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杜甫的对联

时间:2019-05-15 10:24: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写杜甫的对联》,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写杜甫的对联》。

第一篇:写杜甫的对联

上联:少陵文章惊海内;下联:诗圣光芒万丈长。

上联: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下联:草堂三五里,春水群殴野老心。上联:杜甫读书破万卷;下联:李白落笔起群英。上联:世上疮痍,诗中圣哲;下联:民间疾苦,笔底波澜。上联:缅想忠贞,补阙拾遗犹昨事;下联:何来环佩,清辉香雾替诗魂。上联:草堂留后世;下联:诗圣著千秋。

上联:一路坎坷成圣成人亦成史;下联:两袖清风忧国忧君更忧民。上联:杜少陵五言绝唱;下联:范希文一字关情。/zl/转载请保留 上联:挺身艰难际;下联:张目视寇仇。上联:杜陵落笔伤豺虎;下联:爱国孤悰薄斗牛。

上联:扶古柏,碧水春风,贱儿无家别,安得广厦万千,草堂美誉留后世;下联:过潼关,朱门酒肉,夔女负薪行,但闻夷歌数处,诗圣文章著千秋。

上联:忠爱托诗人,李谪仙差许齐名,奚屑三唐科第;下联:栖迟因地主,严节度颇称知己,尚留数亩湖山。

上联:地有千秋,南来寻丞相祠堂,一样大名垂宇宙;下联:桥通万里,东去问襄阳耆旧,几人相忆在江楼。

上联:一枝笔挺起马班间,允矣三长才学识;下联:百年事感怀开宝后,申之孤愤去来今。

上联:即今耆旧无新咏;下联:何处老翁来赋诗。

上联:满眼河山,大地早非唐季有;下联:一腔君国,草堂犹是杜陵春。

上联:千古此诗王,流寓遍襄阳烟水,蜀道云山,故国有思,常感秋风怀杜曲;下联:五陵孰年少,知交只陇右词臣,咸阳节度,京华在望,每因泪雨忆长安。

上联:牛头避乱世,筑草堂一间。书民间疾苦悲愤,千秋绝唱几诗客? 下联:梓州扬美名,留佳作无数。盼盛世太平乐和,万代流传身后人。

上联:野花天宝相;下联:秋雨杜陵碑。

上联:自许诗成风雨惊,将平生硬语愁吟,开得宋贤两派;下联:莫言地僻经过少,看今日寒泉配食,远同吴郡三高。

上联:锦里先生为老伴;下联:玉霄散吏是头衔。

第二篇:关于杜甫草堂的对联

关于杜甫草堂的对联

篇一:成都著名景点的对联

杜甫草堂

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朱德 地有千秋,南来寻丞相祠堂,一样大名垂宇宙;

桥通万里,东去问襄阳耆旧,几人相忆在江楼。-------郭沫若 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

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老心。--------------沈葆桢 武侯祠

1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2可托六尺之孤,可寄百里之命,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吾闻其语,吾见其心。沥胆披肝,六经以来二表;

托孤寄命,三代而下一人。

青羊宫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2.道德先天粉碎灵空归一无

清净无始揭开混沌不二家

3无极而太极;不神以为神

文殊坊

1长伸手接娑婆客相随同路,久立地等世上人打伙偕行。2林下刺广谨防挂破衣裳,石头路滑切忌翻倒脚跟。

3莫嫌淡泊来相处; 若怨清贫去不留。

锦里

锦绣写千秋,物阜人杰巴蜀地;宾朋来四海,龙翔凤舞汉唐风 2 浮生若寄谁非梦,到处能安即是家

3锦上添花辉映庙祠思树立,里中为市传承文化务恢弘 望江公园 一水绕当门,滚滚浪分岷岭雪;

双扉开对阁,熙熙人乐锦楼春。铁板唱大江东去;

金沙汇岷水西来。

据蜀国上游,峻极于天,云影纵横当窗出;

增锦江丽气,下临无地,波光浩渺抱城来。

金沙

1杜甫草堂伫立青城山清秀悠扬 金沙遗址囊括武侯祠流芳百世 2古今异才草堂叹武侯, 天地奇迹青城视金沙.3武侯祠内孔明深知金沙辉今汉, 青城山外子美永驻草堂诵古唐.宽窄巷子

一缕茶香,品味百年宽窄巷 2.三砖可起灶 几多知己,结缘万卷古今联

一鼎乃行炊

3.远照烟雨锁宽窄

庭前青石画雕梁 篇二:杜甫草堂导游词

我们现在就在草堂的正门

现在,我们来到了杜甫草堂的正门。正门上的 “草堂”二字,是清代康熙皇帝的第十七

子、雍正皇帝的弟弟果亲王爱新觉罗允礼所书。门上的对联“万里桥西宅,百花潭北庄”出

自杜甫的诗句,它点明了草堂的地理方位。步入正门,现在的草堂园区总面积近300亩,建筑古朴典雅、园林清幽秀丽,整个庭园是一派自然

天成的清幽景色,契合着杜甫田园诗的诗意,杜甫草堂也是纪念性建筑与园林景观相结合的

成功典范。

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说过:“杜甫草堂是个好地方,到成都不到杜甫草堂等于没来成都”。他十分敬重和喜爱草堂,从50年代到80年代曾五次来草堂视察或游览。

大廨 我们眼前是草堂的第一座建筑物大廨。大廨是什么意思呢?“廨”是指官署,古代

官吏办公的地方。由于杜甫曾做过小官员,后人出于尊崇,就把这座建筑物叫做了大廨。厅

中的杜甫塑像,这是一尊杜甫的塑像,是中央美术学院著名雕塑家钱绍武先生的杰作。这尊

铜像呈跪姿,身材精瘦,艺术造型较为抽象和夸张,以此来表现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和饱经

忧患的一生。

诗史堂我们现在来到的是诗史堂。是杜甫草堂纪念性祠宇的中心建筑。因为杜甫的诗歌

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到衰的历史,素有“以诗证史,以诗补史”的说法,故被誉

为“诗史”,这座建筑便以此命名。杜甫在成都的诗歌创作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学财富,所以,后世把成都杜甫草堂誉为

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块圣地。厅堂中央,安放着我国著名雕塑家刘开渠所塑的杜甫半身铜像。这两边有很多历代名人

题写的楹联、匾额。朱德同志撰写的对联:“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

工部祠 碑亭(草堂最具代表性的景观)工部祠为啥叫工部祠?工部祠是杜甫草堂的灵魂,里面供奉着杜甫塑像,因杜甫曾被授“检校工部员外郎”之

衔,所以人称“杜工部”,所以这重殿作了如此命名。祠前有清代学者、书法家何绍基撰写的

著名对联:“锦水春风公占却,草堂人日我归来。少陵草堂”碑亭,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少陵碑亭,象征着杜甫当年的茅屋,是草堂的标志

性景点和成都的一个著名的景观。我们看到了“少陵草堂”四个字,和正门上的“草堂”二

字一样也是由果亲王允礼所题。杜甫草堂为什么又叫“少陵草堂”呢?“ 这是因为杜甫曾在长安的杜陵这一带居住过。杜陵在长安城东南,原叫杜县,汉宣帝在那里筑陵,才改名杜陵,在杜陵的附近有个汉许皇后的陵墓,被称为少陵。杜甫在诗中常自

称“杜陵布衣”、“少陵野老”。因此后人亦称杜甫为“杜少陵”,茅屋碑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石刻。杜甫是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

人,虽然写了不少的田园诗,但忧国忧民仍然是他作品的主旋律。公元761年秋天,一阵大

风把杜甫简陋的茅屋吹破,使诗人写出这一千古不朽的名篇。杜甫表现的那种“安得广厦千

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理想和“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舍我精神,千百年来一直

令人感动不己!花径大家看一看认识这两个字吗?这是花径!杜甫客居草堂时,曾在《客至》诗中写道: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当年的“花径”应该是一条两旁栽满花木,通向草堂

的小路。当年杜甫营建草堂时大概是为了美化环境,于是就在堂前屋后遍植花果树木。草堂

影壁

这是草堂影壁,是草堂的标志景观之一。是用青花瓷碎瓷镶嵌的“草堂”二字,毛泽东

有一幅照片,就是在这里拍摄的,他老人家反背着手,站在影壁前细细观看,因此他留给我

们的只是他的背影――这是不多的几张毛老人家的背影照之一。篇二:杜甫草堂导游词 杜甫草堂导游词

成都杜甫草堂,是我国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居所。公元759年冬天,杜甫为避

“安史之乱”,携家由陇右(今甘肃省南部)入蜀。靠亲友的帮助,在成都西郊风景如画的浣花

溪畔修建茅屋居住。第二年春天,茅屋落成,称“成都草堂”。在这里,诗人先后居住了将近四年,所作诗歌流传到现在的有240多首。由于成都远离

战乱的中原,而草堂又地处郊野,因此诗人的生活比较安定,心绪也较为宁静,这就使他在

草堂的诗歌创作大都具有田园风味,如《堂成》、《江村》、《春夜喜雨》等篇章都是如此。然

而杜甫毕竟是一位有远大政治抱负的诗人,对国家前途和人民命运的关心与忧虑,使他始终

不能忘怀现实。因此忧国忧民的诗歌作品,仍然是他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时期写成的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恨别》、《病桔》-、《枯棕》等著名诗篇都是感人至深的现实主义不

朽之作。正因为杜甫在成都的诗歌创作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学财富,所以,后世把成都杜

甫草堂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块圣地。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

位。

正门

我们来到草堂的正门,就看见一条波光翻翻的河流从门前环流而过,这就是杜甫诗中多

次提到的浣花溪。

说到“浣花溪”这个充满诗意的名字的由来,还有一段动人的故事呢。相传唐时溪边住

着一位姓任的姑娘,貌美而心善。一天,她正在溪畔洗衣,走来一位浑身疮疥的和尚,行人

都躲得远远的,唯有这位任姑娘不避让。于是那和尚脱下沾满脓血的架裟求她浣洗,任姑娘

欣然接受。哪知架裟一入水,霎时满溪泛起莲花朵朵,再看那和尚,却早已不知去向。人们

十分惊异,就把这条河命名为浣花溪了。

其实,浣花溪的得名与任氏无关。比较可信的说法是,因为当时沿溪居住者多以造纸为

业,他们取溪水来制十色彩笺,“其色如花”,溪因此而得名。浣花溪在唐代江阔水深,能行

大舟,溪畔风光秀丽,杜甫的一首《绝句》作了生动的描绘:“两个黄鹏鸣翠柳,一行白鹭上

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成都西面为岷山山脉,古代空气澄净,能远眺雪山),门泊东吴万里

船(浣花溪属长江水系,由此乘船出府河可直下东吴)。正门匾额“草堂”二字,是清代康熙

皇帝的第十七子、雍正皇帝的弟弟果亲王所书。“万里桥西宅,百花潭北庄”这副对联,是杜

甫《怀锦水居止》诗中的句子,它点明了草堂的地理方位: “万里桥”就在现在的南门大桥,史载三国时蜀相诸葛亮送费韦出使东吴,在此设宴饯

别,诸葛亮深感费韦此行路途遥远,联吴抗魏任务艰巨,故说道:“万里之行始于此。”桥因

此而得名。草堂正在桥的西边;“百花潭”是浣花溪上游现名“龙爪堰”的地方,它的得名有

人说是因为这里水浅滩急,翻涌起一片浪花好似百花开放;又有人说是因当时浣花溪畔花树

繁茂,“二十里路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陆游诗)花飞花谢,满潭溢香。所以,草堂正

在潭的北面。而不是成都现在的百花潭公园,现在的百花潭是清人黄云鹄寻访古百花潭旧址

时,听信当地人随口所言而树碑误定的。

步入正门,我们看到整个庭园竹树成荫,绿水萦回,一派自然天成的清幽景色,这正体

现出杜甫的诗意:“浣花溪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大廨

“廨”是官署,古代官吏办公的地方。由于杜甫曾做过左拾遗和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人

出于尊崇,就把这处建筑作了如此命名。

厅中的杜甫塑像,是中央美术学院著名雕塑家钱绍武先生的杰作。这尊铜像呈跪姿,身

材精瘦,以较为抽象和夸张的艺术造型,来表现诗人饱经忧患的一生和他忧国忧民的情怀。我们在此驻足凝视,似乎感到时光已经倒流回一千二百多年前,诗人正漂泊在江河之上,他

跪立船头,手抚诗卷,头部微仰,双眉紧蹙,仿佛正向苍天发出“乾坤含疮痍,忧虞何时毕”

的沉重慨叹。

大廨东西两壁还悬挂有一副清代学者顾复初的名联。上联“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 山龙蜷虎卧几诗客。”意思是:我(作者)与你(杜甫)生活在不同的朝代,试问这人杰地灵

的神州河山,古往今来,在众多诗人墨客中,能有几个像你我这样才华横溢、立志报国?但却

不能为世所重,只能如蜷龙卧虎,不得伸展凌云壮志!下联“先生亦流寓,有长留天地月白

风清一草堂。”是说:您杜少陵先生和我一样,也是流寓作客在蜀中,但您却留下了这座伴随 着明月清风而流芳千古的草堂,与天地共存。言外之意是同为流寓,我的命运更为不幸,什

么也没留给后人,身后只能是形销而迹灭了。可是作者却没有想到,正是因为撰写了这副对

联,所以他的名字竟得与草堂共存。这副对联写得非常含蓄婉致而耐人寻味。1958年毛泽东

同志游览草堂时在这里仔细观赏,久久沉思。郭沫若称赞它是“句丽词清,格高调永”。您能

品出它的独特韵味来吗?”大廨内还可以看到杜甫草堂全景图。杜甫于公元765年春天离开成

都,顺长江向东飘泊。诗人离去不久,草堂便毁损颓败。五代时,诗人韦庄在成都做前蜀政权的宰相,他寻找到“柱砥犹存”的草堂遗址,便“重

结茅屋”来表达对杜甫的怀念之情。北宋元丰年间(11世纪),成都知府吕大防再次重修,并

把杜甫像画在墙壁上,使草堂具有了纪念祠堂的性质。以后历代,草堂多次重修,其中最大

的两次,是在明代弘治十三年(公元1500年)和清代嘉庆十六年(公元1811年),基本上奠定

了今日草堂的规模和布局。经过一千多年的演变,杜甫当年“诛茅初一亩”的草堂故居,已

成为今天供人们瞻仰、凭吊“诗圣”的纪念性建筑群,面积也扩展到240多亩(包括建国后扩

建的梅苑与原草堂寺)。由于它既是诗人的故居旧址,又具有纪念祠堂的性质,因此整个园林

与建筑便有机地融汇了这两者的特点:建筑风格古朴典雅,不作雕梁画栋的处理,也不很高

大,而是接近于民居;建筑格局则以一条中轴线贯穿始终,主体建筑从正门、大廨、诗史堂、柴门到工部祠都在这条线上,两旁以对称的附属建筑相配,其间又有溪流索回,小桥相连,竹树掩映,显得既庄重肃穆,又清幽雅洁;漫步其中,我们不仅可以瞻仰凭吊诗圣,表达心

中的敬意,还可以返璞归真,发思古之幽情。所以说,草堂是纪念性建筑与园林景观相结合

的成功典范。

诗史堂

诗史堂是杜甫草堂纪念性祠宇的中心建筑。因为杜甫的诗歌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唐王朝

由盛到衰的历史,素有“以诗证史,以诗补史”的说法,故被誉为“诗史”,建筑以此为名。厅堂中央,安放着我国著名雕塑家刘开渠所塑的杜甫半身铜像。塑像两侧是朱德同 志撰写的对联:“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这副对联道出了杜甫和他的故居草堂在人

们心目中崇高而不朽的地位。诗史堂内还悬挂有现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诗人及书法家郭沫若撰写的对联:“世上疮

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此联高度概括了杜诗忧国(上联)与忧民(下联)的两个方面,内容深刻,对仗工稳,书法潇洒而富激情,历来受到人们的称道。水槛和柴门出诗史堂,我们看见一条小溪穿插在建筑群之间,上面有一座小石桥勾连交通。小桥左 侧竹丛中,有“水槛”横跨溪上;过小桥,“柴门”迎面而开。“水槛”与“柴门”都是当年

杜甫的草堂曾经有过的建筑,杜诗中有“新添水槛供垂钓”、“柴门不正逐江开”的描述。所

谓“水槛”,就是搭在水亭上的木栏,“柴门”也不过是茅屋的篱笆门,可以说都是很简朴的,远不是我们今天看到的样子。现在的“水槛”与“柴门”,是后人重修草堂、扩大庭园时所造

的象征性建筑,但我们仍可以睹物思人,想象出当年诗人在这里迎送客人或凭栏垂钓的情景。

柴门楹柱上悬挂着明人何宇度撰写、今人陈云诰补书的一副对联:“万丈光芒、信有文章惊海

内;千年艳慕、犹劳车马驻江干。”对联构思非常巧妙。上联“万丈光芒”,出自唐代著名文

学家韩愈的诗句“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而“信有文章惊海内”与下联“犹劳车马驻江

干”,则出自杜甫《宾至》诗中“岂有文章惊海内,漫劳车马驻江干”两句。杜甫诗的意思是:

我哪有什么名篇佳作震动天下呢?既然如此也就空劳宾客乘着车马到江边来相访了!这本是

诗人的自谦之语,但何宇度将两句诗各改动了一个字:把“岂”改为“信”(信,确实、果然

之意),“漫”(漫,徒自、枉自之意)改为“犹”(犹,还、仍之意),整个对联的意思就变成了赞誉之辞:您先生的大作确实称得上光芒万丈,可以震动海内,因此千年之后人们仍然怀

着景仰倾慕的心情,乘车骑马来到浣花溪畔,瞻仰您的草堂故址。不是吗,我们今天也加入

了这个行列,不远千里万里来游草堂。可见对联作者还是很有“预见”的呢!碑亭

工部祠的东边有一间小小的茅亭,内立石碑一通,上刻”少陵草堂”四字,也是果亲王的手迹。

“少陵”本为地名,在西安市南长安县。那里原是古代杜伯国的旧地,汉宣帝死后葬在那里,其墓因此而称“杜陵”,宣帝许皇后的墓在附近,因规模小于帝陵,所以称“少陵”(“少”

即“小”之意)。杜甫远祖就是“京兆杜陵人”,他自己也在这里住过

较长时间,在诗中曾自称“杜陵野老”、“少陵野客”,人们也就称他为“杜少陵”了。前

面已经说过,杜甫的茅屋早已毁坏。公元761年秋天,一阵大风把他苦心经营的茅屋吹破,才使诗人写出千古不朽的名篇《茅

屋为秋风所破歌》。诗人表现的那种“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理想和“吾

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忘我精神,千百年来一直令人感动不己!当然,也不难看出这茅屋是

很不结实的。杜甫离去后,草堂破败,经后人多次重修,已成纪念祠宇,再难觅“茅屋”踪

迹,而建造这座草亭,其用意就是以此引发人们对昔日那简朴自然的草堂的联想。看来这个 目的是达到了,许多游览草堂的人都要在这里摄影留念,就是最好的证明。茅屋景区谢谢大家!篇三:导游词(杜甫草堂)导游词

各位游客,大家好!

我今天带大家游览的是杜甫草堂,杜甫草堂位于成都市西郊的浣花溪畔,是我国唐代大

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居所.在游览前,我先给大家说几个注意事项:第一是请大家保护景区环境,注意安全。第二是

请大家记住我的手机号码:***,下午五点在后门集合登车,车牌号码是川a12345。

我们今天的游览线路是大门进去,依次进入大廨,诗史堂,柴门,然后是工部祠,最后从后

门出去。游览时间大概需要两个小时。公元759年冬天,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家由甘肃省南部入蜀,在亲友的帮助下,于

成都市西郊的浣花溪畔修建茅屋居住。第二年春天,茅屋落成,当时称之为“成都草堂”。公

元765年,杜甫离开了成都,顺长江向东飘泊,诗人离去不久,草堂便毁损颓败。后来经过宋、元、明、清的多次修复,基本上奠定了草堂今天的规模和格局,占地近271亩。它的主要特

色是集纪念祠堂和诗人旧居风貌为一体,建筑古朴典雅、园林清幽秀丽,是纪念性祠堂与园

林景观相结合的成功典范!就连朱德大元帅也曾为草堂作诗说“草堂留後世,诗圣著千秋”!

在草堂的浣花溪边,还流传着关于浣花夫人的动人故事。现在我们所在的地方是诗史堂,它是杜甫草堂纪念性祠宇的中心,也是草堂中面积最大

的建筑,诶,这位游客朋友问得好,为什么要叫诗史堂呢? 因为杜甫的诗歌深刻地反映了唐

王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有“以诗证史,以诗补史”的说法,所以被后人称之为“诗史”,诗史

堂也因此而得名。中国文学史上,有飘逸浪漫的诗仙李白,有风格绮丽诗杰王勃,当然也有

我们忧国忧民的诗圣杜甫,那么杜甫为何会被称为诗圣呢?我想大概有三个原因。

第一,忠君爱国,矢志不渝。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转折时期,虽然有治国平天下

的政治抱负,却始终不能得到重用,一生颠沛流离,饱经忧患,但他的爱国之心却从未泯灭。

安禄山事件爆发后,杜甫被叛军俘获,为逃到唐肃宗所在地凤翔,历经磨难,当“麻鞋见天

子,衣袖露两肘(zhou)”时,唐肃宗也为他的忠诚所感动。在漂泊的生活中,他所见所闻的

是社会现实,所感所叹的的是民怨国恨,所思所想的是政治抱负,可谓是歌咏总带忧民泪,颠沛仍怀爱国心!第二,推己爱人,心忧天下。大家可以看到,在厅堂的中央,安放着我国著名雕塑家刘

开渠先生创作的杜甫半身像,杜甫眉宇微蹙,嘴角冷峻,就准确而凝练地刻画出诗人心怀天

下的拳拳赤子之心。杜甫本已身处潦倒困顿之中,仍然心系黎明百姓,甚至想着为解救黎明

百姓的痛苦做自我牺牲,即使是在屋漏偏逢连夜雨时,也不忘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 下寒士俱欢颜的感慨。

第三,有着独特的平民史观。大家都知道,唐代历史上的文人墨客,李白喜欢寻仙访道,诗歌多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王维喜欢游山玩水,诗歌多为描写自然风景和安逸闲

适的生活,而杜甫,用“诗”来描写普通大众的生活状况,用“诗”来反应战火烽烟中的民

间疾苦,用诗来揭示社会的混乱与朝廷的腐败,这可谓是中华文明独特的平民史观。这些诗

也成为了当时社会现实的真实写照,并代表着中国古典诗歌的最高成就。就连郭沫若也为他

撰联“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现在我们已经游览完诗史堂,接下来我们要去到的是柴门,那么柴门又与杜甫有着怎样

的关系呢?待会儿啊 小龙给大家一一道来。

谢谢各位评委。我的讲解完毕!篇四:成都杜甫草堂导游词成都杜甫草堂导游词五代时,诗人韦庄在成都做前蜀政权的宰相,他寻找到“柱砥犹存”的草堂遗址,便“重

结茅屋”来表达对杜甫的怀念之情。北宋元丰年间(11世纪),成都知府吕大防再次重修,并

把杜甫像画在墙壁上,使草堂具有了纪念祠堂的性质。以后历代,草堂多次重修,其中最大

的两次,是在明代弘治十三年(公元1500年)和清代嘉庆十六年(公元1811年),基本上奠定

了今日草堂的规模和布局。经过一千多年的演变,杜甫当年“诛茅初一亩”的草堂故居,已

成为今天供人们瞻仰、凭吊“诗圣”的纪念性建筑群,面积也扩展到240多亩(包括建国后扩

建的梅苑与原草堂寺)。由于它既是诗人的故居旧址,又具有纪念祠堂的性质,因此整个园林

与建筑便有机地融汇了这两者的特点:建筑风格古朴典雅,不作雕梁画栋的处理,也不很高

大,而是接近于民居;建筑格局则以一条中轴线贯穿始终,主体建筑从正门、大廨、诗史堂、柴门到工部祠都在这条线上,两旁以对称的附属建筑相配,其间又有溪流索回,小桥相连,竹树掩映,显得既庄重肃穆,又清幽雅洁;漫步其中,我们不仅可以瞻仰凭吊诗圣,表达心

中的敬意,还可以返璞归真,发思古之幽情。所以说,草堂是纪念性建筑与园林景观相结合

的成功典范。

诗史堂

诗史堂是杜甫草堂纪念性祠宇的中心建筑。因为杜甫的诗歌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唐王朝

由盛到衰的历史,素有“以诗证史,以诗补史”的说法,故被誉为“诗史”,建筑以此为名。厅堂中央,安放着我国著名雕塑家刘开渠所塑的杜甫半身铜像。塑像两侧是朱德同志撰

写的对联:“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这副对联道出了杜甫和他的故居草堂在人们心目中

崇高而不朽的地位。

诗史堂内还悬挂有现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诗人及书法家郭沫若撰写的对联:“世上疮 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此联高度概括了杜诗忧国(上联)与忧民(下联)的两个方面,内容深刻,对仗工稳,书法潇洒而富激情,历来受到人们的称道。水槛和柴门出诗史堂,我们看见一条小溪穿插在建筑群之间,上面有一座小石桥勾连交通。小桥左

侧竹丛中,有“水槛”横跨溪上;过小桥,“柴门”迎面而开。“水槛”与“柴门”都是当年

篇三:导游词杜甫草堂3篇

导游词杜甫草堂3篇

杜甫草堂内溪流环绕,竹木葱茏,台池阁掩映在花木丛中,是一处颇有特色的祠宇园林。下面是导游词杜甫草堂,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篇一:导游词杜甫草堂

各位团友:大家好,杜甫在《客至》一诗中写道到“花径未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今天我借用这个诗句欢迎大家游览成都杜甫草堂。我们沿着中轴线参观,游览的时间是两个小时,游览时请大家紧跟团队,注意安全。

成都杜甫草堂,是在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遗址上建立起来的纪念性建筑,蜚声全球的著名文学胜地。

今天我们所看到的草堂,是经元、明、清各时期的修葺和扩建,特别是明弘治13年和清嘉庆16年两次大规模的扩建形成的规模和格局。各位团友,刚才我们参观了大廨、诗史堂。

现在我们来到草堂最后一重也是最重要的纪念性建筑工部祠。大家请看,工部祠东边的这栋建筑叫做“水竹居”,取自杜甫诗句“懒性从来水竹居”。西边的这栋建筑叫做“恰受航轩”,取自杜甫诗句“野航恰受两三人”。这两栋建筑与工部祠形成一品字形的小院,突出了工部祠作为祭祀享殿的主体地位。

工部祠是供奉杜甫的祠宇,因杜甫曾为剑南节度使严武的幕僚,任“检校工部员外郎”,人称杜工部,工部祠因此得名。工部祠是清嘉庆16年时重建的,虽经后世多次修葺,但基本上保持了原貌。

请大家看工部祠外的这幅对联,上联是:锦水春风公占却;下联是:草堂人日我归来。

人日是指正月初七,这幅对联向我们讲述了发生在正月初七的一段轶事。杜甫流寓成都时,好友高适正在蜀州就是今天成都的崇州市作刺史,杜甫生活上常得到高适的帮助。唐肃宗上元2年也就是761年人日这天,高适赋诗《人日寄杜二拾遗》赠给杜甫,表达了对杜甫的思念和牵挂。五年后高适病死与长安。

十年过去了,到了唐代宗大历五年就是770年正月二十一这天,正漂泊在湖南湘江上的杜甫查找旧诗文,无意中在书箱里发现了高适的这首诗。此时,杜甫的老友故旧大都已不在人世,杜甫自己已老病交加。看见故友的赠诗,不禁伤感十分,只有借诗文表答对古人的思念,于是写下了《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见寄》一诗。全诗感情真切,泪洒字里行间,感人至深。

对联作者何绍基,时任四川学政,以书法名于当时,其诗作在咸丰、同治年间被誉为学苏东坡能得其精髓之第一人,他熟知杜甫与高适人日唱和的故事。清咸丰4年也就是1854年,何绍基在南充主持完科举考试后,在返成都的途中拟成此联。到正月初七人日这天,何绍基在草堂题就对联。

上联指杜甫独享锦水春光,将浣花溪的秀丽风光变成了优美的诗篇。下联借用杜甫高适人日唱和的故事,表达了对前贤的景仰。

请大家注意,对联中何绍基以“我”与“公”相对,并使用了“归来”二字。显然,何绍基含蓄地表达了自命是杜甫继承者的深意。

这幅对联挂出后,文人墨客竞相效仿,每年人日这天都来到草堂,挥毫吟诗,凭吊杜甫。人日游草堂就逐渐成为了成都的风俗。

现在我们进入工部祠参观,大家请看,中间的这尊塑像就是杜甫。左边的是南宋诗人陆游,右边的是北宋诗人黄庭坚。工部祠里为什么会有陆游与黄庭坚的塑像呢?清嘉庆年间,草堂重修完工后,乾隆时的拔贡杨方灿建议塑陆游像配祀杜甫,主要理由是陆游与杜甫忠君爱民“心迹相同”。到了清光绪年间培修草堂时,又以“心迹相同”的原则,为黄庭坚塑像。陆游、黄庭坚二人在诗歌创作上都十分推崇杜甫,同时三人都曾流寓成都,去蜀后都不曾忘记蜀地。由于三位古代贤哲共祀一堂,所以,工部祠又叫三贤堂。

好,工部祠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各位团友可以在少陵草堂碑亭前照相留念,随后我们去参观按照杜甫诗意恢复的茅屋景区。

我的景点讲解完了,谢谢!

篇二:导游词杜甫草堂

杜甫草堂是我最喜欢的地方。它不像游乐园那样让人心潮澎湃;或许没有动物园那样吸引人;还或许没有书店那样引人入胜。可是它有一种特殊的美,吸引着我......就在一个风和日丽的周末,我来到了杜甫草堂。

穿过浣花溪公园,来到一个大门前,一股“诗”的味道飘到了我的鼻子里,透过全身。那是种什么感觉。

走进杜甫草堂只觉得里面空气清新,甜润,看到旁边古树参天,树枝纵横交错.淡淡的芳香扑鼻而来。嗯,还有股诗的味道。

杜甫草堂内溪流环绕,竹木葱茏,台池阁掩映在花木丛中,是一处颇有特色的祠宇园林。

我漫步在通幽小径,听见河水潺潺声,左边的樱花红中带粉,垂柳细细的枝条,绿得醉人。真是世外桃源啊!杜甫在这么美丽的地方居住,难怪写下如此绝佳的诗词。

我来到“茅屋”,房间的中央摆着一张木榻。我在想,杜甫与朋友在榻上吟诗作对,饮酒欢歌.该是多么潇洒啊!我也能那样该多好呀,我不就有自己的草堂了吗? 再来到了“诗史堂”,沿着走廊,我欣赏到了从古今中外,众多书法家,军事家,大文豪书写杜甫诗句的作品,有草书,隶书,行书。真是让人赞不绝口,佩服之至!再看看 “唐风遗韵馆”,那里面介绍了杜甫的生平事迹.他幼时丧母,靠自己努力奋斗,才取得巨大成就.他一直忧国忧民,为民着想,山水诗中也表现出自己对百姓的同情和关爱之情。除了“华清池出浴图”杨贵妃,唐太宗,唐玄宗等人的画像,这里还介绍了唐代的许多人物和大事件。我觉得唐朝真是一个繁花似锦的盛世。后来,我还去了“万佛楼”,“工部祠”等地游览。

最后,我缓慢的向外面走去。我就要离开这个“世外桃源”了,离开这个诗的园林,诗的世界,难免有些伤感。可能下次我还会来到这个诗的园林,诗的世界......篇三:导游词杜甫草堂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今天带大家游览的是杜甫草堂,杜甫草堂位于成都市西郊的浣花溪畔,是我国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居所。

我们现在所在的地方就是正门。在旁边我们可以看到一条小溪,这就是浣花溪。浣花溪属岷江水系,由温江西来,经苏坡桥至成都。正门正中有一匾额,上书“草堂”二字,是清代康熙第十七子,雍正皇帝之弟果亲王允礼的手笔。

大廨是草堂中轴线上的第二重建筑。“廨”是官署,古代官吏办公的地方。由于杜甫曾做过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人出于尊崇,将这重建筑作了如此命名。

穿过大廨,我们便来到了草堂的主厅——诗史堂。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转折时期,战乱的时局把他卷入颠沛流离的人群中,使他真实而深刻地接触和认识了当时的种种社会景象。他忧国忧时,挥毫赋诗,直书情怀。留传至今的一千四百五十多首诗歌,思想与艺术造诣极高,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诗作也反映了唐朝转折时期的社会动荡,民间疾苦,读其诗,如同读一部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历史,他的

诗被后世誉为“诗史”。他是我国诗坛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集大成者,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也被尊为“诗圣”。

出诗史堂,我们看见一条小溪穿插在建筑群之间,上面有一座小石桥勾连交通。小桥左侧竹丛中,有“水槛”横跨溪上;过小桥,“柴门”迎面而开。“水槛”与“柴门”都是当年杜甫的草堂曾经有过的建筑,杜诗中有“新添水槛供垂钓”、“柴门不正逐江开”的描述。所谓“水槛”,就是搭在水亭上的木栏,“柴门”也不过是茅屋的篱笆门,可以说都是很简朴的,远不是我们今天看到的样子。现在的“水槛”与“柴门”,是后人重修草堂、扩大庭园时所造的象征性建筑,但我们仍可以睹物思人,想象出当年诗人在这里迎送客人或凭栏垂钓的情景。

柴门楹柱上悬挂着明人何宇度撰写、今人陈云诰补书的一副对联:“万丈光芒、信有文章惊海内;千年艳慕、犹劳车马驻江干。”对联构思非常巧妙。上联“万丈光芒”,出自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的诗句“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而“信有文章惊海内”与下联“犹劳车马驻江干”,则出自杜甫《宾至》诗中“岂有文章惊海内,漫劳车马驻江干”两句。杜甫诗的意思是:我哪有什么名篇佳作震动天下呢?既然如此也就空劳宾客乘着车马到江边来相访了!这本是诗人的自谦之语,但何宇度将两句诗各改动了一个字:把“岂”改为“信”(信,确实、果然之意),“漫”(漫,徒自、枉自之意)改为“犹”(犹,还、仍之意),整个对联的意思就变成了赞誉之辞:您先生的大作确实称得上光芒万丈,可以震动海内,因此千年之后人们仍然怀着景仰倾慕的心情,乘车骑马来到浣花溪畔,瞻仰您的草堂故址。

过柴门,就是纪念建筑的最后一个庭院。只见三幢建筑呈“品”字排列,“工部祠”居中,前边两侧西为“恰受航轩”,取自杜诗“野航恰受两三人”;东为“水竹居”,也取自杜诗“懒性从来水竹居”。这令人怀想到诗人在此居住时的那种怡然自得的田园生活。“工部祠”是供奉杜甫塑像的飨殿,因杜甫曾被授“检校工部员外郎”之衔,人称“杜工部”,所以如此命名。祠前有清代学者、书法家何绍基撰写的著名对联:“锦水春风公占却,草堂人日我归来。”从这副对联,可以引出文学史上的一段佳话:与杜甫同时代有一位叫高适的诗人,高、杜二人年轻时曾一起漫游祖国名山大川,登临抒怀,饮酒赋诗,畅论国事,结为诗友。杜甫避乱入蜀时,高适正巧也在成都附近作官,在经济上给了杜甫不少资助。二人常互寄诗歌,传递友情。

工部祠内正中为清代建塑的杜甫泥像,东西两侧,分别是清代所塑的北宋诗人黄庭坚和南宋诗人陆游。为什么要塑黄、陆像来配杜甫像呢?原因主要有三个:第一,黄庭坚、陆游与杜甫“心迹相同”(志向相同),二人都是后世学杜并获得极高成就的诗人;第二、黄、陆与杜甫一样,都不是蜀人但都曾经寓居蜀地,写下不少吟咏蜀中风物的诗篇,而

第三篇:杜甫也写求职信

现代人找工作要写求职信,古代人也一样。唐代大诗人杜甫,当年在长安漂泊时,就曾给唐玄宗写过求职信,希望谋个一官半职。这封求职信写得挺有意思。我们以为杜甫只是写诗的,到今天才发觉杜甫也写个人求职信给皇帝。

杜甫的求职信是这样写的:“先臣恕、预以来,承儒守官十一世,迨审言以文章显中宗时。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若令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之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先鸣诸子,至沉郁顿挫,随时敏给,扬雄、枚皋可企及也。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译成现代文是这样的:自先辈杜恕、杜预以来,十一代人都遵奉儒教、在政府中担任官职。我的祖父杜审言,以文章着称于中宗时期。我凭借 祖辈的遗业,从七岁开始写诗文,已经近四十年了。然而一直是衣不遮体,经常寄食于他人。我私下里常想,说不定哪天就会在流浪中抛尸荒野山谷。希望能够得到天子的同情和怜爱。如果能让我从事先辈的事业,改变当前的处境,那么我的诗文,即使不能充分地宣扬六经,达到诸子百家那样的水平,但是像扬雄、枚皋那样的水平还是能赶得上的。有这样的臣子,皇上忍心弃之不用吗?

杜甫在长安漂泊多年,几次参加科举考试均未及第。由于科举之路难以走通,他曾试图另辟蹊径。他不断向权贵投诗,希望得到他们的推荐,但同样收效甚微。直到天宝十年(751年),他终于抓住了一次直接向皇帝自荐的机会。这年正月初

八、初

九、初十,朝廷连续三天举行祀太清宫、祀太庙、祀南郊三大典礼。杜甫赶紧写了《朝献太清宫赋》、《朝享太庙赋》、《有事于南郊赋》三篇赋,合称“三大礼赋”,连同求职信一起进献唐玄宗。唐玄宗看了他的“三大礼赋”及求职信,觉得杜甫是个人才,当即批示有关部门安排他进集贤院,等候任用。虽然杜甫后来苦苦等了四年才被授予官职,但这次自荐却是他入仕的起点,也是他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古代求职大概比较重视家庭出身,所以杜甫的求职信首先把家史叙述了一遍,甚至把五百年前的老祖宗杜恕、杜预都搬出来了。杜甫的祖先确实都是值得炫耀的人物。杜恕是三国时期曹魏的幽州刺史、建威将军。杜预是西晋的镇南大将军、灭吴的主要统帅,也是批注《春秋左氏传》的有名学者。至于杜甫的祖父杜审言,乃唐高宗咸亨年间进士,不仅“以文章着称”,还是唐代“近体诗”的奠基人之一。正是由于才华横溢,杜审言经常牛气冲天。野史中记载,杜审言有次参加由初唐文学家、吏部侍郎苏味道主持的铨选考试,一出考场便对人说:“苏味道必死!”人们听了一头雾水莫名其妙。杜审言道:“他看了我的卷子,肯定会羞愧而死。”杜审言还有更牛的豪言壮语:“我的文章比得上屈原、宋玉,我的书法在王羲之之上。”杜审言病重时,诗人宋之问去看他,他说:“由于我的存在,把你们久久地压在了下边。如今我要死了,你们当然会感到快慰,但遗憾的是尚未见到能替代我的人出现……”

杜甫的祖父确实很牛,可到了杜甫这一代,再也找不牛气的影子了。在杜甫的求职信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失意落魄的穷酸文人,在低声下气地乞求皇帝给他一次翻身机会。杜甫在长安漂泊时期,生活十分贫困。迫于生计,他只好到山上采来一些草药,到长安城里摆地摊。有时候卖药挣不到一天的伙食费,就只能到熟人和朋友家去蹭饭吃。正如他自己所说的“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而且,上山采药难免有危险,一不小心摔下悬崖峭壁,恐怕不死也会致残,所以杜甫说“恐转死沟壑”并非危言耸听。

不过,要想求职成功,仅仅博得皇帝的同情肯定是不够的。皇帝绝对不会因为同情你的不幸遭遇就给你安排一个官职。而且现在的企业单位也是一样的,有能者居之。但首先你的求职信应该写得有技巧。诸如知道那些求职信的格式之类的。因此,杜甫的求职信中接下来力“推销”了一下自己的才华。杜甫没有像他祖父那样一开口便牛气冲天,而是先抑后扬。写好求职信用这“不足鼓吹六经,先鸣诸子”是给皇帝一种谦逊的印象,而“扬雄、枚皋可企及也”又让皇帝觉得此人非同一般。我们看过很多的古代有才青年的求职信都似乎有这共同点。虽然唐玄宗让杜甫进集贤院的关键因素还是那“三大礼赋”,但杜甫的这封求职信,显然是写得恰到好处的。值得一提的是,杜甫的这封求职信虽然算是成功了,但如今要找工作的人千万不要模仿。时代已经不同了,如果现代人写求职信仍把老祖宗搬出来炫耀,又或者用乞求的语气博同情,那会笑掉别人大牙的。轻松写求职信,如果像古代那样把家境都搬上,那似乎在写申请救济金呢。

总得来说,古人写的求职信算是落伍的求职信,不过现代求职信还时需要古代求职信那样写得动人。感动企业呀!

第四篇:关于杜甫的经典对联

杜甫草堂正门坐落于四川省成都市区浣花溪畔的杜甫草堂,是中国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杜甫先后在此居住近4年,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杜甫对联,欢迎大家阅读!

杜甫对联1

上联:万里桥西宅  下联:百花潭北庄。

上联:风逆花迎面  下联:山深云湔衣

上联:文章开窔奥  下联:节制收英髦

上联:荆州爱山简  下联:刺史似寇恂

上联:养拙干戈际  下联:用心霜雪间

上联:倚杖看孤石  下联:开林出远山

上联:愿见北地傅介子  下联:不减昔时陈太丘

上联:古来材大难为用  下联:老去悲秋强自宽

杜甫对联2

上联:秋水才深四五尺  下联:落日更见渔樵人

上联:旧时好事今能不  下联:我有新诗何处吟

上联:天涯春色催迟暮  下联:玉垒浮云变古今

上联:云白山青万余里  下联:江深竹静两三家

上联:东阁官梅动诗兴  下联:南极老人应寿昌

上联:窃攀屈宋宜方驾  下联:颇学阴何苦用心

上联:锦江春色来天地  下联:玉垒浮云变古今

上联:不知明月为谁好  下联:更有澄江消客愁

上联:三年奔走空皮骨  下联:万古云霄一羽毛

上联:暂止飞鸟将数子  下联:频来语燕定新巢

上联:高山之外皆培塿  下联:凭仙忽若无丹青

杜甫对联3

【横批:杜甫草堂对联】

上联:新婚石壕无家,茅屋一座

下联:垂老潼关新安,广厦万间

【横批:杜甫草堂对联】

上联: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

下联: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老心

【横批:杜甫草堂对联】

上联:水竹傍幽居,想溪外微吟,密藻圆沙依草阁下联:楼台开丽景,结花间小队,野梅官柳满春城

【横批:杜甫草堂对联】

上联:歌吟成史乘,忠君爱国,每饭不忘,诗卷遂成唐变雅

下联:仕隐好溪山,迁客骚人,多聚于此,草堂应作鲁灵光

杜甫对联4

上联:风逆花迎面  下联:山深云湔衣

上联:文章开窔奥  下联:节制收英髦

上联:荆州爱山简  下联:刺史似寇恂

上联:养拙干戈际  下联:用心霜雪间

上联:倚杖看孤石  下联:开林出远山

上联:愿见北地傅介子  下联:不减昔时陈太丘

上联:古来材大难为用  下联:老去悲秋强自宽

上联:秋水才深四五尺  下联:落日更见渔樵人

上联:旧时好事今能不  下联:我有新诗何处吟

杜甫对联5

上联:天涯春色催迟暮  下联:玉垒浮云变古今

上联:云白山青万余里  下联:江深竹静两三家

上联:东阁官梅动诗兴  下联:南极老人应寿昌

上联:窃攀屈宋宜方驾  下联:颇学阴何苦用心

上联:锦江春色来天地  下联:玉垒浮云变古今

上联:不知明月为谁好  下联:更有澄江消客愁

上联:三年奔走空皮骨  下联:万古云霄一羽毛

上联:暂止飞鸟将数子  下联:频来语燕定新巢

上联:高山之外皆培塿  下联:凭仙忽若无丹青

第五篇:写对联复习教案

拟写对联专题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学精华之一对联的兴趣。2.掌握对联知识,学习拟写对联。3.通过拟写对联,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教学重点:1.掌握对联的基本知识。2.了解拟写对联的方法。

教学难点:学习拟写对联。

教学方法:赏析法、联系法、练习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课时:一课时

【导 入】20世纪30年代初,清华大学教授陈寅恪在一次国文考试中,别出心裁地出了一道“对联题”,题目是上联“孙行者”,要求学子按照对联的写作格式,答出下联。“孙行者”是小说《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别名。许多考生见到这样一个“怪题”,大惊失色。为难之余,只好搜肠刮肚地在《西游记》中苦寻答案。于是,有的对“猪八戒”,有的对“沙和尚”,还有的对出了“牛魔王”。更有的考生对此题大为不满,一怒之下写出了“王八蛋”。自然,这些答案只能得“零分”。据说,只有一名考生以答出“胡适之”得了满分,但这并不是标准答案“祖冲之”。阅卷教师认为,“胡适之”虽然比不上“祖冲之”完美,但也说得过去。“胡”、“孙”都是姓氏;“适”、“行”都是动词;“之”、“者”也都是虚词。

【对联与高考】2004年开始全国卷、福建、浙江等地卷的“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考查形式有了新的突破,即采用对联(主要是春联)的方式,实际上还是句式的仿用。而最近三年高考对对联考查偏少,每年高考(07年湖北卷)分别只有一套试卷中出现,但是作为一种很好的试题形式,很有可能在今年高考试题中再度出现。

对联,又叫对子、楹联、楹帖、联语,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体制短小、文字精练、历史悠久、雅俗共赏的传统文学形式。常见的有春联(含节日联)、门联(含行业联)、喜联、挽联、堂联、名胜古迹联、文艺作品联、杂类等。【对联的特点】

①字数相等。一般情况下,在同一联中,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还须注意的是,上下联一般不能出现相同的字。

②词类相当。即上下联相应部分要实词对实词,虚词对虚词。具体地说,就是名对名,动对动,形对形,副对副,数量对数量,方位对方位。

③结构相应。即主谓对主谓,动宾对动宾,偏正对偏正,并列对并列,动补对动补。

④平仄相对。现代汉语中,凡属阴平和阳平的字都为“平”,凡属上声和去声的字都为“仄”。现代对联的平仄要求已没有古代那么严格,但还须注意的是,一般情况下,上联末尾一字用仄声,下联末尾一字用平声,即通常说的“仄起平收”。掌握对联的基本知识,是欣赏、拟写和做好任何一种对联题的先决条件。

生活中常见的对联——春联

春联是春节时门上贴的对联。它的内容须体现春节喜庆色彩。除上下联外,还多了个横批,它对上下联内容作了高度概括。横批贴在门楣正中,面对大门,上联贴在大门右侧,下联贴在大门左侧。

春联示例: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

【拟写写对联的要点】

①审题要细心。要写出合乎要求的对联,不能忽视题干上明示或暗示的信息。例如:04年全国卷要求写春联,那么就意味着所拟写下联内容须体现春节喜庆色彩和符合春联特点;浙江卷的题目要求是“请为图书馆的对联补拟下联”,那么,给它的上联“学问藏今古”所对的下联就应体现出“图书馆”这一行业特色。

②要合律工稳,联句要自然流畅。(见“对联的基本知识”)

③善于联想和想象。联想:如由花朵想到美人(相似),由“旧习”想到“新风”(相反),由“园丁”想到“桃李”(相关);由自然想到社会人生(具体与抽象)。想象:如运用比喻、拟人、象征等方法,化静为动,化抽象为生命,让天地万物充满灵性与情感,让人与自然心意相通。

④注重意境。要将一副对联当作一篇完整的文章对待,注意立意。或情景交融,或隽永深挚,或入木三分。对联形式很重要,但不能只重形式而损害对联的思想感情。【对联中的常用辞格】

1、拆合格:就是利用汉字偏旁的拆分和组合来构成对联。闲看门中月;思耕心上田。

2、镶名格:就是在对联中巧妙地镶入人名或地名或事物名。两舟并进,橹速(鲁肃)不如帆快(樊哙);八音齐奏,笛清(狄青)难比箫和(萧何)

3、急转格,就是对联的上下半联中间各自的意思向反面突然转变。闲人免进贤人进;盗者莫来道者来。

4、回文格,就是对联的上下联各自倒读和顺读完全一样。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天(厦门鼓浪屿联)。

5、拟人格,就是利用拟人手法构成的对联。鸦叫鹊鸣,并立枝头谈风雨;燕来雁往,相逢路上话春秋。

6、、同音格,就是利用字的同音形成对联。烟飞飞,云飞飞,想入非非,皆非也; 情悠悠,恨悠悠,凡事忧忧,是忧也。【高考真题】

1、将下面的短语组成两副七字对联,并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09年安徽卷)

芝兰绕阶 黄牛耕地 翠柳迎春 桃李满目 千里绿 春绣锦 座凝香 万山金 新春对联 教师办公室对联

【答案】新春对联:翠柳迎春千里绿 黄牛耕地万山金 教师办公室对联:桃李满园春秀锦 芝兰(比喻优秀子弟)绕阶座凝香

【解析】该题属于老题新考,变化一下形式,也是为了降低难度。考生只要具备简单的对联知识就能做好。如上下联词句结构、意义相关,数量短语对数量短语,仄起平落等。

2、据媒体报道,2008年5月8日9点18分,奥运祥云火炬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冲顶过程中,一朵白云始终停留在珠峰上空。火炬点燃不久,一道彩虹在珠峰上空出现。请以此为内容,展开想象,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做一副对联。(08年重庆卷)【答案】珠峰白云含情迎圣火吉祥;碧空彩虹有心祝奥运成功。

【解析】考查压缩语段和语言的鲜明、生动,修辞。其中,语言的“准确、鲜明、生动”是今年新增加的考点,以与新课程标准衔接。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学生要求做到对联的前两个要求即可(属宽对):字数相等、意义相关、平仄相谐。材料为北京奥运,意在引导学生关心生活。

3、下图是第八届中国艺术节节微。该图案以编钟为主体,既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又体现了举办地湖北深厚的文化底蕴。下方的波浪既是象征湖北云梦水泽地域特色的传统云水纹饰,又是象征吉祥如意的祥云,形似一个横着的阿拉伯数字“8”。中间的圆形图案是中国艺术节节徽,是每一届艺术节设计节徽时必须采用的。请结合节徽图案的含义,为“八艺节”主会场拟一副对联。平仄不作要求,不超过30字。(07年湖北卷)

【答案】祥云朵朵 楚韵荆风迎宾客 编钟声声 高山流水觅知音

【解析】以前的全国卷或其他省市卷也考过对联,但是那些题目往往是出示上联或下联,然后考生根据要求拟写上联或下联。该题是先规定某种情景,然后根据图画拟写对联。这种命题虽然自由度增加了,但是拟写的难度相应也增加了。具体要求是:切合画面,句式对仗,语言简洁,文理通达。

4、请补写一句与上联字数相等,结构相似的下联(平仄不论)(05年福建卷)

上联:爱国诚信乃做人根本 下联:

【答案】求实谦虚为治学前提

【解析】这道题是体现了中国文化特点的,继承了中国传统语文学习与考试的优点。本题考查的考点是:“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D级(应用)。上联是个判断句式。要注意分析清楚各句子成分的词性与内在的结构,尤其合成词的要注意其内在的组合特点。主语是一个并列结构的名词短语“爱国诚信”,这里的“爱国”是个支配式合成词,“诚信”是个并列式合成词。谓动词是“乃”。宾语是一个偏正结构的名词短语“做人根本”,“做人”是个支配式合成词,“根本”是个并列式合成词。要对出下联,就必须按着上述这个结构来组织语言。参考答案所给的“求学谦虚是治学前提”这个下联是对得比较工稳的。

【课堂小结】对联,是一朵小花,是我国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中一朵精巧别致的小花;对联,是一条小溪,是我国古老文化长河中一条清澈的小溪。它以工整的对仗,和谐的音调,特有的书法,为我国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这种文学形式在世界各国中是独一无二的,是我国特有的瑰宝。希望同学们了解它,珍视它,更真诚的希望同学们能凭借自己的努力使之发扬光大。【针对训练】

1、请读下面的一副对联,看它所描绘的是哪一位历史名人,写出其姓名并简要地说说理由。

照耀千秋,念当年铁面冰心建谠言,不希后福; 闻风百世,至今日妇人孺子颂清官,只有先生。历史名人:包拯

简析理由:(999~1062),宋代大臣。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属安徽)人。北宋仁宗时进士。曾任州、县官,后升任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开封知府、御史中丞、枢密副使。他为官刚直不阿。他主张对外严修武备,精选将才,招募义勇,广储粮食,以抵御外侮;对内抑制宦戚特权,选用贤俊,广开言路,整饬吏治,轻徭薄赋,与民休息。强调立法必须既要对国家有利,又要对百姓无害;反对随意变更法令,主张务德慎利,明正赏罚。他严格执法,铁面无私,敢于摧折权贵,为民伸冤。包拯在后世被广为称颂,民间誉为包青天,并编有许多颂扬其事迹的文艺作品。

2、下面这副对联有明显对仗不工整的地方,在不改动字句的前提下,请适当调整下联词语顺序,使上下联对仗工整,合乎对联的要求。请将修改的下联写在后面横线上。上联:胜地据淮南,看云影当空,与水平分秋一色;

下联:桥过下扁舟,何处问箫声,有人吹到月三更。(扬州二十四桥联)改后的下联:扁舟过桥下,问箫声何处,有人吹到月三更。(从平仄上看,上联前两句为平声,最后为仄声,相应下联应为仄仄平,由此推断下联的前两句均需调整,第一句动词对仗成立,它前后的两个句词颠倒对仗就合理了;第二句“问”应对上联的“看”、“箫声”对上联的“云影”,“何处”置后。)

3、下面一幅对联的下联语序已打乱,请排出正确的语序。

上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 下联:红雨树边,小苑西回,一庭佳丽莺唤起,看绿树池边,此间有尧天舜日。改后的下联:小苑西回,莺唤起一庭佳丽,看池边绿树,树边红雨,此间有舜日尧天。

4、下面都是春联的上联(括号中注明了每副对联所适用的行业),请选择其中两小题,分别对出下联(内容要与上联相照应)

(1)热心恭迎三江客,笑脸相送四海宾。(宾馆、旅社)(2)不教白发催人老,更喜春风拂面生。(理发店)

(3)逢年过节馈果品,祝寿贺婚(走亲访友)送鲜花。(鲜花店)

5、下面是2009年高考期间某考点悬挂的一副对联的上联,请对出下联。上联:才思奔笔底

下联:创意蕴心中(从词性、结构、末字平仄和句意方面考虑计分)

6、请以“欧阳修与百姓同乐”为上联,联系《岳阳楼记》一文,拟一个下联。

上联:欧阳修与百姓同乐

下联:范仲淹以天下为忧

7、下面是某餐馆门上贴的对联。请你运用《悯农》诗的有关词句,将上联补充完整。上联: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弃之可惜; 下联:杯里酒口口都香甜,量力而行。

8、南京人杰地灵,曾在此居住过的文化名人,灿若群星。此处上联是对吴敬梓的颂扬,请你联系鲁迅的一生,参照上联,拟写下联。

上联:吴敬梓冷眼观世,《儒林外史》讽丑恶 下联:周树人深情怀旧,《朝花夕拾》忆往昔

下载写杜甫的对联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写杜甫的对联.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写对联”活动小结

    “写对联”小结 我校是一所以素质教育为指导思想,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为核心,以全面开发学生的潜能为宗旨的学校,学校学习氛围浓厚,老师责任心强,学生团结友爱,综合素质高。 X年X......

    写对联(共5则)

    写对联:一字数相等,内容相关;二词性相同,结构一致;三仄起平收,节奏相应;四前后语序,符合事理。这是作对联最基本的要求。 名联: 1.王夫之:清风有意难留我,明月无心自照人 2.顾炎武:苍龙......

    春节写对联活动方案

    春节写对联活动方案范文(通用12篇)1 为了将“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系列活动推向深入,拟举办迎新春,送春联活动,本次活动是实施文化惠民的一项举措,是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

    根据材料写对联练习题

    根据材料写对联练习题 一、请补写一句与上联字数相等结构相似的下联。 1.师生互爱同渡学海求知识 2.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3.金猴一跃欢送冬去 4.丽日驱寒梅早放 5.春满神州,山欢......

    杜甫

    《旧唐书·杜甫传》“杜甫,字子美,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曾祖依艺,位终巩令。祖审言,终膳部员外郎,自有传。父闲,终奉天令。” 远祖杜预,西晋名将,精通《左传》,京兆杜陵人,所以杜甫......

    杜甫

    基本信息 杜甫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界文化名人。经历了唐代的由盛到衰的过程。因此,与诗仙李白相比,杜甫更多的是对国家的忧虑及对老百姓的困难生活的同情。故他......

    杜甫

    大家好,我是明星小学的张俏春,我演讲的题目是: 我与杜甫的忘年交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牙牙学语时,我就会背诵杜甫的这首《绝句》了。这算是我与他的初识吧。 随......

    杜甫

    杜甫 一腔热血,十年奔波,只求忠君国。不料君蒙蔽,不识其才俊。曲折,曲折。险遭不幸,官场路难行!; 谪迁之意孤独,忧国怜民感慨。怎受得风声?处处伤情。潼关吏甚安史兵,终日战战兢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