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现当代文学20题
1.文学研究会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新文学社团,1921年1月在北京成立,发起人有周作人、沈雁冰,郑振铎、叶绍钧、王统照、许地山等十二人。以“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为宗旨,主要刊物有《小说月报》《文学旬刊》等。热心提倡“为人生”而艺术,强调文学表现人生,批判人生的社会职能,提倡血和泪的文学和反映人生的真文学,运用写实主义的手法创造了一些颇具影响的文学作品。
2.《女神》郭沫若
《女神》:是郭沫若的第一本诗集。《女神》是现代诗歌的奠基之作。全诗包括《序诗》共有诗歌54首,诗剧3篇。这些诗写于1916-1921年。《女神》一问世,便以其情感的大解放,诗体的大解放,宣告诗坛上“胡适的时代”的结束,和真正的现代自由体新诗时代的到来。与中国传统诗歌和早期白话新诗相比,它最突出的成就就是创造了一个体现五四时代精神的现代自我形象。《女神》以浪漫主义为主调,象征是其精义,《女神》在新诗史上的一个重要贡献就是创造了这种自由体。P87
3.新感觉派小说
又称心理分析小说,是在弗洛伊德学说和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影响下面形成的现代主义小说流派。这一流派人数不多,但能量很大,三十年代初期曾轰动一时。主要人物是施蛰存,穆时英,刘呐鸥。P175 新感觉派小说的创造特色:在快速的节奏中表现半殖民地都市的病态生活。揭示了在灯红酒绿的环境中人与人关系的冷漠,精神的疲倦和心灵的孤独。
刘呐鸥《都市风景线》热衷于描绘都市文化的时尚特征。穆时英《夜总会里的五个人》以一个周末夜总会为场景,描写了五个人生的失意者。
4.艾青诗歌的主体思想
从诗歌风格上看,解放前,艾青以深沉、激越、奔放的笔触诅咒黑暗,讴歌光明;建国后,又一如既往地歌颂人民,礼赞光明,思考人生.他的“归来”之歌,内容更为广泛,思想更为浑厚,情感更为深沉,手法更为多样,艺术更为圆熟.从思想内容上看,咏叹民族命运,呈现出忧郁、感伤逐渐转向悲壮、高昂的诗风.写实与象征互渗,想象和感受独到,渴求光明、真理的情思线索,并有大幅度延伸,更为深沉、凝重、睿智,注重在具体物象中把握超越物象的意蕴,走向象征.朴素、凝练、想象丰富、意象独特、讲究哲理,是艾青诗歌的一贯特点。
5.分析《子夜》里吴荪甫的形象
吴荪甫是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一个失败了的英雄形象: 一,吴荪甫具有两个方面的性格
1,果敢,自信.他的理想是发展民族工业,摆脱帝国主义及买办阶级的束缚,最终实现资本主义.因此,在与帝国主义经济侵略的斗争中,他表现出果敢,自信的性格.在与赵伯韬的斗法中,确实显示了他沉着干练,刚愎自用。2,动摇,悲观.公司的连连失败,沉重的一击之下,他那的动摇,悲观就暴露出来了.当吴荪甫与赵伯韬的斗争中惨败时,他的悲剧命运也达到了高潮。二,吴荪甫的性格充分显示出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重性: 1, 一方面对帝国主义,买办资产阶级,封建主义的不满;另一方面对工农运动和革命武装极端恐惧与仇视.2, 一方面对统治阶级的腐败制度与军阀混战的局面不满;另一方面又依靠反动势力镇压工人农民运动.两重性使得他处在一个非常微妙的夹缝中,同时也决定了他命运的必然悲剧结局.民族资产阶级有反帝反封建反官僚军阀政治的可能性,然而由于当时政治和经济上的种种关系,其反革命的一面又随着革命的深入而暴露出来。
6.五四文学的特征
特点:(1)抗战爆发,形成全国规模的抗战文艺运动,使现代文学又出现一次深刻的变化,抗日救亡成为压倒一切的主题,现代文学密切配合社会发展。(2)由于政治变化,出现国统区、解放区。解放区与国统区已经是不同的社会制度,解放区已经是不同于国统区的“新天地”,局面更复杂,流派更多。关键字:抗战文艺运动、国统区、解放区。
7.为什么说《围城》是新儒林外史
第一,描写的都是读书人这一阶层,所谓的“儒生”。
第二,特殊的时代背景,一个是封建社会的末期,一个是抗战时期。都是很有特点的背景。第三,《围城》的好多比喻都是非常精妙的,讽刺的意味十分明显,和儒林外史丰富的讽刺手法有可比性。具有中国传统的独特的讽刺艺术表现。
8.创造社1、1921年在日本东京成立,发起人有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等。
2、主要刊物:《创造季刊》《创造周刊》《创造日》
3、理论主张:尊自我,重主观,强调艺术是自我表现、内心自然流露;强调文学的本质是感情;强调灵感在创作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浪漫主义特征。
9.《野草》鲁迅
《野草》露出了鲁迅灵魂的“真”与“深”,相对真实、深入地揭示了鲁迅的个人存在,个人生命的存在与个人话语的存在,《野草》只属于鲁迅自己.《野草》也就成为我们接近鲁迅个人生命的最好途径,窥见鲁迅灵魂的最好窗口。
20世纪20年代初期,作者鲁迅生活在北洋军阀统治下的北京,处于极度苦闷中的鲁迅当时心境很颓唐,但对理想的追求仍未幻灭,这部诗集真实地记述了作者在新文化统一战线分化以后,继续战斗,却又感到孤独、寂寞,在彷徨中探索前进的思想感情。诗集内容形式多样、想像丰富、构思奇特、语言形象,富有抒情性和音乐性,成功地运用了象征手法,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诗集以独语式的抒情散文形式,诗性的想象与升华,深化了中国散文诗的艺术和思想意境。
10.分析祥子人物形象
《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优秀代表作,而且标志着他的创作进入了新的阶段。《骆驼祥子》真是地描绘了北京一个人力车夫的悲惨命运。一个曾经是那么要强的头等车夫,最后却还是没有挣扎出悲惨的命运。人生并不因为他的要强而多给予了他什么,大兵、骆驼、曹宅、孙探长、虎妞、小福子„„这所有的一切似乎都不让他逃脱车夫的最终命运。他曾经也不信命,可是又有什么用呢,他的努力,他的第一辆车,他买车的积蓄,没有招谁也没有惹谁,不也就这样没了吗?这能怨谁呢,只能怪命是如此了。所以祥子最终变的和其它的车夫一样,不再要强,养成了烟酒等他过去从来不肯沾染的东西,也就让人觉得可以原谅了,所有的恶习似乎都不再像过去那样不可饶恕了。可是祥子过去是一个怎样要强的人啊!为了买车,他从生活中扣出每一点钱,他舍下面子和下等车夫强座,没命的拉车,甚至连一口好茶也不愿喝——虽然像他这样的高等车夫喝点好茶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了,他把自己当作铁打的,拼命攒钱„„事情却常常不如人愿,所有的意外都与愿望悖道相驰。祥子的见闻和经历将他磨砺成了另外一个人——与过去的祥子完全相反的人——他学会了所有的恶习,学会了和巡警找别扭,学会了保养自己,成了一个混日子的车夫。有时他也曾想过应该好好的生活,可是一想起他自己的经历他就没了信心,要强又怎样呢,自己过去不也要强过吗,到头来还不是和其他人一样,还不如趁早快乐一天是一天。直到最后,连他最后的寄托--小福子也离开了这世界,他彻底的绝望了。一个由乡间来的淳朴、老实、善良、结实的小伙子就这样沦落成一个让人同情的混混,最后像一条狗一样栽倒在街头,再也爬不起来。祥子是旧社会贫苦劳动人民的缩影,他反映了旧社会劳动人民生活苦难与无奈。
11.对郁达夫小说中欲与色描写的看法
颓废的气息,对色与欲的描写在郁达夫小说中有着明显的地位。郁达夫小说中对色与欲的描写,与低俗的色情描写有本质区别。它是作者自觉反叛封建道德、抨击虚伪礼教的惊世骇俗之举,对长期以来束缚着中国人身心的封建伦理观念是一种大胆的宣战和勇敢的挑衅。这类笔墨,并非张资平式的肉欲挑逗和官能刺激。他力图探究灵与肉、爱与欲冲突的奥秘。其次,这些描写,不是对性行为。性活动的无意义的展览,它伴随着作者痛苦的自我解剖、自我认识,是他对于纯真爱情向往却求之而不得的结果。再次,郁达夫在描写人物的性饥渴、性变态以及狎妓嫖娼时,总是不能摆脱精神上的折磨、压迫,严厉的自我谴责和良心的自我批判、向善的的焦躁与贪恶的苦闷之间紧张的内心冲突,时有冲动而尚思克制,主人公总能在内心的搏战之后获得灵魂的净化与升华。总之,郁达夫对于青年性苦闷、性心理的描写,从思想意义上说,体现了强烈鲜明的反封建精神和个性解放的要求;从文学创作上说,则开辟了现代小说创作的新的题材,对现代小说的发展有不可低估的意义。12.《呐喊》《彷徨》的主题思想
作品是在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诞生的:中国政治革命运动的低潮期和歇期,中国思想革命运动的活跃期和高潮期。作品的现实性很强,鲁迅在作品中对辛亥革命的描写深刻而又全面,充分地表现了从辛亥革命前夕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之前这一时期的历史特点,集中地揭露了封建主义对国民的思想毒害。小说中写到的很多人物都是在封建旧势力的残酷迫害中无辜地死去。因此,《呐喊》和《彷徨》思想内容的核心应该说是揭露国民性的弱点或“攻打国民性的病根”,以引起疗救的注意。
13.《莎菲女士的日记》的主题思想
《莎菲女士的日记》(莎菲、凌吉士):思想:莎菲是丁玲早期作品里一系“五四”退潮后小资产阶级叛逆、苦闷的知识女性中最重要的典型。通过莎菲的背叛、追求、幻灭、彷徨、矛盾。反映出历史投射在一部分知识青年身上的时代阴影:带有病态的反抗。艺术:细腻、大胆而又感情饱满的人物复杂心理刻画。是郁达夫所开创的描写知识分子“时代病”的自我伤感小说的总结与结束。
14.京派小说特征
“京派”的基本特征是关注人生,但和政治斗争保持距离,强调艺术的独特风格。沈从文是京派作家的第一人。京派作家多数是现实主义派,对现实主义有所发展变化,发展了抒情小说和讽刺小说。
“京派小说”的特色:
(1)鲜明的乡村中国的文学形态。各自追求各自的平民世界(沈从文的湘西世界、废名的黄梅故乡和京西城郊世界、芦焚的河南果园城世界、萧乾的北京城根的篱下世界等),对于城市的描写只作为与乡村世界对立的人生而存在的。
(2)审美特征:诚实、从容和宽厚。善于发掘普通人生命的庄重与坚忍,特别能写出女性的纯良。
文化保守主义,避开激烈的政治斗争和直接的功利目的,采取文化批评的自由立场。提供了比较成熟的抒情体和讽刺体小说:
抒情体:作家主观体验的融入纯情主人公的塑造自然背景及象征的运用、散文化的笔调等。如《边城》。
讽刺体:哀伤的、寓意的世态讽刺和风俗讽刺,如废名的《莫须有先生传》等。意蕴深厚的文化小说:加强了对民族性格心理的探求深度,将“五四”国民性主题继承下来,并整合传统与现代、雅与俗等各种因素,成为特具中国文化风貌的文学。
15.徐志摩诗歌的成就
(一)从形式上看徐志摩诗歌具有内在外在高度统一的美感。
(二)格律方面,徐志摩的探索阻止了新诗过于散漫,内容流于肤浅空泛之弊从而使内容更有节制思想跟有深度。
(三)徐诗的意境无疑是美仑美奂的。
(四)“性灵”是徐志摩诗歌中的一种气质和内蕴。徐志摩的诗歌是白话诗歌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某些方面具有开创之功,首先是在诗歌格律方面,很多都是值得现代诗人去借鉴和学习的,在一些方面,让后辈是无法企及的,在当时倡导诗歌的格律对于防止诗歌的散文化,寻求新诗歌的在中国的发展道路方面功劳是不可磨灭的。还有他的诗歌的优美意境,唯美的追求,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美的遗产,他有才华,他的诗歌充满着性灵,但是他并不放纵自己的才华,他只是尽情的去展示,并且有节制,放开但又不放纵。他就是这样创造着美的遗产,那一首首优美的诗歌就这样如溪流般的不经意间已在你的胸膛里流成了河流。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相信他的诗歌一定还能够继续流传下去,成为近代文学宝库中璀璨的明星。
16.巴金激流三部曲在现代文学史上的意义
(1)完整描述了封建大家庭在时代风雨中崩溃灭亡的历史。
(2)以呜风、梅、瑞珏等人的系列悲剧,来对封建大家庭的专制、礼教道德的腐朽罪恶进行深刻揭露、批判。
(3)塑造了觉慧、觉民、淑英等一批青年叛逆者的形象,表现他们在时代潮流影响下的觉醒和在反抗封建专制家庭斗争中的成长,以及离开封建家庭走向社会的反叛行为。(4)成功塑造了富有思想意义的觉新的形象,借以批判在反建斗争中的懦夫思想与退让行为。P210
17.东北作家群
是指“九•一八”事变以后,一群从东北流亡到关内的文学青年在左翼文学运动推动下共同自发地开始文学创作的群体。他们的作品反映了处于日寇铁蹄下的东北人民的悲惨遭遇,表达了对侵略者的仇恨、对父老乡亲的怀念及希望早日收回国土的强烈愿望。他们的作品具有粗犷宏大的风格,写出了东北的风俗民情,显示了浓郁的地方色彩。东北作家群的主要作家有萧军、萧红、舒群、端木蕻良等,代表作有萧红的《呼兰河传》、《生死场》,萧军的《八月的乡村》等。
18.赵树理小说在现代小说民族化上的贡献
1在塑造真实丰满的农民形象方面,赵树理做出了独特的贡献。在赵树理的笔下出现了翻身农民的崭新形象。这些农民关心政治,在社会生活中有了主人公感,开始表现出创造历史的主动性。尽管人更加熟悉并能得心应手加以表现的,仍是老一辈的农民,但就是这类农民在他的作品中也已是被时代大潮所冲击,携带着向前进步的。另一方面,由于赵树理来自农民,始终不脱离农民,热爱而且深刻了解农民,使他所塑造的农民形象,从思想、感情、习性、气质,到观察、思考、表达的方式,都具有地道的农民的特质。这就是在文学的内容和形象塑造上,赵树理为新文学所增添的新因素。2对于农村生活和农民心理真切深入的理解,从生活实际出发的现实主义艺术原则,使赵树理的作品表现的是当时人们所普遍关心之事。他的作品的主题思想常常有较大的现实意义,但并不是政治概念的没有艺术生命的图解。赵树理以其细致生动的笔触,充分地刻画了变化的中国农村的民主改革历史进程。从这个意义上说,他的小说是处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浪潮中的中国农村社会的一面镜子。3赵树理在小说艺术的民族化、群众化方面,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在人物塑造、情节结构和语言上,他都有所创造,形成了他在艺术上的独特风格。这既是他个人的艺术风格,也是民族的、大众的风格。创造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具有中国作风、中国气派的小说民族形式,是赵树理对新文学发展所增添的又一新因素。4赵树理在语言上更有杰出的创造。在他之前还很少有人完全做到使用北方农民的口语来写作。不但人物语言是农民的口语,就是作者的叙述语言也完全口语化了。无论讲述故事或评论人物事件,都使人觉得是一个农民在说话。但这又是经过提炼的,纯粹、质朴、平易,描情状物,绘影传神,都能形象逼真,生动活泼;在轻松幽默、风趣横生之中,表现出人民群众的聪明机智和乐观主义。没有这种独具色彩的语言,也就没有赵树理的特殊艺术风格。
19.戴望舒现代诗的创造特色
戴望舒是现代派诗歌的代表诗人,在诗歌创作中注重运用象征主义手法抒情。而由于诗人接受了古典诗词艺术的熏陶,又使得他的诗歌意象散发着古典诗词韵味。另外,戴望舒的诗歌音节优美、整齐而富有节奏,语言和诗形都呈现出追求现代性的倾向。这些艺术特色使得戴望舒的诗歌呈现出别具一格的风貌。主要表现在:
1、在诗歌中运用象征主义手法抒情
2、接受了古典诗词艺术的深深陶冶
3、诗歌音节优美
4、语言和诗形的现代性追求
20.曹禺对中国现代戏剧的贡献
曹禺在中国话剧史上是继往开来的重要人物。在他之前的话剧先驱者们,大都是以话剧作为宣传鼓吹民主革命思想的工具,因此没有机会更多推敲话剧的艺术问题。曹禺继承了先驱者们反帝反封建的民主精神和为人生的艺术主张,同时广泛借鉴和吸收了中国古典戏曲和欧洲近代戏剧的表现艺术,把中国的话剧艺术提到一个新的高度。因此,他的《雷雨》成为中国话剧艺术成熟的标志。其后的《日出》、《北京人》、《家》也都是公认的杰出之作。曹禺的作品,不但提高了戏剧文学的水平,对导、表演艺术和舞台美术也发生了深刻的影响,使话剧成为真正的综合性艺术。曹禺的作品,为话剧争取了更多的观众,并使职业剧团得以存在,从而发展提高了剧场艺术。他的作品,特别是《雷雨》和《日出》,是50年来演出场次最多的剧目,一直是各剧团的保留剧目和院校的实验演出剧目。同时被译成多国文字在国外上演。
第二篇:现当代文学
1、1917年初,胡适、陈独秀分别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和《文学革命论》,标志着文学革命运动的正式兴起。
2、1928年后,左翼文学在这一时期迅速高涨,并成为文学发展的主潮。
3、“左联”成立于1930年。“左联”五烈士指的是殷夫、柔石、胡也频、李伟森、冯铿等人。
4、写出下面的书名的作者。《腐蚀》茅盾《围城》钱钟书《升官图》陈白尘《寒夜》巴金《家》巴金《狂人日记》鲁迅《四世同堂》老舍《死水微澜》李人《雷雨》曹禺《沉沦》郁达夫
5、现代文学“三个十年”分别指
①(1917-1927)“五四”时期的文学
②(1928-1937)“左联”时期的文学
③(1937-1949)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文学。
1、?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小说的奠基人,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首次使用这个笔名。
2、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是《狂人日记》。
3、鲁迅的立人思想的精神实质是摒弃国民劣根性,重塑国民性格。
4、鲁迅第一个短篇小说集是《呐喊》,收集了作者1918-1922年间创作的15篇小说。第二本小说集是《彷徨》,收集了他1924-1925年创作的11篇小说。
5、鲁迅开启了中国现代文学的两大基本题材农民和知识分子。
6、《阿Q正传》是鲁迅唯一一部中篇小说。作品以辛亥革命前后闭塞的江南小镇未庄为背景,塑造了阿Q这个身心受到严重戕害的落后农民的典型。阿Q的性格的主要特征是精神胜利法。其具体表现是妄自尊大、自轻自贱、自我安慰、欺软怕硬、麻木健忘等,其核心是不正视现实。
7、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历史小说是《补天》。
8、《故事新编》包含有《补天》、《奔月》、《理水》、《采薇》、《非攻》、《出关》、《起死》、《铸剑》等8篇。
1、名词解释:文学研究会创造社乡土小说零余者“自叙传”抒情小说
2、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短篇小说集是郁达夫的《沉沦》。
3、叶圣陶的代表作是1928年发表的长篇小说《倪焕之》。反映着小市民知识分子的灰色生活的作品是《潘先生在难中》。
4、《这也是一个人?》提出了妇女的人格和社会地位问题。它的作者是叶圣陶。
5、最早创作乡土小说并证实其艺术魅力的,是鲁迅。
6、冰心的处女作是《两个家庭》。
7、王统照1933年出版了最重要的长篇小说《山雨》。
8、新文学史上最早出现和最有成就的“教育小说家”是叶圣陶。
“自叙传”抒情小说的代表人物是郁达夫,作品是《沉沦》等。
1、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县乌镇----人。
2、《蚀》三部曲包括-《幻曲》 《动摇》 《追求》。
3、《农村三部曲》通过-《春蚕》--,-《秋收》-,-《残冬》--三个短篇,刻画了农民老通宝和他的儿子多多头的悲剧人生。
4、《林家铺子》中的主人公是---林老板-。
5、吴荪甫是--《子夜》----中的主人公,他是现代文学史上塑造得最成功的-民族资本家--的典型形象。
6、茅盾于1941年写的长篇日记体小说是--《腐蚀》--。
7、茅盾的文学艺术主张为“表现人生”和--“指导人生”--。表现人生是指-描写生活的真实性,主张作家以社会科学的态度进行细致观察和客观描写。指导人生就是指要以理想的光泽和人道主义精神来揭示社会和人生的病者,通过展示未来的希望来激励人心,唤醒民众。
1、巴金,原名-李尧棠--。1928年发表处女作--《灭亡》-首用此笔名。
2、巴金早期深受--无政府主义--的思想的影响。
3、巴金小说创作主要有两大主题,一是--探索青年追求理想和信仰道路---,一是--揭露封建家族制度的弊端与专制。
4、巴金的《爱情三部曲》包括--《雾》 《雨》 《电》-三部小说。
5、杜大心这个人物形象出自于小说---《灭亡》。
6、《火》三部曲又叫做--《抗战三部曲》-。
7、巴金最后一篇长篇小说是-《寒夜》--。
1、老舍在英国期间创作了-《老张的哲学》,《赵子曰》和《二马》-,开始了他通过市民世界的描绘来对中国国民性进行反省的文学创作之路。
2、老舍的寓言体文化讽刺小说是--《猫城记》---。
3、标志着老舍在长篇小说艺术上成熟的作品是--《离婚》---。
4、《月牙儿》以母女两代为生活所迫,不得不先后以卖身为生的悲惨经历为题材,写出了--城市底层妇女--的痛苦命运。
5、老舍的“京味儿”小说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取材充分体现北京地域文化特色包括风俗描写---,二是-----强烈的体现在小说的语言上-----。
6、《骆驼祥子》以---祥子买车的三起三落----为主线,以---以祥子和虎妞的感情纠葛-----为中心,完整地展示了祥子悲剧的全过程。
7、《四世同堂》以--抗日战争---为背景,叙述了北平西城--小羊圈--胡同-祁家---为中心的几十户人家的不同的遭遇。
1、30年代的中国社会形成了三大创作阵营:①以“左联”为核心的左翼文学,②远离党派与商业的京派文学③现代出版社以及读者市场接近的海派。
2、名词解释:京派、海派、东北作家群体
1、名词解释:山药蛋派荷花淀派
2、赵树理的作品有--《小二黑结婚》--,----《赖大嫂》--,---《打卦歌》--等。
3、《小二黑结婚》是--赵树理-的成名作。小说写了一对青年男女--自由恋爱遭到各种阻挠最后取得胜利---的故事。
4、孙犁的小说由于处处洋溢着诗情画意,被称作-“诗化小说”-。代表作《荷花淀》通过--“夫妻话别”--,--探夫遇敌-,--助夫杀敌--等几个情节,以战争为背景,用诗化的语言表现了风光景物美。
1、名词解释
孤岛文学七月派小说
2、填空
《财主底儿女们》作者是--路翎--。是继巴金的《家》后又一部描写--封建大家庭及子女所走曲折道路的宏大作品----,以此表现---青年知识分子为辐射中心点的现代中国历史底动态---,是一部展示---展示中国知识分子悲剧性历史命运--的史诗性作品。、张爱玲小说的最显著的特征是---对细节的热爱和崇拜。
3、《围城》的主题丰富而立体。怎么去理解?
4、分析曹七巧这一人物形象?
1、朱自清的散文,追求一个-真-字,--讲真话---,--写真情,--描写实景--,是他散文艺术的最高成就。
2、《绿》中,作者用了-比喻-,-对比--,--联想--等方法,塑造了一个令人满怀动容的“绿”的世界。
3、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点是什么?
真挚、深厚的感情注入是朱自清散文脍炙人口的重要原因。
情景交融的意境刻画,构成细密、幽远、浑圆的氛围。
构思缜密、精巧,脉络清晰。散文篇幅不长,构思匠心独具。
?清幽细密的语言艺术。
1、《空山灵雨》的基本内容是-对人生哲理的玄思-。
2、郁达夫的散文和他的小说一样,带有-自叙传色彩-的性质。
3、成功地运用“私语”的诉说模式讲述自己的心声的作家是--张爱玲---。
4、“汉园三诗人”指的是何其芳、卡之琳、李广田。
5、写出下列作品的作者。
《空山灵雨》------许地山、《钓台的春昼》-------郁达夫、《写在人生的边上》------钱钟书、《剪拂集》-----林语堂
《爱尔克的灯光》-----------巴金、《流言》------张爱玲、《回忆鲁迅先生》------萧红、《寄小读者》---冰心
《画梦录》-----何其芳、《雅舍小品》-----梁实秋、《缘缘堂随笔》------韦子恺、《银狐集》-----李广田
1、第一部真正具有现代意义的新诗集是-《女神》--。
2、第一本白话新诗集是-《尝试集》-。
3、专心致志做情诗的诗人是-湖畔诗人--。
4、初期象征诗派的代表诗人是-李金发-。
5、被鲁迅誉为“中国最杰出的抒情诗人”是--冯至--。
6、《女神》的主题和艺术特点。
主题:
诅咒毁灭与颂扬新生
对祖国的热爱与眷念之情
歌颂“偶像破坏者”
对“劳工神圣”的景仰和颂扬
对大自然的礼赞
鲜明的革命浪漫主义
艺术特点
①个性化②抒情性③自由精神④浪漫情怀⑤创造性
名词解释:
精神胜利法
就是指人们在遇到失败或挫折时,用自我安慰、自我嘲讽、自我欺骗等手段来获取精神上的优胜,以掩盖实质的失败,或仅仅把失败的原因归于外部世界,作出了自己心安理得的解释。文学研究会
是中国新文学运动中第一个纯文学团体,成立于1921年1月,发起人有沈雁冰等人,以《小说月报》为阵地,积极倡导文学革命。他们提出文学要老老实实表现人生,尤其应描绘被压
迫的人民,在创作方法上,他主要提倡现实主义,反对唯美主义和浪漫主义。
创造社
创造社成立于1921年7月,主要成员有郭沫若等人,他们力主艺术忠于自己的内心要求,强调作家的自我表现,极力反对文艺的社会功用,认为艺术应除却一切功利,力求本身的完美,同时,也极力反对社会黑暗。主要创作方法是浪漫主义的,重在抒发个人感情,表现自己个性。
乡土小说
所谓乡土小说是指靠回忆重组来描写故乡农村的生活带有浓厚乡土气息和地方色彩的小说,也叫“乡土小说”。指的是20年代初、中期,一批寓居北京、上海的作家,以自己熟悉的故乡风土人情为题材,旨在揭示宗法制乡镇生活的愚昧、落后,并借以抒发自己乡愁的小说。代表作家:冯文炳等人。
零余者:
即”五四“时期一部分歧路彷徨的知识青年,他们是遭受社会挤压而无力把握自己命运的小人物,是被压迫被损害的弱者。这些”零余者“同现实社会往往势不两立,宁愿穷困自我,也不愿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他们痛骂世道浇离,或以种种变态行为以示反抗。郁达夫的”零余者"形象,实际上是对自己精神困境的一种自述,并经过拷问自己来探索五四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
小诗
一种即兴式的短诗一般三五行一首,表现作者刹那间的感受,寄寓人生哲理或美的情思。代表作家: 冰心《繁星》《春水》宗白华《流云小诗》
湖畔诗社
1922年4月在杭州成立的新诗团体,成员为汪静之、潘漠华、应修人、冯雪峰等人组成,他们风格清新、自然、天真、率直,表现了对传统封建世俗大胆反叛的精神,被朱自清称为当时“专心致志做情诗”的诗人。
京派
上个世纪20年代末居留或求学于以北京为中心的北方城市,坚守自由主义立场的作家群体,多是北大等几所知名大学的师生,以《大公报》文艺副刊、《文学杂志》、《水星》为主要阵地,以沈从文、林徽因等人为代表。
海派
指的是新文学的世俗化和商业化,首次提出“都市男女”的主题,重视小说形式的创新,新感觉派是其第二代,以施蛰存、穆时英等人为代表。
人物分析:
阿Q形象的理解
①阿Q首先是一个被剥夺得一无所有的贫苦农民。作品对阿Q在未庄的地位 和生活处境作了明确而具体的描写。
?②阿Q又是一个深受封建观念侵蚀和毒害,带有小生产者狭隘保守特点的落后、不觉悟的农民。
③阿Q思想性格最突出的特点是他的精神胜利法。
吴荪甫形象分析:民族资本家的典型,中国资本主义发展途中的末路英雄形象。①吴荪甫具有现代资本家性格的基本特征。
②具有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既有自私、贪婪、专断与残酷的一面,也存在着悲壮的一面。③长期的封建文化沉积,造成了沉重的负担和困扰,这是《子夜》极为深刻、极为发人深省的艺术发现。
④性格复杂,似强实弱,外强中干,随着情节的发展,前者不断让位于后者。
觉慧形象及其意义
觉慧是一个新人的典型,时代的先进青年。“大胆”和“幼稚”是其叛逆性格的主要特征。觉慧的意义在于:
①首先他揭示了主题,表明只有革命是唯一出路。
②其次他作为高家第一个掘墓人,以后在《春》、《秋》中仍不断给这个家庭以巨大影响,他成为高公馆“激流”的原动力。
“大胆”的反封建的猛士:他是高家所有人中最为清醒的一个,在家庭反封建的斗争中,始终站在最前列,蔑视以高老太爷为首的家长专制的权威,并针锋相对地与他们进行斗争。参加学生运动,支持觉民抗婚,反对请神驱鬼,与丫鬟鸣凤相爱。
性格中还存在着“幼稚”:
表现在行动上是犹豫和不够果断,表现在感情上是同封建家庭的藕断丝连。
祥子:
祥子来自农村,他老实,健壮,坚忍,如同骆驼一般。他自尊好强,吃苦耐劳,凭自己的力气挣饭吃。但最后,经历了三起三落,祥子已经失去了生活的信心。他已经变成了麻木,潦倒,狡猾,好占便宜,吃喝嫖赌,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一个曾经是那么要强的头等车夫,最后却还是没有挣扎出悲惨的命运。祥子是旧社会贫苦劳动人民的缩影,他反映了旧社会劳动人民生活苦难与无奈。性格变化(起初)憨厚老实、坚韧、自尊好强、吃苦耐劳;(最后)麻木、潦倒、狡猾、好占便宜、自甘堕落。
曹七巧性格及其意义:
阴暗、刻薄、粗鄙、狠毒、乖戾,是一个封建文化与殖民文化结姻的怪胎,腐朽的文化的产儿,畸变人性的象征物。她身上表现的是走向腐朽的文化与黄金的枷锁对人性的异化。陈腐的封建家族、都市畸形的现代文化如何窒息了一个活泼的生命;女性在衰颓的社会文化环境中无以自立的生存困境。表现了作者面对文化的衰颓,人性的愚妄的无奈与困惑。小说在人物悲剧表现中呈现出悲观、苦涩、苍凉的悲剧意味。
周朴园
中心主人公,一个兼有封建地主和资本家特征的人物。是一个带有浓厚封建性特征的民族资本家典型,是《雷雨》悲剧的总根源。专横、自私、狡诈、贪婪、残忍、虚伪是他的主要性格特征,剧本以三条线索对他的性格进行刻画:第一条线索是从周家内部,主要是在与蘩漪的矛盾冲突中表现他是一个专横的封建家长。第二条线索是周朴园和侍萍的关系,这集中地体现了他的自私、虚伪及性格的复杂性。第三条线索是他和以鲁大海为代表的工人的关系,通过劳资关系、血缘关系,揭示了他作为官僚资本家的本性。
萧涧秋
小说主人公萧涧秋是一个游离于大革命洪流之外的软弱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因厌倦了漂泊和都市生活,来到芙蓉镇,想在宁静而淳朴的乡镇生活中找到内心的平静和新生,然而芙蓉镇并非他想象中的“世外桃源”,严酷的现实很快就击碎了最初的美梦。他对寡妇文嫂一家无私的帮助,不仅不能改变她们不幸的命运,生活的窘迫和环境的逼仄,反而很快将她们逼上了绝境。陶岚的爱情给他带来了未曾有过的激动和暖意,但却遭到了流言与诘难,在痛苦、徘徊、迷茫、困惑中,他无奈离开芙蓉镇,重新走上漂泊的旅途。
翠翠
是一个天真乖巧纯洁美丽的山村少女,终日与清澈的溪水、青翠的竹林,还有豁达仁厚的外祖父为伴,生成了“清明如水晶”的眸子,养成了温良乖顺、恬静平和的性情,俨如一头山中小鹿,是美的精灵与化身。翠翠身上“美”,是通过她的爱情故事逐步表现出来的。她的“爱”,单纯、自然、真挚,一切符合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年天性。
简答题:
1、野草的思想内容
①对社会弊端的针砭
②人性战斗的精神的讴歌
③对自我人生价值及意义的深切思考
2、《女神》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内容: ①破旧立新的精神贯穿始终
②饱含爱国主义思想和深情
③歌颂叛逆精神,表现与万物相结合的个性力量
④对劳动和工农的景仰和颂扬
⑤以积极向上的精神歌咏大自然
艺术特色:
①火山爆发式的激情,狂涛巨浪般的气势
②叛逆追求的化身——理想化的自我形象的创造
③借助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寄托诗人理想,表现时代精神
④丰富的想象、奇丽的色彩
⑤形式的大胆革新和新颖多姿
3、闻一多《死水》的“三美”理论分析:
①音乐美:全诗5节,每节4行,每行9字,分别由三个“两字音尺”和一个“三字音尺”构成,虽然它们的排列顺序不尽相同,但其总数是一致的;同时,又都以双音节收尾。韵脚也做了精心安排,基本上是2、4句押韵。这样,读来音调和谐铿锵,节奏鲜明,朗朗上口,富有极强的音乐美感。诗人犹如“戴着脚镣跳舞”,跳得轻松自如,优美和谐,不能不叫人击节赞叹。
②
2、绘画美:这首诗2—4节中,诗人通过联想,展现了众多的华美物象,如“翡翠、桃花、罗绮、云霞、绿酒、珍珠”等,辞藻丰富、色彩(浓)丽、物象鲜明,构成了绘画美的线条和色彩,富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③
3、建筑美:全诗5节,每节4行,每行9字,从整体上看,诗歌是由5个整齐的方块儿组成的,犹如5层楼的建筑物;从局部上看,也给人以匀称均齐、整齐划一的视觉效果。因此说,诗的这种建筑美实际是整齐、对称、平衡的美。
4、艾青的诗歌意象与主题
①土地意象。这是传统诗歌中陆地文明关注的对象,艾青把它融入了现代内容。将诗歌的生命与生养的土地进行了血肉联系,注入诗歌生命的厚重和活力。对土地的关注是艾青爱国主义的外现,是艾青作品中歌唱不尽的主题,艾青是土地忧郁的歌者,是把农民定格在诗歌中的诗人。
②太阳意象:太阳(光、火把、黎明等)表达着诗人对光明的赞美,对理想和美好未来的执着追求。是时代的意象,这是时代的赞歌和理想的色彩。
5、徐志摩诗歌艺术特点
①灵动飘逸的艺术风格
②独抒性灵、自然天成的新颖意象
③诗歌外在形式、韵律与内在情绪节奏的完美结合
第三篇:现当代文学
现当代文学
填空;
第一次全国文代会,全称“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于1949年7月2日至19日在北平举行。确定了以《以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新中国文艺事业总方针,提出1,文艺为政治服务2,文艺为工农兵服务P
3胡风文艺思想核心在于强调作家的“主观战斗精神”,表现描写对象的“精神奴役的创伤”。P8
1956年,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P9
革命样板戏;《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红色娘子军》《白毛女》 P14
地下文学;代表,食指《相信未来》、白洋淀诗派是朦胧诗派的先声,代表作家;芒克,根子,多多1976年,“四五”天安门运动中涌现的“天安门诗歌”。P16
50,60年代新诗作者及代表作;郭小川《望星空》 贺敬之《桂林山水歌》
50,60年代,革命历史题材小说;“三红一创,保卫青山”《红旗谱》《红日》《红岩》《创业史》《保卫延安》《青春之歌》《山乡巨变》P17
散文三大家;杨朔《海市》,秦牧《花城》,刘白羽,《红玛瑙集》P60
杨朔散文的模式
1、开头设悬念,卒章显其志
设置悬念,欲扬先抑,升华意境。
2、物——人——理的三段式结构
描写景物,借喻比人,点明哲理。P6
3刘心武的《班主任》是新时期文学的开山之作。
名词解释;《青春之歌》它是一部探索民主革命时期青年知识分子道路的长篇小说。以1931年9·18事变到1935年12·9运动之间的社会政治风云为背景,通过一位年轻的知识女性林道静的成长道路,表明一个道理:知识分子只有把个人追求同党领导的民族解放和阶段解放的崇高事业结合起来,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艺术特点;1,以林道静中心,组织情节结构,贯穿众多的人物、复杂的事件和纷繁的生活场景,从而概括大量的社会内容。2,浓郁的抒情笔调(结合书上P28)
《百合花》
以战争为背景,描写了部队一个年轻通讯员与一个才过门三天的农村新媳妇之间近于圣洁的感情交流。表现只有战争中才有的圣洁高尚的人际关系。P31
特点;(1)风格清新、俊逸
(2)平凡的人性美
(3)独特的写作视角
(4)前呼后应的细节描写
(5)结构细致严密,有节奏感
先锋小说;1985年,一种激进的叙事实践开始出现,这就是以马原的《拉萨河女神》《岗底斯的诱惑》等为开端的先锋小说潮流,其代表作家还有洪峰苏童余华等人。先锋小说具有实验性,特点有:文化上对意识形态的回避反叛消解;文学观念上颠覆传统的真实观;文本特征上体现为叙述游戏。先锋小说对小说叙述方式和语言形式的大胆探索为中国当代小说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
伤痕文学:直接起因于揭露文革的灾难,描述知青、知识分子、受迫害的官员在文革中的悲剧性遭遇。伤痕文学走出了文革的假大空颂歌模式,直面血泪人生。蓬勃发展时间为1978-1980年间。刘心武的《班主任》(1977年11月)标志“伤痕文学”的发端。
寻根文学:80年代中期寻根文学的代表作家:韩少功、张承志、阿城、郑义、贾平凹、莫言、王安忆。把目光投向了民族文化,尝试以现代意识去观照民族文化传统以及民族心理深层的文化积淀,从文学与文化的关系中去寻求民族文化的根。阿城《棋王》
朦胧诗
所谓“朦胧诗”,是指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北岛、顾城、江河、杨炼、芒克、舒婷等青年诗人为代表的诗人群落的创作。
艺术特征;意象化,象征化和立体化。
新写实小说:摒弃意识形态的遮蔽,重现存在个体的生存现实的小说形态。
创作特点:
1、回归生活“原生态”:主人公都是凡俗小人物(取消了典型性格),戏剧性情节转换为琐碎的生活流程,语言平实朴素;
2、“零度情感”的叙述:叙述主体隐匿或缺席的叙述方式,只将生活原本的状态呈现出来。
《茶馆》;以裕泰茶馆为人物活动的主要场所,分别选取了“戊戌变法”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及抗战后国民党统治时期三种不同的社会背景。通过写裕泰茶馆的变迁以及与这个茶馆有牵连的形形色色人物的命运沉浮,展现了近半个世纪的风云变幻、事态人情,鞭挞了黑暗的社会现实,揭示了旧时代灭亡的必然性。(名词解释不背举例)
艺术特色;
(1)纵横交错、虚实结合的“坐标式”结构:
选取三个社会的横断面反向阐发主题,戊戌政变后的清末社会;辛亥革命失败后的民国社会;抗战后的国统区
(2)选取“茶馆”这个社会的窗口和缩影为场景,用“侧面透露法”展现社会与时代变迁。Eg;李三:改良!改良!越改越凉,冰凉!
(茶馆:
1、极富地方特色、民族特色;
2、五方杂处之所,各色人等自由出入;
3、各种矛盾
冲突得以上演;
4、大中国的“窗口”,旧中国社会的缩影)
(3)采用“人像展览式”的方法展开场面、结构全剧。【摆脱“一人一事、一线到底”】
1、主要人物自壮到老,贯穿全剧
2、次要的人物父子相承,父子都由同一演员扮演
3、无关紧要的人物一律招之即来,挥之即去,毫不客气
以“开口就响”的个性化语言成功塑造了众多性1格鲜明的人物形象eg;唐铁嘴:大英帝国的烟,日本的“白面儿”,两大强国伺候着我一个人,这点福气还小吗?P
51简答;王蒙的创作特点;
创作主题的意识形态化,主要牵涉政治问题以及极左路线从肉体到精神对人的伤害; 创作手法上喜欢使用意识流等现代小说技巧;
小说的寓言化色彩,常常将个人的生存和命运上升到国家民族命运的层面进行思考; 语言上具有简明、通俗、艺术化、内涵丰富的特点。结合《活动变人形》 p87
张洁艺术风格的三个阶段;前期深沉含蓄,擅用抒情性叙述与哲理性议论相结合的手法来描绘人物的内心世界。《从森林里来的孩子》《爱,是不能忘记的》
中期以审丑为基准,采用调侃、反讽的手法营造种种超现实的文本景观,以抒发对世界荒诞性方面的体验。《方舟》《红蘑菇》
近期又转而平淡超脱,从关注现实的激烈走向关注内心的情感感悟,呈现出另一种美学风格。《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母亲的厨房》(具体内容看课本)P97
汪曾祺小说艺术特色
汪曾祺的小说同时兼具散文化和诗化的特征。
汪曾祺的小说强烈的传达出一种清新隽永、淡泊高雅的风俗画效果。这一点与他师承沈从文的“边地”小说有着紧密联系。
汪曾祺的小说语言亦是别具一格的,明快简洁,纡徐平淡,流畅自然,生动传神,是一种“诗化的小说语言”。(只适合简答,论述结合P101-102《受戒》)
张贤亮的作品;《绿化树》引起争论,知识分子究竟要受什么样的改造。《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第一次在当代严肃文学中描写了健康的性,且提供了新的视角;人创造环境,环境也创造人,人只有在不断地创造中获得新生。《灵与肉》带着哲理的反思意味,作者试图使用唯物主义观点。(不知道考不考,了解吧)
张贤亮小说的特色与局限
特色:
1.强烈的思辩色彩。
2.对苦难历程的诗意化描写。
3.粗犷的、诗化的美学风格。
局限:
1.对知识分子改造运动的认同,对苦难的美化。
2.艺术上:
(1)袭用了“才子落难,佳人搭救”的情节模式。
(2)过多的哲理性语言损害了形象性。P11
1贾平凹;《废都》《秦腔》《浮躁》
贾平凹小说的艺术特色
1.关注现实,注重乡土风俗的描绘,作为作品的人文背景,使作品富有民间文化的气息和生命力。
2.叙述方式上,力求吸纳古代笔记小说、明清白话小说及西方现代派小说的技巧。
3.阴柔、虚静、和谐的美学风格。
4.古朴、空灵、含蓄的语言风格。P11
3王安忆 三恋;《小城之恋》、《荒山之恋》、《锦锈谷之恋》
《长恨歌》偏离“五四”以来知识分子的宏大叙事视角,而从个人的立场上升掘出都市民间的世界。
《长恨歌》特征;
1、城市的故事与文化
2、反浪漫、解构传奇
3、小市民的人生悲剧和生存姿态
4、写实的风格
莫言;
用动物视角叙事
“从胡同里,鸭子们望见一个高个子老头儿挑着一卷铺盖和几件沉甸甸的铁器,沿着河边往西走去了。”《透明的红萝卜》
莫言”大杂烩”的语言
“高密东北乡的土匪种子绵绵不绝,官府制造土匪,贫困制造土匪,通奸情杀制造土匪,土匪制造土匪。”
“余占鳌把单家父子挑到村西头大水湾子边。那时候,湾子里水平如镜,映出半天星斗,几枝白色睡莲像幻景中的灵物,袅袅婷婷静立。“(诗意)
“红色的淤泥里埋藏着高密东北乡庞大凌乱、大便无臭美丽家族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它是一种独特文化的积淀,是红色蝗虫、网络大便、动物尸体和人类性分泌液的混合物。...“<红蝗>(粗俗)
莫言的审丑描写
莫言的作品充斥了大量对丑恶现象、污秽事物的描写。《红高粱》里的剥人皮。莫言的借鉴与继承
西方文学:加西亚·马尔克斯(魔幻现实主义)的《百年孤独》和福克纳(意识流)的《喧哗与骚动》。
日本文学:变态美学
中国传统文学:曲笔,说书人,志怪,《檀香刑》(民间戏曲),《生死疲劳》章回体小说 魔幻现实主义
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前后在拉丁美洲兴盛起来的一种文学流派。其原则是“变现实为幻想而又不失其真”。P121(这个总结的真心烂,大家还是结合书和PPT自己看看吧)
女性写作
丁玲、庐隐、萧红、张爱玲为代表的女作家,第一次站在女性的立场上,真实地表达了女性
自身的欲望与情感.80年代女性写作
张洁的《方舟》为起点,聚焦女性自我价值的实现
二十世纪80年代后期走向女性生命本能的探问,王安忆的《小城之恋》、《荒山之恋》、《锦锈谷之恋》一直到《岗上的世纪》;铁凝的《麦秸垛》和《玫瑰门》
90年代,女性写作
一是沉浸于女性细密的情感世界与身体世界,以诗性的沉思来张扬女性意识,具有典型的女性主义特征的私语化写作倾向。代表人物是陈染、林白、海男等人。
海男《女人传》
二是擅长在日常生活场景中体察男权社会的强悍与冷酷,具有解构性特征的写作倾向。最典型的代表人物是徐坤。《春天的二十二个夜晚》
白先勇
白先勇被台湾文学史评论家夏志清称为是“当今文坛留下几篇值得后世诵读的作品”的重要作家。
创作特征;
1、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白先勇较多的使用了以形写神的手法,他继承了《红楼梦》的人物塑造艺术,又恰当地运用西方文学中的意识流、象征等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使人物个性更为鲜明。如尹雪艳的肖像描写表达出人物冷艳逼人的个性特征
2、结构上,白先勇把传统的“纵剖面”的写法与西方的“横断面”的写法结合起来,总体上按正写的时间顺序展开情节,在局部描写中又常借鉴西方现代派时空交错的表现手法,从而扩大了做平的生活容量,如《台北人》
3、语言特色,白先勇的小说语言一方面受中国传统文学的熏陶,一方面来自方言的魅力,经过他自己的创造,使得他的小说语言“揉和文言与白话”,有一种明快、优雅、流利的语言风格。
金庸;
1941年,香港沦陷。
金庸作品特色;
作品影射中国几千年的政治弱点
作品是香港社会的一种折射
作品以古代生活为题材,却体现出现代精神
作品洋溢着任情至性的浪漫情怀。
作品富有深厚的文学内涵,语言畅达明快,雅俗共赏。
作品的历史知识与社会知识十分丰富。
作品情节曲折离奇,人物性格鲜明。
第四篇:现当代文学
1、“朦胧诗”——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文坛上涌动着一股崭新的诗潮,因章明发表《令人气闷的“朦胧”》一文而得名。其成员包括北岛、顾城、舒婷、杨炼、江河、芒克、多多、梁小斌等。他们从自我心灵出发,以象征、隐喻、通感等现代诗歌的艺术技巧创作了一批具有新的美学特点的诗歌。如北岛的《回答》顾城的《一代人》等。
2、“样板戏” 又称作“革命现代京剧”。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极其特殊的称谓和现象。产生于六十年代,流行于文革时期。它是对传统京剧的一次大胆的尝试和改革,由于江青的参与,样板戏过多地与“阶级斗争”的政治现实相联系,形成“三突出”、“三结合”等一系列模式化的文学观念,给文革期间的创作造成恶劣的影响。习惯上将京剧现代戏《红灯记》《沙家浜》《奇袭白虎团》《智取威虎山》、《海港》,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和交响音乐《沙家浜》并称“八个样板戏”。
3、新写实小说——新写实小说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其创作特点是:特别注重现实生活原生形态的还原,真诚直面现实、直面人生。新写实小说对含有强烈政治权力色彩的创作原则给予拒绝和背弃,努力还原生活本相,表现生活的纯态事实。力求复原出一个未经权力观念解释、加工、处理过的生活的本来面貌。代表作家有刘震云、方方、池莉、苏童、刘恒、王安忆等。
4、先锋小说——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马原、莫言、残雪、格非、孙甘露、余华等为代表,在叙事革命、语言试验和生存状态三个层面同时进行大胆的创新和激进的试验。所谓先锋精神,就是以前卫的姿态探索存在的可能性以及与之相关的艺术的可能性,它以不避极端的态度对文学的共名状态形成强烈的冲击。先锋文学从某种程度上是对启蒙与人性的怀疑,打破了传统的文学规范,使得极端个人化的写作成为可能,对以后的文学创作影响较大。
6、伤痕文学:文革后,以刘心武的《班主任》和卢新华的《伤痕》为代表的一批旨在批判、揭露“文革”以及极左路线的罪恶性,揭示文革给人们带来巨大身心创伤的作品被称为伤痕文学。这些作品的共同主题体现在对文革的批判及揭露文革给人们造成的精神戕害,在艺术上都采用了能明确剖析社会问题的现实主义手法。如《神圣的使命》(王亚平)、《我该怎么办》(陈国凯)、《大墙下的红玉兰》(从维熙)、《天云山传奇》(鲁彦周)、《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周克芹)、《血色黄昏》(老鬼)等。
7、反思文学:通过艺术概括,深刻地揭示出极左思潮和现代迷信给党和人民造成的巨大损失和严重后果,从不同方面总结了党的优良传统受到破坏的历史教训,启示人们思考产生历史悲剧的社会原因,以防悲剧重演的这类文学作品称为反思文学。反思文学具有较为深邃的历史纵深感和较大的思想容量,揭露和批判极左路线、反对官僚主义,揭示社会和历史悲剧,呈现和剖析悲剧人物的命运遭际,刻画悲剧人物性格是它们共同具有的特色。如《内奸》(方之)、《李顺大造屋》(高晓声)、《剪辑错了的故事》(茹志鹃)、《布礼》(王蒙)、《人到中年》(谌容)、《芙蓉镇》(古华)等。
8、第一次文代会: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即第一次文代会于1949年7月2日至19日在北平召开。来自解放区和前国统区的文艺工作者约八百多人参加了这次会议,周恩来代表中央作报告,周扬和矛盾分别代表两个地区作文艺运动经验的报告;会议确定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作为新中国文艺的总方针。选举成立全国性的文艺组织—文联和领导机构。第一次文代会标志着当代文学的伟大开端和新政权领导下的文艺阵营的建立。开始了当代文学的“一体化”的进程,并确立了各种文学力量在“当代文学”中的资格和地位。
9、双百方针:在1956年5月召开的一次最高国务会议上,毛泽东正式公开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指“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中宣部部长陆定一代表中央对这一方针做了权威性的阐释:“提倡在文学艺术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中有独立思考的自由,有辩论的自由,有创作和批判的自由,有发表自己的意见、坚持自己意见和保留自己意见的自由”;双百方针的提出,活跃了当时的文艺创作,开创了文艺理论批评与研究的新局面。
15、寻根小说(寻根文学):以现代意识观照现实与历史,反思传统文化,重铸民族灵魂,探寻中国文化重建的可能性;作品题材和文化反思对象呈现鲜明的地域特点,在表现手段上既有中国传统文学的手法,又运用现代派的象征、暗示抽象等手法,丰富和加深作品的文化意蕴。代表作家有韩少功的《爸爸爸》阿城的《棋王》,王安忆《小鲍庄》李杭育《最后一个渔佬儿》张承志《北方的河》《黑骏马》等。
1.第一次文代会: 1949.7在北平召开了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会,即第一次文代会。在该会议上,“文学一体化”得到了全面的实施。“文学一体化”指的是:文学根据政治意识形态的需要所作的规范化。首先确立的毛泽东文艺思想的绝对领导地位;其次对抗战以来的文艺运动进行总结,把解放区主流文艺树立为全国文艺今后发展的范例。
第三实现了文艺工作的体制化:在会议期间成立的“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1953年更名为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简称中国文联),它采取全体会员制,各种文艺团体是它的团体会员。其中:中华全国文学工作者协会最为重要。(1953年更名为中国作家协会,简称中国作协;1984年成为和文联平行的独立协会。)
2.百花文学: 1956年5月中共中央根据毛泽东的意见确定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给钱在于各个领域的强大的变革要求以推动和支持。文学界遂出现了突破僵化教条的“解冻”。在1956年和1957年上半年,《人民文学》和各地的一些文学刊物纷纷发表在思想、艺术上的探索性作品,它们或者在题材、主题上有新意,或者提供了新的观点和表达方式。文学界将这些文学作品称之为“百花文学”。如:小说 王蒙《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宗璞《红豆》;诗歌:郭小川《一个和八个》;随笔:邓拓《燕山夜话》、吴南星《三家村札记》。等等。1957年夏政治形势发生逆转,一场反右风暴很快地结束了这一繁荣局面。
8. 朦胧诗: 70年代末80年代初,围绕《今天》杂志,北岛、舒婷、顾城、江河、杨炼等一批年轻诗人纷纷发表诗作,以其思想感情的复杂隐蔽,与艺术形式上的不同引起强烈反响。1980年8月《诗刊》发表章明的《令人气闷的“朦胧”》从诗的阅读上的朦胧、晦涩展开对这一诗潮的争论,这些年轻诗人的创作也由此命名为“朦胧诗”。代表作有:舒婷《致橡树》《双桅帆》《神女峰》etc.顾城(童话诗人)《一代人》《远和近》《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小巷》;北岛《回答》《红帆船》杨炼《太阳每天都是新的》《礼魂》是朦胧派的主将之一;江河《祖国啊,祖国》。
孙绍振概括其三个美学原则,不屑于做时代精神的传声筒;不屑于表现自我情感世界以外的丰功伟绩;回避写那些我们习惯了的人物的经历、英勇的斗争和忘我的劳动场景。简言之:即由客体的真实趋向主体的真实,由被动地反映趋向主动的创造。他们推动当代形诗歌打破自我封闭,探索与人类广泛文化积累建立联系和对话的可能性。坚持诗歌的写作,放在对个体的生存价值的确认的基础上;开始当代诗歌语言的革新,激活现代汉语诗歌语言生命的试验。
12.伤痕小说:伤痕小说是文革之后出现的一个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率先打破文革之后小说创作沉寂的是:刘心武《班主任》和卢新华《伤痕》,这两个短篇引发了“伤痕小说”的思潮。“伤痕文学”概念所指称作的创作,主要是小说,尤其是中、短篇
小说,因此,在许多情况下,它们也与伤痕小说概念等同。“伤痕”小说的核心是:正面描写文革造成的人的心灵创伤和人与家庭的不幸。有四种写作倾向:揭示四人帮的罪恶;表现与四人帮的斗争;展现普通人在文革逆境中的美好情操;从文化的角度对文革进行思考。伤痕小说揭示了文革最大的祸患在于对人的心灵的戕害,除破了50年代文学不触及人情人性的弊端。但现在看来,伤痕文学也还没能完全摆脱那个时代的政治意识。伤痕文学较成熟的作品还有:竹林《生活的路》、叶辛《蹉跎岁月》、《我们这一代年轻人》等等。
13.反思小说:伤痕文学是反思文学的源头,反思文学是伤痕文学的深入。反思文学与伤痕文学有时间上前后相承的关系。反思文学深入到对文革悲剧产生的原因的探索。反思小说进一步深化,从历史反思走向文化反思,融入80年代初的文化热潮中。
14.改革小说:改革小说把目光投入到现实生活领域,在伤痕和反思过后呼唤改革。蒋子龙在这方面尤为突出,连续发表了《乔厂长上任记》《开拓者》《赤橙黄绿青蓝紫》,另外李国文《花园街五号》;张贤亮《龙种》;张洁《沉重的翅膀》;贾平凹《浮躁》手术与改革小说之列。
16.寻根文学:产生与八十年代中后期,是迄今为止当代唯一有理论有实践的小说思潮,但它始终没有获得明确的概念和公认的范畴。它的理论主张体现在韩少功《文学的“根”》及阿城《文化制约着人类》等理论著作中。代表作品:1985开先河的韩少功《爸爸爸》;王安忆《小鲍庄》;汪曾祺《受戒》《大淖记事》;贾平凹“商州系列”;阿城《树王》等等。寻根文学提倡广义的文化,扩大了当代小说的领域,也使民情风习不再是小说中可有可无的点缀,甚至于成为小说的主题。寻根即寻找民族文化之根,二民族的根甚至于民族的文化之中,散落在民间。这种文化寻根是审美意识中潜在历史因素的觉醒,也是“重铸和度亮”民族自我形象的努力。传统文化的原初精神散失在民间,对民族文化之根的探询过程实际上也就是对民间的发现过程。
17.实验小说:80年代中期,文坛上一批作家开始以前卫的姿态探索存在的可能性以及与之相关的艺术的可能性。实验小说是批评家对于一种创作倾向的概括,也有人称之为先锋小说。这一实验在叙事革命、语言实验、生存状态三个层面上同时进行。这些作家有:马原、莫言、残雪、格非等。代表作有:马原《冈底斯的诱惑》《虚构》《拉萨河的女人》;余华《十八岁出门远行》《四月三日事件》《现实一种》;残雪《山上的小屋》;格非《迷舟》等。实验小说的共同特征是:打破了传统小说的拟真性、公开暴露小说的虚构本质;取消情节之间的因果联系;让幻觉、幻想和现实混在一起,真假难辨。实验小说对广大读者阅读习惯的拒绝使它只能在一个狭小的文学圈子里生存。
18.新写实主义小说:新写实主义小说是批评家对某种创作倾向的概括。1989年《钟山》杂志主动倡导并提出这个名称,其卷首语中概括为“特别注重现实生活原生形态的还原,真诚直面现实,直面人生。”这一思潮较为公认的代表作家有:刘震云、方方、池莉、苏童、叶兆言、王安忆、刘恒等。作品:刘恒《伏羲伏羲》《狗日的粮食》;方方《风景》;池莉《烦恼人生》;刘震云《一地鸡毛》等。这些作品的共同特征是:主要描写下层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拒绝传统现实主义典型化的手法,采取拉拉杂杂叙家常的手法;取消情节与情节之间的因果关系,造成无常化的生活流;采取零度叙事,叙事人以平淡冷漠的口吻讲述而不介入故事。
第五篇:现当代文学
伤痕文学
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在中国大陆文坛占据主导地位的一种文学现象,主要反映十年**给人们心灵带来的创伤,得名于卢新华的短篇小说《伤痕》。时间: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特点:
1、冲破了“四人帮”极“左”文艺的种种清规戒律,突破了一个个现实题材的禁区,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社会问题,创造了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第一批社会主义时期的悲剧。
2、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第一次真正遵循现实主义美学原则,“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描写生活”。
3、在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真正地从人道主义立场来塑造文学人物,成为新时期人道主义文学思潮的先导。价值意义:
1、从社会意义上讲,伤痕文学是对“文革”的整体否定。
2、伤痕文学表明文学真实性的回归。代表人物和作品: 刘心武 《班主任》 卢新华 《伤痕》(“伤痕文学”源此而得名)王亚平《神圣的使命》 宗璞
《我是谁?》
反思文学
是继“伤痕文学”之后出现的文学现象,因表现出对于社会历史痛定思痛的反思特点而得名,从政治、社会层面上还原“文革”的荒谬本质。
时间: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紧随在伤痕文学之后。特点:
从政治、社会层面上还原“文革”的荒谬本质,从一般地揭示社会谬误上升到对历史经验教训的反思,比之伤痕小说,其目光深邃、清醒、主题更为深刻,带有更强的理性色彩。代表人物和作品:
鲁彦周 《天云山传奇》 刘真
《黑旗》
张弦
《被爱情遗忘的角落》 高晓声 《陈奂生上城》
改革文学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许多作家把创作目光由历史拉到现实,一边关注着现实中的改革发展,一边在文学中发表自己关于祖国发展的种种思考和设想,这便是改革文学。时间:1978年改革开放后。特点:
1、侧重反映新旧体制转换时期的社会矛盾,记录了改革开放的艰难及其导致的“人”的观念、人与人关系包括伦理关系和道德观念的变化。
2、在创作手法上以现实主义为主,注重对人物形象特别是改革者形象的塑造,在当时被称为新人物形象塑造。代表人物和作品:
蒋子龙 《乔厂长上任记》 张锲
《改革者》
寻根文学
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文坛作家们开始致力于对传统意识、民族文化心理的挖掘,这种以“文化寻根”为主题的文学形式的创作被称为“寻根文学”。时间:1985年前后。特点:
1、以现代意识观照现实和历史,反思传统文化,重铸民族灵魂,探寻中国文化重建的可能性。
2、作品题材和文化反思对象呈鲜明的地域特点。
3、在表现手段上既有中国传统文学的手法,又运用现代派的象征、暗示、抽象等方法,丰富和加深了作品的文化意蕴。代表人物和作品: 汪曾祺 《受戒》 韩少功 《归来去》 贾平凹 《古堡》
先锋小说
中国文坛80年代中后期出现的,在创作思想和形式技巧上都呈现出强烈的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气息的小说创作流派。时间: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特点:
不仅在语言形式、叙述技巧方面,而且在思想观念、文学精神上,都表现出对西方现代文学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文学思潮和创作方法的接收和吸纳。代表人物和作品:
刘索拉 《你别无选择》 徐星
《无主题变奏》
莫言
《透明的红萝卜》 《红高粱》
新写实小说
指80年代后期开始出现、书写普通人的生存状态或生存本相、在价值取向、叙事风格与审美趣味方面有别于传统现实主义特别是“革命”现实主义小说的写实主义小说。时间:20世纪80年代后期。特点:
1、创作方法虽仍以写实为主,但特别注重对现实生活“原生态”的还原,强调作品中所呈现的现实生活应有一种原生状态的感觉。
2、在主题上更多表现现实的荒诞、丑恶、灰暗与无奈。
3、大多采用客观化的叙述态度,提倡作家应“退出小说”、“零度介入”,即有意采用一种缺乏价值判断的冷漠叙述等。代表人物和作品:
刘震云 《一地鸡毛》 《单位》 池莉
《烦恼人生》 《不谈爱情》
张贤亮代表作,作品内容 代表作品短篇小说《灵与肉》,讲述的是主人公许灵均苦难的人生历程以及他在土地和乡亲中找到灵魂归宿的精神历程。
汪曾祺作品内容,特点 作品内容:
80年代的小说世界面貌“一部分作品的感情是忧伤,比如《职业》、《幽冥钟》;一部分作品则有一种内在的欢乐,如《受戒》、《大淖行纪》;一部分作品则由于对命运的无可奈何转化出一种常有苦味的嘲噱,比如《云致秋行状》、《异秉》。”
80年代末以后的创作,多以士大夫和知识分子的生活为表现对象,风格从平淡转向苍凉。特点 :
1、在汪曾祺小说中,那些随时插入的成分,多关乎风俗民情和自然景观,且以一种看似漫不经心、说到哪儿是哪儿的神韵展现出来,它不只是营造了一种氛围和意境,而且形成了汪曾祺小说的独特的结构方式。
2、就叙述的语言质地而言,汪曾祺的小说敛省、疏放、淡远,而又从中透出凝重、显现奇崛。
3、用闲聊、随意的方式结构小说,将口语的活泼与古典的优雅结合起来。
贾平凹代表性作品 小说集《野火集》、《天狗》、《兵娃》等,长篇小说《废都》、《浮躁》等。
在80年代的小说,以对西北乡土人生的表现著称,在艺术上独具一格。他的小说在对现实强烈关注的同时,注重从乡土社会的历史、风物、地理、掌故中汲取创作的元素,厚重沉郁,富有浓厚的民间文化的气息和生命力。
莫言《红高粱》内容,叙事策略特点 内容:
主线是土匪头子“我爷爷”余占鳌率领的武装伏击日本汽车队,辅线是在这次战斗之前发生的余占鳌与“我奶奶”戴凤莲之间的爱情故事。叙事策略特点:
追求强烈的“陌生化”效果。首先,小说中的“故事”是以“非故事”的方式呈现出来的,即小说的展开并非依循事件的逻辑来建构,而是由感觉引导,有情绪推动。它通过叙述者“我”在现实与过去的“追忆”之间的自由穿梭,将完整连续的事件链条彻底打碎和肢解,竭尽打乱时空顺序之能事。于是,情节的逻辑联系最大程度地被淡化,叙述显得自由散漫,了无拘束且生气勃勃。
马原代表作
成名作《冈底斯的诱惑》,中短篇小说《叠纸鹞的三种方法》、《大师》等,长篇小说《上下都平坦》
马原的小说以其在叙述上的先锋实验性质,引领了80年代小说叙事的革命,唤起了小说写作对形式和语言的自觉,他所采取的叙述技巧以及其中蕴含的小说观念对80年代后期的小说写作产生了很大影响。
“归来者”诗群
因为政治原因从50年代中期起陆续在诗坛隐失,后来在拨乱反正中得益平反,于是重新提笔“归来”的诗歌创作群体。时间:20世纪80年代。特点:
创作群体成员庞杂,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能自觉地在创作中贯穿现实主义精神。
代表人物与作品:
艾青 《归来的诗》 《在浪尖上》
朦胧诗
所谓朦胧诗,以内在精神世界为主要表现对象,采用整体形象象征,逐步意象感发的艺术策略和方式来隐示情思,从而使诗歌文本处在表现自己和隐藏自己之间,呈现为诗境模糊朦胧、主题多以莫明这样一些特征。时间:20世纪80年代。特点:
1、诗人抒情主题的回归和抒情主体的个性强化。
2、体现人文主义的精神,表现对人的价值和尊严的关注,对人的心灵和生命的尊重。
3、显示诗歌“向内转”的重大变化,抒情直指人的内心世界,表现内心感受和体验。
4、运用象征的手法打破了真实描写现实世界的描述模式和直抒胸臆的抒情模式,使诗中的一系列形象获得多种解释的可能性。代表人物与作品:
北岛 《回答》 《一切》
顾城 《一代人》 《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高行健代表性作品
代表作小说《灵山》、《一个人的圣经》,戏剧《绝对信号》、《车站》等。
徐迟代表性作品
代表作有《哥德巴赫猜想》《地质之光》《祁连山下》《生命之树常绿》等。
新生代作家
时间: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 特点:
1、一方面他们认为,写作等同于生活本身。
2、另一方面,“在边缘处叙述”也表明新生代小说在艺术形态上对“返朴归真”境界的追求。
代表人物与作品:
陈柒 《时光与牢笼》 《无处告别》 朱文 《我爱美元》
鲁羊 《银色老虎》 《九三年的后半夜》
王安忆《长恨歌》的内容
小说成功写活了一个奇特的女人——王琦瑶。王安忆写《长恨歌》就是要表现一种苍凉,一种透到骨子里的人生的沧桑感。小说三卷就是写的王琦瑶人生的三个阶段。王安忆以一种细腻、抒情而又绚烂的笔法把一个女人40年的情与爱、伤感与痛苦、绝望与希望,写得一波三折,哀婉动人。
王琦瑶虽然是小说的中心和主体,但是又不仅是一个单纯的个人,而是成了一种文化符号、一种象征。她既是一种精神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象征,又似乎是上海与历史的某种象征。
余华的代表性作品
长篇小说《活着》、《许三观卖血记》,中短篇小说《四月三日事件》、《一九八六年》、《现实一种》等。
苏童代表性作品
《1934年的逃亡》、《妻妾成群》、《武则天》、《米》等。《米》的内容:
讲述了一个人物流浪和家族颓败的故事。首先,小说刻画了五龙逃离乡村,流浪于都市的生命历程。五龙是故事的主体,也是故事的衍生剂。他的流浪生涯是故事展开的核心。五龙的流浪经历了三个阶段:进入都市,占领都市,逃离都市。他最终以个体生命的抛掷完成了由乡村到都市再返回乡村的流浪。
王小波代表性作品
“时代三部曲”《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黄金时代》共收录了王小波的5部中篇小说,其中《黄金时代》和《革命时期的爱情》被公认为是王小波的代表作。
王朔代表性作品和小说特点
《空中小姐》、《顽主》、《千万别把我当人》、《玩的就是心跳》、《看上去很美》等 小说特点集中在调侃上,美学特点是以俗戏雅。
余秋雨散文作品
《文化苦旅》、《山居笔记》、《霜冷长河》、《千年一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