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片树叶》一课教学反思
语文教学不再仅仅是完成知识教学,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语文教学要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和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体验成功,感受学习的乐趣,激发学习的热情,张扬自己的个性。在《一片树叶》这课的教学活动中,我注意了以下几方面:
1.把《新课程》的新理念在课堂上充分的体现,打破原有的教学方式,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老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对话关系,真正把主体地位还给学生。例如:在学生读课文时,教师能尊重学生的个性,让学生自己体验朗读,喜欢怎样读就怎样读。让他们努力地把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句子读得精彩些,这样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读,他们就读得生动、投入,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特别浓。每个学生都能在趣味中学习,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2.课堂上我尽可能的把更多的时间归还给学生,把我提出的问题作为诱饵,引导学生去思考和探索。让学生自由地说,发现问题时让其他的同学帮忙,或者教师给予适时的引导,协助学生归纳总结。课堂上学生一起学习新知,学习热情高涨,不但解决问题的能力相应得到了提高,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3.寓教于乐,注重语文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在本课教学中,我讲求趣味性,采用学生喜爱的方式,把游戏、比赛、表演融入课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中快乐识字,自读自悟,主动探究。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给他们创设想象的空间,个人先体会,再组织全班学生进行表演、体验,发展其想象能力,受到情感的熏陶。有效的表演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他们积极去感悟、去体验、去认知。最后再引导学生从小椿树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较好地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品质。
但本节课还存在着不足之处,比如说,课堂上,学生发言的范围还是比较窄,只有那几个优等生在发言,没有照顾到全体学生。在理解“目瞪口呆”的意思时,没有让学生理解到位,教师应该做适当的点拨。
第二篇:一片树叶教学反思
一、本节课的成功所在
1、能把《新课程》的新理念在课堂上得以充分的体现,打破原有的教学方式,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老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对话关系,真正把主体地位还给学生。例如:在学生读课文时,学生喜欢怎样读就怎样读。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趣味中学习,享受到成功的喜悦。班上有个学生叫王杰的同学下课说:“这样上课真有趣!”
2、课堂上我尽可能的把更多的时间归还给学生,把我提出的问题作为诱饵,引导学生去思考和探索,并给予适时的引导,协助学生归纳总结。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师在教学中是引导者、合作者、组织者。让学生自由地说,发现问题时让其他的同学帮忙,或者是师生一起解决。课堂上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在大家的努力下一起学习新知,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的精神。
4、组织有效的表演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去感悟、去体验、去认知。最后再引导学生从小椿树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能较好地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给学生创设想象的空间,个人先体会,再组织全班表演、体验。只有这样,学生的主体意识才能得到真正的体现。
二、本节课存在的不足
我觉得要及时总结经验;失败了我们也要认真总结、虚心听取别人的建议,以便于弥补不足。
1、课堂上,学生发言的范围还是比较窄,没有照顾到全体学生。
2、在理解“目瞪口呆”的意思时,没有让学生理解到位。教师应该做以适当的点拨。
第三篇:一片槐树叶教学反思
中学语文科教学反思类论文
《一片槐树叶》教学反思
内容摘要 《一片槐树叶》的成功之处:
一、导入别致新颖,充分激发学生情感,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重视诵读,让学生读中感悟诗歌情感。
三、师作下水文,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培养师生间的情感。
四、师进行示范,感染学生。不足:自己的写作能力也得好好地训练;点拨语、评价语等语言设计,应该更有针对性。关键词 导入 诵读 情感 背诵
《一片槐树叶》是一首咏物抒情诗,写于1954年。当时诗人已远离大陆故土6年了,思乡之情与日俱增。也许一次偶然翻阅旧书,夹在书中的一片槐树叶赫然跳入眼帘,由此触动了诗人。他的感情掀起了波澜。于是作者借夹在书中的这一片槐树叶抒发了游子思乡之情。诗中浓郁的乡愁、拳拳爱国之情,对学生无疑是最好的爱国主义教育的范本。上完《一片槐树叶》后,想想课前准备,课堂组织过程,教学效果,颇有感慨。先说说这节课做得比较好的地方吧。
一、导入别致新颖,充分激发学生情感,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教学中,新课的导入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是新课进行的开端,是教师谱写一首优美的教学乐章的前奏,是师生间情感共鸣的第一个音符,是师生心灵沟通的第一座桥梁,而在语文课堂上采取音乐导入的方式更有优势。俄国著名文学家托尔斯泰说:“音乐的魅力,足以使一个人对未能感受的事有所感受,对理解不了的事有所理解,使不可能的事变而为可能。”所以我设计了这样的方式:先播放歌曲《故乡的云》,师说:“归来吧归来哟,浪迹天涯的游子。归来吧归来哟,不再四处漂泊。优美的旋律,动人的歌词在向我们表达一种怎样的情感?”(游子思乡)再引导学生回忆过去有关乡情的作品(如《静夜思》《乡愁》《泊船瓜洲》等)然后边让屏幕上播放图片边说:“是的,乡思一直都是文人骚客久唱不衰的主题,当离家万里的时候,一片枯黄的树叶,一幅旧画,一首老歌,这些再平常不过的事物,却很容易触动我们的思乡情怀。这节课我们一起欣赏同样表达思乡情感的现代诗《一片槐树叶》”如此导入,创设出与新课相适应的学习情景,既营造了良好课堂气氛,又能充分激发学生情感,进行审美熏陶,激起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
二、重视诵读,让学生读中感悟诗歌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 1 / 3
阅读实践。„„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语文教学的过程,实际上就是通过有指导的读书活动,把课本的规范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同时全面提高学生自己的语文素质的过程。而且,本文是现代诗,语言朴素易懂,更适合学生在反复诵读中理解掌握。所以结合课文特点与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1.初读诗歌,整体感知。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诗歌的内容,适当介绍诗人及写作背景,鼓励学生挑战背诵.2、品读诗歌,体悟诗情。引导学生品词品句,进一步感悟诗歌情感。
3、熟读诗歌,升华情感。诗贵言情,阅读抒情诗的重点在于读懂诗中丰富的情感,并与之产生共鸣,而学生年龄小,阅历浅,处境顺,很难有“乡愁”这种生活体验,教师要帮助学生寻找挖掘这种感受,以使在学习中达到这种情感共鸣,考虑到农村中学住校生占绝大多数,所以这里我设计了让住校生寻找意象,表达想家的感情,以唤起学生的内心体验,升华情感。如此一来,整节课学生都在教师的启发诱导和激励下,自己去咀嚼语言文字的滋味,去体验语言文字蕴含着的深深的情感。从课堂中学生的表现和课后与学生的交流反馈结果来看,教学效果是很不错。
三、师作下水文,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培养师生间的情感。
所谓“下水作文”,指的是“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出了题目,不光让学生做,自己也做,自己亲自尝尝‘梨子’的滋味,便于指导学生。”教师写下水文既能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又可以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培养师生间的情感,在最后的写作训练里,考虑到本班的写作水平,我安排了两个主题:一个是课后练习里——诗人想要“去享受一个世界上最愉快的飘着淡淡的槐花香的季节”。展开你的想象,具体描写诗人归故里的情景。二是想象诗人面对那一片槐树叶的外貌和神态,要体现诗人细微的情感变化,进行片段描写。很多学生选择了第二个主题的写作练习,于是我就“随波逐流”在黑板上写起同样主题的“片段作文”,“诗人正在翻阅一本尘封已久的诗集,翻着翻着,突然停了下来,眼睛睁大了——一片叶子从书里悄然滑落,他目不转睛地盯着这片槐树叶——薄薄的,浅灰黄色的槐树叶。他小心翼翼地捡起,托在手中,仿佛擎着一个稀世珍宝,阳光透过窗子照在叶片上,也照射到诗人那爬上皱纹的额头和缕缕银丝,还有凝在眼中的满汪思乡泪,在那泪珠欲滴落的时刻,他仰起头,长长叹了口气,把那片槐树叶紧紧地贴在自己的心上。”
四、师进行示范背诵,感染学生。
对初中语文教学而言,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一个最基本而又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7-9年级的阅读目标中规定,初中三年要求学生背诵优秀诗文80篇。所以优秀的作品我们都要求学生背诵,而对老师有没有要求呢?刚入行的那一年,上完课我说出背诵要求时,就有几个学生开玩笑地说:“老师,要我们
/ 3
背,你背过了吗?”当时我只能含糊应对。后来细想:要求学生背诵,自己却不背或背不过,学生怎么会信服我呢?如果我能够在课堂上流畅,富有感情地朗诵,那学生自然就会认为,背诵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而且,“深入文本,读出自我”、“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教师背诵经典文本对提高教学设计质量和课堂教学效果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从那以后,凡是要求学生背诵的,我自己也要背诵,而且要比学生背得更好。《一片槐树叶》也不例外,当我拿着从校园树下捡来的枯黄的树叶,在《秘密花园》钢琴曲的背景音乐下,声情并茂地背诵课文时,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学生的脸上都露出了钦佩的神色。
有成功,也有很多不足。印象最深的就是“下水作文”,“实践出真知”说得真有道理,对于写作,我一直对学生强调在规定的时间完成,鼓励学生勤思考多动笔。而真正一写,才知道自己的写作能力也得好好地训练,在写下水文的时候,发现很多文字的表达都不够到位。满脑子的情感,下笔的时候老是找不到准确的语句表达,真可谓“眼高手低”。看来,要想做一个合格的“教练”,我自己也不能疏于练习。另外,我在课堂教学中的点拨语、评价语等语言设计,也必须好好斟酌,应该更有针对性。
我想,只有认真思考,发挥所长,发现课堂教学中的不足,并加以改正,进步才会越来越大。
刘国正
《刘国正语文教育论集》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 3
第四篇:一片树叶教学设计
《一片树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积累并学着运用课文中优美的语句。
2、通过学习课文,懂得应该怎样保护树木,明白“勿以恶小而为之”的道理。教学重、难点:掌握老师教授的学习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步骤:
1、激趣导入,引发兴趣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3、精读课文,体验感情
4、自编自演,深入理解
5、拓展思维,总结升华
6、课外小练笔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发兴趣:
1、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 ? 春天是万物复苏,草木吐翠的季节,在这个季节里树木都卯足了劲乡长的更高更壮,各有棵小树却光秃秃的,一片叶子都没有,那它的叶子都哪儿去了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片树叶》
二、检查生词
今天老师带来了许多叶宝宝,只要大家能正确的认识他们就能让小树重新长满树叶,让小树变得漂亮。(认读生词)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同学们生字认得这么好,肯定能把课文读好,课文到底讲了一件什么事呢?让我们听听看看就知道了。打开课件
1、学生欣赏课文录音朗读。
2、交流:故事中主要写了哪些小动物? 老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贴图片:小黄牛、小兔、小猴、小熊。
三、精读课文,体验感情:
这些小动物都都非常可爱,它们都做了什么?让我们先看看小黄牛吧!小黄牛
1、请一名学生读。其他学生思考:小黄牛做了什么?
2,师:书上是怎样描写小椿树的,请小朋友拿出笔用“----”画出来?
3,指导读描写小椿树的语句,读出小椿树的可爱,为后面体验小椿树变得光秃秃而难过打下伏笔。
过渡语:看着这棵漂亮的小椿树,小兔子,小猴、小熊他们喜欢小杨树吗?他们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我们先看看小兔。小兔子(教方法)
1、指名学生读小兔子段。
2、评一评他读得怎样。(引导学生先说优点,再说缺点,说缺点时可说:向你提点小建议。这样更容易让人接受。潜移默化中向学生灌输一点做人的道理。)
3、相机学习感叹句,理解课文,指导感情朗读。
(1)师:哪个词告诉你小兔子是怎么说这句话的?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赞叹(2)师:谁能给“赞叹”换个词,而表达的意思不变呢?(连连称攒、赞叹不已„ „)(3)师:从“赞叹”这个词可以知道赞美小杨树并喜爱它。用你的读来告诉老师你喜欢小杨树,并赞美它,好吗?
(4)指导学生朗读。老师可以这样导言:其实,老师刚才还发现了这个小兔子在读:“哟,一棵多么漂亮的小树!”是笑着读的,它特高兴①指名2、3名学生读。②全班齐读。③边做动作边读。
小猴(采用扶的方法)
1、老师导言:刚才学小兔时,我们是先找“赞叹”这个词,因为这个词告诉了我们小兔是怎么说的,然后从这个词中来体会小兔说这句话的心情。再通过朗读来表现这种心情。那小猴的话我们也可以这样学。
(1)小组内自由练读。找找哪个词告诉了你小猴是怎么说这句话的?
(2)学生反馈,理解“欢呼”这个词。孩子们,你们想想看,什么时候我们会欢呼呢?引导学生回忆自己什么情况下会“欢呼”,让学生从切身体会到理解“欢呼”是因为心中喜悦而抑制不住自己的声音。
(3)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师读:小猴子一发现小树苗,便欢呼起来:“多么秀丽的„ „ 我要在树上表演。” 小熊(采用放的方法)
1、老师导言:小熊的话就照刚才的方法,小组内合作学一学。记住先找“怎么”说的词,再用读表现出小熊的心情。
2、同桌合作学习。老师巡视指导。
3、反馈交流。
指名一对同桌来汇报。找到了哪些词?怎么用读来表现?
在此过程中指导学生学学小熊“看了又看,闻了又闻”的动作,指导学生读出小熊对小杨树的喜爱之情。
为了激发学生读的兴趣,师生可以一起做动作合作读。
四、自编自演,深入理解:
师:三只小动物都喜爱小树,但都取了一片树叶,书上是用哪些词来写他们取树叶的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1、老师知道同学们不仅想象力丰富,而且还具有很强的表演才能,就请同学们当小演员,请大家选其中的一种小动物学学,然后到前面演,其它同学当小观众。(找三个同学来扮演这三个小动物怎么摘树叶的。一位同学是旁白,一位同学是小黄牛。)2,孩子们你们演得真棒,还有两个小动物也来到了小杨树下,那他们又会怎样说,还会怎么取叶子呢?请你们学当小作家来学着编一编。(此过程尽量鼓励学生模仿书上写小兔、小猴、小熊的语言模式,但是尽量用上不一样的词来表达同一意思。如:怎么说的?可以是兴高采烈,笑容满面、兴奋不已等等。),除了小羊和小鹿外还有谁来过?(学生随意说)你是从哪发现的?(讲解„„的作用)那么它们都是怎样想怎样做的呢?指名学生上台表演,学学它们是怎么摘树叶的。
4,老师指着被学生摘光了树叶的小杨树说:就这样,每一个路过的小家伙,都取下了一片树叶,仅仅过了一天,可怜的小杨树现在已经变成了这个样子,小黄牛来了会怎样?
5,生:老黄牛伤心、难过。它的表情怎样?(目瞪口呆)谁来做一做目瞪口呆的表情。谁能把小黄牛的感受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6,指名学生读后评价。
五、拓展延伸,总结升华
1、讨论:孩子们,如果这时小动物回来看见小杨树一片叶子也不剩了,它们会说些什么?先自己想一想,再把你的想法写下来跟小组里的伙伴说说。
2、点名说出自己的想法
同学们这些小动物他们认为自己只是摘走了一片树叶,对小树没有多大影响,可当大家都这么做呢?(那事情就大了,小树的叶子被拔光了)
坏事哪怕再小也不能做,古人常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为之”。让我们每一位同学都从自身做起,从爱护每一片树叶做起,做一个爱护树木,言行一致的好孩子,行吗?
六、课外小练笔:
模仿书上的句式写写小山羊、小鹿等小动物看到小杨树怎么说的和怎么做的。
板书
第七课 一片树叶
小兔子 欣赏 赞叹 小心地
小猴子 欢呼 仔细地
小熊 看了又看 闻了又闻 摘下
第五篇:一片树叶教学设计
《一片树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积累并学着运用课文中优美的语句。
2、通过学习课文,懂得应该怎样保护树木,明白“勿以恶小而为之”的道理。教学重、难点:掌握老师教授的学习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步骤:
1、激趣导入,引发兴趣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3、精读课文,体验感情
4、自编自演,深入理解
5、拓展思维,总结升华
6、课外小练笔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发兴趣: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一片树叶》这篇课文。(板书课题,随机出示课题)。
过渡语:在学课文之前,老师想先看看同学们和生字宝宝做成好朋友了吗?
2、用生字卡开火车认读上节课所学生字、词语。
现在老师知道同学们已经和生字宝宝做成好朋友了,让我们把它们送回家,好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同学们生字认得这么好,肯定能把课文读好,课文到底讲了一件什么事呢?让我们听听看看就知道了。打开课件
1、学生欣赏课文录音朗读。
2、交流:故事中主要写了哪些小动物? 老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贴图片:小黄牛、小兔、小猴、小熊。
三、精读课文,体验感情:
这些小动物都都非常可爱,它们都做了什么?让我们先看看小黄牛吧!小黄牛
1、请一名学生读。其他学生思考:小黄牛做了什么?
2,师:书上是怎样描写小杨树的,请小朋友拿出笔用“----”画出来?
3,指导读描写小杨树的语句,读出小杨树的可爱,为后面体验小杨树变得光秃秃而难过打下伏笔。
过渡语:看着这棵漂亮的小杨树,小兔子,小猴、小熊他们喜欢小杨树吗?他们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我们先看看小兔。小兔子(教方法)
1、指名学生读小兔子段。
2、评一评他读得怎样。(引导学生先说优点,再说缺点,说缺点时可说:向你提点小建议。这样更容易让人接受。潜移默化中向学生灌输一点做人的道理。)
3、相机学习感叹句,理解课文,指导感情朗读。
(1)师:哪个词告诉你小兔子是怎么说这句话的?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赞叹(2)师:谁能给“赞叹”换个词,而表达的意思不变呢?(连连称攒、赞叹不已„ „)(3)师:从“赞叹”这个词可以知道赞美小杨树并喜爱它。用你的读来告诉老师你喜欢小杨树,并赞美它,好吗?
(4)指导学生朗读。老师可以这样导言:其实,老师刚才还发现了这个小兔子在读:“哟,一棵多么漂亮的小树!”是笑着读的,它特高兴①指名2、3名学生读。②全班齐读。③边做动作边读。
小猴(采用扶的方法)
1、老师导言:刚才学小兔时,我们是先找“赞叹”这个词,因为这个词告诉了我们小兔是怎么说的,然后从这个词中来体会小兔说这句话的心情。再通过朗读来表现这种心情。那小猴的话我们也可以这样学。
(1)小组内自由练读。找找哪个词告诉了你小猴是怎么说这句话的?
(2)学生反馈,理解“欢呼”这个词。孩子们,你们想想看,什么时候我们会欢呼呢?引导学生回忆自己什么情况下会“欢呼”,让学生从切身体会到理解“欢呼”是因为心中喜悦而抑制不住自己的声音。
(3)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师读:小猴子一发现小树苗,便欢呼起来:“多么秀丽的„ „ 我要在树上表演。” 小熊(采用放的方法)
1、老师导言:小熊的话就照刚才的方法,小组内合作学一学。记住先找“怎么”说的词,再用读表现出小熊的心情。
2、同桌合作学习。老师巡视指导。
3、反馈交流。
指名一对同桌来汇报。找到了哪些词?怎么用读来表现?
在此过程中指导学生学学小熊“看了又看,闻了又闻”的动作,指导学生读出小熊对小杨树的喜爱之情。
为了激发学生读的兴趣,师生可以一起做动作合作读。
四、自编自演,深入理解:
师:三只小动物都喜爱小树,但都取了一片树叶,书上是用哪些词来写他们取树叶的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1、老师知道同学们不仅想象力丰富,而且还具有很强的表演才能,就请同学们当小演员,谁能到前面演,其它同学当小观众。找三个同学来扮演这三个小动物怎么摘树叶的。一位同学是旁白,一位同学是小黄牛。2,孩子们你们演得真棒,还有两个小动物也来到了小杨树下,那他们又会怎样说,还会怎么取叶子呢?请你们学当小作家来学着编一编。(此过程尽量鼓励学生模仿书上写小兔、小猴、小熊的语言模式,但是尽量用上不一样的词来表达同一意思。如:怎么说的?可以是兴高采烈,笑容满面、兴奋不已等等。),除了小羊和小鹿外还有谁来过?(学生随意说)你是从哪发现的?(讲解„„的作用)那么它们都是怎样想怎样做的呢?指名学生上台表演,学学它们是怎么摘树叶的。
4,老师指着被学生摘光了树叶的小杨树说:就这样,每一个路过的小家伙,都取下了一片树叶,仅仅过了一天,可怜的小杨树现在已经变成了这个样子,小黄牛来了会怎样?
5,生:老黄牛伤心、难过。它的表情怎样?(目瞪口呆)谁来做一做目瞪口呆的表情。谁能把小黄牛的感受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6,指名学生读后评价。
五、拓展延伸,总结升华
1、讨论:孩子们,如果这时小动物回来看见小杨树一片叶子也不剩了,它们会说些什么?先自己想一想,再把你的想法写下来跟小组里的伙伴说说。
结束语:送“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为之:成语。让我们每一位同学都从自身做起,从爱护每一片树叶做起,做一个爱护树木,言行一致的好孩子,行吗?
六、课外小练笔:
模仿书上的句式写写小山羊、小鹿等小动物看到小杨树怎么说的和怎么做的。
板书
第七课 一片树叶
小兔子 欣赏 赞叹 小心地
小猴子 欢呼 仔细地
小熊 看了又看 闻了又闻 摘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