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美术的节奏教学设计
二、教 材: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规范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三课
三、教学时间:1课时
四、同学分析:
对于花边(二方连续纹样),同学并不陌生,三年级已有所接触,并初步掌握了绘制的方法,为了激发和坚持同学对已接触过的知识的兴趣和新鲜感,在优秀教案上,把重点偏重放在掌握花边的排列规律并学以致用,联系生活,尝试运用花边装饰生活用品,通过同学以小组合作的方法去安排房间,让同学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在合作学习中发展发现美、运用美、表示美。
教师在教学中,要依据同学的年龄特点,不只要创设良好的人文情境,对同学进行人文教育,也要为他们营造一个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提高他们的协作能力,并在轻松愉快的学习过程中,为同学自主发展发明良好的空间。
五、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以花边作为切人点,通过教学活动让同学体验、感受、了解花边在生活中的应用,运用熟悉的媒材和表示手法,发明性地参与学习,体验美术活动带来的乐趣,引导同学感受祖国民间美术的特殊审美情趣和艺术魅力,培养同学热爱生活的情感和对民族文化艺术传承的意识。本课体现了“美术·人文”融为一体的教育理念。
教材通过同学的亲身感受,对花边有了深入的了解,认识到花边在形状、排列上的艺术特点,促进同学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欣赏不同排列方法的花边在生活中的运用,感受其装饰美化环境的功能。对生活中不同美感的花边进行欣赏,调动学习的兴趣,激发同学探究的热情、发明的热情。这样的学习既贴近儿童的生活,又符合中年级同学的审美心理特点和表示能力。
六、教学目标:
1、知识性目标:感知花边与生活的联系,认识、了解花边的造型和装饰的特点,学会运用花边进行装饰。
2、能力性目标:通过剪、贴、画、印等方法,能利用花边的多种排列方法进行装饰,培养同学的造型能力和审美能力。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性学习促进同学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并通过本课,让同学对生活中的美的理解更上一个台阶。
3、情感性目标:通过欣赏具有广西民族特色的壮锦等各种物品,促进同学对民间艺术的了解与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通过各种教学手段促进同学之间的交往与交流,树立互助、合作的集体观念。
4、发展性目标:培养同学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了解民俗文化,珍视民间保守文化艺术的发展,渗透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七、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欣赏生活中不同的美术节奏,使同学能够利用二方连续或有规律的纹样,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安排带有民族特色的房间和物品。
八、教学难点:
如何将单独纹样有规律的排列或重新组合,发明性的设计出更多的花边排列方法,设计、装饰和安排具有民族特色的房间。
九、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彩色纸、剪刀、各种花边、音乐、有花边的少数民族物品等。
2、同学准备:彩色水笔、橡皮泥、颜料、腊光纸、剪刀、双面胶、制作好的各种花边等。
十、教学过程:
(一)、引导发现,舞蹈导入。
1、教师带领同学跟着《兔子舞》音乐有规律的跳舞,增强趣味性,并在音乐和舞蹈中感受音乐的节奏。
2、教师请1—2位同学根据兔子舞的节奏用图案或图形表示出来,感受美术中蕴含着音乐节奏的美。引出课题。
3、教师示范,出示课题:美术的节奏。
(本环节设计意图)《美术课程规范》中提出:“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出现形式和教学方式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耐久的情感态度。应将美术课程内容和同学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节奏感强的兔子舞,既容易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又能让同学通过有规律的音乐节奏去发现美术的节奏,认识到音乐美术的共性。
更好的体现出课程整合的新理念。
(二)、学习交流,启发联想。
1、课本中“知识窗”的学习。
2、抢答游戏,让同学找出画面中出现的有规律、有节奏的景或物,并进行抢答。
3、展示具有广西特色的少数民族服饰和物品,增加对广西民族特色物品的了解,增强审美意识。
4、设问:这些图案平时我们都见过,你们把它叫做什么啊?
花边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呢?
(本环节设计意图)在本环节的学习中,同学通过课本学习了解了音乐和美术的共性,并通过欣赏课件中展示的生活中各种有规律、有节奏的东西,进一步感受二方连续与我们的生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并能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美感。灵感来源于生活,在欣赏完教师提供的实物之后,同学就有了把美融人生活的想法,这些也为后面同学进行设计花边的排列方法的环节起到一个很好的铺垫作用。
(三)、直观学习、开拓思路,合作探究。
1、教师通过实例(同学扮演兔子,以单独纹样的图案再现)让同学直观的复习二方连续纹样知识,并与音乐相结合,让同学根据不同的音乐的旋律用肢体尝试摆出更多的排列方法。
2、师示范把花边进行重新组合,同学动手尝试设计出更多不同的排列的方法:
(教师把花边撕开后,根据不同于兔子舞的音乐,把单独纹样进行重新排列,变化出更多的花边排列方法、启发、拓展同学的设计思路,让同学能够设计出更多更好的排列方法,通过实践,巩固和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认识。
3、赏课件,从课件中学习更多的排列方法并引出作业。
(设计意图)在欣赏完大量的花边图案后,同学对花边的多种排列方式就更有兴趣了,在这一环节中,采用了扮演的形式,配以老师的讲解,使同学明白了二方连续排列的重要性,懂得了不同的排列形式所发生的视觉效果和装饰功能、这对同学接下来的学习和作业中,假如选择适当的花边排列方式来美化环境和物品,起到了一定的协助作用,也是解决本节课的难点之一。
(四)、小组合作,快乐表示。
1、同学去房间自由观赏,对房间构造有个整体的了解。并把自身感兴趣的、想安排的东西记下来。综合全组意见,把本组最想安排物品反馈给教师。
2、教师提出作业要求:分小组分工合作安排本组负责安排的物品,讨论一下制作的资料和方法。(小组合作研究制定方案,落实设计、安排的人员,进行分工。)
3、同学分工合作,教师巡视指导,协助遇到困难的小组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分组活动是为他们营造一个轻松、自由、和谐的交流空间和平台、让他们在美术体验活动中增强友谊和合作,去自主探索和发现事物的能力、培养同学互相交流、协作发展、合作学习的能力。
(五)、交流展示、教学评价。
1、同学自由相互展示评价,展示自我,介绍自身的作品,体验合作学习带来的乐趣。
2、教师带领大家集体评议。
(设计意图)体现“为促进同学的发展而进行评价”的教学理念,既重视同学的自我评价,又注重对同学学术活动表示的评价。培养同学正确的审美评判能力,同时有助于同学自身的互相学习,一起进步、和谐发展。
十一、板书设计:
第二篇:《节奏的美感》教学设计
《节奏的美感》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创设音乐情境,体验、感受音乐节奏带来的美感。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观察、了解节奏于自然,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
切的联系。
3.分析美术作品中的节奏,体验节奏与美术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体验节奏的美感,分析探究节奏的规律。
教学难点:运用节奏的美感,进行二方连续纹样的设计。
三、教学策略
本课教材为学生呈现了关于节奏的图片,有生活中的节奏、建筑中的节奏、美术作品中的节奏。美术作品中两种或多种不同的要素按照一定秩序重复出现,可以产生节奏感。它是构成美术作品形式美的重要因素。从音乐中的节奏联想到美术作品中的节奏非常关键。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可能不容易理解,因此教师需要提供大量生活中、美术作品中有节奏的图片让学生欣赏。学生完成作业时可以结合音乐共同感受节奏,也可以设计二方连续纹样进行表现。
《绿韵》是日本风景画家、散文家东山魁夷的作品。这幅风景画以西方写实的眼光捕捉日本情调之美,表现出未经现代文明污染的纯洁的大自然。画面中颜色深浅、高矮不同的树使人们觉得画面起伏、生动,构成了画面中的韵律感和节奏感。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常简称“青花”,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属釉下彩瓷。青花瓷盘的花边采用二方连续纹样进行设计,由于它具有重复、条理及有节奏的形式美,具有很强的韵律感,所以常用于器皿的花边设计上。本课教学可采用以下环节:听音乐中的节奏—联想生活中及美术作品中的节奏—欣赏图片—创作绘画或剪纸作业一展示评价。教师可以通过播放节奏感较强的音乐将学生带人情境中,再出示大量的生活照片让学生寻找节奏,将美术作品中的节奏自然而然地带到学生身边,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在作业表现方面,可以先让学生欣赏优秀美术作品中的节奏和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族服饰上的二方连续或四方连续纹样,为学生的创作打开思路。
四、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含过程与方法)
设计目的和说明
教学准备
教学用具水彩笔、彩色纸、剪刀、图片
情境导入
激趣导入,明确目标
播放一段节奏感强的音乐或视频,让学生仔细聆听(拍手歌)播放极富节奏感的儿童歌曲《七色光》,让学生共同欣赏,在歌曲的感染下有的同学随着哼唱了起来,有的还欢快地跟着节奏打着拍子。看来同学们都非常喜欢这首歌,那谁能说说你为什么喜欢?有的说歌曲的旋律好听,有的说歌曲的节奏欢快。原来欢快的节奏使这首歌曲更加富有感染力,那么什么是节奏?
师生一起用手拍出或模仿出这段音乐的节奏变化(钟表声)同学们喜不喜欢这首歌?
请大家都安静下来静静聆听一种声音。(播放音效钟表的嘀嗒声)
谁能模仿一下?(同学们争先恐后的模仿。)
钟表嘀嗒嘀嗒声音的重复出现也产生了节奏,再想一想,看一看我们生活中、大自然中还有那些富有节奏感的事物和现象?
心脏不停地跳动,海浪的潮汐,太阳的日出日落,一排排的树林,教室桌椅的排列等。
节奏原本是音乐术语,是指音响的轻重缓急和节拍的强弱长短交替出现而形成的规律。
节奏能不能画出来呢?我们共同了解一下美术的节奏。
讲授:什么是节奏
解释节奏的概念并引入美术的节奏,举例说明,如线条高低起伏的变化。
揭示课题:节奏的美感
出示学习目标(设计意图:用一段音乐导入感受认识什么是节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音乐情境,体验、感受音乐节奏带来的美感。了解节奏与美术的密切联系,从多角度培养学生对美的体验和感受。
二、围绕目标、逐个突破
设计意图:这一阶段通过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和律动表演来体验、感受节奏。
讲授新课
理解节奏:
给学生播放非洲的鼓点音乐,让学生感受鼓点的节奏,然后思考:音乐作品中的节奏与美术作品中的节奏有什么不同?
教师出示铁栅栏的图片让学生欣赏,学生用简单的线条概括出图片中的铁栅栏。
试着找一找它们的规律。学生讨论,通过刚才用线条进行描绘,你发现了什么?
1.观察欣赏
出示图片(建筑物、风景、动物等)让学生找一找图片中的节奏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观察欣赏的同时自主学习,寻找节奏的美感)
在生活中你还看到过哪些类似的图案?引导学生分别从建筑、植物、风景中去寻找节奏。
引导学生充分投入到寻找生活中有节奏感的事物中。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节奏就在我们身边,学生学习积极性得以调动,激发了学习兴趣,而且印象深刻。
交流探究
2.讲解示范①介绍二方连续纹样的概念,出示单位纹样设计②欣赏出示的范作和学生作品并指导学生学习连续纹样的主要形式(如散点式、折线式等)和排列的方式(大与小、粗与细、曲与直、疏与密)③小组讨论:怎样使单位纹样重复不变地出现?④师示范步骤:先构思设计好图形后画出或剪出图形再进行重叠排列
小结:美术作品中两种或多种不同的要素按照一定的秩序重复出现,可以产生节奏感。它是构成美术作品形式美的重要因素。
教师演示:提示学生可以运用重复或二方连续纹样表现节奏出示范画:
说说他们有什么特点?
重复排列、交替出现、有节奏感。引导讲解节奏同样是美术作品中重要的构成因素。
这些好看的花边是根据哪些事物和现象变化而来的?有太阳月亮的交替出现,植物茎叶的生长,海浪的翻涌,小朋友手拉手排列等
将这些具有节奏感的事物和现象,进行变化、排列组合,这样就形成了好看的花边。
我们还可以表现哪些有节奏感的事物与现象?可以把它们变成美丽的画和漂亮的花边,装饰、美化我们的生活。
在范画赏析环节中,注重美术作品与学生生活的紧密联系,选取同学们身边非常熟悉的事物,使学生树立起美术与生活的相互转化,相互融合的意识,使学生感受到美就在我们身边,明确美术教学不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
欣赏提升
生活中关于美术的节奏,如工艺品中的节奏——青花瓷盘(瓷器)。
绘画作品中的节奏,如《绿韵》(日本画)。
民族服饰上的节奏,如贵州黔东南地区少数民族服饰上的花纹。
更主要的是让学生在学习中真正去体验,感受去理解,把被动的学习变成主动的参与,从而来理解美、创造美,表现美。
联想创作
学生作业
用绘画或剪纸的方法表现节奏感,用绘画的方法创作二方连续图案,表现节奏感
教师巡视辅导,解决突出的问题。
回扣目标,小结提升,生活中处处存在节奏。
展示评价
课后拓展
评价展示小组互评作品,选出优秀的作品展示,并请学生介绍作品。
学生评价展示与讲评阶段,展示学生作业,让学生介绍自己的创作意图,师生共同点评。
拓展延伸
节奏的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给人们带来无限的美感和享受。
第三篇:切分节奏 切分音 教学设计
切分节奏 切分音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掌握什么是切分音。
2、在掌握什么是切分音的基础上,让学生掌握切分节奏的各种类型。
3、学生能够在视唱中准确的演唱出带有切分节奏的乐谱。
4、能够在练耳中正确的听记出带有切分节奏的乐谱。2学情分析
我校学生大部分来自西海固移民,虽然学校有音乐课,可是并没有系统的学过音乐理论知识,教学模式比较单一。学生在音乐上有较高的欣赏能力和演唱水平,但在音乐素养方面比较弱,尤其不能够熟练的认识基本的简单的节奏,不能在音乐中表现出一定的律动自觉性来。本节课的切分音节奏也是对他们音乐知识的一个积累。3重点难点
重点:切分音、切分节奏的概念和读法 难点:切分节奏的视唱和听辨 4教学过程
导入:
1、可以用朗诵带切分节奏的童谣导入新课,如童谣《拔萝卜》 老爷爷拔萝卜,哎哟哟拔不动。老婆婆来帮忙,哎呦呦拔不动。小朋友来帮忙,哎哟哟拔不动。小黄狗来帮忙,哎哟哟拔起来。
2、读切分节奏,可先用读的方法进行练习,先将第二个轻声读,再过渡到读第二个不出声,还可以让学生用切分音读自己的名字,数3个数, 唱3个音等,将口读,手拍,跺脚依次加入。
3、节奏比较:让学生拍读区别上述卡片中的节奏,感受切分节奏的独特性。
师:切分节奏是音乐作品中极其常见的一种节奏型,通常我们可以把切分节奏分为大切分和小切分。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一下常用的切分打法吧!1.首先我们先一起了解一下什么是切分节奏。
切分节奏:是指打破原有节拍的强弱关系,把强拍向后移动,或者把弱拍唱的强。它的结构特点:是中间音符时值长,两边音符时值短。拍数:这个完整的节奏型需要占用两拍。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大切分常用的音符时值。
(1)“X”四分音符,我们可以把它当做一个苹果。现在老师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
(2)“X”它叫做八分音符,下面带一条横线。反过来说两个八分音符可以组合成一个四分音符。学:有没有比它更短的音符哪?师:有呀!我们继续看!
(3)“X”一个八分音符还可以分成两个十六分音符,现在一个苹果分成四份啦。
2.认识了常用的音符时值,现在我们用这三种不同时值的音符来组合大切分节奏型吧!(1)例如:在2/4拍中,我们都知道,2/4表示:以四分音符为1拍,每小节2拍。| X X |,它的强弱关系是:强弱、强弱。
(2)当我们用中间长两边短的切分节奏时,就变成了| X X X |中间的音符变成了强拍。如果画拍子打的话就是这样的。
(3)同学们请把你们的小手拿出来打一下吧!2遍。
学生:哦!老师,我明白了,中间的音符是向上向下一整拍,而且要唱的强一点,对吗? 师;对。
生:那现在如何在大切分中运用十六分音符呢? 3.我们知道一个八分音符可以分解成两个十六分音符,现在老师把前面的八分音符用两个十六分音符来代替,| XX X X |成这样啦!(与前面的对比)
(1)现在我们试着划一下拍子,还是中间的长音强,只不过第一拍向下走的时候是两个音符。2遍。
(2)学生:如果只换后面的八分音符呢?就成这样了。| X X XX | 我还想把前后都换了。可以| XX X XX |只不过我们把原来的半拍又分成了两半。(3)现在我们试着打一下这两组大切分节奏吧!
4.学完了大切分节奏,最后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运用大切分节奏的歌曲。《木瓜恰恰恰》
第四篇:三连音节奏型教学设计
三连音节奏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让同学们理解三连音的概念及特点, 准确演唱及演奏乐曲中的三连音节奏型,能够正确表达三连音赋予乐曲的情感。
二、教学难点:抓住三连音的特点,做到准确演唱。
教学重点:三连音的定义理解,三连音节奏的唱法
三、教学准备:ppt 音频
四、教学过程:
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知识点是符号“三连音” 1.新课教授
a.首先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连音符。将音符的时值自由均分,其数量与基本划分不一致,叫做节奏划分的特殊形式,也就是通常说的连音符。连音符用弧线中间加阿拉伯数字来标记。
b.下来我们就来学习一下三连音。三连音定义:三连音即是三等分1拍、2拍或4拍,每个音响1/3拍、2/3拍或4/3拍。这是一种典型的节奏变化,乐曲进行时,突然的三连音将给人节奏“错位”、不稳定的感觉。乐谱表示为连音线中间有个“3”的标记。通俗的讲,三连音就是将基本音符分成均等的三部分,用来代替基本划分的两部分,叫“三连音”。在日常生活中,当遇到名字为三个字的朋友同学时,我们喊别人的名字(xxx)时的节奏一般就是三连音。c.以国歌为例,教师示范三连音节奏唱法,并播放国歌。让同学们感受三连音的特点。
d.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了解了三连音的定义、唱法。希望同学们在课下可以再找一找哪些歌曲中还有三连音的存在,并能够准确无误的唱出三连音的节奏。
第五篇:节奏与旋律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在不同的集体中,我们会扮演不同的角色,承担不同的责任。
2.学会调整自己的节奏,融入集体的旋律,排除角色冲突带来的烦恼。
3.正确认识“小群体”和“小团体主义”,坚决反对小团体主义。
二、自主预习
1.在不同的集体中,我们扮演不同的??,承担不同的??。
2.当遇到班级、学校等不同集体之间的矛盾时,我们应从 出发,自觉地让局部利益服从,个人利益服从。
3.在小群体中,彼此?,?,找到自己的位置,体会到归属感和安全感。
三、合作探究
王萌萌这周“日程”安排很满:周日要参加一年一次的钢琴考级,每天要加抓时间练习;学校选派她为主角的话剧团参加市里“六一”儿童节慰问演出,每天放学后要排练一小时;下周二要代表学校参加全市的演讲比赛。可周二刚到家却发现妈妈正在生病高烧,需要送医院、需要照顾,而爸爸又出差在外。王萌萌真是崩溃了……
(1)针对上述材料,在排解角色冲突时需要考虑哪些问题?
(2)怎样处理这样的角色冲突?
(3)针对上述冲突,请你设计具体的解决方案。
四、随堂演练
1.人类生活离不开集体,从呱呱落地的那一刻起,我们便生活在人类的各种集体中。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我们同时属于多个集体 ②每个集体都有自己的旋律 ③在不同的集体中我们扮演不同的角色? ④不同的角色承担相同的责任
A.①②③ ??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节奏,当自己的生活节奏和集体的旋律存在差异时()
A.无关紧要,任其自然??
B.需要调整集体的旋律
C.需要调整自己的节奏??
D.应服从个人的节奏
3.生活好比一个大舞台,每个人同时属于多个集体,在这些集体中又有不同的角色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不同的集体有不同的旋律 ②每个集体都有自己的旋律 ③我们应调整自己的节奏,和上集体的旋律 ④我们应调整集体的节奏,和上自己的旋律
A.①②③ ??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4.小群体关系在社会中大量存在。研究表明,规模小的群体比规模大的群体更有凝聚力和稳定性。小群体的积极作用有()
①在小群体中可以相互接纳,相互欣赏 ②我们可以找到自己的位置 ③不再有矛盾和冲突 ④我们可以体会到归属感和安全感 ⑤与同伴互学共进,增长才干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④⑤
5.日常生活中有些小群体往往以“________”的面目出现()
A.个体 ?? B.团体 ?? C.集体 ?? D.组合体
6.“学霸班级”“学霸宿舍”不断见诸网络等新闻媒体。对此现象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在集体生活中,一些志趣相投的人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小群体有利于他们互学共进
②小群体的成员间有亲密的友谊,有利于互帮互助
③集体中的小群体都有利于个人的成长进步
④小群体的节奏与集体旋律一致时,有利于推动集体建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7.在集体生活中,我们面对矛盾、冲突,解决问题的过程是()
①我们学习过集体生活的经历 ②不可取的 ③会产生麻烦,影响学习,没必要 ④集体和谐发展、健康成长的过程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8.在集体生活中,当小群体的节奏与集体的整体利益发生矛盾和冲突时,我们应该()
A.首先维护小群体成员的利益
B.拉帮结派,建立自己的小团体
C.明辨是非,坚持集体主义
D.将自身利益置于集体利益之上
五、课后反思
【答案】
合作探究?
(1)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节奏,当自己的节奏和集体的旋律和谐时,我们就可以顺利地融入集体;当自己的节奏和集体的旋律存在差异时,为了保持旋律的和谐,我们需要调整自己的节奏。当我们面对不同集体中的角色无法统一节奏时,就可能因角色之间的冲突给我们带来烦恼。
(2)当遇到班级、学校等不同集体之间的矛盾时,应从整体利益出发,自觉地让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我们在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节奏中学习过共同生活,在解决不同集体的角色冲突中学习过集体生活,让自己更好地融入集体,感受集体生活带给我们成长的快乐。
(3)解决办法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
随堂演练
1.A 2.C 3.A 4.D 5.C 6.D 7.D 8.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