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图形的对称教学反思
《图形的对称》是学生在三年级学习了轴对称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知道把一个图形对折,折痕两边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并且认识了对称轴。
根据学生这样的知识基础,在上课的开始我先提问学生什么是轴对称图形?认识哪些轴对称图形,发现学生对于轴对称图形的概念不能完整准确地说出来,而对于认识的轴对称图形,确实说了很多,连菱形都说了出来。学生说完以后,我很快就引入了新课,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长方形就提问长方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学生很快就回答是,下面我安排了学生进行动手活动,折一折找出对称轴并画出来,在画之前先提醒学生对称轴用点划线表示,学生在动手活动的时候浪费了一些时间,我走下去看学生操作的时候发现,几个孩子还对折后没有完成重合,所以就相机提问其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才发现其根本不知道怎么表达,出现这样问题的这个孩子是一个后进生,学习上很不主动,我就赶紧让他前面一位同学教他。动手操作的过程中画对称轴的时候浪费了一些时间。汇报后,我接着让学生在书上的长方形中画出它的对称轴,这里的教学出现了较多的意外情况,学生不知道该怎么去画对称轴,没有想到可以用长方形各边的中点,看到这样的情况,我只能去一点一点地提示,让学生量出各边的长,并标出中点,再根据中点来确定对称轴,这一部分的教学完全没有达到效果,一直是我在牵着学生的思路走,课后想一想。其实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想办法,他们想过了以后肯定会有收获的,而我这样的提示或许只能让学生按我的思路完成这个题目。
在练习的时候,我也发现了问题,比如说在想想做做第三题的时候,担心学生不会画出图形的另一半,我直接让学生跟着我找出关键点再画图,一部分学生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操作的,同时还有一部分学生是似懂非懂的。练习的效果没有达到。
今天的课上完后感觉很累,我累,学生也累,想想原因其实有几点确实是要注意的,比如在动手的时候应先让学生说说对折的方法再画对称轴,那样学生应该就能更好地理解对称轴就是折痕所在的直线了;再比如说在正方形画对称轴的时候,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完成,再汇报;在练习的时候也应让学生自己找出轴对称图形的画法,或者说一两次找不出来就多找几次,学生经历了这样的探索尝试的过程才能探索出新的知识,也能掌握画法。这些问题希望能慢慢克服,在《图形的平移》中一定要给学生实践的机会,自己探索的过程非常重要。
第二篇:《对称图形》教学反思
《对称图形》教学反思
石嘴山市第十一小学 张春燕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努力将教材的编写意图同学生的认知特点进行有机地结合,整堂课是以学生的参与活动为主线,让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在猜测、想像、探索、交流中学习数学,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让学生感知对称图形的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根据教材的编写意图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及认知水平,上课伊始,利用童话故事巧妙地引出学生熟悉的对称图形:蜻蜓图、蝴蝶图、树叶图,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让学生观察它们三者之间的共同特征,从而引出对称图形的概念。这些图案不仅渗透了对称美,而且让学生初步感知了这些图形的共同属性对称。
二、实践操作、激活思维
叶澜教授曾提出:“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最终要落实到个体的学习行为上,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实践体验,才能真正对所学内容有所感悟,进而内化为己有,在学习实践中逐步学会学习。为了让学生对对称图形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设计了一系列的动手实践活动:折一折、剪一剪、画一画、说一说等,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始终以学生动手操作实践为主导,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体会对称。在探索新知时并没有采用传统的灌输手段,而是把学生看作是课堂的主角,让学生通过观察蜻蜓图、蝴蝶图、树叶图的特征,加以大胆地猜测,发现这些图形的左边右边的形状、大小、图案、颜色都是一样的,并通过动手操作来验证,发现这些图形的左边、右边可以完全重合,反复地操作体会,初步感知什么是“完全重合”;从而引出对称图形的概念。因为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到的对称图形是粗略的,为了加深学生理解,设计了让学生自己动手剪对称图形,由粗略感知上升到较为精致化。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对称图形,让学生说出生活中的对称图形,使学生对对称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性有了更深的了解。出示教师课前剪好的对称图形的一半,让学生猜是什么图形激发学生剪对称图形的欲望。由此让学生独立思考:怎样才能剪一个最漂亮的对称图形?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当学生明确剪对称图形的步骤后:折---画----剪,让学生自由活动:剪对称图形,在创作对称图形时完全放手让学生去操作,活动的设计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在活动中体验,使学习知识和提高能力同时得到发展。在观察、欣赏自己的作品时,发现所有的对称图形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有一条折痕,即对称轴,教师示范画对称轴,让学生观察„„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学习数学的能力。
三、注重想象,发展思维
我注重诱导启发,创造思考的空间,促使学生动脑筋、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如:教师出示课前剪好的对称图形的一半,让学生猜是什么图形,激发学生剪对称图形的欲望。由此让学生独立思考:怎样才能剪一个最漂亮的对称图形?其实就是启发学生利用对称的原理,去发挥、去想象。当学生明确剪对称图形的步骤后:折---画----剪,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自由创作:剪自己喜欢的对称图形,尽量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总之,在本节课中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积极地参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努力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学习兴趣高昂。但美中不足为:
1、教师的鼓励性、激励性语言比较单一。
2、五角形的对称轴挖掘的不到位,学生只能画出一条对称轴,其余的四条,只有部分学生能画出来。
3、由于个别学生动作较慢,对称图形的感性认识不够,导致在方格纸上画出对称图形的另一部分时,困难较大,有待于单独训练。
第三篇:对称图形教学反思
称图形》教学设想及课后反思
枣师附小 狄瑞华 2006/10/28
《对称图形》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观察物体》第2课时的内容。教材主要借助生活中的实例和学生操作活动判断哪些物体是对称的,找出对称轴,并初步地、直观地了解对称图形的性质。如何让学生真正掌握所学的知识,能把数学知识转化成自己的能够活学活用的一种能力。有点我们觉得很重要,那就是始终要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能够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并主动地去探求知识,发展思维。
设计这堂课的几点思考。
思考一:如何科学合理地定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了解过高段《轴对称图形》这课的学习目标之后。再来思考我们二年级学生怎么来学《对称图形》。我们把目标定位在:
1、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了解对称的一些简单特点。
2、认识对称轴,能正确找、画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3、通过学生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操作能力。
4、通过对生活事物及相应图形的欣赏,感受对称图形的美,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陶冶情操。
思考二:如何架构生活和数学之间的桥梁。
数学知识总有它的生活原型。数学课堂如何将生活中的数学原型引入课堂成为学生的数学学习的生活经验或者知识起点?同时通过课堂教学,如何让学生自觉地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
1、本节课我安排了一个“画耳朵”的课前小游戏。一个简单的游戏,几阵欢快的笑声,拉近的不仅是教师和学生的距离,更多的是学生生活经验与数学对称思想的距离。
2、开始初步感悟对称图形特点环节,让孩子两次举例。第一次是依据脑子中还较模糊的认识举例,那是一种对数学知识的生活原型的提取。第二次是明确了他们相同的特征后再次有针对性的举例。渐渐清晰今天我们数学学习大致的主题。说的远一点,其实也是在无形中给予他们一种研究过程渗透,一种善于学习与研究精神的初步培养。同时相信每一位学生都带着独特的生活学习经验走进课堂,数学课堂合理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中的“对称”概念,引导学生从自我的生活经验出发,帮助学生积极主动进行数学建构。
2、剪一个漂亮的对称图形既是较为精细化地再次在感性上和理性上来认识对称图形的特征。更是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初步培养。用数学美来丰富我们的生活。最后让孩子欣赏生活中漂亮的“对称”现象。作为数学文化的代表,轴对称图形承载了中华的悠久历史,记刻了自然的美妙和谐,展示了世界的美丽与精彩,引领学生感受数学的文化魅力,感悟数学的文化特质。给予学生视觉以及心灵上的冲击。
思考三:以怎么的方式学习更有效。
学生的学习方式有许许多多,本节课以怎样的方式学习更有效。基于对本节知识特点以及学生的身心特点考虑,我们选择了操作体验学习的方式展开教与学。设计了四个环节。
1、在“折”中体验、认识、清晰对称图形的特征。
2、在“画”中明确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3、在“看”和“折”结合中了解一个对称图形的多条对称轴。
4、在“剪”中深入地精细化认识对称图形的产生。上完这节课后的思考: 思考一:关于细节
如果说整节课的设计是骨架的话,那么一个个细节就是整节课的血与肉。细节一:
提问:这些东西都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两边都是一样的。
问:哪边和哪边是一样的?你能上来比划一下吗?(追问和具体的比划让学生更加清晰的理解)细节二:
通过对折验证一个图形是对称图形得出“对称图形”的概念之后,提问:那刀和数字1是不是对称图形?为什么? 操作:不同方向对折。
师:对折后不能完全重合,所以它不是对称图形。咱们把他们放在边上去。(建立正确表象,去除不正确的,在对比、质疑、操作验证下,正方两方面来完善一个数学概念。)细节三:
提问:长方形的对称轴在哪? 生:两条。(比划)
第四篇:图形对称反思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图形的对称》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时让学生通过折纸等方法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进一步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学生通过三年级的学习,已经知道把一个图形对折,折痕两边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并且认识了对称轴。为了唤醒学生对旧知的记忆,我选择了一些轴对称图形,如蝴蝶图、蜻蜓图、落叶图、中国戏曲脸谱图。通过对这些图片的欣赏,让学生复习和巩固了关于轴对称图形的有关知识。新授时,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让学生动手操作,折一折长方形、正方形纸片,找出它们的对称轴所在的位置;第二个层次:让学生沿着折痕用点划线画一画图形的对称轴;第三个层次:给出一个长方形的平面图,即不能对折的情况下,让学生思考如何画它的对称轴。通过一层一层地递进式的教学,学习内容由简单到复杂,学生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熟练掌握如何画出简单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的方法。巩固练习部分,第1题让学生通过将一些基本图形对折,进一步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对称轴的意义。第2题让学生在方格上利用对称轴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把握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体会对称轴两边的图形与对称轴之间的关系。拓展延伸部分,让学生判断生活中的一些数字、字母是不是轴对称图形。最后,让学生欣赏了几幅我们现实生活中具有对称性的图片,不但享受人文与情感方面的教育,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习惯。进一步体验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的内涵,懂得精彩来自生活,生活创造精彩,让学生努力学习,创造美好的明天。本次教学通过课件播放,形象、直观地展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进而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且通过电子白板,与学生互动,既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能了。
每一次的教学,有每一次的发现。在本教学活动中也出现了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如由于语言组织的不到位,没有抓住课堂中细节,使课堂不够完美。通过本次活动,让我注意到,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把握细节,这样才堪称完美。以上是我对《图形的对称》这一课的教学反思,望各位老师给予批评指正。
第五篇:《图形的对称》教学反思
《图形的对称》教学反思
实验学校刘聪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课堂由用手撕轴对称图形这个游戏入手,让学生观察它们所撕的图形有什么相同的特点?让学生用对折的方法证明这些图形对这两边都是完全相同的.借此引导出对称、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引入课题。然后讲解对称轴,并介绍对称轴的画法。在这一教学环节中,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旨在体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一教学理念,唤起学生对轴对称图形已有的感知经验,较好地体现图形由具体形象到抽象概念的过程。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安排对折找到长方形的对称轴。在这里,安排学生通过对折的方法,发现长方形中对折后的那条折痕所在的直线就是长方形的对称轴,让他们初步感知长方形的对称轴把长方形分成了相同的两部分。这部分教学注意组织学生动手操作,让他们较好地观察和发现对折后两部分图形的形状和大小,是否完全重合。课后交流与评析中,发现在学生通过对折两次找到长方形的两条对称轴之后,教者缺乏必要的小结提示,只是听任学生的操作,这就对学生放弃了必要的引导责任。其实,学生的对折操作不是根本的目的,目的在于突出这种发现。如果能够适当地引导学生进行小结,使之认识“我们通过左右对折和上下对折可以找到长方形的两条对称轴。”对强化学生的学习认知效果会更好。
三、自主尝试,合作交流
有了长方形的探索经验,对于正方形则是进一步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这样由扶到放,学生在操作中发现了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探索欲望。这是成功的教学安排,但是,这里教者也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当学生出现通过找中心点画出两条对称轴,用直线把对角直接相连的对称轴用点画线进行分类表示时,我没有及时有效地抓住课堂中的有效生成,没有借此充分地肯定学生的创新思维,张扬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发现两种对称轴在画法上的不同;没有强调对称轴用点画线画出来会更加规范;在操作上,还得进一步引导学生发现这四条对称轴都相交于一点(正方形的
中心点,这也可以帮助我们检查对称轴画得是否规范。事后回想自己当时错过了至少3个可以是的课堂教学出彩的细节。通过这个教学片断回顾,也提醒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发言、有效地利用学生的发言。要在学生的动态生成中捕捉有价值的部分,这何尝不是更宝贵的教学资源呢?!
四、巩固深化、拓展应用
在学生初步认识了轴对称图形特点的基础上,教者及时安排学生动手操作,对已经学过的平面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继续进行合作式探究,以便找到各不相同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条数,既加深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又同时培养学生的操作、表达,有利于他们树立合作学习和探索意识。我现在觉得,这里需注意的地方是,对于平行四边形这样容易被学生误认为是轴对称图形的,要重点组织演示和观察,甚至让学生展开争论,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同时,教者的归类整理要严谨,概念的总结要更加细化、科学。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澜说过:“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我认为,本节课的最大特色是让学生亲自经历长方形、正方形等轴对称图形有几条对称轴的探索过程,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观察、交流、操作、探究能力,促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的学习情绪,亲身经历“做”数学的全过程,感受了学习数学的快乐,品尝了成功的喜悦。
本节课从创设情境入手,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产生学习动机。接着通过实际操作,小组合作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什么是轴对称图形,什么是对称轴以及各种图形对称轴的条数和画法,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方式,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参与热情,加深学生对新知的理解,对教材的练习进行有效设计,由浅入深,层层推进,课堂最后的总结质疑,把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努力体现新课程标准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理念。
当然,在教学中我因为比较紧张,出现了一个错误,就是把字给写错了,我感觉我的心态还得再多加锻炼和培养培养。在本节课中,我觉得在探究正三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的对称轴时,如果在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发扬成绩,持之以恒地运用成功的教学经验于课堂教学中,对欠缺的地方自觉地改进,努力做到教学相长,常教常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