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上半年重庆公务员申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构建美丽绿色中国(合集五篇)

时间:2019-05-15 10:15: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7上半年重庆公务员申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构建美丽绿色中国》,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7上半年重庆公务员申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构建美丽绿色中国》。

第一篇:2017上半年重庆公务员申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构建美丽绿色中国

2017上半年重庆公务员申论范文: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构建美丽绿色中国

重庆公务员考试申论是测查从事机关工作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的考试科目。申论试卷由注意事项、给定资料和作答要求三部分组成。申论考试主要测查报考者的阅读理解能力、贯彻执行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当前公务员考试申论呈现出灵活性、科学性、具体性的特点,对于广大考生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要抓住根本,方能应对新形势,中公教育将伴你同行!

申论文章可能是很多考生的一大难点,对于申论作文技能的提升,考生其实可以从模仿开始,从背诵好的文章,模仿优秀文章入手,看的多了,学的多了,自然而言会在自己的体内消化,最后变成自己的东西,名言信手拈来,对策有理有据,分析鞭辟入里,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时间久了,就能写得出一手好文章了。

中公申论范文精选: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构建美丽绿色中国

2013年总书记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并回答学生们提出的问题,在谈到环保护问题时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生动形象的表达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实现保护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均衡协调发展,是21世纪中国给予世界的一个承诺,也是给我们炎黄子孙的一个承诺。

提高环保意识,为生态文明建设架起“高压线”。中华文明传承五千多年,积淀了丰富的生态智慧,然而近年来人们的环保却大大降低,过去的青山绿水变成了现在的秃山黑水,过去的蓝天白云变成了现在的“乌云密布”。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臭水沟到处都是,垃圾堆随处可见,蚊飞蝇舞,生态系统早已超负荷,自然法则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早已悬挂于我们的头顶。此时若还不能警醒,触碰了生态系统的底线,最终我们的文明时代将一去不复返,美丽中国的梦想也将如“天方夜谭”。生态文明建设是每一个人的责任,只有全社会提高环保意识,为生态文明架起“高压线”,才能唱响“美丽、绿色”的“主旋律”。

创新监管方式,为生态文明建设筑起“防火墙”。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而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环境污染问题却频见报端,其中2014年4月兰州水污染事件的发生根本因素在于兰州市对自来水的监管不力,致使市民饮用水苯含量超标,引发了一场抢水**。类似的事例也不在少数,这不仅影响了群众的日常生活,更有甚者会危及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鉴于此,创新监管方

式也就显得尤为重要了。通过实行第三方检测,确保检测的公平公正性,为生态文明建设筑起一道“防火墙”,走向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文明新时代。

厘清部门权责,为生态文明建设撑起“保护伞”。地方政府是落实国家生态文明战略的责任主体。当前地方政府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职能定位、职能手段、条件配套方面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地方政府履行生态文明建设职能的动力、能力、持续力不足,阻力较大,职能履行情况与社会期盼还有很大差距。江苏靖江水污染事件、湖南镉大米事件的发生,就在于之前地方政府权责不明。因此,必须进一步厘清地方政府生态文明建设职能,着重向县域基层下沉执行力量,加快地方政府生态文明建设职能的转变进程,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坚强的后盾。

脱离环境保护搞经济发展是“竭泽而渔”,离开经济发展抓环境保护是“缘木求鱼”,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只有秉承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才能构建美丽绿色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申论测查的四种能力:

阅读理解能力——要求能够理解给定资料的主要内容,把握给定资料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对给定资料所涉及的观点、事实作出恰当的解释。

贯彻执行能力——要求能够准确理解工作目标和组织意图,遵循依法行政的原则,根据客观实际情况,及时有效地完成任务。

解决问题能力——要求运用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具体问题作出正确的分析判断,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或办法。

文字表达能力——要求熟练使用指定的语种,对事件、观点进行准确合理的说明、陈述或阐释。

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应多写多练,有计划性的学习,中公教育将伴你同行!

第二篇:建设生态文明,构建美丽中国

建设生态文明,构建美丽中国 衡山二中 文立中

一、【时事背景】

1.去年广东平均灰霾天数为44天,佛山最多,达到139天。主要灰霾带在珠三角一带。

根据气象部门的监测,珠三角城市群空气中颗粒物含量远高于全省其他地区,其中佛山、江门和东莞最为严重。

据测算,如果按每个成年人每天吸入15立方米的空气来计算,其每天吸入的PM2.5将可能达到1125微克。

2.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二、【理论架构】

1.经济生活

_______________。要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关系和资源稀缺程度的价格形成机制。(价值决定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面对严峻的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我们应该树立生态文明理念,保持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提倡绿色消费,实行低碳社会生活方式。

(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__________________。建设生态文明,发展低碳经济,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优化资源配置,另一方面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发挥财政、税收、货币信贷政策的作用,加强宏观调控。(既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又要搞好宏观调控。)

__________________。在经济发展中要尽可能减少单位产品的资源及能源消耗强度,减少污染物排放,减少废弃物产生,积极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和循环经济。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沙化严重,许多野生动物被迫迁徙,现在人们不得不退耕还林。这说明

答案:D A.人与自然的和谐最终以恢复原始生态为归宿

B.人们改造自然的一切行为都会遭到“自然界的报复”

C.人在自然界面前总是处于被支配的地位

D.人们应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

3.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复循环流程,做到生产和消费“污染排放最小化、废物资源化和无害化”,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这种发展模式说明 答案:C ①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②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③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够建立事物新的具体联系 ④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创造联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由于其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回答4-6题。

4.下列有利于减少PM2.5,建设“美丽中国”的做法有

答案:B ①改善能源结构,尽量使用清洁能源

②控制源头,向国外或西部转移高污染的产业

③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创新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④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5.国务院发布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增加了PM2.5监测指标。这一做法表明 答案:D A.政府工作的透明度进一步提高

B.政府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的知情权 C.政务公开有利于对政府权力的制约

D.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关注民生

6.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推动各地区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发展,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有利于

答案:C ①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实现可持续发展 ②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消除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和收入差距 ③发挥宏观调控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优化资源配置 ④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态环境的良好风气。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问题,并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我们应如何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答案:(1)我国人均占有资源较少,能源结构不合理:我国CO2排放量很高,高污染的工业生产模式不利于国民经济发展。

(2)①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②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环境,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两型社会。③引导开展国际能源合作,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④企业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承担社会责任。⑤消费者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保护环境,绿色消费。⑵材料二体现了政治生活的哪些道理?

答案: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十八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体现了党的政治领导。

②十八大提出生态文明理念,建设美丽中国,体现了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③建设生态文明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⑶结合材料二,分析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唯物论哲学依据。

答案:①物质决定意识,要一切从实际出发。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做到了从实际出发。②人能够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树立生态文明理念,体现了意识的目的性、计划性,将推动美丽中国建设,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③规律是客观的,要实事求是,按规律办事。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正确地发挥了主观能动性,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规律相结合。

⑷结合材料三,请你从文化生活角度就动员全社会力量进行生态文明建设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案:①营造生态文明宣传氛围,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使人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生态文明理念,改变自身的行为。

②先进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第三篇: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

摘要: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的严峻形势,严重的环境污染和退化的生态系统,在十九大报告众,习近平同志强调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建设“美丽中国”是必要的和重要的,是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特征,也是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关键词:生态文明、美丽中国、资源开发、政策完善

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政治建设的各个方面和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时隔五年,在十九大报告中,总书记再次提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可见,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中,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好家园是十分重要的。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规律和演化建立美丽中国逻辑的必然要求。文明的发展从来不是个人意志的体现,而是一次现实的历史运动。它也是最广泛的普遍的社会共识。到目前为止,人类文明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三个方面阶段。工业社会创造了辉煌的物质财富,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进一步加剧人与自然的矛盾与冲突。它使人力资源进入前所未有的资源紧张状态,环境恶化生态危机的泥沼。人类想要摆脱这场危机,它要求全面改革文明的形式。这种变化是生态文明转型,以生态文明代替工业文明已成为人类历史不可逆转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重要意义

从十七大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理念到十八大将“大力推动建设生态文明独立成篇”,再到十九大进一步提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这是党的理论体系不断发展创新的结果,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的结果。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同时,总书记强调,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必须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格局的形成,为保护生态环境做出我们这代人的努力。

生态文明建设是继承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迫切需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不缺乏保护环境、人与自然和谐、建立良好社会的概念。儒家追求“天人合一”的思想。道教主张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不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佛教不仅宣称万物都是“自然”的化身,而且声称所有的生命都是平等的,每个人都有生存的权利。

生态文明建设是完善我国社会主义文明制度的内在要求。生态文明是指人类在处理自然关系时所达到的文明程度。生态文明是社会主义文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式,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并存。

生态文明建设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经济发展、环境退化等问题上仍面临着有限的资源的影响和制约。因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将在我国未来的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一)如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 建立与完善相应制度

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相关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有必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有利于节能环保的法律政策体系。要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法治管理轨道,建立全面、高效的生态环境和环境保护管理体系。要加强规划和政策引导,结合财税等经济杠杆,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建立反映生态文明需求的指标体系、调查方法和奖惩机制。(二)充分发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积极作用

在生态文明建设中,人与自然的关系由高新技术得到改善和优化。例如,海洋技术大大扩展了社会再生产的空间,并获得了更多的资源。环境保护和可再生能源技术,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和核能,已经成为中国发展和利用的新能源。(三)协调国土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和整合

土地和矿产资源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物质基础、能源、空间载体和关键要素。我们应该把生态文明建设的概念和要求融到土地和资源

管理的整个过程,优化国土开发模式,坚持全面质量管理和保护,完善土地补偿制度,充分利用土地,反映土地的生态价值。加强矿产资源保护,合理开发和利用。加强资源综合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促进人地和谐,建设美丽的中国。(四)推进绿色发展,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

绿色发展已成为全球环境和经济发展的优势和趋势。实施绿色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长远规划。要倡导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铺张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大力发展节能社会、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旅游。完善污染排放标准,加强污染者处罚力度,完善环境信用评价体系,加强信息披露和严厉惩处。构建以政府为主体、以企业为主体、以社会组织为主体、以公众为主体的环境治理体系。(五)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需要发挥人民群众的力量

唯物史观认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存在于自然之中,而不是在自然之外。如果我们认为人与自然之间是对立的关系,人类在自然法则之外,将自己想象为自然的主人 ,会导致人类对地球的生态资源的贪婪和残忍,结果不仅会破坏自然,破坏人类的生存环境。大自然为人类的生活提供了一个外部环境。因此,人不能没有自然。善待自然,就是善待自己,树立正确的自然生态保护意识。此外,人类是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力量源泉。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我们必须始终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最大限度地发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新时代的美丽中国,是每个中国人的向往和期待。作为主要力量,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生力军,让我们携手,把生态意识在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发展和建设,自觉爱护自然,建设生态文明,打造美丽中国。

参考文献:

1.周生贤.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创新和实践[J].中国环保产业,2012(10):4-6

2.余振国.珍惜地球资源,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2,25(4):22-27 3.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友好型社会[M] 北京 红旗出版社,2006 4.唐建荣.生态经济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第四篇: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

XXXX大学 形势与政策论文

题目: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

学 院 XXXXXX 专 业 XXXXX 班 级 XXXXXXXX 学 号 20110914125 姓 名 XXX

二O一四年十二月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指明了前进方向和实现路径。建设生态文明,昭示着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意味着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根本改变。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建立美丽中国,是我们一直以来追寻的梦想。

关键词: 生态文明 美丽中国

引言:随着工业文明的推进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社会创造了超过以往所有时代的物质财富,改造自然的能力空前强大。征服大自然,榨取大自然,单向度地向大自然索取成为传统工业文明的主流意识,带来了资源枯竭、环境恶化问题。中国作为后起的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资源有限,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双重夹击下,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愈加严重,危害日趋严重,步西方国家后尘的路子是走不通的,必须正视面临的和潜在的危机。十八大报告从全局、战略的高度指出中国建设生态文明的必要性、紧迫性、意义和作用,并为中国的小康社会指明了一条生态文明之路。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

一、生态文明建设的涵义及要求

建设生态文明,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污染控制和生态恢复,而是克服工业文明弊端,探索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道路的过程。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包括人类在生态问题上所有积极的、进步的思想观念建设而且包括生态意识在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延伸和物化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的经济层面,是指所有的经济活动都要符合人与自然和谐的要求,主要包括第一、二、三产业和其他经济活动的“绿色化”、无害化以及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化。这就要求我们: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资源是有限的,要满足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就必须在全社会倡导节约资源的观念,努力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的生产模式、产业结构和消费方式。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现代化发展战略的重要位置,并具体落实到单位、家庭、个人。

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层面,是指党和政府要重视生态问题,把解决生态问题、建设生态文明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这就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生态观。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一项重要任务,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生态观。各级政府应发挥主导和主体作用,为推

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制度基础、社会基础以及相应的设施和政治保障。

生态文明建设的文化层面,是指一切文化活动包括指导我们进行生态环境创造的一切思想、方法、组织、规划等意识和行为都必须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树立生态文化意识,生态文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文化。新世纪新阶段,人类已逐渐认识到长期对自然进行掠夺性索取、破坏必将遭受惩罚,一个从征服自然、破坏自然到回归自然、珍爱自然的新理念正在形成。全民生态意识觉醒之日,就是我国生态环境改善之时。因此,进行生态教育,提高人们对生态文化的认同,增强人们对自然生态环境行为的自律,牢固树立生态文化意识,是解决生态问题的一项重要举措。

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层面,是指重视和加强社会事业建设,推动人们生活方式的革新。这就要求我们:创造良好的社会生活环境。建立法制化、民主化和安定团结的秩序以及高效率的社会管理体系,形成以生态文化意识为主导的社会潮流,树立以文明、健康、科学、和谐生活方式为主导的社会风气。优化“人居”生活环境。

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反映人与自然和谐程度的新型文明形态,体现了人类文明发展理念的重大进步。建设生态文明,不是要放弃工业文明,回到原始的生产生活方式,而是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为目标,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社会

第一,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一直以来,人口多、底子薄、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的基本国情。现在还应看到,能源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不强也已成为我国的基本国情。经过30多年快速发展,粗放的发展方式已难以为继。2012年,我国经济总量约占全球的11.5%,却消耗了全球21.3%的能源、45%的钢、43%的铜、54%的水泥;原油、铁矿石对外依存度分别达到56.4%和66.5%,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 总量已居世界第一。我们必须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变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重的增长模式,努力走出一条代价小、排放低、效益好、可持续的发展路子。

第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要求。坚持以人为本,首先要保障好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人民群众过去“求温饱”,现在“盼环保”,希望生活的环境优美宜居,能喝上干净的水、呼吸上清新的空气、吃上安全放心的食品。民之所望,施政所向。我们必须下大气力解决突出的环境问题,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以实际效果取信于民。

第三,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内容。拥有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想,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美丽中国正是承载着这一美好愿景。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第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生态文明既关系民生福祉,也关系民族未来。大自然哺育了我们的祖先,给予了我们生存与发展条件,还将养育我们的子孙后代。“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我们要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把资源利用好、环境治理好、生态保护好,切实维护大自然对人类的永续供养能力,让大自然能够更好地休养生息,给子孙后代留下更大的发展空间。

第五,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必由之路。当前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维护生态安全日益成为全人类的共同任务。中国已与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我们必须同国际社会一道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尽自己所能承担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更好地彰显负责任大国形象,为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总结: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新的起点,新的命题,新的挑战。全面建设生态文明的蓝图,靠什么绘就?13亿人的美丽中国梦,靠什么实现?时间将曾经的辉煌留给历史,也将无限的希望带给未来。总之,美丽中国不只是一个新概念,而是一种新模式、新方向、新境界,是着眼于我国现实国情和未来发展定位提出的重要战略目标。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美丽中国理念的指导下,我们一定能实现“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的美好愿景。

参考文献:

[1] 田宪臣.建设生态文明,绘就美丽中国 [J].学习论坛, 2013.29(1).[2] 张高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 [N].中国环境报2013-01-01(1).[3] 张高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J].求是, 2013.24.

第五篇:推进生态文明 建设美丽中国

推进生态文明 建设美丽中国 专题导读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高度,第一次单列一个部分加以论述,有关内容和要求写入新修订的党章。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是十八大报告的一个突出亮点,说出了党的心声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心声,引起全社会强烈共鸣,受到党内外、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版权所有 ©

形势与政策课学习网

技术支持 亿奥网

管理登录

链接资料

链接一: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论述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一)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必须珍惜每一寸国土。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推动各地区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发展,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

(二)全面促进资源节约。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加强节能降耗,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加强水源地保护和用水总量管理,推进水循环利用,建设节水型社会。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严格土地用途管制。加强矿产资源勘查、保护、合理开发。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

(三)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良好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扩大森林、湖泊、湿地面积,保护生物多样性。加快水利建设,增强城乡防洪抗旱排涝能力。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气象、地质、地震灾害防御能力。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2 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各自能力原则,同国际社会一道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四)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积极开展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试点。加强环境监管,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摘自党的十八大报告)

链接二: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的历程

2005年,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生态文明”。他指出,要切实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工作。完善促进生态建设的法律和政策体系,制定全国生态保护规划,在全社会大力进行生态文明教育。

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把建设生态文明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之

一、作为一项战略任务确定下来,提出要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推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

2009年9月,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的战略高度,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有机组成部分。

2010年10月,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把“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作为“十二五”时期的重要战略任务。

2011年3月,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面对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必须增强危机意识,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健全激励与约束机制,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生态文明水平。

2012年7月2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指出,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原则、目标等深刻融入和全面贯穿到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2012年11月8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 3 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摘自国家环境保护部网站)

链接三:观点妙语

1.正确认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从历史上看,人们对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关系的认识随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深化,逐步形成一些较有影响力的观点。

环境经济学领域较早运用“外部性理论”,提出环境问题是由经济行为的负外部性造成的。在总结发达国家工业化道路的实践后,又提出了“先污染、后治理”的观点,并以“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简称“EKC”)来说明。认为环境污染由低趋高,当经济发展达到一定水平、到达某个临界点或称“拐点”以后,随着人均收入的进一步增加,环境污染又由高趋低,环境质量逐渐得到改善。20世纪90年代以后,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迈克·波特提出“波特假说”,认为环境保护能够提升国家竞争力,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二者之间并不一定存在相互抑制的关系,设计适当的环保标准会激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创新的结果不仅会减少污染,同时也会达到改善产品质量与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进入21世纪,我国面临着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的激烈矛盾。环境保护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状况恶化是因为经济发展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经济系统对资源环境系统的影响,以及两个系统的密切联系。国内环保界专家形象地提出,从某种意义上讲,发展就是燃烧,烧掉的是资源,留下的是污染,产生的是GDP,科学发展就是消耗的资源越少越好,产生的污染越小越好,最好是“零排放”,前者是“资源节约”,后者是“环境友好”。(摘自“科学发展主题案例”系列《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2.环境保护对推进经济发展方式发挥关键作用

环境保护对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作用,体现在“先导”、“优化”、“助推”、“扩容”和“增值”等方面。“先导”就是推动区域、流域和行业规划环评,明确生态功能区划分,对发展什么、鼓励什么、限制什么、禁止什么加以明确,引导地区和企业搞好经济发展;“优化”就是利用金融危机和危机后的“倒逼机制”,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助推”就是对符合国家政策和环保要求的建设项目按规定标准程序加快审批,为不合规定的建设项目设置不可逾越的“防火墙”;“扩容”就是通过推进污染物减排,腾出和扩大 4 环境容量,为经济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增值”就是加大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发展环保产业,形成现实生产力和创造绿色物质财富。(摘自“科学发展主题案例”系列《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3.生态文明与中国传统文化内在要求相契合

中国儒家主张“天人合一”,其本质是“主客合一”,肯定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所谓“天地变化,圣人效之”,“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儒家肯定天地万物的内在价值,主张以仁爱之心对待自然,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和人文精神。

中国道家提出“道法自然”,强调人要以尊重自然规律为最高准则,以崇尚自然、效法天地作为人生行为的基本皈依。强调人必须顺应自然,达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庄子把一种物中有我,我中有物,物我合一的境界称为“物化”,也是主客体的相融。

中国佛家认为万物是佛性的统一,众生平等,万物皆有生存的权利。《涅椠经》中说:“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如来常住无有变异。”(摘自《嘹望》)

4.几则妙语

生态文明是神态,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是形态。前者是纲,后者是常,我们需要将神融入形,纲贯穿常,合纵连横,潜移默化。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如松

生态文明其实就是把可持续发展提升到绿色发展高度,为后人“乘凉”而“种树”。

——十八大代表、清华大学教授胡鞍钢

有一种节约叫光盘,有一种公益叫光盘!所谓光盘,就是吃光你盘子中的食物。拒绝浪费,珍惜粮食!从我做起,从今天开始,你,愿意吗?

——“光盘行动”公益宣言

链接四:数字

1.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越来越突出的资源环境制约

主要是:资源约束趋紧,石油对外依存度已超过55%,铁矿石等重要矿产资源对外依存度也都在55%以上,全国年均缺水量超过500亿立方米,2/3城市缺水,大江大河特别是黄河、海河、淮河、辽河及西北内陆河区水资源开发利用接近或超过水资源承载能力,耕地面积已接近18亿亩红线;环境污染严重,一些重点流域水污染严重,部分城市灰霾现 5 象凸显,重金属和持久性有机污染加重,环境状况总体恶化趋势没有根本遏制;生态系统退化,水土流失面积占国土面积37%、沙化土地面积占18%、石漠化面积占1.3%,80%以上的草原不同程度退化,地面沉陷面积扩大,生物多样性锐减,生态系统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减弱。(摘自《十八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

2.近50万平方公里水土流失被治理

目前,我们国家约有1/5的国土存在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每年仅因此相当于吃掉了3.5%的GDP总量。2002-2011年,我国有1250个县出台封山禁牧政策,封育保护面积达72000平方公里,新建成了生态型清洁小流域300多条。我们国家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70000平方公里,相当于一个四川省的面积,年均减少土壤侵蚀量达15亿吨以上,增加蓄水能力250多亿立方米,1.5亿群众直接受益。(摘自央视网)

3.我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总值超6500亿元

丹麦技术大学的研究结果显示:1吨随意搜集的电子板卡中含有大约272.16公斤塑料、129.73公斤铜、0.45公斤黄金、40.82公斤铁、29.48公斤铅、19.96公斤镍、9.98公斤锑;翻新轮胎性能和质量均能达到甚至超过新品,而其成本仅为新品的1/4,节能达到60%以上,节材超过70%。有数据显示,仅国家开展的家电以旧换新活动,就回收旧家电6211.3万台,共回收利用各种废旧物资9.67亿吨,主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总值超过6500亿元,可再生资源产业年平均增长率超过了20%,其中电视、冰箱、空调、洗衣机等四大件就回收了6000多万台,为此节约的能源价值近2万亿元,相当于节约矿产开采量65亿吨,相当于开发了5000多个大型矿山,节约标准煤10亿吨,减少垃圾处理量35亿吨。(摘自《经济日报》)

4.10年义务植树264亿株

2002-2011年,全民义务植树61亿人次,一共植树264亿株,如果间隔2米,把这些树排成一条线可以绕地球1078圈,如果每10平方米种棵树,这264亿棵大树能够铺满整个河南省。十年间我国的人工林保持面积由4667万公顷增加到了6169万公顷,同时我国的 6 人工林保存总面积也成了世界第一,森林覆盖率由16.55%增加到20.36%,这相当于把整个云南省都盖上了绿色地毯。在城市里,我们头顶上和脚底下的绿色也越来越多,十年间我们的城市绿化覆盖率由28%提高到38%,绿地率由24%提高到34%。十年间世界森林面积每年都以520万公顷的速度在减少,而中国的植树造林相当于每年为地球追回550万公顷的损失。(摘自央视网)

5.2012年主要污染物减排完成情况及2013年目标

2012年,我国环保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全面完成。统计数据显示,和2011年相比,2012年二氧化硫排放量减少4.5%,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减少3%,氨氮排放量减少2.5%,氮氧化物排放量减少2.8%,超额完成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

2013年确定的减排目标是:与2012年相比,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减少2%,氨氮排放量减少2.5%,氮氧化物排放量减少3%。(摘自新华网)

6.70%以上城市大气污染源来自汽车排放

监测表明,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快速增加,我国城市空气开始呈现出煤烟和机动车尾气复合污染的特点,我国已连续三年成为世界机动车产销第一大国,截至2012年,我国机动车保有量达到20754.6万辆。2011年,全国机动车排放污染物4607.9万吨,比2010年增加3.5%,其中氮氧化物(NOx)637.5万吨,颗粒物(PM)62.1万吨,碳氢化合物(HC)441.2万吨,一氧化碳(CO)3467.1万吨。汽车是污染物总量的罪魁祸首,其排放的NOx和PM超过90%,HC和CO超过70%。(摘自《2012年中国机动车污染防治年报》)

7.我国环境保护法律和制度密集出台

目前,我国已制定了包括水污染防治、海洋环境保护、大气污染防治、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环境影响评价、放射性污染防治等环境保护法律9部、自然资源保护法律15部,以及清洁生产、可再生能源、农业、林业、畜牧等与环境保护关系密切的法律。国务院制定或修订了《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野生动植物保护条例》等50余项行政法规;发布了《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 7 的决定》等法规性文件。与此同时,国家颁布了1100余项环境保护标准,建立了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标准体系。颁布了《环境影响评价法》,开展了规划环评和战略环评,将环境法制建设推向了决策、规划和综合管理的源头。国家环保部门联合相关部门推出了生态补偿、绿色信贷、绿色证券、绿色贸易、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等环境经济政策,公布了高污染、高风险产品名录,严格了企业上市环保核查,有效地抑制了“两高一资”产业扩张,防范了股市风险。(摘自国家环境保护部网站)

8.环保科技工作转型发展目标

具体指标包括:2015年污染减排科技贡献率达55%以上;“十二五”期间制修订国家环保标准600项以上;“十二五”期间完成30项重点行业污染防治技术政策、40项污染防治最佳可行技术指南和40项工程技术规范;2015年环境服务业产值占环保产业的比重达到35%以上;“十二五”期间环保科技人才队伍总量比“十一五”期间增长50%以上。(摘自《中国环境报》)

链接五:名词解释

1.生态文明:从广义角度来看,生态文明是人类的一个发展阶段。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文明的高级形态,是工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超越工业文明的新型文明境界,是在对工业文明带来严重生态安全进行深刻反思基础上逐步形成和正在积极推动的一种文明形态,是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形态。人类至今已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三个阶段。

从狭义角度来看,生态文明是社会文明的一个方面。生态文明是继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之后的第四种文明。其中,物质文明为和谐社会奠定雄厚的物质保障,政治文明为和谐社会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精神文明为和谐社会提供智力支持,生态文明是现代社会文明体系的基础。

从发展理念来看,生态文明与“野蛮”相对,指的是在工业文明已经取得成果的基础上,用更文明的态度对待自然,拒绝对大自然进行野蛮与粗暴的掠夺,积极建设和认真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改善与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

从制度属性角度来看,生态文明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生态问题实质是社会公平问题,受环境灾害影响的群体是更大的社会问题。资本主义的本质使它不可能停止剥削而实现公平,只有社会主义才能真正解决社会公平问题,从而在根本上解决环境公平问题。

2.城市矿产:是对废弃资源再生利用规模化发展的形象比喻,是指工业化和城镇化过程中产生和蕴藏于废旧机电设备、电线电缆、通信工具、汽车、家电、电子产品、金属和塑料包装物以及废料中,可循环利用的钢铁、有色金属、贵金属、塑料、橡胶等资源,其利用量相当于原生矿产资源。目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迅速发展时期,国内矿产资源难以支撑经济增长,同时我国每年产生大量废弃资源。因此,大规模、高起点、高水平开发利用“城市矿产”资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既能节省大量原生资源,弥补原生资源不足,又能“变废为宝,化害为利”。

3.绿色经济:绿色经济一词源自英国环境经济学家皮尔斯于1989年出版的《绿色经济蓝图》一书。绿色经济是一种融合了人类的现代文明,以高新技术为支撑,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能够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是市场化和生态化有机结合的经济,也是一种充分体现自然资源价值和生态价值的经济。绿色经济的本质是以生态、经济协调发展为核心的可持续发展经济,是以维护人类生存环境,合理保护资源、能源以及有益于人体健康为特征的经济发展方式,是一种平衡式经济。

4.排污权交易:是指在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确定的条件下,利用市场机制,建立合法的污染物排放权利即排污权,并允许这种权利像商品那样被买入和卖出,以此来进行污染物的排放控制,从而达到减少排放量、保护环境的目的。它是政府用法律制度将环境使用这一经济权利与市场交易机制相结合,是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场“无形之手”紧密结合,控制环境污染的一种手段。

我国排污权交易制度的酝酿工作可追溯到1988年的排污许可制度试点。2002年7月,国家环保总局落实了“二氧化硫排放交易”七省市试点工作。

5.生态补偿机制:是以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为目的,根据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生态保护成本、发展机会成本,综合运用行政和市场手段,调整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相关各方之间利益关系的环境经济政策。是一项具有经济激励作用、与“污染者付费”原则并存、基于“受益者付费和破坏者付费”原则的环境经济政策。目前我国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重点领域有4个方面,分别为:自然保护区的生态补偿;重要生态功能区的生态补偿;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补偿;流域水环境保护的生态补偿。

6.绿色消费:绿色消费是指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需求、购买和消费活动,是一种具有生态意识的、高层次的理性消费行为。绿色消费是从满足生态需要出发,以有益健康和保护生态环境为基本内涵,符合人的健康和环境保护标准的各种消费行为和消费方式的统称。包含“3R”和“3E”原则,“3R”:即Reduce:减少非必要的消费;Reuse:修旧利废;Recycle:使用再生原料的产品。“3E”:即Economic:讲究经济实惠;Ecological:讲究生态效益; 9 Equitable:符合平等、人性的原则。

下载2017上半年重庆公务员申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构建美丽绿色中国(合集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7上半年重庆公务员申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构建美丽绿色中国(合集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推进生态文明 建设美丽中国

    推进生态文明 建设美丽中国 岁月流金,盛世丰年。在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带来的希望中,我们告别了奋发有为、硕果累累的2012年。中国人却正以难以撼动的决心,导引一场持久深刻的经......

    推进生态文明 建设美丽中国

    推进生态文明 建设美丽中国 党的十八大报告独立成篇系统论述“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首次提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这......

    推进生态文明 建设美丽中国

    推进生态文明 建设美丽中国 ——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述评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 一个城市的发展,不仅仅表现为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和高质高效的经济增长,还应是生态文明建设带来的天蓝水清、惠泽民生。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树立......

    推进生态文明 建设美丽中国

    推进生态文明 建设美丽中国 ——————1147013 张倩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

    推进生态文明_建设美丽中国(最终版)

    弘扬生态文化 推进生态文明 建设美丽中国 (学习十八大报告 贯彻十八大精神) 党的十八大报告独立成篇系统论述“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首次提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

    申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范文)

    星火协议——更高通过率的完整方案 申论范文: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 美丽中国的关键是“美”,是让人民看到自然之美、社会之美、人心之美。建设美丽中国,我们既要“金山、银......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共建美丽中国[合集]

    2015年中考时政热点专题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共建美丽中国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关注、分析我国的环境问题,认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性; (2)能力目标:能结合实际、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