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做一个小磁铁》教案
设计意图:
本节课是引导学生研究铁钉磁化一些性质。首先通过思考怎样自己制作一个小磁铁;然后引导学生怎样增强自制磁铁的磁力;最后引导怎样判断自制磁铁的南北极,试试自制磁铁会不会指示南北方向。
教学设计和学法指导如下:依据本课教学思路,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通过分组实验和观察,让学生动口、动手、动眼、动脑,充分重视学生的直接经验、感受,在教师和同学帮助与合作下,营造科学探究的情境,倡导让学生通过自已有意义建构而获得知识。探究他们自己想要获得的知识,在探究中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了解磁化现象、增强磁性的有效方法,学会检测判断自制磁铁的南北极。
2、能力目标:能在磁化现象探究中,学提问题,学会设计验证,得出自己的结论。
3、情感目标:让学生经历探究磁化现象过程,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探究磁化现象过程,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难点:设计实验,验证自制磁铁的两极。
课前准备
1、磁化实验:小铁钉每人一只,大头针每组20只,标极的大小磁铁每组2或4块。
2、做磁铁实验:大钢钉每人一只。铁制小刀和圆形针等。
3、判断磁极实验:每一组两个小磁针,大水槽、泡沫块或广口瓶盖,支架、挂线。
教学过程
(一)、小铁钉磁化了:
1、师问:大家喜欢玩磁铁吗?
出示一包小铁钉和大头针:猜一猜,小铁钉有磁性吗?(没有)….指名学生检验。
2、师问:你有办法让铁钉成为磁铁,把大头针吸住吗?指名学生展示。
你想到了什么?我们做完实验再来回答好吗?
3、分组实验。
4、说说你是怎样让小铁钉带上磁性的?让没有磁性的小铁钉带上磁性,我们就说,小
铁钉磁化了。
5、你的小铁钉磁化了吗?吸了几只大头针?谁的小铁钉磁性强?小组讨论议一议:怎样使铁钉的磁性强一些?
6、动手比一比,谁接的大头针多,铁钉磁性强?分组实验汇报:你取胜的秘诀是什么?
7、验证:是这样的吗?大家再试试,磁性是否要强一些?
8、填写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你用什么办法使小铁钉磁化的?
你的小铁钉磁化后能吸引几枚大头针?
怎样使铁钉的磁性强一些?
(二)、自己做一个小磁铁:
1、师:小铁钉磁化后变成了磁铁,同学们想自己做一个小磁铁吗?
2、讨论:
想做一个什么样的磁铁?准备用什么材料做?
说一说你用什么办法?有什么要求?
出示大钢针:每人一只大钢针做磁铁,比比谁做的磁铁磁性强?
3、实验汇报小结。
4、判断磁铁的南北极:
对比磁铁和大钢针:大钢针真的是一块小磁铁吗?
学生争论:大钢针有南北极吗?哪一端是南极、哪一端是北极?
有办法知道吗?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来判别,大钢针的尖和柄分别是南极还是北极?分组讨论。
5、汇报讨论结果:我们有几种检测和判断磁铁南北极的方法?
方法归为二类:
磁铁的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磁铁S极指南、N极指北的性质。
6、分组实验填表:汇报小结尖和柄的极性不一样。
实验判断,钢针的针尖和柄分别是南极还是北极?
7、小结延伸:
钢针磁化了吗?是一块磁铁吗?
有什么方法能让磁铁的磁性强一些?
钢针尖可能是南极,可能北极,柄呢?
你有什么新的问题?有的同学的针尖是南极,有的是北极,同样做实验,猜猜不一样的原因是什么?用磁铁北极(南极)摩擦过的针尖是北极还是南极?你准备如何研究下去?
第二篇:磁铁教案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磁铁的秘密
设计意图
在幼儿园科学发现室的“磁铁”区域中,我发现孩子们拿着磁铁一会儿吸这个,一会儿吸那个,同伴之间还隔着玻璃赛车。看着孩子们高兴的样子,我想何不设计一节以“磁铁的秘密”为主题的科学探究活动,让幼儿通过游戏、操作、探索等活动来感知磁铁吸铁的特性、磁性的穿透性及穿透性与磁性大小的关系,于是大班科学活动——《磁铁的秘密》诞生了!活动目标
1.在探索活动中发现磁铁的秘密,感知磁铁的特性。2.愿意参与探索活动,想办法解决问题,体验成功的快乐。活动准备
1.磁铁人手一个;
2.铁制品与非铁制品若干(回形针、金属瓶盖、钥匙、纸片、塑料杯、木积木);
3.人手一个小篓(装有上述材料),记录表,记号笔,泡沫板等; 活动过程
1.(一)教师让幼儿观看磁铁玩具《会荡秋千的小熊》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宝贝们,你们见过会荡秋千的小熊吗?你们想不想看看?我们用热烈的掌声请他闪亮登场好吗? 教师演示:磁铁秋千玩具 师:小熊真厉害,不用人推他就能荡秋千,这是为什么呢? 幼儿讨论,思考
师:原来是磁铁宝宝和小汽车这对好朋友互相配合,前后推拉,小熊才会跳舞的。
师:宝贝们,生活中你们见过磁铁宝宝吗?小磁铁的本领可大啦,我们一起去寻找吧!
猜想记录,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好玩的东西,看看有些什么?(逐一出示铁制品、纸制品、塑料制品、木制品等材料。)师:猜猜看,这些材料哪些能被磁铁吸住,哪些不能被吸住?(出示记录表,引导幼儿先记录自己的猜想,自己设计标志填在第一排相应的表格中。)2.验证猜想,感知磁铁吸铁的特性
师:刚才都是小朋友的猜想,那有什红办法可以清楚地知道哪些物体能被磁铁吸住,哪些又不能被磁铁吸住呢?我们一起来试一试,把试验的结果记录在第二排。(教师指导幼儿操作、记录、分类。)师:你发现哪些物体能被磁铁吸住呢?谁愿意到前面来告诉伙伴们你的发现?(个别幼儿到前面讲述后,幼儿相互讲述。)师:刚才有的小朋友说钥匙能被磁铁吸住,有的说钥匙不能被磁铁吸住,这是为什么呢?(有的钥匙轻,有的重,轻的不能被磁铁吸住;有的钥匙颜色是银色的,有的是金色的,金色的能被磁铁吸住;有的钥匙小,有的钥匙大,小的能被磁铁吸住,大的不能被磁铁吸住。)师:是这样吗?我们一起来试试好吗?(幼儿找出上述不同的钥匙,再次操作实验。)师:为什么这把轻的银色的钥匙也能被磁铁吸住呢?这把大的同样也能被磁铁吸住呢?(有的钥匙是铁做的,有的不是铁做的。)总结:原来这些钥匙是用不同的材料做成的:有的是用铁做的,有的是用铝或者铜做的。用铁做的就能被磁铁吸住,而用铝或铜做的却不能被磁铁吸住。磁铁的磁性能吸住什么做的物体? 3.大胆尝试,初步感受磁铁的穿透性
师:刚才小朋友都发现了磁铁不能吸住这些纸、塑料杯、钥匙,那你们能不能想个办法让这些东西也能被磁铁吸住呢?(引导幼儿大胆尝试,利用铁制品使磁铁吸住非铁制物品。)师:你是用什么方法把什么材料吸起来的?(幼儿相互讲述并交流。)(磁铁隔着杯子吸住里面的回形针,杯子就被吸起来了;磁铁放在杯子里,外面用金属瓶盖吸住磁铁,杯子也能被吸住;磁铁隔着纸吸住外面铁做的钥匙,纸就被吸起来了„„)师:为什么用这样的方法就能把这些东西吸起来呢? 总结:原来磁铁的磁性有穿透性,它穿过了纸、塑料杯、钥匙,吸住了铁制的物体,所以不能被磁铁吸住的东西也能被吸起来了。4.实验操作,感知磁铁的穿透性与磁性大小有关
师:你们知道吗,老师还会变魔术呢!看,我带来了什么?(出示泡沫板和酒瓶盖)我会让酒瓶盖在板子上跳舞呢!咦,瓶盖为什么能听我的指挥呢? 师:你想让你的瓶盖也在泡沫板上听你指挥吗?(幼儿拿着泡沫板与瓶盖去操作。)师:磁铁隔着泡沫板能让瓶盖动起来吗?(不能动)用什么办法让瓶盖动起来呢?(引导幼儿用加磁铁的方法。)师:为什么加了磁铁,瓶盖就能动起来了? 总结:原来磁铁的磁性越大,穿透力越强。5.拓展经验,了解磁铁在生活中的作用
师:其实呀,磁铁的作用特别大!你们知道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地方也用到了磁铁呢?(幼儿根据生活经验进行讲述。)师:宝贝们,我们生活中很多地方运用了磁铁,谁能说一说? 幼儿自由讨论
师展示图片,生活中的指南针、磁悬浮列车、磁性黑板等。
第三篇:磁铁教案
一、活动意图
现在很多小朋友都喜欢玩“钓鱼”的游戏,但他们对小鱼是怎么钓上来的却不是很了解,只是听家长说鱼竿上有磁铁,能和小鱼的嘴吸在一起。所以我设计这节课,让幼儿在各种游戏活动中感知认识磁铁的特性;同时,通过幼儿自己动手操作,激发幼儿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幼儿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活动目标
1、认识磁铁,了解它的特性。
2、能围绕磁铁的问题积极探索,培养对科学探索活动的兴趣。
三、活动重难点
1、重点:掌握磁铁“能吸住铁性物质”这一特性。
2、难点:通过“隔物吸铁”,感知磁场的存在。
四、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见过磁铁,玩过“钓鱼”游戏,对磁铁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2、物质材料准备:磁铁、铃铛、木块、钉子、曲别针、积木、玻璃球、纸片若干;游戏用的特制小鱼和鱼竿。
五、活动过程
1、游戏导入课题
将幼儿分为若干小组,每组六人,玩“钓鱼”的游戏,比比谁钓的快。
游戏结束。
师:小朋友,你的小鱼是怎么钓上来的?(鱼钩和鱼嘴吸到一起钓上来的。)
师:鱼钩和鱼嘴为什么会吸到一起呢?
(活动后反思:对于鱼钩和鱼嘴为什么会吸到一起这个问题,个别幼儿存在疑惑,分不开铁与磁铁,应再引导幼儿“鱼嘴和鱼嘴为什么不会吸到一起呢?”,从而分清铁与铁是不吸引的,磁铁与铁才会吸引。)
2、认识磁铁,了解它的特性。
(1)出示准备好的材料:磁铁、铃铛、木块、钉子、曲别针、积木、玻璃球、纸片
师:小朋友,看看桌上都有些什么?
引导幼儿观察桌上的物品回答。
教师引导幼儿找出磁铁,并介绍它的名称。
(2)探索磁铁的特性。
师:小朋友,我们都有自己的好朋友,想知道磁铁的好朋友是谁吗?让我们一起来找一找。
教师指导幼儿活动:将磁铁放在不同的物品上,看看会怎么样。
(安全提示:小朋友要注意不要把这些物品洒落到桌子下面,不能用钉子去扎别的小朋友,也不要把这些物品放到嘴里,以免发生危险。)
幼儿活动。
师:小朋友们,你们发现了什么?(磁铁把铃铛、钉子、曲别针吸住了)
师:那木块、积木、玻璃球、纸片呢?(没有吸住)
师:哇!磁铁的本领可真大啊!磁铁吸了这么多东西?那你们看看磁铁吸住的东西有什么地方一样啊?(都是铁做的)
教师小结:原来磁铁可以吸住铁的东西做它的朋友。
(活动后反思:在幼儿寻找磁铁能吸住的东西的共同特征时,有经验的幼儿能马上说出来,但个别幼儿要做进一步的引导。要做好活动中的巡视、观察,注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关注每一个幼儿的表现,及时做好指导。)
3、幼儿动手操作,发现磁铁隔物吸铁的特性。
师:小朋友,我们来玩一个游戏。把铃铛、钉子、曲别针放在桌子上面,把磁铁拿到桌子下面,来回动一动,看看会发生什么事?
幼儿活动。(钉子动了;铃铛动了;曲别针也动了。)
师:小朋友,你们说说看为什么这些东西会动起来啊?
幼:因为下面有磁铁。
教师小结:磁铁它还可以隔着物体吸铁,但是隔的这层物体不能太厚。
(活动后反思:这是本活动的难点所在,虽然没有直接向幼儿说明是磁场,但通过“隔物”,幼儿已能形成磁场的初步了解,而且“隔物”不能“太厚”,说明了磁场有强弱的分别。有没有必要明确“磁场”这一概念呢?)
六、活动结束
1、评价
2、总结
七、活动延伸
1、让幼儿在教室里继续实验:磁铁能吸住水中的物品吗?
2、家园共育:请家长在家中引导孩子并观察磁铁还有哪些特性和用途。
第四篇:四年级科学上册 第四单元 磁铁3.做一个小磁铁教案 教科版
第三课时做一个小磁铁
教学目标:
1.通过做小磁铁的活动,以及探究怎样使小磁铁两极的磁性更强,初步感知物体间的磁化现象。
2.检测自制的小磁铁有没有南北极。
教学重点:磁化小铁钉的活动。
教学难点:能判断自制磁铁的南北极。
教学准备:
磁铁(磁性较强)、小铁钉、钢针、大头针、线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出示大头针和小铁钉)问:“铁钉能吸引大头针吗?有什么办法使铁钉也能吸大头针?
2.试一试,能使大头针也有磁性吗?
二、探究内容:
1.铁钉磁化了。
(1)铁钉被磁铁吸过后也有磁性,这就是铁钉被磁化了。
(2)思考:铁钉是怎么磁化的?
(铁钉与磁铁相互接触、相互摩擦)
(3)演示:磁化后的小铁钉的磁性强吗?能吸引多少枚大头针?
(4)问:怎样使铁钉的磁性强一些?
(5)操作:比一比,哪个小组的小铁钉磁性强。说说是怎样使小铁钉磁化的?
2.做个小磁铁。
(1)小钢针被磁化后就好像是一个小磁铁。
(2)师:我们可以怎样做一个小磁铁呢?需要什么材料?
(3)做个小磁铁:握住磁铁的一极在钢针上沿一个方向摩擦,重复做20~30次。
(4)试试小磁铁的磁性强吗?
3.判断自制磁铁的南北极。
(1)师:我们自己做的磁铁有南北极吗?拿一端是北极?拿一端是南极?
(2)思考、讨论:用什么方法来检测、判断?
(3)汇报交流检测结果以及检测、判断磁极的方法。
方法一:用已知磁极的磁铁(磁性不可太强)去吸,根据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性质来判断;
方法二:将磁铁悬挂起来,等旋转停止后根据方向判断;
方法三:把磁铁嵌在泡沫塑料里,浮在水面上,让其自由漂动,停止后同样根据方向判断;……
三、全课总结。
四、课外拓展:
查找有关指南针的资料。
教学后记:
用心爱心专心 1
第五篇:《研究磁铁》教案
《研究磁铁》教学设计
中山路小学 丁曜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设计实验探究磁铁的性质; 2.能根据数据总结实验结论。知识与技能
1.知道磁铁的一些基本性质; 2.知道对比实验的一般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探究日常生活中的磁现象有浓厚的兴趣; 2.乐于探究、善于发现,尊重数据。教学重点:
认识磁铁的基本性质。教学准备:
铁架台,条形磁铁,铁盒,硬币,回形针;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老师这有一块磁铁,你知道磁铁最大的本领是什么吗? 如果把硬币靠近磁铁,会怎样?铁盒呢?为什么硬币能吸在磁铁上,铁盒却掉了下来?(磁铁的磁性有强弱之分)
那你知道这块磁铁的磁性有多强吗?能不能用具体的数字表示出来?
二、磁铁磁性强弱测试
大家能不能设计一个实验,利用磁铁和回形针,测出磁铁的磁性强弱?(先个人发言,再小组讨论。)
实验方案写好的小组就可以开始实验了。教师巡视,并把学生的实验数据写在黑板上。
观察数据,你有什么发现?(各处数据不同,越靠近两端,数值越大)现有的数据能证明磁铁两端磁性最强吗?(数据太少,测试点分布不均匀)
三、通过研究,发现磁极。我们如何证明自己的观点呢?
(在磁铁上取5个点,每个点测试三次,求平均数)同学们设计一下实验方案,设计好的小组开始测试。教师指导,并将学生的数据记录在黑板上。我们已经有了不少组数据。大家来吧各组数据再计算一次平均数,让结果更加准确。
通过观察5个点的平均数据,你有发现吗?现在我们的实验数据就很有说服力了。
四、研究磁极特性。
在磁铁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做磁极。
磁极除了磁性强,还有一个小秘密。当你将两个磁极放到一块,你就会发现这个秘密。
不过光靠一块磁铁似乎很难进行研究。老师给大家准备了另一块磁铁。我们只要将两块磁铁的磁极靠在一块就可以了。
开始动手之前,先想一想两块磁铁四个磁极,两两组合,一共有多少种可能呢?
大家在实验时千万别有所遗漏。
通过你的实验数据,你有什么发现?(同极相吸,异极相斥)
这个现象在生活中运用相当广泛,最著名的例子就是磁悬浮列车。
五、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磁铁。在试验中,动手的过程很重要,实验的方法也很重要。我们今天做的实验是一个对比实验。在这个实验中,我们需要关组的是这样一个变量:悬挂位置。当我们在实验时,如果遇到有多个变量存在的情况时,我们每次只能改变一个变量,这样才能做到公平、准确。
(完成课后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