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障碍与学校体育教学论文

时间:2019-05-15 10:42: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学生心理障碍与学校体育教学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大学生心理障碍与学校体育教学论文》。

第一篇:大学生心理障碍与学校体育教学论文

论文摘要:体育教育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体育教学担负着培养大学生身心健康、享受体育、终身受益的使命。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分析他们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积极帮助他们排除心理障碍,才能圆满完成体育教学的任务。

论文关键词:体育教学 大学生 心理障碍 身心健康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其身、心还处在尚未完全成熟期,他们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发育和成长。在体育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帮助他们提高心理防御能力,提高健康水平。

一、大学生常见心理障碍及原因分析

心理障碍是指不良刺激引起的心理异常现象。研究表明,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及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点:

1、不适应大学生活。大学生人校后,有来自学习上的、生活上的、思想上的诸多不适应。大学中的教学方法、授课形式、学习方法都可能不同十中学时代,不是机械记忆、死记硬背就能接受了的。有些学生可能会找不到学习方法,产生不知所措、茫然一片的感觉。生活中也会因为远离父母,置于新的环境中,而觉得不习惯和单调乏味。这对于独生子女特别是性格孤僻的新生来说,更是一大难题。在思想上,他们也有不适应的具体表现,如现实与理想的偏差,理想中的自豪感与现实中的自卑感的矛盾等。这些不适应或多或少地会使他们的情绪受到影响,产生一些心理障碍,如焦虑、压抑、烦躁等。

2学习负担过重。除了正常的并不轻松的学业外,在大学校园里周而复始的“二点一线”式的学习生活中,他们为了考研而不惜牺牲休息时间长时间啃外语,为了找工作相对容易一些而参加各种培训班,想方设法考取各种资格证一殊不知这样的超负荷运转是一种有害身体健康的方式,长期学习负担过重将使大脑过度疲劳、活动机能降低,导致学习积极性下降、学习成绩滑坡。再加上舆论压力、精神刺激、情绪持续处于紧张状态,就会导致紧张、忧郁等心理障碍甚至心理疾病。况且,当今社会是一个竞争的社会。大学生在学习上、生活中都会遇到竞争对手。如果心理承受能力较低,不适应这种充满竞争的环境,就会怨天尤人,悲观失望,也会成为不良刺激,造成心理障碍。

3、就业压力太大。并轨以后的大学实行的是“不包分配、竞争上岗、择优录取”的机制,采用的是“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模式。学生毕业后能否就业,就成为每一个在校大学生必须考虑的头等大事。特别是大学扩招以后,大学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学生既想找到理想的工作,自己又没有实践经验;还有些学生好高鹜远、眼高手低。这些矛盾的存在,都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情绪,并产生一些消极想法或心理问题。

4、家庭及各种挫折的影响。生活中的挫折,如失去亲人,失去友谊,或是家庭中的重大变故、失恋等等;学习中的挫折,如考试成绩不佳,投出的文章未能发表,等级考试没有通过,等等。这些都会给大学生带来思想负担,造成心理障碍。还有的学生因为专业选择不当,造成学习积极性下降;有的学生因受到挫折而产生偏执、强迫等心理障碍,导致恐惧症、攻击行为甚至自杀。此外,家庭背景、成长环境上的差距,也使得大学生人际关系出现了裂痕。来自农村贫困家庭的学生或是下岗职工的子女,或多或少有一些自卑心理,不愿与他人多交往,更怕别人看不起自己;而来自富裕家庭的子女,则往往表现出目中无人、骄傲自大等不良习气。这些因素都可能带来大学生不同表现、不同形式及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

二、心理障碍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

人的心理活动总是和人的生理状态相联系的。一般性的心理活动不会给人的健康带来明显的影响,而强烈的、持续的心理活动会给人的健康造成危害,从而影响人的正常生活、学习和工作等。尤其是持续而强烈的消极情绪,可以引起神经系统功能的失调,导致各种神经官能症的产生。如神经衰弱(失眠、多梦、头痛、心悸、全身不适等)、强迫性神经症(反复出现强迫观念或强迫行为,如不自觉地产生一些不合理的、荒诞的念头,但又无法自控)、意病(大哭大叫、抽搐甚至昏迷)、恐怖症(具有条件反射的性质,当某一确定事物或情境引起焦虑时而出现烦躁不安、发抖或产生进攻行为等)、疑病症(怀疑自己得了某种实际并没有的疾病,并出现一系列症状)等。一个人如果长时间处于焦虑紧张情绪状态中,会引起胃肠等消化系统疾病。美国生理学家坎农曾在本世纪初做过大量实验研究,发现人在焦虑、忧郁时会抑制胃肠蠕动及消化腺体的分泌,引起食欲减退。另外,强烈的愤怒、仇恨、焦虑情绪,还可能造成心血管系统的疾病,出现心率不齐、高血压、冠心病、血糖增高、呼吸加快、短促,甚至导致脑血栓、心肌梗塞或暂时性的呼吸中断,心电图发生明显的变化。研究表明,在各种心理因素中,尤以心情忧郁对健康的损害最为严重,占人类死亡原因85%的八大死因中心情忧郁症居第七位。大学生中存在的上述心理障碍,不仅会引起心理疾患而且还可能引起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紊乱,导致疾病,影响健康。

三、学校体育教学对克服心理障碍的作用

在体育教学中,注重对大学生进行共产主义理想教育和道德教育,树立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是保证学生身心健康的思想基础和心理基础。一个人,只有对社会、对人生有正确的认识,才能科学地分析周围发生的事情,并做出适度的心理反应。体育对人的影响和改造已不仅仅是身体上的生物学意义上的运动,而是始终伴随着心理活动并对身、心都有影响的了个学科。通过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可以愉悦身心,陶冶情操,提高人的生活质量。

通过体育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思想。学生对集体的义务感、责任感,有助于形成自制、刚毅、勇敢等良好的意志品质(例如,集体项目的训练或是代表集体参加比赛,对集体主义思想的形成更加有益)。通过体育锻炼,能够磨练意志,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在体育训练和比赛中,对学生的自觉性、果断性、自制力、坚韧性等意志品质的培养,以及在困难中勇于奋斗的坚毅品质的形成和自信心的提高,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体育教学中,能够对学生有效进行心理承受力的培养。心理承受力的锻炼是促进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是一个人对情感刺激反应的品质之一。体育竞赛中是没有常胜将军的,我们要在教学和比赛中,有意培养学生的心理承受力,让他们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理性地面对现实,要“赢得起”也要“输得起”。尤其在面对失败的时候,要冷静地思考问题,找出失败原因,在逆境中奋起。在成绩面前,又不能骄傲自满,而应脚踏实地,继续前进,胜不骄,败不馁。这才是真正的心理健康的体现。

体育教学还可以合理宣泄不良晴绪。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任何人都可能遇到这样那样不愉快的事情而影响到情绪和健康。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对有不同爱好、不同要求的同学提供了消遣娱乐、锻炼的机会。在不如意时,在消极悲观失望时,和同学去打打球、跳跳舞,便可以转移注意力,营造良好的心情。

体育锻炼也可以塑造形体美,姿态美。体育锻炼在提高人体内脏器官系统机能良好、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同时,还可以使形体优美,肌肉富有弹性,皮肤润泽,神采奕奕,精神抖擞。这种美的感受作用于人的心理,还会让人产生愉悦的心情,饱满的情绪,使人充满活力,青春永驻。因此,在体育理论教学中,应适当增加学生心理卫生知识的教育。使学生较系统地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以及心理保健知识;帮助学生提高心理耐挫能力,学会逆境中奋起,学会自我保护、自我控制,合理宣泄不良清绪,预防心理障碍及心理疾病的产生,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的目的。

第二篇:高师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障碍研究论文

摘要:通过查阅文献、座谈讨论,对高师院校大学生悼育教学中的心理库碍进行了研究分析.体育教学与健康具有探刻的内在联系,高师体育教学改革要突出“健康第一”的思想,通过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高师体育教学;心理障碍;大学生;心理健康

1问题的提出

21世纪的人才竞争,不单纯是智力的竞争,而是包括体力、心理等各种非智力因素在内的竞争,健康与体育的结合成为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趋势.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体育教学与大学生健康的关系越来越密切,这是因为,通过体育教学不仅能够发展学生体能和运动技能,而且还能增进学生的身体健康,改善学生心理健康.可见体育教学对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大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具有不平衡性、不稳定性和可塑性,尤其是心理状态.极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若处理不当,易产生心理障碍.所谓心理障碍是指影响个体正常行为的心理因素或心理状态,其实质是一种影响人的潜能发挥,使人对外界刺激无法在最佳状态下作出应答反应的心理阻滞因素.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学生的心理障碍对教学活动具有明显的消极减力作用.因此,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有利于高师院校体育课程的改革和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发展.2体育教学中学生常见心理障碍

2.1厌倦心理

部分高师院校大学生由于动机不强或受到挫折而厌倦体育学习.大学生刚入校时,由于压力原因,学习体育较认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易受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部分大学生的学习动力消失,在体育学习中表现出精神疲乏、懈怠,甚至干脆弃而不学。

2.2焦虑心理

焦虑是伴随某种不确定因素而产生的模糊的、令人不偷快的情绪‘焦虑水平的高低对学习、训练的影响不同,焦虑水平过高会起副面作用.部分学生由于人学时体育素质较差,当学习遇到挫折、测验成绩不理想时,其成就需要得不到满足而产生心理压力,形成紧张、不安、焦急、优虑甚至恐惧的心态.2.3麻木与冷漠心理

这是个体对挫折的一种自我保护性或防御性反应一如部分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倍感吃力,运动能力下降、水平停滞不前,因而失去学习的信心与勇气.2.4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是主体由于环境事物的刺激而产生的一种与常态性质相反的逆向反应的情绪体验和行为倾向.少数学生对一些正规的教学活动表现出与众不同的偏激态度,不配合、不协作,甚至反其道而行之.这是逆反心理的表现.3高师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

经过查阅文献和座谈讨论表明,高师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主客观两个方面.3.1主观原因

部分高师院校大学生对体育锻炼兴趣淡薄、动机不强、情绪自控能力差、意志品质薄弱、性格孤僻、自我封闭、人际关系紧张、缺乏进取心等,这些是高师院校大学生体育教学诸多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之一

3.2客观原因

高师体育教学中除教学条件、教学环境等因素外,现行的高师体育课程还存在着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的问题,体育观念落后,教学大纲对教学内容规定得过多过细,教学内容过于强调运动技能和知识的系统化,教学评价过分注重运动成绩的评价,这些都不利于更好地培养高师生的创新精神和社会适应能力以及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4高师体育教学在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中的作用

高师院校学生心理问题的存在,表明他们的心理素质鱼待提高,高师生作为准教师,角色职责要求不仅要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更要具有较高的,心理素质.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学会科学的健身方法,同时提高对身体和健康的认知水平;在如何对待困难和挫折,如何对待成功与失败,如何对待个人与集体,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如何调整自己心态等方面,体育教学过程都表现得极其生动、具体和真实,其应答的效应,又表现得非常鲜明、及时.这种知、情、意、行的高度统一和即时反馈正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特征.通过不断体验进步或成功的过程培养学生自尊自信、坚忍不拔、沉着果敢、开拓进取与自律能力等心理品质,都具有特殊的作用,通过体育教学可以提高高师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更有效地保证了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4纠正方法

4.1思想品德教育

这是指在体育教学中,结合不同体育项目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使他们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以增强克服心理障碍的精神力量.4.2教学优化组台

这是指在体有教学中,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科学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恰当地安排运动负荷,抑制外界的不良刺激,活跃课堂气氛,以激发学生参加各项运动的热情,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4.3培养“自我效能”信念

首先形成融洽的教学气氛,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帮助,建立良好的心理定势;其次,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循循善诱,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学习体验,产生多练几次的渴望心理;最后,根据不同气质类型的学生,或用激将法,鼓励学生克服困难,或运用心理暗示法,增强学生“自我效能”信念,使之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4.4创设良好的情境

创设良好的情境方法是多样的,如语言描述情境、围绕问题设置情境一良好的学习环境可引发强烈的体育运动动机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情绪,就必须激发他们的需要,通过对目的、意义、用途的讲解,使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动作有一个整体的感觉、从而形成学习的意向.4.5自我调节

采用自我调节情绪训练,引导学生重新认识自我,去除歪曲、夸大或缩小的成份,正确对待自己的优缺点,扬长避短.4.6发展能力和素质

改变体育教学方法,教师通过体育教学渗透心理健康理念,进行心理干预,避免或减少心理障碍的发生,培养学生自控能力、运动能力和自我锻炼的能力,并在教学中有针一对性地安排素质练习,使学生的身心协调发展.4.7改革体育教学内容

目前体育教学内容过于强调运动技能和知识系统化,教学评价过分注重运动成绩的评价,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有适用性,贴近学生,一些传统的竞技体育项目可适当降低难度和标准,增加娱乐体育项目的比重,使学生感兴趣,受启发,学有所获。

第三篇:体育教学中女大学生心理障碍的成因及调控论文

[关键词]体育教学;女大学生;心理障碍;调控对策

[摘要]本文以高校女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影响女大学生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的心理障碍成因,提出了调控对策,对女大学生克服厌学、畏难、自卑和肾张心理情绪,提高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高校女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女大学生厌学体育课的心理问题呈上升趋势,本文以高校女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影响女大学生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心理障碍成因的探析,提出了调控的对策。它对女大学生克服厌学、畏难、自卑和紧张心理情绪,提高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这对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随机选取浙江省部分高校的760名一、二年级女大学生。

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调查访问法、数理统计法、文献资料法。

二、结果与分析

1.结果。在调查问卷过程中共发放调查问卷760份,收回有效问卷639份,回收率84.08%。对所获得的原始数据输入EXCEL统计软件系统建立数据库,采用相关分析法进行统计分析。

2.分析.(1)消极被动心理。调查表明。有22.38%的女大学生,参加体育课学习的主要动机就是为了完成体育课考试,处于应付心态。缺乏对体育锻炼的正确认识,更没有认识到体育对白己终身的意义。

(2)焦虑紧张心理。调查表明,有23.32%的女大学生天生就胆小,她们一般都不喜欢或不敢去参与需要有一定毅力、勇气和竞争性强的体育活动,一般情况下他们更乐于当观众,所以在体育教学中,当遇到要学习中有一定难度的动作时,常常表现出焦虑、紧张、犹豫、恐惧、信心不足等消极的不良心理现象,产生畏难情绪,导致部分女大学生很少参与练习,甚至不敢参与练习。

(3)孤独自卑心理。调查表明,有19.09%的女生认为体育课的内容乏味,上课打不起精神。遇到稍有难度的动作或带有竞赛性的练习,顾虑重重,害怕掌握不了动作,受到老师的批评或同学们的鄙视;现今高校学生独生子女偏多,缺乏自理和顽强拼搏的意志力,吃苦耐劳精神不够,交际范围比较窄,对集体项目不热心参加,担心自己的皮肤会因上体育课而变粗变黑,所以她们对参加体育练习提不起兴致,丧失信心,产生孤独自卑和抑郁悲观心理。

(4)害羞丢脸心理。调查表明,有17.68%的女大学生随着生理发育的不断成熟,她们性格上变得非常敏感,非常在意老师、同学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因此,她们在大庭广众下,特别是在男教师、男同学面前做练习会感到不好意思,在学做新动作或完成难度较大的动作时,怕自己完成不好,产生害羞怕丢脸的心理。

(5)对立逆反心理。调查表明,有17.53%。的女大学生存在对立逆反心理,造成这一原因是有的体育教师教法简单态度粗暴,处理问题不公正,不能一视同仁。例如有的体育教师对女大学生偶然出现的过失,小题大做,挫伤了女大学生的自尊心,使她们在心理上对体育教师产生对立情绪,表现出极大的反感,产生逆反心理。

三、体育教学中女大学生心理障碍的调控对策

女生在体育教学中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由于她们生理、心理等特征的特殊性,其在体育教学中的心理表现也颇具特点。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应根据女生心理、生理特点,通过相应的心理教育及手段,有针对性地指导女生消除或缓解心理障碍,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她们健康、和谐的发展。

运用体育教学手段多样化、教学内容科学化,激发女生的运动兴趣。开设适合女生的体育课,学校应选择针对性较强的体育教学内容,着眼大多数女同学的兴趣爱好,选择一些对抗性小、柔韧性强并富有美感的项目进行教学。如运用形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我们也可以合理选择一些符合女生身心特点的练习,如韵律操、姿态练习、协调练习等。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女生良好的身体姿态节奏感及美感,而且还能激发女生的学习兴趣。新颖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以及丰富的语言艺术等都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来源。教师正确、规范、优美的示范动作,幽默风趣的语言都可以拨动女生的心弦,为学生提供丰富感性的认识,增强女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正确运用激励手段,培养学生胆量,增强学生自信心。在体育教学中一些难度大、有一定危险的动作或项目会给女生的心理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使女生感到胆怯焦虑,但是只要我们给予及时正确的鼓励及引导,就可以消除她们的紧张心理。因此,当女生练习某个动作困难时,体育教师要及时给与指导和鼓励,对她们的微小进步也应给予及时的表扬和肯定,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她们提高自信心,也可以使她们对教师的信赖和对知识技能的追求变得更加渴望。同时,在难度较大、较复杂动作的体育教学中,可以适当降低动作的难度,给予学生正确的保护和帮助,让素质好的同学多做示范动作,从而激发其他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她们从心理上不再紧张害怕,提高自信,顺利完成动作。

3.创设良好的人际交往环境,使女生树立健康的交往心态和自我认识。每个人总是根据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和自己与他人的对比中来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在体育教学中由于各种动作的完成是比较直观、可见的,某些学生由于对自己的期望值过高或由于某方面存在的不足,从而不能“完美”地完成动作,因此产生孤独自卑心理。由于体育教学为学生提供的交往机会多于其他学科,体育教师在处理好师生关系的基础上,应根据体育教学的特点,为学生创设明朗而愉快的人际交往环境。体育教师还要善于运用某些体育项目让有自卑感的学生参与集体活动,也可以安排通过集体的努力才能完成的运动项目或游戏,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集体的成功与每个人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从而帮助那些不合群、有自卑感的学生能正确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长处,消除消极的自我暗示,树立自信心,使她们乐于与人相处,善于与人相处。

4.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念,使他们积极大胆地参与到体育课中来.在体育教学中,有些运动项目在着装、动作等方面有特殊的要求,有些女生不能正确对待这些特殊的要求,因此在体育锻炼学习过程中爱面子,做动作扭捏。因此,我们要加强学生对体育的正确认识。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要科学地讲解体育的各种功能和健身作用,从内心激发她们上好体育课的正确动机,培养起正确的体育观念,提高其学习兴趣;我们也可以采取男女分斑教学的方法,减少女生在异性面前的害羞因素,这样就可以让她们积极大胆地投人到体育学习当中去。

5.利用各种有效手段,克服学生的对立逆反心理。师生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微妙的情感交流。作为体育教师,对学生要一视同仁,不能厚此薄彼,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形成融洽合作的课堂气氛。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技术水平、基本活动能力等,给学生制定出适宜的学习目标,不同程度地加以提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自觉性;体育教师也可以利用教学方法的多样化,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我们也应充分考虑学生的性别、生理特点、心理特点等,设法运用新颖多变的组织教法,使学生能够获得成功经验,减少挫折,树立信心,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消除可产生对立逆反心理的因素。

总之,要提高大学女生体育课的教学质量,就必须首先解除她们的心理障碍。因此,体育教师要从了解她们的心理、生理、兴趣爱好人手,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新颖多样的教学组织手段,把完成教学任务和大学女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她们从内心感到自己需要体育,有效地激发她们的学习兴趣和参加体育学习的积极性,使高校女生体育课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第四篇:浅析体育教学对大学生心理障碍的调适

通过调查分析了大学生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所在.研究了体育教学的特点及大学生心理障碍的调适方法。认为可以利用体育教学的手段和方法对大学生心理障碍进行调适与排解,为促进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提供借鉴.

1前言

心理障碍,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干扰及影响后,所产生的不良的心理状态,是不健康的心理倾向及心理疾病;是存在于人类个体当中的普通现象.主要表现有优郁消沉、冷漠厌倦、心烦焦虑、紧张恐怖、畏惧害怕、胆怯敏感、孤僻不合群、敌对逆反、易怒狂燥等。

近期有调查资料证实,由于受学校教育管理及社会、家庭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有80.5%的人感到有压力,其中21%感到压力很大.约70%有轻视心理,约30%有反感心理,早在89年国家教委一份调查报告中,对全国12.6万名大学生的抽样测试调查表明,24%的学生患有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我国高校少年班学员中,约有1/3患各种心理障碍不能完成学业。近年来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障碍发生率最高的统计数字已接近30 % ,且人数正以10%的速度递增.在国外大学生中患各种精神疾病的亦大有人在,2002年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精神健康、新认识、新希望”的报告,揭示抑郁症目前已位居世界十大疾病之第四,预计到2020年将跃居第二,紧随于心肌梗死之后,甚至排在癌症之前.以上数据表明,当今社会竞争日趋激烈,有活力也有压力,有机遇也有风险,既有更多的选择也有更多的迷茫,心理健康问题日益严峻,大学生中的各种心理障碍及精神疾病应运而生:休学、辍学、处事盲目、易恕粗暴、甚至轻生自杀等恶劣现象不时发生,给学校、家庭、乃至整个社会造成极为不良的影响.大学生产生这些恶性心理现象,与社会的发展变迁、文化教育以及自我认知水平密切相关.现已成为心理学界、教育界以及整个社会关注的热点.对此,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体育锻炼作为一种促进人们身体健康的有效手段,同样对增进人们特别是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对消除心理障碍与疾病更具良好的调节作用。

2心理障碍形成的主要原因

2.1学校教育因素的影响

学校的教育管理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最直接相关,当今,学校学生管理工作模式滞后,只重政策制度、条例规章方面的被动管理,缺乏全面、系统、连贯和正面引导的教育管理,缺乏“未病先防”的管理理念.在教育设计方面,许多学校重智育,轻德育、体育,重专业知识,轻情感交融和心理素质的培育,忽略文体活动对大学生的心理熏陶作用.对学生的心理问题、不良情绪、负性心理、心理障碍与心理疾病等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建立完善的心理教育和正常运作的心理咨询机构,在大学生产生不良情绪及心理障碍不能自我调节宣泄排解时,无处咨询,无人指导,无人关心和帮助,以至于压抑积累,抑郁内结,任其发展,由轻到重,形成非良性心理疾病.加上学习竞争的压力,学校管理的约束,人际关系的复杂,如学习成绩优劣,门户高低,贫富悬殊,地位不同,优越感与自卑感等,变得难以相处,水火不容.2.2家庭因素的影响、家长是人生道路上最早的启蒙老师,家长的个性品质、学识水平、教子方式、社会态度、对子女的要求和期望、家庭稳定程度以及经济状况等,对大学生的心理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假如家长平时不注重学识修养,人文素质、文化道德水平低下,个性孤僻、武断暴躁、处事鲁莽、无诚信公正,游手好闲、打牌赌博、酗酒取闹,抱怨国家和社会.或是夫妻不和闹离婚,或是教子无方,要不过于溺爱、迁就和放纵,要不粗暴简单,耍家长作风,要不对子女期望过高,要求过严,管得太死,不给子女自由的空间,要不坐视不管,放任自流,没有尽到家长应有的责任等等.这些家庭中不良的因素,都会使大学生形成冷漠无情、孤僻消沉、心烦焦虑,甚至敌对逆反、易怒狂惹等心理疾病.2.3自身因素的影响

处在人生十字路口上的大学生,生理心理急剧变化,充满矛盾,主观上对外部环境的不适应是导致心理障碍产生的重要因素,随着自身的成熟,认知能力的提高,发现社会上如此复杂的真善美与假恶丑混杂在一起,且在对抗中常常是假恶丑居上,同一事物原来可以用诸多价值标准去衡量,相悖的水平标准时也能同样接近目标,达到目的甚至更容易,这就使他们自幼受教育而形成的观念产生动摇,人格构架发生倾斜,看问题产生偏见.在自我评价上,有的自我期望过高、自我设计往往严重地脱离了自己的实际和社会,使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发生矛盾.有的在实际中,嗜好攀高,总想争第一,图名图利,出头露面,表现自己,一旦理想破灭,就会丢魂失魄,理智失控.生理上的成熟,性生理的萌动与冲动,生理上的需要与道德标准的冲突,冲突与压抑的矛盾,使情绪心理扭曲和变形,一且失恋更会悲观失望,魂不守舍,失去理智,有的甚至轻生自杀等.在个性方面过于内向、依赖,自幼被父母溺爱呵护,放任顺从,导致生活自理差,学习落后,人际关系不良,我行我素,自私偏执,法制观念淡薄,思想修养差等.这些自我方面的因素都是产生心理障碍的直接因素.2.4社会因素的影响

随着我国社会改革开放,整个社会的各个领域都发生了翻天粗地的变化.首先是西方文化的融入,多元文化的碰撞与交融,严重地影响着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尤其是各类消极文化的迅速蔓延,不健康的文化艺术影响,黄色书刊的侵害难以抵制,对此那些心理素质较差、认知能力较弱的独生子女,更易产生迷茫、消极、冲动、偏激等心理障碍.其二是在国内经济领域中,不良现象对学生心理的影响.如社会生活中分配不公,贫富悬殊,尤其是以权谋私,贪污腐败,挥霍公款等腐败现象以及老百姓中的怨声载道,严重地刺激着大学生的心理,产生嫉妒、逆反、敌对、愤怒或消极冷漠等心理障碍.其三是我国正处在商品经济高速发展时期,高校招生与分配制度的改革,毕业生自谋职业,激烈竞争所带来的压力等,一些农村学生十年寒窗,勤奋苦读,希望考上大学后改变命运,结果现实不能让他们如愿以偿,使他们有前途未卜、理想破灭般的悲观和失望.再其次是社会风气不正,现象不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复杂难辨,与人相处交往太难等,大学生年轻幼稚,缺乏社会实践的磨练,社会经验不足,难以应付,这些因素都能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2.5身边环境对自己的影响

一个人不可能在真空中生活,由于生活和学习的需要,必须与人接触、往来和交朋友,有自己的生活圈子.在日常交往中,同学、朋友的行为和人文素质如生活习气、不良的习惯、不友好的行为、不文明的语言以及鄙视眼光和言行等因素,对自己心理有着直接的影响.3体育教学对心理障碍的调适

3.1客观准确地认识自我一个人的个性特征,作为一种个体的行为方式伴随着日常生活行为相对稳定地表现出来,支配着个体在日常生活中的一切行为表现,人们的生活质量、学习效果、工作效率乃至事业的成功等均与个性密切相关.对此,我们要启发教育学生积极认识自己,准确客观地评价自

我,对自己的期望不能过高或过低,不能清高自大,盲目攀比,或自抱自弃,要切合自己的实际,要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培养自己的自尊、自信,以平静稳定的良好心态去面对自己的生活和学习,诚然豁达,使自己未来的生活和学习充满着青春的活力.3.2树立正确的体育观

大学生是身心发展和长知识智能最关键的时期,要让他们清楚地认识到体育锻炼的实际意义是,以健康的体魄和充沛的精力帮助他们探索知识、完善自我以及实现理想的重要保证.在体育教学中,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体育观,明确学习目的,确立动机,端正态度,激发兴趣,调动学习热情,使他们主动自觉地参与体育活动,并在宽松自由、轻松活泼的体育活动中获得知识与乐趣,陶冶情操,调节心情,发展自己良好的个性心理,改变自己的人生观念,充分地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有效地促进心理健康。

3.3寻求成功的教育

体育教学是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中探求知识,参与竞争,既要与人交往与合作,又要在活动中承受挫折的磨练、克服困难,既有成功的体验,调节情绪,增强自尊自信,又有经历失败的感受,磨练自己的意志品质.在对大学生进行JL}理障碍的调节中,我们应充分地结合体育教学的优势,认真地组织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成功的乐趣,并通过’‘成功—增强自信—肯定期望—确立动机—成功”,如此周而复始,持之以恒,形成良性循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有效地调节心理情绪。

3.4师爱与教师期望效应

教师是否关心学生,是否对学生抱有希望,会很自然地关系到学生的成长进步.国外心理学家把这种心理现象称为教师期望效应,正效应为教师给予学生关心、爱护,对每个学生都寄予期望和无微不至的师爱.在教学中,教师充满期望的语言和信任的眼神,让学生感到可亲、可信、可敬,感觉到老师在注意自己、关心自己、重视自己、对自己寄予厚望,自己决不能辜负了老师的期望.从而提高自强自信和自爱,增强勇气和自信,预防和克服逆反心理。

3.5创设有效的课堂情境

课堂气氛活跃充满活力,是课堂情境的充分体现,是增强大学生自强自信和提高教学效果的保证.在教学中安排学生带准备活动,组织游戏、作示范、当裁判、当组长等,让学生实践去锻炼,充分展现自己、实现自我价值,通过自我价值的体现和升华,使学生内心获得成就感、满足感,从而充满自信和乐趣,增强信心和活力。

3.6体验挫折教育,锻炼意志品质

人的意志力是战胜困难和克服阻碍获得成功的重要保证,所有体育活动都是在人的意志力支撑下进行与完成的,缺乏意志力万事难成.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适时设置一些完成练习的困难和障碍,使学生在承受挫折和失败的逆境中磨练自己,意志品质在练习中得到磨练而更坚强。

3.7培养社会化意识

3.7.1强化竞争意识,培养创业能力

体育竞赛是以“公平竞争”为宗旨、以双方及所有队员人人平等为原则的,是培养人竞争和创业意识行为的一种专门特殊的方式.体育竞赛总是以胜负告而终的,只要人们敢于去

参与竞争,说明他具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和敢于承受挫折与失败的心理素质.从另一面讲,比赛的对抗与竞争能强化我们的公平意识和竟争意识,提高我们的竞争与创业能力,还能促进我们的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使我们不断地超前和进步.这不仅在队与队之间是这样,在团队内部也是如此,竞争既能强化我们的竞争意识,又能培养我们的创造力.3.7.2学会交往与合作

与人的正常交往与合作,是人类生活中谋求成功、获得知识的最基本的手段及方法.通过交往增进友谊、融洽感情、便于合作,通过合作与配合而获得成功,从而得到成功和胜利的共同分享与满足,增强信心与自信.然而,体育课中所有的集体项目都是培养和发展友好交往及合作意识的有效途径.大学生在体育课中,在老师的指导下参与集体活动而进行竞赛、游戏、竞争,跟同学交往与合作,既互相沟通了思想,交流了感情,密切了友好关系,又锻炼和丰富了自己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与经验,为今后走向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结束语

体育教学作为一种学生心理障碍调适的有效手段,如何结合课堂教学抓住有利的时机,“对症下药”地调适各种不良情绪、心理障碍及精神疾病,是我们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体育教学应以“锻炼体魄,增进健康”为主线,以“育心育身交融并重”为目的,结合体育教学的特点,适时地渗透心理素质教育,有效地促进全面素质教育的实施与落实.——2013北大资源研修学院

第五篇:对高中体育教学中学生存在的心理障碍进行调查与分析论文

[摘要]对高中体育教学中学生存在的心理障碍进行调查与分析,由此掌握调拉高中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障碍的方法,以帮助教师和学生掌握有效的心理调整技术,并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

[关键词]体育教学 心理障碍 成因 调控

在体育教学中,心理过程始终伴随着整个教学过程,学生的心理矛盾随客观情况变化而变化,虽然表现形式不一,但仍有规律可循,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调节好学生的心理状态,消除其心理上的障碍,这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不仅要了解学生在体育过程中的心理卫生问题,还应掌握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心理障碍的成因,以便遵循体育心理健康规律,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措施来提高心理品质,排除心理障碍的影响和干扰。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时象。

以滨州市滨城区第二中学2008级学生6个班,共320名男、女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2.研究方法。

(1)采用调查分析法、资料文献法、数据统计法。

(2)问卷调查情况。将学生分班集中起来,先讲解填表内容和注意事项,让学生认真、如实地填写后当场交表。为消除顾虑,一律不填姓名。发放问卷320份,全部回收且均有效。

二、研究结果的分析

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动态过程。影响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也是复杂多样的,既有自身的心理因素的影响,也有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全面分析影响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根源之所在,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体育工作者一项新的教育任务。针对学生对体育课态度体验分析,笔者认为,在体育教学中引发学生心理障碍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轻视体育课。调查结果表明,学习体育课的主要动机是为了完成考试,认为体育课不是主课,只要及格就行,而应当认真学好其他文化课的不良心态,占被调查人数的54.4%。担心参加体育锻炼会耽误学习时间,影响学习效果,从而轻视体育课。学生进人高中学校后,主要是为了考大学,由于这种思想和心态的根深蒂固,因此大都应付体育课考试,出现故意请假,无故缺席,情绪不高,不愿主动去练,练习效果不好等轻视体育课的不良心理状态。

(2)厌学体育课。认为教学内容陈旧、枯燥、乏味,缺乏新鲜感,不喜欢上体育课,并把上体育课作为一种心理负担,占被调查人数的59.8%。首先,高中体育课的内容与初中、小学的内容基本相似。教学中教师统得过死的军训式教学,枯燥的讲解、示范、练习,单调的教材教法,因而导致一部分学生不愿去上体育课。其次,部分学生体形较胖或较瘦,性格内向,体育基础、身体素质又差因而产生自卑心理。他们在体育课上过分担忧具有一定难度技术和竞赛性的练习,害怕练习不好受到老师的批评和同学的鄙视,因而厌学体育课。

(3)恐惧、厌倦耐力跑。耐力跑教学中,产生恐惧、焦虑心理,占被调查人数的85.2%。其一是由于耐力跑多数是在跑道上进行练习,这样一圈接一圈周而复始地在跑道上进行单调动作的频繁练习,极易使学生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从而在心理上对耐力跑练习产生恐惧与厌烦情绪,由此而使运动兴趣下降。其二是随着社会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独生子女占绝大多数,普遍娇生惯养,心理脆弱,学生吃苦耐劳精神日趋减弱,对耐力跑这样一种枯燥的训练内容必然产生一种回避心理。

(4)人际关系不协调。在调查中有38.5%的学生人际关系不协调,不能在和谐、平等、友爱的运动环境中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情感的愉悦。现在独生子女占绝大多数,普遍娇生惯养,心理脆弱。心理症状主要是交际范围比较窄,缺少和别人交往的能力,经常出现退缩、害怕他人、不能容忍挫折、固执己见等。有的学生在学习动作技能的过程中不能正确理解老师和同学对自己的评价,自尊心受到伤害。有的体育教师在对学生批评和纠正错误时不注意方式、方法,态度强硬并凌驾于学生之上,导致学生情绪低落,并容易产生烦恼情绪,长期下去就会形成人格适应不良的心理障碍。

三、对体育教学中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的调控

(1)从思想上正确引导学生。要注意培养学生刻苦顽强、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注意激发和调动学生锻炼身体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明确锻炼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在教学中,让学生在思想上要树立不怕苦、不怕累,具有顽强毅力的品质;在锻炼中,有坚忍不拔的意志,要有意培养自己吃苦耐劳的精神,强化终身体育的思想。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习惯和能力。(2)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改进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老师应努力改进教学方法,应将快乐教学、尝试教学、情境教学等有机地渗透于教学之中。要发扬协作型教学,重视教学一与其他诸要素的协调,使启发式的教法与创造性的学法有机地统一起来。在内容上强调“发现学习”,使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学习的主人;在形式上强调“过程的自组”,多为学生提供获得成功体验的条件和机会,努力实现参与练习的全体性,人人都有练习的机会;练习内容的层次性,确保全体学生在不同层面上获得成功;练习要求的差异性,尊重学生的基础和发展需要;练习过程的自主性,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目标意识,从而使他们从自学、自练、自评中,从互教、互学、互评中,从友爱团结的多向交流中,从自我肯定中得到满足,提高学习积极性,增强自我意识,发挥主体作用。

(3)精心挑选教学内容,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体育课的教材不仅要适合学生的身心特点,还要照顾学生的体育兴趣,满足他们的体育需要,尽可能地扩大选用教材的范围,使学习内容弹性化。增加一些选项课、专项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教师应加强它的趣味性、科学性、对抗性,变“无味”教材为“有趣”教材。另外,体育课中要多讲涉及到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使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心理健康的影响,掌握心理保健方法,能够恰当地对自己的心理状态进行调整。

(4)创造良好的心理氛围。在学习中多创造一些良好的心理氛围。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可减少在练习时出现的紧张和害怕心理。教师对具有紧张、胆怯心理的学生应多加关心,少批评,更不能讥讽,应及时鼓励,使他们经常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他们“满足感”、“成功感”的情绪体验,从而逐步树立起信心。教师还可以利用语言对学生进行暗示。教师的语一言要生动、形象、准确,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

(5)加强体育教师的自身修养。在新的时期,旧的知识结构已经不适应当前的教育形势,因此教师必须从健身育人的角度和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态度、行为、习惯等方面出发,学习新的专业知识,如新的教育理论、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组织形式和评价标准等。作为教师不但要掌握自然科学知识,还要掌握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知识,提高人文素养。体育教师是学生模仿的对象,其品德、修养,直接影响学生。因此,体育教师必须保持高度的职业责任感,在教学中以熟练、优美的示范动作和生动、有趣的讲解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结论

(1)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对目前心理问题颇多的高中生,应该倾注更多的爱心,关心他们的成长,使其将来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要开展好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中专生心理素质。

(2)影响高中学生体育学习障碍的内、外因素很多,其中有体育兴趣、体育意识、体育能力、教师素质、场地器材、服务设施、学生的消费水平等。因此对于教学中学生心理障碍的消除措施和方法也是多渠道的。从诱发的原因来看,首先是个体心理因素,其次是外界的影响。

(3)体育向来以其内容的丰富,教育方法的多样,特有的游戏活动,以及相当强的实践性吸引着喜爱它的学生。它以几乎包含了人的所有活动(知识的、身体的、情绪的、意志的)使学生身体得到全方位的锻炼,可以影响人的个性成熟与发展,乃至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融知识、技术、技能、道德品质培养为一体,采用切实可行的途径一与方法,努力使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得到提高,使他们真正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4)由于现在的青少年学生各自的生活环境不同,因此产生不良心理也带有倾向性。要以关心人、信任人为出发点,以感情为纽带,以内在动因激发为重点,引导学生心理机制的自我调节和适应能力。作为一名体育工作者,在当前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进程中,应加强自身的多方面的修养,全面掌握青少年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积极进行体育教学改革,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科学、合理、有效地提高学生们的健康水平,提高学生们的体育文化素养,以及培养学生体育能力和科学锻炼身体的习惯。

下载大学生心理障碍与学校体育教学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学生心理障碍与学校体育教学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职体育教学与大学生职业素养论文

    1、高职体育教学现状分析迫于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各种压力,有些学校只注重培养了学生的专业技能,而忽略了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学校的不重视就会产生一系列的恶性循环,师资力量......

    浅谈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障碍成因及调控机制论文

    摘要:从体育教学实践中发现,由于学生的身体机能、身体素质、情感、意志、个性特征等方面的差异或教师自身修养问题,使学生在进行某些具有一定难度或危险性的学习时,经常会造成......

    关于大学生的心理障碍

    关于大学生的心理障碍一、对大学生心理障碍的认识和评价应遵循人生发展的心理学观点人类心理的发生和发展是在人类社会文化的背景下,通过身体的发育、认知的学习和经验的获得......

    大学生心理障碍案例分析

    大学生心理障碍案例分析 第2期 [编首语]:每个人在其一生当中总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对于刚刚进入大学校门,生理、心理没有完全发展成熟的大学新生而言,这些心理问题就显......

    大学生心理障碍的表现与教育对策

    大学生心理障碍的表现与教育对策摘要:大学生的心理障碍主要来自于学业竞争、人际交往、自我评价、生长发育过程中的性心理、无意义感和逆反心理。要针对这些心理障碍的形成原......

    关于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障碍的调查分析及预防论文

    论文关键词:体育教学;心理障碍论文摘要:学生主观因素与教师教学方法及水平都会使学生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为此,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忠必须采取有效的方......

    大学生体育心理健康论文

    大学生体育心理健康论文 阮明东 普洱学院体育系十三班 摘要: 以大学生为调查和研究对象,参考多组数据和统计方法,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和状态进行简单分析,并分析体育锻炼......

    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论文

    摘要:高中體育与健康教学与学生的成长和学习密不可分,其作用意义也非常巨大。我们应该重视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充分的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只有学生的健康得到保障,才能使得学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