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不要,我只要情感美文
我不想复杂,只想简单。
我不要最好,只要更好。
我不要琼楼玉宇,只需安逸祥合。
我不需华丽装饰,只羡心中一隅。
我不要虚假的慰藉,只惜真心的问候与关怀。
我不要明天的承诺,我不想让自己失望,更不想让别人无奈!
不要要求让别人相信你,信任是慢慢建立起来的。
我不要浪漫与冒险,只求安稳与甜美。
我不想寻觅那虚无缥缪,只想把握已有的或到来的。
我不会眼中揉沙,可能会无悔的付出。
我不要挣扎与暗伤,我宁选平平淡淡。
我不喜欢选择,还是唯一更好。
我就是我,你是你,今天是今天,明天是明天。想我所想,做我所做。没有为什么,懂也好,不明白也罢。生活仍在继续,路是自己走出来的。每个人都要作自己的主人。
HOLD ON TO THE LAST!YOU ARE SOMETHING!
第二篇:如果可以、我不要坚强情感美文
我知道、我没她好、没她会做事、没她成熟、不够完美。
但请不要拿她和我比、我就是我、她再好、那是她、不是我、谁也没办法代替我!
最起码、在他最难受的时候、是我陪在他身边、而不是她、我也知道我自己在他心里的分量、我也知道现在说这些都是没用的、都是多余的、因为他已经不属于任何人了。在怎么去争论这些都是没结果的结果。可我只是感到委屈、、、、、、我那么用力的去记、去爱、可到头来我什么都不算!他的父母知道她得存在、他的朋友也知道他们的过去、她还有他们可以安慰她、她可以向他们倾诉、她可以狠狠地哭。可我不能、因为我知道痛、我自己一个人痛就好了、我不想她们陪我一起痛。因为我只有她们!
对、她在你们面前哭了、她很。可我不哭就说我没良心什么的、这说得过去吗?不过我也不怪你们、因为你们不懂我。
他走了、这是最残忍的事实、我们都很难受、我不去送他、不是说我不爱什么的、而是因为、我怕、我不知道怎么去面对他的。我也不知道我该以什么样的身份去送他、她是他爱过的女人。可我、呵、什么也不算!
我只是记得他对我说过:别哭、好丑、我不喜欢你哭。
妈咪对我说:如果真的爱、就跟着自己的心走吧。可是妈咪、我的心我自己现在也理不清了。但最起码、我还记得他说过他爱、他说过他会好好疼我、我也记得我和他的共同理想、我想我不会忘记的。
王彦旭、请你一路走好。
这辈子、我替你活、替你看世界、下辈子、我们再一起活、一起玩世界。
记住手心里的圈圈。我爱你很多。
林小幺、亲笔。
第三篇:不要怕,只要信美文摘抄
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后,法国战败投降,割了两省地,赔了五十万法郎的赔款。当时法国一位著名的科学家在科学上卓有成就,德国的波恩大学准备把名誉学位证书授予他。可是,怀着对祖国的热爱,他毅然退回了波恩大学的名誉学位证书,一句“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却有自己的祖国”掷地有声,之后便一心专注于化学实验室里做他的化学试验和微菌学研究。
他用一生的精力发现证明了三个科学问题:1。每一种发酵作用都是由于一种微菌的发展;2。每一种传染病都是一种微菌在生物体内的发展;3。传染病的微菌,在特殊的培养之下可以减轻毒力,使他们从病菌变成防病的药苗。
这三个问题从表面上看似乎都和救国大业没有多大的联系。然而由于第一个问题的证明,他发现用加热的方法可以杀灭让啤酒变苦的微生物,使全国的制酒业每年减除极大的损失,并远远超过了德国。法国每年因蚕病损失一亿法郎,从第二个问题的证明他教会了全国的蚕丝业怎样选种防病,全国的畜牧农家怎样防止牛羊瘟疫,又教全世界怎样注重消毒以减少外科手术的死亡率。从第三个问题的证明,他发明了牲畜的脾热瘟的防治疫苗,每年替法国农家减除了两千万法郎的大损失;又发明了狂犬病的治疗法,救活了无数条生命。
他就是路易斯·巴斯德。英国的科学家赫胥黎在皇家学会里称颂他的功绩上说道:“法国给了德国五十万法郎的赔款,巴斯德先生一个人研究科学的成就足够还清这一笔赔款了。”
《圣经》里有一句话说:“不要怕,只要信。”巴斯德,这位法国传奇般的人物,在国家危难的时候,对科学怀有极大的信心,靠坚强的意志和努力的工作,终于缔造了科学救国的奇迹。
第四篇:她说只要我买房她就马上嫁给我情感美文
近日在看一部电视连续剧《房子》,被里面波澜起伏的故事情节所吸引,更为时下那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普通百姓为房挣扎的命运而唏嘘。所以,当接到海的电话、大概了解他的倾诉内容时,我不假思索地答应了他的倾诉要求。
我结束了无爱的婚姻
我的老家在丰县农村,很偏僻的一个小山村。初中毕业后,我不想父母守着徒墙四壁的家终日劳累,便告别校园。那年我17岁。村里人有去东北闯荡的,我说服 父母也跟着去了。在那里做过工地小工,和人一起倒卖过小商品,虽说苦了些,但我年轻,有的是力气,人也不笨,所以感觉还是比在老家好。
随着年龄的增长,不能老在外漂泊,父母也一再催促回家。22岁的时候我回来了。一回到家,给我说亲的人就踩破了门槛。兰霞是我见的第一个人。说实在的,我 当时对她没一点感觉。不过,要说哪里不好?我也说不清楚。兰霞走后,娘笑着走过来问我满不满意?我说不知道,娘就火了,说也不看看咱家里什么条件,还挑人家的毛病,能娶着媳妇就不错了。
其实,娘说的都是大实话。那时候,我们家条件真的很差,兄妹四个,我是老二,爹因为一次上山抬石头不 小心歪倒,滚下山坡,摔得留下了后遗症,不能干重活,全家的重担几乎是落在了母亲身上,还欠了不少外债。我上面是姐姐,我应当承担家里的重任。几个无眠之 夜后,我狠狠心,决定和兰霞。
没有爱的婚姻是痛苦的,这点我知道。但究竟是怎样一种苦法,我并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再说,只要人本分,品行好,我想至少我们能有一个安稳的家,只是其次。三个月后,我和兰霞了。其实,兰霞家的条件也不好,不然她也不会嫁到我们家,可是她自认为 自己的情况比我好,经常是怨言不断,说我这不如人家那不如人家。正好那三年我也真是倒霉,干什么都不成。跑粮食吧,粮食大跌价,赔了;养猪吧,感染上传染病,一死就是差不多100头。
做生意的钱都是贷的款,这一赔就是8万多块。这时不断有人来催着我还钱。我是一个内向的人,凡事都在心 里,轻易不愿意说给人,对兰霞更是没有提及。日子久了,兰霞觉察出了问题,本就一遇到事情就唠叨、吵个没完的她哪里肯放过,像个泼妇一样把我骂的一无是 处。我们甚至因此动了手。的事儿是她先提出来的,但我也觉得日子再这样过下去,人真是一点尊严都没有了。所以当再一次战争爆发时,我顺着兰霞的话,答应了。
上朴实的她
时,我背下了所有的债务,把房子、地都留给了兰霞,自己则带着儿子、女儿离开了家,和母亲住在一起。2002年,我把孩子撇给父母,决定来徐州闯荡。
起初我跟着表哥干装修,渐渐上路了,就自己领着一帮人干起来。一年一年过去了,家里的债也差不多还完了,我心里的压力也减轻了不少。有时回家,买些好吃的、好玩的给父母和孩子。一双儿女也快到了上学的年龄,我不能让他们走我老路,我要好好供他们读书。
后来,家人又开始催促我。的确,不管是替自己着想,还是为了孩子,单身总不是个长久之计。想来想去,我决定自己去婚姻介绍所。
几天后,有一次我正在和人商量装修事宜,婚介所的电话打来了,说有一个相貌不错、年龄和我相仿的,问我愿不愿意见。“人家定的是今天晚上7点半,具体地 点你们电话联系。”那边电话说完就挂上了。我正好晚上没事,就主动和那人联系了,电话里的声音很甜,也很和气,我感觉人也比较有修养。说来也怪,30多岁 的人了,心竟“咚咚”地跳!
晚上,我提前十分钟到我们约定的地点。几分钟后,我等来了这个叫我第一次有感觉的:燕秋。
猛一看她长得一般,可几句话后,我就觉得她心地好,温和。看得出,她对我也算有好感,不久,我们就像很熟的同事。我主动邀请她去咖啡厅坐坐,可完了她却是抢着要付账。我知道,这是一个做人很实在的。
后来接触多了,她就跟我说了她从前的事情。她和前夫认识时,前夫也是一无所有,后来他要去南方闯荡,她二话没说就跟着去了。虽然最终婚姻失败了,可她并没怨恨过前夫。
这些事让我对燕秋加深了了解,也证明了两点:一是燕秋对人很诚实;二是她看重的是。正是因为这些,我越来越燕秋。还有,燕秋的女儿也特别我,什么话都跟我说,常常拉着我去带她爬山或逛动物园。你说,一个还图什么?图的不就是这些吗?
没房子,亮起红灯
幸福的日子眨眼就过。我们就这样相处了快一年,除了不在一起住,真的就跟一家人一样。一天晚上,我们坐在沙发上看电视,燕秋把头枕在我的胸前,我拥着 她,一股幸福的暖流涌遍全身,“我们吧!”此刻我真的不知是怎么突然提出这个要求的,我甚至想都没想。燕秋没有拒绝,她仰着头,两眼凝视着我,一脸幸福的笑容。可她提了一个我几乎没来得及想的问题——房子。她说,我要一处房子,不管好坏,不论大小,她要一个自己的家。只要我买了房子,她马上就跟我。
其实,燕秋的这个要求并不过分,她现在住的房子是和他前夫后,前夫暂时借她住的。可是我买不起啊,至少现在。我这边刚还完了债,算算手里的钱,连首付都付不起。退一步说,就算付了首付,可装修、月供,我能负担得起吗?还有家里的孩子、不能不孝敬的父母……我把这些说给燕秋听,并表示先缓一缓。可燕秋就一句话:“有房子就,没房子就等一段再说。”
(想起正在看的电视剧:《房子》,剧中女主人公的妹妹和男互相爱慕,发誓要白头偕老。但当男方提出要时,女方的母亲是一百个不同意,原因是男方没房子。)
为了房子,我和燕秋不知道吵了多少架。她是个特别固执的人,决定了的事情,没有人可以改变。我表明自己暂时买不起房子之后,她就不再理我了,电话不接,短信也不回,可我真的很爱她。没办法,我就去她开的小店堵她,她不理我,我就一站一天。最后,她终于感动了,说房子的事儿先缓缓也行。
可没几天,她又不理我了。追问急了,还是那句话:没有房子不。
(这就像《房子》里的女主人公的母亲,不管你多爱我的闺女,没房子,免谈,即便是男孩给她下跪。想想也是,没有物质保证的,能保鲜多久!)
现在,我真是很痛苦。一方面我理解燕秋,她也不容易,都人到中年了,还没有一个自己的家。所以我只能恨自己没能力留住她的爱。
记者手记
有句老话叫“有情饮水饱”,可在这样一个生活极度物质的年代,情真的可以“饮水饱”?不过,也想对燕秋说,物质条件能直接得到固然好,但经过两个人的齐心努力打拼获得或许更有意义。
第五篇:不要总想走捷径情感美文
许多小歌手想跟我学唱歌,你不答应教他就不走,还有躺在门口的。态度不可谓不虔诚,不可谓不令人感动。碰到这种情况怎么办?那就请进来吧。进来后先让他唱一首歌,然后我来点评。首先肯定热情和长处,接着指出缺陷或不足,最后提出建议,而我的建议往往是:先到一个比较正规的地方,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
这听起来有点像走程序,敷衍人,其实我说的是实话,尤其是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这一条。大多数想进入流行音乐圈子的人都比较急功近利,梦想着走捷径,都怀有一种短视的错觉,以为这行的歌手是吃“青春饭”的,经不起“磨”。有爹妈给的一副与众不同的嗓子,有点表演才能,碰上一两首好歌,再碰上好老师点拨点拨,这么七折腾八折腾,没准就成了。“捷径”意味着“最近的路”,但也意味着“最短的路”。你当然可以走,问题是很可能没走多远就已走到了头。
一位小歌手对我的副总说,你们公司腾格尔当老板,为什么不办一所学校?同样的唱法,为什么他的表现力就那么强?他的音域那么宽,一般的歌手八九度,最多十度,十一二度想都不敢想,而他就跟玩儿似的。为什么?教教我们嘛。
恭维话人人爱听,但再爱听我也不能坏了自己的章程。我的章程也简单,一是有较高的天资,二是有相当的修养。二者相得益彰,表现力就在其中了。天资这玩艺儿弹性不大,有是福分,是潜力;没有,教也教不出来。因此我更看重修养。一个歌手最终能走多远,更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修养。
修养是一种后天功夫,是可以学的。修养包括专业修养和专业外的人格、文化修养。专业修养是花,重在“修”,精益求精;人格、文化修养是水,重在“养”,广益求广。但无论是专业修养还是人格、文化修养,都需要扎实的基础,需要定力,需要两眼向内、持之以恒。
作为“过来人”,我这么说时可谓心情复杂,其中经验、反省、期待各占三分之一。无须故作谦虚,在这个圈子里,至少就专业而言,我大概可以被归入基础最扎实、修养较好之列。修养在这里表现为是否对音乐抱有必要的敬畏之心。但另一方面,无论是在哪所院校,也无论当时攻哪门专业,我都不是个好学生,不够珍惜,更谈不上刻苦。出来后也是这样。如果时光能够倒流,我想我会对自己要求更严一些,使自己更全面一些。
问题是我现在也就这个模样了。古人说“取法乎上,仅得其中”,这是从“学”的角度;那么反过来,从“教”的角度,是不是要求也应该高一点呢?不是不可以教,而是能教出个什么来。如果最终也就是又多了一个腾格尔,那也没有什么意思,更不必说连这一点都不能保证了。
以中国之大,天资高的数不胜数;同样以中国之大,从修养入手,善待自己天资的好苗子屈指可数。这就是我至今没有收徒的原因。内蒙古有关方面也很关心我的“继承者”问题,曾特别严肃地找我谈过,我也一直特别留意着,但至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什么特别上眼的。希望这是由于我孤陋寡闻,而不是由于我过于苛刻的缘故。
我真的想在条件成熟的时候办一所学校,并且首先服务于我的草原故乡。但许多事都不能急功近利,更不能总想着走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