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生殖器官的生长教学反思
总结花的基本结构知识,然后提出开花之后是怎样进行生殖的?由教师引导学生注意雌蕊内部结构此时准备了什么――胚珠,其中含有一枚卵细胞。然后讲传粉、受粉,花粉粒由雄蕊花药出来,来到雌蕊花柱上被黏液黏附并开始萌发。花粉粒花粉管将精子送入胚珠中央与卵细胞结合完成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这一过程,可用直观手段的多媒体动画课件,变微观为宏观,同时用板书形式将要点用箭头连起来。最后由教师继续讲解受精之后子房、胚珠发生的变化,将果实各部分与子房各部分结构对应起来,明确果实形成的基本事件。
到此,学生要明确一个生活史历程的完成。在课堂教学中,发展学生的自主意识、自主能力,教会学生有个性地认识主体,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主动地学习、主动地发展个性特长,是现代教学论的观点。为了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教师需充分创设自主学习的情境,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良好氛围,学生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本节课中,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组,将多媒体作为学生学习获得新知的工具,学生们在教师操作的多媒体下兴致盎然地欣赏、观察、思考、理解,然后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合作,教师适时加以点拨、引导。在问题情境中,以疑启思,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参与。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的能力和个性都得到了发展。
第二篇:《生殖器官的生长》第二课时教案
一、本节课教学目标:
《生殖器官的生长》第二课时包括传粉和受精、果实和种子的形成两部分内容,属于识记和理解水平,当学生学习结束后应完成以下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描述传粉到受精的过程,阐明受精作用之后种子和果实各部分的来源。
2、说出子房的结构和果实的构成。
3、正确区别日常生活中的种子和果实。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实物的观察,学生能把课本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2、通过概念图的绘制,尝试学习生物概念的方法。
3、通过观察传粉过程幻灯片、学生自己总结传粉的概念和方式的教学模式,学生锻炼了运用生物学术语描述生物现象的能力,培养了生物素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实物的观察、分析和思考科学问题,形成认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2、通过本节学习,养成爱护花草、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
3、充分运用多媒体CAI课件,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二、教材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1、本节教学重点是:子房的结构。
2、本节教学难点是:理解传粉、受粉、受精作用与随后子房和胚珠相应结构的变化。因为这一动态过程难以直观看到,仅凭原有知识联想学习是有一定难度的。
3、解决方法:
通过学生观察实物:让学生观察桃子、花生、黄豆、玉米粒等果实或种子的实物,让课本知识和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深他们的印象。
同时通过多媒体的动画演示法:让学生直观感受受精作用过程,理解受精的概念,以及受精后子房的变化。
用概念图法:用形象直观的概念图解决本节概念较多、较繁杂、学生易混淆的问题。
三、教学方法:
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这节课的教学理念。培养各方面能力、发展智力、学以致用是本节课设计的出发点,在教学中主要让学生讨论、观察传粉和受精过程、观察果实和种子形成、观察不同类型果实和种子实物等几个环节。
1.回顾法:导入新课,以回顾上节课中与本节教学内容有关联的重点内容的方式开始本节的课程。
2.互动教学法:在落实本课的重点、突破两个难点内容时,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讨论分析,既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又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师生互动教学过程。
3、概念图教学法:本节涉及的概念较多,运用概念图教学方法能科学和有效的保证学生正确领会和系统地掌握教材而不致造成混乱和歪曲。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传粉、受粉、受精作用与随后子房和胚珠相应结构的变化,因为这一动态过程难以直观看到,所以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让学生直观看到传粉、受精过程,以加深学生的印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5、实物图教学法:为了让学生区分果皮、种皮等概念,为了让学生辨别日常生物学概念和科学的生物学概念,用实物图观察教学法可以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
四、(三)具体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及设计思路分析
复习提问哪些是植物的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展示豌豆、花生的花的图片,再展示桃子、花生、小麦粒、玉米粒的实物,提出问题它们各属于植物的什么器官?如何发育来的?导出本节课内容:植物体开花之后必须经过传粉受精才能结出果实。
导入新课,以设问的形式直奔本课的两个重点内容,然后逐一展开。孔子曰:“温故而知新”,让学生在回忆旧知识的基础上,来学习本课新知识。
教师板书:第三节 生殖器官的生长
(二)
一、传粉和受精
二、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1、传粉:看豌豆、花生、油菜、向日葵的花的幻灯片,再看传粉过程的动画。之后学生自己总结传粉的概念:花药里散出的花粉以一定的方式传到雌蕊的柱头上,叫传粉。
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积极有效地参与,充分发挥他们作为学习主体所应有的作用。
看幻灯片传粉方式模式图,启发学生自己总结出传粉的两种方式: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技能、技巧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发现问题的能力。
教师导问: 植物不能像动物那样移动,它们是如何实现异花传粉呢?
学生观察风媒花和虫媒花的图片,自己总结出异花传粉借助风力或昆虫。
师生互动,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学会思考,并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
教师总结: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发现有的植物的花冠很鲜艳,有的植物的花很香,有的植物的花有甜美的花蜜。为什么有这样的结构?是为了让人们观赏?让蜜蜂采蜜?植物是很聪明的,它们有它们的目的,它们的目的是什么?(学生回答:为了吸引昆虫传粉)这样的花叫虫媒花。如苹果的花。
但有的植物的花,花瓣和花萼的颜色不鲜艳,或者没有花瓣和花萼,没有香味和花蜜,但它们的花粉多且轻,容易被风吹散;有的花的柱头常有分叉和粘液,容易接受花粉,这样的花叫风媒花。如玉米的花。
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一草一木,热爱生命的文明习惯。
教师导入:传粉完成以后,是否就可以结出果实呢?
2、受精:
教师活动:幻灯片展示受精过程示意图
充分发挥多媒体的功能,创造其它媒体无法实现的直观效果,突破本节的难点
学生活动:观察受精过程之后,要求学生尝试总结受精作用的概念:当花粉落在雌蕊柱头上以后,在柱头表面的粘液作用下开始萌发,长出花粉管。花粉管穿过柱头,沿着花柱向子房方向生长,进入子房,直达胚珠。当花粉管进入胚珠内部时,释放出精子,胚珠里的卵细胞与一个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极核和另一个精子结合形成受精极核。
创设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境,教会观察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导入:受精作用完成以后,果实和种子就可以形成了。
三: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学生猜谜语“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着白胖子”是什么?教师展示花生实物图,同时边剥花生边问学生麻屋子、红帐子、白胖子各自是什么?同时展示小麦籽粒、玉米籽粒实物图,导出问题:这些果实是怎么形成的?
新课的引入与课题紧密结合,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用实物图教学法能起到激励学生并引发强烈的求知欲与探索欲望。
教师讲解:完成受精作用以后,花冠、雄蕊等结构一般随之萎谢,而雌蕊的子房却明显发育起来,最终发育成果实。那么子房是怎样发育成果实的?我们必须先了解子房的结构。
导入本部分内容
1、子房结构
教师用幻灯片图示子房的结构示意图
采用概念图教学法教授本部分内容,为下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2、子房的发育:
教师讲述: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大部分通过输导组织的筛管集中运送到子房和胚珠,供它们进一步发育成果实和种子。现以桃子为例,看子房的各部分如何形成果实的不同结构。
展示受精后子房各部分变化的多媒体课件
和前面讲的植物的光合作用、运输作用联系在一起,使学生头脑中对植物的生命活动形成一个完整的认识。
再次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法使抽象的内容直观化
学生活动:在教师讲述、展示的基础上,以概念图的形式总结子房各部分的结构及发育。
用概念图教学法引导学生分析、体会建立生物概念、生物规律的科学方法。
学生总结回答:花生的“麻屋子、红帐子、白胖子”各自是花生果实的什么结构。
把教材和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练习:
1、让学生观察一粒黄豆、一粒玉米、一粒小麦、一粒瓜子,哪些是果实?哪些是种子?
2、所有的果皮都不能吃吗?
果皮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是不能吃的,如花生的果皮。而不少果实人们正是吃的它的果皮,如桃子,人们吃的是它的中果皮。
3、无花果真的无花吗?
让学生会区分生物学术语和日常错误的说法,把所学内容应用于生活实际,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在学习中得到快乐,体会成功。
教师总结本节课内容,强调应掌握的知识。
布置作业:
使该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初步的条理与框架,使知识结构清晰明了。
板书设计: 第三节 生殖器官的生长
二、传粉和受精:
1、传粉:①定义:
②方式:
2、受精:定义:
三、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1、子房的结构:(见概念图)
2、子房的发育:(见概念图)
五、教学反思:
首先自己在教学指导思想上突破了陈旧过时的教学理念,注意贯彻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体现了全新的、正确的学生观、教学观,突出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树立了科学的课堂教学效能观。
本节课注重对学生观察能力、思考能力的训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部分学生都能与同伴团结协作、积极交流,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新课导入阶段,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多种花卉图片,不仅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还陶冶了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了其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在学习“传粉和受精”环节,通过在教学中恰当演示多媒体课件,把抽象的内容变得直观形象,使得学生的学习起来简单明了。在学习“果实和种子的形成”环节,让学生边观察实物图、边剥离花生的果实,不仅训练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还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由于时间关系和本人能力的限制,设计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第三篇:《观察绿豆芽的生长》教学反思
开始上课前,让学生汇报自己做的绿豆发芽的实验情况。有些学生的绿豆全部发芽,有些学生的绿豆因为缺水等原因没有发芽。再一次向学生明确绿豆发芽所需要的条件,然后引出探究内容,绿豆发芽不需要阳光,那绿豆芽的生长需要阳光?
绿豆发芽实验是把绿豆放纸巾上,而绿豆芽生长实验是把已经发芽的绿豆移植到土壤里,学生可能是因为上节课把绿豆发芽实验和绿豆芽生长实验弄混了。这样就有一小部分学生实验出现了问题。有些时候老师认为交代得很清楚,到了学生那里就可能会变复杂了。所以,一定要向学生明确实验步骤,语言必须简练精确。
对于这节课,我在课前做了充分准备,两盆绿豆芽长势状况对比非常明显。学生通过观察,一下就比较出见光的绿豆芽茎粗壮、叶子绿。不见光的绿豆苗虽然长的也较高,但整体颜色呈白色,叶小而黄。对比强烈的绿豆苗为实验结论的最终形成提供了很好的前提保证。
所以,我更加深切地体会到,实验教学中,教师的前期准备工作对于实验的成功,对于实验教学的顺利开展是多么的重要。在以后的实验中,教师更应该做好预实验,掌握好实验成功的条件和关键,提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第四篇:课文《生长的植物》教学反思
《生长的植物》一课是浙美版教材上的一课,本课很多人上过,我个人觉得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用写生的方法表现事物的能力。于是,我的课堂也是朝这两个方向努力。在没上这课之前觉得很简单,但真正研究后才发现,上好这课不容易。
问题1:生长的植物,植物包括草本,木本,藤本等等,这么多植物下手。问题2:作业是用写生的方式完成。四年纪的孩子还不是太明白写生的概念,学生一画就容易加进固有的概念,而缺少细节的变化。
从哪个点进去,用什么教学手段让学生能主动自觉地去产生的观察的意识,并能生动地表现出物体细节的变化似乎成了本课的难点,也成了一直萦绕我的问题。四年级上的孩子,对事物的描绘还是处于想象和概念的层次。如何引导他们成了关键,我找到了一个点,通过植物连连看,引导学生认识生活中的绿色植物,让学生观察叶片特征说一说,画一画,紧接着我采用了植物线描写生的方式进行示范。这样的好处是一开始给学生降低了难度,解决了有的学生无从下手的困境。同时,也能让孩子们更仔细地去观察植物的细节。比如:叶子的整体造型不同,有的是细长的,有的是很多小叶子根据一定的排列组合在一起,有的叶子的边缘是流畅的,有的有锯齿边等等。
第一次试教,总得来说还算顺利,可也有很多的问题。
1、教师的演示时对于构图的安排偏小,应该在简单的示范后出示一幅完整的作品让学生观察欣赏更为全面。
2、画家作品欣赏部分,我的引导不够明确,学生也说不出什么来,时间花了但却没什么实际的效果,接下来得多找些资料先对作品有了解才能指导学生欣赏。
3、评价的语言也过于平淡,应多以鼓励为主。
第五篇:科学《蚕的生长变化》教学反思
我们对于事物的认识都遵循由感性到理性,由表层到深层的顺序,层层递进去研究,挖掘。但,今天我却打破了这种正常的认知顺序,巧妙地调整后,却调出了一份好心情。
蚕其貌不扬的外表,甚至说看见它那笨拙的的样子会有一种令人生厌的感觉,可它却有一种默默无闻,一心吐丝造福人类的可贵品质。人们的记忆中早已没有了那其丑无比的笨笨虫的形象,取而代之的是一个被美化的,可爱的小生命。
今天,在进行蚕的身体结构认识的教学环节中,当我把一幅栩栩如生的蚕的图片出示在学生面前时,大部分学生都把脸转到一边,并不住地说:“真恶心。”个别几个学生虽没有做出那么强烈的反应。但也只是为了免遭老师的批评。我当时确实很气愤,可转念一想,如果换成我,不了解蚕吐丝的本领,看到这样一个面目可憎的小生命,也会有恶心的感觉。要想深刻地了解剖析一种事物,需要建立在对它良好的第一印象的基础上。于是,我马上想到调整教学顺序。先从后面的内容入手,我向学生生动地讲解了蚕这么小的生命,却能吐出那么多的蚕丝,人们用这些蚕丝织成了许多精美的丝织品…学生的心理在一点点变化,由厌恶到惊叹到喜爱,我抓住这个契机,问同学们:“你们喜欢蚕吗?”学生毫不犹豫地回答:“喜欢。”那么我们就带着喜欢之情再去观察这个小生命,研究一下它身体结构的特点。学生都愉快地投入其中,其乐融融。最初的厌恶之感已消失得无影无踪。
书是死的,人是活的。教师不是书本的简单复制者,而应该努力使自己成为书本的升华再造者,活人教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