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们的姓氏》教案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感受中华姓氏文化的奥妙。
2、用多种方法识字。
重点:认识20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难点:认识20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关键:学习生字
课时:两课时
教具:识字教学课件。
相关知识点:运用所学到的学习方法学习。
教学突破点:自主识字。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百家姓》这本书吗?里边记录了中国的姓氏名称,今天我们就到住宅楼去看看那里边的居民都姓什么?
二、学习第一组生字
1、自己借助生字表中的拼音认识生字并用圆圈将课文中的生字画出来。
2、同桌之间练习读生字,互相考生字,并交流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们。
3、教师使用生字卡片检验学生生字认读情况。
三、学习第二组生字
方法同上。
四、指导写字
1、学生自己观察找出应该注意的地方。
教学改进建议
2、看软件、练习书写。
3、在本子上写一个字头。
五、总结:
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特色作业设计:回家以后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5 我们的姓
任 吕 邓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复习字词,导入新课。
出示词卡,学生认读。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关于姓氏的19个生字,你们还记得吗?看字卡来读一读吧。
二、读课文
三、课后练习题
1、填一填
2、起名字游戏
说一说自己名字的来历。
想一想怎样给这些姓起名字。
交流自己起的名字。
用自己的名字说一句话。
3、读一读
自己练习读一读。
师指名读,体会其中语气的不同。
师用不同的语气读,生说说其中的不同,体会中国语言的艺术。
四、总结:
本节课的收获有哪些?
特色作业设计:
做一个小调查,找一找你周围人的姓,看看哪个姓的人比较多。做一统计表。
板书设计:
5 我们的姓
沈、韩、郭、苏、袁、秦、魏
孟、郑、于、徐、孙、钱、赵
第二篇:姓氏歌教案
教学目标
1、诵读《姓氏歌》,了解中国人的传统姓氏文化。培养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2、通过诵读《姓氏歌》认识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认识部首“弓、钅”。
3、通顺、流利、有节奏的朗读课文。教学重难点
1、采用多种方法诵读《姓氏歌》,正确、规范姓氏读法。
2、了解姓氏。
教学准备、资料 百家姓资料、PPT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诵读《姓氏歌》,了解中国人的传统姓氏文化。培养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2、通过诵读《姓氏歌》认识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认识部首“弓、钅”。
3、通顺、流利、有节奏的朗读课文。教学重难点
1、采用多种方法诵读《姓氏歌》,正确、规范姓氏读法。
2、了解姓氏。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设计与步骤 各环节目标
一、启发谈话,导入活动
二、诵读汇报
三、交流姓氏故事
四、游戏活动
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我国的经典诗文有哪些,你们知道吗? 学生讨论交流。
(出示课件:告诉学生,我国的经典诗文有《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千字文》《论语》等。(出示《百家姓》课件。)
1、集体齐读《百家姓》 赵 钱 孙 李 周 吴 郑 王 冯 陈 褚 卫 蒋 沈 韩 杨 朱 秦 尤 许 何 吕 施 张 孔 曹 严 华 金 魏 陶 姜 ……
有多少同学愿意参与都可以,能说多少说多少
提示:谁知道中国姓氏的来历呢?其实每一个姓氏背后都有一个传说。谁愿意告诉大家,你知道哪一个姓氏的故事呢?
1、同桌商量、准备交流
2、老师引入故事话题 1)教师讲张氏背后的故事吧。
在很久远的过去,皇帝的第五个儿子的儿子挥很聪明,喜好狩猎,发明了弓箭,被任命为弓正,赐姓张;此外,晋国大夫解张,字张侯,他的子孙也称为张氏。张姓氏的名人有:西汉大臣张良;东汉科学家张衡、书法家张芝和著名医学家张仲景;著名的《清明上河图》就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伟大作品;还有现代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等。
1、出示课件,让学生读一读(边拍手边读《姓氏歌》)你姓什么?我姓李。什么李?木子李。他姓什么?他姓张。什么张?弓长张。古月胡,口天吴。双人徐,言午许。中国姓氏有很多,赵、钱、孙、李,周、吴、郑、王,诸葛、东方,上官、欧阳......2、介绍自己知道的姓氏
1)介绍前,老师先要提出要求。要求同学在介绍时,声音要洪亮,吐字要清楚,面带微笑看着全体同学来介绍 2)开火车,来介绍。3)同学评一评,谁介绍的好。
4)同学之间交流一下自己知道的有关中国姓氏的一些趣事。
4、观看有关中国《百家姓》的表演唱视频。
5、活动总结:同学们,中国的古代传统文化,流传至今。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课外阅读中,学到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
6、结束语:
大家一起来说:不管我们姓什么,我们都是中国人!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姓氏歌》认识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认识部首“弓、钅”。
2、有节奏、熟练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采用多种方法诵读《姓氏歌》,正确、规范姓氏读法。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设计与步骤
一、听课文复旧导入
二、出示字卡、识字认字
三、布置作业
1、听老师读课文,边听边画出要求认识的生字,自由练读。
2、指名朗读句子,注意停顿。
3、播音乐,加动作,自由轻声读课文。
4、按顺序出示词语卡片,读生字、组词,齐读课文。
5、指导书写生字(1)指名朗读,正音。
(2)通过多种方式反复识记生字。
(3)多媒体出示田字格生字“姓、什、双” 学生观察思考:这三个字是什么结构?(左右结构)比较其书写特点。
教师范写,学生描红、临写。(4)多媒体出示田字格中“王、方、么”引导学生观察结构、书写要领、描红、临写、扩词
(5)出示“国”,回顾结构、部首并组词
6、有感情、节奏地朗诵课文。
7、完成课后练习
读读:自由朗读、同桌互读、正音纠错 做游戏:师生互动,说姓氏
例:你姓什么?我姓张。什么张,弓长张。介绍自己姓什么,可以用不同方法。说说你还知道什么姓? 背背:自由练背,积累词语。抄写课后读读记记的词语
第三篇:《姓氏歌》名师教案
《姓氏歌》名师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姓、氏、赵、钱”等12个生字,认识3个偏旁部首。
2、会写“姓、什”等7个生字,并能说出其笔顺。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了解中国人的传统姓氏文化,培养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
1、认识“姓、氏、赵、钱”等12个生字,认识3个偏旁部首。
2、会写“姓”“什”等7个生字,并能说出其笔顺。教学难点:
了解中国人的传统姓氏文化,培养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能拆分、组合的生字卡片、词语。(教师制作)
2、学生预习课文,生字卡片。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能自豪地告诉大家,你姓什么?(抽多个学生回答。)
2、刚才大家说得很好,在我们这个小小的班级里,就有姓王的、姓李的、姓刘的„„同学们还知道哪些姓呢?
3、我们的姓是从祖辈传下来的。中国人的姓有几千种。有些研究中国姓氏的专家把常见的姓氏列了一个表,叫《中华百家姓》,读起来顺口,便于记忆,就像一首歌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小部分。
4、揭题:教师板书《姓氏歌》,学生齐读课题。
5、学习生字“姓、氏”。(1)组词:姓氏、姓名。
(2)识字方法交流:姓=女+生氏=纸—纟(3)你能用“姓氏”、“姓名”这两个词语造个句吗?学生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二、读文识字
(一)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仔细听,听准生字的字音)
2、多有趣呀!你们想读吗?请大家自由读课文,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遇到不认识的字多读两遍。
3、全班读课文,教师纠正读音。
(二)随文识字。
1、再次朗读课文,你从中知道什么?(小组内讨论,全班汇报交流)
2、大家说的对,本首儿歌总共2节,讲的都是有关姓氏。
三、学习第一小节
1、出示课件,让学生读一读。(边拍手边读第一小节)
2、指生朗读,小组朗读,全班朗读。
3、学习生字“李、张、古、吴”,认识“弓字旁”。
(1)找出在文中出现的地方:“木子李”、“弓长张”、“古月胡”、“口天吴”,学生指读。
自由读生字,你从中发现什么?他们有什么特点?(偏旁加熟字)平时在我们班也见到过这些姓氏,但你能把音读准确吗?你能给他们找朋友么?(同桌讨论,全班汇报交流)
(2)引导学生小组内认读生字并交流识记方法。(全班汇报交流)①“李、古、吴”是上下结构,“张”是左右结构,都可以用“加一加”“换一换”等方法识记。
②“张”的偏旁部首是“弓字旁”,你还知道哪些字也含有“弓字旁”。男女比赛读第一小节。(教师指导)
4、你能做问答游戏吗?(1)出示课件,读一读。
(2)同桌互相练习问答游戏。比一比,赛一赛。(全班汇报交流)
四、学习第二小节
1、出示课件,学生自由读并思考:本小节与第一节有什么不同?
2、全班交流汇报:
①第一节姓氏是单个,第二节姓氏是两个,如:“诸葛”、“东方”。②教师引导:两个姓氏我们称之为复姓。(教师进行讲解)③你知道哪些姓名里含有复姓?(诸葛亮、王昭娇子等等。)
3、学习生字“赵、钱、孙、周、王、官”,认识“走字旁”和“金字旁”2个偏旁部首。
(1)同桌互读生字,同时给生字找朋友。(全班交流汇报)(2)引导学生小组内认读生字并交流识记方法。(全班汇报交流)①“孙、钱”是左右结构,“王”是独体字,可以用“加一加”“换一换”等方法识记。(如:钱——线 王——玉)
②“赵、周”都是半包围结构,“赵”的偏旁部首是“走”,你还知道哪些字也还有“走字旁”。(如:趟、起)
③“钱”的偏旁部首是“金字旁”,你还知道哪些字也含有“金字旁”。(如:铅、铁)
④“官”是上下结构。
4、小组比赛读第二小节。(教师评比)
五、巩固生字
1、认读生字。
(1)以开火车认读带拼音生字。
(2)去掉拼音,指名读生字,然后开火车。
(3)生字回到文中,你能读准确吗?比一比,赛一赛。男女各派一人进行朗读。全班齐读。
2、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生字:“姓、什、么、双、国、王、方”。(2)学生自由朗读生字。
(3)教师引导:这几个生字,你能给它们按结构分类吗? 左右结构:姓、什、双独体字:么、王、方全包围结构:国 出示课件,教师指导书写生字:
(1)出示课件:教师引导“姓、什、双”在田字格的占位在哪,你有什么发现?同时,帮他们找朋友。
①组词:姓名、什么、一双鞋等等。
②“姓、什”都是左窄右宽。“姓”中的“女”的一横要变短。教师进行书写,学生描红,再试写一个。(教师巡视并纠正)
③“双”字的第二笔的捺改成点,要和第四笔区分开。教师进行书写,学生描红,再试写一个。(教师巡视并纠正)
(2)教师引导:“么、王、方”在在田字格的占位在哪,你有什么发现?同时,帮他们找朋友。
①组词:什么、王子、方向等等。
②注意“么、王”在田字格的占位。“么”的第一笔是撇,“王”的第二笔是短横。教师进行书写,学生描红,再试写一个。(教师巡视并纠正)
③“方”的笔顺是点、横、横折钩、撇。教师进行书写,学生描红,再试写一个。(教师巡视并纠正)
(3)教师引导:“国”在在田字格的占位在哪,你有什么发现?同时,帮他们找朋友。
①组词:国家、中国等等。
②“国”字在写时注意点不能少,口要封严。教师进行书写,学生描红,再试写一个。(教师巡视并纠正)
六、背诵课文
这首儿歌多有趣,回家时给自己的家长背一下,也让他们了解一下姓氏。
第四篇:姓氏源流教案活动设计
《梳理探究姓氏源流》活动设计
作者:杨凯丽 辅导教师:闫小乐 2011年9月
《梳理探究姓氏源流》活动设计
学习目的:
1、通过了解自己姓氏的来源。了解中国姓氏发展的脉络,提高语文学习的探究能力。
2、通过网上搜索、分组讨论、合作讨论归纳出姓氏发展的脉络。
3、培养学生语文探究学习的兴趣爱好,增强民族自豪感与认同感。学习重点:利用互联网搜索来查找关于自己姓氏的资料。
难点:运用科学的分类方法对中国姓氏的来源及发展进行归类、整理。活动准备:与主题相关的资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有一个叫秦涧全的人在游览岳王庙时,看到南宋大奸臣秦桧夫妇跪岳王庙前,义愤的在岳王庙前题诗:“人从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可见秦涧全对自己的姓的尴尬。而著名学者孔庆东教授每次出来讲学,总是自豪的向听众介绍自己是孔子的第十三代传人。可见,姓名对一个人来说是很重要的。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姓氏,我们的姓氏是如何来的呢?今天带着这个问题让我们一起到网络的知识海洋中去寻找答案。
二、展示问题:
1、利用互联网查找自己姓氏的来源。
2、利用互联网找出自己姓氏在本地的分布情况。
3、思考姓氏文化对中国文化的贡献。
三、分组:按姓氏和人数将班级学生分成六小组。
三、上网查阅资料、讨论、最后展示成果。优秀成果展示 第一组
我们组每个人的姓氏来源: 杨姓:
杨姓在“百家姓”中排第16。是现时中国第六大姓氏,杨姓是全球华人十大姓之一。杨姓出自黄帝之后西周王族。据唐代林宝的《元和姓纂》和宋代郑樵的《通志·氏族略》记载,杨姓出于姬姓,源于晋地之杨国。西周成王姬诵封其弟叔虞领地于今山西西南一带,建都于唐,为唐侯。因唐地临晋水,由此为晋国,叔虞即为晋开国之君。至春秋时,晋国内乱,晋武公灭瑉侯统一晋国。武公死后,其长子诡诸继位,为晋献公。献公相继灭周围诸小国,包括杨国。献公封其二弟伯侨领地于杨,以地取姓即为杨姓。由此伯侨成为杨氏得姓始祖。杨姓属于以封地为姓。在我们中牟县,杨姓的分部比较广泛,在各个乡镇都有分布,主要集中在三官庙乡,九龙镇一带。第二组 贺姓:
出自姜姓,是为避帝王名讳所改的姓氏。春秋时,齐桓公(姜姓)有个孙子叫公孙庆克,他的儿子庆封以父名命氏,称为庆氏。庆封在齐灵公时任大夫,在庄公时与崔杼曾为上卿,执掌国政。后两人再升为左右相国。因崔杼家内发生内乱,庆封以弑君罪灭掉崔氏,独霸朝政。于是庆封把政事交给儿子庆舍处理,自己只管吃喝玩乐,引起了朝上朝下对庆氏的不满,后庆封的亲信卢蒲癸和王何,趁庆封外出之机,杀死了庆舍,庆封见势不妙,便逃到了吴国。
吴王噶朱方封给庆封,庆氏宗族闻讯赶来相聚,从此,庆氏比在齐国时还要富裕。至西汉末,子孙徙会稽山阴,东汉时传至庆仪为汝阴令,其曾孙庆纯官拜侍中,为避汉安帝的父亲刘庆的名讳,“庆”字改为同义的“贺”字。庆纯改为贺纯。史称贺姓正宗。贺姓为避讳而改姓。贺姓主要集中在刘集乡、大孟镇一代。以贺兵马、贺庄为主。第三组 雷姓: 源出有三:
1、出自方雷氏,炎帝神农氏的九世孙方雷之后,以国名为氏。据《元和姓纂》及《通志·氏族略》所载,相传方雷氏是炎帝神农氏的九世孙,因战功被黄帝封于方山(在河南省中北部嵩山一带),建立诸侯国。其子孙以国名为氏,为复姓方雷氏,后又分为两支,一支姓方氏,一支姓雷氏。
2、出自黄帝有臣子名雷公,其后以祖名为氏。据《姓苑》所载,雷姓是个古老的姓氏。相传黄帝有大臣雷公,是个名医,精通医术,曾与黄帝讨论医学理论。据《素问·著至教书论》说:“黄帝坐明堂,召雷公问之。”殷纣王有宠臣雷开。其后子孙以雷为氏。
3、出自他族改姓和小数民族中有雷姓。雷姓在我们县分部较少,主要集中在大孟万胜村附近。第四组 司姓: 司姓渊出有二:
第一个渊源:源于官位,出自神农属下专事占卜的司怪,属于以官职称谓省文简化为氏。据史籍《元命苞》记载:“神农为上古部落酋时,有司怪。”司怪,就是专职从事占卜祸福、解释当今、预测未来的祭司,是古代荒朦时期人类解释自然与社会现象的一种职能行为。在司怪的后裔子孙中,多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司怪氏,后有省文简化为单姓司氏、怪氏(圣氏)者,亦有维系复姓者,世代相传至今。
第二个渊源:源于官位,出自两周王朝官吏司成,属于以官职称谓省文简化为氏。据史籍《左传》记载:“春秋时郑国有大夫为司成,其后以先为姓。”司成,即大司成,为商末周初即设有的官位,为专职教导世子(王族子弟)之官,职如先秦乃至两汉时期的祭酒。在典籍《礼记·文王世子》中记载:“大乐正学舞干戚,语说命乞言,皆大乐正授数,大司成论说在东序”。朱彬在典籍《礼记训纂》中也注解:“大乐正、小乐正所教者仪文器数,别设大司成一官专讲说义理。”唐朝时期,唐高宗李治曾一度改国子监为古称“司成馆”,改祭酒称为大司成,不久又恢复原称。从此,司成便成为祭酒的别称。在司成的后裔子孙中,多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司成氏,后有省文简化为单姓司氏、成氏者,亦有维系复姓者,世代相传至今。先秦时期,司氏族人已分布于郑(今河南新郑)、晋(今山西)、卫(今河南濮阳)、程(今陕西咸阳)等地。《姓氏考略》载,司氏最早繁衍发展中心是古代顿丘。这个地名,曾经出现于《诗经》中的《卫风·氓》,是一个与中华民族有深厚渊源的地方,这个地方在春秋时代是属于卫国的一个邑,到了战国时代又改隶魏国,位置在今河南清丰县。第五组 王姓:
姓氏起源: 出自姬姓。周灵王的太子姬晋,因直言进谏,被废为庶民,迁居到琅琊(今山东省胶南一带),世代繁衍生息。因其本为王族,世人称其为“王家”,延用成姓。还有周文王的第十五子毕公高,其后代子孙因故散居京兆、河间一带,以本为王族之故,自称为王姓。后世沿袭未改,渐成大姓。还有周平王太孙赤出奔晋国,其子孙为纪念其身份改姓王。另战国末年西周桓公揭之后人,为纪念被秦灭后的原居住地王城,分别改姓王。王姓在中国是第
二大姓,来源的说法也比较多分布比较广泛,在我县各个乡镇都有分布。像官渡镇的小王庄、大王庄都是以王姓为主。
教师总结: 中国姓氏的来源有
1、以图腾作为姓氏。最古老的姓氏和氏族社会的图腾有关。如:王、姬、姜、姒、姚等。
2、以分封的土地作为姓氏。如杨,其他还有周阳、虞、杨等。
3、以国名为姓氏。如雷、齐、宋、鲁、秦、卫、韩、赵、魏、陈等。
4、以担任的官衔为姓氏。如司、司马、司空、太史等。
5、以居住地为姓氏。如东郭、南宫、西门等。
6、以从事的职业为姓氏。如陶、巫、卜等。
7、因避讳而改姓氏,如贺、还有丘姓因避讳孔丘而改为邱姓。姓氏寻根的意义: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参天大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姓氏文化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原生态文化。他是由三皇五帝等中华组向创造并传承下来的姓氏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的血脉、国脉、文脉,形成了中华文明的文化基因,追溯自己的根,中国人唯一可以凭借的线索就是自己的“姓氏”了。通过姓氏的寻根,可以让我们了解对自己姓氏的历史来源、家族名人、迁徙分布等知识了如指掌„„通过姓氏文化寻根,知道自己肉体、心灵之血脉传承,人们可以找到与祖先相连的血脉,从而感知历史,体味现在,思考未来„
第五篇:英语姓氏
英国人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只有名而没有姓。直到16世纪姓氏的使用才广泛流行开来。英语姓氏的词源主要有:
1.直接借用教名,如 Clinton.2.在教名上加上表示血统关系的词缀,如后缀-s,-son,-ing;前缀 M’-, Mc-, Mac-, Fitz-等均表示某某之子或后代。
3.在教名前附加表示身份的词缀,如 St.-, De-, Du=, La-, Le-.4.放映地名,地貌或环境特征的,如 Brook, Hill等。
5.放映身份或职业的,如:Carter, Smith.6.放映个人特征的,如:Black, Longfellow.7.借用动植物名的,如 Bird, Rice.8.由双姓合并而来,如 Burne-Jones.英语姓氏虽然出现较教名晚,但数量要多得多。常用的有:Smith, Miller, Johnson, Brown, Jones,Williams.以下是大多数英文姓氏来源的六个种类:
1.按职业 例1: Smith(译为史密斯),意为金属工匠,除此之外,亦可加上另一个英语词来使之为一个新的姓氏,如Goldsmith, 就是金匠。Blacksmith的铁匠(专指马蹄铁匠)。
例2: Baker 例3: Archer
2.按个人特征 例1: Short, 意为短的。例2: Brown'(译为布朗),意为啡色。例3: Whitehead, 意为白色的头部。
3.按地理面貌 例1: Scott(译为史葛),居住在英国苏格兰的这个地形。例2: Hill(译为希尔),居住在山中。例3: Riverside,居住在河流的附近。
4.按地名 例1: London(伦敦), John从London这个地方来,他的姓氏就叫做London。例2: Oxford(牛津)例3: Sheffield(雪菲尔德)等。
5.从朋友、自己居住或拥有物业的名称得来
6.按父名或父系祖先之名而衍生、或由族群名产生
例1: 按父名或父系祖先, Richardson, James 例2: 由族群名, 如:Macdonald, Forbes都是苏格兰来源
在现代的英语,很多英语姓氏原本的意思已经变得模糊不清了。例如姓氏Cooper原本的意思为桶匠。在另一个姓字取得的分类是关于宗教的,这个分类可以被视为其中的六种分类之一,不过这里姓氏占少数。这些姓氏有些是与神职有关,例如: Bishop(意为主教), Priest(意为牧师、神父等), 或 Abbot(男修道院院长),显示姓氏拥有者的祖先曾从事以上的职业。
在美国,很多美国非裔人的姓氏都是从奴隶制度中取得的。他们的姓氏都是与其雇主一样。有许多已经是自由身的前奴隶都为他们自已改姓氏,或者是取他们前雇主的姓氏。有一些人,例如穆罕默德·阿里及Malcolm X,就改了自己的姓氏,向他们祖先因为做奴隶而得来的姓氏说再见。
女子出嫁后, 由她们娘家的姓氏改为其丈夫的姓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习俗。由1960年后期至1990年早期,当女士结婚后,女士选择保留其娘家姓氏,或者是用连字号形式显示其婚后的名称的百分点有轻微上升的趋势。(但是在美国,这个趋势刚刚相反,少数女士仍保留其娘家姓氏。)就算在一些家庭中,妻子保留了娘家的姓氏,但夫妇亦会为其子女给予父姓。在使用英语的国家,在传统上,已婚女士都会被称为 Mrs.[丈夫的全名]。不过近年来,更多会使用 Mrs.[妻子的名字] [丈夫的姓氏]。
在中古时期, 当一个低阶级家庭的男士要娶高阶级家庭中的唯一女儿,他只好跟随妻子的姓氏。18至19世纪英国,女方遗产有时会令男士改变姓名, 所以the name of the legator continued.虽说对英语国家男士而言,用妻子的姓氏是绝少数,但是有些男士仍然选择作出此举,例如加拿大的原住民, 或者,非常罕有地,一对夫妇会选择全新的姓氏。
作为另外一个选择,夫妇会采用double-barrelled name。举例来说,当John Smith跟 Mary Jones结婚时,他们可以被称为John Smith-Jones 及 Mary Smith-Jones。但是,有些人认为名字用连字号形式会变得过长累赘。妻子亦可以把她的娘家姓作为她的中间姓名,她可以被称为Mrs.Smith 或Mary Jones Smith。
在某些国家的管辖权限(jurisdictions), 妻子的姓氏会自动转变为丈夫的姓氏以保其法律上的合法地位。现在女士可以容易地更改她的婚后姓名,而这个改变不再是违宪的了。在某些地方,民事诉讼案及宪法的更改使得男士亦可以容易地更改婚后姓名,例如在British Columbia。
曾经在学术界的周刊所发表文章而用婚前姓氏的女士,即使在婚后,她们亦不会跟随丈夫的姓氏,以保持其?旧著作对学术界所作出的贡献。这个惯例在女医生、女律师事务所及其他专业也很重要。
在过去的世纪,家庭的姓氏都会有一个特意的拼法。但因为识字率低,实际上很多家庭都未必能够提供一个正确的姓氏拼法。很多时候,抄写员、文员、部长或政府官员在记录人名时,都会因应其发音而记下一个他认为可行的姓氏。因此,姓氏的拼法变得更多样化。而官方记录的姓氏拼法也渐渐成为各家庭的标准。
[编辑] 英国姓氏排名(1-25位)
排名 姓氏 数据库 % 累积SMITH 1.15 1.15JONES 0.94 2.09WILLIAMS 0.66 2.75TAYLOR 0.53 3.28BROWN 0.51 3.79DAVIES 0.48 4.28EVANS 0.39 4.66WILSON 0.35 5.02THOMAS 0.35 5.37JOHNSON 0.34 5.71ROBERTS 0.33 6.03ROBINSON 0.29 6.32THOMPSON 0.28 6.61WRIGHT 0.27 7.16WALKER 0.27 7.16WHITE 0.27 7.43EDWARDS 0.27 7.69HUGHES 0.26 7.96GREEN 0.25 8.21HALL 0.25 8.47LEWIS 0.25 8.72HARRIS 0.25 8.96CLARKE 0.24 9.21PATEL 0.24 9.45JACKSON 0.24 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