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理论大课堂教学的优化途径论文(精选5篇)

时间:2019-05-15 11:04: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大课堂教学的优化途径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马克思主义理论大课堂教学的优化途径论文》。

第一篇:马克思主义理论大课堂教学的优化途径论文

摘要:目前,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普遍采用大课堂进行教学。由于班级规模过大,学生人数过多,存在师生互动难以实施、学生参与度低、课堂管理难度大、多角度综合考核困难、良好的师生关系难于建立等问题,影响了教学的实效性。小组课外学习的教学模式,把课堂和课后有机地结合起来,大班不足小组补,课上不足课下补,是大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参与学习、研究性学习、交流合作学习的平台,是优化马克恩主义理论大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教学组织形式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大课堂教学;小组课外学习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是高校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公共必修课。目前,高校普遍实施大课堂教学模式。所谓大课堂教学,也叫合班教学,又称大班教学,是指将原有两个以上的教学班合成一个大教学班进行课堂教学的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实施以来,教学中存在师生互动难以实施、学生参与度低、课堂管理难度大、多角度综合考核困难、良好的师生关系难于建立等问题。笔者作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为解决这些问题,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认为小组课外学习教学模式可作为大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对实现大班不足小组补、课上不足课下补,优化大课堂教学非常有益。

一、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大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法单调,学生参与度低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场所,也是教师教学的阵地。教学是师生共同组成的双边活动,必然存在着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互动关系。大课堂(我校一般在100—200人)教学,教师面对众多的学生,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感到“带动不起来”,不能有效地组织可以提高学生能力的师生对话、生生对话、课堂讨论、研读等多样化的教学活动,甚至连最常见的课堂提问都难以达到应有的效果。当一个学生回答教师提问时,只有离他(她)近的同学能够听清楚他(她)在说些什么,站在讲台上的教师和离得远的学生根本听不清他(她)说什么。课堂上采用最多的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教师“一言堂”,一讲到底,偶尔有教师提问,学生也只是被动地回答,不能在参与过程中发挥主动性。这种没有学生自主参与的知识单向传授,很容易引起学生疲劳,影响教学效果。

(二)课堂管理难度大,影响教学质量

从教学论的角度看,教师的课堂控制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对于100—200人的大班,学生人数大大超出了教师的课堂控制能力。首先,学生出勤率难以控制。大班不便于固定座位,学生一般由进教室的先后顺序选定自己的黄金座位,100—200人少一二十个也看不出来,学生容易产生“多我一个不多、少我一个不少”的心理,逃课现象屡禁不止。其次,学生的自我约束力降低,课堂纪律松散。大课堂教学,由于学生人数过多,教室过大,而黑板、屏幕不能随之扩大,坐在后边和两侧的学生视觉、听觉受阻,总感觉离教师较远,教师不可能注意到自已,稍有违纪也不易发现。一些学生因教师顾不上而放任自流,上课走神、看课外书、做其他课程作业、玩手机、睡觉、窃窃私语等违纪现象司空见惯,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

(三)难以实施对学生学习成绩多角度的综合考核

在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中,学习成绩的评定是检查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和方法。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课程考核从“一考定音”向多形式、多角度综合考核转移,特别是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平时成绩,即课堂表现、社会实践表现、对知识的运用能力等)的考核已成共识。但这种考核方式在大课堂教学环境下却遭遇了无法落实的困境。此考核方式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给予学生自主参与的机会和充分表现的空间,并及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评价。然而,大课堂教学,人数过多,使每个学生都有足够的参与机会和表现空间几乎不可能,教师对学生学习成绩多形式多角度的评价也就难以实施。

(四)良好的师生关系难于建立

100—200人的大班,固定的课桌椅,“秧田式”的座位,教师和学生都有一种如同进了报告厅的感觉,拉大了师生之间的物理空间、心理距离和情感距离,从而影响了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从教师方面看,我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是学期课,一学期开设一门课,一周一次。一般情况下教师一学期要承担3—4个大班(400—600人)的教学任务。教师教学任务重,一周与学生见一次面,同时面对100—200名学生,一学期下来,除能记住各班班长、学习委员和学习中表现比较突出的学生名字外,大部分学生叫不上名字,影响了教师对学生个体情感及需求的关注。从学生方面看,学生普遍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与将来的就业、发展关系不大,学习动力不大,不是“我要学”,而是“要我学”。在学习中没有主动与教师交往合作建立联系的欲望,一学期下来,不知道任课教师姓名的现象常见。师生之间缺少心灵的沟通、思想的交流,师生关系处于一种淡漠的状态。

二、以小组课外学习优化大课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教学的组织形式不外乎有班级教学、小组教学和个别教学三种。小组课外学习属于小组教学的组织形式。所谓小组课外学习是在把班级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的基础上,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课余时间,以小组活动的形式,让学生自主参与,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发展个性、受到思想教育的一种教学方式。它的实质是开放、互动,强调学生的高度参与。这种教学组织形式,体现的是在教师主导作用下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把教师指导,学生自学,师与生、生与生相互合作、研讨交流和大班展示等有机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提高自主学习和探索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的平台,并促使一种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的形成。下面笔者就如何运用小组课外学习优化大课堂教学谈点看法与体会,求教于同仁。

(一)组建学习小组和学科学生协调组,是保证小组课外学习和优化大课堂教学的条件

首先,组建课外学习小组。小组是课外学习的载体,组建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的学习小组是有效开展课外学习的前提和条件。小组的组成以一门课程为基础,以课程开设时间为周期,在开课的第一节课上建立。因是课外学习,也为使同学学习方便,一般是以宿舍为单位或自由结合,每4—6人一个小组,设小组长一人,全面负责小组的学习活动。课程教学中,教师设计的大班讲授以外的学习任务都以小组为依托进行。各小组的学习任务通过小组协商确定,可以在教师设计的选题中或是在教师指定的范围内选择,也可以由小组自行选题,征得教师同意后确定。小组学习要求全员参与,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可以让组员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主动分担不同的角色和任务,也可以采取在小组长的协调下,记录、联络、信息资料收集、社会调查、电脑制作等由组员轮流承担的方法,让每个学生在不同角色的扮演中获得不同方面的体验、锻炼和发展。

其次,建立学科学生协调组,作为协助教师指导、监督、调控小组活动的组织。在大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可能与每一个学生都建立起密切的关系,也不可能参与每个小组课外学习的全过程。因此,需要建立一个学科学生协调组作为师生之间沟通的桥梁。协调组成员由各教学班的班长、学习委员和学生代表等若干人组成。实行各教学班协调组成员轮流执周制度,每周由值周班长做好教学周志。教师通过协调组指导、监督、调控小组的课外学习活动和大课堂交流活动。

(二)教师的指导、监督、调控是小组课外有效学习和优化大课堂教学的关键

小组课外学习,有较强的开放性、自主性、随意性,学习活动能否有效地开展,教师对小组学习活动的组织、指导、调控是关键。法雷尔(ThomasS.C.Farrel1)认为:尽管学习者是在和他们的同辈群体进行协作学习,并且“摆脱了对教师的依赖”,但他们还是不能完全离开教师的指导。教师是小组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

首先,教师是小组学习目标的制定者,学习内容的设计者。教师在小组学习之前,必须依据教学大纲,结合学科中的基本问题和前沿问题,精心设计小组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为学生拟定出能够体现教材重点、难点,贴近社会现实、学生实际,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符合学生需要和特点,能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有探讨价值的话题供小组选择。为此,笔者坚持在每学期开课的第一周和最后一周在学生中进行两次问卷调查,定期与学科学生协调组和各小组组长开见面会,利用课间和业余时间与学生坦诚交流。以了解学生对学习本课程的看法、要求和建议,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疑惑问题,面临的实际问题和通过学习还存在的疑惑问题等,在此基础上设计能引起学生兴趣又符合学习要求的话题供学生选择。

其次,教师要依托学科学生协调组和网络有效组织、指导、监督、调控小组的学习活动,以保证学习的有效性。小组学习是课外学习,学习环境松散,教师不可能参与每个小组学习的全过程,如组织不当,监督不力,容易放任自流。因此,教师的组织、指导、监督、调控是小组学习有效实施的保证。笔者的做法是:

(1)要求各小组认真做好学习活动记录,将每个学生的参与情况,小组活动的情况准确地、详细地记录下来,小组长定期通过Email向教师汇报,以保证小组成员的全员参与。

(2)教师通过学科学生协调组与各小组建立联系,定期召开见面会,对各小组成员的分工情况、参与情况、执行小组学习规则情况、小组学习记录进行检查;对小组提交大课堂交流的学习成果进行讨论。

(3)教师向全体学生公开邮箱和手机号,以方便学生随时与自己进行面对面、网络或电话沟通。对学生学习资源获取、整合的方法和技巧进行指导,帮助其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使小组课外学习自始至终处于教师的指导、监督和调控中。

再次,教师要依靠学科学生协调组对课堂进行有效的管理。有效的课堂管理是在建立有序的课堂规则的过程中实现的。教师在开课时要“立规矩”,建立起师生共同认可的、学生参与实施的课堂管理规则,并与学生的平时成绩挂钩。课堂管理规则由各班学科学生协调组轮流值周负责实施,实行层层负责制,各学习小组长对班级协调组成员负责,各班协调组成员对值周班长负责,值周班长对教师负责。每次上课由各班协调组成员向值周班长报告本班学生的出勤情况,值周班长认真做好教学周志,教师不定期抽查,对学科学生协调组进行监督。这样学生遵守规则就不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的压力,而成为一种积极主动的自发行为。

(三)小组学习成果的大课堂交流,是学生自主参与学习和优化大课堂教学的重要途径

苏霍姆林斯基强调说:我们的教育目标“就是让走向生活的每一个青年男女的才能都得到最充分的发挥”。小组课外学习,为每个学生发挥特长和潜能创造了机会,小组学习成果和社会实践成果的大课堂交流,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充分展现自我的氛围,是弥补大课堂教学学生自主参与不足的最好方式。我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是3节连排,即一次课150分钟,每次课拿出50分钟,让3—4个小组进行课外学习成果和社会实践成果的大课堂交流。课程学习中,每个小组至少登台一次,将课外学习成果和社会实践成果在大课堂进行展示与交流。

登台交流时要求小组全员参与,并利用多媒体技术将交流内容通过大屏幕向全体同学展示。交流形式多种多样,课堂演讲式:组员轮流演讲,然后由同学提问,小组成员解答;中心发言式:小组推举一人作中心发言,其他成员补充,然后由同学提问,再由小组全体成员对同学提出的问题进行回答;辩论式:由两个学习小组对同一主题进行辩论,其它同学参与辩论。此外,还有情景剧、访谈、小品等形式。小组成员为在大课堂展示学习成果和个体才能而积极参与小组活动,主动与教师、同学交流与合作,进行语言、思维、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运用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多媒体技术应用、团队密切合作等的训练。这样,逐渐使小组课外学习成为大家自主参与、合作与创造、共同展示,优化大课堂教学的重要途径。

(四)多样化的成绩评价方式,是提高小组课外学习效率和优化大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

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小组课外学习的开展,为采取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比较客观公正的评价提供了条件。小组课外学习需要通过学生间相互支持、相互配合来共同完成。因此,在学习成绩的评定上,以学习小组作为评价的基本单位,坚持对小组集体评价与对小组成员个人评价相结合的原则,采取小组内互评、组间互评和学科学生协调组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使每个学生认识到,个人的价值必须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才能实现。小组内互评,以组员之间互评和小组学习的详细记录为依据,看每个小组成员是否主动参与小组学习的全部过程并为完成学习任务做出贡献。这样可以对不认真参加小组学习的成员形成一种压力,避免其蒙混过关而从别人的学习成果中得到好处。组间互评,即小组和小组之间相互评比。

大课堂交流时,在学科学生协调组的协调下,各小组(一次不少于5个)轮流参与评价,主要是对各小组在大课堂上展示的学习成果和社会实践成果进行评价,比比各小组研讨主题的完成情况,课堂交流的情况,多媒体的运用情况等,通过组间评价,更有助于促进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精神的培养。学科学生协调组与教师组成评价小组,组织同学对各小组在大课堂上展示的学习成果和社会实践成果进行讲评并公开打分。最后再综合这三方面的评价得出每个学习小组及小组成员学习过程的综合评价成绩,并按比例纳入学生的结业成绩。这样的评价方式,使每个学生都成为评价的主体,更能促进学生自主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实现“教”与“学”的双赢。

(五)小组课外合作学习,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和优化大课堂教学的有效方式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学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而良好的师生关系,需要师生双方在民主、平等的教学气氛中,在合作的条件下才能建立。小组课外学习,为师生提供了一个平等、民主、开放的学习环境,营造了一个宽松、愉快的合作学习氛围,创造了一个相互了解、相互学习、相互合作的机会,拓宽了师生、生生互动和交流的渠道。它打破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惯例,使学生与教师形成了一个“学习共同体”,师生间可以围绕着一个共同的主题畅所欲言,每个人都有权利和机会发表自己的意见,也有义务尊重他人的发言。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生感到了被尊重、被信任,从而也激发了学习的兴趣,提高了主动与教师交往合作、建立联系的积极性。学生通过课堂、网络、电话与教师讨论问题,交流思想,也融洽了师生关系。

第二篇:马克思主义理论论文

学习中心:福建共赢

姓名:余筱玮

学号:112211062020

论财富问题在马克思哲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一个开放的思想体系,是随时代而发展的。应当承认,在我国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研究中,“实践唯物主义”确实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但同时也应看到,从那以后,“实践唯物主义”研究再也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我们认为,正如“实践唯物主义”何以取得成功一样,当前问题的关键,仍然在于对“实践”范畴及其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的理解上取得突破。

近年来,我国加大对劳动价值论的深入研究,对社会主义发展十分有必要。但是对马克思哲学中的财富问题却没有引起注意。笔者认为,在当前社会主义制度下,加强对马克思财富论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全面阐述人在生产力中的地位。

根据马克思哲学观点,所有生产力都是“一种既得的力量”,并具备客观“实体”特征。但是,前人留下的生产力会在新一代中将它作为既定力量,并为“过去”注入“现在”的活力,转变成现实生产力。可见,生产力的历史就是“个人力量发展”的历史。根据马克思哲学中“真正的财富是所有个人的发达生产力”这一论述,是对财富问题本质的追问,这种生产力显然就是“个人独特主体的生产力”,因此具备“主体”特征。正是在此基础上,马克思认为人的全面发展实际上是“自然力”与“人本身力量”的双重享用和占有。可以看到“,生产力”这一概念正是人的发展与生产财富的统一,并从中获得“实体即主体”的本体规定,可见,生产力不是自然永恒的,而是历史性地生成、发展、变化。

在马克思看来,人作为生产力中的首要因素,可以让生产力的发展呈现循环型或者维持型,并实现生产力发展质的飞跃。人作为社会劳动的主体及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在前者还不属于“发达生产力”,只有后者才是真正的“发达的生产力”。

人作为生产力发达与否的衡量根据,在于个人能否在自由时间中获得“劳动能力”与“真正自由”,能否在充分得以发挥的基础上,作为最大的生产动力而反作用于劳动生产力中。因此,在当前社会自由时间越来越多的情况下,如何让

人成为最大生产力,并真正在生产力中发挥重要作用,是不容忽视的问题。近年来,学术界已经将对人力资本的研究,上升到国家与党提升自身创新能力、建设国家发展的核心战略地位。

二、人学意蕴中的重要意义。

西方经济学论文“ target=”_blank">经济学家多用“物质”来界定财富,马克思哲学中,却认为:“人们为了创造历史,必须保证生活、为了生活,又需要衣、食、住、行等各种东西,因此,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为了满足这些需要的新材料,而并非物质生活自身”实际上就是生产财富的过程。因此,人们为了满足自身需要,应该在历史进程中不断创造并使用财富。

在人学语境中,财富是对人们具有一定作用性,并满足人的需要的对象或者使用价值。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无论财富是什么样的社会形式,使用的价值最终构成财富的物质内容。因此,在物质生产活动中,物质产品是财富载体,因此物质产品的使用价值实际上就是财富的内容。马克思已经对财富分为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两大类。同时又将精神财富又分为两大类:物质产品形式的精神产品、活动形式的精神产品。可见,财富问题在马克思哲学中的发展是沿着人的维度进行的。

三、“以人为本”的财富发展观念。

当初马克思设想的社会主义革命,主要以西欧资本主义国家的“高度发达生产力”作为物质的逻辑起点与基础。由于当时马克思研究的主要是社会主义革命问题,因此更多关注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冲突,而并不是生产力自身发展问题。但是现在,社会主义国家在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同时,进入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时期,面临了生产力严重不足问题,并需要加大发展生产力。因此,从财富对人的发展主体角度出发,再加上财富对于社会发展的动力,在生产力发展的作用机制中已成为现实问题。

马克思哲学从财富出发,体会人的发展;又从人的发展反过来理解生产力,最终从生产力的发展状况来理解社会发展逻辑,这对大力发展生产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随着生产概念的提出,虽然促进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不再以个人发展为主,而是依赖于生产力的发展主线。但是生产力自身的快速发展也要依赖于财富源泉,并真正开辟社会财富。正因如此,马克思已经在《马达纲领批判》中,将“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充分涌流”与“他们的生产力增长”

和“个人的全面发展”相结合,并作为发展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条件。从现实角度出发,当前“放手让一切劳动、技术、知识、管理及资本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的思想,充分体现了大力发展生产力,落实马克思财富思想的实践。

以我国发展情况来看,我国社会主义通过大量生产并创造财富,实现社会生产力的全面发展,还应充分考虑到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避免在生产资本主义财富过程中产生的“以物为本”的发展观,以及由此产生的生活悖论、生产悖论及生态悖论,最终确立“以人为本”的财富发展观。只有这样,才能在确保我国社会生产已创造大量财富的同时,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生活富裕等,促进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并更好实现“解放与发展生产力”这一历史任务,实现我国提出的“通过发展来提升社会物质财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并通过发展保障社会的公平正义,促进建立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奠定财富理论的基本地位与作用。

第三篇: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论文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论文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关键词:

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理论创新

正文:

1)引言:

思想路线,指的是人们的认识所遵循的方向、途径、原则和方法。一个政党的思想路线,是指这个政党确定自己的指导思想并支配自己行动的认识路线。经过延安整风和党的十七大,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全党得到了确立。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开创了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中国自己的革命道路并取得了胜利。

2)正文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以及对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实事求是的理解

1)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我们今天讲一切从实际出发,其中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目前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都必须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而不能脱离这个实际。从实际出发,就要尊重和承认客观事实,努力排除个人的主观随意性;就要全面地看问题,决不能以偏概全;就要发展地看问题,决不能静止地僵化地看问题;就要把现象当作入门的向导,通过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的科学分析,揭示出事物的本质。

马克思主义是从实践中来并被时间所证明了的科学理论,只有联系实际才能真正学懂,也只有联系实际才能真正学好。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一要吃透理论,不仅要认识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更要注重把握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二要搞清实际,不仅要有对中国实际的感性认识,更要上升到对其本质的理性把握。理论联系实际,要求我们既重视用理论指导实践,又重视实践对理论的基础作用。

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内容。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事实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事实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事实求是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目的。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检验路线、方针、政策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实践性,这一特征赋予了它根据新的实践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内在动力,使其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以实践的发展来推进理论的发展。

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中国共产党的确立,就是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为哲学基础的。这条思想路线强调从实际出发,用全面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强调思想和实际相结合,主观和客观相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强调认识是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的没有止境的过程。它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政治路线是党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奋斗目标而制定的总路线和总政策,然而,正确的政治路线不是凭空产生的,它必须建立在对客观情况的深刻了解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必须以正确的思想路线为指导。它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要自觉地深入群众,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要老老实实做人和老老实实办事,严于律己,接受群众的批评,勇于自我批评。无论是在革命、建设还是改革中,我们都必须坚持实事求是。

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之间的关系

实事求是也内在地包含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内容。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把握了这个精髓,就把握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之间的历史联系及其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就把握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中的最基本的东西。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实现实事求是的前提条件。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理论也才能顺利发展。邓小平指出,我们讲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做到实事求是,必然与时俱进。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同样的,要做到实事求是,又必须求真务实。认识规律、把握规律、遵循和运用规律,是坚持求真务实的根本要求。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就是为了使我们在推进各项工作时能够更好的把握规律性、增加主动性、减少盲目性、克服片面性。党在不同时期根据不同实践环境和具体任务,针对在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分别突出强调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其目的和归宿,都是事实求是。它们既反映了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的一脉相承,又体现了结合实践发展在具体表现方面的时代特征。由于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我们通常把党的思想路线简明概括为“实事求是”,把党的思想路线称作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有机构成,是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历史的、逻辑的展开、丰富和发展。它们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为依据,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深刻揭示了党的思想路线所赖以建立的理论基础、实现条件、内在规律和必然要求,从而更为完整、充分地体现了全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神实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一个思想内涵丰富、理论形态完备的有机统一体。全面把握与时俱进的精神实质,必须弄清楚与时俱进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辩证统一关系,进而弄清楚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增强全面贯彻党的思想路线的自觉性。

三、科学地理解理论创新

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要大力弘扬与时俱进精神,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开拓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的与时俱进,要特别重视理论创新。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要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为各个方面的创新提供指导。要使党和国家的事业不停顿,首先理论上不能停顿。如果因循守旧,停滞不前,我们就会落伍,我们党就有丧失先进性和领导资格的危险。理论创新就是在扬弃原有的思想、学说和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提出新思想、新学说、新理论的过程。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前进,永不自满,永不懈怠。理论创新绝非是一种轻而易举的事情,而是一种具有重大理论突破性意义、能够产生巨大实践效果的艰巨过理论来源与实践、高于实践同时又能反作用于实践、指导实践。理论创新是在原基础上的提高和发展。创新理论更适应于客观规律,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更强。实现理论创新,必须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使我们的思想和行动更加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和时代发展的要求。在理论创新问题上,我们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否则,我们的事业就会因为没有正确的理论基础和思想灵魂而迷失方向,就会归于失败。理论创新能够推动实践活动的层次、质量不断提高和更新,为社会创造出更多、更有价值的成果,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同时理论的创新、与时俱进也能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程。

第四篇: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体会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体会

参加党校学习将近一个月了,按照教学计划认真参加面授学习,认真进行课后复习消化。分别学习了马克思恩格斯理论、列宁晚年哲学思想、毛泽东思想、科学发展观、国学智慧及学习的方法等课程。通过面授、观看教学光盘、分组讨论,集中讨论、学员讲堂等系统深入的学习,进一步加深了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理论的理解,提高了理论水平,增强了党性修养。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更加坚定了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

一、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识,党性得到了进一步的锻炼 一是加深了个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识。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矛盾、本质和规律,是最科学、最先进、最严密的思想体系,不仅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而且是我国社会科学理论发展的指导思想。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始终坚定自己的马克思主义信念,做马克思主义主导地位的守护者和维护者。

二是进一步增强了个人党性观念。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我认识到了共产党产生、发展、壮大、繁荣的历史,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在实践中自觉磨练而建立起来科学的世界观。学会了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认识问题。用客观的标准去认识社会,用正确的态度去对待人生,用严格的法律去约束行为。

三是工作中时刻以单位利益为重,不断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想问题站得更高一些,工作上要求得更严一些。在下基层的时候,对

1待同志有满腔的热情和与人为善的态度,说话办事要有分寸,决不能说有损大局的话,干有损形象的事。强化了奉献意识,淡泊个人名利。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更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把个人的意愿和现实情况很好地结合起来精神振作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四是工作过程中重视不断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要做到克己奉公、清正廉洁,艰苦奋斗,这是党的基本路线的重要内容,是每个共产党员都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

总之,要树立深入实际、狠抓落实的工作作风,牢固树立服务的思想,不断探索新路子,创造新经验,使我的党性认识不断提高到一个新层次。

二、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坚定共产主义理想

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我们必须毫不动摇的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证明,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经过太平天国农民起义、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帝国主义不断对中国进行侵略和掠夺,中华民族危机日深,中国还是没有出路。直到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产生了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创立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经验表明,选择马克思主义,这是实践的选择、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历史性巨大成就证明,马克思主义不但能够就中国,而且能够发展中国。我国经济

该改革开放30年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等各方面的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增长率保持在8%以上,是世界经济同期增长的三倍多,实现了由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经济总量由世界第十位上升到第二位。这些伟大成就的取得,根本原因就是我们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国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形成和发展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要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广义的马克思主义。包括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又包括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特别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既马克思主义政治立场是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立场,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是科学实践为基础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的崇高社会理想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

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要从“历史地”加以考察,把每一学科原理放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加以考察,坚持真理的具体性。要从“同其他原理联系起来”加以考察,要坚持真理的全面性。要从“同具体的历史经验联系起来”加以考察,要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能违背,但是它的实际运用因条件的不同而不同,各国人民必须根据自己的条件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其中最主要的是做到三个“结合”。

理论同实际相结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为我们的实践活动提供了总的指导思想、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历史经验归结到一点,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国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

领导和群众相结合。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具有中国共产党人特色的群众路线,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路线、工作路线,也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路线。“实践—认识—实践”同“群众—领导—群众”,必须把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结合起来,坚持“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通过提出和贯彻正确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带领人民前进,又从人民的实践创造和发展要求中获得前进动力。

学习借鉴外国与独立自主相结合。中国的革命和建设都离不开世界。必须重视研究和借鉴外国经验,必须争取一切可能争取的外援,必须重视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但是,这一切都不能照搬。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从中国实际出发、依靠群众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必然结论。必须把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这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独立自主方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具体体现和新的发展,也是我们在改革开放中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方针。

与时俱进地发展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历史的产物,但是它没有成为只是留在人们记忆中的历史陈迹,原因就在于它是开放的、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科学。这是它的真正的生命力之所在。科学地对待马克思主义,必须与时俱进地发展马克思主义。

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我们必须以新的实践不断丰富和发展这一理论体系,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观点。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我们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大力发扬求真务实精神,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三、学习收获和体会

通过集中系统的学习马列主义,对今后如何科学的运用马列主义,针对具体问题具体工作有了更加清晰的明确的指导意义,为今后开展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提高了处理问题的能力。同时党校班是团结的集体,克服生活和工作上的困难,大家互帮互助,关系融洽,让我充分感到集体的温暖。通过集中学习,看到了其他学员身上优良的道德品质,高素质的修养,值得让我好好向他们学习。良好而安静的学习环境,浓厚的学习氛围使大家发言积极踊跃,开拓思想,用心认

真学习、积极进取。我相信在下一阶段的学习中将会获得更大的收获,在党校的大熔炉中好好锻炼自己,积极学习,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为党的事业贡献自己应有的贡献。

第五篇: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心得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心得

在处级干部理论培训班的第一阶段,我们通过老师讲授、聆听专家录像讲座和自学方式,学完了《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与基本方法》、《列宁晚年的社会主义思想》和《关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几个问题》等基本内容,系统学习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问题。通过学习,使我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有了更为鲜明的认识,进一步理解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真理性和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也使我明白,在工作实践中应努力掌握和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一、主要收获

1、进一步理解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作为科学,它是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基本原理所构成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部分组成,三者是一个完整的整体,不可分割。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

2、创造性运用马克思主义需要做好“三个结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能违背,但是它的实际运用因条件的不同而不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根据自己的条件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其中最主要的是做到三个“结合”。即:理论同实际相结合,领导和群众相结合,学习借鉴外国与独立自主相结合。马克思主义是历史的产物,但是它没有成为只是留在人们记忆中的历史陈迹,原因就在于它是开放的、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科学。这是它的真正的生命力之所在。科学地对待马克思主义,必须与时俱进地发展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

二、主要体会

1、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是对我们工作的根本要求党员领导干部只有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才能从根本上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理论水平和辨别是非能力,增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和共产主义理想;才能全面、正确地理解和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和各项方针政策,坚定不移地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也才能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克服和避免摇摆性、片面性、盲目性,把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好。

2、坚持解决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作风,按照“坚持与时俱进”要求,不断更新观念,转变工作方法,扎实工作,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我所从事的长江航运规划研究工作是一项关系长江航运全局、影响长江航运长远发展的重要工作。在实际工作中,一方面要以更加宽广的眼光观察

当代社会,要注重在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的过程是把握长江航运发展的规律,以与时俱进和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开展工作,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体现时代性,富于创造性;另一方面,还必须把大胆探索的精神和求真务实的态度结合起来,科学认识长江航运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把时代性、规律性、创造性统一起来,扎实有效地开展各项工作,推进长江航运科学发展。(长江航运规划研究中心彭书华)

下载马克思主义理论大课堂教学的优化途径论文(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马克思主义理论大课堂教学的优化途径论文(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优化课堂教学论文

    现代教学论——关于优化课堂教学 摘要:课堂教学设计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受到了越来越多教学工作者的关注。知识的巩固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感知、......

    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心得体会

    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心得体会非常感谢长航公安局党委这次安排我到交通部党校武汉分校来学习,也非常珍惜这次学习机会。在培训班第一阶段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中,党校资深教授为我......

    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心得体会

    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心得体会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科学的思想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独有的先进的思想武器。其政治性、革命性和先进性的特质决定了,学习马克思......

    (导言、马克思)科学.主义理论

    (导言、马克思)科学.主义理论导言学习、研究科学.主义理论与实践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当前,对中国的研究生说来,学习、研究科学.主义的基本理论和主要的实践经验,不仅具有一般的重......

    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从狭义上讲是指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理论和学说的体系。具体的讲是指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哲学的观点、社会学理论和政治学说。从广义......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科学研究的特点论文

    [论文摘要]与其它学科的科学研究相比,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科学研究呈现出诸多特点:研究对象的广泛性、研究内容的倾向性及研究主体的特定性。探讨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科......

    试析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三个关系论文

    [论文摘要]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要以科学研究为基础,同时,学科建设对科学研究又提出了巨大的需求。解决好科学研究的观念、制度、条件问题是推进学科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学科......

    优化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条途径

    优化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条途径 长期以来,中学语文教学一直面临着高消耗、低效率的困境。语文教学都是按一定程序进行的。起始课、分析课、练习课,环环相扣,有条不紊。虽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