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美是心灵的愉悦美文
我们的身体有很多感官,可以看见事物、听到声音、闻到气味、触摸到不同的物质。
照理说,感觉是中性的。我们特别喜欢某些东西,这与心灵活动有关。
大自然有黎明,有黄昏,很多人会特地在某一个季节到高山上,找个视野最好的地方等待日出。即使天气冷得不得了,也宁愿半夜不睡觉,只为了等待黎明到来的瞬间。
因为当黎明的曙光从山上跃出,那种朝气蓬勃的日出之美,那种心灵的愉悦,很难用笔墨形容。
日出很美。
黑格尔却说:“大自然本身,包括黎明和日出,其实并没有美丑的问题。”
日出之所以美,是因为我们看到黎明的时候,唤起了生命里的某种感叹。从看到日出的过程里,我们感觉到蒸蒸日上的朝气,感觉到生命的活泼,感觉到从绝望黑夜进入希望黎明的柳暗花明。
我们看到的不是黎明,是自己的生命。我们把自己对生命的美好渴望,投射在黎明上。
第二篇:感悟艺术愉悦心灵
感悟艺术愉悦心灵
——初中音乐怎样创造新颖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 音乐/教学模式/艺术教育
摘要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双向互动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要完成教学改革的宏伟目标,使音乐课充分发挥其素质教育的作用,教学模式的设计尤为重要。教学模式是教学效果的决定性因素,每位教师都会根据自身的经验、知识水平、教育思想、教学条件、工作环境等实际状况进行符合自己特点的教学设计。新课程改革更增加了我们肩上的使命感,面对“有思想”的一代,我们应怎样创造新颖的教学模式以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创造力,用什么样的新教法来完成亘古不变的“塑造有用人才”的历史使命呢。我认为首要的是为师者要先俯下身子学会倾听。实践中我与学生们共同尝试了几种新的音乐教学模式:篇章式歌唱教学课、“歌星”演绎式歌唱课、主持人式欣赏课、音乐剧式综合课。虽不成熟,但教学效果已初现端倪。
一、“歌星”演绎式歌唱课
“歌星”式歌唱课就是让学生在准确、正确、完整地学会教材歌曲后,根据自己对歌曲的理解进行自我的情感演绎及自我创作歌唱的方式。自20世纪70年代流行音乐涌进国门,短短几十年,流行音乐以它特有的魅力,势不可挡地流行于祖国大地。从最初对欧美摇滚音乐的痴迷到对后来居上的港台歌手的狂热追星,尤其青少年学生是流行音乐的主要受众群体,面对流行音乐,作为音乐教师不应该只对学生说“NO”,而应该加以有耐心、理智地正确引导。流行音乐同样是音乐艺术中的一颗珍珠,而学生对流行音乐拥有的巨大热情,为师者如能倍加珍惜并使其转化成对音乐艺术探知的动力,那我们的音乐课堂无疑会成为通向完美音乐艺术审美意识建构的桥梁。针对学生各自都有自己所崇拜的歌星这一情况,我大胆尝试“歌星”版歌唱课教学模式。
教学案例:《装扮蓝色的地球》
这是一首表现少年儿童爱护环境、保护地球、造福人类的歌。词作者设计了一个具有诗意般的意境,表现少年儿童在思考问题、讨论问题,最后得出结论:“给未来留下一个更美的地球”。曲作者则把这个意境用调性对比的手法加以刻画,谱出这首优美的歌。这么好听的歌,我认为不用动脑筋了,可在第一个班的教学过程中,我却碰了鼻子:初二的学生,只是笑却不愿唱,问其原因他们竟回答“老师,这首歌太孩子气儿啦,可笑死了,让初一的学生唱更合适些”。第一个班级教学的失败,促使我改变战术,我在第二个班级上课时不提教材而是问学生:一首同学们陌生的歌曲,你能用什么方法让同学们在最短的时间内接纳它,进而愿意主动学唱它呢?经过热烈的讨论,大家一致接受的意见是:模仿当前最红歌星的歌唱风格来范唱这首歌,先吸引眼球引起关注再说。我马上采纳并在印象中迅速搜索出几位老牌歌星的歌唱风格,开始了群星歌友秀的模仿,乐句与乐句之间的不同歌唱风格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最后我认为的滑稽演唱竟得到了学生们热情的吹捧。歌曲非常顺利地学唱完,同学们迫不及待地开始模仿起自己心中偶像歌星的演唱风格。原本诗情画意般的歌曲转眼间出现了摇滚版的、清新校园歌谣版的、粗犷版的、柔情伤感版的、粤语版的……真可谓是异彩纷呈,群星荟萃。而作为一线执教的我认为这是一种有益的尝试。首先,学生想要进行歌曲风格的再创作就必须先要准确学会歌唱原作品,能够完整、准确、正确演唱教材中的歌曲是歌唱教学的最基础任务。其次,歌唱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最终学会用自己的歌声清楚地表达出自己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用什么风格、什么演唱方法、何种歌唱技巧都不是关键,关键的是能否把词曲作者原本要表达的情感或“歌唱者”现在所要表达的情绪是否能够准确地表达出来。
二、篇章式歌唱教学课
我们知道,无论教材怎样变化,初中音乐歌唱教学在整个初中音乐教学中的比重是不可能有所下降的,甚至在新教材中我发现有增加的趋向。因此,新教材的歌曲怎么教是我们初中音乐教师逃避不了的一个课题。我尝试过传统的歌唱教学方式,结果是不到10分钟的时间,学生已经能够准确、流畅地歌唱了。余下那么多的时间显然不能都来诠释歌曲的内涵及情感。而且,我们的学生也以强烈的呼声来表达他们没吃饱。在学生的参与设计下,我们开始尝试篇章式歌唱课。何为篇章呢?既把45分钟的课堂分成几个组成部分,每个部分做什么、需要多长时间都做出规定。
教学案例:《阿伊呀——非洲的灵感》这是一首中非民间歌谣。全曲没有语义性歌词,只有“嗨呀,嗨呀”一类的衬词,表达了一种相互呼唤的情景。旋律可以分成ABCDE五个小乐段,且旋律简单、易学、好唱。我们的教学流程是复习已学歌曲(5分钟)——学唱新歌(10分钟)——合作体验原作品的基本风格(8分钟)——创新歌唱准备(5分钟)——百家争鸣(10分钟)——优秀作品合唱(5~7分钟)。在实际教学中,根据不同班级学生们的音乐素质,我让学生自己定出完成每个部分所需要的时间。果然,学生很守信,课堂纪律似乎也不再费劲儿“吼”了,因为我只要做个体育术语中的“暂停”手势,同学们就会马上静下来并且各就各位。
篇章式教学模式中,复习已学歌曲部分可以是上节课中学生优秀演绎风格的回顾,这样既在开课前5分钟内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又激发了学生参与歌唱的兴趣,为顺利开展教学打下良好开端;学唱新歌主要是合作体验原作品的风格,首先我以实力派歌星与偶像派歌星为例,跟学生阐明靠脸蛋儿“不知所以”地“空中创作”只能是“昙花一现”,任何有生命力的艺术作品都是建立在扎实的、深厚的对民间艺术的最基础、最深入的了解之上这个道理。因此,我们在学习和欣赏一部作品时,首先应该对作者的初衷或地域风格进行复原式的演绎,然后再进行二度创作或三度创新。明确了目标,学生不再表现出对教材歌曲的排斥感,而是积极主动参与到作品原汁原味的体验中,以此方式诱导教学,能使学生由被动接纳变为主动探究,并在探究中真正做到主动走进音乐,主动体验音乐;创新歌唱准备部分,是给学生个性化演绎作品的讨论、交流、排练的空间,表面看起来,这5分钟教室里确实嘈杂一片,我却从中发现了一个可喜的现象——某些我们眼里的内向学生开始主动参与讨论或偷偷地哼唱歌曲了。音乐课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最大程度地发挥其素质教育中美育熏陶的作用;百家争鸣部分是整节课中的亮点部分,通过前面5分钟的创新演绎,我们要进行歌曲新风格歌唱排行榜,谁的演绎风格受到欢迎,我们就以全班齐唱其作品的形式奖励他。有了竞争和舞台,就有了激情,有了“发表”和“流行”,就有了“成功”和“歌星”的感觉。在不知不觉中,学生不但感受到了歌唱的美丽,更体验了歌唱的魅力。
三、主持人式欣赏课
这种教学模式主要由四位同学进行分工合作式主持,共同来完成一节欣赏课的教学。老师提供课前辅导及资料,包括我的备课本、教学光盘、教师用书等。
教学案例:《九寨沟音画》
我在同学们自愿组合成的四人小组中进行抽签决定出哪组要准备该节课的教学,然后把有关本节课所需的资料复印好提前两周交给他们,帮他们进行小组内分工。一位同学负责介绍相关音乐知识,如:交响音画、交响音诗、交响诗、组曲;一位同学负责《九寨沟音画》选曲《瀑布与溪流》的欣赏讲解;一位同学负责《大峡谷组曲》选曲《日出》的欣赏讲解;一位同学负责做本节课的最后总结性陈述。分工后要确定本节课的教学主次并以此分割时间,与同学互动或提问时间记在每个主持人的主持时间内,在总课时里预留出3~5分钟的时间以备突发情况的处理。
这种教学模式是完全将课堂交给学生,力争做到“我的音乐我做主”。学生通过课前的认真分工、精心的自我特色设计、对教材的深入了解、资料的查阅、语言的准备、表达的演练以至于个人形象的设计等等,一次几分钟的主持(或许有互动),同学们花费了很多心血。当第一堂主持人欣赏课终于顺利完成时,我提着的心不但放了下来,随之取代的是惊喜,不禁发出“现在的学生素质就是好”的感叹,同时我还获得了许多意外的惊喜。
四、音乐剧式综合课
音乐剧是一门十分年轻的艺术,更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艺术,它是由音乐、舞蹈、表演(特别是话剧表演)等各种艺术形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一种综合艺术形式。从唱响世界的《音乐之声》到现在以恢弘场面及高科技手段赢得了世界青睐的《猫》,经过近百年的发展,音乐剧以它独有的艺术魅力赢得了全世界人民的欣赏。特别是音乐剧中大量的现代音乐更是赢得了年轻一族的青睐,如果我们能够从中寻求些许因素为我所用,制作微型音乐剧课堂定会使学生受益匪浅。所以,在平常的教学中我经常利用欣赏课的空余时间或为拓展音乐视野的专题讲座上给学生观赏一些优秀的音乐剧或精彩片段,这就为日后的短剧排练打下了基础。
教学案例:《化蝶》
本节教学以共同的音乐主题为线索,运用了戏曲、器乐、歌曲等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来阐述爱的主题,是极具戏剧性的。我们知道,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生理发育的青春期,对于自身生理及心理上的变化,很多同学还处于朦胧与羞涩、好奇与需求的矛盾时期,这时是最需要老师耐心、细致、尊重和正确引导感情方向的。此时的学生面对此种敏感话题,如何利用这次教学机会让学生正确理解爱情——人间最美好的感情之一,成为了我要在课堂上解决的最重要的问题。我的设计是:首先,请同学讲述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传说,然后再从历史的角度上来证实“梁祝”的传说实际上是人们的一种美好希望,人们希望的美好爱情是自由的、负责任、理智的爱情,不是头脑一发热、感情一冲动的鲁莽爱情。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史实及正确的感情讨论中来后,进行没有爱情讲解性的艺术片断欣赏,从而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音乐情感的分析欣赏上来。最后把学生分组进行音乐情景剧《十八相送》的各自创新排练,要求在规定时间内的整个表演过程中至少要引用一段教材中的音响资料,其他歌曲或音乐的使用自己做主。以情景剧的形式来重新表演教材中的戏剧、歌剧、曲艺等艺术作品,不但使学生能够主动、自愿地去欣赏教材中各种艺术形式,而且由于重新表演的需要会促动学生更深入地去了解各种艺术的背后渊源。
俗话说“学无定法”,本人以为“教也无定法”,尤其音乐这门感性的艺术,如何通过音乐教学真正来完成“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还需要从教者的不断努力与探求。以上教学的模式设计只是多种尝试中初见成效的几种教学模式,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探索与完善。在此,我本意在抛砖引玉,致力于同行间的经验交流、互通有无,共同提高教学质量,使我们的学生们在音乐课堂上感悟艺术愉悦心灵,真正能够走进音乐之中,真正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
第三篇:让阅读愉悦心灵
让阅读愉悦心灵
宁国中学初中部 穆长虹
2012年10月11日,我国作家莫言因其“用虚幻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和现代融为一体”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莫言的巨大成就让举国欢庆,使世界瞩目。那么,莫言的文学之路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其实莫言从小就酷爱读书,甚至到了痴迷的程度。小学三年级时就读了《林海雪原》、《青春之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作品,受到文学启蒙。小学五年级时开始读四大名著中的《三国演义》、《水浒传》,“文革”爆发后辍学在家,无书可读的时候他甚至读《新华字典》。同学们想一想,任何的成功都不是偶然,而对于莫言来说,正是小时候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为他打开了一扇成功之门。阅读的重要性由此可见。可是一提到读书,很多学生心里就想:我不是天天在学校里读书吗?但在这里我想谈的是课外阅读。因为不仅从我个人的角度而言,还是从现代教学的角度而言,都认为课外阅读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先来看一下,语文课程标准对同学们课外阅读量的说明,课程标准对中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有一个标准就是在400万字以上。这个数量就相当于10万个字一本的书,你至少要读40本。第一学段(1-2年级)是这样来界定的“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背诵优秀诗文50篇。第二学段(3-4年级)是“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图书资料,乐于与同学交流。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背诵优秀诗文50篇。”第三个学段(5-6年级)是“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不少于100万字”。“ 背诵优秀诗文60篇”。第四学段(7-9年级),“课外阅读总量应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到三部文学名著,背诵优秀诗文80篇”。也就是说在小学中学的这四个学段都对同学们的基本课外阅读量做出了具体的要求。我记得张志公先
生曾经说过,“三分课内,七分课外”,我们叶圣陶先生也曾经说“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的更好,他说“让孩子学好语文的方法不是去参加补习班,也不是做练习题,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我想这些前辈的观点,就代表了我们同学在语文学习当中一定要树立的这样一个意识,就是只靠一本语文书是无法学好语文的,我们一定要非常清楚地认识到,课外阅读天然就是语文学习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可惜,我们现在的很多学生,并没有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在一次考场作文中,我了解到了现在的学生为什么很少读书的原因。学生的作文是这样写的:“我正在津津有味地玩游戏,突然停电了,哎,我玩不成游戏了,也看不成电视了,百般无聊的我随手拿起了一本书来读,这才发现书里的世界也很精彩。”但是,书里的世界再精彩,也只是白的纸,黑的字,哪里能和宛如身临其境的游戏世界、声色并茂的电影电视相提并论呢?在这个大部分人只追求感官刺激的浮躁社会,以及受一些急功近利思想的影响,我们的很多同学不慎迷失了方向,远离了淡淡书香,放弃了和道德高尚的名家大师交流的机会。初中的学生就已经开始有了比较明显的表现。一部分学生沉迷于网络,热衷游戏以及虚拟世界;一部分学生沉迷于电视,专注追星和娱乐八卦;还有一部分同学把读书当成了获得某种利益的敲门砖——如此种种,他们看起来和普通人没什么区别,但有着一个共同特征——精神世界一片荒芜。而精神贫瘠的人,对世界的认知、品格的养成、价值观的确立,往往容易走入一个误区。而这些人,即使学习成绩再好,也难以成为一个真正有价值的人。那么,如何才能成为一个真正有价值的人呢?同学们就必须净化自己的心灵,塑造高尚的品格,而达到这一目的的重要方法则首推读书。首先,读书可以让同学们明白事理。“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我经常听到有许多家长和老师抱怨:现在的孩子,不听劝,不好教!家庭教育不好,学校教育不好,为什么?归根到底是孩子不明事理。我从教将近二十年,形形色色的学生见得很多。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类:好读书的和不好读书的。好读书的同学能从根本上明白读书对自己成长、发展的重要性,明确了这一点,他们在学习上表现为主动积极,从来不需要家长、老师监督,而且学习成绩都比较优秀。而与之相反的一部分同学,总认为学习、读书是老师、家长强加给他们的负担,因此总是不愿意主动学习。老师、家长哄、骗、打、骂齐上阵,但这些同学的一个共同特点是油盐不进、软硬不吃。时间长了,这些同学成绩越来越差,胆子越来越大,在这个知识就是财富的社会里,他们最终的结果会怎么样?同学们可以想象。一般轻度不明事理的孩子表现为在学习上不求上进、生活中懒懒散散,对父母、老师的劝告置若罔闻;重者美丑不分、是非不明,甚至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究其原因,读书太少是罪魁祸首。由此可见,不读书则不明事理,不明事理的人一辈子都是糊涂虫。
当然,读书不仅让同学们明白事理,对同学们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念也有着重大影响。“一本好书,可以影响人的一生。”这句话是有道理的。同学们或许有过这样的体验:当你读《居里夫人传》时,你的内心世界会因为居里夫人不计名利、献身科学的精神而感动;当你读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你会因为杜甫心忧天下的无私情怀而动容;读世界经典名著《巴黎圣母院》,你会看到外表丑陋的敲钟人卡西莫多却能够拥有善良美丽的心灵、淳朴真诚的品质、平静从容的气质和不卑不亢的风度,他的内心在时间的见证下折射出耀眼的光彩,这样的作品能让同学们在寻觅美的同时去追求心灵的高尚与纯洁。读秦文君老师的校园故事、读沈石溪老师的动物小说、读曹文轩老师的纯美文学、读古人流传于世的名言警句,这些都能使同学们拥有诚实舍弃虚伪,拥有充实舍弃空虚,拥有踏实舍弃浮躁,平静而坦然地度过每一个晨曦和黄昏。几乎每一位热爱阅读的同学,心目中都会有一个英雄人物或学习的榜样,他们可以是科学家、领导者、某个领域的精英人才、甚至仅仅是作家虚构出来的真善美的化身——这些令
我们崇拜并且乐于仿效的楷模,就是同学们通过阅读各种书籍所认识并了解的。在阅读时,我们会潜意识地将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与书中所描述的人物形象进行比较,无形中就净化了你的思想、高尚了你的人格、升华了你的精神、纯粹了你的灵魂。在这些书籍潜移默化的熏陶中,你变得纯洁、高尚、真诚、无私。你将会成为一个大写的“人”。除了品格的养成以外,知心姐姐卢勤告诉我们阅读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就是能开拓同学们的眼界。眼界决定境界,眼光决定未来。现在的一些家长心太急,巴不得有那么一本“天书”,孩子一读,马上就能考北大、上清华。结果弄得孩子们的眼睛也就只能小心翼翼地盯着那一点儿分数,目光像井底之蛙一样短浅。知心姐姐经常和孩子们提两个字,一个是“仙”,一个是“俗”,站在山顶上的是仙人,站在谷底的是俗人。如果同学们从小站得高、看得远,就会心胸开阔、梦想远大,这个人一生就会很开阔,做的事就会更多,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但是一个人如果从来都不通过阅读来开阔自己的视野,他就只能看到自己眼前的那一点儿事,看不到远处,在人生路上遇到一点沟沟坎坎就觉得过不去,觉得世界就要毁灭了。这种人往往表现为意志脆弱、怨天尤人或者怀才不遇。所以阅读最大的好处就是让孩子打开眼界,他站在古人肩上、站在伟人肩上看到的世界,和站在山谷里,只看到那一点点东西的人是不一样的。所以小孩将来能够走向世界的话,首先要有世界的眼光,首先要把世界的文化好好的阅读一下,这样的孩子将来发展就会有更大的前景。读书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同学们可能要问:“那我们应该怎么读书呢?”
关于读书的方法同学们的老师已经强调了很多。在这里我就不再赘述了。总而言之,内容浅显的书可以略读,一目十行地读,越快越好,但每一个字都要读到;一些经典名著则要精读,读得越细越好,还可以配合圈点勾画法来加深文中好词好句的印象,读好后还可以把自己的独特感
受动笔写下来。注意,千万不要上网去“借东风”。因为你自己的思想永远不可能被别人替代,这也是对自己负责的态度。在我们学校四月份组织的读书活动中,18位参加演讲比赛的同学,大部分的演讲稿全部从网络抄袭而来,让评委老师们大失所望,同时也失去了阅读的真正意义。今天在这里,我特别强调读书要注重心态。我经常听到一些家长抱怨:“孩子不会写作文,怎么办?”有超过50%的家长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给孩子买来一大堆的作文书,要不就干脆出钱,给孩子报一个作文辅导班。作为学生,你整天手不释卷,如果只是为了写作文得高分,就会走向另一极端,忘记了读书本来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读书可以有多快乐呢?有这样一个小学生,他回家兴冲冲地对妈妈说:“妈妈,我今天一下午把这本书看完了。”妈妈说:“你下午不是有课吗?哪来的时间看书?”小学生说:“我们今天有一节美术课,老师让我们玩。我就把书看完了。”妈妈很惊奇:“那人家都在玩,你为什么不玩?”小学生吃惊地睁大了眼睛:“我看课外书不就是在玩吗?”这天真的话语就像天籁之音,在语文老师苦苦寻觅读书真谛而不得时,突然峰回路转,给了我一个最正确的答案。是啊,如果每一个学生都能把课外阅读当成玩耍一样快乐,那么,还会有不爱读书的学生吗?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重视兴趣在智力开发中的作用。阅读也同样如此。当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体会到快乐,就不需要老师、家长的监督,就会积极主动地抓住一切机会读书。那么学生不爱阅读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作为中学语文老师,我真诚地希望,每个学生在拿到一本好书时,都会发自内心的感慨:读书不是老师家长布置的任务,而是为了满足自己对于未知世界的好奇心以及阅读的乐趣。所以,亲爱的同学们,请相信来自于书本的乐趣,那一页页写满了文字的书,就像一片
浩瀚无边的海洋,让充满了求知欲望的你感到无限的快乐和满足。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如果学生的智力生活仅局限于教科书,如果他做完了功课就觉得任务已经完成,那么他是不可能有自己特别爱好的。”我真诚的希望每一个学生都能在书籍的世界里,寻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活,把课外阅读视为自己的乐趣,你会发现一个非常精彩的世界!
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透,数学使人精细,物理使人深沉,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因为每个人的特点不一样,所以对书的选择也不一样。温家宝总理最喜欢读马克.奥勒留的《沉思录》,据说已经读了上千遍;毛泽东看的书很多也很杂,经常开个单子或写个书名让人帮他去找书,但是,少年时他最爱读《幼学琼林》,成年后读《资治通鉴》,床边其他书都可以换,唯独始终不缺《资治通鉴》;邓小平读的书不多,但是喜欢读鬼的故事,外出访问的时候,总要带几页《聊斋志异》。原文中有这样一段: “异史氏曰黄狸黑狸,得鼠者雄!”狸者,猫也。翻译成白话就是:“不管黄猫黑猫,只要抓住老鼠就是好的!”邓小平爷爷由此得出著名的“猫论”——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与《聊斋志异》中的说法何其相似!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书贵精不贵多,我们读书要有精选意识。那么,我们中小学生应该读些什么书呢?
适合小学低年级学生阅读的绘本漫画:《爱心树》、《三毛流浪记》、《父与子》等;
寓言神话:《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中国民间故事》、《成语故事365》、《伊索寓言》、《希腊神话》、《天方夜谭》等;
童话故事:《木偶奇遇记》、《柳林风声》、《 绿野仙踪》、《安徒生童话选集》
成长探险:《爱的教育》、《汤姆·索亚历险记》、《草房子》 等;
科普科幻:《十万个为什么》、《海底两万里》、《昆虫记》、《科学王国里的故事》等;文化教育:《中国上下五千年》《世界五千年》等;初中学生可以阅读青少版的四大名著,当然,现当代的文学作品也有极好的,我个人认为《平凡的世界》、《穆斯林的葬礼》这两本书很值得一读;如果同学们喜欢外国文学,《笑面人》、《简爱》、《漂亮朋友》都很适合同学们。对历史感兴趣的同学如果觉得《史记》、《资治通鉴》原著过于深奥,可以看文白对照版本的,少儿借阅室里有一套《吴姐姐讲历史》非常浅显易懂,故事性极强,同学们不妨借来一读。我在这儿还要强调一点:高年级同学尽量不要看漫画,我们老师之间有一句笑谈:漫画看多了会让你脑残。但是现在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痴迷漫画,有的学生不惜牺牲宝贵的学习时间,躲进卫生间里看漫画,不惜省下早饭钱买漫画。这些都是不可取的。实际上同学们如果养成了阅读的习惯,可以经常到图书馆看书、借书。既节约了金钱,又合理利用资源,还能读到很多好书,堪称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有的同学宁愿挤出大部分时间用来做题,也不愿意拿起一本好书来读一读。读书的过程,虽然平凡,实际上是人的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这个过程做好了,我们同学的品格提高了,智慧增长了,眼界拓宽了,知识丰富了,自然我们离成功也越来越近了。如果我们的同学,能把读书当成每天必做的事情,一两个小时也好,一二十分钟也罢,只要养成阅读的习惯,每天坚持,积少成多,聚沙成塔,慢慢地你会发现,自己的身上,已经在无形中累积了一种叫做“气质”的东西,无论你走到哪里,都会形成一种特殊的气场,让你变得很强大。美国有一个真实的笑话,一个男孩喜欢上了他的同座位,回家以后,他非常苦恼的对妈妈说:“妈妈,您能想个办法洗掉我脸上的雀斑
吗?女生会因为我长得不好看而不喜欢我的!”这时,妈妈会怎们回答她的孩子呢?同学们说了很多答案,对,这一句“腹有诗书气自华”是同学们提高自身魅力的一个有效途径。它会让你在任何场合都充满自信,成为一个倍受欢迎的人。同学们,你们愿意成为一个有魅力的人吗?那就投入到书籍的海洋中去吧,那里有很多自然与社会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贝,在那里,你还能找到快乐、自信、智慧,而这些,足以让你一生无忧无虑的生活在一个真善美的世界!
同学们,请热爱阅读!今天关于课外阅读的讲座就到这儿,谢谢各位同学!
第四篇:心灵成长美文美句
当一个人有了足够的内涵和物质做后盾,人生就会变得底气十足
世上没有一件工作不辛苦,没有一处人事不复杂。即使你再排斥现在的不愉快,光阴也不会过得慢点。所以,长点心吧!不要随意发脾气,谁都不欠你的。要学会低调,取舍必有得失,不用太计较。也要学着踏实而务实,越简单越快乐。当一个人有了足够的内涵和物质做后盾,人生就会变得底气十足。
延伸阅读:
既然山盟海誓留不住曾经的温柔
世上没有强大的敌人,只有不强大的自己 人生的困境,有时是自己编织出来的蜘蛛网 上帝若是爱你,会让你做一生的大孩子 甭管你现在多年轻,变老是人生必修课 苦中找乐,确也是一种方式 这是一种修养,一种自持
言语的伤害是最大的伤害,皮肉的伤害可以很快愈合,但是一旦心灵被伤害了,要愈合就困难得多。这世界上最残忍的事,就是抓住对方的过错进行指责,而不给别人宽容和机会。一个高尚的人,往往更能为别人考虑,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在任何时候都不会伤害别人的自尊。这是一种修养,一种自持。
延伸阅读:
既然山盟海誓留不住曾经的温柔
世上没有强大的敌人,只有不强大的自己 阅读是一种安静的力量
人生的困境,有时是自己编织出来的蜘蛛网 甭管你现在多年轻,变老是人生必修课 上帝若是爱你,会让你做一生的大孩子
在每个死胡同的尽头,都有另一个维度的天空
在每个死胡同的尽头,都有另一个维度的天空,在无路可走时迫使你腾空而起,那就是奇迹。
语言很多时候都是假的
语言很多时候都是假的,一起经历的事情才是真的……
我不想做你的插曲,我只想做你生命中最完美的结局。
延伸阅读:
暧昧两个字
未曾失败的人恐怕也未曾成功过 舍得微笑,获取的是幸福
我都能有资格,以最不容置疑的姿态站在你身边 若幸福不在路的转角,那它一定在路的尽头 有个学生名字叫”马騳骉”
延伸阅读:
心变得简单日子就会快乐幸福就会生长 铭记和淡忘
香烟相亲回来,经过一番思考,终于下定决心嫁给火柴 什么样的男人最受欢迎 凡事适可而止
正直是不畏强势,敢做敢为
第五篇:沉默是一种美美文
因为在万象喧嚣的背后。在一切语言消失之后。隐藏着世界的秘密。
倾听沉默,就是倾听永恒之歌。
因为我们最真实的自我是沉默的,人与人之间真正的沟通是超越语言的。
倾听沉默。就是倾听灵魂之歌。
当少男少女由两小无猜的嬉笑转入羞怯的沉默时。最初的爱情来临了。
当诗人由热情奔放的高歌转入忧郁的沉默时,真正的灵感来临了。
沉默是神采临时的永恒仪式。
在两性亲昵中。从温言细语到甜言蜜语到花言巧语。语言愈夸张,爱情愈稀薄。达到了顶,最,便会发生一个转折,双方恶言相向。爱变成了恨。
真实的感情往往找不到语言,真正的两心契合也不需要语言,谓之默契。
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刻都是“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不独爱情如此。
世上一切重大的事情。包括阴谋与爱情,诞生与死亡,都是在沉默中孕育的。
在家庭中。夫妇吵嘴并不可怕,倘若相对无言,你就要留心了。
在社会上,风潮迭起并不可怕。倘若万马齐喑,你就要留心了。
艾略特说,世界并非在惊天动地的“砰”的一声中。而是在几乎听不见的“哧”的一声中完结的。
末日的来临往往悄无声息。
死神喜欢蹑行,当我们听见它的脚步声时,我们甚至来不及停住唇上的生命之歌,就和它打了照面。
当然,真正伟大的作品和伟大的诞生也是在沉默中酝酿的。
广告造就不了文豪。
哪个自爱并且爱孩子的母亲,会在分娩前频频向新闻界展示她的大肚子呢?
在最深重的苦难中,没有呻吟,没有哭泣。沉默是绝望者最后的尊严。
在最可怕的屈辱中。没有诅咒。没有叹息。沉默是复仇者最高的轻蔑。
真正打动人的感情总是朴实无华的,它不出声,不张扬,埋得很深。
沉默有一种特别的力量,当一切喧嚣静息下来后,它仍然在工作着,穿透可见或不可见的间隔。直达人心的最深处。
沉默是语言之母,一切原创的、伟大的语言皆孕育于沉默。
但语言自身又会繁殖语言。它们与沉默所隔的世代越来越久远。其品质也越来越蜕化。
还有比一切语言更伟大的真理,沉默把它们留给了自己。
语言是存在的家:沉默是语言的家。
饶舌者扼杀沉默,败坏语言,犯下了双重罪过。
话语是一种权力——这个时髦的命题使得那些爱说话的人欣喜若狂,他们越发爱说话了,在说话时还摆出了一副大权在握的架势。
我的趣味正相反。我的一贯信念是:沉默比话语更接近本质,美比权力更有价值。
在这样的对比中,你们应该察觉到我提出了一个相反的命题:沉默是一种美。
自己对自己说话,是谁在说?谁在听?有时候是灵魂在说。上帝在听。有时候是上帝在说,灵魂在听。自己对自己说话——这是灵魂与上帝之间的交流,在这个场合之外,既没有灵魂,也没有上帝。
如果生活只是对他人说话和听他人说话,神圣性就荡然无存。
所以,我怀疑现代哲学中的一切时髦的对话理论,更不必说现代媒体上的一切时髦的对话表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