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唱《十年》的杂文随笔

时间:2019-05-15 11:52: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一起唱《十年》的杂文随笔》,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一起唱《十年》的杂文随笔》。

第一篇:一起唱《十年》的杂文随笔

春节假期刚过,但2018年已将近过去1/4,前两天在KTV唱陈奕迅的《十年》才猛然发现,听我唱的高中同学跟我认识已经整整十年了。不经意一回首,就发现岁月不饶人,曾经在一起只顾学习玩耍的我们,已经开始背负以前从未想过的责任和义务。

目前关系最好的几个朋友,就是十年前就认识的。很有幸,他们今天仍然在我的身边,关系如铁,虽相聚时间不如从前多,但相聚时刻的放松和欢笑有增无减,只是脸上或多或少都留下了岁月的痕迹。

在心底里,我很心疼,曾经我跟他们一样在外四处奔波,努力拼搏,甚至通宵工作,只为提高业绩,增加收入,在繁华的都市能够有自己的家,给另一半一个温暖的港湾,不让家人担心自己在外的生活。

可是面对高房价、高物价的都市压力,总是觉得离自己要实现的小目标很远很远。1993年左右出生的我们其实才毕业不到三年,要赚钱,要恋爱,要结婚,有的已经要养家养孩子了,不是我找借口,只是觉得大众应该多给我们一点时间去成长,去沉淀。

你们应该可以看得到,我们绝大部分已经抛弃了梦幻西游、QQ飞车、英雄联盟,NBA直播也不看了,更有甚者,我一大学同学是科比的铁粉,但偶像的退役仪式直播他都没赶得上看。我们在忙着努力工作,忙着创业,不再是被你们一直所诟病的脑残“90后”了。

还有一点你们一定要理解,我们不是不谈恋爱,更不是不想结婚,只是我们有前提,要遇到对的人。尤其是催着抱孙子的长辈们,我们理解渴望抱孙子的迫切心情,可是你要问问即将成为爸爸妈妈的两位做好准备了没有,养育孩子可不是儿戏,需要大量的财力和精力。如果没有准备好,请不要生小孩,记住,千万不要苦了无辜的孩子。只要我们换位思考、相互理解,就没有不能解决的问题。

另外,我们在拥有假期的时候,记得跟家人、朋友一起看看山,玩玩水,从都市的喧嚣中抽离出来,忘记工作生活中的烦恼,给自己紧张的神经放个假。别忘了,一起唱《十年》??

希望2018年我们能实现自己的小目标,至少能够看到小目标在哪里。

第二篇:十年杂文随笔

有时间我会想我的青春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世界卫生组织是说10-20岁。

我10岁的时候在干嘛呢?好像是小学四年级吧,那还是在带着红领巾的年代,如果是我来定义我的青春,我想是从初中开始,初一的时候是12岁,如果青春是十年期,那我的青春就是12-22岁这十年。

这包括了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大学四年,同样也是我的学生时代。青春可能就止于和校园告别吧。

小学时候我算是班上的大姐头,也是班里的班长,老师眼中的好学生,我总会帮其他女生去教训欺负她们的男生。但同时我以自我为中心,希望她们都能听我的。六年级的时候,其中几个女生不愿意听我的了,小时候就喜欢绝交,她们也和我绝交了。我一直觉得这件事对小时候的我来说,影响是巨大的。虽然没有影响我当时小考的成绩,我还是一样考上了市里不错的中学。也没有影响我们之间的友谊,我们后来直到现在还算是亲密的好友。但是它改变了我的性格。

初中,就这样悄然无声的开学了,班里的同学大多是不认识的。有两兄弟是小学同学,四年级转校过来的。但是以前也没什么交集,因为我是好学生,他们是坏学生。老师总是以成绩来划分学生的好与坏。

班里竞选班干部的时候,我丝毫不想去竞选。老师看过我的入学成绩,问过我要不要做个组长,我说不用了,希望安心学习。

我也不想主动和班里的人交往,只是简单的认识了坐在四周的同学。开学后,每天早上上课的时候我就趴在桌子上睡觉,有时候睡到第三节课,有时候睡到第四节课,早上一共是五节课。一开始老师找我谈过话,后来开学事情太多,就没找过我了。

唯一能让我比较有精神的是下课和我熟悉的小学同学一起骑车回家,冬儿、蕊和雅婷都是我的小学同学,我们都在同一所初中,只是不同班而已。在她们面前,我觉得我做回了自己。

每天在班里,我低着头走路,不想和其他人有眼神交流。并不是我长着难看的原因,说实话,当时在班里我的样貌是数一数二的。会有些调皮的男生会来逗我,我一般都不会理睬。但有时候如果玩过了,我会像小学的一样,捉住他们揍一顿,但后来发现不行了,因为他们逐渐长高了。

就这样睡了半个学期,不知不觉,期中考试也考完了,成绩出来之后,我是全班第二。这个消息应该让那些好学生掉了眼镜吧。我只是不想像小学一样做个好学生,没心情去帮老师做事,也不想当班干部,我对一切好像都不怎么感兴趣。虽然在心里我还是会以成绩去区别人群,但我也不刻意去和好学生接近,准确来说不想主动和不熟的人接近。所以,半个学期了,在班里也没有一个特别要好的人。

说来也奇怪,成绩出来之后,我在班里多了些朋友,都是些成绩好的学生,他们主动来和我说话。一开始说的最多的就是问我怎么能上课睡觉,成绩还考得那么好。

其中一个女生,我也忘了是怎么和她熟起来的。她叫雯,她是期中考的第一名,分数比我多个20来分,当时觉得挺牛的,因为她分数比我高。

你看她一眼就知道她和其他人不一样,印象里,她头发一直剪得短短的,就是男孩子的发型,长得不高,比我还要矮一些,五官不出众,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的装扮,都不是样貌出众的人。说来很奇怪,她能让人第一眼记住也是因为她的样貌,因为你一眼就能看出她是女孩子,却有着男生的装扮,与其说因为是样貌,不如说是性取向的原因吧。

雯是喜欢女生,她是同性恋,她从不隐瞒,你一眼就能发现。这一点我一开始,既不讨厌也不喜欢,我保持着中立的态度。因为我觉得这件事与我无关。

期中考过后,我慢慢混进了好学生的群体里,因为他们总会来找我问问题,聊聊天。其实,班里有能说话的人还是挺好的。雯一开始是和班里另一个女生关系很好的,后来不知道为什么关系就没那么好了,可能是那女生不喜欢女生吧。

慢慢地,我发现雯对我越来越好,我刚开始以为是我们两个成绩差不多的原因,后来发现她喜欢我。但那时候的我还没想过要和一个女生一起,虽然我当时也没有喜欢的男生。一开始,她只是下课经常跑来和我说话,但是一般都会是三五个女生聚在一起。后来我去上洗手间,她陪我去,再后来,上体育课,她也黏着我,给我买水买零食。

不知道什么时候,我开始躲着她,我和别的女生一起去上洗手间,和别的女生课间一起在校园瞎逛,其实,我只是不想她靠近我而已。

但是同一个班,是躲不了的,雯有一次拦下我,和我说,你不要躲着我,好不好,我不会对你怎样的。我当时不知道怎么反应,只觉得她用哀求的声音让我忍不下心来拒接她,我答应了她,同时和她说,我不喜欢女生,如果是正常朋友的话我是可以接受的。

有时候感情就是这么奇怪,我慢慢习惯了她在我身边,我也说服着自己说我没有喜欢她,我们只是朋友。而她,一如既往的对我好,知道我喜欢吃甜食,就给我买巧克力买糖。我考试没考过的时候,就过来哄我和我分析题目是为什么做错了。

我以为我们可以一直保持这样的关系的,我就是这么自私的认为,她会一直对我这么好下去,不求回报。

这样的情况持续了半年,我们初二了。有一天晚上,学校搞活动,在操场上上搭了舞台表演,我完成不记得当时是什么活动,也不记得舞台上表演的是什么内容。我只记得她吻了我,那是我的初吻。

就在我们靠近低头说话的那一刻,她凑过来,她的嘴唇碰到了我的嘴唇,我没有躲开。我定住了,我既没有像偶像剧一样把眼睛闭上,也没有推开她。

我想那一刻我是接受她的。

第三篇:和谁一起玩儿的杂文随笔

*翻U盘黑历史。

*谜一样的童年记忆。

——————

和谁一起玩儿

小时候,家里有八个不同版本的唐诗三百首。老妈偏爱上海古籍出版社的那本线装书,蓝色的封皮泛黄的纸页,内页倒是规规矩矩的简体横排,七绝五律排成整齐的小方块。每天吃完晚饭——在我蹑手蹑脚妄图溜进房间玩儿一会儿前,老妈就会窝在沙发里打开那本书——并且准确地叫住还停留在角落的我,从“海上生明月”开始抽查,背完五律是“昔人已乘黄鹤去”,再从“空山不见人”直到“劝君莫惜金缕衣”。而阴谋未能得逞的我只好苦着脸在客厅里转圈圈儿,背着手踱步冒充一个旧时私塾里的老先生,摇头晃脑地重复念着某一个句子,以为靠这种拙劣的模仿,就能想起下一句是什么。

老妈哗啦啦翻过一页纸,几个小方块被埋到了两页纸中间,我眯起眼睛——那个时候我已然近视,约莫是趴在被子里看书害的——看见下一页上有更多的小方块,再想想我房间里的小人书,便觉得人生真是无比的凄凉。

长大之后我总会暗搓搓地猜,后来我更喜欢宋词元曲,说不定就是因为,它们永远没有办法排成小方块的样子。

那个时候我们还没有搬到市中心住,客厅很大,左邻右舍又常年不在家,我可以肆无忌惮地一边拍着皮球一边大声背书——嘭!狠狠拍一下球,“城头铁鼓声犹震”。嘭!又是一下,“匣里金刀血未干”。老妈在诸如“背诗时在干什么”这些细节上面从来不管我,只是懒懒地靠着椅背,聚精会神地刷着手机的屏幕,在腿上摊着那本唐诗三百首,听见我卡壳了低头确认一眼,然后带些鄙夷地提示我前几个字。——老实说,我一直很好奇她是如何做到一边看着网络上的冷笑话,一边准确地听出我的吐字不清,然后嘲讽地纠正我那首诗到底是“乾坤日月浮”还是“乾坤日夜浮”的。

一个晚上背完整本唐诗三百首,跳开那些我妈觉得“写得太烂完全不值得一背”的内容,还有那些动辄两三页的乐府故事,少说也有150首。我在客厅里转的头晕眼花,老妈在沙发上躺得舒舒坦坦;我背书背得口感舌燥,而她要做的所有事情就是: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嗯。”她会哼一声表示我没有背错,然后头都不抬,“《竹里馆》?”尾音自然上扬一点,意思就是“你可以开始背下一首了。”

——那个时候我觉得,背那么多唐诗的用处就是在我妈无聊的时候,充当她的自动点读机,又或者是她在刷微信QQ的时候假装成播放背景音乐的唱片机。无论哪一种,我猜这都是独一无

二、至少特立独行的……好吧,姑且算作童年体验。

当然,她自己也会抽空复习。只不过每当她背到我从来没有见过的诗句的时候,我总会犯一些现在看来简直蠢透了的误听。那时她热爱“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南方人的发音总会有些软糯粘连,再加上声音从客厅到卧室的需要度过漫长旅程,以致于我整整三四年都以为这首诗是在描写一个生在江南、名叫“张丽丽”的美女。

就这样我囫囵吞枣了李白杜甫、王孟刘柳、温韦李杜的诗,苏轼柳永秦观贺铸大晏小晏的词,乃至关汉卿张养浩的散曲王实甫马致远的杂剧,一个一个规则或不规则的墨水方块在肚子里堆积,等到看见郑燮那句“臭油坏酱悉贮其中”的时候,真真怀疑了一下自己的功底是不是也“龌龊耐不得”。

不过那个时候,我从来不知道我在做的事情不仅仅是“饭后消化”或者“自动点读”,我也从来没有把这种带着玩闹与抱怨性质的习惯当作是在“学习语文”,直到正儿八经地进了学堂,老师开始认认真真地讲解那些我已然觉得成为了“常识”的东西,我才恍然惊觉——哦,原来那种东西,叫做语文功底。

我记得有无数的人问过我同一个问题,古诗文有什么用?更加愤怒而情绪激动的,会把手中正在苦苦背诵的古诗积累卷子一摔,拍着桌子骂道,学语文有什么用?其实对我来说,这差不多也是个无解的命题。大概是因为小时候的经历太过于奇特,我自始至终无法站在神坛底下瞻仰那些文豪的伟岸身影,在天不怕地不怕的时候我就蹬鼻子上脸地跳了上去,和他们玩儿得不亦乐乎。

刘禹锡永远在上蹿下跳地嘚瑟,雄赳赳气昂昂地大骂玄都观桃花;柳宗元蹲在角落里垂头丧气地种着桔子树,看小石潭里的鱼游来游去;李白举着导游旗扛着酒葫芦,高歌着带我看遍巴蜀关中的奇山秀水;李商隐捧着自己精雕细琢的象牙球,笑得温温文文地等着后人破开隐喻……文科生特有的想象力和栩栩如生的画面感让我先天地失去了仰望憧憬他们的可能:杜牧韦庄并不比左邻右舍陌生,孟郊登科后的兴奋也不多于同伴中考分数出炉后的欣喜若狂,王维絮絮叨叨地和裴迪讲着山里的景色,其实颇有些我乡下的太外婆送过来的家书。

是谁偏要把他们捧得老高,一点鸡毛蒜皮的牢骚都要上升到人格崇高志向远大,不许我们感同身受地嘲笑?神坛太高太寂寞,其实适合朱熹程颐这类哲人圣人,那些家长里短的诗人词人,就该生活在市井民间。

古诗文有什么用?古诗文其实并没有用,而那些诗词歌赋说到底也只是一些大大小小规则不规则的铅字方块。然而真正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千年前那些书写这些方块的诗人词人们,他们有血有肉地活在字里行间,愉快地过着自己不朽的生活,并且从文字里伸出手来,邀请你和他们一块儿上蹿下跳、玩儿得肆意又自在。

人们不是说了么,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我要读谁的文章?我要和谁一起玩儿?

第四篇:不在一起杂文随笔

你要读诗,

要文雅,要檀香,要平静,要儒雅的公子,要秀丽的园林,闺房外有月满西楼,内有烛火安详。

可我谁都不服,我想仗剑走天涯,想看人世的繁华,我背着一根铁棍就要砸了天庭玉帝,千刀万剐,天火淬身,也不困樊笼。

你只问我为什么不能在一起。

你不知道,你在红楼,我在西游。

第五篇:跟着波浪一起入睡杂文随笔

第一次乘这样长时间的船

躺在上铺觉得自己跟着海浪的节奏起起伏伏

以自身为一个轴开始转圈

当浪将我抛到上方的时候

身体依然留在下方

意识可能还在从下方到上方的旅途中

身体与意识的脱离 就像脑子与脑壳之间存在缝隙

该如何填满这缝隙让它不再移动呢

思考这个问题的我因为无法避免晕眩而想降低重心

在船上蹲着刷牙好像要比站着好

那么即使躺着是重心最低的时候

也想着下铺也许要比上铺要安稳一些

但在晕眩的紧要关头

想到与别人解释这件事情是多么地麻烦

于是只能留在上铺 逼迫自己按照海浪的频率

也一同活动着缝隙

这相较海平面如此之高的船

对于上铺与下铺 又有什么本质的差别呢?

在晕眩的圈子中

寻觅着睡梦的踪影

下载一起唱《十年》的杂文随笔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一起唱《十年》的杂文随笔.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和太阳一起奔跑杂文随笔(推荐)

    我的父亲是一个热爱奔跑的人,十几年的光景里,他风雨无阻地在跑道上挥洒汗水。每年工厂组织跑步比赛,他都能拿上名次,这与平时的锻炼是分不开的。然而生活却不总是一帆风顺的,在前......

    大手牵着小手一起走杂文随笔

    昨晚坐了一晚上车,早上终于到家了,把自己撂倒在床上,醒来已经是中午了,想起今天是元宵佳节,起来总得煮几个汤圆吃吃的。小妹电话打来,邀一起吃饭,正好省做了。等到了饭店,大厅里人乌......

    匆匆那年我们一起高考杂文随笔

    把儿子送进考场,望着他的背影消失在考场的大楼,心紧张得不能自已,手心湿漉漉的全是汗,混迹在送考大军中,思绪又回到了三十年前的七月。三十年前,我十八岁,那一年的七月,和现在的儿子......

    荒唐的十年杂文随笔(5篇可选)

    “不是怕死,而是怕活,这便是一个时代的荒唐。”——题记看完了冯骥才的《一百个人的十年》,那些文字,就像一块石头,压在心底,这一百个人的叙述,其实就是那个十年中全体人们生活缩影......

    人生中的第三个十年的杂文随笔

    恍惚间,原来我走过了24年。不甘平凡做普通人的自己,在岁月的洗礼中,走了24个年头。第一个十年,在玩泥巴中度过,第二个十年,苦读几载,在每一次的升学压力中,走过千军万马的独木桥,来到......

    致我们的十年—锡婚杂文随笔

    十年前的那个冬日,素未谋面的你我在媒人的介绍下见面相识,继而在匆匆一面后定下婚事,你我的婚姻和大多数农村青年一样,没有逃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束缚。我们没有经历轰轰烈烈的......

    一起唱颂歌,赞美新生活

    **:各位尊敬的领导,**:亲爱的朋友们,合:大家下午好!**:走进十月,万里河山披锦绣,**:迎来国庆,一轮明月寄深情。**:当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城楼冉冉升起,伟大的祖国写下了可歌可泣的新篇章。**......

    胡先生说要和她一起离婚杂文随笔

    1林兰偷偷加了李眉的微信。李眉是做微商的,卖面膜。林兰一上来就买了五盒,小千块。其实她知道那个牌子的面膜口碑一般,但舍不得孩子套不到狼。只有下血本,才能和李眉拉近关系。......