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课标下的教学反思
21世纪我们如何做教师?当今世界知识更新和转化加快,人类社会在工业革命后的近200年间,第一个百年中知识总量大约是50年翻一番,而在本世纪60年代以后,人类知识以指数方式增加。国家、企业乃至个人的发展优势,愈来愈依赖于知识和科技。这既提供了依*先进知识超越传统发展模式的有利机遇,又对我们提出了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教师所肩负的历史责任显得更加重大而庄严。今天我们做教师,最大的价值就是为中国迎接世界新科技革命的挑战,培养出能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把我国建成中等发达国家的各种人才。因此,我们必须从知识传授向引导创新转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中指出:“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在总结继承教育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我们必须彻底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树立创新意识,探求创新学习的方法和途径,掌握创新学习的手段和技能,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和社会活动的能力。
创新学习需要我们做创新型教师。我们应当不断吸收由教育科学所提供的新知识,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地加以运用,并且发现新的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因此作为教师必须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总结思考,不断创造和运用创新学习的教学方法。美国创造教育专家史密斯说过:“所谓创造型教师,就是能吸收由教育科学所提供的新知识,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地加以应用,并且发现新的切实可行的方法的人。”在教学中,教师应重视知识的传授,让学生尽可能多地进行知识和信息的储存、积累,尽可能多地吸收前人已总结出的思维成果。但这决不意味着我们只要“传道授业解惑”就行了。在教给学生知识的时候,我们要更多地教给他们方法、思维、技能,给他们提供创新的时间、空间、机会和舞台。我们不只要求学生对课文、对基础知识烂熟于心、倒背如流,还要求他们敢于质疑、敢于否定、敢于综合、善于联系,有所发明,有所创造,能够在社会的海洋尽情遨游,在知识的海洋纵横驰骋,在创造的天地一展才华。
我们在设计和组织教学时,一定要体现出鲜明的创新思维,并以这种思维去努力影响学生,给学生以示范与引导,并在这种潜移默化中养成学生的创新学习品质。同时,我们必须要有较好的气质和较强的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而且要善于总结思维与实践的体会,不断地推出创新成果。此外,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还必须刻苦学习计算机技术,熟练地操作电脑,能自己制作教学课件。
第二篇: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教学反思
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教学反思 平凉五中 陈拴平
【摘要】思想前卫的数学课程改革,有力地促进了教师角色的转换,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教研观念和方式,更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但是,指导思想的差异,教学对象的不同,决定我们的课程改革也需要以“让学生动起来”的思想指引下,分层次实行不同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关键词】高中数学新课标 教学反思
新课程标准颁布,为新一轮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为教师的发展指明了道路,作为教师的我们,须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和现代教学教育理论,深刻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并上升到理性思考,尽快跟上时代的步伐。这中间重要的一点就是找到适应我们教学对象(学生)的教学方法,走出认识的误区。新课程改革只是一种指导思想,而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法,避免用某种教法作为新课改的唯一方法。只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动起来主动参与的方法,都应该是合理的。
一、教学观念的更新
作为新课程推行的主体——教师,打破长期以来已习惯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是对的, 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过分强调了教师的传承作用,思想上把学生看做消极的知识容器,单纯地填鸭式传授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结果事倍功半的局面。新课改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 师生互动,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学生在老师引导下,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获取知识,发展思维能力,提倡学生经过猜疑、尝试、探索、失败,进而体会成功的喜悦,达到学习的目的!但是,这样的教学方式在我们一,二类中学是科学的合理的。因为这些学生有那个知识基础去猜疑,有学习的主动性去尝试,有能力探索。而相对于三类学校的学生他们没有那个知识基础指引他们猜疑的方向,这样的猜疑只能是“前是空中楼阁,后是盲人摸象”。例如:“我们有个老师问: “由杜甫大家能想到什么?学生回答:唐宋八大家”。类似这样的问题让老师哭笑不得。另一方面,学生之所以进入三类学校,出了文化基础差之外,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习中的惰性——厌学。学生是否愿意去尝试也是我们该考虑的问题。无猜疑,无尝试就无所谓探索,更谈不上失败后成功的喜悦。所以,现在教师角色的定位需是在考虑教学对象的前提下,采取适当的动态教学。该讲解的还是需要详细讲解,留给学生
力所能及的问题去思考。这就像摘桃子的故事,当一个人跳一跳能够到的时候他就会尝试摘取,当他觉得遥不可及时,他就会本能地放弃。对于学生基础较差的学生群体,我们我们重点还是在重新培养学习习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应该给予适当的知识铺垫,在让学生有基础参与到思考讨论中来,才能让他们感觉到希望,乐于探索。并最终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所以改革应避免一刀切,而是要基于学生,“适度”地根据不同心理特点及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思考问题,“适法”地针对不同类型知识选择引导的方法和技巧。
二、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初高中数学存在巨大差异,高中无论是知识的深度、难度和广度,还是能力的要求,都有一次大飞跃。学生有会学的,有不会学的,会学习的学生因学习得法而成绩好,成绩好又可以激发兴趣,增强信心,更加想学,成绩越拔尖,能力越提高,形成了良性循环。不会学习的学生开始学习不得法而成绩不好,如能及时总结教训,改变学法,变不会学习为会学习,经过一番努力能赶上去;如不思改进,不作努力,成绩就会越来越差,当差距拉到一定程度以后,就不容易赶上去了,成绩一差会对学习丧失兴趣,不想学习,越不想学成绩越降,继而在思想上产生一种厌恶,害怕,对自我怀疑,对学习完全失去了信心,甚至拒绝学习。由此可见,会不会学习,也就是学习方法是否科学,是学生能否学好数学的极其重要的因素。我们面对的高中生数学学习方法还处在比较被动的状态,存在问题较多,主要表现在:
1、学习懒散,不肯动脑;
2、不订计划,惯性运转;
3、忽视预习,坐等上课,寄希望老师讲解整个解题过程,依赖性较强,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不会听课,只知道听,没有记笔记思考的习惯;听多少算多少缺乏主动性
5、有的死记硬背,机械模仿,教师讲的听得懂,例题看得懂,就是书上的作业做不起;
6、不懂不问,一知半解;
7、不重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而对那些偏、难、怪题感兴趣,好高骛远,影响基础学习;
8、不重总结,轻视复习。
对于我们上面情况,大部分是各地三类学校上面所谈到的学生问题表现尤为突出,各地一中,二中等重点中学相对这种情况少一些。因此教师需多花时间了解学生具体情况、学习状态,而不能一味地学习重点中学老师上课习惯,教学方法。应该面对现实研究适应自己学生的教学方法,这就要我们学校备课组,教研组的老师不断探讨,研究自己的教学方法。走出课改就是彻底推翻现有的教学方法的误区,而是要在让学生动起来的基础上采取科学的,高效的适应自己教学环境的方法。对学生数学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力求做到转变思想与传授方法结合,课上与课下结合,学法与教法结合,统一指导与个别指导结合,促进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只有凭借着良好的学习方法,才能体现更好的学习效果。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有个性地学习,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现“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新课标理念下的一种重要教学组织形式,但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实施存在着误区:(1)为了追求学校要求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该小组合作学习的让学生小组合作完成,不该小组合作学习的也让小组合作完成(2)小组合作活动流于形式,缺乏实质的合作。(3)合作人员搭配不合理,责任扩散和“搭车”现象时有发生,不利于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势互补、相互促进。(3)学生社交技能欠缺,之间缺乏沟通和深层次的交流,合作效率低下,结果是优等生的想法代替了小组其他成员的意见和想法,差生成了陪衬。(4)教师课前对合作学习的目的、时机及过程没有认真设计,也有教师在合作学习中只是按照预定的设计,把学生往教学框架里赶。(5)为完成课程安排内容,学生还没得出结论达成小组共识时,合作学习被叫停。(6)表面上的“假热闹”,实际上“活而无序”。(7)评价体系没有跟上。结果变为:重个体评价轻小组评价;重学习成果评价轻合作意识、合作方法、合作技能评价;重课堂随机评价轻定期评价等。
我们应明确,合作学习这只是有效学习方式中的一种,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合理的选择教学行为和学习方式,要避免“课堂合作学习太多”。这样只能适应个别尖子生而忽略了大部分学生。教师需关注学情,安排适当的内容让学生来完成。建立合理完善的评价体系,挖掘合作点,恰如其分的引导,使学生会合作,合作内容应该少而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潜在的学习能力。
四,现代教学手段多媒体的应用。
某些学校把是否应用多媒体教学作为是否是新课改教学活动的标准。这是片面的认识,是一种误解。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多媒体这种直观的知识展示手段越来越多地被引用到教学当中。以它独特的优势被广大老师喜爱,它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节省老师板演的时间。也是我们新课改所提倡采用的一种现代化教学手段。但是也要考虑学校及所在地区实际的条件,盲目的强制要求采取这种方式,只能使得老师把当做应付检查听课时必需的表演。认识不到其真正的价值。从而走入另一个认识的误区,采用多媒体就是新课改。对于那些对新课改认识不深,没有配备多媒体教学硬件的学校的老师,认为自己条件不具备。从思想上放弃新课改政策的执行,对没条件的学校课改的评价也是不公平的。
综上可见,新课程改革重在思想指导,而不是教学方法。对于基础较差的教学对象,我们要积极准备,创造条件让其参与到学习中来,但不能给予其完不成的任务。也不是每一部
分都要让其参与,而放弃讲授的教学方法。更不应该以某种教学体现形式或某些硬件投入作为新课改的评价标准。尤其不能因某些硬件不具备而放弃新课改的探索。
【参考文献】
1、曹一鸣 《数学教学中需要正确处理的几个关系》
中学数学2003,8
2、崔允漷
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广州市第十二届中学数学教学研究会《学习材料汇编》2006、8
3、张雅君
4、章水云
教师的教学反思《课程教材教法》2006、2
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的策略探究《中学数学研究》2006、8
第三篇: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教学反思
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教学反思
文昌中学 刘建军
【摘要】力度空前、理念新颖的数学课程改革,有力地促进了教师角色的转换,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教研观念和方式,更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精神风貌。作为新课程推行的主体——教师,想迅速成长,须合理、有效地对我们教学进行反思,才能达到“在发展学生的同时实现教师自身的提高”的目的。
【关键词】高中数学新课标 教学反思
“吾日三省吾身”是我国古代的教育家对反思问题的最简洁表达。新课程标准颁布,为新一轮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为教师的发展指明了道路,作为教师的我们,须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和现代教学教育理论,深刻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并上升到理性思考,尽快跟上时代的步伐。我从事高中数学教学已有一段时间,在教学中,经历了茫然与彷徨,体验了无所适从到慢慢摸索的课堂教学组织,其间不乏出现各种思维的碰撞,而正是这些体验、碰撞不断的引起我对高中数学教学的反思,更加坚定了课改的信念,并从中得到启迪,得到成长。
一、教学观念上反思
课改,首先更新教学观念,打破陈旧的教学理念,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懂得还不等于己知,理解还不等于知识,为了取得更牢固的知识,还必须思考。”作为新课程推行的主体——教师,长期以来已习惯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而传统的课堂教学也过分强调了教师的传承作用,思想上把学生看做消极的知识容器,单纯地填鸭式传授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结果事倍功半。新课改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 师生互动,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学生在老师引导下,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获取知识,发展思维能力,让学生经过猜疑、尝试、探索、失败,进而体会成功的喜悦,达到真正的学!所以,现在教师角色的定位需是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基于对学生的观察和谈话,“适时”地点拨思维受阻迷茫的学生,“适度”地根据不同心理特点及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思考问题,“适法”地针对不同类型知识选择引导的方法和技巧。
二、关注初高中衔接问题
初教高一时,深感高中教材跨度大,知识难度、广度、深度的要求大幅高,这种巨大的
差异,使刚从初中升到高中的学生一下子无从适应,数学成绩出现严重的滑坡,总感数学难学,信心不足。由于大部分学生不适应这样的变化,又没有为此做好充分的准备,仍然按照初中的思维模式和学习方法来学习高中数学知识,不能适应高中的数学教学,于是在学习能力有差异的情况下而出现了成绩分化,学习情绪急降。作为教师应特别关注此时的衔接,要充分了解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了哪些内容?要求到什么程度?哪些内容在高中阶段还要继续学习等等,注意初高中数学学习方式的衔接,重视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质,适应性能力,重视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激发学生主动的学习动机,加强学法指导,引导学生阅读、归纳、总结,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善于思考、勇于钻研的意识。
三、教学中反思
教学中进行反思,即及时、自动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教学过程既是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发展学生智力的过程,又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中的师生关系不再是“人、物”关系,而是“我、你”关系;教师不再是特权式人物,教学是师与生彼此敞开心扉、相互理解、相互接纳的对话过程。在成功的教学过程中,师生应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他们一起在参与学习过程,进行心灵的沟通与精神的交融。波利亚曾说:“教师讲了什么并非不重要,但更重要千万倍的是学生想了些什么,学生的思路应该在学生自己的头脑中产生,教师的作用在于“系统地给学生发现事物的机会”。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反思“出现这样的问题,如何调整教学计划,采取怎样有效的策略与措施,需要在哪方面进行补充”,从而顺着学生的思路组织教学,确保教学过程沿着最佳的轨道运行,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
教学时应注意,课堂回答问题活跃不等于教学设计合理,不等于思维活跃,是否存在为活动而活动的倾向,是否适用所有学生,怎么引起学生参与教学。教师必须围绕教学目的进行教学设计,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精心设计,启发学生积极有效的思维,从而保持课堂张力。设法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然后再将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学生只有经过思考,教学内容才能真正进入他们的头脑,否则容易造成学生对老师的依赖,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新方法的形成。有时我们在上课、评卷、答疑解难时,自以为讲清楚明白了,学生受到了一定的启发,但反思后发现,自己的讲解并没有很好的针对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只是一味的想要他们按照某个固定的程序去解决某一类问题,学生当时也许明白了,但并没有理解问题的本质性的东西。还有,教师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时,也应妥善地加以管理,使课堂教学秩序有利于教师“教”和学生的“学”,要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并加强学生合理表达自己观点的训练。
四、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反思
就上面讲到的初高中数学存在巨大差异,高中无论是知识的深度、难度和广度,还是能力的要求,都有一次大飞跃。学生有会学的,有不会学的,会学习的学生因学习得法而成绩好,成绩好又可以激发兴趣,增强信心,更加想学,成绩越拔尖,能力越提高,形成了良性循环。不会学习的学生开始学习不得法而成绩不好,如能及时总结教训,改变学法,变不会学习为会学习,经过一番努力能赶上去;如不思改进,不作努力,成绩就会越来越差,当差距拉到一定程度以后,就不容易赶上去了,成绩一差会对学习丧失兴趣,不想学习,越不想学成绩越降,继而在思想上产生一种厌恶,害怕,对自我怀疑,对学习完全失去了信心,甚至拒绝学习。由此可见,会不会学习,也就是学习方法是否科学,是学生能否学好数学的极其重要的因素。当前高中生数学学习方法还处在比较被动的状态,存在问题较多,主要表现在:
1、学习懒散,不肯动脑;
2、不订计划,惯性运转;
3、忽视预习,坐等上课,寄希望老师讲解整个解题过程,依赖性较强,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不会听课,如像个速记员,边听边记,笔记是记了一大本,但问题也有一大堆;有的则一字不记,只顾听讲;有的学生只当听老师讲故事时来精神等等;
5、死记硬背,机械模仿,教师讲的听得懂,例题看得懂,就是书上的作业做不起;
6、不懂不问,一知半解;
7、不重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而对那些偏、难、怪题感兴趣,好高骛远,影响基础学习;
8、不重总结,轻视复习。
对于我们面上中学,大部分是居于中等及以下的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想方法差,思维能力、运算能力较低,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实践和创新意识能力更无须谈说。上面所谈到的学生问题表现尤为突出,因此教师需多花时间了解学生具体情况、学习状态,对学生数学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力求做到转变思想与传授方法结合,课上与课下结合,学法与教法结合,统一指导与个别指导结合,促进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只有凭借着良好的学习方法,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五、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反思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有个性地学习,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现“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新课标理念下的一项重要教学组织形式,但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实施存在着误区:(1)小组合作活动流于形式,缺乏实质的合作。教师为追求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不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实际盲目地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2)合作人员搭配不合理,责任扩散和“搭车”现象时有发生,不利于让不同
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势互补、相互促进。(3)学生社交技能欠缺,之间缺乏沟通和深层次的交流,合作效率低下,结果是优等生的想法代替了小组其他成员的意见和想法,差生成了陪衬。(4)教师课前对合作学习的目的、时机及过程没有认真设计,也有教师在合作学习中只是按照预定的设计,把学生往教学框架里赶。(5)合作时间给予不足。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往往是教师呈现问题后未留给学生片刻思考的时间就宣布“合作学习开始”,不到几分钟就叫“合作学习停止”。这时,有的小组还未真正进入合作学习主题,有的小组才刚刚开始。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不但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而且很容易挫伤学生合作学习的热情,养成敷衍了事的不良习惯,下次开展合作活动学生也懒得配合了。(6)表面上的“假热闹”,实际上“活而无序”。课堂秩序混乱,学生发言七嘴八舌,听不清究竟谁的思维不严密,谁的思维缺少条理性。教师对小组学习缺乏必要的计划、调控等组织技能,指导作用没有跟上,当学生和小组面临问题时,教师无法对一些问题进行辨别、分析并对学生们进行帮助。(7)评价体系没有跟上,三重三轻突出,小组合作名存实亡。小组代表或个别优等生的发言多数一听就知不是代表本组意见,而是代表个人意见。合作学习结果变为:重个体评价轻小组评价;重学习成果评价轻合作意识、合作方法、合作技能评价;重课堂随机评价轻定期评价等。
我们应明确,合作学习这只是有效学习方式中的一种,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合理的选择教学行为和学习方式,要避免“将所有的原料配料放入合作学习之盘”。教师需关注学情,提前建立评价建体系,挖掘合作点,顺学而导,使学生掌握技能会合作,同时应提供充裕的合作学习时间,激活内因真正促发展。
六、对习题、试卷评讲的反思
习题、试卷评讲不能停留于指出不足、改正错误及讲解方法,而应当着眼于数学能力的培养。要结合示例挖掘、归纳其中的思想方法,抓“通病”与典型错误,抓“通法”与典型思路,加深学生对思想方法的认识,使其领悟思想方法实质,不断提高解题能力和纠错、防错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需要反思的地方很多,没有反思,专业能力不可能有实质性的提高,教师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充分理解新课程的要求,不断地更新观念、不断探索,提高自身的学识和身心修养,掌握新的专业要求和技能,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勤分析,善反思,不断总结,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能力才能与时俱进,全面开展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李长吉
《现代教育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曹一鸣 《数学教学中需要正确处理的几个关系》
中学数学2003,8
3、崔允漷
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广州市第十二届中学数学教学研究会《学习材料汇编》2006、8
4、张雅君
教师的教学反思《课程教材教法》2006、2
5、章水云 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的策略探究《中学数学研究》2006、8
第四篇: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教学反思
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教学反思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要学会数学的思考,用数学的眼光去看世界。而对于教师来说,还要从“教”的角度去看数学,不仅要能“做”,还应当能够教会别人去“做”,因此教师对教学概念的反思应当从逻辑的、历史的、辨证关系的等方面去展开。
1.教学观念上反思
课改,首先更新教学观念,打破陈旧的教学理念,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懂得还不等于己知,理解还不等于知识,为了取得更牢固的知识,还必须思考。”作为新课程推行的主体——教师,长期以来已习惯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而传统的课堂教学也过分强调了教师的传承作用,思想上把学生看做消极的知识容器,单纯地填鸭式传授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结果事倍功半。新课改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 师生互动,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学生在老师引导下,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获取知识,发展思维能力,让学生经过猜疑、尝试、探索、失败,进而体会成功的喜悦,达到真正的学!所以,现在教师角色的定位需是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基于对学生的观察和谈话,“适时”地点拨思维受阻迷茫的学生,“适度”地根据不同心理特点及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思考问题,“适法”地针对不同类型知识选择引导的方法和技巧。
2.关注初高中衔接问题
初教高一时,深感高中教材跨度大,知识难度、广度、深度的要求大幅高,这种巨大的差异,使刚从初中升到高中的学生一下子无从适应,数学成绩出现严重的滑坡,总感数学难学,信心不足。由于大部分学生不适应这样的变化,又没有为此做好充分的准备,仍然按照初中的思维模式和学习方法来学习高中数学知识,不能适应高中的数学教学,于是在学习能力有差异的情况下而出现了成绩分化,学习情绪急降。作为教师应特别关注此时的衔接,要充分了解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了哪些内容?要求到什么程度?哪些内容在高中阶段还要继续学习等等,注意初高中数学学习方式的衔接,重视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质,适应性能力,重视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激发学生主动的学习动机,加强学法指导,引导学生阅读、归纳、总结,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善于思考、勇于钻研的意识。
3.教学中反思
教学中进行反思,即及时、自动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教学过程既是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发展学生智力的过程,又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中的师生关系不再是“人、物”关系,而是“我、你”关系;教师不再是特权式人物,教学是师与生彼此敞开心扉、相互理解、相互接纳的对话过程。在成功的教学过程中,师生应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他们一起在参与学习过程,进行心灵的沟通与精神的交融。波利亚曾说:“教师讲了什么并非不重要,但更重要千万倍的是学生想了些什么,学生的思路应该在学生自己的头脑中产生,教师的作用在于系统地给学生发现事物的机会”。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反思“出现这样的问题,如何调整教学计划,采取怎样有效的策略与措施,需要在哪方面进行补充”,从而顺着学生的思路组织教学,确保教学过程沿着最佳的轨道运行,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
4.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反思
就上面讲到的初高中数学存在巨大差异,高中无论是知识的深度、难度和广度,还是能力的要求,都有一次大飞跃。学生有会学的,有不会学的,会学习的学生因学习得法而成绩好,成绩好又可以激发兴趣,增强信心,更加想学,成绩越拔尖,能力越提高,形成了良性循环。不会学习的学生开始学习不得法而成绩不好,如能及时总结教训,改变学法,变不会学习为会学习,经过一番努力能赶上去;如不思改进,不作努力,成绩就会越来越差,当差距拉到一定程度以后,就不容易赶上去了,成绩一差会对学习丧失兴趣,不想学习,越不想学成绩越降,继而在思想上产生一种厌恶,害怕,对自我怀疑,对学习完全失去了信心,甚至拒绝学习。
对于我们中学,大部分是居于中等及以下的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想方法差,思维能力、运算能力较低,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实践和创新意识能力更无须谈说。上面所谈到的学生问题表现尤为突出,因此教师需多花时间了解学生具体情况、学习状态,对学生数学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力求做到转变思想与传授方法结合,课上与课下结合,学法与教法结合,统一指导与个别指导结合,促进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只有凭借着良好的学习方法,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在数学教学中需要反思的地方很多,没有反思,专业能力不可能有实质性的提高,教师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充分理解新课程的要求,不断地更新观念、不断探索,提高自身的学识和身心修养,掌握新的专业要求和技能,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勤分析,善反思,不断总结,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能力才能与时俱进,全面开展素质教育。
第五篇: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教学反思
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教学反思
宣汉中学高二数学备课组
侯促新
2013-9-18 新课程标准理念要求教师从片面注重知识的传授转变到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引导学生探究学习,让学生亲历、感受和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所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师要能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教学对象的变化,教学设备的变化,灵活应用教学方法.每一堂课都要有教学重点,整堂的教学都应该围绕着教学重点来逐步展开的。教师在上课开始时,可以在黑板的一角将这些内容简短地写出来,以便引起学生的重视。讲授重点内容,教师应该采取一种最通俗易懂的,最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方法来讲授,也可以从多个方面来讲解,重要的是要配以基础,经典的习题,当然适当地插入与此类知识有关的笑话那是最好不过了,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在大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在选择例题和习题时最好能从易到难呈阶梯式展现。这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对突破教学难点也是有帮助的。
课堂上学生是主体,老师是主导,教师要围绕着学生展开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让学生唱主角,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为学习的领路人。在一堂课中,教师要做到精讲,尽量少讲,让学生多动脑,多动手。否则容易造成学生对老师的依赖,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新方法的形成。学生的思维本身就是一个资源库,学生往往会想出我意想不到的好方法来。
很多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难度较大的综合题上,而相对地忽视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教学。教学中急急忙忙把公式、定理推证拿出来,或草草讲一道例题就通过大量的题目来训练学生。结果却是多数学生不但“悟”不出方法、规律,而且只会机械地模仿,思维水平较低,有时甚至生搬硬套;照葫芦画瓢,将简单问题复杂化。众所周知,近年来高考数学试题越来越新颖,越来越灵活,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过于粗疏或学生在学习中对基本知识不求甚解,都会导致在考试中判断错误。另外现在的试题量过大,有些学生往往无法完成全部试卷的解答,而解题速度的快慢主要取决于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熟练程度及能力的高低。因此在切实重视基础知识的落实的同时应重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
法的培养。
总之数学教学中需要反思的地方很多,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勤分析,善反思,不断总结,我们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能力才能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