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蒋小芸洗手帕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九个生字和新词。会用常用词语说、写句子。
2、正确观察图画,培养学生有顺序观察的能力,理解句子的意思,和课文内容。懂得课文是有一个一个句子按先后顺序组成的。教育学生从小爱劳动,爱清洁。
3、能仿照课文,看演示说、写一段通顺、连贯的话。
4、能有表情、流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和默写课文。
二、教学重点:
学会生字词,会读,会写,能理解,会运用。能理解课文内容。
三、教学难点:
学习说、写一段通顺的话。
四、教具准备:词卡、大字课文、挂图
五、教学时间:4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学习生字词
1、板书课题:6 蒋小芸洗手帕
2、让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不懂的字和词。
3、板书生字:
蒋小芸 浸湿 然后 搓洗
拧干 晾 夹子
4、教读音:
(1)教师范读,展示正确的口形,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2)领读。
(3)分组读。
(4)指名学生读。
5、讲解词语的意思。
蒋:是人的姓;浸湿:是指把衣服等放在水里;
然后,使指事物发展的先后(可举例帮助学生理解);
搓洗:是用双手用力来回擦动;
拧,动作演示;
晾;动作演示;
夹子,见实物。
6、指导书写。
7、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概内容。
三、练习
1、读词语。
2、说说词语的意思。
四、作业
1、抄写词语。
2、预习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检查课外作业。
2、默写:
浸湿 然后 搓洗 拧干 晾在 夹子
二、学习课文
1、板书课题:6 蒋晓芸洗手帕
2、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
(1)课文写谁?
(2)蒋晓芸做什么?
(3)课文有几段话?
3、学习可文一、二自然段。
(1)出示挂图,引导学生看图,理解图的意思。
图上有谁?图上有蒋小芸。
她在做什么?她在洗手帕。
(2)读课文,说说蒋小芸是怎样洗手帕的?
蒋小芸的手帕脏了。她端来了一盆水,先,再,然后,最后。
(3)指名学生演示洗手帕的过程,检查学生是否理解。
(4)总结主要内容。
4、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出示挂图,引导学生看图,理解图意。
(2)她是如何晒手帕的?
她洗完手帕,把手帕晾在竹竿上,用夹子夹住。
(3)总结段意。
5、指导朗读。
三、练习
1、朗读课文。
2、演示课文的内容。
四、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蒋小芸能自己洗手帕,这样做是好学生的表现。我们每位同学都要向她学习,做一些自己能做的事,如,扫地,洗碗,洗袜子,从小就养成爱清洁、爱劳动的好习惯。
五、作业
背诵课文。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背诵课文。
2、看图说写句子。
二、指导学生看演示说写句子。
1、出示挂图,指导学生看图,理解图意。
图上有谁?
她在做什么?
她是怎样做的?
2、指名学生说说洗手帕的过程。
(谁)端来一盆水,先把手帕浸在水里,再在手帕上擦肥皂,用力搓手帕,然后用清水漂洗干净,最后将手帕拧干。
3、让学生演示说句子。
(1)告诉学生演示的内容:洗袜子
(2)准备演示材料。
(3)指名学生演示洗袜子的全过程。
(4)让学生说句子。
(5)老师总结。
(6)拓展练习。
三、作业
每人自找生活中的一件事,互相看演示,说写一段话。
第四课时
一、拼音练习
n—íng—ning j—iang—jiang
j—in—jin l—iang—liang
指导学生拼读音节。
二、读下面的字,组成词语。
1、板书习题。
搓()浸()拧()
漂()端()擦()
2、教师举例讲解。
3、让学生独立组词。
4、教师评议。
三、第三题:填空
1、板书习题:
蒋小芸()一盆水,先把手帕(),再在手帕上(),用力(),然后用清水()干净,最后将手帕(),()在竹竿上,用()夹住。
2、让学生根据课文填空。
3、教师纠正后让学生读一读。
四、把下面的词语排列成通顺的句子,加上标点。
1、板书:
(1)手帕 蒋小芸 晾在竹竿上 把 洗干净 的(2)把 洗得 脏手帕 干干净净 蒋小芸
2、指导学生读题,弄清要求。
3、指名学生做一做。
4、师生评议。
5、扩充练习。
五、听写。
1、蒋小芸手帕脏了。
2、蒋小芸把手帕洗得干干净净。
六、作业
练习2、3、4题。
教学后记:
学完课文后要让学生明白,做任何事都有一定的顺序,不能颠倒。说句子要把事情经过说出来。另外,通过学习获得一种生活技能。
第二篇:《洗手帕》
活动目标:
1、在幼儿亲自动手洗手帕的基础上,学习舞蹈《洗手帕》;
2、在洗手帕的过程中,启发幼儿体会洗、搓、拧、晒及卷袖子等动作,使幼儿在理解的基础上迅速掌握动作要领,大胆用身体动作进行表现,从而发展幼儿的音乐表现力;
3、锻炼幼儿自我服务的能力,培养幼儿讲卫生、爱劳动的良好行为习惯。
活动准备:
1、每位
幼儿自带一块手帕
2、每组一只脸盆及肥皂
3、录音机、磁带,事先欣赏过《洗手帕》的音乐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律动《劳动最光荣》进场
2、猜谜语:一个东西四方方,天天带在我身上。有了鼻涕用它擦,出汗也要去找它。
二、进行部分
1、了解手帕作用提问:(1)、小手帕有什么作用?
(2)、小手帕脏了怎么办呢?(3)、谁来洗呢?
小结:小朋友都长大了,在幼儿园是小哥哥、小姐姐了,所以我们要学着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自己洗手帕,养成讲卫生、爱劳动的好习惯。
2、动手洗手帕(1)教师:我给小朋友们准备了一盆水,一块小肥皂,请大家学习洗手帕。要求:洗手帕以前做什么?(卷袖子)不要把水弄在地上,洗时想想,你是怎样洗手帕的?(2)幼儿分组洗手帕
重点:在幼儿洗手帕的过程中,教师注意启发幼儿体会搓、洗、拧、晒等动作。
3、学习舞蹈《洗手帕》
(1)、分解学动作﹡提问:洗手帕以前做什么?(卷袖子)
教师示范:翻手腕动作,幼儿模仿﹡提问:你们怎么洗手帕的?用了身么?
教师示范:浸水、搓肥皂、洗手帕动作,幼儿模仿重点:学习洗手帕动作﹡提问:手帕洗好了做什么?
教师示范:拧手帕、左看看,右看看、晒起来动作,幼儿模仿
提问:手帕洗的真干净,你们高兴吗?
教师示范,幼儿模仿
(2)、完整听音乐作动作
教师完整示范一遍
幼儿集体学一遍
纠正个别幼儿动作,加强重点动作指导
幼儿完整跳两遍
三、结束部分复习歌曲《丢手帕》
全体幼儿出活动室做丢手帕的游戏。
第三篇:洗手帕教案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仔细观察洗手帕的过程。
2.有顺序地说清楚洗手帕的过程。
(二)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导人新课。
(1)今天,我们要学习“习作训练”《洗手帕》。
(2)你洗过手帕吗?你还记得是怎样洗手帕的?
2.示范“洗手帕”。
(1)读课文第2、3两个自然段,说说:“洗手帕”时要注意什么?记住什么?
(2)请一生或老师示范,大家观察。
(3)讨论。
①洗手帕的过程一般分几步?
②先做什么,接着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边讨论边板书。
洗手帕(过程)1.用脸盆打水——→2.将手帕浸湿——→3.在脏手帕上擦上肥皂——→4.用力搓洗——→5.用清水漂清、洗净——→6.晾干
3.分组操作。
同桌准备一只脸盆。
边洗边观察手帕的变化,观察水的变化,肥皂泡的形状、颜色及手的感觉。
4.口头说说洗手帕的过程。
(1)说说洗手帕的过程可分几步。
(2)具体说说每一步的操作过程,用上以下词语。(打出投影)
准备:手帕、准备洗、打水、浸湿
擦皂:湿透、捞起、挤干、擦皂
搓洗:用力搓洗、滑油油、肥皂泡、脏水
漂清:漂洗、拧干、继续漂洗,直到
晾干:干净、捞起、拧干、甩干、夹住、晾在竹竿上、心里感到
5.评讲。
(1)各自按提纲练说。(说完整)
(2)连起来说。(说得连贯)
(3)抽生大声说说。
6.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什么?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记下洗手帕的过程,按顺序一步一步地将洗手帕的过程记叙下来。
(二)教学过程
1.提出目标。
上节课我们动手洗了手帕,说了洗手帕的过程,这节课我们写一篇“洗手帕”的文章。
2.出示提示语。;
打水、浸湿、擦肥皂、搓洗、漂清、晾晒
3.习作与讲评。
(1)分组分别写“擦肥皂、搓洗、漂清、晾晒”四步。
(2)交流讲评:观察得仔细吗?哪些词语用得好?这一步写清了吗?
(3)讨论:每一步之间应用上哪一些表示事情发展先后顺序的词语?
4.全体写作练习。
中上学生要求写具体。困难学生要求写清步骤。教师巡回指导困难生,要求他们能基本上达到写清过程的目标。
5.随时点评。
对有新意的片断。典型的片断立即进行讲评。
6.完成习作。
7.小结。
归纳出“观察须细”、“表达有序”、“过程要清”等方法。
第四篇:幼儿园《洗手帕》教案
《洗手帕》音乐律动
附小幼儿园 刘婷婷
设计意图:小班孩子年龄小,但都对歌表演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对于自我服务的能力及讲卫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就显得相对较弱。所以为了让孩子加强这一方面的能力及意识,特准备了此活动。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的快慢,尝试用两种不同的速度来表现手帕的动作。
2、体验劳动的愉快,锻炼幼儿自我服务的能力。
活动准备:搓衣板一块、小盆一只、手帕每人一块、配套磁带 活动过程:
一.教师以“神秘的礼物箱”形式出示手帕,引起幼儿的兴趣,了解手帕的作用。
1.师:今天早上刘老师收到一件非常神秘的礼物,里面装的是什么呢?大家想不想知道?(请个别幼儿前来摸一摸,最后摸出手帕)2.提问:小手帕有什么作用?可以做什么?(擦鼻涕,擦汗)3.出示脏手帕,幼儿仔细观察。
提问:小手帕脏了怎么办呢?谁来洗呢? 幼儿:手帕脏了要洗一洗。
(小结:我们的小手帕真有用,能擦鼻涕,能擦汗。小朋友们都长大了,所以我们要学着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自己洗手帕,养成讲卫生、爱劳动的好习惯。有的小朋友不会洗手帕,现在来看老师是怎样洗手帕的)
二、学习乐曲《洗手帕》 1.听乐曲,师示范动作。
师提问:这音乐好听吗?(好听!)
师:这首乐曲的名字就叫做《洗手帕》,觉得这首乐曲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完整听一遍音乐。听辨音乐强弱快慢的变化。
师:音乐又快又重时,应该怎样洗手帕?音乐又慢又轻时,应该怎样洗手帕? 3.分段听音乐,联系用两种动作表现洗手帕。
师:小朋友听这段音乐觉得是快的还是慢的?老师是怎样洗手帕的?
(慢的,要慢慢的洗)
幼儿跟学,练习用慢的动作洗手帕
师:小朋友听这段音乐觉得是快的还是慢的?怎样洗手帕?(快的,快的动作洗)幼儿用快的动作洗手帕
手帕洗好以后要拧一下,最后晾起来。学说“晾起来”
4.完整地听音乐,做洗手帕动作。提示:先干什么,再干什么,手帕才能洗干净。
5.发小手帕,幼儿听乐曲一起洗手帕
小结:今天,小朋友们真能干!都学会了洗手帕的本领,真的很棒!刚才小手帕告诉老师,它想到外面晒太阳,这样它会更干净,让我们带着小手帕到外面去吧!
教学延伸:你们在家里洗过手帕吗?回家也去洗一洗手帕,并且告诉爸爸妈妈今天学习洗手帕的故事,教教爸爸妈妈怎么样洗手帕,什么时候该慢,什么时候该快。
教学反思:
洗衣服,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并不陌生。他们在生活中经常能看到。因而,《洗手帕》这个律动,幼儿在动作方面并不是很困难,关键是让他们能够感受乐曲的强弱、快慢。尝试用两种不同的速度来表现。教学过程中,幼儿兴趣浓厚,掌握的很快,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非常的开心,同时也明白了自己的事情应该自己做。在教具的准备上,如若用实物,效果会更加好。同样,这节课也存在些不足之处,应多改进,这样才能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有所提高。
第五篇:《洗手帕》教学反思
在这节《洗手帕》教学中,老师为孩子们提供了幻灯片,便于学生深入了解这一课的重点,能够全方位投入课文中,老师应该在每个环节中都要观察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的情况,由于智力因素要鼓励学生多观察图片,能够认真回答问题。不足之处就是感觉语速快,对于接受能力很差的学生有一定的影响,当然,针对没有完全掌握了的学生课下会认真辅导和指导。
智残学生最大的缺陷就是思维发展迟缓,缺乏逻辑思维能力,在本课中为了补偿学生的这种缺陷,我精心设计了一系列练习,引导学生积极、正确地进行思考,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根据对这节课的全面分析和实际学生能较好的掌握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面向全体学生,结合学生的实际,选择适当的教学起点和方法,精心设计各种教学环节,让每个学生都有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