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被锁洗手间之后美文
1975年9月,撒切尔夫人以英国保守党党魁的身份出访美国休斯敦。为欢迎撒切尔夫人,美国英语口语联盟在橡树山乡村俱乐部举行了一个晚宴,并邀请她在晚宴上演讲。
当撒切尔夫人为晚宴作准备时,惊讶地发现入住的酒店既不能提供造型师,也没人替她熨烫衣服,500多个来宾全坐在桌前,安然地喝着鸡尾酒,品尝着美食,全然不顾撒切尔夫人。
更糟的是,在去晚宴前,撒切尔夫人和她的贴身助理被反锁在酒店的洗手间里——洗手间的门把出了故障。
眼看就要迟到了,助手急得满脸是汗,愤怒地使劲捶打着门,大声地呼喊。这时,撒切尔夫人制止了她,并朝她要了一支笔:“与其在这里烦躁地、无用地大声呼叫,不如利用这个难得的清净,完善一下演讲稿,他们迟早会找到这里的。”助理被撒切尔夫人的镇静感染,安静了下来。等到有人来找时,她们已经被锁了整整40分钟。
随后,在一阵稀稀拉拉的掌声中,撒切尔夫人开始发表演讲。结果,她精彩绝伦的演讲一下子吸引和驾驭了在场所有的来宾,使他们在近一小时内一刻不停地做着笔记,包括在场的未来美国总统乔治·布什,为两人以后的良好关系埋下了伏笔。
焦虑和抱怨赢不来尊重,也解决不了问题,学会做情绪的主人,才能在面对问题时作出最正确的选择!
第二篇:被世界拒绝100次之后美文
当你被拒绝100次之后,世界就会对你说Yes。
20xx年年初,一个名叫“被拒100天”的个人网站吸引了众人关注。网站以视频形式记录被拒绝100次的亲身经历。这些经历让网友感觉不可思议,网站浏览量超过500万。
于是,視频里的主角蒋甲红了。蒋甲因此周游美国做演讲,还登上了TED的讲台,出版了自己的书《没有永远的拒绝,你只是暂时不被接受》。
蒋甲之所以主动“讨拒绝自虐”,并记录下来,源于小时候的一个遭遇。他6岁时,曾当众被同学嫌弃:大家相互夸奖,唯独没人赞赏他。这件事成了他心中抹不去的痛,他发誓不要再经历那种时刻——众目睽睽之下遭到拒绝。
蒋甲从美国杨百翰大学本科毕业后,又攻读杜克大学MBA,后又顺利进入全球500强企业。30岁那年,他的收入达到六位数,结了婚,也有了大房子,一切似乎很完美。但他一直有个梦想,期望成为比尔·盖茨那样的企业家。可因为6岁时的那件事,他害怕被拒绝被否定,直到妻子鼓励他勇敢创业。然而公司创办三个多月后,有一次难得的投资机会,投资人最终却说了“No”,蒋甲又一次被拒绝了。
妻子安慰他,让他坚持。坚持?然后再一次又一次被拒绝吗?蒋甲陷入恐惧不能自拔。“一定要克服对拒绝的害怕,不能再任由‘6岁的自己’支配人生了。”蒋甲下定决心,四处寻找办法。看到一个加拿大人发明的“被拒绝治疗法”时,他觉得简直就是为他量身定做——向人提出不太实际的请求,让对方拒绝,持续30天,就会慢慢对拒绝麻木。蒋甲决定把时间延长到100天。他开始行动了,并在身上装了摄像头,便于事后研究自己的行为。
第一天,蒋甲向公司楼下一个年轻保安借钱,对方直接拒绝了。那一刻蒋甲尴尬极了,仓皇转身跑了。回看全程时,蒋甲才留意到,对方问了一句“为什么”,这其实代表还有交涉的可能,而自己的惊惧断送了这个可能性。他意识到明明可以做更多,却什么都没做。蒋甲决定无论发生什么,都不再跑,一定要坚持到最后。
第二天,蒋甲到汉堡店要求“汉堡包续杯”,对方没有满足他,但表示会认真考虑。第三天,蒋甲在甜甜圈店索要奥林匹克甜甜圈,没想到店员竟然答应,并认真地做了出来。
蒋甲受到很大鼓舞,也坚定了锻炼下去的决心。随着第四次、第五次、第六次……蒋甲发现自己提的一些不切实际的请求,在他人眼中并没那么不靠谱,只要不逃跑,好好沟通,请求很可能成真。而且,有时候别人的拒绝,并不是不愿意,而是另有隐情,多问一句,也许就会海阔天空。
“被拒绝曾是我的魔咒,也是很多人的魔咒,如今,我却因拒绝获得了难能可贵的东西。那些改变世界的人,也是在无数次被拒绝,然后拥抱拒绝,才走向辉煌的。相信我,当你被拒绝100次之后,世界就会对你说Yes。”蒋甲的网站首页上,这句话激励了无数网友。
第三篇:跌跟头之后美文
我一直不大明白大恩不言谢是什么意思。人家有恩于你,你起码要懂得感恩,真诚地道一声谢谢吧,在可能或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要报答人家,所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哪怕是涓涓细流,也是一份心意,礼轻情意重嘛,这才合乎情理,哪有大恩不言谢的呢?
大恩不言谢,是不是忘恩负义的小人?小人就是这样,用到人的时候,甜嘴蜜舌,笑脸相迎;用不到人的时候,鼻孔朝天,盛气凌人。
大恩不言谢,是不是《农夫与蛇》里的那條蛇呢?过河拆桥、恩将仇报,甚至调转头来,照准恩人胸脯反咬一口。
直到前不久,突遭一场横祸,才使我对这句话幡然醒悟。那是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我像往常一样行走在路上,突然被一块石头绊了一下,跌了一个大跟头,摔得头破血流。幸亏好心人出手相救,才使我脱离险境,转危为安。事后,我总想感谢好心人的救助之恩,想不到对方一再谢绝,并真诚说道:“危难之中,理当帮助,人之常情,不必言谢。”
这就是大恩不言谢的真实一例。
原来,这句话不是受恩者说的,也不是事外人所言,而是施恩者的平常之语。在施恩者看来,给人于恩泽,发之于内心,或出于情、出于善、出于义、出于德,遇到落难者,总是要出手相助的,并非有所图报。倘若受恩者口口声声酬谢、报答,岂不是侮辱了施恩者的人格,亵渎了施恩者的高尚?
大恩不言谢,使我对有恩于我者更加敬重,更加尊崇。我将在内心深处永远铭记他们的恩德,真诚地祝福他们善有善报。同时我也要像他们那样,敞开大爱胸怀,真诚无私地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敞亮美好。
第四篇:被老师批评之后
《被老师批评之后》
顺义区光明小学四年级(4)班周晟萱
每个人都挨过老师的批评,每个人都受过老师的教诲。我受过的批评和教育多得数不胜数,就让我来说说我受过的批评与教诲吧!
小学一年级时,因为我经常在课桌上画恐龙,所以有很多次放学后我都要留下用橡皮擦桌子;小学二年级时,因为我的课桌下面、里面都有许多脏纸所以经常挨批评;小学三、四年级时,因为上课不认真听讲又是常常挨批评。
现在是我小学四年级的暑假期间。我上着两个补习班。今天,因为贪玩儿,奥数老师批评了我。奥数老师教诲我,让我不要太贪玩儿,要端正学习态班,遇到学习上的困难要迎难而上,不要退缩,否则就会成为失败者。
知道这件事后,妈妈也很生气。妈妈让我铭记老师的教诲。努力学习,克服自己的惰性,打造自己顽强拼搏的意志。
我现在终于明白,“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这个现代化的信息社会正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如果要成为成功者,就必须掌握大量的知识。如果没有足够的知识就会被这个社会所淘汰。因此,我要更加努力地学习,为祖国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第五篇:香锁红楼美文
妙玉是《红楼梦》金陵十二钗中塑造的完美女子形象,她也是红楼中十分神秘特殊的一位女性。《红楼梦》金陵十二钗之一,排在王熙凤,秦可卿之前的金钗,苏州人氏,是一个带发修行的尼姑。她原是仕宦人家的小姐,自小在玄墓蟠香寺出家为尼。贾府建造大观园,妙玉入住栊翠庵。她在贾母、王夫人面前从容自若,不卑不亢;在大观园的日子里,她与宝玉、黛玉、宝钗、湘云、惜春、邢岫烟结下友谊;她美丽聪颖,心性高洁,却遭人嫉恨,举世难容;她是佛家弟子,文学上却大爱庄子,感情上又尘缘未了,不洁不空;她才华馥郁,品位高雅,栊翠庵品茶,刻画她茶艺精湛,中秋夜联诗,塑造她为“红楼诗仙”。
作者以高洁的心志、超众的才气、孤芳自赏的性格,悲剧的命运写照来描述妙玉的一生,凸显了当时世俗之心的卑劣,作者还以同情的笔墨揭示了造成妙玉悲剧的社会原因,妙玉的身份与气质,都处在世俗的对立面,而偏偏又落在“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的大观园中,格格不入,遂成悲剧。
妙玉的才华,在七十六回中有绝好的体现,她对湘云、黛玉所联诗句的欣赏与点评及稍后的小试牛刀,一口气续出十三韵,才气丝毫不逊于钗、黛。妙玉是修行之人,且宝玉生日时,曾自称“槛内人”,这样一个自封高洁的女子,本应在庵中静修,却在中秋之夜偷偷溜出栊翠庵,跑到山石后面遥遥地看贾府欢聚的热闹,没想到却遇到了黛玉湘云,就偷偷地听二人联诗,等到二人无法往下联时方才出来。原文:妙玉笑道:“我听见你们大家赏月,又吹的好笛,我也出来玩赏这清池皓月。顺脚走到这里,忽听见你两个联诗,更觉清雅异常,故此听住了。……”由此可知,妙玉是身在空门,心在红尘。这些都还是次要的,重要的是作者想借妙玉的续十三韵透露红楼梦的大结局。
妙玉说黛玉、湘云联诗太过悲凉,因此她续了这么一个结尾。原文:香篆销金鼎,脂冰腻玉盆。箫增嫠妇泣,衾倩侍儿温。空帐悬文凤,闲屏掩彩鸳。露浓苔更滑,霜重竹难扪。犹步萦纡沼,还登寂历原。石奇神鬼搏,木怪虎狼蹲。赑屃朝光透,罘罳晓露屯。振林千树鸟,啼谷一声猿。歧熟焉忘径,泉知不问源。钟鸣栊翠寺,鸡唱稻香村。有兴悲何继,无愁意岂烦。芳情只自遣,雅趣向谁言。彻旦休云倦,烹茶更细论。这首续上的联诗,没有任何脂批。我们知道,曹公擅于在诗词中注入谶语,以应将来之事。正如湘云、黛玉此前吟出的“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可做谶语理解一样,如果我们把妙玉续上的这十三联诗看作谶语理解,就看出了一些门道。我们看,妙玉看似很随意地替黛玉、湘云补续完整了中秋联句,实际上也是提前交代了红楼大结,交代了众多人物命运的走向,也交代了自己的终陷污泥的人生结局。
妙玉在那个体制环境下,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没有任何政治背景的,她出身于没落的书香仕宦之家,因自小多病,带发入了空门,后被请到贾府栊翠庵。她不是薛姨妈的女儿,也不是贾母的外侄女,她虽才华阜比仙,孤傲清高,却不知太高人过妒,过洁世同嫌,她用收集的梅花雪窖藏化成的水来饮茶,刘姥姥喝茶用过的一套茶具,她嫌脏要全打碎扔掉,她对宝玉另眼看待,喝茶时把自己绿玉斗给宝玉用。她爱憎分明,不喜欢的人与物,是绝对不会沾染半指。要是她也学学刘姥姥的世故圆滑,学学刘姥姥的滑稽可笑,或许结局不一定是被人作践吧。她为世俗所不理解,为世俗所不容纳。
妙玉最终是“风尘肮脏违心愿”,“金玉之质,终遭泥淖”这是必然的结局。妙玉的悲剧,一方面是世俗所致;另一方面,也是性格所酿,换言之,就是性格和世俗的不相容,所以,妙玉的仙曲就叫《世难容》。红学专家朱淡文解析这段《世难容》,这样说的,“此曲既咏叹妙玉的孤僻高洁的性格及其悲剧人生,作者赞美并同情妙玉,古此曲开始既以“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赞誉她的气质如兰花一般芬香,才华丰富如仙子。“天生成”三句写妙玉之孤僻高洁,“啖吃肉食腥膻,视渏罗俗厌”正是她性格高洁的具体表现。然而她的高洁性格得不到世俗的理解,对她的孤僻,人人纳罕,“却不知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句赞美妙玉的纯洁脱俗。“可叹这”“辜负了”二句以“青灯古殿人将老”与“红粉朱楼春色阑”作对比,描绘了妙玉的内心矛盾:她在孤寂的佛门消磨了青春,而她的心底却不时响起人性的呼唤,作者为她的辜负韶华而叹息,宗教对人性的窒息显然为作者所反对。“红粉”原指胭脂花粉等化妆品,此处用以借代青年女性,“朱楼”即红楼,诗词中常用以借指富贵人家。“春色阑”意即春光将尽,用以喻比青春将逝,两句写妙玉被圈禁在贾府栊翠庵的悲剧,这是宗教与世俗的传统观念给妙玉造成的不幸。“到头来”“好一似”二句预示妙玉在贾府事败之后的遭际:她在污浊的人世间抗拒挣扎,而终于无法摆脱强大的封建势力的迫害,最后不得已违背了自己的心愿,有如一块无瑕白玉陷于污泥之中,“肮脏”乃刚直不阿,典出宋代文天祥《得儿女消息》诗:“肮脏到头方是汉,娉婷更欲向何人?”此处引申为不屈不饶,强烈挣扎。据靖本脂批,妙玉在贾府事败后流落瓜州,屈从枯骨(参见“正册判词之五,欲洁何曾洁”条),此曲文亦透露出她在邪恶势力的迫害下辗转挣扎反抗而终被吞没的悲惨命运,说明她的悲剧与贾府的命运紧紧维系在一起,所以结局说“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王孙公子特指贾宝玉,在贾府处于表面繁盛时期,妙玉在内心爱着他,但宗教与世俗两方面的阻力不许她有爱的权利,贾府事败之后,宝玉被辅入狱,落魄为僧,更无可能顾及妙玉,故末句的叹息乃是宝玉因不能保护妙玉的自愧,表现了作者对她的深沉同情,在黑暗的社会中,妙玉陷于污泥乃是必然,叹息又有何用呢!”
而作家刘震云先生说:《红楼梦》里满世界看去是一个肮脏的世界,唯有一个人是干净的,那就是贾宝玉,不是妙玉,但这个最干净的人的出路是什么?是被世界上最脏的两个人架走了,一个是秃头的和尚,另一个是癞皮的道士。一个最干净的人被两个最脏的人架走了。架到哪里去?架到了世界上最干净的地方去。说出了干净和肮脏的辩证关系。
妙玉在那“门前只有石头狮子是干净”的府邸和社会下想要保持一颗高洁的心,显然是不可能的,她和林黛玉一样面对的是“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只有黯然离去,曹公只好以“悲剧”的手笔来写妙玉的后半生,引起读者对这个角色无比的怜惜与同情。
我也如此,对于曹公塑造的“妙玉”这个角色,除了怜惜与同情,别无他法,只因,“不食人间烟火”的“妙玉”式的人只是一种理想化的人生状态,而你我作为世间最平凡的一粒,还是多一些“烟火”颜色才过得实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