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神韵河下诗歌
谱一曲古韵
唱响邗沟点点远古的帆影归歌,与浣纱声在青蒲绿荷中和鸣,让一个魁梧的身影留在钓台,写下万马硝烟的诗话---
倾听千年的歌
来自天籁的书声,响彻宇寰。
借一抹斜阳,洒在如琴键的石板上,照出英雄的足迹
映出状元的墨痕。
喧嚣叫卖中有你踽踽独行,笔锋留下亘古的神话,寄情在竹楼旁那间小屋。
停步小桥,麻石上那深深的车辙,书箱的沉重
汗水的遗痕。
流水潺潺,倒映腼腆美丽的笑脸,柳丝摇曳戏耍鱼虾肥美。
不曾停息的老泗河
紧紧地把曲径回廊拥抱,醉了心情也醉了今天。
点一炷清香,憾敌魂胆的鼓声,裹革疆场的豪迈。
只是野史杜撰的芳名
但你终究流芳,藏兵洞一段经典的神秘,蒲儿菜却过海漂洋,红颜酥手金槌何处?
走一段旧巷,打铜汉子的脊梁,竹篾匠的双手,花巷卖花妹子的笑容--
都留在那一壶溢香的清茶中。
赋予了飞燕、鸣蝉、落叶、飘雪,定格了号子,吆喝,乡歌,淮腔。
借一场飞雪
美了寻常陌巷
艳了青砖灰墙
引来御码头的脚步声
放飞多彩的风筝
让古镇靓影再一次飘逸神飞-----
沐浴朝霞
诗给你
画也给你
赋也给你
第二篇:诗歌中的河
诗歌中的河
孟雨清
生命起源于水。所以美国有《田纳西华尔兹》;中国有《黄河颂》;非洲有用0古老语言世代传唱的《尼罗河女儿》;印度有被视为圣河的恒河……河,贯穿在人类的足迹中,从刀耕火种的远古一直流到日新月异的今天。
而对于中国人来说,河已不仅仅是一个赖以生存的依托,而更是一种精神寄托。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现代诗,每一种里都有河的身影。
“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徐志摩在康河之上,谱写了一首离别之歌。这康河,在徐志摩眼里,仿佛成了离别的愁绪,缓缓流淌。“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这一句词,透露出了一个游子对家的思念。如果,没有这潺湲的小河水,这诗也会逊色很多。比如换成“远山孤松人家”想必也就不会这么的引人惆怅了吧?他一定是听到了家的呼唤,行进间,溪又斜,山又遮,他寄托了自己的念想在那小河中,希望它可以随着那清澈的河水回到家乡,让心中思念的人拾到。这里的河,成了离别的代名词。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后主又在这一江春水中寄托了什么?他恨,恨宋兵的铁骑无情的践踏自己的家园。他更恨,恨自己不能好好的守住自己的家园,沦为阶下囚。这一江春水东逝后,落下来的是万点杨花。这该包含着多少恨?
这恨纷纷扬扬的洒进河里,重的连河水都载不动。
岳飞壮志满怀“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这河被吟唱的如此豪迈,因为它在岳飞心目中,代表着国家。“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黄河之水滔滔不绝,一如李白心目中对自由的呼唤。
这些豪迈的诗句投进河里,使得河水也跌宕起伏,激起千层浪。
子于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这滔滔河水千百年来一直延绵不绝的流淌着。这里面究竟包含着多少东西?有“世人皆醉我独醒”的浪漫爱国诗人高洁的身躯,也有那位于采石矶上跳将逐月的豪士冷傲的容颜。有杜甫“渚清沙白鸟飞回”的哀叹,亦有苏东坡“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气,还有汪元量“北望燕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的悲吟。《三国演义》里总结的好:“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河,自古以来,便是历史的见证者。见证了血流成河的哀伤,见证了腥风血雨的历史,更见证了人情冷暖,悲欢离合。
这河虽然会咆哮,带着化不开的压抑。但它也有温柔可人的一面。它既有暮鼓晨钟,又有纤云弄巧。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河虽然隔开了美女,却无疑给她添了一抹神秘的美,而且使得天地间都柔和起来,充满了浪漫的味道。海子在《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中写道:给每一座山,每一条河起一个温暖的名字。这样温暖的诗句,读起来,让人也从心底温暖起来。那山,仿佛化成了明眸黛眉发婉约女子;那河,也仿佛变成了长袖舞者手中洁白的飘带。一切一切,都仿佛是从山水画中走下来的一般美好。白居易在《长相思》中以女子的口吻写下:“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这是一位女子对即将远行的丈夫的不舍及担心。这河,恐怕一在那人心中绕了好几圈了吧?这里的河,更有一种“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娇羞
这生生不息的河啊,贯穿了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给无数文人的痛苦一个出口。它随着人类探索的足迹从遥不可及的远古穿过岁月的千山万障来到眼前。它流淌于每一个中国人的脊梁中,成为我们精神的一部分。
这河,会流到哪呢?我不知道。但我相信,只要还有一个炎黄子孙,它就不会枯竭。而且我知道,只要它不干涸,我就有勇气,追随它到任何地方
︿﹀
诗歌中的河流,歌颂永久的友谊,情若桃花潭水,深千尺。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黄鹤楼上,尽眼眺望江景,绿树掩映,汉水交汇。
他于明丽的阳光下,清楚看见江面的一丘沙洲,便是芳草萋萋的鹦鹉洲了。那乡关于何处?迢迢千里的故乡在何处?暮光照耀在他沧桑的面上,那渴望的目光始终得不到归处。
红艳的阳光,白亮的浪花,浓绿的树木,景色虽好,终究还是异乡的土地啊!游子的乡愁是那么的浓,如那江面上的一片暮霭,十分朦胧,飘忽。独立在苍茫暮色之中的他,宦途失意,想在迷茫的景色中寻觅自己的故乡,却远在千里。
诗歌中的河流,游子悠悠不尽的乡愁,情若茫茫江水,愁似雾。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梳妆坐窗前,尽叹朝朝暮暮。千千万万的帆船悠悠驶过,皆不是君归来。
女子每日望归舟,早上起来,梳洗罢就坐在窗前,寄希望于出现在视野里的船只,多少次错把过往的船只当作心上人的归舟,可船儿由远及近又由近而远,直到夕阳西斜,天边再没有船儿驶来,她的泪打湿了窗前的铜镜,绣着鸳鸯的手帕静静躺在桌上,窗前的鲜花早已凋谢,飘零的叶子随风摇曳。
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从清晨到黄昏,等待了一整天,思念的人终究没有回来。江水悠悠,女子迎来朝朝暮暮的等待,只望君的到来。
诗歌中的河流,女子闺情绵不断,情若望穿秋水,盼君归。
第三篇:光阴堆积成河诗歌
不可说
不能说
句句烟火蒸慰情朵
怎样的光阴堪破可以逃过命数的错落
告诉你
我不要你最后的舍你我独活
该用怎样的救赎挽起那一城烟火
我不能说
那一场相识就注定了一场过错
遗失千年的钥匙
却原来被你紧握
你个小妖
最恨你打开了我尘封的心锁
千年情落
驰骋你的千年寂寞
情思颠簸
写下你的一行烟火
我与我,已是你的堪破
你与你,只能抱紧我的柔弱
岁月蹉跎
只留下你成为我心里的赞歌
满目黄花殒落
只有你幻化成我掌心唯一的云朵
捧起你的娇弱
紧紧捂在心窝
用一腔热血
抚慰你初盛的花朵
我的笑醉了我的婀娜
你的眼里只有我在坐落
谁说生死相许是错
我用我的柔弱驰骋你的心陌
那种相托穿越生死离合最后的最后我们不说对错
天地洪荒
世事阡陌
繁华散尽千帆过
回眼望
岁月蹉跎
唯剩
你成了我的一池灯火
经年别过
光阴在城淮里淌过
若相遇是错
怎样的撰写可以不让泪落
我是妖孽你是佛
多远的距离都逃不过情诺
于是,执念的尽头我们相拥而坐
不要你舍你让我独活
不是不可说,只是不能说
烟火孤陌,我用我的零落成全你的婀娜
第四篇:旗袍神韵教案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荆门市屈家岭管理区五三高中
李 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
2、文化传承的含义
3、识记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
4、明确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文化继承和文化发展关系的探究,提高学生分析和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在认识中国丰富的文化历史中树立正确的态度,并且做出正确的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
教学重难点: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作用
[导入]配乐散文欣赏 新课推进:
材料一:旗袍文化
介绍旗袍的起源、旗袍文化、旗袍百年老字号瑞蚨祥和旗袍的演变
思考1:从材料中来看,瑞蚨祥旗袍继承了什么?发展了什么?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总结:继承:旗袍文化的内涵、传统工艺、花色等等。
发展:旗袍的种类、款式、造型、面料等等。
关系: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板书
一、(一)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1、继承和发展的关系
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2、文化发展的过程
在继承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这就是文化传承。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44页的观点一和观点二。
问题:对于我国古代的教育思想,你是如何看待这两种观点的?
总结:观点一是要摆脱我国古代的教育思想,并列出其负面的对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不利影响;观点二是要回归我国古代教育思想,列举我国古代教育思想中的精华及其正面的影响。这两种观点均有一定道理,但均不全面。它们分歧的焦点在于对待传统文化只是一味继承还是彻底抛弃,正确的态度应该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练习:
思考2:是什么因素在推动旗袍文化这种传统服装文化的发展?除了这些,影响文化发展还有哪些重要因素?
板书
二、(二)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1、社会制度的更替
2、科学技术的进步
3、思想运动的推动
练习:
材料二: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教育已经走向现代化,教师“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的传统教学方式将渐渐地离我们远去,现在我们有了多媒体技术。学校使用电化教学,教学中通过用图象、声音、动画、多媒体影片等多种方式向学生展示书本知识,使得课堂越来越生动、逼真、有趣了。
想一想: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你能谈谈你的看法吗? 总结:
材料三: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新文化运动、文艺复兴 总结:思想运动促进文化的发展
板书
三、(三)教育对文化传承的作用
(1)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2)教育在文化传承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教育具有保存、传递和活化传统文化的功能。教育具有选择、整理传统文化的功能。教育具有吸收、融合和更新创造文化的功能。
课堂探究:总结私塾、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三种教育方式各自的特点及其对文化传承所起到的作用。总结:
特点:私塾是一种个别化教学,一个教师只能教几个至多十几个学生,无固定教材,教育质量主要取决于教师个人水平;课堂教学是按学生的年龄和知识水平编班,以班为单位实施教学,教师按课程表上课,有统一和固定的教学内容,按规定的科学的系统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进行教学,课堂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网络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库,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将整个学习活动,从教育者到受教育者直至教学资源的使用,实现真正的共享,打破了时空的界限。
作用:私塾这种教育方式对文化传承起过一定的作用,但规模小,影响有限;课堂教学这种教育方式,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使学校成为文化传承的主要途径;网络学习这种教学方式,使文化传承的方式和手段发生了根本的变革,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传播、继承和发展。
练习:
思考题:课件
(1)上面这幅图反映了什么文化现象?如何看待这种文化现象?
(2)结合上面这幅图,分析应该如何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结论]总之,对于浩瀚如海的中国传统文化,我们在批判继承和保留的同时,还要顺应时代要求去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第五篇:闽南神韵介绍
介绍
《闽南神韵》是全国首台反映闽台民俗风情核心主题的大型旅游文化演出,结合了南音、博饼、木偶、戏剧、南少林、惠安女、郑成功等最具特色的闽南元素,融合了海洋文化和闽南文化的精华,运用了270度超强多媒体、3D成像、8声道音乐等声光互动技术,呈现出完美的舞台效果。这是一场古与今的交响,一场旧与新的碰撞,一场震彻心灵的视听盛宴,传统与现代并存,古典与时尚共舞,给您一个超乎想象的闽南新印象,是您来厦门必看的旅游一台戏。整出戏分为6场,分别是【水做的闽南】、【宗教圣地】、【东南乐土】、【大海精神】、【英雄故乡】、【和谐家园】。在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里,通过精彩的演出展示了闽台文化的历史渊源、闽南丰富的风情诗画和闽南儿女的精神面貌。整个风格和表达方式追求视觉冲击,让不了解闽南的人瞬间得到一个深刻的印象。
内容
(撰稿 陈慧瑛)闽南,锦绣中华的灿烂奇葩、扬名世界的创业热土!遍布全球的华人华侨,数以千万来自闽南;一大半的彼岸同胞,根在闽南!
闽南,华夏古乐活化石南音的故乡。流失的诗骚汉魏乐府唐诗宋词古韵,至今存留于闽南方言!闽南,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中国改革开放的温床,海西崛起的龙头!广融博采古越文化、中原文化、外来文化,从而形成风格独特多元开放的闽南经济、闽南文化,历来为世人所瞩目!
闽南,海的故乡!海洋是人类共同的精神家园,更是闽南人的冒险乐园,无数闽南儿郎,劈波斩浪,拼搏海疆,崇商重义、兼容并蓄,开拓出太平洋最活跃最成功的贸易商圈!而似水如兰,温柔美丽的闽南女子,和红砖古厝、南曲雅调、绝色春茗一起,成了年年岁岁闻名遐迩的风景和传奇!
闽南,孕育了郑成功、陈化成等英雄豪杰的神奇土地,有人民世代传承,雄风猎猎;有佛光普照,六时吉祥!
《闽南神韵》是瑰丽的闽南魂!她用如诗如画、深情如海、洋溢闽南乡土气息的歌舞,讴歌闽南,也讴歌全世界的闽南人!
一.水做的闽南 水做的闽南,幽雅的南音,古朴的方言,如竹的风韵,如兰的气质,处处充盈着似水柔情。这里,举世闻名的刺桐港、月港、厦门港,曾久久地被遗忘…… 今天,风云变幻,滔滔海浪,又一次把闪亮的珍珠卷进港湾。水做的闽南,鱼跃龙腾、洪波浩荡![2] 二.宗教圣地 佛光普照,古荷盈香 ;法乳均沾,灵山孕秀,这就是闽南。袅袅梵音,悠悠南曲、少林古韵,这闽南特有的音鸟天籁呵,会带你回到唐诗的幽谷,和青山共下一盘轮回不转的围棋;会伴你走进宋词清丽的花径,让你暂时忘却浮生的苦乐!三.东南乐土 神话般的红砖古厝、骑楼连廊,嘉庚建筑,是闽南人安居乐业的家园。海豚是闽南的卫士,茶是闽南的宠儿,丑是闽南的野趣,雅俗同堂,与古民居世代相守!那水仙般风情万种的惠安女,在洞箫和琵琶声里,优美地站立海天之间,令人忽略它裸足踩过的咸涩碱滩和粗砺浮礁,从而在人们心中,成为永远的风景!四. 大海精神 闽南的海,既是含情脉脉、风流蕴藉的俊女子,又是壮怀激烈、呵气成虹的伟丈夫。缠绵悱侧、侠骨柔肠,旷达深沉、气象万千;给人美的陶冶,哲理的启迪,奋斗的榜样!当年,这里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千商云集,梯航万国。今天,勇于开拓的闽南弟子,又用双手和智慧,打造了一个面向五洲的 海商团队!五 . 英雄故乡 凌霜利剑挂征衣,破虏安疆逐外夷。阵阵涛声催战鼓,滔滔海路展旌旗!郑成功,日光岩因你而永恒!据说,一年一度的中秋博饼,是你为宽解士兵思乡、鼓舞军旅斗志而创设的游戏,从此,代代相传。年年中秋月圆时,花灯盏盏,是对英雄虔诚的祭奠;南音如水,是对英雄绵绵不绝的思念;骰子声声,是对英雄情切切的呼唤!六.和谐家园 台湾与闽南,五缘相近。同文同语同供一尊观音!两岸花与树,相思凤凰三角梅,也是姐妹亲!高甲梨园歌仔戏,檀板八尺笙箫胡,同醉两岸人!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厦门岛的少年壮如山,山水相依共吉祥!厦庇五洲客,门收万顷涛,五湖四海皆兄弟,天涯海角有知交!讴歌吧,讴歌国运昌盛的中华!讴歌吧,讴歌欣欣向荣的闽南!
与此同时,《闽南神韵》近一年来足迹遍布东南亚、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并先后在中国内地动车沿线城市、主要旅游城市如上海、杭州、宁波、温州、潮汕等地进行推介。
6月10日,厦门闽南旅游文化产业有限公司在“闽南神韵”剧场召开《闽南神韵》升级版发布会。厦门市旅游局阳方根副局长、厦门市总工会陈永红副主席、厦门闽南旅游文化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江孔雀出席发布会。发布会吸引了29家媒体记者到场采访报道,13家旅行社代表到场祝贺并了解升级版信息。发布会由厦门闽南旅游文化产业有限公司吴红霞总经理主持,江孔雀董事长发布《闽南神韵》升级版信息。他说,来厦门必看的旅游文化大戏——《闽南神韵》将于6月12日改版升级。《闽南神韵》自去年9月份开演以来,吸引了来厦宾客的高度关注,至今已演出超过280场次,接待海内外游客逾六万人次,成为厦门旅游的又一张新名片。《闽南神韵》在演出的过程中,收到各级领导、各领域艺术家以及来自全国各地广大观众的诸多建议,这些宝贵意见经收集整理后,《闽南神韵》团队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需要,决定在此基础上对《闽南神韵》进行改进,促使《闽南神韵》各方面进一步升级,让这部旅游文化大戏的内容更加丰富、精彩,视觉和听觉的冲击力更强,艺术造诣和表现手段上再提升一个档次,给予观众更多、更全面、更深入人心的闽南文化体验。
《闽南神韵》此次改版升级将呈现四大亮点:一是吉祥物“活”了,石敢当会说唱。二是惠女千变万化,跨越时空贯穿全场。三是互动热烈,舞台有限,欢乐无限。四是视听饕餮盛宴,“混搭”时尚展现。
厦门市旅游局阳方根副局长在致辞中首先代表厦门市旅游局向《闽南神韵》全面升级表示最热烈的祝贺。他表示,《闽南神韵》作为厦门文化旅游的拳头产品,是全国首台反映闽台民俗风情核心主题的大型旅游文化演出,她融合了原汁原味的闽南文化,传承了闽南非物质文化的精髓,担负着向四海游客展示闽南、推广闽南,弘扬闽南文化的重要责任,是全世界游客了解厦门、了解闽南的一扇重要窗口。《闽南神韵》改版升级要感谢创作团队的不懈努力。相信在各位艺术家们的共同努力下,这场“最厦门”的歌舞盛宴一定能常演常新,越做越好,不仅能引起闽南人的共鸣,更能得到全世界游客的认可。祝愿《闽南神韵》能够不断开拓、努力创新,让《闽南神韵》成为海内外游客到厦门必看的旅游文化大戏。
中新网厦门6月10日电(记者 杨伏山)自去年9月开演以来已成功演出逾280场、成为来厦游客必看的厦门旅游文化大戏《闽南神韵》,本月12日将推出升级版,以更好展现和诠释闽南文化。
厦门市旅游局、厦门闽南旅游文化产业有限公司10日向此间媒体透露,《闽南神韵》升级版具有四大亮点:
其一,吉祥物——闽南民居传统镇宅之宝“石敢当”“活”了,能说会唱。相比于原版中的石敢当只是一个摆放在入口处的可爱卡通形象,升级版中变成了一个活灵活现的小精灵,成为调动观众情绪,引导观众进入剧情的关键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