产生厌恶。俗话说:“严师出高徒。”大部分老师都信奉这句话,将它作为真理,殊不知,时代的进步,严师不一定能出高徒,有时候甚至会适得其反,让学生产生厌恶的情绪,这就更加阻碍学生对钢琴产生兴趣了。
三、培养学生学习钢琴兴趣的策略分析
(一)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音乐素养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学生是否能真正感受到音乐的美,它对提高学生学习钢琴的兴趣有很大的帮助。提高音乐素养的第一步是要扎实学生的音乐基本功,从最基本的识谱开始,让他们能熟练地认知五线谱和简谱,然后培养学生的节奏感;第二步是加强学生的乐理知识,这就需要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能只顾着让学生盲目地练习钢琴,也要注重学生对音乐理论的理解;第三步是加强学生对每一首曲子背景、情感以及创作者的经历的了解,这样他们才能体会到每一首曲子的真实情感,从而产生共鸣,从心底里热爱弹钢琴,激发学生对钢琴的兴趣。
(二)教学方式多样化。教学方式的单一是学生对钢琴产生不了兴趣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改革钢琴教学的方式势在必行。钢琴教学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授课,以小组为单位,组内确定演奏曲目,同学们自行练习,互帮互助,共同进步。当然,钢琴教学还可以采用竞赛的方式进行,所谓的竞赛就是指老师指定一首曲目让所有人逐一演奏,评断出演奏得最好的学生给予奖励,同时让他分享自己的心得。还有一种方式是以音乐会的形式,与学习其他乐器的同学合作演奏,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们对钢琴的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大部分学生不喜欢上钢琴课是因为老师过于严厉了,老师的严厉让他们觉得厌烦甚至是畏惧,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学生大部分心思都用在了如何完成老师的任务上而不在感受音乐上。因此,要想提高学生对弹钢琴的兴趣,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尤为重要。这就要求老师在上课时要多一些风趣幽默少一些严厉苛责,尊重学生的想法,给学生更多自我表达的机会,给他们足够的表现平台。俗话说:“环境影响人。”良好的课堂环境对提高学生对弹钢琴的兴趣一定会大有帮助。
四、结语
以上论述更加证明了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也是学习质量的保障,老师在提高学生的钢琴兴趣上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本文通过对钢琴教学中学生提不起兴趣的原因以及对培养学生学习钢琴兴趣的策略进行分析,希望广大的音乐教师能有所启发,提高学生对钢琴学习的兴趣,培养出更多的音乐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嘉.如何激发幼儿学习钢琴的兴趣[J].才智,2011(02).[2]孙丽.浅谈儿童在钢琴学习过程中兴趣延续注意的几个因素[J].大众文艺,2010(06).[3]曹红星.幼儿钢琴学习的特点及提升幼儿钢琴教学有效性的对策研究[J].黄河之声,2011(22).[4]干戈.谈幼儿钢琴学习的特点及在教学实践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J].黄河之声,2012(07).[5]韩少楠.试论幼儿钢琴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J].音乐大观,2011(06).
第三篇:钢琴教学过程中学生乐感的培养论文
在现代社会,钢琴已经是非来常普遍的一种乐器,越来越多的人对钢琴的学习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然而,大多数人学习钢琴,只停留在对于技术层面的追求,对于音乐本身的表现能力相对缺乏,而音乐表现能力的高低源自于对于音乐的感知力,乐感强则其表现力强,乐感弱则表现力差。有的学员天生音乐感知力强,但乐感也可以通过后天的培养。在进行钢琴学习阶段,不管是先天还是后天,乐感都是需要不断提升的。
一、坚实乐感培养基础,重视听力训练
钢琴弹奏中,听力的要求是对于钢琴弹奏的声音、音色的追求,包括曲调感、节奏感、多音部音乐感等。在钢琴的学习阶段,要求弹奏着先要学会聆听自己的弹奏声音,能够从自己弹奏的琴音中听出是否符合音乐作品的要求。很多学员在学习中,能够听到自己的弹奏音乐,但是却无法从中听出问题,无法发现自身的弹奏问题。因此,钢琴学员要加强视唱练耳课程学习,尽量全面系统的提升自身听力水平,并且能够加强自身的乐理知识,于钢琴学习大有益处。另外,要多引导学生学会聆听自然与生活,音乐艺术本就源自于生活与自然之中,因此,在日常的生活中就可以培养听觉能力。例如音色,小雨淅沥沥就像是简单的二声部,呼呼的狂风,就像八分音符又快又强的速度与力度;又如节奏,欢乐的节奏与悲伤的节奏截然不同,孩童的节奏与老年人的节奏也不一样,诸如此类,在日常的生活中,只要用心去感受就能够聆听到各种美妙的声音。
二、重视对音乐的欣赏,进艺术实践
进行任何知识领域的学习,都需要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同样,在钢琴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帮助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对优秀音乐作品进行欣赏,这里的欣赏,不仅仅局限于钢琴音乐的鉴赏,也可以广泛的涉及到其他的乐器,或者是声乐艺术,或者是流行音乐等多方面涉猎。鼓励学生多聆听一些优秀钢琴艺术家的演奏,再与自己的弹奏相比较,将相同音乐作品在不同演奏家手中的技巧与处理进行对比、总结,在欣赏中不断体会演奏的细节,汲取其中的优点来提升自己。当自己在弹奏的时候,耳朵的听觉往往不能发挥最大作用,除了在进行钢琴弹奏过程中仔细的聆听,还可以通过录音来感受自己的弹奏,通过不断的听与辩,弹奏出符合音乐作品内容的音色,只有长期的坚持听辩鉴赏,自然就能够在音乐作品中弹奏出良好的音色。在进行鉴赏聆听音乐作品的过程中,可以要求学生一边聆听一般对照乐谱,长时间下来,就能够慢慢形成一种将乐谱转变为自己脑海中的音符的能力。钢琴演奏是一种表演艺术,在现场亲眼看到、亲耳听到的钢琴弹奏乐曲与平时的感觉是截然不同的,因此,有条件的学员,可以多去听听音乐会,去现场感受钢琴音乐艺术的氛围。如果没有条件去现场聆听,也可以多关注在电视直播或者网络视频中的音乐演奏,可以针对演奏者的弹奏水平,大胆评价,与老师或者同学多进行交流,这也是提升学生对音乐鉴赏能力的重要方式。教师要经常性的组织学生进行小型的钢琴汇演,一定程度上激励学生自觉主动的去提升自身钢琴技艺,也能够在汇演中了解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差异,形成一种隐性竞争。
三、重视读谱,提升对音乐作品的分析能力
乐谱是音乐作品形式传递的载体,读谱是进行音乐学习的必要环节,正确的读谱是进行钢琴弹奏的前提,对于钢琴学习至关重要。要想学好钢琴,首先就要学会读谱,读懂乐谱中各种谱号、调号、节拍号,以及各种组合音符、音乐术语、演奏记号、力度与速度标记等,还需要更深一步的理解乐谱中所蕴藏的内容。很多学员在进行钢琴乐曲的演奏过程中,常常出现错音、错节奏的问题,究其原因就是读谱不够精确深入,看的不够仔细,读谱除了看音准,还有很多的标记术语,如高中低音的转化标记,稍不注意就会导致音符的错乱,各种调音、重音等的标识,对于音乐弹奏出来的语气与风格都有很大影响。另外,乐谱上也有一些表情符号,音乐表情符号与音色以及音符高低无关,很多学员在读谱中就无视了这些表情符号,结果在弹奏乐曲过程中,往往出现与乐谱要求相反的一种风格。在钢琴教学过程中,必须要要求学生认真正确的读谱,才能将音乐作品中蕴含的作曲家的想法进行准确的表达。在学习阶段要培养正确读谱的良好习惯,即便是熟识的乐曲,也需要常常的去看谱练习,将谱中所有的标记符号看清楚,尽量将谱中要求做出来,使钢琴弹奏变成一种乐趣,弹奏的乐曲富有生命,乐感也就在自然而然中培养起来。另外,学生乐感的培养与其自身钢琴的技巧有密切关系,钢琴弹奏技术高超能够使演奏者对乐曲的表达得心应手,而弹奏技术相对缺乏的学生,即便对音乐作品有着强烈的音乐感知与独特的见解,但是因为手指弹奏技巧的缺乏而不能够很好的演奏音乐作品,会使其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弹奏技巧是一种媒介,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表现音乐作品,而技巧的练习要与乐感相结合,因为没有乐感的钢琴弹奏也只是机械的表演,毫无魅力可言。
参考文献:
[1]杨洁.浅谈钢琴教学中如何培养演奏者的乐感[J].音乐时空,2015(03).[2]虞雪芬.浅谈钢琴演奏中乐感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1(07).[3]熊旭,贺丹为.钢琴教学中学生乐感的培养[J].音乐探索,2006(03).
第四篇:中学生中国画教学现象调查
中学生中国画教学现象调查
镇江市大路实验学校
孟云松
一、中小学中国画教学的现状
中国画是中小学美术学习的重要内容,在各种版本的美术教科书中都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核心素养时代,在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小学中国画教学实施的现状如何?面临着哪些困难与挑战?作为中国文化精粹的中国画,在传承经典、增强文化认同与自信中可以有何作为?基于这样的思考,展开了此次中小学中国画教学的调查。
近日,本报美育栏目协同浙江嘉兴平湖市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设计了《中小学中国画教学的现状调查》网络问卷,问卷主要有教师专业背景、课堂教学、教学实施评价、教材与教学条件等21道单项选择题和一个意见建议。短短的两天时间里,共收到来自浙江、北京、上海、江苏、福建、湖南等11个省市的424份问卷,其中浙江省占92.73%,如图1。回收问卷中温州、嘉兴、杭州、绍兴地区达到了问卷总数的10%。主要集中在嘉兴平湖市、温州鹿城区、杭州萧山区、绍兴嵊州市、丽水缙云县,这5个区县占了总问卷数的近50%,如图2。303名小学教师和121名中学教师参与答卷,他们来自城镇学校的有273名,占64.39%,来自农村学校的有143名,占33.73%,有8人来自于其他学校。
1、教中国画的美术老师们:科班少 画画、看展少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教师是课程的实施者、组织者与引领者。尹少淳教授说“一个教师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一个学科的形象,用流行的话来说,他是一个学科的形象大使,一个人对一个学科的兴趣,在很多情况下是由于受到某一个他所喜欢的教师的影响。”那么,任教中小学中国画教学的老师们有怎样的专业专长,平时他们画画、看展览吗?
从中小学美术教师所学的专业来看,所学专业是中国画的教师占26.42%,油画、水彩等专业占25.94%,47.64%的美术老师则是其他专业。教中国画的老师中国画专业科班出身的不多,大多数是美术教育学专业、设计专业等毕业。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美术教师专业技能的提升是课程高质量实施的基础。
因此,美术教师不仅需要关注国画教学,还需要进行国画的学习与创作,以此提升教师自身国画技能。在题为“您平时画中国画吗?”的调查显示,在平时画中国画的老师不多,近6成的偶尔画画,而在中国画专长的美术老师中近一半的老师经常画。观看展览是教师教学视野提升的重要途径。“您平时观看中国画相关展览吗?”经常看的有98人,占23.11%,偶尔看的66.27%,基本不看的10.61%。在112名中国画专长的美术老师中,经常观看展览的有56人,占50%,偶尔看有48人,占42.86%,8位老师基本不看展览。
2、教学的硬件条件:学习用品不齐、专业教室少
国画是中国的传统绘画形式,是用毛笔蘸水、墨、彩作画于绢或纸上。工具和材料有毛笔、墨、国画颜料、宣纸等。俗话说“巧媳妇难做无米之炊”。中国画学具的准备情况,从根本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质量。“在您常态课中学生中国画学具的准备情况?”的问题中,学生学具准备得好与很好的占27.83%,一般的为39.86%,不太理想的占32.31%。其中,农村学校中小学学生学习用品准备一般的为37.76%,不太理想的达到45.45%,特别是后者,远远低于平均。“中国画学具是如何准备的?”近7成学生全部自己准备,28.07%学校提供部分,15所学校全部提供学生国画学习的用品。这15位老师所在学校是非常重视国画教学的基本条件创造的。
中国画教学的顺利开展需要一定的硬件条件支持,而美术专用教室无疑对老师实施中国画教学提供了基本保障。“贵校有专门的美术专用教室用于中国画教学吗?”的调查显示,35.85%的学校有美术专用教室,其中28.67%的农村学校有专用教室。有64.15%的学校没有美术专用教室,这些学校的美术教师需要克服更多的困难,才能开展中国画教学。
3、教师对中国画教学的实施评价:满意度不高
在浙美版教材中中小学都有中国画的教学内容,在“您认为中国画教学在贵校实施的情况?”中可以看到,评价很好的占7.08%,好的占14.86%,评价为一般的占48.11%,不是很满意的占29.95%。农村学校评价为一般和不是很满意的分别为47.55%和40.56%,自我评价不满意的较低。
“您认为现在中小学中国画教学的整体实施情况?”的调查是教师对中国画教学的整体实施情况的评价。有5.19%的老师认为课程实施是满意的,有28.54%的老师选择了基本满意,而58.25%的老师认为不太满意,有8.02%的老师认为不清楚。综合第21题数据显示,城镇学校的满意与基本满意度远远超过农村学校,但是四个类型的学校不太满意均超过了50%,最高的甚至达到了65%以上。
4、中国画教学的主题研训:展示研训少
课堂也是提升教师中国画教学水平的平台。有效、高效的课堂,才能带给每一位学生中国画学习的愉悦与成功体验。“您执教过中国画教学的相关公开课吗?”经常有的老师占12.74%,很少有的老师占32.08%,超过半数的老师没有执教过中国画教学的相关公开课。城镇学校有13.92%的老师经常执教中国画的公开课,很少有的老师占36.26%,48.35%的教师没有。
组本研训是学校最基本的教研形式。教师通过有效的组本研训活动开展教学研究与讨论,改进教学行为与教学方式。在学校美术教研组的组本研训主题活动中,调查显示有16.04%的老师所在的教研组,经常有中国画教学的相关主题研讨。43.4%的教研组很少有,38.68%的教研组没有中国画的主题研讨。落实到教研组层面的中国画教学主题研讨,经常有的教研组与学校的美术中国画的拓展性课程建设、教研组的组本研训主题紧密相关。
从近期教师参加中国画教学的主题研训情况来看,31.84%的老师有,66.04%的老师没有。随着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近期的各级各类研训活动普遍关注拓展性课程建设的主题研训,中国画教学多包含其中。
中国画的主题培训中,14.62%的老师选择创作培训,21.23%的老师选择教学技能培训,59.67%的老师愿意参加创作与教学相结合的培训,4.48%的老师选择了其他的培训。老师们从单纯关注自身业务的提高走向与教学的统整,实现学与教的双赢,这是教师理念的进步。
5、中国画拓展性课程:开设比例不低
在新一轮深化课程改革背景下,强调了选择性教育思想,学校要提供更多适合学生的课程供学生选择。体艺类拓展课程的建设是美术老师面临的新挑战。“您校的美术拓展性课程中有中国画的相关拓展课程内容吗?”有38.68%的老师填写了有,其中有41.25%的小学、32.23%的中学有,中国画拓展性课程在中小学开设比例高。中国画作为中国文化的精粹,是美术的重要门类,资源丰富,课程切入的角度多。因此,许多美术老师在没有开发其他课程内容的时候,将中国画作为了拓展性课程开发的首选。这样大的课程首选比例,估计是其他任何一个美术门类所没有的。
6、中国画教学的研究:反思跟进少 美术教师进行中国画的论文撰写、课题研究,是基于对中国画教学问题与困惑的思考,是对教学实践的成果梳理与智慧跟进。科研视角的反思行走能在很大程度上助推中国画教学的改进、提升与发展。针对“您撰写过中国画教学的相关论文、课题吗?”的问题,21.23%的老师积极撰写中国画教学的相关论文、课题。78.77%的老师没有这样的科研行动的习惯。在中国画专长的112名老师中,31.25%的老师参与科研与课题的撰写,近7成的老师没有撰写过中国画的教学论文与课题。273名城镇学校老师中有24.91%的老师能积极参加中国画的教育科研活动。
二、中国画教学现状的突围策略
1、增强文化自信与认同高度,建构教师中国画教学担当
中国画是中国文化的精粹,传统国画艺术的笔墨精神,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在与美术特级教师魏瑞江老师交谈时他说道,“我学画的初期,接受的是西方的教育,从上学到毕业再到个人的创作,学的都是油画,那时从骨子里是排挤国画的。进入中年以后,才慢慢开始改变,一下子喜欢中国画了,并开始运用水墨进行创作。如果,中国的孩子像我一样等到中年以后才去发现、了解中国画的话,那么就晚了。因此,要从小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信与认同。”学生通过中国画的学习,能感受、了解中国画的独特魅力,在欣赏与创作实践中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热爱,才能潜移默化增强对文化的认同与自信。因此,我们需要站在文化传承的视角进行中国画教学,不能以自己所学专业不是中国画、没有专用教室等为理由,一笔带过,此处省略的是文化的传承,缺失的是美术教师中国画教学的义务、责任和使命的三个应有担当。
2、加大硬件投入,改善中国画教学条件
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应从立德树人、文化育人的角度,重视文化传承。校园文化建设可以在艺术楼、美术专用教室周围布置中国画的经典名作,突出视觉性与文化性。布置教师、学生的中国画作品等,让传统文化能看得见。重视中国画教学的硬件改善。在校舍允许的条件下,配备美术专用教室,提供毛毡、纸笔,其他学生自带不方便的材料,确保学生上课所用材料到位。经济基础、办学条件好的学校,可以将美术专用教室装修成国画工作室,让学生在具有传统文化氛围的环境中学习中国画,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
3、聚焦课堂学习观摩,提升中国画常态课教学品质
中国画是我国传统艺术形式,是值得每个中国人了解、感受和传承的优秀艺术。小学阶段的中国画教学应以体验为主,创作、欣赏并进,中学的中国画欣赏教学要重视图像识读与文化理解的学科核心素养的共同发展,让每个学生能从心里去认识国画,为祖国的传统艺术形式而感到自豪。中国画教学的课堂品质提升,需要从关注中国画教学的优秀课堂学习、观摩开始。如每年春秋两季在杭州举行的“千课万人”中小学美术观摩研讨活动中,长期以来关注中国画教学的主题,引领着中国画教学的探索方向。著名特级教师朱国华、朱敬东领衔的“朱联璧合”团队,以《又见山水》《国色天香》《印象江南》《丰碑》《雾霾》等水墨大课堂的精彩展示,留给听课老师很深的印象。而第六届全国中小学美术优质课评比一等奖、福建厦门英才学校宗跃风老师从《彩墨旦角肖像》《水墨品茶》到《水墨动物——“鸡”》,一节节课演绎了执着专注于水墨教学探索的精彩。
中国画教学不仅仅是学生的创作教学,还包括了中国画经典名作的欣赏教学。核心素养下,中小学常态课堂探索中国画经典名作的有效教学,需要立足教材,超越教材,立足学科核心素养,寻找有效的图像识读策略,以图像识读素养的发展,促进学生文化理解,让欣赏真正发生,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落地。如在2015年浙江省小学美术“欣赏·评述”优质课评选中,聚焦中国画经典名作的课,都是值得大家学习的好课例。学习的过程是教师理念跟进的过程,通过学习转变教师的中国画教学观念与行为,让学生享受中国画教学的品质课堂,这才是本质与关键。
4、突出课程设计,助推中国画拓展性课程建设
深化课程改革背景下,许多美术老师关注中国画美术拓展性课程的开设,而且开设的比例高。但是中国画拓展性课程,不是简单将丰富的中国画教学资源直接拿来,而是需要课程规划的顶层设计,以课程的高度构建中国画教学的新天地。可以是基于学生的认知特点,可以结合地域的特征,也可以结合教师的专业特长等开发。如平湖东湖小学以《水墨东湖》为课程构建切入点,围绕李叔同纪念馆、莫氏庄园等东湖地域特色资源,在传承文化中开展水墨创作与学习,特色彰显。平湖城关中学王红蕾老师以“水墨为友,落叶为伴”为主题,带领学生从校园的自然美中创生水墨系列单元课程,以学生作品成果布置的专用教室,带给初中学生别样的艺术成就感。如省教育厅教研室为推进义务教育学校课程建设,增强教育选择性,进行了“浙江省义务教育精品课程”评选。2015年,《绿蝴蝶儿童简笔式国画》《水墨有悠悠情》《墨韵浔溪》,2016年,《水墨童心》《儿童水墨画》5个中国画的课程榜上有名。这些优秀的精品课程,为其他同类学校实施中国画拓展性课程,提供了实践范例。省级精品课程成果推广与学习,不仅有助于美术拓展性课程的优质发展,而且还能够让更多的学校与老师受益,提升教师中国画拓展课程开发的水平与能力。
5、多方联动,加强教师中国画专题培训
一是中国画教学主题研训的专题化、系列化。教研组组本研训、县区级的主题研训等活动,可以围绕中国画教学的主题开展活动,提供教师执教机会,让更多老师通过课堂展示,提升中国画教学的执教能力。如杭州萧山区教研员管庆伟老师坚持区域水墨特色课程推进。从教师问卷中获悉,老师们喜欢创作与教学技巧的整合培训,因此,可邀请擅长中国画创作和教学的两类名师共同围绕主题开展研训。还可以组织教师进行中国画技法示范指导的微课制作,解决部分老师特别是兼职教师的专业不足,提高常态课教学的质量。
二是教师中国画技能的专题培训。由于美术院校专业细分程度高等原因,许多美术教师不会画国画,导致了很多学校美术课中国画教学的空白。教育主管部门、师训部门应该加强对所有美术老师的中国画培训,分班分层实施教学。对于零基础的老师,学习内容可以定为临摹性基础上的再创作,能画任教的中小学教材的所有学生学习内容,在继续教育学习进修中,鼓励美术教师补短板,积极选派教师参加中国画相关的继续教育培训,提升教师基本技能。
三是统整地方美协等资源,开展美术教师参观、写生活动。如2016年浙江美术馆举行的《正大气象——第四届杭州·中国画双年展》《画风画峰——浙江花鸟画名家作品展》《很中国——曾宓书画作品展》等多个中国画的综合性展览或名家作品展览,地方美协会组织会员参观,可以统整资源,拓宽教师视野。
第五篇:钢琴论文
钢琴基本技术包括音阶、和弦、琶音、八度等技巧,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基本功”,是钢琴学习中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但不少钢琴学习者都对这些内容缺乏认识或不感兴趣,没有予以高度重视,以致在钢琴学习中遇到越来越多的技术障碍。所以,只有当你正确认识学习基本技术的意义和作用,并用正确的方法进行练习,打好钢琴演奏的基本功,才能轻松愉快、得心应手地去弹奏各种高难度的艺术作品!
一、重要性
伟大的钢琴教育家卡尔·车尔尼有一句名言:如果你问我,怎样才能成为好的钢琴家,那么你告诉我,你练了多少音阶?!伟大的作曲家、举世瞩目的钢琴大师——拉赫玛尼诺夫也指出:出色的钢琴家,必须具有干净、快速、清晰、灵活的基本技巧,一针见血地高度概括了钢琴基本技术学习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精彩动人的音乐需要演奏者全身心投入的演奏,细腻地刻画音乐形象,而这一切往往需要出色的、辉煌的技巧,可以说,没有过硬的技巧,音乐表现就无从谈起!而基本技术包括了钢琴演奏中所遇到的几乎所有技术问题,渗透于几乎所有音乐作品的每一个句子当中!钢琴学习者必须用大量的时间进行基本技术的训练,尤其是在早期学习阶段进行系统的练习,对于手指、臂、腕等生理机能的潜力,将得到最好的发掘,为日后的进一步学习奠定极其坚实的基础!在你的钢琴学习生涯中,你在基本技术训练中的每一分努力,都将得到加倍的回报。打个比方:你在基本技巧训练中多花一小时的时间,你完全有可能在音乐作品的练习中节省两个小时以上的时间,却得到更好的效果。全国考级直至任何一个地方的考级都规定音阶、和弦、琶音等基本技术是必考项目,已经足以证明这些内容的重要性,但不少学生却几乎从来都不练或者很少进行基本技巧的练习,直至为了应付钢琴考级才匆匆忙忙练出必考的几个调的音阶。这一切所带来的后果则是“营养不良”、技术生疏、进步缓慢、学习效率极低!而不少令人感到“进步神速”的学生却在基本技术上暗下功夫,他们尝到苦练基本技巧所带来的甜头后,更进一步在这里下功夫,这种良性循环使他们达到了令人望尘莫及的成就。许许多多的钢琴家更是从小起直至整个演奏生涯当中从没停止过一天的基本技术的练习。在这一切证明之后,难道你还能怀疑钢琴基本技巧训练的重要性吗?!那么,到底需要多少时间进行这一训练呢?答案当然是越多越好。总之,在学生时代每天拿出你练琴时间的1/3进行基本技术训练绝不过分!
二、训练方法
1.慢练为主,结合变速练习
首先,不论哪种技巧,在初学阶段都必须用很慢的速度进行练习,这一点尤为重要!只有用很慢的速度,才能把每一个动作的细节准确地奏出,并且有足够的时间去注意指法等问题。慢练的重要性是怎么强调都不过分的。慢练是克服一切技术障碍最有效的方法;慢练犹如“放大镜”,把所有细节都扩大,让你真正体会到各个关节的动作,使动作简练,下键力度集中,并体会到触键的细微感觉,使每个音都充满“美”„„慢练需要极大的耐心,真正做到持之以恒地慢练,将让你受益终生,慢练是弹好钢琴的秘诀!慢练应贯穿于学习的全过程!
始终坚持以慢练为主,在掌握正确触键的基础上,能够把每一个音弹得均匀、清晰、集中之后,利用节拍器结合变速练习,快慢循环结合,把各种技巧弹得飞快而保持每个音的均匀、清晰,对于克服手指连续跑动的困难是十分有效的方法。
2.分手练
经常分手练习,可以使每个音都达到要求,学习效率更高。不但在练习的初级阶段要分手练,而且必须随时穿插分手练习。在初学阶段,分手练有利于提高准确性,如指法、下键的准确性等。尤其是许多初学者,左手总是处于被动的地位,一味地跟着右手走,在触键的力度、音色把握等方面起不到锻炼的作用。所以,经常进行分手练习,并特别注意倾听左手弹出的声音,改善触键,你会感到受益匪浅。
3.高抬指练习与贴键练习相结合
触键练习中,适度的高抬指练习是很重要的,这可以使手指第三关节积极运动,手指动作迅捷有力,以发出扎实、均匀的声音。然而,手指的真功夫不在于抬得高,而在于控制住每一个手指,使其依靠微小的精确动作,把每个音都弹得结实、集中而均匀。可以说,抬高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能不抬高(贴键)。因为在高难度的快速经过句中,手指是不可能高高抬起的,这时速度虽然很快,却要求每个音都保持清晰、干净、有颗粒性,这都是通过高抬指练习后才可能达到的结果。然而,并非所有的快速音符都需要很有力度的声音,有许多经过句就需要快速而又异常柔美的声音,这就需要通过持之以恒的贴键练习而达到目的。因此,可以说经常做贴键练习,训练手指第一关节,加强手指对键盘的控制能力,对于获得集中而圆润的“美”的音色是非常重要的!个别教师过分强调手指高高的抬起,使学生把注意力和力量都用在抬高手指上,而忽视了下键力度的集中,做了许多无用功。所以说,适当的抬高手指练习是必要的,但应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手指集中力量下键上,这样才能用最经济的手段、最节约的动作达到最好的声音效果!
三、触健与音色
有关触键原理及各种触键方法运用方面的问题,笔者在(如何创造“美”的音色)一文中已有较为详尽的阐释,因篇幅关系,笔者就不再重复,在这里重点谈谈触键方法中最为核心的问题——手腕的运用以及一些尤其重要而又在教学中极易出现偏差的触键问题:
手腕的运用是重量弹奏法中最为重要的课题!手腕是连接手指与手臂最直接的中转站,手腕运用得好,手臂甚至上半身的重量就能直接传递到手指、琴键,从而产生丰富多彩的音色,轻而易举地弹奏出铿锵有力的、柔和甜美而又饱满、富有穿透力的音色,同时也能轻松自如地弹奏各种快速经过句。手腕在钢琴演奏中的作用就如汽车的减震器,乘坐高级轿车和低档汽车,舒适性截然不同,而起决定性作用的首先当然是减震器,它带给你的不仅是舒适,还保证你的安全。可以说:不能正确的运用手腕,你的演奏就永远不可能达到钢琴演奏的巅峰!
1.在弹奏音阶、琶音、分解和弦时,应注意手腕上下与左右的运动。一般来说,弹奏一指(拇指)时,手腕总是处于比较低的位置,就如手臂自然落下时的高度;从二指(食指)过渡到五指(小指),手腕逐渐升高,整只手的重心向四五指转移,这时你就会感觉到手臂的重量很自然的从手指输送到琴键上,击发出饱满、圆润而迷人的声音!尤其在弹奏较宽的音程时,手的重心转移尤其显得重要!由于任何人的四五指都天生的较一、二、三指薄弱,所以在弹奏四五指时适当地抬高手腕有助于把手臂的重量更好地传送到指尖,使每个手指弹出的声音一样均匀、饱满、统一。
在钢琴普及教育中有两种极为常见的触键方面的错误:
a.手腕僵硬。个别教师片面要求学生的手腕平稳,完全限制手腕的上下运动,甚至使用极其古老而早已淘汰的方法,长期要求学生在手腕上面放一枚硬币进行弹奏而不允许掉下来,使学生的手臂、手腕愈发紧张,最后变得僵硬。这样的结果必将严重阻碍学生的进一步学习,他们将永远无法去演奏那些高难度的作品。
b.用手腕直接去“压”出声音。年纪小的学生手指力度较小,如果教师片面要求音量,却不能用正确的触键方法去弹奏,学生就用手腕去帮忙“压”出每一个音。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学生弹琴时手腕不停地上下抖动,手指弹每一个音手腕都往下压,弹得很吃力,速度却始终上不去。
以上两种错误的触键方法都严重阻碍了学生的进步,需特别注意。只有放松、自如、优美而正确的手腕动作,才能使你把各种高深的技巧,不论怎样的速度和力度要求,均弹得轻松自如、精彩绝伦!
2.为了最终能够把音阶、琶音弹得飞快、均匀、连贯而清晰,除了掌握上述正确的触键方法之外,需注意三个诀窍:
a.弹奏音阶、琶音右手上行和左手下行时,应注意拇指的动作提前。即:拇指每次一弹完自己所属的琴键后,应迅速转移至最接近后面应由它弹奏的琴键上,而不是等其他手指弹完之后再突然跳至下一个琴键上;
b.弹奏音阶、琶音右手下行与左手上行时,应运用手腕的上下左右的动作使声音连贯,而并非利用大臂外甩的动作来帮助手指把音符连起来。在弹奏右手上行或左手下行时,大臂自然放松下垂,弹至最后一个音时,大臂略微外摆,利用横向动作带动,肘部略微提高(其幅度是大臂不必外甩而手指跨指时能顺利地把声音弹得连贯,同时大臂、肩膀不应感到疲劳),弹奏右手下行或左手上行;
c.注意手指的准备动作:一次性抬起(稍微抬起即可,不必高抬指),需要马上弹奏的手指,随时做好往下弹的准备,而不是每弹一个音抬起一个手指,影响弹奏速度(只有最经济的动作,才能创造出作品所需要的最快的速度)。利用手指的爆发力,加上手臂的重量(通过手腕动作传输到指尖),迅速下键(如锤子敲钉子般),即可弹出飞快而清晰的音符。
值得注意的是:弹奏半音阶有一定的特殊性,白键和黑键频繁的转换,要求手腕动作非常平稳,上下的动作比弹音阶、琶音等小得多,特别强调拇指更高的站起来,配合三指在黑键上的高度,以保证声音的统一和快速的演奏。即使如此,也应注意手腕是放松,而不是僵硬的!
3.弹奏强有力的和弦时,应注意用往前推的力量去弹。手指贴键,运用手臂本身的重量加上爆发力,通过手腕往上的动作,瞬间发力,使所有的力量毫无损失的集中到指尖,并在发力之后(几乎同时),迅速放松手腕和手臂,从而弹奏出强有力、声音集中而不刺耳的音色。尤其需要强调的是:不能使往下用力压手腕的方法来弹和弦,这样力量会集中到手腕的下方,而不是指尖,并导致小臂的紧张,这也是教学过程中经常见到的错误的触键方法。或许有些学生还会觉得疑惑:为什么应该用往前推的力量而不用往下压的力量去弹?事实上,意念中是往前推,但手指是自然弯曲的,力量到达弯曲的手指之后一转弯就变成往下的力量去击发琴键。运用这种触键方法(注意:手指贴键弹),能够弹奏出极具震撼力而不炸、不破、不刺耳的声音。而在弹奏较为轻巧的和弦时,手的架子仍应牢固,手指贴键,指尖有一种往后“抓”的感觉,弹出来的声音轻巧而又集中,不散、不虚,有生命力。
4在弹奏和弦及八度时同时需要特别强调的就是手型。在弹奏和弦及八度时往往需要较大的力度集中到指尖,这时就需要一个非常坚固的手型(架子)去支撑,否则再大的力量经过疲软的手型后不可能产生坚实、有力、集中的音色。因此,在弹奏和弦及八度时,应该创造一个牢固的“架子”,想象手里抓起一只名贵的碗,或想象自己的手就像老鹰的爪子或芭蕾舞演员的足尖绷紧一样坚固有力,同时,手臂就像老鹰的翅膀一样在空中自由的飞翔,或像芭蕾舞演员的身躯一样放松自如地画出优美的线条。手臂和手腕松紧结合,并且在必要时把手的重心偏向小指,创造出辉煌、震撼的和弦与八度技巧。
5.音色的控制:掌握正确触键方法的最终目标就是让钢琴产生良好的音色,不论任何技巧、任何力度的触键,都必须保持音色的“美”!不少人认为基本技术的训练主要是提高手指的速度和力度,只要能弹得很响就行,音色无所谓,这正是钢琴教学中一个很大的误区,而且这个误区相当严重,随处可见。他们丢掉了一个重要的原则:钢琴的音色应作到“强而不炸,弱而不虚”。钢琴技术中最难的不是速度和力度,而是音色。尤其是中国的钢琴教学,不少业余教师片面的、过分的强调高抬指练习,音色完全不考虑。表面上手指的功夫似乎练出来了,事实上,真正的功夫在声音的控制上,他们完全忘了。中国确实出了不少钢琴人才,毋庸置疑。在庞大的学琴队伍中,许多孩子能把高难度的作品弹得一个音不落,但能弹出好音色的孩子则不多。对比欧美国家,也许有不少孩子弹奏一首小曲都不是非常熟练,但他们却能发出你喜欢的声音,而且他们弹得很快乐,让你爰不释手——因为他们弹奏的是音乐,而不仅是键盘!
许多年纪很小的学生就能演奏不少钢琴家在舞台上演奏的难度很大的音乐会作品,那么他们和钢琴大师的区别在哪里呢?显而易见,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音色。音色,是音乐表达中最重要的手段,没有正确的、好的音色,音乐表现就无从谈起。钢琴技术包括的不仅是速度和力度,最重要的还包括对声音的控制能力!所以,在练习基本技巧时,必须用你的耳朵仔细倾听每一个音的音色,从此,美妙的琴声便伴随着你。
总而言之,钢琴基本技术的训练贯穿了钢琴艺术学习生涯的整个过程,对于最终钢琴演奏能否成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每一位钢琴学习者都必须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掌握正确的触键方法,持之以恒地坚持每天进行钢琴基本技术的练习,做到“十年如一日”,你一定会发现: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