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五年级上册《彩虹的秘密》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通过实验了解太阳光是由七种不同的色光组合而成的,我们看到的物体的不同颜色是色光反射形成的。
2、认识光的三原色,了解用光的三原色可以混合成各种不同的色光。
3、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在实践获取知识的能力。
教学准备:
1、形成彩虹的实验材料──水盘、平面镜、纸屏、喷雾器、光碟、肥皂。
2、看到物体颜色的材料──几张不同颜色的纸片。
3、认识光的三原色的实验材料──每人一支手电筒,红、绿、蓝三种颜色的透明黏胶片。
4、制作彩色陀螺所需材料──火柴梗,红、绿、蓝圆形卡纸等。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1、谈话:
(1)(出示彩虹挂图)你们认识它吗?说一说彩虹是什么样的?
(2)彩虹一般在什么时候出现?出现在天空的哪个方向?
(3)关于彩虹你还知道些什么?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
2、讲述: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彩虹的形成及关于光的有趣问题。
二、学习新课
1、认识太阳光是由七种色光构成的。
(1)谈话:彩虹的形成可能和什么因素有关系?
(2)讲述:为了研究彩虹的形成,我们来做个实验。每一组水盘里有5厘米深的清水,把水盘端到阳光下,把平面镜正对阳光,斜放在水盘中,对面放置纸屏,调整平面镜和纸屏倾斜度。你会观察到什么现象?
(3)学生分组实验。(4)汇报实验结果。
你看到什么现象?
数一数,有几种颜色的光?它们像什么?你能按顺序说出各种光的名称吗?
(5)出示七色光图,讲解七色光的名称。
(6)小结:阳光照射在水中的平面镜上,平面镜对面的纸屏上就出现了一道彩虹。白色的阳光变成了七种颜色的光。
2、认识彩虹的形成。
(1)提问:阳光为什么会分散成七种色光形成彩虹呢?
(2)讲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再来做个实验。
每个组都有一个喷雾器,喷雾器的瓶子里装有水。我们到室外向阳处用喷雾器背着太阳向天空喷水,观察到什么现象?
(3)学生分组实验。
(4)汇报实验结果。
①喷水时,看到什么现象?
②停止喷水后,还能看到同样的现象吗?
(5)讨论:
①以上实验对你有什么启示?彩虹形成可能与什么有关系?
②根据以上两个实验,推想彩虹是怎样形成的?
(6)师生小结:阳光是由七种色光混合成的。夏天,雨后转晴的天空仍然悬浮着很多小水珠,它们像水中的镜子一样,将白色的阳光分成七种颜色的光,形成彩虹。彩虹总是出现在太阳的哪一边呢?
(7)提问:你还在哪里看到像彩虹一样的的七色光?你还有哪些方法做成彩虹?
3、认识人眼为什么能看到物体的多种颜色。
(1)讨论:阳光照射在不同颜色的物体上,会出现什么现象?
(2)提问:几种不同颜色的纸片,在阳光的照射下,分别反射什么颜色的光?
(3)学生分组实验。
(4)汇报实验结果。
红色物体反射什么色光?白光照在其他颜色的纸上呢?
(5)讨论:通过以上实验,你认为物体的不同颜色是由什么决定的?人眼为什么能看到物体的多种不同颜色?
(6)小结:物体反射照上身上的光,物体是什么颜色它就反射什么颜色的光,其他颜色的光就被它吸收了。人眼看到物体什么颜色是由它所反射的光的颜色决定的。
4、认识光的三原色。
(1)谈话:我们来做一个有趣的实验。用红、绿、蓝三种颜色的胶片,贴在手电筒的玻璃片上,使三只手电筒分别射出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光。如果我们把其中两种或三种颜色的光叠加,会出现什么现象?能够产生多少种颜色的光?如果调整光照的距离,使色光有强有弱,还能够产生多少种颜色的光?
(2)学生分组实验。
(3)汇报实验结果。
(4)小结: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发现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光可以混合成多种不同颜色的光,红、绿、蓝是光的三原色。彩色电视机的荧光屏上五彩缤纷的色彩就是由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光混合而成的。
5、教师总结结束本课。
课后感受:对于光的七种色彩,学生都能了解,光的混合在美术中也已学到,因此,教学较轻松。
第二篇:彩虹的秘密教案
通过认识彩虹的成因,让学生知道太阳光是七种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实验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探索大自然秘密的兴趣。教学重点:
彩虹是怎样形成的。教学难点:
知道太阳光是由七种色光形成的。教学准备:
三棱镜、喷雾器、彩虹投影片、动画,厚纸板、白纸、细线、针、颜料。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1、问:同学们,你们看见过彩虹吗?播放投影片。(彩虹的图片)
2、谈话:为什么天空会挂着美丽的彩虹呢?这节课,我们来研究彩虹。
二、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认识彩虹
(1)带问题观察彩虹。①彩虹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的?②彩虹发生在什么时候?(出示“彩虹”投影片)
(2)讨论:①彩虹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的?②彩虹发生在什么时候?
(3)讲述:彩虹有七种颜色,它的形状是弯弯的,象拱桥。你想知道彩虹是怎样形成的吗?(板书课题:彩虹的秘密)
2、了解太阳光是由七种色光构成的。
(1)讲解实验1:为了弄清彩虹的成因,我们来做个实验。(出示三棱镜)这是三棱镜,它有三个棱,把三棱镜放在阳光下,让阳光照射在三棱镜上,慢慢转动三棱镜,仔细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演示光的色散课件 下载
(2)学生分组实验,汇报。(你看到了什么?它是什么样的?)
(3)演示光的色散动画
(4)讲解: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形成了一条彩带,这条彩带一共有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组成。
(5)讨论: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6)教师小结:这个实验说明:太阳光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
2、指导学生认识彩虹的形成。
(1)讲述:三棱镜可以把阳光分散成七种色光,天空中没有三棱镜,怎么会出现七种颜色的彩虹呢?
(2)实验2:下面我们再做一个实验。用喷雾器装满水,在室外背着阳光向天空连续喷水,其它几个同学在旁边仔细观察,看到什么现象?停止喷水后,又会怎样?
(3)学生到室外分组实验。
(4)汇报实验:①喷水时看到什么现象?②停止喷水,还能看到吗?
(5)讨论:
①喷水时看到的现象与彩带、彩虹的现象,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②你认为彩虹的形成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阳光、小水滴)
(6)小结:阳光是由七种色光混合成的;下雨时(或雨后),空中悬浮着很多小水滴,它们会像三棱镜一样,将阳光分散成七种色光,形成彩虹。
3、应用彩虹的成因,解释现象。
(1)出示图片。(瀑布前的彩虹与喷泉上空的彩虹)
(2)问:瀑布前的彩虹与喷泉上空的彩虹是怎样形成的呢?(在瀑布前和喷泉上空弥散着许多小水滴,它们也会象三棱镜一样将阳光分散成七种色光,从而形成彩虹)
(3)问:下雨后在空中形成的彩虹,能长时间在空中出现吗?为什么?(当天空中的小水滴慢慢蒸发了,天空中没有“三棱镜”了,所以,彩虹也就消失了)
三、探究活动:七色板
四、巩固
1、教师概述本课。
2、问:
(1)阳光是一种单色的光吗?是由哪几种色光组成的?
(2)彩虹是怎样形成的?
(3)一般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能看到彩虹?
第三篇:五年级上册《钟摆的秘密》优秀教案
一、备课设想:
1、课程标准要求:让学生通过动手制作模型来验证钟摆的秘密。
2、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
2.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总结,来了解钟摆的秘密。
3、学生分析:由于摆的秘密比较抽象,只靠老师的讲解,学生是理解不了的,只有让学生亲自动手验证才行。
4、实施目标的方法或途径:观察、质疑、动手验证、分析、总结。
二、重点:钟摆的原理,影响摆快慢的因素。
难点:摆长与摆摆动快慢之间的关系。
三、教法:观察、猜想
学法:观察、验证
四、教具:摆钟内部结构模型,钟表的摆模型,自制活动的摆。
学具:自制(课前由学生自制简单的摆)。
五、教学过程:
1、观察、分析、猜想
(1)教师出示摆钟的内部结构模型。
(2)学生看完后,提出问题
①摆钟如何工作的?
②为什么只有摆在摆动时,秒针、分针、时针走动?
(3)摆钟工作时,哪部分起着作用?
(4)教师出示摆的模型,介绍摆臂、摆锤。
2、实验
(1)研究在相同时间内同一个摆的摆动次数是否相同。
①拿出自制的摆,在三个一分钟内测出摆摆动的次数,你的发现是什么?
②大家的摆摆动的快慢一样吗?是什么决定了摆的快慢呢?
3、研究摆长与摆摆动快慢关系
(1)实验一:同样的摆锤,改变摆长,观察摆动次数,总结发现。
(2)实验二:摆长相同,改变摆锤的重量,观察其摆动次数,总结发现。
(3)整理总结
(4)你有办法调整摆的快慢吗?摆钟呢?
4、作业: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设计一个60秒摆动20次的摆,60秒摆动40次的摆。
第四篇: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优秀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优秀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优秀1
一、活动目标。
在找找、猜猜、说说的基础上,表现和好朋友在一起的动态,体会和好朋友在一起的快乐。
二、活动过程。
(一)找一找。
师:我们跟着音乐玩一玩《找朋友》的游戏,请你去找找你的好朋友。(播放《找朋友》音乐)
师:哇!你们都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并和好朋友一起做了一个漂亮的动作。
(二)猜一猜。
1、(ppt1)师:沈老师这里也有一对好朋友,她和她的好朋友最喜欢做一件事情,看看是什么事情呢?你是从哪里看出来了?
2、关键提问:她们的手在干嘛?脚在干嘛?她们的.心情怎么样?
3、出示人偶:摆出她们的动态。
4、小结:哇,这两个好朋友的动作真是太美了,这么好看的动作让他们的心情也跟着欢乐起来。能跟好朋友在一起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真的很快乐!
(三)说一说。
师:你们都有好朋友,那想想平时你和你的好朋友喜欢做什么事情呢?
师:你们有的喜欢拍皮球、有的喜欢跳舞,还有的喜欢唱歌,哇,原来和好朋友在一起可以做那么多有意义的事情,和好朋友在一起真开心呀!
师:如果现在我有一部相机,我真想留下你们开心的瞬间。要不把你们开心的瞬间留在画纸上,好吗?
(四)画一画。
能表现两个好朋友不同的动态。
要求:
1、大胆构图,画面丰富。
2、大胆表现人物的基本特征,提醒发型、眼睛的特征。
3、能通过四肢变化表现与好朋友在一起的动态。
(五)赏一赏。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优秀2
一、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刮画的技巧及方法。
2、通过刮画促进亲子之间的情感交流,表达对爸爸的爱。
二、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刮画纸、竹签、一次性筷子、音乐、播放器。
三、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介绍父亲节
(1)“小朋友你们知道父亲节是谁的节日吗?”
(2)“父亲节是爸爸的节日。每年六月第三个星期日就是父亲节,这星期天就是父亲节了。今天黄老师请小朋友跟老师一起学刮画,画爸爸。”
(二)欣赏范画,介绍刮画的基本技巧
1、出示范画“你们看,黄老师也画了一张,这个爸爸长什么样?那这张画是怎么刮出来的呢?黄老师先用铅笔轻轻地把爸爸的样子画下来,然后用竹签沿着轮廓轻轻地把黑色的膜刮开,爸爸的样子就出来了。”
2、示范,介绍刮画的基本技巧“请小朋友先想一想、看一看,你们自己的爸爸长什么样。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用铅笔先把爸爸的轮廓画出来。画完之后选择粗的或者细的.竹签把爸爸的样子刮出来。刮画的时候注意一只手扶着刮画纸,另一只手拿着竹签轻轻地刮开,刮的时候不要太用力,不然纸张会破掉的哦。” (三)提出刮画要求
(1)、请爸爸妈妈和孩子们商量好之后,再进行刮画。
(2)、请小朋友和爸爸妈妈安全使用竹签。
(四)播放音乐,幼儿和家长共同刮画
(五)欣赏结束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优秀3
一、组织教学
师生互相问好,检查学习用具的准备情况。小手帕(苏教版)
二、导入新课
谜语导入:“”大家猜一猜是什么?板书课题:小手帕
三、新授
1、课前,我布置大家收集各种手帕,你们收集到了吗?好,现在请你们拿出来,同学之间互相欣赏各自收集的手帕。欣赏好后交流讨论以下问题:(出示幻灯片)小手帕(苏教版)
*手帕上都有些什么花纹和颜色?
*选你最喜欢的一块手帕说一说喜欢的原因(用途、图案)。
2、集体交流。一起观察手帕上的花纹,并说一说自己观察后发现的花纹的特点?(对称、均衡、和谐、统一)。
3、实践体会:这些手帕上的花纹都是设计师精心设计的,今天我们自己就来当回小设计师,设计漂亮的小手帕。
学生设计,师巡回指导。随意尝试,大胆设计。
展示第一次的作品,让他们发现存在的问题。(教师适当的加以指导)
4、欣赏设计:观察课本上的作品,讨论:书上的作品你喜欢吗?分组交流,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设计手帕的思路。“小设计师们,你们的头脑里一定有了设计方案吧,把你的设计方案拿出来,小组讨论交流。也可画几张草图,从中选择自己满意的作品,可一个人完成,也可合作完成。看哪个小组的设计作品又多又好,又有创意。”
四、学生作业
出示作业要求:a.人人争当小设计师,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喜欢的方式设计一块漂亮的.手帕。
b.通过展示自己的创新设计,并把自己的设计意图简单讲述一下。
c.按设计方法的不同,学生自由组合成组,互相交流设计构思。
五、展示学生作品,评价
1、相互欣赏,交流评价。
2、作业展评:学生展示、介绍自己组的作品,大胆发表意见,成功展示自我,体验集体合作的乐趣。
3、互相评价:先看哪一组的手帕设计得最有创意,再从这些手帕里找出你认为最漂亮的手帕,说一说为什么喜欢?
六、结束新课
播放《丢手帕》,让学生把自己设计的手帕相互赠送,增进感情。还可以随着音乐玩游戏。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优秀4
活动目标:
1、幼儿学会用吹泡泡的方法作画,并能通过想象在留在纸上的圆泡泡印上添画。
2、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发展幼儿对圆形物体的想象力。
活动准备:
红色、黄色、蓝色水彩颜料着色的洗洁精、吸管。
活动过程:
一、通过游戏,引起幼儿兴趣
师:“我们一起来做吹泡泡的游戏吧。”师幼共同游戏。
二、欣赏示范讲解泡泡画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幅画,上面有什么?”“这些各种颜色的圆圈,你们知道它们是用什么东西画出来的吗?”
2、介绍材料:红、黄、蓝颜料,吸管。
3、介绍吹画方法:我们将吸管的'一头蘸上颜色,拿平吸管,轻轻地吹出泡泡。让泡泡轻轻地落在图画纸上,纸上就留下了一个彩色的泡泡。经常变换颜色吹出不同颜色的泡泡,可以让画面变得更加美丽。
4、“圆圆的泡泡你觉得它象什么东西?”根据幼儿想象再进行添画。
三、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帮助幼儿掌握吹泡泡的方法,完成吹画想象画。鼓励幼儿把空白处吹满泡泡,添画得越多越好。提醒幼儿注意个人卫生,不要把染色的洗洁精吸入嘴中。
四、展示作品
展示幼儿作品,对有不同添画方法、想象力丰富的幼儿及干净整洁的作品给予鼓励。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优秀5
活动目标:
1.欣赏陆抑非的作品,感受中国花鸟画的特点。
2.通过欣赏、观察,知道作品表现了春意盎然的景象。
3.体验用毛笔画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1.陆抑非的《桃柳春燕图》和电脑图片;作者图片,中国花鸟画ppt欣赏。
2.电脑录音“燕子的叫声”,音乐《小燕子》,轻音乐。
3.幼儿课前学过用勾线笔画柳条、桃花和燕子。
4.毛笔和宣纸若干(幼儿数),国画颜料红、绿、黑每组一份,宣纸铺在报纸上。
活动过程:
一、播放“燕子的叫声”,激发兴趣。
教师:听,这是谁在叫呀?好听吗?你猜它们在干什么?
二、欣赏《桃柳春燕图》,感受意境。
1 . 出示名画图片,初步观察。
教师:原来是小燕子来了,这是什么季节?我们一起看看图上有什么?请用好听的话完整的说一说。
2.播放电脑图片,深入观察。教师:柳树的叶子有什么不一样?桃花有什么不一样?小燕子有几只,它们又有什么不一样?
3 . 重点观察图片,猜测模仿。
教师:你们猜猜小燕子在说什么呢?我们来模仿模仿。
4 . 感受图片意境,联系歌曲。
教师:看到这幅画,你有什么样的感觉?你们记得有一首歌曲《小燕子》吗?我们一起表演吧!
5 . 介绍作品名称,熟悉作品。
教师:这幅画你想给它起个什么名字?这幅画作者给它起了个名字叫作《桃柳春燕图》。他把画中的事物都概括在里面了,有桃花、柳树和春天的燕子,我们一起说一遍。
三、认识作者及中国花鸟画,感受特点。
1. 出示图片,认识作者。
教师:你们知道这幅《桃柳春燕图》是谁画的吗?就是这位——他叫陆抑非(1908-),是杰出的`中国花鸟画大师和卓越的美术教育家,他是我们江苏常熟人。
2 . 简单认识,感受特点。
教师:你们知道这幅画是用什么来画的吗?原来这幅画是用毛笔、宣纸和国画颜料画的,称之为中国画。在中国画中,凡以花卉、花鸟、鱼虫等为描绘对象的画,称之为花鸟画。
3 . 欣赏ppt,拓展经验。
教师:我们一起再欣赏几幅花鸟画作品。
四、探索毛笔绘画,体验快乐。
1 . 简单示范讲解。
教师:好看吗?你们想不想也来用毛笔画一画花鸟?这种画有点难,我们今天自己感受一下。落笔先想好;提笔快一点,换色要洗笔或者换笔哦。
2.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五、教师简单小结,快乐表演。
教师:今天我们一起欣赏了陆抑非的中国花鸟画《桃柳春燕图》,我们还自己用毛笔画了画,你们喜欢吗?那我们把自己的作品拿到前面来,一起快乐得唱一唱吧。
活动延伸:
日常活动:组织孩子多欣赏中国画,感受中国画的魅力。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优秀6
教学内容:中国画“鸟语花香”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运用中国画的笔墨方法表现自然界中的花、鸟。
2.指导学生用富有墨色变化和多样的线条表现有诗意的画面。
教学重点:运用富有创意的应用中国画技法特点加上自己的想象表现画面。
教学难点:掌握中国画水与色的运用及构图中的基本要求。
教具准备:师备表现自然界美好景色彩图片及国画大师的绘画作品
教 学 过 程
1、引导阶段:
(1) 课件演示:观看欣赏自然美景,
师与学生一起凭自己对鸟语花香的理解,交流自己对画面的想象。
(2)引导学生解读和理解大师的写实与写意的表现手法。
齐白石富有生活情趣的花卉鱼虫:要求简单描述画面的形象、线条、笔法。让学生说出从画面上看到的东西。
吴冠中的'泼墨写意画:荷塘、小鸟天堂----知道墨色有浓有淡。
吴冠中的线条画----简洁、明快、用流动的线来表现流动的物体和凝固的形体。
(3)运用中国画水墨的方法让学生进行尝试练习,然后相互欣赏、取长补短。
2、发展阶段:
(1) 师生共同作画,探索水墨画的表现手法:
请一学生在板上的宣纸上随意点个点,师即兴添画成花或鸟。
(2) 归纳表现手法:勾画添画方法、色彩写意法。
(3) 指导学生运用色彩和墨色深浅变化和浓淡变化来塑造形象。充分体现国画的墨色韵味变化的特点。
3、展示交流
把学生作业进行展示,一方面让学生体验成功,同时发扬学生作业中的闪光点。增强学习信心。
4、课后拓展:鼓励学生运用中国画的表现方法,课后进一步根据自己喜欢的形象与内容尝试练习,使他们更好运用中国画的表现方法来描绘学生对生活中的感受和童心童趣。
第五篇:彩虹的尽头优秀教案
活动目标:
1、通过獾和狐狸在寻宝过程中的前后对比,理解“宝贝”的真正涵义。
2、在设疑、猜测的启发下乐意进行自主阅读,通过对画面的观察了解松鼠、鸭妈妈、兔爷爷的宝贝,理解故事的内容,3、愿意和老师、同伴分享自己的想法,体验集体阅读的快乐。
活动准备:
背景图一张;獾、狐狸、松鼠、鸭妈妈、兔爷爷小图片;ppt、书签、每人一本图书,音乐“亲亲我的宝贝”
活动过程:
一:游戏:找宝贝
指导语: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两位朋友,看看它们是谁?
出示背景图,獾和狐狸听说彩虹的尽头有金光闪闪的宝贝,所以要带我们一起去寻宝,我们一起看看它们在路上碰见了谁?
教师演示:
穿过树林碰见了谁(松鼠)猜猜松鼠的宝贝是什么?来到小河边碰见了谁(鸭妈妈)猜猜鸭妈妈的宝贝是什么?爬上山坡碰见了谁(兔爷爷)猜猜兔爷爷的宝贝是什么?
二:教师介绍图画书“彩虹的尽头”
指导语:松鼠、鸭妈妈、兔爷爷找到的宝贝都藏在这本好玩的书里,请大家看看书,找一找它们的宝贝在哪里?找到用书签夹起来。
讨论:请幼儿上来指图说说松鼠、鸭妈妈、兔爷爷的宝贝分别是什么?为什么他们把像果、小鸭、回忆当宝贝?教师揭示背景图里它们的宝贝?
设疑:獾和狐狸最后有没有找到宝贝呢?
三:教师运用(ppt)讲解故事
讨论: 獾和狐狸最后找到宝贝了吗?宝贝是什么?为什么它们把对方当成宝贝?这个宝贝和他们刚开始想的一样吗?
教师小结:宝贝是一些特别的东西,它会让你变得很开心
四:游戏:说说自己的宝贝
请孩子说说自己的宝贝是什么?为什么这么说?
五:歌表演:亲亲我的宝贝
孩子们和同伴、老师在音乐声中相互拥抱来感受温馨,快乐的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